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分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立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艺术美的背后渗透着的是人文价值美,是历史中人的心声表达,聚焦中华民族的文化观照,贯穿于艺术美中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家国情怀是中国艺术的永恒魅力所在。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对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艺术彰显。
中国画——与汉字同源的绘画艺术也获得了发展。
“国粹”——京剧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十课,是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最后一课。
第一目为汉字与书法艺术,主要讲汉字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书法。
第二目为笔墨丹青中国画,主要讲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脉络,第三目为京剧的出现。
综合全课来看,第一目为重点内容。
四、学情分析本课为必修三“文化与思想”第十课,学生已经学过了必修一“政治”和简单了解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模块,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本课为中华文化,学生本身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感受,所以学生学习本课难度不大。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清楚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了解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
知道中国画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脉络,了解京剧的发展及艺术成就,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影视情境、图片、文字、音乐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出发,感悟、探究,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于汉字、书法、中国画、戏剧等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更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之情。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画特点(二)难点:“书画同源(魅力所在,写意忘形,注重个性精神)”七、教学过程。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法和戏曲艺术 说课稿解析
大汶口陶尊符号
甲骨文图画式文字
甲骨文
大篆
隶书
小篆 楷书
问题探究二: 书法是文字的艺术,但又是艺术的文字,此句话表明书法
具备哪两大功能? 是从何时开始具备的?此后,由隶书衍生 出哪几种书体?各有什么特征?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来解决该问题:
材说
及明
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书:
贴用
魏晋时期
来三 提分
炼钟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设计目的:认识到这是书画相结合的体 现,很好的体现了书画的基本特征。激 发学生学史的兴趣;通过展示鲜活的图 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 速融入历史情景。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记住中国书画的基本特 征和发展脉络。 ②知道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⑵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及视频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 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 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 责任感。
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书画的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 的发展。难点:如何理解“书画同源”。(1分钟了解)
自主学习环节: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⑴起源:图画文字。⑵成熟:商代甲骨文
⑶脉络: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⑷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⑴阶段:魏晋之前,自发阶段。魏晋起,自觉阶段。 ⑵各种书体特征及代表作品:①楷书:略②草书:略③行书:略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的特点: 2、不同时期国画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
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
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
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解析:B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 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作品中无法 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 序》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故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趋势
探究主题2 文人画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陈衡恪 材料二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 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深化拓展】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探究主题3 京剧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材料二 关于戏曲的对联: 对联一: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 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对联二:抬起头来,看几个仁人义士,或全忠、或全孝,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 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课堂小结】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材料二 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 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 春日柳莺。
教案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理解文化繁荣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年8月8日晚,第29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
这一刻,全世界数十亿双眼睛聚焦于北京“鸟巢”;这一刻,世界感受着美丽的“文化中国”。
下面请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汇演《画卷》片段。
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吗?本节课就让我们从书法、绘画、戏曲三方面去寻找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书法之美以隶书书体书写本课标题,由学生观察回答: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合作探究: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汉字的起源。
合作探究: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指导学生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得出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以鱼字为例总结汉字演变趋势)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阶段:自发阶段→自觉阶段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穿越时空角色互换介绍几大核心书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直观印象)练一练:展示书帖,判断书法过渡:在中国,书法和绘画总是相提并论的,书画同源、琴棋书画、能书会画等都是证明。
常言道“无字即无书,有书就有画”,探讨了书法后我们再来看看同具魅力的中国绘画。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绘画之美幻灯片展示代表性图片,结合图片及预习完成课标要求内容,同时体会中国国画形神之美、情感之美。
完成表格“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学法指导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②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分析
构严谨。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楷书
草书起源于汉
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是笔画简
约,钩连不断;线
条流畅纵情,具 王羲之 草书 有极高的审美 王献之 草书
价值。但不容
易识别.实用性
不强。东晋以
王羲之、王献
之,唐以张旭、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为代表。
怀素《论书帖》
《兰亭序》之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被历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第一行书”
2、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帛画》
映型 出准 这 画确 两 家、 幅 高线 出 度条 土 的流 的 艺畅 战 术、 国 概色 楚 括彩 国 力绚 帛 。丽 画
,, 反造
《人物驭龙帛画》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这时期,绘画门类已 很丰富,有壁画、帛画、 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 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 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 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多彩。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 画《夫妇宴饮图》等,细 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 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 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 画的杰作。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的官
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
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
“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
经是相当规范,偏旁
有统一的样式,笔画
委婉曲折,粗细匀称,
字形狭长。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
