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陈丽君
【摘要】
学生的德育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稳定和改善学生心理状况,达到怡心、育心的功效,实现净化心灵,铸造品格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融合协同作用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学校的老师面对的是娇惯脆弱的独生子女,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这些孩子又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骤变化时期,在心理结构和特定的精神机能方面,正由附体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又自有他们的困惑和苦恼: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离异家庭笼罩的抑郁和紧张、普遍的青少年性早熟等,让德育工作者觉得现在工作难做,教师难当,甚至让有的老师感到疲惫和厌倦。如果我们在做德育工作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德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加强、改进学生德育,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整合教育力量的一种举措;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的观照下,虽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学生观、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两者并不对立。虽然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与形成优秀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但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为切入口,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无论对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及处事态度。二者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与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和基础,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这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3、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心理基础。
1、德育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德育的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必须经过心理机制的内化。从这一点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许多道德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尤其是个性及其发展的阶段性联系在一起。没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没有正常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生活,可以说,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德育。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健康的心理使学生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时的心态影响到他接受教育的效果。一个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如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等)。如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不信任他人,遇事逃避,推脱责任等),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在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上是很难找到认同感的,他会对教育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另外,一个不健康的学生容易产生品德不良问题(如有妒忌、狭隘、敌对等人格障碍的学生容易出现偷窃、攻击等品德问题)。没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没有正常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生活,可以说,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不能很好
地接受德育。对这样的学生仅进行品德教育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心理辅导帮助矫正性格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基础性的德育功能。
二、德育对心理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
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排除。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1、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培育身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通过开展“我为集体添光彩”、“我的中国心”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感也被激发,责任心和自信力也在增强。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良好的品质、健康的个性得到了培养,人格得到塑造,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在德育实践中塑造身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
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在实践中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在实践中训练良好的心性尤为重要。例如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前“重温入队誓词”活动,使学生懂得新一代少年的责任与义务;到敬老院慰问,唤起学生的“人道、博爱、慈善”之心;深入“劳动基地”活动,体验农民生活锤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养蚕活动中养成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觉塑造灵魂。
3、在自我管理中自省身心。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的道德教育活动,也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修复心理障碍。德育处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学生依据《检查细则》对各班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他们在管理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正好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4、在校园文化环境中修炼身心。
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