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引入论文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方法论文
浅析初中数学新课引入方法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
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每堂课开始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嘻闹余兴未消等原因。
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
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
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二、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
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引入论文数学新课的导入论文: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
引入论文数学新课的导入论文: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摘要:在小学数学讲授新课前,教师若能抓住关键,把握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之中。
关键词:引入吸引生动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导入课的作用可以用"引入"和"吸引"来概括.一上课,教师就要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知识情境中去,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亲切、有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起对新知识的热情。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掌握若干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才能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展开教学过程,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好铺垫。
新课的引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
我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设计新课导入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合理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先天好动、好奇心重,无意注意占很大成分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教学环节,设计适当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课件、录音、录像、教学教具等教学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学校组织我班学生进行改革开放30年演讲比赛画面,每当一个队员演讲完,评委老师就亮分,主持人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6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方法[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方法浅探摘要:新课引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曲,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
一个好的新课引入,更应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课引入方法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引入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诱发思维呢?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引入这一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思索;可以为新课的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教学中的尝试。
一、以旧带新法引入新课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
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二、开门见山法引入新课开门见山导入法又叫直接导入法,有时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这样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小学数学论文数学课堂创新“引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论文-数学课堂创新“引入”人教版新课标核心提示:引入要联系实际。
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
在讲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
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面积”一节时,我这样开场:我们年级张老师家分得一套新房子,他打算用33mm的正方形彩色地板砖铺地面,现在平面图就在我手里,同学们帮助算一下,需要买多少块如果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上好了一半的课。
我认为,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
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思维启动得速度是快还是慢,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科学和具有艺术性。
首先,引入要有悬念。
设置悬念可以从讲新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我在讲“等比数列”的前几项求和时,先引出国际象棋的故事:卡克发明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嘉奖他,向他许诺全国的金银珠宝任他挑选,而卡克只提出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64个方格中,第一格放一粒小麦、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最后一格放2的63次方粒小麦。
国王听后认为这还不简单,然而通过计算他才发现,若将这些麦粒铺在地面上,可将整个地球表面铺上3厘米厚。
这个惊奇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怎样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什么。
这就为引入“等比数列”前几项的求和问题制造了悬念。
其次,引入要联系实际。
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
在讲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
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面积”一节时,我这样开场:我们年级张老师家分得一套新房子,他打算用33mm的正方形彩色地板砖铺地面,现在平面图就在我手里,同学们帮助算一下,需要买多少块方砖。
小学数学新课“巧妙”导入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的“巧妙”导入【摘要】新颖、生动、活泼有趣的导入,能化腐朽为神奇,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入语,使每次教学都能充满活力,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激起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
【关键词】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优化效益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生动、活泼有趣的导入,能化腐朽为神奇,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入语,使每次教学都能充满活力,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激起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许多趣味故事往往寓意深刻,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来导入新课,用激趣这把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小猴最喜欢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拿出一个饼平均切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给猴乙2块。
猴丙更贪心地说:‘我要3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给猴丙3块。
大家想一想,哪只猴子分的饼最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后再设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大家就知道了。
”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自然学得津津有味了。
二、联系生产实际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老师借助学校最近各种竞赛,要给获奖的同学发奖状,为了使其美观、大方,要把奖状镶在铝合金镜框中,问做一个这样的铝合金镜框需要多长的铝合金。
数学新课导入论文
数学新课导入的策略探讨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新课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
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趣味式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而且使他们会学数学、好学数学、学好数学。
在导入趣味问题时,那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求知欲。
我曾经在讲授概率时,采用了以下的一个例子作为新课的导入:例1:深夜,一辆出租车被牵涉进一起交通事故,该市有两家出租车公司——蓝色出租车公司和红色出租车公司,其中蓝色出租车公司和红色出租车公司分别占整个城市出租车的85%和15%,据现场目击证人说,事故现场出租车是红色,并对证人的辨别能力作了测试,测得他辨认的正确率为80%,于是警察就认定红色出租车具有较大的肇事嫌疑,红色出租车公司不服。
你认为警察的认定对红色出租车公平吗?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 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故事式导入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又是很好的导入素材。
例2: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节导入中,给学生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一道算术题的故事。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上学后不久,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小高斯略略思索就得到了答案 5050,这使老师非常吃惊。
那么,高斯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故事,激发了学生探寻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的强烈欲望。
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论文
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探析【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入,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各种模式,寻求各种优化课堂效果的途径。
本文以课堂导入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新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成败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都说明了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开头的四、五分钟,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从而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尤其是新课的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新课导入的原则1.1 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认知和求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激发学生的意识点,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
1.2 艺术性原则。
成功的导言设计,是一堂数学课成功的一半。
