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合集下载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2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2

2021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范文 黄芪是我国最古老的补中益气药之一,又名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等功效;临床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血不足、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气虚血滞、浮肿尿少、半身不遂和痹痛麻木等症。

近年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心肌缺血、双向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肝、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等作用。

本文综述了黄芪近5年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黄芪的化学成分 1.1多糖类成分 黄芪的多糖类成分主要是杂多糖和葡聚糖。

杂多糖多为酸性水溶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杂多糖含有糖醛酸,包括葡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葡聚糖又分为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按照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可把黄芪多糖分为高、低Mr区,其中低Mr部分纯度很高,且生物活性强,值得深入研究[1]. 1.2皂苷类成分 至今,国内外学者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已有40余种,主要有黄芪皂苷I~VIII,乙酰基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I、II、IV和大豆皂苷四大类。

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II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2].郑善松[3]等利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蒙古黄芪的乙醇提取物,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黄芪皂苷VII、大豆皂苷I、大黄素及熊果酸. 1.3黄酮类成分 近年,随着分离提取技术和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已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将近40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

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刘阳苗春柳(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摘要】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中含量最多、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是黄芪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成分。

本文就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分离提取、含量测定、真伪辨别、以及它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一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黄芪多糖药理作用分离提取含量测定真伪辨别应用发展前景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PSLiu Yang, Miao Chun Liu(Animal scienc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ystry university)Abstract: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 is a ingredient which have the most contents and strong immune activity in Chinese astragalus. It i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stragalus which have thefunction of make immune enhance. This review is based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Key word: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pharmacological effects;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content determination;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黄芪,又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除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正品外,梭果黄芪、多花黄芪、东俄洛黄芪、金翼黄芪、单体蕊黄芪等也作药用。

黄芪多糖的实验报告

黄芪多糖的实验报告

黄芪多糖的实验报告1. 研究背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著名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黄芪多糖是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生物学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芪多糖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实验对黄芪多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黄芪多糖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其免疫调节效应。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材料:黄芪多糖提取物、小鼠脾脏细胞、培养基等;- 实验仪器:细胞培养箱、细胞离心管、显微镜等。

3.2 细胞培养和处理1. 将小鼠脾脏取出并切碎,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进行均质;2. 将均质后的细胞悬液通过细胞筛过滤,得到单细胞悬液;3. 将单细胞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4. 将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提取物,对照组不添加;5. 将处理后的细胞培养在37摄氏度、5% CO2孵育箱中培养48小时。

3.3 细胞免疫活性检测1. 取出培养的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2. 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3.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4. 检测不同处理组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细胞形态观察在实验组中,观察到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的形状更加粗糙,细胞膜变得不规则,并出现细胞聚集的现象。

与之相比,对照组中的细胞形态保持正常。

4.2 细胞存活率检测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黄芪多糖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

说明黄芪多糖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

4.3 细胞凋亡率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黄芪多糖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什么是黄芪多糖

什么是黄芪多糖

什么是黄芪多糖1.1 黄芪多糖的特征黄芪毒副作用小,价格低,不易产生抗药性,作为一种补益中草药添加剂迄今已应用逾2000年。

1943年多糖作为药物开始使用,1981年黄芪多糖首次被提取分离,其分子式为CloHrC1N202S。

11I。

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黄芪干燥的根茎提取、浓缩和纯化而成的水溶性多糖,具有抗病毒、抗疲劳、抗衰老、抗菌等功能能综合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产生,延长抗体作用时问,并能诱生干扰素,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多糖化学结构是其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单糖的组成对多糖活性的影响远远小于糖苷键和单糖连接方式。

研究发现,组成黄芪多糖的单糖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在构成黄芪多糖的单糖中,甘露糖是主要成分,其次是葡萄糖口“。

黄芪多糖包括3个亚型:APSI、APS11和APSlll。

APSI为由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及L.阿拉伯糖构成的杂多糖,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6.3ku;APSlI和APSlll 均为葡聚糖,多以a一(1---,4)键连接,少数以a-(1-6)键链。

刘星增等从膜荚黄芪中获得黄芪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一1:0.95:0.70。

邹一愚等采用乙醇沉淀法将分级得到两组分APS工和APSⅡ,两者之比为0.31:0.69;APSⅡ中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APS 工,且APS工中不含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但木糖含量很高。

说明黄芪多糖中大分子量部位含有大量戊糖,而小分子量部位则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

以上研究证实,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和侧链结构由于提取的品种和工艺不同差异很大。

1.2 黄芪多糖提取方法黄芪多糖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黄芪中提取,主要有水提取法、碱醇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和超滤法。

