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
子囊菌门(1)
• 产囊丝及分枝顶端细胞延长并弯曲 成钩状体,称产囊丝钩。 • 产囊钩中的双核并裂,同时产生两 个隔膜,使整个产囊丝钩成为3个细 胞。顶细胞和基部细胞为单核的, 中间的细胞,即亚顶细胞为双核的, 这就是子囊母细胞。
• 子囊母细胞中两个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 二倍体(2N)的细胞核,子囊母细胞伸长, 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 个核,继而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 单倍体(N)的细胞核。 • 子囊母细胞中的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和它们 周围的原生质一起(通过游离细胞形成方 式),形成8个子囊孢子。
•
• • • •
子囊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有性阶段 的形态特征,即: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的构造 将该亚门分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 的是以下五个纲。
• 半子囊菌纲:不产生子囊果(子囊裸生) • 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 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 后,子囊壁消解。 • 核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壳或闭囊壳,但 子囊有规律地排列成子实层。 • 腔菌纲:子囊座上产生子囊腔,子囊壁 双层。 • 盘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
子囊菌
Ascomycota
一、子囊菌的一般特性(概述)
•
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子囊 菌,是一个数量较大的类群,约有 28000种,这仅包括已发现了有性 阶段的种。 • 子囊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的、 寄生的、共生的。
有的子囊菌可造福人类,如生产有机 酸,酿酒等,还有的子囊菌可以食用,如 羊肚菌。 子囊菌由于种类较多,所以在形态特 征、生活史、发育过程,生态习性等各方 面等存在很大差异。但子囊菌有一共同特 点:即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 • • • • • •
本纲包括三个目: 原囊菌目(Protomycetales) 内孢菌目(Endomycetales) 外囊菌目(Taphrinales)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目:外囊菌目。 外囊菌目:只有一科、一属:即: 外囊菌科(Taphrinaceae),外囊菌属 (Taphrina)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5次课第2章第一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2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一、植物病害的定义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包括病状与病征两个方面。
(一)病状类型植物发病后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病状。
大致可分为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五类。
1.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2.斑点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
3.腐烂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
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二)病征类型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类:(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该类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
分生孢子器
(三T)he子c囊las菌si亚fic门ati真on菌o的f A分sc类omycotina
分类依据 ① 子囊果的有无; ② 子囊果的类型; ③ 子囊的结构; ④ 子囊的排列方式
分类
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没有子囊果,子囊裸生;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
(一)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The main characters of Ascomycotina
1、营养体(soma)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少数(如酵母菌)为单 细胞, 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子座、菌核等机 构);
