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必背篇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者的劳动: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经营管理: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科学技术:①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③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劳动土地资本→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够得到充分发挥标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②工业化促进信息化③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GDP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国民经济各部门占GDP增长率反映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辩证看待GDP:闲暇生活、家务劳动无法统计,损健康的烟草被统计。
在还没找到一个更好的且很成熟的统计指标前,GDP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1-4教材背诵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1-4教材背诵提纲经济生活背诵提纲1.影响价格的因素:⑴价值决定价格。
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价值量→价格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价格变动的影响: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正相关。
②未来收入预期。
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重点背诵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 (1)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公司经营成败关系到公 司的生存和发展。
• (2)公司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 • 第一,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
适学管
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第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 ②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 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
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 的重要作用,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小型企业。 • 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⑥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 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 转变就业观念。 • ⑦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民营、外资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地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个体经济的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 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 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3)结论:它们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观规律作用下企业 竞 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作用 在 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 争 力;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 济 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如何解决就业 (1)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1、商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第二课多变的价格5、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8、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9、消费的类型有哪些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不健。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11、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和核心各是什么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14、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地位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地位: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5、为什么要大力发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6、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①必须坚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发展。
18、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考点必背(新教材)

《经济生活》考点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①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b):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注意: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给我们的启示是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3)纸币的发行规律(b):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1)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b):①功能: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等。
②优点:减少现金的使用,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便利。
(2)外汇和汇率(b):①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②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③汇率变动及影响: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①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b):各种因素(诸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彩色背诵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③关系: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1)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本质:一般等价物①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②功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4)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关系(右图)(5)职能:①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②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A.价值尺度(观念货币):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B.流通手段(现实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③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6)区分:①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②支付手段:如:赊账/工资/地租/利息/税(7)区分:①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货币—商)③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公式:商—商)(8)商品的惊险跳跃:①过程:商—货币②结果: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③启发: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3、纸币(1)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为限度(2)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①流需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②流需货币量与货币流通的速度/次数成反比(3)货币的供应量 > 流需量,通货膨胀,物价↑供应量 < 流需量,通货紧缩,物价↓(4)纸币的发行量、面额大小由国家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5)货币政策:4、信用卡、支票:(1)信用卡:①功能: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②优点:集存取借、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③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在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2)支票: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高中电子资源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凝结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内纸币发行量,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这个时候应该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吸引旅游,但是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对外投资。
10.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地位,有利于减低汇率风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会增加。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启示:①消费者:维权②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2.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账买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4)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发行: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3)抑制通货膨胀①控制纸币流通量②国家宏观调控③发展生产力④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信用卡、支票、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2)信用卡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3)支票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②类型:现金支票转账支票(4)外汇①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②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RMB汇率↑:出口无利,进口有利,境外消费有利RMB汇率↓:出口有利,进口无利,境外消费无利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选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附页码)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附页码)第一单元1.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对外)——p102.影响价格的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p11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p144.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生活3,生产2)——p15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因素3+根本因素1)——p176.四种消费心理和四种正确的消费观——p20-22第二单元7.生产决定消费(4)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4)——p298.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3)和措施(4)——p30+补充9.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2)——p3410.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3+怎么做3)——p3511.企业经营成功三个要素——p4012.劳动的意义(1)+就业的意义(2)——p41=4213.四种正确就业观——p431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基础+重要保证+途径+注意)——p44-45第三单元1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因3+意义2+地位1)——p5916.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意义(2)——p6017.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1个保证+2个举措)——p61-6218.效率与公平(关系2+要求1+具体措施3)——p62-6319.国家财政的作用(3)——p65-6620.财政收入(渠道4+主要影响因素2)——p672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3)+依法纳税的要求(3)——p71-73第四单元22.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2)——p7923.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1)+完善市场秩序的措施(市场1+政府2+企业和个人2)——p79-8024.市场调节的弊端(3)和后果(3)——p81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p82-8326.宏观调控(含义1+原因2+主要目标4+主要手段3)——p8427.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1+怎么做3)——p87-8828.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两个一百年,三个阶段)——p8829.新发展理念(5)+各自的地位和要求——p89-913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地位1+内容1+要求3)——p91-923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2+消极2)——p963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2)——p96-9733.世界贸易组织(地位1+作用3+基本原则4)——p973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2)——p9835.对外开放已形成的格局(1)和作用(1)——p9836.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5)——p9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启示:①消费者:维权②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2.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账买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4)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发行: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3)抑制通货膨胀①控制纸币流通量②国家宏观调控③发展生产力④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信用卡、支票、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2)信用卡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3)支票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②类型:现金支票转账支票(4)外汇①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②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RMB汇率↑:出口无利,进口有利,境外消费有利RMB汇率↓:出口有利,进口无利,境外消费无利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启示: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纸币发行量4.国家政策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情况:①价格↑,需求↓②价格↓,需求↑(2)生活必需品:价格↑,需求―高档耐用品:价格↑,需求↓;价格↓,需求↑(3)替代商品:①A价格↑,需求↓导致B需求↑,B价格↑②A价格↓,需求↑导致B需求↓,B价格↓互补商品:①A价格↑,需求↓导致B需求↓,B价格↓②A价格↓,需求↑导致B需求↑,B价格↑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反之。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决定因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2)主要因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③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3)其它因素:物价,商品质量2.消费的类型(1)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2)按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3)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3.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注意:投资≠消费,若买股票、基金则不算。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2.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人们的消费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经济(1)国有经济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经济②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③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特点: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集体经济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②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④形式: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2.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个体经济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②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③作用: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2)私营经济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②特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③作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3)外资经济①含义:外国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②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学习管理经验,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1)原因:由当前生产力水平决定适合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措施: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一、企业的经营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2.3.企业的经营以利润为目的原因?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企业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4.企业如何经营成功?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
④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5.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对优势企业: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②对社会: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6.企业破产的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①对个人:获得劳动报酬②对社会: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2.扩大就业的措施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