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简介

合集下载

望月怀远意思解释

望月怀远意思解释

望月怀远意思解释摘要:一、望月怀远的背景与来源1.诗人张九龄简介2.诗句创作背景二、望月怀远的意义解读1.望月:对月亮的寄托2.怀远:对远方亲友的思念3.抒发离愁别绪三、诗句中的意境描绘1.海上生明月2.天涯共此时3.情人怨遥夜4.竟夕起相思四、望月怀远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1.传统节日与月亮的关联2.望月怀远对后世诗词的影响3.传承文化情感的纽带正文:【望月怀远的背景与来源】“望月怀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望月怀古》的主题。

张九龄,字子寿,唐代著名文学家,官至中书令,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山水田园,又有边塞戍楼,其中,《望月怀远》以中秋望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望月怀远的意义解读】“望月怀远”这句诗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1.望月:对月亮的寄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诗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月亮的阴晴圆缺,象征着世事无常,而月亮的皎洁光辉,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九龄在诗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海平面升起的壮美景象,引发人们对月亮的无尽遐想。

2.怀远: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诗的题目为“望月怀远”,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张九龄写道:“天涯共此时”,意味着虽然身处异地,但此时此刻,我们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3.抒发离愁别绪。

诗中通过“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光的感慨和离愁别绪。

诗人借助月亮,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团聚时光的珍惜。

【诗句中的意境描绘】“望月怀远”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意境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1.海上生明月:诗人将月亮升起的情景置于广阔的海面上,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海平面升起的壮美景象,寓意着世事无常,而月亮的皎洁光辉,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天涯共此时:虽然身处异地,但此时此刻,我们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故世称“张曲江”。

郡望范阳。

长安二年(702)进士。

历官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洪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二年,迁中书令。

二十三年,封始兴县伯。

为奸相李林甫所忌,二十四年以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谥文献。

两《唐书》有传。

张九龄为唐名相,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谋有远识。

又工诗能文,为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擅五言古诗。

其写景抒情诸作,以秀雅清淡为宗,实开“王孟”一派。

明胡应麟曰:“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诗薮•内编》卷二)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传世。

【原文】感遇(二)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9] 。

岂伊地气暖 [10] ,自有岁寒心 [11] 。

可以荐嘉客 [12] ,奈何阻重深 [13] 。

运命唯所遇 [14] ,循环不可寻 [15] 。

徒言树桃李 [16] ,此木岂无阴 [17] ?【注释】[9]犹:尚,还。

[10]伊:助词。

[11]岁寒心:《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隋李孝贞《园中杂咏橘树》诗:“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此为“自有岁寒心”五字所本。

[12]荐:进献。

嘉客:贵宾。

[13]奈何:无奈。

重:指山岭。

深:指江河。

阻重深:谓山川阻隔。

[14]运命:命运。

遇:遭遇。

[15]循环:古人往往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寻:推寻,探求。

[16]徒言:只说。

树桃李:《韩诗外传》卷七载简主曰:“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17]此木:指丹橘。

阴:同“荫”。

【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望月怀远张九龄》课件

《望月怀远张九龄》课件
起伏变化的手法,使诗歌情感跌 宕起伏,引人入胜。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生平简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思念亲人诗的代表名句,这是张九龄《望月怀远》里面的,那么,写出这首诗的作者张九龄,你了解吗?对于他的成就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张九龄生平简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成就成就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有诗《感遇》12首,名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

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安史之乱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

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

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

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正是中国文学之盛始于唐代,唐代文学之盛始于盛唐,盛唐之盛始于张九龄。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 别亲近、看重他,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愿意)依傍跟从他。
●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 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 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 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遇的 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晋爵,(我)只是担 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 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 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 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 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 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
● 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入拜宰相。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见他果然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 夸奖张九龄“后出词人之冠也”。靠张说的赏识和提拔,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 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体现出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玄宗东巡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 张九龄因此提醒张说选择随行人员要注意选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议。然而张说选定从行登山的官员,许多是官阶较 低且己之所亲者,果然招致一片怨言。张说对玄宗所赏识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多压制不理,张九龄提醒他“不可不备”, 张说没放在心上。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简介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

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

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

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他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

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

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的风度唐玄宗是个很有识人眼光的皇帝,在开元年间,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张九龄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张九龄的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仪容仪表。

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上朝,还是外出办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

不管什么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的样子,而且衣着整洁,温文儒雅。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一):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用心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回到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

