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疗法

/s/blog_4d90972a01008yc5.html

(2008-04-21 16:26:39)

转载

分类:正念

标签:

心理学

健康

Bernard(Lyman,Bernard. 1984)提出,情绪是一种由意象的动力结构、相应感受、特别主题三者刻划的意识经验。因此,情绪与意象的联系是直接的、必然的。例如,恐惧的情绪是由“某个可怕的生物接近,自己无能为力”的意象,“被伤害”的主题和我们称之为“恐惧”的一种感受构成的。

这里应说明,“某个可怕的生物接近,自己无能为力”这句话只是对意象的粗略的描述,实际上,意象中不包含这句话,它只是象一幅心理图画但又不完全是心理图画的心理内容。“可怕的”等词是对意象内容的命名,命名就意味着分析和归类,这已经不是直接的情绪经验了。严格地说,只有绘画等方式才能准确的传达意象。但是,由于绘画的操作困难,我们也可以用描述一幅画一样的形象的语言表达意象。

另外,一种情绪也并不是只是由一个意象和其他内容构成的,实际上,它是有一种意象的基本模式,是可以表现为一类意象。故Bernard称之为“意象的动力结构”。

Bernard的这一研究揭示了意象在情绪经验中的重要地位。在情绪的各要素中,感受这一要素是一种主观的事物,感受本身是不可能被传达给另一个人的;主题是最容易表达的,用语言就可以表达,但是它没有丰富性,不能传达情绪经验中细致的成分。只有意象,可以把情绪经验最好的传达给另一个人。意象是情绪经验丰富性的载体,如果能传达了意象,就把情绪的全部内容,全部微妙的细致的成分传达出来了。意象中包含着主题。意象又可以最有效的唤起另一个人相应的感受。

Manfred Clynes(1973)指出:情绪有它特定的投射完形,“感受爱时,常常感到伴有一种流动的感觉。…方向一般是从身体中心到四肢。这并不意味者真的有一个流动,而是感觉投射。…这种特定的实际的空间感觉意象是爱的特点。”“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层面,行为是最外的层面;人的逻辑思维在表层,人的原始认知在深层。

人的心理的各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改变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改变整个人。

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通过改变人的行为,继而改变人。

认知治疗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既而改变人。

精神分析是把原发的过程变成继发过程,把深层的情结提到表层来解决。精神分析会把意象——特别是梦——翻译为日常思维的言语,然后解决。

简单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上对下”的心理治疗。治疗者是理性的,是在人格的表层进行思考的,但是他要求来访者说梦,梦是在深层的心理活动;他还让来访者放松地做自由的联想,在放松的状态下,来访者的联想也会暴露出深层的潜意识的心理;他也通过观察来访者的症状性的行为来探察来访者潜意识中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治疗者是位于上层的,而来访者则“退行”到了潜意识中,在心理的深层中,在下面。治疗者和来访者仿佛一起去盗墓的2个人。来访者是工人,要下到潜意识的墓道中,而治疗者则仿佛老手,他不下去,只是在洞口做指挥。来访者把墓中找到的东西——杂乱的、沾满泥土的东西——放到一个桶中,治疗者用分析的方法做绳子把这些东西带到意识中,带到人格的表层,然后把这些清理好的东西给来访者看,让他知道在自己的潜意识中,都有些什么东西。

意象对话技术和这些都不一样。我记得一次我和同行讲意象对话技术时,一个同行刘军说“这是‘地下’工作”。的确是这样,我自己也把意象对话技术说成是一种“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因为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和治疗者都同样使用原始认知、使用意象,来访者的深层人格可以直接和咨询师的深层人格交流。治疗者和来访者仿佛潜水教练和潜水者,两个人要一起潜入心灵的深处,同样使用意象的语言。治疗者往往不解释这些意象的意义,也就是说,治疗者可以不用总把来访者心理深层的内容带到表层,而可以直接在深层处理这些内容。

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

前面在心理能量分析的角度,我们说心理障碍的由于心理能量的压抑或沉溺,由于有情结。换一个角度,在心理的深层,心理障碍或者说心理能量的固结体现为意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心理障碍就是意象的异常。

意象的异常是认知异常的一种。在叙述意象异常之前,我们先对人类认知过程做一个轮廓性的总结。

一、符号是认知的工具

认知的过程是通过符号而完成的,而行为受经过符号加工的刺激的影响,这是目前心理学公认的基本原理之一。

这里所说的符号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在认知中代表对外界事物的直接经验的代表物。其意义相当于认知心理学里的“表征”一词(做名词时)。

目前,在心理学各分支,术语并不统一。在认知心理学,“符号”一词特指表征的一种形式,即“符号性表征”,指用代表概念的语词和符号表征事物。认知心理学不把其他形式的表征,如意象的表征,称为“符号”。(安德森 1989)

罗杰斯是用符号一词表示所有的代表事物的代表物的,他指出通过符号,人把外部世界转化为符号化的主观世界。罗杰斯把这一主观世界称为“现象场”。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对内部的主观世界的反应(陈仲庚张雨新 1986)。

人的行为受到认知的影响,因此人使用的符号的形式必然对人的行为有影响。

二、意象是认知的符号之一

人认知所用的符号或称表征,不仅是语言,还有意象。

在儿童,意象的作用尤其大。

认知心理学中提出,表征可以分为“类似物的表征”和“符号复现”。类似物指“一种过程仿照或模拟另一种过程”,意象的表征就是类似物的表征,因为它是模拟知觉的事物。它被称为符号,是因为它不是知觉的照相和拓本,而是认知加工后,用来表示经验的事物(安德森 1989)。

生命早期占主导的认知方式不是逻辑符号表征,主要是形象的表征,意象是早期认知的主要符号。意象也是成年人认知的符号。

三、认知过程——同化和顺应

1. 同化和顺应

理解事物的过程即是人利用符号组织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会为了符合现有符号体系而改造经验,经验可以校正不能正确反应世界的符号。

这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一个简要概述。皮亚杰称之为“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的同化概念是指“将所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主体对信息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有时会为符合当前的认知结构而歪曲经验”。(陈英和 1996)当我们称一个物体为汽车时,我们是用头脑中原有的汽车的意象和当前的物体做比较。这样。我们看到的汽车就会受到头脑中的汽车的意象影响。卡密克尔在实验中让被试看一个模棱两可的图形,然后对一组称之为眼镜,对另一组称之为哑铃,结果前组回忆出的图形向眼镜的形状上偏移,后组回忆出的图形向哑铃的形状上偏移。(车文博 1997)如果经验和我们的认知差距不大,我们可以容许,但是当经验和认知差距较大时,当我们的认知不能反应真实时,我们就必须改变认知以符合现实。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顺应“通过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