课程的导入是一种艺术,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导入,往往能令学生眼前一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举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公元前600年泰勒斯用一根短绳测出金字塔高度的例子进行导入,这样就可以从课堂开始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趣味性原则。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所以教材使用的语言简练、讲述内容脱离数学原型,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学,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外在事物的比较敏感,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对时而枯燥的数学课堂容易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导入的环节要做好一定的导入设计和准备。
2.新课导入的方法2.1 生活实例导入法。
数学教学课堂导入论文
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浅议“导入”顾名思义,是把学生从课前状态引导进入上课状态。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题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段有新意,有价值的导课,可以迅速点燃学生思维跳动的火花,让学生在新课的伊始就如遇春风,如饮甘泉,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和创新的闸门,激发联想,鼓励探索,从而很快进入美妙的学习境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下面我重点谈谈一些导入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学生现有知识的设置问题导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节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这样导课:课件展示在图形王国里,一些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长方形、五角星)被遮住了一部分,请大家猜猜看它们都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猜的?学生思考片刻后,正确答出了图形的名称,并指出是根据图形有没有角,角的个数及角的形状猜的。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水到渠成地过度到新课的教学。
二、以学生熟悉的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知过程所遵守的一般规律。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制作了一段动画——在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桃子,4个桃子,他们俩怎么分合理?2个桃子呢?1个呢?学生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讨论后,得出每人各分一半,即1/2,顺利引出新课。
三、由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论文)
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吉林省图们市第五中学李梅花摘要:能否成功的导入新课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恰当合理的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思路流畅贯通,以最佳的学的状态迎接新知。
良好的情境教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扩大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从而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都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新课成为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师生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就如何创设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行了浅显的论述。
关键字:新课导入情境教学情境设计师生关系氛围《新课程标准》强调实施新时期数学教学,应舍弃传统数学教学中片面强调培养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观点,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
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学”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下我将从“内容与生活中的的联系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情感交流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动态导入情境”这四个方面对新课导入做一些浅显的论述。
一、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境导入新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只要将学生至身于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论文概要:新课导入是有方法的,但是导入的形式和技巧都有多样性。
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科学性,灵活运用,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来说,导入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或者为新旧知识架起桥梁的作用;还有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关注,进入学习情境的作用。
一、要遵循导入的原则如趣味性、启发性的原则。
如果新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就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教材编排出发,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引人入胜,逐步深入,富有趣味、启发性的导言,用生动的、艺术的、科学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
又如新旧知识架桥原则。
数学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要通过基础训练或复习旧知识等来自然地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上,这样做能使学生更便于接受新知识。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导入设计:(1)同学们,什么是图形的面积?(2)同学们,小敏和小东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不休,请你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决一个问题:有两个花坛,哪个大呢?左边长方形花坛长3米,宽是2米,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右边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3米,高是2米,它的面积又是多大呢?这样的设计是根据面积的定义,再到长方形面积的求法过渡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思考来设计的。
又如运用形象、直观的原则。
二年级的邓晓雯老师在新授课《直角的初步认识》上的导课实录,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今天请了谁来做客?生:大象博士。
师:大象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学问题呢?(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的图片)这些图形都叫什么名字呢?生:角。
师:请你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师:你最喜欢这三种角中的哪个角?大部分都喜欢中间的角(直角),理由是中间的角直直的,好看。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喜欢中间的角,那我们就先把两边的间藏起来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生1:像三角板上的一个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5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应用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在小学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偏向于形象、直观,所以,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为了能够使最终的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引起必要的重视,并要通过合理的手段与方法来增强导入的效果,以对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与帮助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为探讨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一、前言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关键,良好的导入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够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开展学习,以使学习效果得以显著的提升。
现如今,如何在小学数学这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已经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关注与思考的重要话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首先,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因此,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一定要富有情趣、新颖活泼,形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不要总是使用同一种导入方法。
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以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更好地开展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谈谈数学课的导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谈谈数学课的导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说, 在课堂开始时能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新课的导入要新颖.导入的形式很多, 关键是要掌握“变通”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课程,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 都应做到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 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才能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温故而知新.这是我们最常用到的方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旧入新, 搭桥铺路”的方式, 即在开始新课之前, 对上一节课的内容, 或者是跟新课程相关的原来学过的内容, 进行回顾.因为都是学过的课程了, 所以相对来说, 学生都比较熟悉, 这样很容易树立起他们的信心, 再顺势由浅入深地导入到新课上来, 过渡自然, 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新课的恐惧感.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在课前多下点工夫, 设计好过渡的内容, 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只是比原来的知识深了一点点, 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太大的差距.2.提问“开场”.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制造“压力”, 会以提问的方式开场.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要有目的性, 不能想到哪里问到哪里, 那样反而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 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引入新课.例如, 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以这样设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5)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6)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 不仅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设置悬念.悬念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能激起人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 发人深思.