丁利君等分别比较了水浴浸提法、超声波浸提法和微波浸提法等多种方法提取黄芪多糖的效果,发现水浴浸提法提取率最高。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作者:闫巧娟, 韩鲁佳, 江正强, 皇才进作者单位:闫巧娟,韩鲁佳,皇才进(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江正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刊名:食品科学英文刊名:FOOD SCIENCE年,卷(期):2004,25(8)被引用次数:27次1.张宁;贾桂芝;孙倩各生长期黄芪中黄芪多糖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1998(09)2.叶勇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制备[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1(05)3.单俊杰;王顺春;刘涤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2000(03)4.纪耀华;张明淑;徐力黄芪多糖的研究进展 1999(03)5.王莹;赵毅民;张起凤黄芪中一种新葡聚糖的分离纯化与化学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11)6.李树珍;赵红霞;白卫国黄芪不同提取工艺多糖含量的比较 1995(08)7.黄芳;蒙义文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1999(05)8.韩鲁佳;阎巧娟;江正强黄芪多糖提取方法及其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0(z1)1.李小平.陈锦屏.LI Xiao-ping.CHEN Jin-ping油枣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其对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7,28(8)1.徐效清.段毅文聚氨醋改性的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6)2.郝慧博.邱广明.于红梅PVC/PU共混超滤膜性能研究[期刊论文]-过滤与分离 2010(1)3.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其对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 2009(6)4.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黄芪多糖分级组分的提取及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9(4)5.罗燕.谷新利.徐雷.蒋倩文.李正国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期刊论文]-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5)6.罗燕.谷新利.徐雷.李正国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动物检疫 2009(8)7.王惠勇.冯尚彩.程运丽黄芪提取物及半合成产物的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 2007(1)8.罗燕.谷新利.鲁芝子.徐雷.李正国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畜牧兽医2010(1)9.李小平.陈锦屏.张宝善红枣多糖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分子量的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10.张宇.沈宇.胡新俊.翟瑞雪.王朝兴.杨景云黄芪多糖对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2)11.肖卫华.韩鲁佳黄芪黄酮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12.李小平.陈锦屏油枣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其对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7(8)13.肖卫华.韩鲁佳.杨增玲.刘贤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5)14.黄小燕.胡元亮.王德云.王君敏.赵晓娜.张帆.郭振环.卢宇.孙峻岭硫酸化黄芪多糖对CEF生长及抵抗IBDV感染的影响[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1)15.于晓辉.万仁玲.欧阳林山.马玉叶.范强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兽药杂志2008(9)16.焦光联.杨艳.何葆华超滤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8)17.李孝栋.陈景山.陈峰.张小如黄芪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2)18.陈艳蕊.毛欣月.金文闻.罗琥捷.李涛黄芪多糖结构及其单糖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23)19.李书兰.顾萱.陈海燕.胡育筑超滤法分析黄芪水煎液中胶体态铜的分布[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6(5)20.张岩.马丽娜.陶遵威中药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津药学 2011(3)21.司丹丹.顾正荣.徐伟.方城黄芪提取液纳滤浓缩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12)22.薛凌峰.李同洲黄芪多糖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饲料 2007(7)23.王兴华.宋维春.徐云升*酶解香蕉茎干中纤维素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2)24.吕华玉屏风散的化学部位配方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25.孙春艳芦笋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26.吕华玉屏风散的化学部位配方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27.孙春艳芦笋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本文链接:/Periodical_spkx200408001.aspx。

黄芪多糖注射液质量标准2015

黄芪多糖注射液质量标准2015

黄芪多糖注射液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溶液。

含黄芪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制法】取黄芪,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4-1.18(25℃)。

浓缩液放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约50%,边加边搅拌,静置过夜,除去上清液。

沉淀加水搅拌至溶解,加乙醇使含醇量为35%,搅拌均匀,静置,离心,出去沉淀,上清液再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取下层沉淀,干燥,得黄芪多糖粉。

取黄芪多糖粉,加水溶解,滤过,调节pH值,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黄褐色澄明液体,长久贮存或冷冻后有沉淀析出。

【鉴别】取本品10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5ml,水浴加热5分钟,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12,再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mL,水浴加热,产生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检查】 pH值应为5.0-7.0(附录0631)。

单糖和双糖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以方法2为仲裁方法。

方法1 精密量取本品5ml,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含葡萄糖0.25mg、蔗糖1.0mg、果糖0.5mg、阿拉伯糖1.0mg、鼠李糖1.0mg、麦芽糖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0502)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腈-水(8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苯胺溶液(取二苯胺2.4g与苯胺盐酸盐2.4g,加甲醇使溶解成200ml,再加20ml磷酸,即得;避光保存),在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下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葡萄糖、蔗糖、果糖对照品相应位置的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在与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生化 黄芪

