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
在关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中,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显著特点,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班主任自身素养的道德要求。
1、自信与威信新任班主任需清醒地认识自我,在虚心向优秀的老班主任学习的同时,切忌生搬硬套、生吞活剥,要做到自信而不自傲。
威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关键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首先抓好几个“第一”,第一次上课、第一次谈话、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级活动等,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客观公正、有同情心,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班主任的智慧与人格。
2、纪律与风气纪律是班级一切活动的保障。
严格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的重要责任。
首先是向学生灌输思想,进行明理教育。
诸如树立远大理想、明白学习目的、建立正确的行为动机等,实现从“老师、家长让我学习”到“争做学习的主人”的转变。
其次运用正确的舆论导向,诸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黑板报,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学的班风。
再次是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因为行为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巩固,才能形成习惯。
6、魄力与涵养针对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学生之间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班主任既要沉着果断有魄力,该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时,切不可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地纠缠细枝末节,使自己埋在琐屑的事务中不能自拔,还要具有深厚的涵养来包容学生,不在公开场合意气用事,与学生论短长、争高下,因为你不给学生留情面,学生必会对你心存怨恨,久而久之,由于师生感情隔膜,学生便会有意无意制造一些障碍,使你屡战屡败。
7、激情与激励班主任要有理想和激情,有理想才会有动力。
激情来自对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有激情才有可能去鼓动、激励、感染、影响学生。
很难想象没有朝气没有激情的班主任能带出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的学生。
8、爱心与责任爱心是班主任必须具有的,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爱心不可滥施,那种不讲原则的爱心,其实是贻误学生。
以德养心,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以心育德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决定着孩子的前途与命运。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养成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又道远的巨大工程,如何有效开展呢?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爱心是前提;细心是关键;耐心是保证。
【关键词】德育;爱心;细心;耐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41-02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也陪伴人的一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前途与命运。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于教育提出过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发源地,它起着引导贯穿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老师是指挥员、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任务。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呢?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爱心是前提;细心是关键;耐心是保证。
一、爱心,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条件爱是一种情感,一种尊重,一种力量。
马卡连克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学专家,他认为爱和教育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即“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里指的爱,就是崇高的师爱,这种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催化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保障条件。
一个老师,只有真心喜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够完全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事无巨细的为他们健康成长考虑。
师爱的崇高性主要表现在,针对任何一个同学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关心爱护,不使用暴力语言攻击,伤害学生。
要意识到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的人,由于生存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其他因素,会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老师应该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育方法,“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
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给少先队员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请看下面一则案例:一个孩子上课迟到了,在班主任兴致勃勃讲课的时候,只听见“咚”的一声,这个孩子踢门而入,他不仅把门踢坏了,还震碎了玻璃。
进门以后,他把书包往课桌上一扔,旁边同学桌上的书本、铅笔被碰撒了一地……有人认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属于道德行为问题,因为他犯了好几个错误,如:迟到、没礼貌、违反校规、破坏公物、目无班主任、目无同学……处理的方法首先让他在全班承认自己的错误,以防止其他同学效尤,还要让他明白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他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并在全班做出检查,请全班同学帮助他。
然后还要通知家长,要求家长赔偿损坏的公物。
有人认为这个孩子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当时任课班主任而言,面对这一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孩子对与错,而是这个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做?处理的方法首先让他讲述自己心情不快的原因,然后共同探讨摆脱困境的方法,最后讨论这个同学今天的方式合不合适,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合适等等。
对待同一个事件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不同的方法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应该说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前者重“讲”,重“纪律”,后者重“听”,重“自律”;前者在处理问题时,缺少了一些“情”,而后者则缺少了一些“评价”。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
因此,要想使二者协同发展,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理想状态,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目标层次的协同发展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节等多重功能。
育德于心立德于行.
