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期末考复习材料 亲手整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整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理解不到的就结合到书看哈!)名词解释:横向研究: 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 又叫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观察法: 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称为观察法调查法(P 31)、测验法、实验法、临床法敏化效应:之以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是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的经历时变得更加的脆弱。
钢化效应:反得。
脚手架的概念:成人应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成人的指导是如何建构高楼的脚手架。
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p2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两类,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同化(吸收):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人所偏好的现有的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
顺应: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则需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从而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
(顺化意指个体对特定事件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自我同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成熟是由自我本身内在发出的。
太容易受影响就没有形成自我同一。
遗传素质:包括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遗传的生物属性。
情绪:个体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主观体验,包含生理变化(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表情和体验三个基本成分。
本质上是个体对内外刺激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需要的反应。
气质:指的是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和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依恋:指的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期末复习辅导
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期末复习辅导一、期末终结性考试(一)考试对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
(二)考试时间:本学期14周,具体考试时间请网上查询(三)考试方式:采用纸质、闭卷方式。
(四)考试时限:90分钟。
(五)试题题型: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2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20分)(六)考试分值:卷面分为100分,考试占综合成绩70%。
二、复习参考资料(一)不定项选择题1.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
A.调查法B.个案法C.观察法D.测量法2.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
A. 冯特B.铁钦纳C.华生D.苛勒3.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
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
A.0-1.5岁B.1-3岁C.1.5-5岁D.3-5岁6. 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C )。
A. 感觉B. 知觉C. 想象D. 思维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
A.拉扎勒斯B.阿诺德C.坎农D.詹姆斯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
A.埃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0.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1. 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A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 C.选择策略 D.检验策略12. 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A)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3. 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4.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是儿童教育与保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发展规律,并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知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取信息,并产生反应。
同时,他们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辨别能力,加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2.语言与思维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表达。
通过语言的运用,他们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1.自我认同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形成自我认同的意识。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别等方面产生自我评价,并逐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2.情绪管理儿童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在学前阶段得到提升。
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适应环境、管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发展1.社交能力学前儿童主动和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他们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和合作,并培养了解决冲突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2.道德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开始区分善恶、对错,并学习尊重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道德行为。
四、身体发展1.运动能力学前儿童运动发育逐渐完善,能够进行跑、跳、爬、滑、投掷等各种基本运动,并能逐渐提升协调性和灵活性。
2.健康习惯在学前阶段,我们可以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定时睡眠、勤洗手、健康饮食等,以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教育方法和策略1.启发式教学学前儿童对外界充满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实践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照顾式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我们应注重情感关怀和照顾,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
3.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通过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 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13.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_ ,再前后_ ,然后是左右_ 。
1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感知者_ 、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_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3)儿童的主动活动●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1.观察法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3.幼儿的情绪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5.记忆的种类6.想象7.思维方式8.年龄特征9.具体形象思维10.社会性微笑11.气质12.类型13.视觉悬崖14.埃斯沃斯的贡献15.同化16.个性17.心理年龄特征18.依恋19.自我意识20.儿童动作发展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A.小B.接近学前晚期C.大D.接近于成年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A.0~1月B.4~5月C.6~12月D.1~3岁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众人的心理现象。
传统教育心理学总是把学生的心理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不但重视学的心理活动,而且重视教的心理研究,主张二者并重。
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与教育心理四大基本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
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5.教育心理的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科体系由此确立。
6.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20世纪初,桑代克建构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人类学》,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主要有三个途经:一是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二是日籍教员来华讲授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三是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1、思维: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态。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其中没有类的包涵,没有类的层次关系,没有可逆性。