生化 黄芪

黄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伍兵靳凡张栋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长春130024摘要黄芪是一种常用中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

黄芪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分子量、溶解度、粘度、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有关。

本实验通过苯酚-硫酸法对黄芪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薄层层析法对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Sepharose CL-6B柱层析法对糖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 提取苯酚-硫酸法柱层析关键词;多糖;分离;分子量分布、黄芪多糖Abstract:Astragalus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ains a variet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including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 AP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tragalus natural active ingredients.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solubility, viscosity, structure and a high-level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phenol - sulfuric acid method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of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analyzed by Sepharose CL-6B column chromatography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sugar analyzed.Key words:Polysaccharide;Extracting;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前言黄芪(Radix Astragalus)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重要的益气中药,主要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等地,大兴安岭的黄芪又叫北芪,古书记载“北芪,生津滋阳、补阳血、补虚损、愈肾衰”被誉为“小人参”且比人参、西洋参更温和,男女老少皆宜,其味甘,性微温,具有益气补虚之功效,可生用,亦可炙用。

法测定黄芪多糖中单的糖组成及摩尔比

法测定黄芪多糖中单的糖组成及摩尔比

HPLC-ELSD 法测定黄芪多糖中单的糖组成及摩尔比陈卫平陈琴鸣刘斌(丽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目的:用HPLC-ELSD测定黄芪中多糖单糖组成及摩尔比测定。

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0.8 mL·min-1;漂移管温度83.5 ℃,载气(N2)流速2.2L·min-1。

结果:鼠李糖(Rha )Y=1.3583x+5.2624, r = 0.9992, 线性范围:0.1634~1.634μg、阿拉伯糖(Ara)Y=1.2533x+3.9617, r = 0.9992 线性范围:0.3818~3.8176μg、木糖(Xyl )Y=1.3051x+5.7616 r = 0.9994 线性范围:0.1681~1.681μg、甘露糖(Man)Y=1.1817x+4.8772 r = 0.9918 线性范围:0.1604~1.604μg、半乳糖(Gal)Y=1.2622x+4.9182 r = 0.9952 线性范围:0.1634~1.634μg、葡萄糖(Glc)Y=1.3181x+7.4172 r = 0.9994 线性范围:0.1604~1.604μg、葡萄糖醛酸(Glc A)Y=1.2661X+0.2196 r = 0.9967 线性范围:11.64~116.4μg各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摩尔比Glu A :Rha: Ara: Gal: Glc 25.4∶0.03∶0.07∶0.08∶1。

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准确。

关键词:HPLC-ELSD;黄芪多糖;单糖组成;摩尔比;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具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1]。

黄芪多糖(APS)

黄芪多糖(APS)

黄芪多糖(APS)黄芪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里的补虚药,“性甘、味微温、人脾、归肺经,具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之功效”(《本草纲目》),另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日华子本草》)及“定肺气、安五脏”(《别录》)等功能。

西方人从19世纪开始认识到黄芪的医疗价值,1868年被一位研究东亚植物的医生DrAlexanderV on Bange首次描述,在1911年《中国的原料药》中,G.A.Stuart说黄芪“作为滋补药,止咳药.,利尿药具有很好的声誉”。

黄芪多糖(APS)是以黄芪干燥的根为原料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多糖,是许多生物活性多糖最具代表性之一,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

一.黄芪多糖药理研究1.黄芪多糖(APS)对免疫系统的作用(1)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剂的对抗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APS)可明显鼠脾脏、胸腺重量,同时对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胸腺重量的减轻有明显对抗作用。

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能完全纠正强的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体内淋巴细胞转化,能使α一萘配醋酸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对环磷酰胺或强的松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显著的纠正作用。

(2)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研究发现黄芪多糖(APS)可使小鼠胸腺和脾脏内T细胞数增加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数增加,而巨细胞病毒抗体G型球蛋白(IgG)的产生更需要T细胞参与。

给小鼠口服黄芪多糖溶液,对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的前体细胞)有促进增生作用。

以羊细胞免疫后的小鼠的TgG抗体产生增加,脾溶血空斑数增加或呈调节作用。

此外黄芪多糖制剂喷鼻后,鼻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明显上升。

正常畜禽服用黄芪多糖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显著增加。

(3)对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免疫活性最强的一类物质,100 mg/ kg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及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功能,使肺部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功能明显增强。

