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突变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生物基因突变

生物基因突变生物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物质DNA序列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组的结构变异,甚至是染色体级别的变化。
这些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1. 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繁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或者是由DNA修复过程中的不完全修复引起的。
此外,环境辐射和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2. 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是指通过外界手段有意诱发的基因突变。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人为地引起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突变,可以获得新的花色、叶形或者抗病性等特性。
3. 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完全丧失或改变,从而引起严重的遗传病变。
然而,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只对生物体的某个性状产生轻微的改变,甚至毫无影响。
4. 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突变的累积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些有利的突变可能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在种群中得以传播,并对物种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5. 基因突变的应用基因突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被应用于农业育种和基因治疗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效益。
总结:生物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它既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
基因突变可以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影响,而在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基因突变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影响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生命的奥秘。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

… …
异常蛋白质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
一、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
1、何时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 胞和生殖细胞有何不同?
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
不可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
(改变)
基因型
(改变)
环境因素
(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材料一: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 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 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 后,叶球又只有3.5KG。 材料二: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 过太空后培育而成,其遗传物质发生了 改变)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 大,将太空椒的种子种植下去,仍然 是肥大果实。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 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
二、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发生一定会导 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
1、从基因的角度: 产生了等位基因
2、从基因型的角度: 基因型一定改变
3、从性状的角度: 性状可能改变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
1、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
一、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同一种性状的 不同表现型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
1、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
一、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
2. 能够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因。
2. 知识讲解:(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这三种遗传变异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遗传和变异概念:遗传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重组:概念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特点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例杂交水稻的培育3. 染色体变异: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特点较大规模的变化;实例猫叫综合征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遗传是指________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________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

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一、什么是基因?在生物学中,基因是指控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基因决定了一个个体的性状和发展过程。
它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说没有基因就没有生命。
二、基因的结构基因由DNA分子组成,DNA分子又由若干个称为碱基的组成部分构成,碱基有A、T、C、G四种。
基因的结构类似于一条螺旋状的梯子,两侧的支链由碱基组成,中间的横向的连接则由两个碱基相对配对形成。
三、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控制和决定个体性状的重要因素。
它参与了许多生物生理与遗传过程的调控。
例如,我们能够看到彼此的眼睛,是因为眼睛的形状和颜色等特征由基因决定。
基因还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患某种疾病,以及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等。
四、基因的遗传基因具有遗传性,也即是说基因可以从父母一代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过程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父母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组合,然后传递给子代。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子女会有父母的某些特点。
五、基因突变与变异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突变或变异的现象。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碱基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新的特征出现。
变异是指基因的组合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性状。
突变和变异是基因演化和物种进化的基础。
六、基因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基因进行人为的操作和改变。
基因工程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可以制造出更强大的农作物、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等,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七、基因伦理基因工程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基因伦理的关注。
基因工程的技术实施可能带来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是否应该进行婴儿基因改造,是否应该进行人类克隆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八、基因与未来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对未来的影响将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基因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基因相关的技术也会不断更新。
我们需要不断了解和学习,以适应基因时代的到来。
九、总结基因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特点。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优质教案课堂引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不同品种的狗、多指畸形等生物变异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包括:1. 变异的概念与分类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掌握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2.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生物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间或亲子间的差异。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如下: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 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一、本章课标解读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章体现了经典内容与最新进展的统一。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其内因是由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控制的,生物的遗传就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或生物体基因组成改变的结果。
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目的是使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在人的性别决定中,从染色体入手,但最终也将落脚点落在了基因水平上。
在生物的变异一节中,特别提示了可以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在以基因为线索介绍经典遗传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遗传学的新进展。
例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中,选取了转基因鼠的实验;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选取了反映染色体和DNA 之间关系的示意图等。
本章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本章五节的内容组织上看,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问题,同时也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亲代基因传给了子代的缘故。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应该说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是本章的难点。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主要运用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可以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
第五节是《生物的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遗传讨论的是基因稳定传递的一面,变异讨论的是基因发生改变或基因组合的改变,这种变化必然导致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第一篇范文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遗传疾病的分类和特点,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易感性。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原因基因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两种类型。
自发突变是指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对的错配、DNA损伤或修复错误等原因导致的基因序列改变。
人工诱变是通过化学物质、辐射或药物等手段诱导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原因主要包括:1.碱基组成不平衡: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组成不平衡,导致碱基对的错误配对。
2.复制错误: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可能发生错误,导致新生链上碱基对的错配。
3.损伤修复:DNA分子在复制或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受到化学物质、辐射等外界因素的损伤。
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可能出现错误,导致基因突变。
4.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如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三、遗传疾病的分类和特点遗传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1.单基因遗传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连锁遗传病等。
例如,并指症、白化病、血友病等。
2.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突变共同作用引起,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症)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症)。
四、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基础。
当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导致遗传疾病。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之遗传变异进化一、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细胞中负责指导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遗传物质。
一个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父母,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智力、个性、健康等。
遗传是指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过程。
二、遗传病遗传病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唐氏综合症等。
一般来说,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遗传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遗传病等问题。
基因突变可以是染色体层面上的突变,也可以是单个基因的突变,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突变。
四、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有基因的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而基因型则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的。
五、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的基因进行交换和重组的过程。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进化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里经过遗传变异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性更好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能够传递更多的基因给下一代;而突变则是指一些因素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
七、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分化出来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和突变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八、环境压力和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生物体会适应环境的不同压力,从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特征。
自然选择则是指适应性更好的特征会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中更为普遍,从而为物种进化提供动力。
总之,遗传变异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0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遗传和变异。
2. 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3.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生物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3. 类型划分:讲解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以及它们的实例。
4. 原因分析:讲解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为例,讲解各种变异类型的原因和特点。
6. 随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区分遗传和变异,以及各种变异类型。
7. 板书设计:列出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应用。
8. 作业设计:题目1:区分遗传和变异,举例说明。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例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有单眼皮的也有双眼皮的,父母和双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遗传,父母和单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变异。
题目2:列举三种变异类型及其原因。
答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但在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遗传现象,如“为什么子女会像父母?”“为什么有些兄弟姊妹长得不像?”等,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好奇心。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身边有哪些遗传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导入新课,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图解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针对难点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遗传规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中心。
2.掌握基因与DNA的关系,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3.学会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特性,解释遗传现象。
4.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5.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突变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基因突变][课例简介模块第五章第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实例分析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侧重于理性思维与交流合作等核心素养培养。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联想、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交流合作、学案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变化的影响、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利弊、意义、运用等。
]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1.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2能力方面:.通过运用中心法则、遗传基本规律来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特征,训练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1同时也进行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进行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2[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2.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难点]基因突变意义[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123]教学收获与反思[补充资料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有效突1. 破了对变异类型及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
生物的基因突变

