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达公司的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柯达破产原因品牌价值何在

案例柯达破产原因品牌价值何在

案例柯达破产原因品牌价值何在在21世纪初期,柯达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相机制造商之一。

但是在2007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却宣布了破产,使得这个品牌的价值也随之大幅度降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柯达的破产呢?其中有以下四个方面:1. 技术更新缺乏柯达在1960年代创立之初推出的相机技术一度领先于同行。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竞争对手开始不断地创新进步。

相比之下,柯达显得有些滞后了。

它没有能够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开发新技术,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2. 经营理念缺陷柯达在商业理念上过于执着于制造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

比如柯达推出的一款新相机,其功能非常完善,但是价格却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价格,让消费者感觉买不起或不值得购买。

这样的做法让柯达与渐渐丧失消费者信任,未能挽回市场劣势。

3. 新兴市场失误在全球西方市场已经几乎饱和的情况下,柯达需要转向新的市场寻找增长机会。

但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柯达没有提供一个差异化的策略,仍然采用了一种“高端相机低端市场”的战略,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业绩目标。

4. 财务管理问题柯达在经济危机期间的债务太重了,而且它的负债与其资产减值的问题也是一大难点。

此外,柯达曾花费大量资金在旧业务上,而没有投资于新市场、新技术或电子商务等增长领域。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外部环境的因素,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以及运营商合作带来的“影响”都对柯达产生了打击。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原因,柯达的逆转之路似乎越来越漫长。

尽管柯达相机已经走向没落和失败,但柯达这个品牌在历史上经历了多年的兴衰,凝聚了许多消费者向往和情感。

它曾经是全球领先品牌,也因此早已树立起了大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即使柯达已经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中,但它的品牌价值仍存,也许可以激发新兴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总之,柯达的故事告诉我们,创造、维护和巩固品牌价值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需要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发展动力,不断进行革新和创新,并且对内对外进行良好的经营管理。

柯达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柯达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柯达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企业经营背景介绍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

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8万多人。

到2012年,全球员工锐减到只有1万多人。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曾经风光无限。

●柯达公司破产自2011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

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12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如果计划获批,该公司无担保债权人可获得重组后公司总值22亿美元的股份。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划。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1. 引言柯达公司(Kodak)作为全球著名的摄影和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以来在胶卷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中国胶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为了分析和评价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市场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柯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影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随着数字相机和智能手机摄影功能的普及,胶卷市场的规模不断缩小。

此外,政府对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发展,胶卷的使用面临一定的限制。

2.2 微观环境在中国胶卷市场,消费者需求逐渐转向数字化摄影。

柯达公司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如佳能、尼康等国际品牌以及本土品牌如海鸥。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不断与柯达公司争夺市场份额。

3. 竞争对手分析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3.1 国际品牌竞争佳能和尼康作为全球知名的相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

它们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与柯达公司相比,它们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能够不断推出新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2 本土品牌竞争中国本土品牌如海鸥在胶卷市场上也展现出不俗的竞争力。

海鸥公司将定位于高端市场,并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海鸥公司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柯达公司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4. 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4.1 市场定位针对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公司可以选择进行市场细分,将目标群体定位在摄影爱好者、摄影师和专业影像从业者等特定人群。