2、asexual reproduction :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代 表 菌 : 桃 缩 叶 菌 ( Taphrina deformans)引起桃树缩叶病。
Asci (Taphrina deformans)
ps
子囊果:在子囊菌中产生和着生子囊的结构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cleistothecium):子囊果包被完全封闭,无孔口 2)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果有固定的孔口; 3)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果呈盘状或杯状; 4)子囊座(ascostroma):子囊腔在子座内形成
3 、 sexual reproduction : 产 生 子 囊 ( ascus ) 和 子 囊 孢 子 (ascospore) ,每个子囊内一般含有8个子囊孢子。
asexual reproduction
分生孢子着生的类型
the growing types of conidia of Ascomycotina
4)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垫状或浅盘状,上面有成排的 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conidum 分泌粘液:昆虫、雨水传播;不分泌粘液:气流传播
植物病理学作业
植物病理学作业曾经作业一、以烧土火丝菌为例,说明子囊菌有性生殖的过程。
答:有性生殖开始时,部分菌丝体的分枝分别形成多核、较小的雄器和较大的产囊体。
当雄器与产囊体上的受精丝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细胞核配对形成成对的双核。
随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
产囊丝还可以分枝。
产囊丝和它的分枝顶端细胞有一对核,一个来自雄器,一个来自产囊体。
产囊丝发育形成子囊。
产囊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称作产囊丝钩。
产囊丝钩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细胞称作子囊母细胞。
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细胞核。
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核,每个单倍体核又各自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细胞核。
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
在子囊母细----胞发育过程中,产囊丝钩顶部的单核细胞可以向下弯曲与基部的单核细胞融合形成双核细胞,并继续生长形成一个新的产囊丝钩,再次形成子囊母细胞并发育成子囊。
这一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结果形成成丛的子囊。
从雄器与产囊体的细胞核配对开始到双核在子囊母细胞中核配,是子囊菌的双核阶段;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核配到减数分裂之前,是子囊菌的二倍体阶段。
子囊菌在核配后紧接着就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它的二倍体阶段很短。
二、子囊菌子囊壁的类型分为哪几种,子囊孢子是如何从子囊中释放的?答:子囊壁的类型有单囊壁、双囊壁、原壁子囊壁。
在子囊成熟后子囊壁大多仍然完好,少数子囊菌的子囊壁消解。
有些子囊的顶部是封闭的,无孔口,子囊孢子释放时,子囊壁消解或破裂;有的顶部有孔口、狭缝或囊盖,子囊孢子通过子囊顶部的孔口或狭缝释放。
三、什么是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1.闭囊壳特点: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子囊有规律的排列。
子囊菌门(1)
直接破裂等。(也有的子囊壁早期消解) • 子囊整齐地排列成一层–––子实层。
• (2)子囊孢子的形态 • 子囊孢子的数目:通常是8个,也有多于或
少于8个的,一般为2n个。 • 子囊孢子的排列:单行或双行排列,也有的
平行排列(如丝状孢子) • 子囊孢子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形,也有圆形、
• 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交织在一起构成: • 疏丝组织 • 拟薄壁组织 • 从而进一步形成: • 子实体的包被、菌核、子座等。
(二)无性繁殖
• 子囊菌的无性繁殖非常发达: • 裂殖、芽殖、断裂的方式产生粉孢
子、芽孢子和厚垣孢子, • 最主要的是在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分
生孢子。
• 由于无性繁殖阶段在子囊菌的 生活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 将该阶段称为分生孢子阶段。
• 雄性性器官:称为雄器(antheridium), 形状圆柱形,较小。
• 子囊菌其它的交配方式:
• (1)精子器内产生的精子与产囊体交 配。
• (2)以大型或小型分生孢子作为精子 与产囊体进行交配。
• (3)无明显的性器官,两根普通的菌 丝或两个孢子的芽管间进行交配(酵 母)。
2.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蜡肠形、丝状、砖格形等,有单胞、双胞、 多胞。 • 子囊孢子壁表面:光滑、有刻纹、瘤状突起 等。 • 子囊孢子的颜色:有色或无色。
4.子囊果的类型
• 子囊果ascocarp:由菌丝 组成的包被,形成一定形状 的、内部产生子囊的有性子 实体。
