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教学教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参考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参考优秀教案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想,进行初步的探究。

3、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得失电子可以转变成离子。

学习重难点:
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
教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学生:原子、分子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原子结构 1、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质量关系:
m 〔原子〕=m 〔原子核〕m 〔电子〕≈m 〔原子核〕 [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离子
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那么的运〔居于原子中央〕
2、阴离子
3、阳离子。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学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学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学案
★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容
第五步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从分子观点分析:
1、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有什么不同?
2、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日光曝晒下易爆胎?
4、为什么自行车要用充气轮胎不用实心轮胎?
5、为什么在空气中氧气和纯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判断正误
1、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运动。

( )
2、水蒸气冷凝成水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水分子本身并
没有变化。

( )
选择题
1、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2、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

NO2在密闭容
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2O4气体。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
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

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
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后。

空气
NO2
NO2
甲乙
【课后反思】。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一、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而这些物质又是由微粒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进修内容1. 什么是微粒?微粒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

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2. 原子是什么?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3. 分子是什么?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4. 离子是什么?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是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5. 微粒的特点有哪些?微粒具有极小的体积和质量,它们在物质中不停地运动,并且互相之间存在着互相吸引和排斥的作用。

三、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微粒的存在和特点。

2. 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微粒的观点和特点,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微粒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四、进修评判1. 完成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检验进修效果。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微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讨论效果。

3. 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升进修水平。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网上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微粒的知识。

2. 实践应用学生可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索微粒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思考微粒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探索和进修,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让我们一起尽力,探索科学的奥秘!。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学案-九年级上册化学粤科版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学案-九年级上册化学粤科版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版第二章认识空气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分子。

本课题是学生首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理念基础。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初三学生,对做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

但同时,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表见解,爱表现。

在课堂上,作为我会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反思、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四、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1.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学法指导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现象,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及丰富的想象力,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

3、学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2、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

(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知识梳理(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²⁶ 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O₂)、氮气(N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二)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性质(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也很小。

(2)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²⁺)等。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₄²⁻)等。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2

【学习内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学习重难点】(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自主学习:四、分子性质:①②③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是由大量聚集而成的,大量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物质水。

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果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五、原子阅读:P66,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总结: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b.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不变,不变。

c.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只是分子间改变了。

原子(1)原子是。

(2)性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3)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点:(4)分子和原子区别和联系:(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6)用分子的观点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宏观:当堂检测:1.物质都是由、、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干冰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根据水电解的反应填空:(1)水是由水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和氢,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每两个氢构成一个氢,大量的氧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聚集为氢气。

(以上各空均填“分子”或“原子”)(2)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4.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A.水、氢气B.铁、氧气C.氯化钠、铜D.氯化钠、水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6.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冰水C.食醋D.加碘盐8.令人信服的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 玻璃破碎D.冰融化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B.冰和水混合体C.碳酸氢铵D.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0.把B中对应的解释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组B组(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a.分子很小(2)水通电后生成氢气、氧气 b.分子之间有空隙(3)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 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4)一滴水里约有1. 67×1021个水分子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A(1),A(2),A(3),A(4)。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2(新版)粤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2(新版)粤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导学案2(新版)粤教版课题 2.2构成物质的微粒(2)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 2.教师点拨:(1)根据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2)描述相对原子质量的注意事项。

(3) 由直接原子构成的物质。

【达标测评】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2.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4.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原子可以由原子构成的4.氧气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氦气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

5: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288×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千克,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千克,计算铁、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后反思】学法指导栏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习重点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2.相对原子质量学习难点1.从微观理解化学变化.2.相对分子质量的引入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自主学习】一、对原子的理解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

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微粒。

二、原子的特性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②原子在不断③原子间有④同种原子性质,不同种原子性质问题探究】一、分子和原子的比较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2、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馈提升】1.学生展示、质疑原子分子备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保持物质的微粒相似性①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断③都有④同种原子(分子)性质,不同种原子(分子)性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

九(上)化学导学案课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性质;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引入:从微粒的基本性质复习引入新课新课:【活动一】认识原子与分子的关系1.讨论水的两个变化:(1)水蒸发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属于变化。