通过为这些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4.2 品牌策略为了重新赢得市场份额,柯达公司需要通过品牌策略来强化其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力。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的背景
01
02
03
04
05
1. 技术转型失 败
在数码技术初露端倪的时 候,柯达公司就已经意识 到了这一趋势,但在实际 操作中,公司过于依赖传 统的胶卷业务,没有能够 及时进行技术转型
2. 组织结构问 题
柯达公司的组织结构过于 复杂,层级过多,导致决 策效率低下。这使得公司 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 缓,错失了转型的良机。
启示: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行业变 革时期,应勇于探索新的技术方向,以保持
竞争优势。
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确保战略落地
柯达公司在多次尝试调整战略后,仍未能有效执行。 一方面,公司内部对战略变革的接受程度不一,另一 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团队和制度保障,导致战略难 以落地。
3. 缺乏创新
随着市场的变化,柯达未 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 品升级。同时,在营销策 略上也缺乏创新,无法吸 引年轻消费者。
4. 对市场趋势 的误判
柯达的高层管理者过于乐 观地预测了胶卷业务的前 景,忽视了数码技术的崛 起。这使得公司在战略规 划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5. 缺乏合作与 联盟
柯达未能与其他公司建立 战略合作关系或联盟,以 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这使得公司在数码时代 的竞争中显得孤立无援。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原因分析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后果 •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的启示与建议 • 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背景介绍
柯达公司简介
•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1年,总部位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影 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曾经在胶卷、相纸、相 机、影像输出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20世纪90年 代达到了其巅峰时期。然而,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柯达公 司未能及时转型,导致其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1、过于迷恋技术主义(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负担)
2、在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批量生产的公司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3、美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柯达公司受到严重拖累
4、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没有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企业缺乏生命力
5、对抗时代,只重视产品本身,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服务,犯了“市场营销近视症”失去市场
6、盲目自信,公司陷入长期麻木状态,这种失败的端倪,在公司极盛的时代便隐约可见
7、动作迟缓,相应数码产品比竞争对手晚了近10年
8、责任缺失,缺乏经营忧患观念,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转移压力,大规模裁员,收缩市场,新产品推出缓慢,导致失业人口增加,相应的商业和制造业损失惨重)
诺基亚衰败分析:
1、广告活动分散,弱化品牌印象
2、模糊定位,不利于品排忠诚(5300学生一族;7500时尚少女;7380都市白领;E71商务人士;8800成功人士)。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目录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2.内部环境分析·································································二.市场营销分析································································1 .前期数据调查·································································2.市场营销手段··································································三.战略分析·········································································1.1993年前后对比························································2. 利用SWTO模型分析·····················································3. 利用IFE矩阵分析······················································4. 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四.总结··············································································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2.启示··········································································五.人员安排·········································································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1.1世界经济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同时,还需要注重提升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发展需要与政府合作
柯达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与政府的有效合作,未能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企业发展需要 与政府合作,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柯达公司的产品线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 据优势。
政府政策影响
• 一些国家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传统胶卷相机和冲洗店的 经营模式产生了影响,柯达公司未能及时应对这些政策变化。ຫໍສະໝຸດ 03柯达失败的启示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柯达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未能持续创新,无法跟上数字 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推陈出 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应当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了解并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和资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04
柯达的转型与发展
柯达的转型方向
01
02
03
04
从传统影像转向数码影像业务
从B2C市场转向B2B市场
扩大产品线,涉足医疗、包装 、印刷等领域
柯达公司的财务状况
20世纪初,柯达公司 的财务状况良好,盈 利能力较强。
2012年,柯达公司 宣布破产保护,财务 状况极度恶化。
21世纪初,随着数字 技术的崛起,柯达公 司的财务状况逐渐恶 化。
02
柯达失败的原因
缺乏创新
01
柯达公司长期依赖传统的胶卷相 机和冲洗店的经营模式,未能跟 上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导致市 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侵蚀。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柯达公司曾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摄影和图像处理公司,但在2000
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财务危机和结构调整,最终于2012年申请破产。

原因分析如下:
1. 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和手机等新技术
出现后没有及时转型,错失了市场机会。

相反,它一直依赖于传统
胶片业务,导致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 高额成本和陈旧的生产线。

由于柯达公司的工厂建设采用的
是产业时代的理念,这些生产线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成为了负担。

此外,制造成本较高也削弱了该公司的竞争力。

3. 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通过专卖店和其他商店销售的
传统零售渠道逐渐被互联网销售和自助服务取代。

不变的是竞争不
断升级,品牌差异和产品质量的竞争也导致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
渐下降。

4. 资本市场的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柯达公司需要不断的利润
增长以维持股东的利益。

但是由于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市场份额的下降,柯达公司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这加大了财务风险。

5. 不合理的管理决策。

柯达公司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将生产线
外包给了其他公司,丧失了对生产关键性流程的控制。

此外,管理
层内部制度不严密,对市场和客户的关注不足,在市场和客户中已
经处于弱势,加大了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高额成本、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资本市场压力和不合理的管理决策等。

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柯达公司,作为影像领域的先驱和领军企业,曾经拥有着极高的市场份额和全球认知度。

然而,在2012年,这个拥有131年历史的公司宣布破产保护,这无疑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以下是对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1.创新能力不足:在数码时代,柯达公司的传统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