子囊果有以下几类:
• (1)闭囊壳cleistothecium:有明显的完全封闭 的壳壁,无孔口。
子囊菌
Ascomycota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真菌病害详解!真菌病害查询表都在这里!
真菌病害详解!真菌病害查询表都在这里!展开全文真菌分类系统演变和比较1、三纲一类的系统:①藻状菌纲②子囊菌纲③担子菌纲④半知菌类2、Ainsworth(1973)的系统: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其中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②接合菌亚门③子囊菌亚门④担子菌亚门⑤半知菌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1)原生动物界:①粘菌门②根肿菌门(2)藻界:①丝壶菌门②网粘菌门③卵菌门(3)真菌界:①壶菌门②接合菌门③子囊菌门④担子菌门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1、鞭毛菌亚门(1)引起病害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腐霉属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霉属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2)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
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
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3)治疗用药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1)引起病害根霉属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2)病害特点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
(3)治疗用药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1)引起病害外囊菌属引起桃缩叶病;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黑腐皮壳属引起苹果树腐烂病;黑星菌属引起梨黑星病;链核盘菌属引起桃褐腐病。
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
(2)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
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
(3)治疗用药黑星病、白粉病:唑类、多抗霉素等。
园林植物真菌的主要类型
园林植物真菌的主要类型鞭毛菌亚门是较低等的真菌,共同的特征是产生具鞭毛,能游动,不具细胞壁的游动孢子。
低等水生鞭毛菌多生活在水中的有机物残体上或寄生在水生植物上。
比较高等的鞭毛菌生活在土壤中,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与苗期猝倒病。
具陆生习性的鞭毛菌可以侵害植物的地上部,其中许多是专性寄生菌,引起极为重要的病害,如霜霉病,疫霉病等。
(1)腐霉属(Pythium)菌丝发达,有分枝,无分隔,生长旺盛时呈白色棉絮状。
孢子囊在菌丝顶端形成,形状与菌丝无大差别,或者球形或者姜瓣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
孢子囊萌发时产生排孢管,顶端膨大成泡囊,孢子囊内含物经排孢管进入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藏卵器圆形,内含一个卵孢子。
雄器侧生,卵孢子圆形或近圆形(图2-9)。
大都腐生在土壤或水中,有的能寄生植物引起幼苗猝倒及根,茎,果实的腐烂。
其中瓜果腐霉,德巴利腐霉引起苗木猝倒病。
(2)疫霉属(Phytophthora)菌丝无隔,发达,多分枝,直径4~8um,孢子囊顶生,顶部具乳突或不具乳突。
卵孢子具厚壁,光滑,呈浅黄至黄褐色(图2-10)。
绝大多数具寄生性,寄主范围广,可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腐烂和死亡。
其中恶疫霉危害苹果引起茎基病,果腐;危害草莓引起湿腐;还可危害柑橘,橡胶树,凤仙花等植物。
樟疫霉可侵染上千种植物,主要寄主有:凤梨,山茶花,雪松,木瓜,香樟,杜鹃花,刺槐,凤仙花等。
危害雪松根及茎基部引起根,茎腐烂;危害山茶,杜鹃引起根,茎腐烂;危害刺槐引起茎腐;危害凤梨引起心腐。
棕榈疫霉危害凤梨,无花果,橡胶树,胡椒,芒果,卫茅等引起根腐或茎溃疡。
2.接合菌及其所致病害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几乎都是陆生的,多数腐生,少数弱寄生。
接合菌亚门分两个纲,毛菌纲不含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纲能引起植物花及果实,块根,块茎等贮藏器官的腐烂,病部初期产生灰白色,后期呈灰黑色的霉层。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五大亚门真菌引起病害类型1、鞭毛菌亚门2、接合菌亚门3、子囊菌亚门4、担子菌亚门5、半知菌亚门(1)鞭毛菌亚门(低等)病种:腐霉、疫霉、白锈、猝倒、根腐、黑胫、叶腐、果腐、绵腐、茎基腐、晚疫、疫病、溃疡、斑点、根肿、叶霉等。
(2)接合菌亚门(低等)病种:褐腐、果腐、花腐、腐烂、茎腐、蒂腐、冠腐。
(3)子囊菌亚门(高等)病种:白粉、缩叶、丛枝、黑痣、落叶、菌核、叶斑、芽腐、果畸、煤污、树脂、黑痘、赤霉等。
(4)担子菌亚门(高等)病种:黑粉、黑穗、纹枯、锈病、紫纹羽、白纹羽、黄粉、木腐等。