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没变,只是水间距离变大了。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理变化前后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已。

(2)电解水的过程,属于变化。

变化后水,变成了氢和氧。

【讨论一】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而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为什么呢?2、水分子通电可以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这句话对吗?【活动二】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练一练:1、在水的电解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不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分析P66电解水的模型示意图,交流与讨论,你能得出哪些化学信息?(1),(2),(3),(4),【课堂巩固练习】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电解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D.水汽化2.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微粒大小发生变化5. 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示意图。

2.3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

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以及它们的自己的特征;注意氢原子没有中子;记住原子中的相等关系;知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等,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特别分清原子中的相等关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

【预习填空】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

2. 分子由构成,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是、、。

4.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5.在原子①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个;第二层不超过个;最外层不超过个。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

二、小结几个重要的结论: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无中子,原子内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2.中子数与质子数不一定相等;3.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检测反馈]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中的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通过上表你可得到哪些信息:例如: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a. 。

b. 。

c. 。

d. 。

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 (6)带负电的粒子是 ;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9)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物质构成的微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

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分子的概念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

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分子的概念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教法学法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

2. 在物理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 ,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 2-3 】、 [实验 2- 4], 再按 " 提出问题一猜测一讨论一解释 " 的程序进行活动 , 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教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

2.2 物质构成的微粒1-----分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

2. 在物理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精品导学案 粤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精品导学案 粤教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

3.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特性。

【难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空气的成分。

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0—44页,了解什么是分子及分子的特性。

3.应知应会:1)分子是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

温馨提示:①分子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②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③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是真实存在的;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③分子总是;④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因此气体易被压缩,如轮胎充气等。

⑤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例如不管何地的饮用水都可以解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

探究一:分子是什么?1.观察【实验2-3】、【实验2-4】,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

2.讨论: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41页的表格中3.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分子是分子是。

探究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结合【实验2-3】、【实验2-4】、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电解的视频进行分析,归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改变,生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

探究三:分子的特性1.观察实验【2-5】、【2-6】、【2-7】,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

2.阅读教材43页“知识视窗”3.归纳总结:分子的特性有:。

【跟踪练习】1.教材 43页“讨论与交流”。

2.教材2.2习题第3、4、5、6。

【达标检测】1.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等2.“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运动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①花香四溢;②水的三态变化;③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④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里,清水很快变红了,主要因为;⑤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因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组名:
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认识分子的特点。

2、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物质是由_______、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小实验2—3:▶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走一圈。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见香味?
▶许多物质由叫做_______的微粒构成。

在实验中所用的香水是由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混合在一起构成的。

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了。

3、仔细分析右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一般来说,______分子
之间的距离最小,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最______。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认真观察下列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探究分子的特性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
验装置
见课本47页“知识视窗”——分子有多
大?








【课堂练习】
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打气筒为瘪了的篮球打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几滴蓝墨水滴进水杯里的水里,过一会儿整杯水就变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衣服干的比冬天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装修好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3、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4、分别将各个现象与相对应的解释连线
100mL水与100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之间有间隔
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班级:
姓名 : 组名:
5、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
第二课时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实验2—4:在玻璃
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小团棉花(图1)
图1 图2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为什么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气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_____________和氨水中的______________运动到空中相遇,并
发生了_________变化,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中,形成白烟。

▶由此可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改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改变,生成新的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变化
分子本身是否改变
变化类型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 .水结成冰
C .把氮气充在灯泡里
问 题
实验2—3
实验2—4
在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无改变?
班级:
姓名 : 组名:
D .霓虹灯里稀有气体显彩色光
E .切开的苹果表面,在空气中放置后变成褐色
F .用氮气制成氨气
【课后巩固】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 、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他的分子
D 、分子间隔变小 2、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 A 、二氧化碳分子 B 、碳原子 C 、氧原子 D 、氧分子
3、人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____ ___是相同的.
4、为什么说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从分子角度解释)
5、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6、已知NO 2是红棕色气体,N 2O 4是一种无色气体。

NO 2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 2O 4气体。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

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后。

甲 乙
(1)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变化属于
NO 2空气
NO 2
班级:姓名:组名:
变化。

(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课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