例如, 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 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在投影上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 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 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教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算一算:拿出两个直角三角板, 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 沿对角线对折, 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教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 帮助学生验证探究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利用悬念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引入情景表演.情景表演非常生动有趣, 可以利用道具, 通过表演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 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是这样安排的:当天我准备了一些糖块和一些小器皿, 并引用“小白兔分糖块的故事”, 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表演, 分两次.第一次把20块糖分到5个小器皿里面, 他很快就完成了;第二次, 把20块糖分到6个小器皿里面, 结果剩下2个糖块无法分配, 急得“小白兔”直挠脑袋, 我趁机找学生来帮助“小白兔”, 并提示他们仔细回想两次分糖的不同之处, 很快他们就理解了什么叫做“整数除法”, 什么叫做“有余数除法”.学生普遍反映对那堂课印象特别深刻.5.引入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果能把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时,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 在讲到多位数的写法与读法时, 我把它跟体育彩票联系起来, 我拿了好多数字让学生做练习, 并通过实践告诉他们数字的重要性, 如果少读一位, 或者多写一位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总之, 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针对性, 对学生来说要有吸引力才行.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想要去学.新课的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材、不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的环境, 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 追求形式花样, 甚至故弄玄虚, 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而耽搁了其他的教学环节.“教无定法”,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要不断创新、开拓, 在教学上取得更大进步.。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数学论文_1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数学论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选择最优的教学系统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新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新授。
而新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下面,就新授的导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导入的目的要求 1、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极易被外界事物影响和干扰。
上课铃声响后,一些孩子的大脑依然处于对课外活动的兴奋之中。
导入要稳定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从其他外界事物转移到课堂上来。
2、数学知识是系统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它的先行旧知延伸和发展而来的。
导入要检查与新知的学习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和技能、思路、方法的掌握情况。
3、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
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由于他们年幼,生活经验贫乏,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够深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和直接兴趣的强弱成正比的。
导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冲动。
二、导入注意的问题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
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
1、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时间要短,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导入要目标明确,指向集中,防止面面俱到的复习和训练,冲淡重点内容,选择与新课相关、新课教学需要利用的内容。
3、导入要根据新知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到“半生不熟”,产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和情境。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126169 数学论文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53-01一、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好奇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也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
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数学课里,我们更要运用通过学生先动手,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来展开新课的传授。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做与一个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倒沙子的实验,学生在动手后自然对其体积的问题充满了兴趣。
又如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
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
”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
”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从而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他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
在我们新课导入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教“加法结合律”时先给学生出示:(38+63)+37、38+(63+37)、38+63+37三道题让学生先计算,比较下得数,找出规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如逻辑性强、抽象度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结果记忆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为了追求成绩,部分教师采用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2)解题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一种解题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概念教学停留在表面: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过于简单,未能深入剖析概念的本质,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2)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构成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些联系,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将所学概念综合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即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新课的引入
一、情景引入
1. 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入。
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非常熟悉,有的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用身边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典型情境时,他们往往有解决的欲望。
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数学问题,如购物、旅游、存取款、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利用资源等等,我们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例如,在学习统计中的极差、方差时,我们可以提供几个旅游线路及其各地的天气情况,由学生比较讨论哪个旅游区较好。
2. 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在教学中,一些内容还可以巧妙地使用教具、图片,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去主动探求知识,这样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时,我们可以出示图片:铁路上的轨道、一辆四轮车驶过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形象地引入什么是平行线。
通过这些来自生活的实例,对相应的概念作出形象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从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没有学新知识,问题则无法解决,或是问题解决后,要他说明解题的过程及理由,如果不用新知识便无法说明,这样的情形即可引发
问题情境。
比如,在教学负数时,先讨论冬天中某一天的温度表示,从而了解负数的意义,引出负数的概念;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可以先讨论月历中的前后位日期、上下位日期之间的规律,任意给出一个数,说出它的前后位、上下位日期。
二、知识引入
1. 利用数学史料引入。
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史,特别是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态度,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先介绍史话: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与勾股定理有关,禹在治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勾股术(即勾股的计算方法),用来确定两处水位的高低差。
可以说,禹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
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
在西方,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前580至568~前501至500)曾对本定理有所研究,故西方国家均称此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西方国家早得多。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明确的思考方向。
2. 趣题引入。
通过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轻松了解数学
原理,喜欢数学。
我们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拿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墓碑上的年龄问题引入新课;在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先出示趣题:两枚不同的硬币相切,其中一个硬币绕另一硬币滚动,又回到起点时,该硬币共自转几圈?
三、目标引入
目标指明方向,可以避免因拿不定方向而产生的彷徨,目标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它能增加学生的动力,促使学生优先、重点、及时地学习。
讲课前,先说明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只有学生目标明确,才能自主地围绕目标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轴时,先出示目标。
(1)会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
(2)能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还有实验引入、设疑引入,根据中学生爱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在课上给学生提出一些疑问,诱导学生由疑生思,这是促使学生们由思到知的一种有效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那就是成功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