尽管公司意识到了这个趋势,并尝试向数码业务转型,但是其创新能力不足,无法跟上市场的快速变化。

2.战略决策失误:柯达公司在转型过程中,过于依赖其传统的胶卷业务,无法下定决心进行彻底的改革。

此外,公司在数码相机市场的定位不准确,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占据。

3.高额债务压力:柯达公司在2005年收购了数字成像公司并因此背负了高额的债务。

这些债务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压力,而且限制了公司在数码时代的投资能力。

4.内部员工阻力:柯达公司的内部员工对于变革持保守态度,他们更倾向于维护现有的业务模式,而不是接受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

这无疑阻碍了公司在数码时代的转型。

二、外部环境分析1.市场变化: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于传统胶卷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于数码产品的需求则不断增加。

这个市场变化对于柯达公司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竞争压力:数码相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来自佳能的、尼康的、索尼等专业的相机制造商的竞争,还有来自诸如华为、小米等新兴科技企业的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使得柯达公司在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数码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而柯达公司因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决策失误,无法跟上这个步伐。

4.全球经济形势:在柯达公司破产前后,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危机。

这使得柯达公司的处境更加困难,因为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这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总结柯达公司的破产前后内外部环境分析可以看出,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内部创新能力的不足、战略决策的失误、高额债务压力以及内部员工的阻力等因素。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原因分
析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表现及
影响
目录

• 从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中吸 取教训
• 针对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 改进措施建议
01
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
柯达公司历史与发展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1年,由乔治·伊 斯曼创立,是全球最大的影像产品及 服务提供商之一。
05
针对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 改进措施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总结词
增强研发实力是柯达公司重回巅峰的关键。
详细描述
柯达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关注前沿技术,吸引优秀研 发人才,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 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调整市场策略,拓展新业务领域
总结词
柯达公司在20世纪一直处于影像处理 技术的领先地位,但在21世纪初逐渐 走向衰落。
战略管理定义及重要性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战略 的实施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 向,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详细描述
柯达公司曾经是胶卷和相机行业的领先品牌 ,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者逐渐转向 数字化产品。然而,柯达公司未能把握这一 市场趋势,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及时推出数 字相机和数字影像产品,导致市场份额逐渐
减少。
灵活调整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总结词
柯达公司的组织结构较为僵化,无法灵活适应市场需 求变化,也是导致其战略管理失败的原因之一。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2023-09-09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CONTENTS
• 柯达公司简介 • 启示与教训
01
柯达公一家历史悠久的美国公司,曾经是摄影行业的领导者之一。该公 司成立于1888年,最早以胶卷和照相机设备的制造商而闻名。然而,随着数字相机 的兴起,柯达未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革,最终导致了其失败。
• 启示三:科学决策与长远规划
启示三:科学决策与长远规划
• 柯达的管理层决策错误教育了我们做 出科学决策和进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避 免盲目跟风和短视行为。长远规划能 够确保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稳 扎稳打。
THE END
THANKS
• 失败的原因一:市场转型不力 • 失败的原因二:技术创新不足 • 失败的原因三:管理层决策错误
失败的原因一:市场转型不力
• 柯达在数字相机兴起之前一直以胶卷 和照相机为主要产品。然而,当数字 摄影技术成为主流时,柯达没有及时 转型,并且对数字相机市场的崛起缺 乏预见性。这使得柯达错失了抓住新 兴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其后续 产品的失利。
02
启示与教训
启示与教训
• 启示一:及时转型与创新 柯达的失败教育我们及时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性。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敏锐地 洞察市场动向,并及时调整战略和产品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保持竞争力。
• 启示二:重视技术研发与领先地位 柯达的失败也提醒我们要重视技术研发,不断推陈出新。仅仅满足当前技术的需求 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才能在市 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失败的原因二:技术创新不足
• 柯达在摄影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之一是技术创新。然而,当市场转向 数字摄影时,柯达未能推出具有竞争 力的产品。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 积极进行技术研发,推出了更加高级 和先进的数字相机,使柯达公司逐渐 失去了市场份额。

柯达公司战略及其失败分析

柯达公司战略及其失败分析

柯达公司战略及其失败分析公司简介: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012年1月,130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

柯达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一心要做大做强,但是日新月异的数码市场现状对柯达公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柯达原有的胶片业务大幅萎缩……针对其破产,战略方面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一.对抗时代回顾往昔,柯达公司用产品说话,他们选择的经典广告词虽言简意赅却深入人心。

“分享此刻,分享生活”和“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这是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特曼发明第一台照相机后使用的绝佳推销语。

