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
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2)
表 4-11 饲料中NPN化合物和游离氨基酸
牧草
总氮 相对含氮量 总氮 肽 游离氨基酸 氨 酰氨 胆碱 甜菜碱 嘌呤等 硝酸盐 其他NPN化合物 29.98 100 13.9 1.0 2.9 0.5 0.6 2.2 2.4 6.4
苜蓿
28.42 100 18.5 0.6 2.6 0.1 1.1 1.3 1.3 3.5
四、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蛋白质质量问题实际上是必需氨基酸数 量和比例是否恰当的问题。如何平衡饲 粮氨基酸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涉及 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和利用率。
(一)饲粮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
1、氨基酸占饲料的百分比 氨基酸占饲粮的百分比是指整个饲粮中各种 氨基酸占饲粮风干物质的百分比。 在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中多采用此表示方法。 2、氨基酸占粗蛋白的百分比 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占饲粮粗蛋白 质的百分比。常用于比较蛋白质的品质,了解 饲粮各种氨基酸与理想蛋白的差距。
(六)氨基酸中毒
当一种氨基酸与其他氨基酸的比值特别 高时可出现氨基酸中毒。 难于出现中毒。 蛋氨酸达4%时,增重减少92%,而色氨酸、 赖氨酸、苏氨酸过量的毒性要小得多。
即使日粮氨基酸平衡,过高的蛋白质水平对家 禽也是一种应激,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 加。生长减慢,血中尿酸水平上升
(七)氨基酸间的互作
3、比较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 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影响反刍和非反刍动物消化和吸收的 因素。 5、反刍动物使用尿素应注意哪几点?
(二)氨基酸的缺乏
一般在低蛋白的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 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 要。氨基酸缺乏并不表示蛋白质缺乏。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
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是指饲粮氨基酸的 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 日粮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氨基酸符合需 要的比例,而个别氨基酸偏低。不平衡 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主要是量不足。
动物营养学
1、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2、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
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两部分。
3、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4、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5、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6、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7、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8、瘤胃中的氮素循环—氨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
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尿素。
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
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9、未代谢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肝脏,合成尿素,而从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称为未代谢尿氮。
10、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11、蛋白质的热损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
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
12、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
13、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 ),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14、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1.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必需氨基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3.比较屠宰试验。
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4.养分消化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5.能量蛋白比。
D×M×(Kcal Kj ) / CPg / Kgf××d6.短期优饲法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提供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以促使排卵,。
7.必需脂肪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8.限制性氨基酸(LAA)。
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9.营养需要。
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简称“需要”。
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11.饲养试验。
在生产条件下,按生物统计对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试验动物,控制非测定因素一致或相似后进行分组饲养。
通过测定比较各组获得的结果,借助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此结果作出技术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动物的科学饲养试验,简称饲养试验。
12.维持需要。
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13.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4.养分消化率(公式) 即为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15.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和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动物营养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一、动物食物需求动物体内需要摄取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的动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1. 能量:动物体内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能量的供给与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繁殖等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动物,能量需求也不同。
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各种不同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也有差异。
3. 脂肪:脂肪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源储备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温度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和脂肪酸的种类也存在差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它们参与着动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和酶活性。
二、动物消化吸收动物通过进食将食物摄入体内,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对身体有益的形式。
1. 摄食和消化:摄食是动物通过进食来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而消化则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涉及到口腔、胃、肠道和胆囊等器官的合作。
在不同的动物中,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2.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得到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肠道壁吸收到血液和淋巴系统中,从而为机体所利用。
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完成。
三、动物代谢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阳性代谢和负性代谢两个方面。
1. 阳性代谢:阳性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以产生能量和废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动物营养学(上一年的资料)