(5)半知菌亚门(高等)病种:灰霉、早疫、炭疽、褐斑、叶斑、黑斑、(角、圆、大、小、黄、网、灰、紫)斑、赤霉、流胶、轮枯、轮纹、斑点落叶、立枯、茎枯、折梢、枝枯、恶苗、黄萎、枯萎、黑星、赤星、稻瘟、稻曲、疮痂、纹枯、房枯等大亚门真菌真菌引起症状1、不仅有病症:如,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2、有明显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物。
(子实体)。
3、如子实体(霉状、粉状、堆装)没形成则将叶片保湿24小时,即可出现。
半知菌亚门真菌四大菌属1、无孢菌类:主要为害根、茎、果等部位,引起立枯、茎腐和果腐等症状,如:幼苗立枯和花生白绢病。
2、丛梗孢菌类:主要引起叶斑病、穿孔病、灰霉病、红斑病、黄萎病、轮斑病、黑斑病。
3、球壳孢菌类:主要引起斑点、斑枯、褐斑、枝枯病等。
4、盘菌类:引起植物,炭疽、叶斑、叶枯、黑斑、灰斑病等。
二、半知菌小结1、半知菌,除少数侵染维管束,引起系统性萎嫣外,大多数引起局部坏死和腐烂症状,如侵害叶片,可以引起圆斑、角斑、轮斑。
为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如黑腐,褐腐。
侵害根、茎,引起根腐,茎腐和枝干腐烂。
侵害幼苗引起立枯等症状。
2、注: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子囊,部分属于担子菌,由于为观察到他们的有性阶段无法定性分类地位,暂归半知菌担子菌亚门真菌三大菌属1、层菌类:为害叶、茎、果、受害部位常发生膨肿状,有的组织坏死。
作物病虫害防治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变态2.补充营养3.世代4.年生活史5.趋性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1. 昆虫的体躯分为()、()、()三部分,其中()着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2.蝗虫的触角属于(),蜻蜓属于(),食蚜蝇属于(),象甲属于(),金龟甲属于(),眼蝶属于(),白蚁属于()。
3.蝉的口器属于();菜粉蝶成虫的口器是(),幼虫的口器属于();家蝇成虫的口器属于();蜜蜂成虫的口器属于();蓟马的口器属于()。
4.叶甲的足属于(),蝼蛄的前足属于(),蟋蟀的后足属于(),螳螂的前足属于(),龙虱的后足属于()。
5.步甲的前翅为()翅,大蚊的后翅为(),姬蜂的翅为(),弄蝶的翅为(),猎蝽的前翅为()。
6.昆虫的体壁由()、()、()三部分构成。
7.昆虫常见的生殖方式有()、()、()、()四种。
8. 瓢甲幼虫为()型,斑潜蝇的幼虫为()型,叶蜂的幼虫为()型。
9.按照取食范围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三类。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有害生物属于昆虫的是()。
A.鼠类 B.螨类 C.蛾类 D.线虫类2.某种昆虫的幼虫脱皮三次应为()幼虫。
A.二龄 B.三龄 C.四龄 D.五龄3.介壳虫雄虫有翅,雌虫无翅的现象叫()。
A.多型现象 B.性二型现象 C.羽化 D.拟态4.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食料 C.光周期 D.湿度5.昆虫世代的起始虫态是()。
A.卵 B.幼虫 C.成虫 D.蛹6.应用糖、酒、醋毒液诱杀害虫是利用了害虫的()。
A.趋化性 B.趋色性 C.趋光性 D. 趋温性7.虎甲食性为()。
A.植食性 B.肉食性 C.腐食性 D.杂食性8.在下列动物中,属于天敌昆虫的是()。
A.青蛙 B.蜘蛛 C.叶蝉 D. 草蛉9.植物受害虫为害以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造成损失很小的特性叫()。
A.抗虫性 B.抗生性 C.耐害性 D. 避害性10.在下列害虫的成虫中,不为害植物的是()。
实验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四、作业
1、绘桃缩叶病病原子囊及子囊孢子。 2、绘白粉病有性繁殖体--闭囊壳形态图。 3、绘柑橘煤污病病原的子囊孢子的图。
三、实验原理
1、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
三、实验原理
(4)子囊座-子囊着生在子座的空腔内
子囊果
子囊壳
子囊盘
子囊座
由子囊菌引起的园艺植物病害
(1)外子囊菌类
(2)白粉菌类
(3)子囊壳类
(3)子囊壳类
(4)子囊盘类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1、取桃缩叶病材料、挑取表面粉状物制成临 时装片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棒状子囊端 部略平、内有8个子囊孢子。 2、观察白粉病有性和无性繁殖体。注意闭囊 壳外附属丝特征。 3、取柑橘煤污病材料、挑取表面粉状物制成 临时装片观察柑橘煤污病病原的子囊孢子 的形态。
实验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 观察
一、目的要求
•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 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 的形态特征。
二、仪器与用品
• 显微镜、载玻片浮载剂(蒸馏水)、吸水纸、 解剖刀、挑针、镊子、纱布、刀片、无菌 水等。 • 实验材料 球针壳装片、桃缩叶病、柑橘 煤污病、紫薇白粉病等新鲜材料。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及病害用药一.真菌分类:真菌分五个亚门,分别是鞭毛菌亚门,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胆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分述如下:(一)鞭毛菌亚门,无性瀪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鞭毛消失后可再生次生鞭毛)。