可是现在,柯达公司面临困境,原因是已经没有多少“剩下的”工作要交给他们来做了。

人们不再需要冲洗胶卷,人们不再需要胶卷本身,甚至连照相机也可以不用了。

我们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拍照,哪怕图片质量上相差很多。

柯达公司昔日的成功和崛起,源于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摄像胶卷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鼎盛时期该公司的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市值曾高达310亿美元。

尽管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

可悲的是,此后的数十年间,数码相机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

另外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

实际上,从数码成像技术推广的时候开始,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技术就显示出落后性——价格昂贵、使用不便,逐渐遭到消费者的冷淡并不令人意外。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一.柯达简介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

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012年一月,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

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二.柯达的百年沉浮史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1889年,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伦敦成立。

1891年,伊士曼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战略失误
柯达公司在数字时代到来时,对于市场的变化趋势判断错误,没有及时调整战略 ,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柯达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常常过于谨慎,错过了很多机会。例如,柯达公司曾 经推出过数字相机,但由于担心影响传统相机的销售而未能大规模推广。
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相机市场逐渐萎缩,柯达公司面临着来自其他数字相机制造商的激烈 竞争。
应重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 场竞争压力。
企业应优化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发展和竞争压力,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创新
柯达公司对数字技术的转型反应较慢,缺乏创新精神,错失了发展良机 。
03
战略失误
柯达公司过于依赖传统影像产品市场,忽视了数字影像市场的巨大潜力
,导致战略决策失误。
柯达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实施
01
02
03
战略规划
柯达公司虽然意识到数字 技术的威胁,但缺乏明确 的战略规划,未能及时调 整战略方向。
组织结构
结论
必须关注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 和适应市场发展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 能力
重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优化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发展和竞 争压力
建议
企业应积极关注市场和技术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转型 ,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避免 因市场变化而遭受重大损失。
柯达公司的业务流程繁琐且低效, 需要进行流程再造,提高运营效率 。
激励机制
柯达公司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员 工积极性不足,需要建立更加合理 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和投入度。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柯达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相机和摄影设备制造商,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柯达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恢复其竞争力。

首先,柯达公司专注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他们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相机和摄影设备,以满足消费者对精美照片的需求。

此外,柯达公司还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摄像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柯达公司采取了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他们不仅关注个人消费者,还将目光投向企业市场和专业摄影师。

柯达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数码相机、打印设备和软件,旨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外,柯达公司还加强了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了柯达打印服务,使用户可以在柯达打印设备上直接打印从苹果设备上获取的照片。

这种合作不仅为柯达带来了更多销售渠道,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尽管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但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柯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行动相对较慢,错过了许多机会。

其次,柯达的品牌形象相对陈旧,与消费者的印象不符。

这使得柯达在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方面面临着挑战。

总的来说,柯达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帮助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并保持竞争力。

然而,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柯达需要继续创新并与时俱进,以确保其市场地位的稳固。

柯达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相机和摄影设备制造商,自创立以来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柯达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恢复其竞争力。

首先,柯达公司专注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他们意识到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照片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他们不断投入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码相机和摄影设备。

例如,柯达在2001年推出了第一款消费级数码单反相机,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功能选择。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课件).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课件).
6
利润下降
股价下跌 高层纷纷离职
评价机构下头调像柯达不评止级 这些
贱卖专利
危机
CRISIS
04 产 生
home
破产原因分析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 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 部门,而对于数字科 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 的冲击,反应迟钝。 通俗点说就是“跟不 上时代。”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 于保守,满足于传统 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 和垄断地位,缺乏对 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 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 构,决策犹豫不决, 错失良机。通俗点说 就是淡漠了市场需求 趋势变化。
柯达公司
——破产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01
公 简
司 介
昔 日 02

辉煌
06 司

危机 04 产 生
宣告 破 产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危 机 产 生 原 因05
启 示0 7
柯达破产事件
2012年1月19号有家百年 老店宣布破产了,而且是 家享誉世界一百二十余年, 年营业收入最高时超过200 亿美元的著名企业。 她就是柯达公司------在影 像成像、医疗、和无损检 测产品等诸多领域全球排 名领先,尤其在影像成像 领域积累了110多年的经验 的百年老店。
8
①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
② 2000年后,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翻了近两倍, 而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根本原因:柯达的决策 者们由于担心胶卷销量 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
力发展数字业务。
④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 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 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 业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柯达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柯达公司如今已宣布破产,店铺把整理好的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商院案例:柯达即将破产落幕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这家摄影胶卷业巨头若果真破产,将追随宝丽来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国企业,遭到时代淘汰。