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 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 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 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 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 广泛使用。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 仅存的一种方块文字。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 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 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 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 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篆书:是大篆、 小篆的统称。大篆指 甲骨文、金文、籀文、 六国文字,它们保存 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 显特点。小篆也称 “秦篆”,是秦国的 通用文字,大篆的简 化字体,其特点是形 体匀逼齐整、字体较 籀文容易书写。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能力。明清山水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社会风俗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很大,明清山水画
可能与政治关系更大。
2、(2002年普高全国卷)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 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 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 答下列问题:
明代时,出现昆曲
戏曲介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 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 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 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2、京剧的形成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 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即湖北汉剧艺人进京 参加徽班演出。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 (1840年~1860年)间,经徽 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 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 形成了京剧。
3、京剧的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 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 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 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 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被称为“国剧”。 民国以来,开始逐步 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 的赞赏 。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最 (1)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 新 发展 考 (2)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纲
一、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
1、起源: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象形文 2、成熟:商朝(象形字符号化)
3、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 正式书体 辅助书体
字)
4、趋势:由繁到简
想一想: 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D.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宋宫廷画院考题: •踏花归去马蹄香;乱山藏古寺; •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 • 画一匹马,并不见花,只见一只蝴蝶随着马 蹄翩翩起舞,使人产生联想。把“香”字点 了出来。 • 画一座深山,山中飘出表示庙宇的幡竿,微 妙地表示“藏”的意思。 • 画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 唯有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整个构图从 “锁”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 • 画篇不画一只蝴蝶,只画朦胧月色下的茅屋 数间。把“梦”字巧妙地点了出来。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发展:
(1)起源:原始歌舞 (2)发展: 春秋战国:优伶 (3)成熟: 元杂剧
(4)进一步发展: 明朝:昆曲
2、清代京剧的崛起
①.京剧的形成
背景: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过程: a.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
1. (2012· 北京模拟)2011年2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历史ⅲ人教新课标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课时活页作业(10)
【教后反思】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显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乐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演变的差不多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进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进展。
3、书法艺术进展的两个时期
两个时期:魏晋往常差不多上是自发时期,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时期。
4、书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
(1)、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榜样化的字体。
2.明白得京剧形成进展的缘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碑帖、历史比较、观赏图片、观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差不多特点和进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爱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差不多特点和进展脉络。京剧产生和进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历史ⅲ人教新课标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主备人:使用者:时刻:2011—10—21星期五
课 题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差不多特点和进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进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材料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1.仓颉造字〔材料一〕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材料二〕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赞曰: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解读】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的现象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
因此,《说文解字》对后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这条材料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
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
《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这段材料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
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古文字起源于图画,象形的图画实际上就是文字图画。
【注释】①书契:文字;②乂:治也。
2.甲骨文【解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
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
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
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
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正式)分析
政治上: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经济上: 不同民族、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发展空间;
汉字本身: 汉字的成熟与完美,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
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
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统治者政
策开明,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 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朝:“重文轻武”,崇尚文治;商品经济繁荣,
城镇经济发达,市民队伍壮大;科举制度推动教育事业 的发展,同时理学注重向内心求索,反躬自省,文人注 重心性情趣的修养和哲理思考;以写实为能、写真为尚, 表现宫廷和民间生活的宫廷画和风俗画盛行的同时,注 重意境,注重寄托和宣泄作者内心被“天理”所压抑的 “人欲”、崇尚写意的文人画也开始兴起。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远古 战国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明清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远古 战国
魏晋 隋唐
特点
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阶段 中国绘画从萌芽到成熟 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画 人物要注重精神气质。
代表人物及成就
《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 《步辇图》吴道子《送子 天王图》莫高窟的壁画
与唐伯虎、祝枝山、 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
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 是“四绝”的全才。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优选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教案【教材简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三(文化史)和高中必修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最后一课,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利于完成对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整合。
本课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过渡到“第四单元: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为中外的比较作了铺垫。