名词解释:(10个*3=20分)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以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蛋白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由核酸编码的α氨基酸之间通过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肽键连接而成的肽链,经翻译后加工而生成的具有特定立体结构的、有活性的大分子。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必须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非必须氨基酸:人或动物机体能自身合成,不需通过食物补充的氨基酸,共12种。
理想蛋白质: AA(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维持需要: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维生素: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VC。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 动物营养
二、限制性氨基酸
• 1.概念
一定饲料或饲粮中某种或几种氨基
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并由于他们的不足, 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 率下降,故称LEAA,并根据限制程度的大小称为第
一、二、三等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 动物营养
氨基酸的分类
• 根据性质分为 • 中性氨基酸(1:1):甘
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 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 酸等;
• 碱性氨基酸(2:1):赖
氨酸、精氨酸等;
• 酸性氨基酸(1:2):天
门冬氨酸、谷氨酸等。
NH2 R CH COOH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 动物营养
• 2. 最昂贵的饲料养分(有时与能量相等, 或略低)
• 3.蛋白质资源缺乏,营养价值变异很大。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 动物营养
• 4. 蛋白质营养的研究一直是动物营养领 域的热点或前沿研究领域。
•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理想蛋白质、蛋 白质需要量、提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发 掘或制造新的蛋白质资源等。
• 二、化合物组成单位 • 生物体内发现的氨基酸有180多种,但常
见的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 20种左右。 • 植物能合成自己全部需要的氨基酸,动 物蛋白质虽然含有与植物蛋白质同样的 氨基酸,但动物不能全部自己合成。
•动物营养学课件第四章蛋白质与 动物营养
常见的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 19种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 1. 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包括蛋白质中的AA,脂肪中的脂肪酸,C.H2O中的各种糖、各种矿物元素、维生素等。
粗蛋白质(CP):饲料中一切含N物质的总称,包括饲料非蛋白质含N物,如AA、酶、某些V、尿素、氨、无机含N盐。
数值上,CP等于N×6.25。
消化实验: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实验。
代谢能(ME):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常量元素: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缩合反应(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的羟基与蛋白质或游离碳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的反应。
短期优饲:生产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的饲粮以及促进排卵的方法。
粗脂肪(EE):所有脂溶性物质叫粗脂肪,用乙醚浸提,又叫醚浸出物,包括真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质。
纯和日粮:指配制饲料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 。
抗营养物质: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代谢水: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又称氧化水;其量在大多数动物中约占总摄水量的5%~10%。
蛋白质:氨基酸的聚合物。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用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过程的学科。
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与其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制对动物的生长和产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重要营养物质、饲料成分、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这一领域的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等过程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维持其生长和正常生理功能。
动物的需求量随生长阶段、品种、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变化,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重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以谷物、玉米、小麦等形式存在于饲料中。
动物消化后,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能量。
脂肪脂肪是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可提供动物大量的能量,多见于油料中。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质的重要成分,维持细胞合成和机体功能的正常进行。
优质蛋白质多存在于豆粕、鱼粉等中。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机体内很小量但必需的微量元素,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维生素A、维生素C、铁、锌等。
饲料成分饲料成分是影响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
不同动物种类对饲料成分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常见的饲料成分有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等,通过合理配比可以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动物获得足够营养、健康生长的关键。
包括饲料的配制、定量喂养、定时供饲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饮水、通风、环境卫生等因素。
定期检查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需要调整饲料成分和配比,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动物营养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动物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动物的健康生长和最优生产性能。
对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愿通过本文的介绍,对读者对动物营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动物营养学关键知识
动物营养学关键知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如何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动物营养学知识:1.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3.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4.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5.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6. 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也与营养有关,包括合理的饲喂量、饲喂频率、饲料保存和卫生等。
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动物的营养状况和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1)
• • COOH • H2N-C-H • R • L- 型氨基酸
COOH H-C-NH2 R D- 型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 (一)蛋白质的性质 • 1、蛋白质凭借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
在等电点易生成沉淀。
• 2、氨基酸的弱碱宝宝湿疹或弱酸性,使
蛋白质成为很好的缓冲剂。
• 3、蛋白质的变性 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变
L-[14C ]亮氨酸 103 141 L-[14C ]赖氨酸 123 81