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4、电报句: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
5、情境语言: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情境语言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
6、说出声音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
7、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原始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8、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比如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
9、理智感: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感,这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比如求知欲和好奇心。
10、意志:意志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
11、直接动机: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和目的直接联系的称为直接动机。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关键期: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3.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而有的生活,活动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______原则。
4.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性5.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遗传起________作用,环境起_______作用,教育起________作用。
6.由外在要求一起的______和______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7.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答题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_______。
8.社会活动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_____和_____、______。
9.简述教育的主导作用①教育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室指导下,同龄伙伴的互相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四.语言1.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言语的_____功能。
2._____岁时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学前心理学整理资料
的。
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4 岁前智力发展最迅速·形象视觉敏感期 4 集 2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
中记忆 10 分钟·达到成熟智力 2 分 1·内部言 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儿童心理发展 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优点:能够严
1 研究对象 意义 2 年龄特征 3 注意 4 感知觉、 简答题答案
论述题答案
5 记忆 6 想象 7 思维 8 言语 9 情绪 10 动作意志 1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的心理 .论述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学前儿
11 个性 12 社会性一般规律(13 章)
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 心理是人脑的 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主要表现为:①儿童
起的东西 岁理解语言迅速发展·单词句·语言 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 象的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
迅速发展岁积极说话 电报句
须遵循;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 理的影响等。
2 岁 2 岁言语思维发生·回忆出现 2-4 简单口 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 .论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实验法。对
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发展 2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 言语开始萌芽 4 依恋
.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 关系发展
来的典型特征。
G1-3 岁个月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1 学会直立行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 走 2 使用工具 3 言语思维的真正发生 4 出现最初
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 的独立性
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并根 期有关。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儿童 巧,诱导其接受实验;④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2.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_双词句两岁左右_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①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幼儿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②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广度也不断扩大;③记忆保持时间,从铭记材料到开始能对材料再认和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潜伏期;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来说在再认方面,二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三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四岁能再认一年以前感受过的事物,七岁儿童能再认三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一岁儿童能再认几天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5.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26.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题一、通过促进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处在社会中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和谐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比别人出众;更重要的事,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等等;因此学校和家庭不但要向儿童传授各种学科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性教育;促进其社会化;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的系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到很好的发展呐,也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未来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人格的方向和水平,幼儿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已初步具有了个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稳定的特征在个人身上,将进一步明确化、固定化,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因此,对处在可塑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7.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二,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三,儿童攻击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四,攻击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28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1、容易记容易忘幼儿期健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儿童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接着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最后才是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5、记忆不精确29.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30.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3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3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p127页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34.