该亚门病菌繁殖需落入作物叶或其他器官上的有水滴的部位上。
在水滴内,病孢子产生鞭毛在水中游动,寻找气孔并钻入。
一般7天一个侵染循环周期。
该亚门真菌侵染多引起腐烂型症状,如瘁倒病、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等。
该亚门包括1,根肿菌纲,又分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作物根钟病。
粉痂菌属:引起马铃薯粉痂病。
2壶菌纲,节壶菌属:引起玉米褐斑病。
3卵菌纲,分为绵霉属:引起水稻烂秧。
水霉属:引起水稻烂秧。
丝曩霉属:引起萝卜等作物根腐病。
腐霉属:引起瘁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疫霉属: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和番茄晚疫病。
指梗霉属:引起谷子白发病。
单轴霉属:引起葡萄霜霉病。
霜霉属:引起白菜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病:引起黄瓜霜霉病。
霜疫霉属:引起荔枝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水霉目,水节霉目,连壶菌目,霜霉目)防治鞭毛菌亚门引起的病害用药可用:铜制剂、硫制剂、达克宁(百菌清)、苯基酰胺类:苯菌灵、霜扑,氨基甲酸酯类:霜霉威,吗啉类:烯酰吗啉、乙磷铝,霜脲晴类:醚菌酯(阿米西达)、瑞宁等。
(三)子囊菌亚门,多细胞,菌丝有隔。
有性繁殖出芽、断裂,产生子囊孢子。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细胞壁由几丁质合成。
真菌中最大的一个亚门,约有28000多种。
营养体极少数是低等类型,单细胞(酵母菌)外,其余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多为4个,16个或其他数目)囊孢子。
可分:1半子囊菌纲: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如外囊菌属,桃树缩叶病2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的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
如引起柑橘腐烂,花生、粮食腐烂病。
3核菌纲: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的排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03子囊菌亚门
3.有性生殖
寄生后期在菌丝的上部形成球形、暗色的闭囊壳(小 黑点)。闭囊壳外壁上可产生一种厚壁菌丝称为附属丝, 便于传播。子囊一个或多个,卵形,在闭囊壳基部成束 或整齐排列成层。子囊孢子在子囊内,2~8个,单胞、 无色。
4.寄生
白粉菌专性寄生,寄主非常广泛。主要寄生在 植物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病部表面由 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白粉层,引致各 种植物白粉病(Powdery• ildew),后期产生小黑点 m 的闭囊壳。
营养体均为双核菌丝体。在寄主 的细胞间隙扩展,但不产生吸器,这 在子囊菌中很独特。
无性繁殖为子囊孢子芽殖产生 芽孢子(分生孢子),芽孢子可以继 续芽殖。
有性繁殖直接在寄主表面产生子囊。 子囊多数由寄主表皮或角质层下双 核菌丝体形成的一层厚壁的产囊细 胞发育而来。子囊孢子8个,圆形, 单胞
该菌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以芽孢子在植物
•无性繁殖:大都很发达,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分类:根据菌丝寄生特点、子囊果类型、子囊果 核心组织和子囊顶端特点,分为4个目,下有 640属,6000余种。4个目特点为: 白粉菌目:闭囊壳,菌丝表生、无色,专性寄 生,子囊孢子单胞、无色。 小煤炱目:闭囊壳,菌丝表生、暗色,专性寄 生,子囊孢子多胞、暗色。 球壳菌目:子囊壳,菌丝内生。 冠囊菌目:闭囊壳,顶部有一层胶质细胞,消 解后形成孔口,腐生,与植病无关。
子囊盘(apothecium) 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 实层。
子囊盘结构
(6)不孕丝状体:在子囊果内除了子囊外,还包含有一至几 种不孕丝状体: ①侧丝:一种从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夹生于子囊之间,顶端 游离的丝状体。通常无隔、不分枝,吸水膨胀,有助于子囊孢 子于释放。有一些盘菌的侧丝在子囊上方相互融合形成紧密的 菌丝层,称为囊层被。 ②顶侧丝:一种从子囊壳中心的顶部向下生长,顶端游离的丝 状体,穿插在子囊之间。 ③拟侧丝:形成在子囊座性质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中心顶部 向下生长,与基部细胞融合,顶端不是游离的。 ④类似拟侧丝:指子囊在子囊座中发育形成子囊腔时,子座组 织在子囊间残留下的幕状残留物。 ⑤缘丝:子囊壳孔口或子囊座溶口内侧周围的毛发状丝状体, 引到子囊或子囊孢子释放。 ⑥拟缘丝:指沿着全部子囊果内壁生长的侧生缘丝。这些丝状 体有的在子囊形成后消解,有的仍然保存。
第六节 子囊菌亚门