育德于心立德于行高桥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组工作计划展示在“为学以理、积学精业”办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校德育工作在传承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本学期我们确立了“注重细节、明确重点、强化过程”的德育工作基点,以系列活动和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为抓手,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鼓励各年级组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主题,自拟策略”,“抓常规、展风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且分步贯彻落实。
以下即各年级组工作计划摘要。
读经典传人文修言行——高一A年级组功作目标: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适应了高中生活后,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以“读经典、传人文、修言行”为宗旨,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为抓手,重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懂得感恩,有理想,有目标。
工作思路:据《弟子规》易解,注重自始至终将《弟子规》的字字句句融进生活、学习,使《弟子规》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水乳交融,进步显而易见, 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德育厚实而鲜活,正应了《礼记·学记》中“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家校互动,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具体措施:一、修言行1.诵读、理解《弟子规》,每周安排一次早读,朗读《弟子规》一个学期读完,每月安排一次班会课,解读原文,知其义。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弟子规》,并向家长推荐一些好的做法。
3.对住宿生,提出在校具体要求:(1)每天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表准时到位。
(2)进出宿舍要和宿舍管理老师问好,有事要及时请假。
(3)每名学生要及时清理个人物品,保持寝室整洁。
(4)夜自修穿校服,不吃零食。
4.进行“进门”教育。
(1)进教室门、办公室门要喊“报告”,在征得同意之后才能进入,离开须和老师说再见。
(2)进校门必须穿着校服、背双肩书包,骑自行车的学生应下车推行;不带早饭进校园;手机关机后进校园。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学校德育工作顾.docx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学校德育工作回顾学校坚持把常规教育活动贯穿于日常教育的始终,开展了一系列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习管理条例,规范个人言行。
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XX市实验中学《常规管理十条规定》,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班团队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为了能更好的诠释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组织了校歌创作专班,历时半年创作,朗朗上口的校歌《启航新时代》传唱于实中校园,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狠抓安全管理,生命安全至上。
开展了以校园安全和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专项教育,配合辖区部门、学校保卫科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管制刀具、违禁品等危险物品大排查,保证学生个人人身安全。
通过组织“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
通过组织禁毒知识、人防知识学习,学生能正确掌握基本预防、应急逃生的知识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过落实课堂学科教育、班队团课、黑板报等多种形势和载体,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志愿活动,志愿精神。
师生共同将“志愿同行、爱心同行、文明同行”精神进行,开展“学雷锋”、“延安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学生自发地深入到社区、敬老院等开展志愿者活动。
继续开展义务责任区清洁打扫活动,用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着正能量。
(2)开展感恩教育,传播先进文化。
在父亲节、节、、重阳节、毕业典礼等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上,学校通过组织主题班会、XX种仪式等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通过开展“实中有爱”帮扶、“家贵XX”发放等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立志回报。
(3)开展爱国教育,培养爱怀。
在“”纪念日,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勿忘国耻,振兴”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崇尚精忠报国”、“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用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开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
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开展。
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开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根底,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
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应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对加强、改良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开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表达。
以德养心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以德养心学习心得范文近年来,以德养心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以德养心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实践以德养心理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以德养心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在需求。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被绩效压力、竞争压力等外部因素所左右,忽视了自身内在的需求。
但事实上,人的内在需求是驱动行为的重要动力。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因此,我时常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成长方向,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以德养心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习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
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关注社会大局,关心他人,努力追求真理和善良。
这些道德观念的根植在内心深处,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在学习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守道德底线,遵守学术规范,对待他人友善和公正,不仅展现了我个人的品格,也更好地促进了学习和研究的环境。
再次,以德养心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我意识到,学习习惯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我坚持和实践。
我开始重视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及时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同时,我注重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与学科相关的资料和资源,多方位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深度。
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我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最后,以德养心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回报社会。
实践经验是同等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经验,也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第一篇: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
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
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
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
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
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
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
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
“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
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
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
“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
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2024年中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4篇)
2024年中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____“____”____和区教育局学生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结合浙江省二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工作,积极实施“一品三特色”及“文化德育?书香校园”的学校特色,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培育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1、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狠抓德育常规管理,扎实推进养成教育;注重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努力实现精品文化校园。