黄芪化学成分

黄芪化学成分

1 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的化学成分众多, 主要含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等, 另外还含有蔗糖、黏液质、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等。

屠鹏飞等[ 2]对黄芪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得到32种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14种化合物, 包括4种异黄酮[芒柄花素( X-64)、芒柄花素-7-O--D葡萄糖苷( K-12-1)、毛蕊异黄酮( X-100-21)和毛蕊异黄酮-7-O-?-D葡萄糖苷], 2种异黄烷[ ( 3R) -8, 2"-二羟基- 7, 4*-二甲氧基异黄烷( X-66)、2", 3" 4"-三甲氧基异黄烷-7-O-?-D-葡萄糖苷], 1种紫檀烷[ ( 6aR, 11aR) 9, 10- 二甲氧基紫檀烷-3-O-?-D-葡萄糖苷( X-186) ], 1种皂苷[黄芪甲苷( h-29) ], 6种其它类成分[ ?-谷甾醇( E-191)、5-甲基- 呋喃甲醛( X-30)、5?甲氧基?2?吡咯甲醛( X-67)、1, 3, 5-三烯-1, 6-己二醇( E-32-10-17)、2, 4-二烯- 己二酸( E-32-19-14)和尿嘧啶核苷( h-33-7) ]。

其他化合物正在鉴定中。

图 1 黄芪的HPLC-APCI-MS(A)和HPLC-DAD(B)色谱指纹图谱Fig. 1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of Astragali Radix by HPLC-APCI-MS (A) and byHPLC-DAD (B)表 1 黄芪HPLC-DAD-MS 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质谱和紫外光谱数据峰号t/min λmax/nm 质谱(m/z) 化合物1 17.336 258, 288 447, 285 calycosin-7-O-β-D-glycoside2 20.730 280, 325 2173 22.752 280, 325 2244 26.642 280, 325 489, 2855 30.390 250, 300 431, 269 ononin6 34.898 248, 288 285 calycosin7 40.733 230, 282 3018 44.394 250, 300 269 formononetin9 44.394 280 303 (3R)-7,2′-dihydroxy,4-dimethoxyisoflavone10 53.372 230 295, 293, 34811 55.662 –295, 227, 31112 61.692 –24513 62.250 –313, 295, 27714 64.555 –27915 65.001 –297, 279, 31516 65.483 –27917 65.884 –297, 279, 31518 66.585 –437, 455, 419 astragaloside IV19 67.312 –29320 67.562 280 361, 27721 68.126 230 27722 69.266 –35323 70.505 280 295, 29624 71.616 280 29525 74.030 230 2791 黄芪多糖蒙古黄芪的多糖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其多糖含量处于中上水平。

天然药物化学汇报黄芪多糖

天然药物化学汇报黄芪多糖

方圣鼎等报道从蒙古黄芪的水提液中分得3 种多 糖成分: 黄芪多糖APSⅠ、APSⅡ、APSIII。
黄芪多糖作用
免疫调节
护心血管 抗应激 抗肿瘤 其他
免疫调节
分为免疫器官调节、免疫细胞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调节 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调节
非特异免疫
免疫器官的调节:黄芪多糖作用后增加免疫器官的重 量,提高脏器指数,还能够促进部分脏器的发育。
1
P H 值 影 响
3
PH=9 最 佳
2
现 代 提 取 方 法
超 声 微 波 超 高 压
4
黄芪多糖一般的提取工艺为水煮醇沉法, 该法工艺简单,但收率和含量都较低
黄芪多糖组成
葡聚糖AG-1
水溶性,结构是 α-( 1 - 4) ( 1 - 6) 葡聚糖,糖基的 组成比例为5 ∶ 2
1
杂多糖AH-1 水溶性酸性杂多 糖,含己糖醛酸、 葡萄糖、鼠李糖、 阿拉伯糖,含糖 醛酸为半乳糖醛 酸和葡萄糖醛酸。 杂多糖AH-2
黄芪多糖对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预防作用
可抑制1型糖尿病心肌中chymanse依赖性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的生成,降低心肌局部生物活性因子(AngⅡ、TNF-α 、 TGF-β 等)异常升高
黄芪多糖作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能有效增加InsR、IRS-1、 PI3K的水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 环节信号转导,从而治疗2型糖尿病
黄芪多糖生理功能
黄芪
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 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 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以对黄芪多糖的研究报道为多

黄芪多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黄芪多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黄芪多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黄芪(MilkvetchRoot),别名为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

应用于中医药学,黄芪属于补益药,性温、味甘。

根据医药相关典籍记载,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生血行血、托毒生肌、益卫固表、排脓、敛疮生肌之特效。