• 每日合成蛋白质占组织器官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 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 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的更新,使动 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被 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 体氨基酸代谢库,相当部分有从新合成 蛋白质。这种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 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 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 周转代谢。
解速率和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架的同步共给情 况。真蛋白与非蛋白氮的适当比例,饲粮总氮含量与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比例。
• 2、蛋白质的热损害 • 反刍动物饲粮的热损害是指饲料中蛋白质肽链
上的氨基酸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 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 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和微生物消化。“人造木 质素”。
• (2)弹性蛋白 • (3)角蛋白
是弹性组成 如腱和动脉的蛋白质。弹性蛋白不能转变成白明胶。 是羽毛、毛发、爪、喙、蹄、角以及 脑灰质、• 髓和视网膜神经的蛋白质。它们不易溶解 脊 和消化,含较多的胱氨酸(14-15%)。
2.球蛋白
• (1)清蛋白 • 如卵清蛋白、血清蛋白、豆清蛋白、乳清蛋
• 一、一般代谢 • (一)氨基酸的代谢 • 经肠道吸收的氨基酸在体内用于体 蛋白的合成、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化为其 他物质。 • 在氨基酸的代谢中,主要有转氨基 反应,脱氨基反应和脱羧基反应。
动物营养学复习重点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digestibility) :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机体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一部分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理想蛋白的概念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1.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2.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部分节约EAA的AA。
3.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特定条件下必需由饲料供给的AA.4.非EAA: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5.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日粮)中的一种或几种EAA的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 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AA的平衡体内蛋白质合成时,要求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保持一定的相互比例。
动物营养学
(一) 以猪为例
胃
壁细胞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Large Protein HCL Unfolded Protein
胃蛋白酶
Smaller Protein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
Smaller Protein
胰
糜蛋白酶原 羧肽酶原
糜蛋白酶
Smaller Protein
羧肽酶
Smaller Protein
(1)球状Pr:清蛋白与球蛋白最广泛
清蛋白类:血清Pr、乳清Pr、卵清Pr等 溶于水、加热、凝固。 球蛋白类:构成肌肉Pr的主要成分 肌球Pr、血清球Pr 植物性球Pr:种子的最重要贮备物质。 不溶或微溶于水。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四、蛋白质的分类
2、简单蛋白质
(1)球状Pr
醇溶Pr:玉米醇溶Pr(无Lys )、麦醇溶Pr 不溶于水与无水乙醇,溶于70%~80%的乙醇。 谷蛋白类:禾本科植物种子内,不溶于水或中性溶液。 麦胶蛋白:禾本科作物种子中,与谷Pr一同存在。 含有大量的谷AA和脯AA,无赖AA。 组Pr:碱性、溶于水。 鱼精Pr:碱性AA多,溶于水。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五、粗蛋白质CP
1、CP概念
饲料中的含N物质统称为粗Pr(CP),真Pr和非蛋白含氮物。 2、非蛋白含氮物 AA:含量最多 酰胺类:主要天门冬酰胺和谷酰胺。 NH3:一般饲料中含量非常少,产生NH3,饲料品质下降 硝酸盐:青绿饲料中含量较高。如“燕麦”干草中毒症 氰氢酸:巨毒物质,禾本科高梁和苏丹草在青饲时,易引 起中毒,特别是青高梁。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第三节 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protein
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二)可消化粗蛋白质(Digestible Crude Protein,DCP)(三)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四)净蛋白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五)蛋白质效率比(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六)化学比分(Chemical Score,CS)(七)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八)可消化、可利用和有效氨基酸(九)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6简述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
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
2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供能和贮能作用直接氧化供能—葡萄糖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其他作用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动物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糖蛋白质、糖脂的生理作用7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二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简单脂肪→体脂肪磷脂、糖脂→细胞膜合成某些代谢调节物质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三脂类在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类的防护作用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5、胆固醇的生理作用6、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氨基酸
3.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Lys NH2(CH2)4·CH(NH2)COOH
精氨酸Arg NH2·C(NH)NH·(CH2)3·CH(NH2)COOH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 蛋白质周转受年龄影响,其合成与分 解受激素的调控。
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 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 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1、必需氨基酸
即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 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对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8种: 赖氨酸、 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亮氨 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生长家畜还有精氨酸和组氨酸 雏鸡还有甘氨酸
酸,进入循环系统与从饲粮中来的氨基酸 混合在一起转运而来; ▪ 三是经组织利用糖等非蛋白物质合成的非 必需氨基酸。
一、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的主要去路也有三:
▪ 一是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供机体组织更新、 生长,及形成产品的需要;
▪ 二是可作为合成各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原料; ▪ 三含氮部分如氨在肝脏中形成代谢废物尿素或尿
(一)消化吸收
瘤胃降解生成的肽,除部分被用于合成 微生物蛋白外,也可直接通过瘤胃壁或瓣 胃壁吸收,尤其是分子量小的二肽、三肽。
2、在真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
蛋白质在真胃和小肠的消化过程,基 本上与单胃动物相类似,是由胃肠道分泌 的各种蛋白酶和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肽 和氨基酸,而后被吸收。
3、盲肠和大肠 :几乎完全不被吸收。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二)非必需氨基酸 ▪ 非必需氨基酸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
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 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 酸。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三)限制性氨基酸 ▪ 即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