2、继续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文化节和“我们的节日”之红____月大合唱、金秋诗会、汉式成人仪式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体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3、积极办好第____届海峡两岸中学生琦君文学奖和琦君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4、积极创建区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区级家长学校、市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市级德育示范校工作。
三、主要工作(一)以德育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德育队伍要按照“五个一”活动(提炼一种理念、打造一种特色、完善一项制度、巩固一项成果、组建一个团队)的要求开展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1、抓德育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学校德育干部工作例会和参加市、区级培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2、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素质拓展、月考核等等的措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并积极推荐班主任参加市、区级班主任论坛和基本功比赛。
3、抓好四个示范群体建设。
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示范群体、品学兼优学生示范群体和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的示范榜样作用。
(二)以德育常规工作为抓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坚持以行为规范为抓手,将学生行为的自觉、自律、自主发展作为德育追求,狠抓常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形成学生自主教育模式。
育德育心育心养德
德育与心育脱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
针对于此,我们华阳中学选择了从“人”的教育解读入手,围绕“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建设,将心育与德育结合,确立了“育德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
所谓“育德育心,育心养德”,就是从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在培育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育德育心,育心养德,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
一、育德育心——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如何将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我们的实践思路是:1.确立德育“心”理念心理因素影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了解其价值观念、气质类型、思维方式等,就必须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学识与行为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
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就得首先解决道德“知”与“不知”的矛盾。
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最后是“行”的问题。
“行”就是通过活动,把教育的引导与受教育者的自主体验、感悟有机结合。
因此,德育理念的确立应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我校德育“心”理念的确立,源于对“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内涵的不断深化,对“人本关爱”教育思想的实践内化。
起初,我们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人本关爱”教育思想。
在动态生成学校教育教学新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健全人格,优良品德”为德育理念,将德育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进行方向导航,这就为德育的每个具体过程渗透心理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2.建构德育“心”机制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常常依赖纪律、规范与制度进行知识灌输,期望将一种主流的、高尚的价值观传递到学生心目中,让其养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行为。
以心育心德育工作要八心
以心育心德育工作要八心作者:于英来源:《时代青年·教育》2012年第02期提高国民素质,务必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这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所谓德育,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诸方面教育的总称。
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下,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注重感情的投资,以心育心。
一、爱心是德育工作的基础爱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美德,高尚纯洁的爱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教育好学生。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爱能使世界转动。
”中小学生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的、最娇嫩的花朵,他们对爱的要求极其强烈,尤其以后进生更为突出。
当爱的愿望达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自暴自弃,从而影响了学习甚至一生。
“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语)。
只有亲近学生,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向他们敞开心扉、诉心曲,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他们才敬重老师,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开展德育工作就有了坚定地基础。
二、耐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鼓励先进当然重要,但转化后进生更要重视。
教师洗涤后进生精神上的污垢,要像医生护理伤病员那样耐心才行。
我有这样的经历。
过去对后进生总是采取训斥的做法,或动不动就把违反纪律的学生送到政教处或交给校警,但收效甚微。
后来,我对学生作深入耐心的思想工作,扭转了先前的被动局面。
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其他一些跟着后进生寻滋闹事的学生,也随之走向学习的正轨,我们班也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三、公心是联结师生的纽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
”这就是说,无论优生差生,都要平等对待。
任用班干部更要注重任人唯贤,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差生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德育心育相映红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德育心育相映红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德育心育相映红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剧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并处理初中学校心理教育与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学校教育如果能够真正将两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形成一股整体合力,更利于共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曾几何时,“老太太跌倒了该不该救”的这么一个不该成为话题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两岁小孩被车碾,十八位路人视而不见等问题在拷问人们的良知,引发了全社会的道德危机的讨论;在中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因为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从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偏颇。
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的判断如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将直接影响中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形成。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如今中学生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
社会上推崇并影响学生的观念是乐于表现自我,注重自身的独立性,敢于直言利益,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对强调奉献而回报不高的职业类型兴趣不大。
这中趋向本来是不能说是好或不好,但有些学生片面地接受这些观念后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直接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就是自私、物质享受和互相攀比等不良的行为表现。
认为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已经不时尚了,做好事是为了加操行分,没有人看见的不做。
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在行为上互相影响。
以德养心学习心得范文
以德养心学习心得范文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注重培养德性,将德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以德养心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味着通过修养自身的品德和内心,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心灵修养。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德养心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诸多收获。
首先,以德养心使我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德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善恶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将道德与学问相结合,将学习与修炼相统一。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尽力做到正直守信、诚实守法、团结友爱、自强不息,以及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形成了以德为本的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观念,不仅使我在学校更加受人尊重,也使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获得信任和支持。
其次,以德养心使我更加注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德养心不仅要求我们品德高尚,还要求我们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习中,我时刻保持谦虚、虚心学习的态度。
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的需要。