本课再现了中国古代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2.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教学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4.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内在联系。
5.教材处理:本课教材知识较为具体繁杂,理论性问题不多,易懂难记。
知识分成三个大的板块:汉字和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戏曲艺术。
我在黑板上的板书为: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和书法艺术1.汉字①起源:图画文字②形成体系:商③演变: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①阶段:自发→自觉②主要字体: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写意传神,得意忘形2.类型:人物、山水、花鸟3.演变:三、戏曲艺术1.起源和发展2.京剧的出现3.地方戏曲【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主要由多媒体展示的表格落实基本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归纳能力等)①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②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③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及戏曲艺术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编写人吕兰起审稿人李玉梅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书画和戏曲的重大成就。
这一课内容中,代表作品可以在教材中看到,学生也了解一些,但是,学生对于理解书画的发展特征以及书画同源,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2.能力目标:(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探究书画同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四、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分析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讲解阶段特征时需要仔细。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学案进行认真的预习,用时约20分钟。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
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
州
寒
食
苏 轼
诗 帖 》
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
明 文征明《途次遇达官长者》
<
唐 寅 落 花 诗 册
>
5.中国书法的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 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 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 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 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峄山石刻 泰 山 石 刻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2、汉字的演变脉络(商朝时形成完 整体系)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隶书
特点:汉隶
汉 :
1,改变了篆书狭长的 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 短,字形变得扁宽。
礼 器
2,点画由匀称的弧笔
碑
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
峻的直笔。并在用笔
上出现“蚕头燕尾”,
宋 徽 宗 赵 佶 小 楷 书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
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盛唐: 怀素 张旭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草书
怀素草书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
敦煌彩塑
敦煌壁画
5、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 画为最大亮点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6、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 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礁石图》 清 郑板桥 《墨兰图》
元 王冕 《墨梅》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 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 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 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 提高。
2、汉字的演变脉络(商朝时形成完 整体系)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 221年),向全国颁布的 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 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 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 已经是相当规范,偏 旁有统一的样式,笔 画委婉曲折,粗细匀 称,字形狭长。
3、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ຫໍສະໝຸດ 到简4、书法艺术发展的过 程
自发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魏晋 时期
自觉阶段 :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 书、草书且渐趋成熟
(中国书法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具 有无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发展:魏晋有定鼎之功(钟、王) 唐代步入盛世(欧、颜、柳)
3、魏晋时期:总结出绘画理论的 推动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且提出“以型写神”,注重人的精神 气质
《女史箴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4、隋唐: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 风格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2、艺术性:书法家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 艺术创作。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 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 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 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 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 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 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 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图画
象形字 符号化 汉字
2、汉字的演变脉络(商朝时形成完 整体系)
甲骨文
甲骨文
2、汉字的演变脉络(商朝时形成完 整体系)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 新 的字体,这种字体多 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 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 金文。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 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 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 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 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特点:
1、实用性: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 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情,品德。
钟繇 《宣示表》 王羲之《乐毅论》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欧 阳 询
法度森严 清峻刚健
雄秀独出 一变古法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遒劲丽健 气质高雅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处之处?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 关东大汉。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 构严谨。二人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 之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一)发展脉络 1、远古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
新《 石鹳
器鱼
时 代 仰 韶
石 斧 图
文》
化
)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 《鹳鱼石斧图》
2、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 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
折
3,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 动的北京”,会徽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 精华与现代意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枚以先贤名言创意、以金石 印章为形象的会徽借中国书法 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 化为舞动的人体,代表着生命 的美丽与灿烂。优美的曲线, 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 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 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 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 勃勃活力 。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代表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唐颜真卿、北宋苏轼、元赵 孟頫、明文征明
4、行书
《兰亭序》之章 法、结构、笔法 都很完美,被历 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行书第一”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 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 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 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明 徐渭 《牡丹礁石图》
清 郑 板 桥 《 墨 兰 图 》
(二)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 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 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 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 面其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戏曲艺术: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