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归纳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父母亲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性急的孩子饿了第几大哭大闹;这使成人不得不马上放下一切其他事情,急忙给她喂奶;而对那些饿了只是断断续续地细声哼哼唧唧的婴儿成人则可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去喂奶;日积月累,前一种儿童可能形成不能等待别人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而后一种儿童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有如成人,自己总是而且要求儿童东西要放的整整齐齐,衣服扣子要扣好手脏了立刻去洗,等等;这些耳濡目染的周围现实是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逐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喜整洁爱劳动等性格特征的萌芽;35.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注意的对象逐渐增加,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他们不仅注意具体事物,对周围语言刺激也引起注意;36.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37.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六抓住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38.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1.情绪和情感适应而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孩子一路的就用哭声传达着信息和金额;和含了等等呼唤照料者的注意,用自身的情绪,情感能力,求得生存的动地位,得到母亲等照料着的抚爱,他们用微笑反应舒适,满足用哭声挽留母亲的离去;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婴儿心理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行为;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表情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一、选择题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是()A、脑B、心脏C、感觉器官D、大脑神经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A、人脑所固有的B、父母遗传的C、客观现实D、人脑想象出来的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A、主观能动的反映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C、被动的反映D、原原本本的反映4、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这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反映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社会行为B、人的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过程D、人的个性心理6、学前儿童期通常是指()A、3-6岁B、0-1岁C、1-3岁D、0-6、7岁7、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技能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8、下列不属于6-12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A、能够坐、站、趴B、出现分离焦虑C、能连续清楚的发出一些音节D、有抓握反射9、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从笼统到分化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D、从不齐全到齐全10、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A、无意触摸到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玩弄手指11、下列属于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抽象思维开始萌芽D、开始接受任务12、下列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章第二节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的因素是()A、遗传B、生理成熟C、教育D、主观因素2、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遗传C、生活条件D、教育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A、生理成熟B、家庭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5、()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7、()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8、()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A、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二、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一章第三节1、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A、高尔顿B、华生C、格赛尔D、斯金纳2、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环境因素D、生理成熟3、()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华生D、斯金纳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种成分,人格中的最高部分是(),它遵循的至善至美的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
在视觉方面,新生儿已经能够对光产生反应,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视敏度不断提高,能够分辨更细微的颜色和形状。
在听觉方面,婴儿出生后就能对声音产生定向反应,并且逐渐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
触觉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触摸物体,他们获取关于物体质地、形状等信息。
(二)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奇、鲜艳、活动的事物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稳定性较差,持续时间较短。
(三)记忆的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
他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具体、直观、生动的事物。
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和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依赖于直接的动作和具体的形象,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五)想象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常常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想象的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六)语言的发展儿童在学前阶段语言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他们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上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一)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发展身体动作、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
(二)学习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由于思维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学习更多依赖于直观的感受和具体的形象,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
(三)学习具有无意性和内隐性很多时候,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地获取知识和经验。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婴儿微笑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自发性的笑(0-5周)内源性微笑,出生2-12小时中,“嘴的微笑”可自发产生,是生物节律的反应,睡觉时最普遍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外源性微笑,人声和面孔容易引起,尤其是母亲的声音,对不同的人是不加区别的结论:只要看到是人脸,3个月婴儿都会绽露微笑 5个月后,婴儿只对有笑容的脸才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人无拘无束的笑,比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对陌生人有一种警惕的注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有助于依恋的行成二儿童主要的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
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刺激引起的,如刺耳的高声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开始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逐渐起主要作用。
3.怕生所谓怕生,可以说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
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
伴随婴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怕生情绪也逐渐明显、强烈。
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膝上时,怕生情绪较弱,离开母亲,则怕生情绪较强烈。
可见,恐惧与缺乏安全感相联系。
人际距离的拉近或疏远,影响到儿童安全感的减少与增大。
4.预测性的恐惧2岁左右的婴儿,随着想象的发展,出现了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坏人等。
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形成。
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作用的增加,也可以通过成人讲解及其肯定、鼓励等来帮助儿童克服这一种恐惧。