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低 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其 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 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第一限制性氨基 酸:猪为赖氨酸,家禽为蛋氨酸。
瓜氨酸
NH2·CO·NH·(CH2)3CH(NH2)COOH
组氨酸His
二、蛋白质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性质
▪ 具有两性,等电点易生成沉淀,可作为缓冲剂, 维持蛋白质溶液形成渗透压。
▪ 蛋白质的变性即在紫外线、加热煮沸及用强酸、 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 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氨基酸
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 Phe C6H5·CH2·CH(NH2)COOH 酪氨酸 Tyr P-HO·C6H4·CH2·CH(NH2)COOH
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 Cys 半胱氨酸 蛋氨酸 Met CH3·S·CH2·CH2·CH(NH2)COOH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氨基酸 d.杂环状氨基酸 色氨酸 Trp 脯氨酸Pro 羟脯氨酸 2.酸性氨基酸
▪ 蛋白质经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 其中多数氨基酸又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 和二氧化碳。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吸收
1、饲料蛋白质 在瘤胃中的 降解
▪ 瘤胃中的氮 素循环。
▪ 通过瘤胃而 未经微生物 消化分解的 蛋白质通常 称之为过瘤 胃蛋白。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动物营养学
主讲:徐奇友
东北农业大学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二、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消化吸收
▪ 氨基酸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进行。 ▪ 小肠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功能单位即其粘膜表面分
布的许多绒毛。 ▪ 小肠的不同部位对氨基酸的吸收程度不同,大量
的氨基酸是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的,随着食糜沿肠 道进一步移动,氨基酸的吸收程度亦随之降低。 ▪ 分子量200左右简单的肽可吸收,超过1000不能 吸收。
▪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 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 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碳、氢、氧、氮,还 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和碘等元素。
C:50.0%~55.0% H: 6.5%~7.3%
O: 21.5%~23.5% N: 15.5%~18.0%
(二)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蛋白质的热损害
▪ 人造木质素: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 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 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 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 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artifact lignin) 。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 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 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 ▪ 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而实现的。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2、半必需氨基酸
即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 酸的氨基酸。
蛋氨酸
胱氨酸、半胱氨酸
苯丙氨酸 甘氨酸
酪氨酸 丝氨酸
3、条件氨基酸
则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 人造木质素产生的条件:最适环境是70%的相对湿 度和60℃的温度,时间越长,则情况越严重。
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 一般代谢 ▪ 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一、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的来源有三方面: ▪ 一是饲粮的蛋白质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经循环而来(称为外源性氨基酸); ▪ 二是由组织蛋白质经肽键水解释放的氨基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二)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1、饲粮组成及降解速率
▪ 饲粮中含氮组分的降解速率。 ▪ 饲粮中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架的同步
供给情况。 ▪ 饲料被微生物侵袭的表面积大小、物质密度、
蛋白质化学性质及其它物质的保护。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6.17 蛋
6.68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氨基酸
▪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营养即 氨基酸营养。
▪ 由于氨基酸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的变化 组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 。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氨基酸
▪ 氨基酸的通式可表示为是由羧酸分子中 α-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 由于其分子中既含有氨基(-NH2),又 含有羧基(-COOH),故名氨基酸。
m RNA模板,以t RNA为运载工具,在核糖体 内按m RNA特定核苷酸序列将氨基酸连接成多 肽。 ▪ 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 机体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体蛋白质沉积是其 合成和降解的结果。
▪ 不同组织蛋白更新速度不同。
▪老组织更新,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然后 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S: 0.3%~2.5%
P: 0.0%~1.5%
Fe: 0 ~ 0.4%
一、蛋白质的组成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 蛋白质含氮量按16%计算,变动幅度 15.0%~19.5%。
几种饲料特定蛋白质换算系数
玉米、荞麦 6.0 豆制品
6.0
小麦
5.7 油饼、坚果 5.3
豌豆
5.85 乳及乳制品 6.38
菜豆
一、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 а-酮酸氨基化生成 ▪ 其他非必需氨基酸转化生成
丝氨酸
甘氨酸
▪必需氨基酸转化生成
苯丙氨酸
酪氨酸
一、一般代谢
(二)蛋白质的合成 ▪ 场所:核糖体 ▪ 基本原料:氨基酸 ▪ 能量提供:ATP和GTP ▪ 蛋白质合成过程:以携带细胞核DNA遗传信息
▪ 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是经门脉到肝脏。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二)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 动物因素
不同种类动物因各自消化生理特点,蛋白质消化 吸收有差异;随年龄增加,动物消化功能不断完 善,消化率则相应提高。
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二)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 饲粮因素
2、氨基酸占粗蛋白质的百分比 即饲粮中各氨 基酸含量占饲粮粗蛋白质的百分比。
二、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二)氨基酸的缺乏
▪ 一般是指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 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 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二、饲粮氨基酸的平衡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
▪ 氨基酸的不平衡即饲粮氨基酸的比例 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
二、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吸收 3、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
▪ 瘤胃内80%微生物可利用氨,其中26%仅 能利用氨,55%可利用氨和氨基酸。
▪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一定 产奶量的的蛋白质,但前提是氮源和可发酵 有机物比例适当,数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