唐开元六年(718)回到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

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

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

他推荐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20岁登进士第,做了九品的校书郎;不久,唐玄宗召天下文藻之士撰文广献国策,并亲自披阅过问,他因写了篇建议朝廷恢复郊庙祭祀礼仪的奏疏,深得玄宗赏识,就升为八品的右拾遗,专门在吏部负责选拔官吏与人才。

在此任上,他表现出众,所选人才,每次都看得很准,且极公允。

张九龄曾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建议唐玄宗“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找个借口杀了他。

可是玄宗不太相信,怕“误害忠良”,张九龄死后没几年,安禄山果真就反了,玄宗想起张九龄当年的提醒真可谓火眼金睛,遂对张九龄的后人及家庭给予许多特别的关怀,以示补偿。

张九龄任宰相时,非常正直、刚毅,尽职尽责。

唐玄宗在位年久,对于朝政有些松懈。

张九龄每次见到皇帝,他都能把朝廷的得失说出来,当时,李林甫刚到相位,他想暗地里中伤张九龄,迎合帝意。

当时皇帝要对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进行实封。

张九龄极力反对,很不合皇帝的旨意。

初秋的时候,皇帝命高力士赐给张九龄白羽扇,这里面寄寓了皇帝不用张九龄的意思。

张九龄接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也很恐慌,因此他作了一篇赋献给了皇帝。

又给李林甫写了一首《归燕诗》: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李林甫一看,知道张九龄必退,愤怒才有所缓解。

张九龄和裴耀卿被罢免那天,从中书省到月华门,站在班列之中,二人鞠躬时非常谦卑,李林甫也在其中,态度非常傲慢。

旁观者窃语说:“这是一雕挟两兔。

”一会儿,皇帝下诏,命张九龄、裴耀卿为左右仆射,罢掉了宰相之职。

李林甫大怒说:“这还不是左右丞相吗?”李林甫目送张、裴二人急步回到班列。

公卿以下的诸官看到李林甫这副凶相,不觉两腿发颤,而张九龄依然神态自若。

后来张九龄又被贬为荆州长史。

唐玄宗虽罢了张九龄的官,但每每启用新人,也还要念念不忘地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张九龄最后是请求挂职回乡的。

此后没两年,就病死在家中,卒年68岁。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

虽然他也时时因为直言敢谏触犯皇上,但却位至丞相,一直为后世人崇敬、仰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张九龄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

幼时便聪明敏捷,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参加了科举考试,名列第一。

榜单一公布,引起一片哗然,那些落第的考生纷纷上告,说考官不公平,一个来自岭南蛮荒之地的考生,有什么资格当状元呢?此事惊动了皇帝,下诏重新考试,结果虽然增加了一些进士名额,但独占鳌头的依然是张九龄。

这一下,众人哑口无言,无人敢再说什么。

那一年,张九龄24岁。

不过张九龄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当时的权相姚崇的'不满。

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

张九龄回到岭南却并不闲着。

刚回到家里,他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

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

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

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

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

路修成之后,张九龄还亲自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这条路被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修完路,张九龄重返京师,备受器重。

但他并不迎合皇帝,而是把直言劝谏当成己任。

八月初五,玄宗过生日。

群臣纷纷在金殿上道贺,献上自己的礼物。

张九龄的礼物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他高声说:“臣敬献陛下一方宝镜。

”可当他将布包打开时,有人一下子笑出了声,那不过是五册书,哪里是什么宝镜!原来张九龄看到唐玄宗有些怠于政事,安于享受,于是埋首书案,耗时数月,撰写了《千秋金鉴录》,把它当作生日礼物,进献给皇帝。

这部书引经据典,从历史的治乱兴衰事例出发,探究其中的与教训,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张九龄(759年814年),字景宗,号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将西域回音传到中国,被尊称为“西域第一人”。

张九龄,是东晋大诗人谢灵运的徒弟,也是唐代诗经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六朝诗集中,已被大家所广泛熟知。

张九龄出生于唐代安史之乱萧条的江淮一带,他的祖籍在现在属于河南省灵宝市泉山镇一带,是当地知名的文化大家。

他曾在谢灵运的指导下,在当时的江淮一带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等。

张九龄的诗歌作品深受文人之青睐,此外,他也是当时宗教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佛家禅宗的修行者。

张九龄的禅修由来已久,他曾受师法于会稽慧能大师,并自古祖庭灵山湖、江淮境内,到涪陵、西南、甬以及少林寺等地从事禅修活动。

张九龄的作品因极其独特而被世人认可,而他最出名的著作则是“西域赋”,这部作品则是根据张九龄在不同地方的禅修所体会到的宗教文化、地理位置的感受和体悟所创作而成,这部作品阅读之后引起了后人不小的反响,他的这部作品也被收入六朝诗集中,成为张九龄最著名的作品。