出售专利权最后一搏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131年历史的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

不过,柯达已着手筹备申请破产保护,包括与银行商量筹资大约10亿美元,确保企业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转。

柯达发言人说:“我们对市场传言和投机不予置评。

”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

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如果柯达果真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入因未能适应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变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国企业行列。

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

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地位曾相当于现在的苹果这家昔日近乎独霸胶卷行业的著名企业卡在生死关头,令前员工感到不可思议。

曾几何时,每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立的“工资奖金日”,柯达就会根据企业业绩向全体员工发放奖金。

员工拿到奖金后可以买车,或者去高档餐厅庆祝一番。

现年64岁的罗伯特·沙恩布鲁克1967年进入柯达。

与他同时代的柯达前员工说,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鲁克回忆,那时柯达人才济济。

午饭时间,一些年轻人挤进礼堂看电影,其他员工则在公司的篮球场上打球,“我们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意识,我们能做任何事,不可战胜”。

随着海外竞争对手开始攫取胶卷业市场份额,柯达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柯达不得不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柯达公司的分析
班级:会B1125 姓名:张明军学号:15
一.背景材料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又一家美国百年老企业就要破产了。

这一次似乎与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没有太大联系,如果一定要总结教训,或许更感叹企业帝国决策的艰难、掉头的不易,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无情。

这家企业就是柯达。

自1881年诞生以来,柯达就是世界胶卷业的巨头。

我们今天能看到过去一个世纪的很多珍贵影像,无论两次世界大战、登上月球,很大程度都得感谢柯达。

“柯达时刻”广告语,已成为美国人旅游生活的一部分。

自1881年诞生以来,柯达就是世界胶卷业的巨头。

我们今天能看到过去一个世纪的很多珍贵影像,无论两次世界大战、登上月球,很大程度都得感谢柯达。

“柯达时刻”广告语,已成为美国人旅游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成功带来的是滚滚的利润。

在1930年至2004年的70年间,柯达是由美国工业巨头组成的“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的成员之一。

在1976年,柯达占据了美国市场90%的份额。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则说,柯达为其总部所在的纽约罗契斯特市培育了“至少两代富庶的中产阶级”。

在131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柯达风光无二,但美人终会迟暮,百年老企也难永葆青春。

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迅速进入了数字时代,胶片工业迎来了末日。

柯达也在努力跟上时代节奏。

2001年,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柯达销售额仅次于索尼列第二,但这一成绩是在柯达每卖一架数码相机亏损60美元基础上取得的。

随着佳能、尼康等日本公司的数字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柯达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即使在本土的美国,2007年,柯达数码相机份额下滑至9.6%,排名市场第四;2009年份额下滑至7%,排名跌落至第七。

而在2004年后,除了2007年有所盈利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是亏损,2010年亏损额达到6.87亿美元。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柯达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企业早在1975年,世界第一架数码相机诞生在柯达的实验室。

但柯达却始终没有成为引领数码技术的潮流。

其中原因自然有很多,营销不够,技术不先进,领导无魄力,但归根到底就是一条,缺乏前瞻眼光。

具体来讲,作为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头,柯达陷入太深,没有认识到数码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很长时间,仍迷恋于胶片工业,对传统业务投入太多,挤压了对数码业务的投入。

而开发的数码相机又技术单一,很难得到市场长期认同。

管理层作风保守,瞻前顾后,未能及时果断调整重心,最终在竞争中失去先机。

这其实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价值所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今天的市场霸主,可能在明天消失;今天的市场新兵,也未必不会成为明天的赢家。

柯达如此,微软、苹果何尝不是?环顾中国,又有几家是百年老企?正如《华尔街日报》一篇社论所论述的,柯达的故事在提醒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情,“柯达走过了令人惊叹的131年,苹果、微软和脸谱,到22世纪时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
二.企业状况
2002年9月柯达利润增长裁员仍将继续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约7万人。

营业额虽增长,但涨幅有限。

柯达公司表示它将裁减1,300至1,700名员工,占该公司全球雇员总数的2.3%,降低管理费用和减少利息开支以及生产运营的改善帮助产生了较高的利润。

2003年9月柯达将放弃胶片业务斥资30亿实施数字印刷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胶卷业务,向新兴数字产品转移。