五)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菌丝体发达。 子囊果为子囊座,呈子囊壳状、盘状或垫状,有 或无孔口。子囊双层壁,球形至柱形,成束或并列地 生于子囊腔内,有或无假侧丝。子囊孢子多细胞,有 的具纵横隔膜,呈砖格状。腐生或寄生, 分为5个目:半球腔菌目、多腔菌目、多腔菌目、 座囊菌目、格抱腔菌目、缝裂菌目
四)核菌纲(Pyrenomycetes)
菌丝体发达。子囊生在子囊壳内,如生在闭 囊壳内则子囊不消解,子囊壳烧瓶形、球形或近 球形,有或无孔口。子囊束生或沿子囊壳内壁围 生,侧丝有或无,胶化或不胶化。子囊通常圆柱 形,单层壁,基部有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 核菌纲是子囊菌亚门中最大的一纲,分布广, 腐生或寄生于植物,引起植物许多重要病害。核 菌纲分4个目。
(二) 球壳目(Sphaeriales) 1.形态特点: 子囊壳烧瓶形、球形或半球形,大多有颈和 孔口。 子囊多为棍棒形或圆筒形,单层壁,排列成 子实层或不规则地散生在不同高度,有或无侧丝, 或侧丝早期消解。 子囊孢子单细胞至多细胞,形状、颜色,大 小不一。
2.常见重要属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子囊壳球形,有长的孔口,子囊壁在成熟时消解, 孔口裂成须状,子囊孢子头盔状。 甘薯黑疤菌(C.fimbriata):引起甘薯的黑疤病。
球针壳属(Phyllactonia):子囊多个,附属丝针形, 基部膨大。
白粉菌属(Erysiphe): 子囊数个,附属丝 菌丝状。
叉丝壳属( Microphaera):子囊数个,附属 丝刚直,顶端叉状分支。
钩丝壳属( Unicinula ) : 多个子囊,附属丝 顶部呈钩状卷曲。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 子囊数个,附属丝不发达。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子囊孢子呈螺 旋状,多胞。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实验三 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
病害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 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 的使用。
.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 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 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 的形态特征。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
子囊菌亚门真菌所致的病害
▪ 桃缩叶病 (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
.
核菌纲
▪ 白粉菌:根据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子 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
白粉菌分属检索表
1. 闭囊壳内单子囊 2. 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
1’. 闭囊壳多子囊 2. 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 附属丝不分叉 3. 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 3’. 附属丝非上述 4. 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4’. 附属丝菌丝状 5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Blumeria)
.
甘薯黑斑病
长喙壳属
.
赤霉菌属
▪ 小麦赤霉病
.
禾顶囊壳属
▪ 小麦全蚀病
.
腔菌纲
▪ 梨黑星病
.
盘菌纲
▪ 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
作业
1.绘图: 桃缩叶病菌子囊层;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 子; 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节子囊菌亚门(下)
苹果黑星病菌(V.ineaqualis)
2)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子囊孢
子呈螺旋状,多胞。引起玉米小斑病
3)核腔菌属(Pyrenophora):
子囊孢子无色至淡褐色,子囊孢子砖格状。 引起大麦条纹病;圆核腔菌(大麦网斑病
玉米赤霉菌(G. zeae)引起小麦赤霉病。
(6)麦角菌属(Claviceps)
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寄生,后期形成圆柱状 至香蕉形,黑色或白色菌核。菌和休眠后产 生子座。子囊壳埋生于头部的表层,子囊细 长,子囊孢子8个,无色无隔,丝状。
麦角菌(C. purpurea),引起麦角病。麦角=
菌核,中毒,止痛、止血。
子囊初期 埋生于寄主组织中, 以后外露。子囊散生于子座 中。子囊孢子3个隔膜 ,无 色。
葡萄黑痘病菌
(E.ampelina),引起葡萄
黑痘病。
2、座囊菌目 (Dothdeales)
多数子囊ycosphaerella )
子囊座着生在寄 主叶片的表皮下; 子囊孢子8个, 双胞,大小相等。 引起大、小麦等 多种禾本科植物 的黑霉病
(7)虫草属(Cordyceps)
寄生于昆虫体内。先形成菌核,从菌核上 产生子座,子囊壳埋生或半埋生在子座 内。子囊孢子丝状,多隔膜,常断裂。
丝状子囊孢子
(三)、小煤炱目(选学):
与白粉菌相似,都是高等植物叶片表面的专性 寄生菌.