黄芪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是通过高效地萃取分离方法获得的提取物。

黄芪多糖具有免疫促进和调节作用,可抵御病毒、肿瘤疾病,预防衰老、减少辐射、应激、阻止氧化等独特功能。

黄芪多糖是重要的中草药添加剂之一,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畜牧业生产。

本文就黄芪多糖及其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做以综述。

1黄芪多糖的理化性质黄芪多糖(APS)性状为棕黄色粉末,味微甜,具引湿性,化学成分由多种糖类及醛酸组成。

黄芪多糖大分子部位含有大量戊糖,小分子量部位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

2黄芪多糖的生物学特性2.1对免疫的调节和促进作用黄芪多糖能使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得到提高调节,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黄芪多糖能明显加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血清中溶血素的生成,提升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产生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使脾重明显地增加1。

对于免疫抑制剂造成的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的萎缩现象,黄芪多糖可起到有效的对抗作用,加速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进体液免疫2。

黄芪多糖能有效地治疗引起免疫系统病变的疾病,可与益生菌协同促进,有利于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调节3。

黄芪多糖是良好的疫苗保护剂,对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相应抗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协同与促进作用。

2.2抗细菌病毒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消解其毒性产物的功能,其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动作用得以实现。

对多种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菌都具有抵抗作用。

黄芪多糖作为一类干扰诱导剂,能够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功能,使E花环值升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生成增多,促进动物机体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使其对抗病毒的能力有效增强4。

黄芪多糖 多糖利用位点

黄芪多糖 多糖利用位点

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是一种多糖,是一种
极好的抗氧化剂,远销国外,备受青睐。

这种多糖利用位点丰富,对
身体有多重益处。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

第一,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的首要作用就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由于黄芪多糖能够激活自身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的过程中更具活力。

第二,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还有着很好的保肝功效,它对肝功
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黄芪多糖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脏免受
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害,使肝细胞更加健康。

第三,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对保护心血管系统也有很大的积极
作用。

黄芪多糖能够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
预防心血管疾病。


第四,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缓解
便秘的现象。

黄芪多糖可以增强肠道蠕动性,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使
人体内的废物顺畅排出。

第五,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还可提供充足的能量,避免疲乏倦怠。

人体需要适量的多糖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让人体保持充满活力
和能量。

综上所述,黄芪多糖多糖利用位点众多,而其多种功效不仅适合
身体养生,而且还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

黄芪多糖很适合一些人群,尤其是注重健康养生,追求长寿健康的人群。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草药,那黄芪多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收稿日期:2003-10-14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2002BA514A-12-3)作者简介:闫巧娟(1971-),女,讲师,在职博士生,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及天然生物活性物的研究。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闫巧娟1,韩鲁佳1,江正强2,皇才进1(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通过分级醇沉、分步醇沉和超滤方法研究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结果表明:分级醇沉浓度对应的得率随醇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糖的含量变化起伏较大,醇浓度为60%时所得多糖含量比较低,醇浓度为30%和70%时所得多糖含量较高;分步醇沉的醇浓度为10%时沉淀下来的多糖所占比例最大,醇浓度达到80%时大部分多糖都可以沉淀下来;而所得多糖含量除90%醇浓度时较低外,其余相差不大;超滤后黄芪多糖大部分分布在离心沉淀和截留分子量150千道尔顿(150kDa)以上部分,两者占了57.6%;其含量除3kDa以下和6kDa至50kDa部分较低外,其它部分含量相差不大。

黄芪多糖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多糖较多,而3kDa至150kDa这一段的多糖只占总多糖的13.2%。

关键词:黄芪多糖;醇沉;超滤;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YAN Qiao-juan1,HAN Lu-jia1,JIANG Zheng-qiang2,HUANG Cai-jin1(1.Engineering College, China Agricu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In the study,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 was investigated by ethanolprecipitation (step and stepwise) and ultrafilt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For step ethanol precipitation, yields of APS were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re were high differences in the saccharides content of samples, the lowcontent was observed when using 60% ethanol, but, high contents were obtained using 30% and 70% respectively. For stepwiseethanol precipitation, APS ratio was highest at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10%, while most APS might be precipitated whenethanol concentration was up to 80%. APS content was very low when using 90% ethanol, and the rest contents were notapparently different under ethanol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 to 80%. After ultrafiltration, most APS (57.6%) weredistributed in the centrifuged pellets of more than 150kDa fraction. There was not much difference in the saccharides contentsexcept for those of less than 3kDa and 6~50kDa fractions. Both high and low molecular masses of APS were of highpolysaccharides, however the saccharide content of 3~150kDa APS was only 13.2%. Therefore,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was very uneven in APS.Key word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ethanol precipitation;ultrafiltration;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中图分类号:O636.1;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4)08-0027-04黄芪为一种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主产于山西、内蒙、甘肃、黑龙江、吉林等地。