张九龄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一样独特,他写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中心主题为灵气,加以行文,深入浅出,令读者赞叹不已,他曾在作品中把佛学所讲主义深入浅出地宣传出去,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

此外,他还曾受到过若干大师赞赏,像是高僧静玄大师赞誉他为最巅峰的诗人,并如此地常提及他的作品,而他的这部著作一直都被众多文人所推崇、所珍藏,成为宗教文学的经典。

此外,张九龄也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唐初抗金大臣”,他曾多次担任抗金大臣,进行反抗,并在当时受到了不菲的礼遇和政治声誉,受到了杨玉环、李白等文学大家的赞赏,而且被尊称为“西域第一人”,所谓“西域”,就是现在的从新疆到中亚的地方,他在这个区域进行了大量地文化宣传和研究,为当时的唐朝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九龄生前成就斐然,他的作品被诸多文学名家推崇,而他的禅修活动则是当时的文化地位的体现,此外,他的抗金之路也留下了印记,受到了杨玉环、贺知章等人的推崇,使他在当时成为一位不可忽视的政治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显赫的一员。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一):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
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用心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
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
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
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
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
一度辞官回到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的诗全集代表作品:《咏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

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归燕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翻译】海燕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3年),字子良,唐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出身于世家望族,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精通诗文,尤以其五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一代诗宗”。

张九龄出生在唐朝,他的祖辈是军旅世家,在政治和军事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

张九龄自小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学贯古今。

经过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展露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气质。

在唐太宗时期,他考入了进士,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张九龄在政治上属于开明派,他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提升国家实力。

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掘和培养人才,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建立和推行科举制度。

他主张依法治国,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桑,发展商业,提倡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在政治上的杰出成就,张九龄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风优美,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能够用简洁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表现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意境和情感。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思考而著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的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登池州小亭》、《乘舟短夜入潇湘何行状元楼馆逢赠乐天黄鲁直秘书长句答柬因寄自个秦中饯赋已捐华润七首之一》等。

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政治和文学,张九龄还是一位卓越的儒家学者。

他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学术思想主张以理治国,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修行,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君臣之间的忠诚与奉献。

他的政治和文化理念都融入了儒家的思想理念,使他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圈子里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

张九龄一生贡献良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政治上的理念、文学上的才情和学术上的造诣都不可忽视。

他的思想和作品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的后辈文人和学者,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唐代诗人张九龄资料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资料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资料简介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

也是一名诗人,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张九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代宰相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字什么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唐代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因此后世人也称他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九龄的简介
2.张九龄的诗歌特点
3.张九龄的代表作品
4.张九龄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张九龄,字子寿,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广东曲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张九龄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新等独特的风格著称,给唐代诗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豪放与婉约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婉约的柔情。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对爱情、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张九龄的诗歌风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张九龄的代表作品有《感遇》、《江南曲》、《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张九龄的诗歌特点,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的情怀。

特别是他的《感遇》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批颜回,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人生短暂和时光荏苒
的感慨,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张九龄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被誉为“张派”,对唐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张九龄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九龄《春江晚景》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张九龄《春江晚景》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张九龄《春江晚景》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一、原文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①。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①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

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三、参考赏析译文: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景象明丽。

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简介
篇一: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2]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

誉为“岭南第一人”。

[2]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
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

中文名张九龄
别名子寿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出生日期 678年(戊寅年)
逝世日期 740年
职业宰相
信仰道教
要成就为开元盛世做成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十二首
官职中书令
封爵始兴开国伯谥号文献
追赠荆州都督、司徒
篇二: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三:张九龄简介作文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

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祖籍韶关始兴。

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

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他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做对,一时人称神童。

七八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是名刹,
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

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

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枝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贡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太守见张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

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你对得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修理暗藏春色”
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

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三尊大佛像,触景
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到后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

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九龄诉说原委。

和尚好生奇怪,便让九龄说出太守的对子。

九龄念出太守的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么应对的。

”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

”和尚一听这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腿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这就是张九龄小时候的故事,从故事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奋好学的人,他能成为一代名相,成为诗人,与这些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这就是说,只有我们不怠于勤善于求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学习中,赢得学业上的巨大成就。

勤奋是把愿望变为现实的条件,不付出勤奋,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也不会产生天才。

张九龄身上的许多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要像他一样的勤奋好学,不怕吃苦,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