不同的是菌丝体呈暗色或黑色,以附着枝附着 在表面。
子囊果也是暗色闭囊壳,有的上面有附属丝或 刚毛。闭囊壳内有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黑褐色,有3~4个隔膜。此菌不引起重要的病 害,但是叶面上生长的霉层影响光合作用。
真菌的主要类群
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 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整理课件
48
子囊形成的方式、形状、大小
整理课件
49
子囊孢子
整理课件
50
(3)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
10
整理课件
11
( 3) 腐霉属(Pythium):
①腐霉是低等的鞭毛菌, 无性繁殖在菌丝顶端形成孢 子囊,孢子囊近球形或不规 则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②有性繁殖在藏卵器内形 成一个卵孢子。
③ 如引起黄瓜、茄子等幼 苗瘁倒病的病菌,都属于腐霉 属。
上图为腐霉菌的孢整子理课囊件 、游动孢子、雄器和藏卵器12
3、有一根茸鞭 和一根尾鞭
4、前端有两根 长短不等的尾鞭
整理课件
4
2、致病特征
(1)常见症状:腐烂、斑点、猝倒、流胶。
(2)果实上腐烂使果变褐色、呈软腐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 状或灰白色霜状霉层。
(3)茎基和根部被害使皮层变褐色腐烂。
(4)叶上斑点,若由疫霉引起,病斑较大,暗褐色圆形水渍 病斑;若由霜霉引起,病斑较小,黄色至褐色,边缘不明显, 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霜 状霉层。
(5)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由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和 再侵染,借雨水和气流传播。
(6)潜伏期短,可多次再侵染,一般在低温多雨潮湿多雾、
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病整害理课容件易发生。
5
整理课件
6
3、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 分4个纲,共 1100多种。分纲 依据是游动孢子 鞭毛的数目、类 型及着生位置。
子囊菌
代表:水稻恶苗病、玉米赤霉菌
G.zeae 引起大麦,小麦,玉米赤霉
病,湖广地区较重,黑龙江三江平原 重,形成白穗,红穗。
小丛壳属 Glomerella
疔座菌科 子囊壳小,球形,半埋生在子座内; 子囊棍棒状,无侧丝;子囊孢子单孢
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有性世代
在自然界很少发生,无性世代为炭疽 菌属(Colletotrichum)。
1. 核菌纲最大的目,大约5000种313属,占子囊菌的1/3。
2.• 生性:多为腐生菌,也有很多重要的寄生菌,如苹果树腐烂病, 寄
甘薯黑疤病等。还包括寄生昆虫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purpurea)等。
3 .形态: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通常为球形,或瓶形。 4.假子座:• 丝体和植物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子座。 菌
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介绍3个目。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 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 囊孢子长圆筒形 , 3隔 4胞 、 • 无 色。• 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 为 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 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
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人工 培养基上不能培养,• 成畸 造 形。
代表病害:ans) , 分
布辽宁大连,锦州等地区。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一、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但大多数 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每个 细胞有一个、二个、多个核,壁以 几丁质为主,营养体可以形成厚垣 孢子。有的菌丝可以直接形成粉孢 子,芽孢子。很多可以形成营养菌 丝的组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7.钩丝壳属: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或螺旋状
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1、布氏白粉属Blumeria
•闭囊壳上的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 闭囊壳内含有多个子囊;分生孢子梗基部膨 大呈球形。 •引起禾本科植物白粉病。
青 霉 菌 的 分 生 孢 子 梗 和 分 生 孢 子