黄芪多糖的作用

黄芪多糖的作用

黄芪多糖的作用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糖的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糖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芪多糖也因其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衰老方面有较强的活性而备受关注。

HPLC法是近年来被用于定量测定。

因其良好的分离功能而被应用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其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类物质;黄芪皂甙;黄酮类及含总量约为1.23%的25氨基酸,23种微量元素(其中铁、锰、锌、硒含量较高)、叶酸、胆碱、亚麻酸等多种成分。

1、黄芪多糖药理作用1)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和明显的碳离廓清作用和明显增加脾重量。

2)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油明显的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并对IL-2/LAK有抗肿瘤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

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下降的作用。

说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

可改善机体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鸡马立克氏病。

3)对创伤感染的影响黄芪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创伤的药理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CE2的释放,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

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合用,既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又明显抑制PGE2,TNF的IL-1的分泌。

由此可见,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4)保护作用张艳等人发现黄芪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又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和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二者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又明显的保护作用。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降血糖活性的比较研究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降血糖活性的比较研究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降血糖活性的比较研究运立媛;张民;朱振元【摘要】对山西、甘肃、四川、贵州、新疆、内蒙古、大兴安岭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及降血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高效液相色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多糖分子量不同;气相色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多糖具有不同的单糖成分和摩尔比.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与体内降血糖试验表明,内蒙古和大兴安岭的黄芪多糖在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对血糖的升高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19【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黄芪;多糖;不同产地;降血糖;活性【作者】运立媛;张民;朱振元【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它对健康,生活质量,人的寿命以及现代医疗保健系统都有重大影响[1]。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剂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植物中提取出具有降血糖的活性成分来治疗糖尿病。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地区,是一种多年生植物[2]。

黄芪的干根,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记载,是中国2000多年来最流行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中草药之一[3]。

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试验证明,多糖是黄芪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例如造血功能、神经保护[4]、抗氧化剂[5-6]、保护内皮细胞[7]、免疫调节[8]、抗肝炎病毒[9]、降血糖等活性[10]。

有报道指出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低血糖作用[11]。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因此导致黄芪的品质不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地区黄芪多糖的活性的差异,为黄芪在降血糖活性的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来源于山西、甘肃、四川、贵州、新疆、内蒙古、大兴安岭,经鉴定均为膜荚黄芪。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马秀;刘少静;张婉莹;李万鑫;刘念【摘要】目的:介绍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关于黄芪多糖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黄芪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糖、抗菌、心血管保护等药理活性;黄芪多糖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凝胶柱层析法、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分级醇沉法等.结论:黄芪多糖药理及分离技术研究广泛,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9(033)008【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黄芪多糖;分离;纯化;药理作用【作者】马秀;刘少静;张婉莹;李万鑫;刘念【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R284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是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大分子活性物质,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作为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能激活动物免疫系统,在抗衰老、抗疲劳、抗病毒、控制血糖以及调节微生态系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基于黄芪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毒副作用小,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但是,黄芪多糖的纯度对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该类活性成分,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综述,对更好的开发利用黄芪多糖具有重要意义。

1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1.1 大孔吸附树脂法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中药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分离工艺。

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不吸潮等优点,因此,大孔树脂吸附法在中药分离纯化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黄芪多糖质量标准

黄芪多糖质量标准

黄芪多糖
Huangqiduotang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粉末,味甜、有引湿性。

鉴别
取本品50-100mg,加水5ml,使完全溶解后,加2%α-萘酚乙醇溶液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硫酸0.5ml,在两液面交界处显棕色环。

取本品约10mg,加水2ml使完全溶解,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产生红色沉淀。

检查
干燥失重减失重量不得过8.0%。

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g;霉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 cfu/g;每1 g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0.7g,置250ml量瓶中,加水50ml左右,微热振摇溶解,放置冷却后,再加30%硫酸锌溶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后,在振摇下立即加亚铁氰化钾试液5ml,放冷后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25ml,置5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各加2%苯酚溶液0.5ml,硫酸5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_温燕梅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_温燕梅