三依恋类型及不同依恋类型1安全性b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2回避型a这类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所以,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3矛盾型c这类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所以,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在依恋的三种类型中,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的、积极地依恋,而回避型依恋和反抗性依恋又称为不安全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认知,体验,调控)1.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身体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1岁左右)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约15个月左右)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约2岁)·对自己的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出现,“自己来”,是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基础·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3岁左右,知道“愿意”“不愿意”,会按照要求注意大约2岁时,儿童会用“我”称呼自己,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2.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依从性评价)一般情况下,幼儿过高评价自己3.幼儿自我调节受自我控制能力的制约,水平较低,“延迟满足”实验外部监督——>自我监督五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1多血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2胆汁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3粘液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4抑郁质。
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六幼儿性格的特点1 活泼好动,性格发展:勤劳/懒惰(成人总是限制,干涉,包办,代替)2好奇好闻性格发展:勤奋好学(探索,爱思考)进取心强/懒于思考,自卑(约束过久)3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格发展:深思熟虑,坦率,诚实/马虎,持久性差,情绪不稳,4 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性格发展:独立性强/人云亦云七埃里克森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的阶段理论一弗洛伊德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无意识)机制所激发无意识包括原本欲望和冲动,充满了自私和邪念的愿望,想法,与道德和现实文明格格不入,总是受到约束。
1 个性阶段的划分本我包括性(力比多)和攻击性两种基本的本能冲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代表理性和常识,受“现实原则”支配,负责调节“本我”和外界的联系。
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的力量,受“理想原则”支配。
协调好三者关系才能达到心理正常若协调不好,则会出现心理失常2 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一切行动是以性能量(力比多)为动力的儿童早期(五岁前)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定人格发展的特征和人类心理生活正常与否。
A 口唇期(0~1岁)口唇刺激是愉快的来源(吮吸,吃手指,咬东西)若基本满足,则乐观,信任,不是个性发展:悲观,猜忌,吸烟,酗酒贪吃,爱挖苦人B 肛门期(1~3岁)快感来自于排泄和控制大小便(训练排便)喜欢“释放与控制类”游戏个性发展:浪费,不整洁,慷慨大方,吝啬,过分注意小节,洁癖,完美主义。
C 生殖器期(3~5岁)认识性别,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固执不稳,动荡不安的时期超我开始形成,恋父清洁,恋母情结,稍后会转化为同性父母为楷模攻击性,偏离性D 潜伏期(6岁~青春期前)力比多受到压抑,快乐来自外界喜欢学习,运动,游戏,同伴(多为同性)等,为未来生活做榜样D 生殖期(青春期)追求异性,恋爱,婚姻,建立自己的生活,前面阶段遗留的问题都会表现出来。
启示看到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过于强调心理性欲的重要性。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一个主要冲突(发展任务)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0~1.5岁)发展任务:培养责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信任来自于儿童与看护者(母亲)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儿童拥有好的饮食,排泄,睡眠)将来在社会上属于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第二阶段自主对自我的怀疑(1.5~3岁)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
儿童产生了能够控制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自主感,渴求和独立父母给予宽松而有一定制约的环境过分约束,惩罚导致儿童的自我怀疑,将来会永久性地怀疑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形成主动感,获得性别角色,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1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建立统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是个性成熟的关键时期(知道自己将来过怎样的生活)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发展亲密感,建立美满婚姻,获得幸福感第七阶段创造对停滞(或关心下一代对自我关注)(成年中期)发展关心品质,避免一心关注自己第八阶段完善对失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八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及对子女性格发展的影响A 权威型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合理要求,适当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且能够坚持。
关注孩子成长。
孩子:情绪积极,乐观,学习和同伴交往都很自信有效地教养方式中,温暖和关爱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B 专制型特点; 控制子女,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孩子不能讨价还价,稍有抵触就惩罚孩子;表面顺从,守规矩,较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缺乏独立性,竞争性,创造性。
C 放任型/溺爱型特点;对子女充满爱和希望,很少要求。
过分放任和纵容,规范不清且不执行,常屈服于子女的抱怨和哭闹。
孩子:很强的依赖,无尽的需求,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社会适应困难,生活无目标,行为越轨,男孩尤为明显。
D 冷模型特点:注重自己的需求,对子女漠不关心,没有要求和行为标准,不肯为子女付出孩子:比较适应生活困难,不爱学习,成绩差,自控力弱,对生活不满,反抗权威,未来犯罪倾向高。
九多元智力结构论和情绪智力的内容ⅰ由加德纳和斯滕伯格提出加德纳——人一生中至少存在八种以上与生俱来的智能,即:(1)语言智能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作品深层内涵的能力例如:作家,记者,演说家(2)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计算的能力。
如:科学家,工程师,会计,电脑程序设计师(3)身体——运动智能指能巧妙的操纵物体和调整自己身体动作的能力如运送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手艺人等(4)视觉——空间智能指利用三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如:建筑师,航海者,画家等(5)音乐智能敏锐的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如: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乐器制造等(6)人际关系智能指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层,演员,政治家更高的境界:能看到他人有意或无意地隐藏的意向和期望。
(7)自我认识智能建立正确自我知觉和善于指导自己人生的能力,如:哲学家,心理学家等(8)自然观察智能分辨多种物种——植物群和动物群方面表现得专业能力如:生物学家,鸟类学家,猎人,农民,厨师。
1999年以前只有七种能力。
ⅱ情绪智力的内容简称情商EQ,指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90年代提出年丹尼尔·葛尔曼出版《EQ》成功=20%IQ+80%EQIQ预测学业成绩,认知能力EQ可预测职业的成功,满意的生活。
情绪智力基本属于加德纳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的范畴。
六个方面:1 认识自身的情绪: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情商的基石2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适时适度),自我安慰,摆脱焦虑或不安。
3 自我激励:不断给自己定目标,不断前进,坚持到底,注意事物好的一面,保持乐观,4 认识他人的情绪:理解和推测他人的情感,移情,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去辨别他人的行事动机,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听无关的内容比有关的内容更加重要”5 人际关系管理,与周围的人不发生矛盾冲突,搞好人际关系。
6 持久力,无论做什么,有持续到底的能力。
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1 建立积极明确的自我概念:看到长处,改进不足。
学习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为自己定目标2 了解情绪与自我感受:观察自身情绪的变化,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习调试不良情绪,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
3 认识到想法会影响人的行为:用积极地态度面对压力,平和的心态接纳现实。
4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合作,妥协,沟通和接纳他人,表达自己,设立自己的立场等。
十儿童早期如何获得社会上通用的语言1 条件作用论:言语通过强化和模仿获得(斯纳金1957)观点:环境因素决定言语的形成和发展,言语活动是有机体自发的操作行为,通过各种强化获得。
“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先天论:人类生来就有语言的获取装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先天的语言能力说)婴儿需要发展一般规则,去创造新的句子,而不能单独一词一句地学习。
婴儿的语法结构和成人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