曲 霉 菌 的 分 生 孢 子 梗 和 分 生 孢 子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有规 律地排列在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2)球壳目:子囊果子囊壳,在子囊果的顶 部有固定的孔口。子囊单层壁。生活史 中有发达的无性阶段。
(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7、钩丝壳属 Uncinula
•闭囊壳内有 多个子囊; 附属丝顶端 卷曲呈钩状 或螺旋状。 •引起葡萄等 白粉病。
(二)球壳菌目(Sphaeriales)
• 子囊果是子囊壳,瓶形或球形,子囊壳具 有真正的壳壁,单生或丛生于子座上。
• 子囊一般排列成子实层,少数是分散的。 • 一般都有发达的无性阶段。
形态差异是子囊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1、半子囊菌纲 :子囊裸生,无子囊果。 2、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
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 3、核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有规律
地排列在闭囊壳内)或子囊壳 4、腔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座 5、盘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
一、半子囊菌纲
低等子囊菌,子囊不是由产囊细胞发育而来, 而是由双核菌丝上的双核细胞发育形成的。 子囊裸生,无子囊果。子囊壁薄,无孔口, 靠壁的肿胀或消解来释放子囊孢子。 与植物病害相关只有一个目:外囊菌目
实验四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基本形态 及所致病害观察 ppt课件(9)
目的要求 认识子囊菌亚门真菌各纲病原真菌 的形态特征。
内容与方法
• 是真菌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称子囊菌 • 营养体一般都是分支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 无性繁殖一般都 是在由菌丝分化的分生
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 •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和子囊果的
•闭囊壳内 有多个子 囊;附属 丝菌丝状。 •引起烟草、 向日葵、 瓜类等白 粉病。
5、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
• 附属丝顶端多轮 二叉状分枝,闭 囊壳内多个子囊。
• 引起核桃、丁香、 榛树白粉病。
6、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闭囊壳内多个 子囊,附属丝 刚直,长针状, 基部球形膨大。 •引起桑、梨、 柿、核桃等白 粉病。
小麦白粉病
2、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 闭囊壳内只有一 个子囊。
• 附属丝丝状,不 分枝。
• 引起瓜类、豆类 白粉病
3、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 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 囊。
• 附属丝刚直,顶端二 叉状分枝。
• 引起苹果 、桃树 、 山楂白粉病
4、白粉菌属 Erysiphe
柔膜菌目(Helotiales)
•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观察油菜核 盘病菌(S.sclerotiorum),菌核球形至 豆瓣形,一般生子囊盘4—5个。子囊果盘 状,淡红褐色。
• 取油菜菌核病永久玻片,观察子囊盘、子 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
外囊菌目只有一个属:外囊菌属
外囊菌属(Taphrina)
桃
子囊及
缩
子囊孢
叶
子
病
的
症
状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取桃缩叶病 (T.deformans)材料做徒手切片,镜检。
二、不整囊菌纲
• 子囊果是闭囊壳 • 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成
熟后子囊壁消解 • 只有一个散囊菌目 • 有两个重要属: 青霉属和曲霉属
小麦赤霉病
三、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层壁。
痂囊腔菌属(Elsinoe)
• 圆形子囊单生于
子座内的子囊腔 中;子囊孢子大 多长圆筒形,有3 个横隔。 • 引起葡萄黑痘病 等。
四、 盘菌纲 (Discomycetes)
• 子囊果盘状或杯状,故称子囊盘。 • 子囊和侧丝形成一层子实层长在盘上。
• 专性寄生菌。 • 有性阶段产生闭囊壳,闭囊壳外有附属
丝,附属丝形状不一。 • 附属丝的形状和子囊数目的多少是分属
的依据。
1.布氏白粉属: 附属丝不发达,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2.单丝壳囊壳属:附属丝丝状,刚直,顶端二叉状分枝
闭囊壳内有一个子囊
1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 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壁早期溶解,无侧丝,成 熟的子囊孢子头盔状。
• 引起甘薯黑斑病,石榴枯萎病等。
2 赤霉属(Gibberella)
• 子囊壳表生、单 生或群生于子座 上,子囊壳壁蓝 色或紫色;子囊 孢子有2~3个隔 膜,梭形无色。
• 引起大、小麦等 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