生物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是指在遗传物质DNA分子中发生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导致一些遗传病和性状变异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定义: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它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即某一核苷酸发生改变,也可以是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即DNA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段碱基。
类型: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发生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碱基替换是指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例如腺嘌呤(A)被鸟嘌呤(G)替代。
插入是指DNA序列中新增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整个序列向后移动。
缺失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
2. 插入突变:插入突变是指DNA序列中新增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整个序列向后移动。
插入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编码序列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3. 缺失突变: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
缺失突变可能导致密码子的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重要意义:基因突变对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产生了重要作用。
它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能够产生新的表型和新的遗传组合。
基因突变还是遗传病和性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进化作用: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逐渐积累,并最终导致新的物种的产生。
基因突变使得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其生存竞争力。
2. 遗传病: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例如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囊性纤维化等。
研究基因突变有助于我们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研发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3. 性状变异:基因突变也是导致个体之间性状差异的原因之一。
这些性状差异可以体现在形态特征、生理功能、行为习性等方面。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习重要性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解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建立科学的生物观念、培养探究能力及应用于实际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其与遗传疾病的关系,遗传疾病的监测和预防,以及基因治疗等前沿话题。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概念,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对比学习法:将基因突变与正常遗传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加深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例如,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对比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2.案例分析法:收集遗传疾病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例如,可以查找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案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具体情况。
3.合作学习法: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问题,互相交流心得。
中考备考技巧1.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解答题目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可以整理出基因突变的基本类型和原因,方便复习和记忆。
2.历年真题演练:通过做历年的中考题目,了解考试题型和题目难度,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真题进行模拟练习。
3.总结解题技巧:总结解答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相关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模式。
例如,可以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和关键点。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学习生物,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可以制定一个每天学习生物半小时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2.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讲,主动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3.进行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在生物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基因突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基因突变的讲解,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本质,以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因突变的定义、类型、原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与类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核苷酸发生改变,包括替换、插入和缺失。
插入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插入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导致基因移位和阅读框改变。
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丢失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导致基因移位和阅读框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DNA复制错误、DNA修复错误和DNA重组等。
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因素(如碱基类似物、亚硝酸盐等)和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
三、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害、有利和无害三种情况。
有害突变指突变基因导致生物体生长发育异常,影响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
有利突变指突变基因使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
无害突变指突变基因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繁殖没有明显影响。
四、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使红细胞变形成镰刀状,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缺氧。
2.抗药性:某些细菌和病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3.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突变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使生物体具有新的性状和功能,如抗虫、抗病、抗旱等。
五、总结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基因突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因突变知识点

5.诱变育种材料
只要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材料都符合要求,如萌发的 种子、小白鼠等;但不进行细胞分裂的材料不符合要求, 如干种子、动物精子等。原因是诱变育种必须发生基因 突变,而基因突变一般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DNA复制过 程中。
6.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因为遗传物质改变 了;但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新性状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传递给子代,而发生在配 子中则可以传给子代。
物理方法: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方法:用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亚 硝酸等处理
过程
提高变异频率,创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3.基因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引起基因“质”的改变,产生了原基因的 等位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表现形式,如由A→a(隐性突变) 或a→A(显性突变),但并未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
【答案】 B
1.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1)时间上的随机:它可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 时期,甚至在趋于衰老的个体中也很容易发生,如老年 人易得皮肤癌等。
(2)部位上的随机:基因突变既可发生于体细胞中, 也可发生于生殖细胞中。若为前者,一般不传递给后代, 若为后者,则可通过生殖细胞传向子代。
2.显显性性突突变变:和a·隐a―性→突A·a变当的代表判现定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 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 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 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பைடு நூலகம்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解析】 基因的碱基组成,细胞的DNA含量、细 胞的RNA含量均无特异性;只有基因的碱基序列才具有 特异性,因为,基因突变是指DNA(基因)结构的改变, 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置换,即碱基序列的改变, 因此应该检测和比较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基因突变
[课例简介]
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模块第五章第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例分析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侧重于理性思维与交流合作等核心素养培养。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联想、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交流合作、学案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变化的影响、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利弊、意义、运用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能力方面:
1.通过运用中心法则、遗传基本规律来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特征,训练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进行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
2.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意义
[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收获与反思]
1.补充资料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有效突破了对变异类型及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
从中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与归纳能力。
2.设置一系列层进式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联想、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交流合作、学案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变化的影响、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利弊、意义、运用等。
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效突破重难点。
3.同时,师生在资料分析及问题探讨中产生了不少动态生成,也增添了生物课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