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 苷 , 2′-羟 基 -3′, 4′二甲氧基 异黄烷 -7-O- hydroxy-iso flavan-6-O-β -g lucopyranoside), 为一 新 化合 物 。 曹
β -D-葡萄糖苷 (24), 9, 10-二甲 氧基 紫檀 烷 -3-O-β -D-葡萄 糖
津铭 [ 27] 从膜夹黄芪根中分得芒柄花 素和毛蕊 异黄酮 。 王伟
June 2006 V o .l 28 N o. 6
( iso rham ne tin, 3, 4′, 5, 7-四 羟基 -3′-甲氧 基 黄酮 )、鼠 李柠 檬
烷 (16), 红芪木脂素为 新化合 物 。 赵明 等 [ 26] 从 贺兰 山黄芪
素 ( rhmanocitin, 3, 4′, 5-三 羟基 -7-甲氧基 黄酮 )、熊竹 素 ( kum atakenin, 4′, 5-二 羟基 -3, 7-二 甲氧 基 黄酮 )。 王 志 学 等 [ 16]
糖异黄烷 苷 ( 21), 2′-羟基 -3′, 4′-二 甲氧 基 -7-葡 萄糖 异黄 烷 华黄芪中分得 山奈 酚 (K aem pfero l, 3, 4′, 5, 7-四羟 基 黄酮 ),
苷 ( 24), 7, 2′-羟基 -3, 4′, -二甲 氧基 -异黄 烷 (25), 3, 9, 10-三
苷 。 (以上异黄酮 , 紫檀烷和异黄烷化 合物的结构 式见表 1, 二氢异黄酮的结构式见图 1, 紫檀烯的结构式见图 2。
膜荚黄芪 中分 得 2′, 4′-二 羟 基 -5, 6-二甲 氧 基 二氢 异 黄酮 。 宋纯清等 [ 21, 22] 从膜 荚黄 芪中 分得 六个 异黄 酮类 化合 物 , 分
李继红等 [ 31] 从蒙古黄芪中分得芒柄花 苷 (4′-二甲 氧基异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0-14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2002BA514A-12-3)作者简介:闫巧娟(1971-),女,讲师,在职博士生,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及天然生物活性物的研究。

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闫巧娟1,韩鲁佳1,江正强2,皇才进1(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通过分级醇沉、分步醇沉和超滤方法研究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结果表明:分级醇沉浓度对应的得率随醇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糖的含量变化起伏较大,醇浓度为60%时所得多糖含量比较低,醇浓度为30%和70%时所得多糖含量较高;分步醇沉的醇浓度为10%时沉淀下来的多糖所占比例最大,醇浓度达到80%时大部分多糖都可以沉淀下来;而所得多糖含量除90%醇浓度时较低外,其余相差不大;超滤后黄芪多糖大部分分布在离心沉淀和截留分子量150千道尔顿(150kDa)以上部分,两者占了57.6%;其含量除3kDa以下和6kDa至50kDa部分较低外,其它部分含量相差不大。

黄芪多糖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多糖较多,而3kDa至150kDa这一段的多糖只占总多糖的13.2%。

关键词:黄芪多糖;醇沉;超滤;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YAN Qiao-juan1,HAN Lu-jia1,JIANG Zheng-qiang2,HUANG Cai-jin1(1.Engineering College, China Agricu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In the study,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 was investigated by ethanolprecipitation (step and stepwise) and ultrafilt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For step ethanol precipitation, yields of APS were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re were high differences in the saccharides content of samples, the lowcontent was observed when using 60% ethanol, but, high contents were obtained using 30% and 70% respectively. For stepwiseethanol precipitation, APS ratio was highest at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10%, while most APS might be precipitated whenethanol concentration was up to 80%. APS content was very low when using 90% ethanol, and the rest contents were notapparently different under ethanol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 to 80%. After ultrafiltration, most APS (57.6%) weredistributed in the centrifuged pellets of more than 150kDa fraction. There was not much difference in the saccharides contentsexcept for those of less than 3kDa and 6~50kDa fractions. Both high and low molecular masses of APS were of highpolysaccharides, however the saccharide content of 3~150kDa APS was only 13.2%. Therefore,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was very uneven in APS.Key word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ethanol precipitation;ultrafiltration;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中图分类号:O636.1;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4)08-0027-04黄芪为一种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主产于山西、内蒙、甘肃、黑龙江、吉林等地。

黄芪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包括多糖、甙类、氨基酸、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研究比较深入的中药之一。

药理研究证明,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免疫、促进抗体合成、双向调节血糖和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因此黄芪多糖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由于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很广,即使采用相同的黄芪原料,提取或分离过程中的差异都可能造成产物的不同,目前已分离纯化出十几种黄芪多糖[2~6]。