同年10月乐凯与柯达宣布达成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同时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并协助乐凯进行业务改造和提升。

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停止在欧美生产传统胶片相机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即当时70000名员工在生产和行政部门的12000到15000人。

1月13日,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

2004年底,柯达将停止制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胶片的相机。

胶片的生产还将继续。

2007年12月放弃胶片业务并购模式柯达数码发展另谋出路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

这次重组过程中,柯达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

重组的目标很明确,把公司的业务重点从传统的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

2009年9月柯达2010或出局:两次转型失败从老大到追随者2009年三季度前,柯达的销售额分别下滑了24%、29%和29%。

随后柯达宣布2009财年第三季度亏损1.11亿美元,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且业绩未达华尔街预期。

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但是,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沉重包袱,这些转型并没有为柯达挽回颓势。

2011年12月柯达股价2011年累计跌幅80% 面临退市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股价跌幅超过80%。

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
2012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保护获9.5亿美元信贷进行重组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以力争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流动性危机,同时表示公司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进行业务重组。

2012年11月柯达公司达成7.93亿美元融资协议仍难“咸鱼翻身”伊斯曼-柯达公司已与债主达成7.9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举可能帮助曾领导全球胶卷业的柯达摆脱破产保护。

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柯达达成贷款协议的条件是将一批宝贵的专利以特定价格出售。

具体来说,柯达将约1100项数码专利权至少以5亿美元价格卖出。

三.问题分析
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一年没有亏损;自2008年以来一直严重亏损。

在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88%,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21亿美元。

伊斯曼柯达公司也曾穷尽全力进行自救。

去年8月决定出售部分数码专利;曾与对冲基金接洽,希望筹到“过桥贷款”,未能如愿。

据说,现在正与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讨论贷款事宜。

破产保护期间,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曾经多少年垄断全球照相器材特别是相机和胶卷市场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发人深省的,也给世界包括中国企业以巨大警示。

问题一,在世界创新步伐日新月异情况下,许多行业特别是电子消费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消费者相当喜新厌旧。

固步自封,拒绝创新,没有新产品就将很快被市场淘汰出局。

IBM的不景气、惠普的日渐衰落,都是输在创新不够上。

民众感受最深、最为普通的电子消费品的手机市场演变就是有力例证。

我们知道,摩托罗拉手机曾经多么的不可一世,甚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诺基亚等横空出世,使其地位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无奈被谷歌收购。

诺基亚手机曾经风靡世界多年,市场份额天下无敌,看似根本不可动摇。

但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3G触摸屏手机的出世,使得诺基亚很快开始走下坡路。

以笔者看,这些公司最终都输在创新不够、创新动力不足上。

问题二,只有创新还不够,必须把创新变为生产力,转化成公司效益,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走在世界潮头。

都说柯达是被数码相机打败的,但是,正是柯达于1975年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这家企业却依然错过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其鼎盛时期,柯达拥有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研发部门,企业拥有专利就高达几千项。

然而,柯达公司却没有很好把创新转化成生产力和自己公司的利润效益,反而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所打败,颇具讽刺意味。

问题三,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在影像市场占据绝对地位的柯达公司一个时期“迷失”了方向,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了问题。

从整个战略上,柯达公司应该紧紧围绕自己具有优势的影像行业创新发展,比如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应该把其做大做强,而其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起与其优势产业相差甚远的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

再比如,在胶卷逐渐被淘汰出局时,柯达公司应该继续围绕照相器材寻求崛起,而其却投身到竞争更加激烈的打印机行业。

这些战略上的不断失误,不能说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没有关系。

四.给我国企业的启示
以柯达为代表的老牌企业接连受创,给正在转型创新谋求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举世闻名,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一味依赖模仿、“山寨”的企业将难以为继。

我国多年前就已确定了科技发展目标,即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但现实中仍有诸多因素制约了企业创新,创新管理学家刘志迎说,首先,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之中,快速获利机会并不鲜见,由此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创新非常不利。

其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缺憾,创新成果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不少挑战。

再次,以劳动替代技术现象依旧明显,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而且,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深耕主业,埋头“不务正业”,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的“软肋”。

必须看到,即使柯达当前面临困境,其依然还拥有着百年积累的1100多项专利,相比之下,蹒跚学步的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基础差距可能还非常大,要走的艰难险途也会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