在进行黄芪多糖分离纯化时醇沉往往是其第一步操作,不同醇沉条件对黄芪多糖的组成、得率和含量影响较大。

近年来,超滤膜分离法已经成为在中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分离方法之一,李树珍等对不同提取工艺黄芪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超滤法截留分子量6kDa以上的药液醇沉后比水煮醇沉法含量高出20%左右[7]。

醇沉和超滤都是依据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纯化的,迄今尚未见到用这两类方法系统研究黄芪多糖分子量分布的报道,所以本文探讨分步醇沉和分级醇沉对黄芪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

另外,通过选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黄芪提取液进行超滤,将提取液分成几个相对分子量范围组,了解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

由于多糖的生理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8],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黄芪多糖有效部位和优化提取工艺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药材来源蒙古黄芪 北京同仁堂饮片厂提供,产地山西。

1.2主要试剂95%乙醇 化学纯,北京化工厂;纯净水 实验室自制;无水乙醇、硫酸、苯酚(重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D-葡萄糖为SIGMA分析纯产品。

1.3主要仪器:超滤试验台,配中空纤维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50、100、50、30、6、3kDa),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U1800S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B204-B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LGJ-18型冷冻干燥机,北京四环科学仪器厂;LXJ-ⅡB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4工艺流程[9]乙醇回流脱脂一次(溶剂用量8倍,2h),水煮提取2次 ,第一次溶剂用量10倍,2h,第二次溶剂用量8倍,1.5h,合并提取液浓缩,醇沉,干燥得黄芪多糖。

1.5分级醇沉取8份浓缩液,分别以醇浓度10%,20%,30%,40%,50%,60%,70%,80%和90%进行醇沉。

将醇沉物冷冻干燥,分析多糖的得率和含量。

1.6分步醇沉将浓缩液加乙醇调醇浓度为10%,收集沉淀,再将上清液调节醇浓度为20%,收集沉淀,将上清液调节醇浓度为30%,依此类推至醇浓度为90%。

将醇沉物冷冻干燥,分析多糖的得率和含量。

1.7超滤法提取液静置过夜后将上清液离心,收集沉淀物,上清液依次用150、100、50、30、6、3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

所得截留液分别收集,浓缩,冻干,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黄芪多糖。

分析多糖的得率和含量。

1.8分析方法[10]样品中糖含量的定量测定,采用Dubios法,即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

多糖的得率为所得每部分冻干物质量占所用黄芪原料质量的百分数。

2结果与讨论2.1分级醇沉对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分级醇沉后所得样品得率和含量结果见图1。

各醇沉浓度对应的得率都随醇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加的趋势,得率与醇沉浓度呈指数相关。

黄芪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多糖溶解度差异较大。

醇沉浓度越高,能够沉淀下来的多糖分子量越小,醇浓度达90%时,几乎所有多糖都能沉淀下来,上清液中主要为低聚糖。

由于水提液含有较多杂质,分级醇沉所得样品中多糖的含量变化起伏较大,含量与醇沉浓度基本为三次多项式的关系。

醇浓度为60%时所得多糖含量较低,醇浓度为30%和70%时所得多糖含量较高,说明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很不均匀。

2.2分步醇沉对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分步醇沉对黄芪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分别见图2和3。

 可以看出,醇浓度10%的多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20%和30%,而90%的醇沉淀出的多糖最少,这说明,黄芪多糖中不同醇沉部分的多糖分布是很不均匀的,10%~30%部分应是一些高分子量的多糖,占了80.4%。

90%的乙醇沉淀出的应是一些小分子糖类和一些杂质占0.4%。

从图3的含量图可以看出,醇浓度90%的多糖含量比较低,其它各点的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以20%的为最高,这与低浓度醇对其它杂质的溶解度较大有关。

2.3超滤各部分多糖比例及含量的变化在超滤前将经过静置后的提取液进行1200r/min离心后出现较多沉淀;超滤过程中,50kDa以下透过液进行30kDa超滤膜超滤时几乎无截留物;而50kDa超滤膜的截留液醇沉后出现与其它部分不同的大片状絮状物,将此絮状物与其它部分分开处理,所以通过超滤将提取液分为以下几部分:离心沉淀、150kDa以上、100~150kDa、50~100kDa(絮状)、50~100kDa(其它)、6kDa~50kDa、3kDa~6kDa以及3kDa以下8部分。

图4及图5显示了各部分的比例和含量。

由图4看出,超滤后黄芪多糖大部分分布在离心沉淀和150kDa以上部分,两者占了57.6%,另外,3kDa以下部分也较多,占29.1%,其它的除50~100kDa絮状部分达到8.2%以外,都在2.1%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