同时,我也努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课前预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自律自觉的学习习惯,使我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再次,以德养心使我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和精神追求的培养。
修身养性是人们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和心灵修养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培养自己的感恩心态和友善待人的精神,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我经常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以此提高自己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形成了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追求,使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最后,以德养心使我更有力量战胜困难和坚持不懈的信念。
2024年以德养心学习心得(2篇)
2024年以德养心学习心得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扩展知识面的途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德养心,用道德品质去引导我们的学习行为,使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逐分数和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
以德养心学习,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仅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修养。
首先,以德养心学习使我注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而以德养心的学习方法则是注重以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学习,追求知识的真理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得到高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会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利用图书馆或者书店借阅相关书籍,还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班或者课外的讲座等。
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习更加高效,更加有意义。
其次,以德养心学习使我注重道义的培养。
道德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对道德的敏感和执着。
在学习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学习的纪律,不抄袭、不作弊,保持诚实守信的精神。
同时,我也会尽量避免贪图便利或者不择手段追求好成绩的行为,而是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创新思考,勇于探索,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以德养心学习使我注重协作与合作。
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和支持。
以德养心的学习方式,我会注重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能够更好地吸取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在协作中,我会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用友善和谦虚的态度去与他人合作。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我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第四,以德养心学习使我注重实践与应用。
2024年中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例(三篇)
2024年中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例本学期,德育工作的核心聚焦于“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同时稳固“行为养成教育”的基础,并巧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教育活动”以吸引并激发少先队员的参与热情。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将“安全教育”、“公德教育”及“诚信教育”作为关键突破口,秉持务实创新的原则,力求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工作现状分析当前,部分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期末阶段,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天平显著失衡,导致德育工作多停留于表面,实质性成果不够显著。
二、工作任务概览1. 公正、严谨地评选出学年优秀班主任。
2. 将安全工作置于首要地位,确保校园安全无虞。
3. 完善学生、班主任及领导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4. 成功举办“安全月”、“公德月”、“诚信月”及“健身月”等系列教育活动。
5. 强化间操检查与监督,确保学生体育活动质量。
6. 完成普九材料的归档整理工作。
7. 深入贯彻《守则》、《规范》及《调兵山市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细则》,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活秩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8. 严格实施《新三好》标准,强化学生问题首问制,确保学生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9.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0. 提升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施定期清扫制度。
11. 健全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工作思路阐述本学期,政教处将加大工作力度,从细微处着手,全面优化学生、班主任及领导评价体系。
同时,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安全教育、公德教育及诚信教育,力求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四、工作目标设定1. 实现校园封闭化管理,营造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德育工作。
2.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
3.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为奥运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以德明德 以情生情 以心养心
以德明德以情生情以心养心“以德明德”是说老师要以崇高的师德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师崇高的师德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塑造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以情生情”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互相激励生成,换句话说,就是互相感动。
“以心养心”用心育人,用自己的诚心诚意来感动和影响每一位家长的心。
用一颗做父母的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用自己的真心、耐心、关心和爱心来感化每一个孩子的心;在这种互相感动的情节中,师生共处,教育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陶行知先生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知识是这样,道德品质何尝不是如此呢?用人性(即自己为人师,为人母的爱的本性)去感知,怀着对教育特有的情怀,用良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面对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
(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好。
“你可以一辈子默默无闻,但决不能做精神上的凡夫俗子。
”已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但从我从事教师职业那天开始,我就一直以此为目标,对学生的未来充满希望,始终坚信人的发展和改变是无可限量的,让自己品德优秀,让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激情,对待学生实事求是的表扬,诚心诚意的去对待。
把每一个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无论优劣、贫富都一视同仁,心灵平和、乐观。
用积极的暗示去引导,善于发现和享受过程之美,在细节教育中演绎教师这一职业幸福。
(二)、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责任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中。
要求学生环保,我先拾起脚下的纸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先在教室门口守候他们的到来;要求学生仪表整洁,我就不能有不得体的装扮;要求学生献爱心,我先把钱放进捐款箱;学生有了错误,我先检讨自己是否尽到责任。
(三)、每次组建新的班级,我都要向学生讲述授课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人事迹:我带上届学生时,教我班数学的高老师的爸爸病重住院,高老师整晚的陪护,白天还要来学校上课。
自习课还要给学困生补差。
语文老师手术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开始为学生上课。
“德心共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
“德心共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摘要:本文深入研究德心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发挥大学生心理过程与接受、个性心理与接受、心理状态与接受等生命价值认同接受机理,提出“以德养心,以心育德,德心互哺,德心交融”的德心共育生命教育新理念。
为德育与心育的深层次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就“德心共育”的内涵、目标、特性及其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心共育;生命教育;大学生一、“德心共育”的涵义与目标(一)“德心共育”的内涵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以发展教育思想为主导,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既灵活运用德育的方法,也巧妙借助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将德育与心育科学地结合,兼而施之,相互借鉴、互为转化,寻求最优化的“交融和渗透”。
“以德养心,以心育德,德心共育,德心交融”,是德心相融的理想境界。
德心相融,最终形成德心美,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是一种至善、至真、至美的教育。
(二)“德心共育”的目标培养道德自律,人格健全的优秀接班人。
一方面,通过“以德养心”既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养成其文明行为习惯等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更要培养他们执着的道德追求、健康的道德情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辩别能力、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由他律向自律的突变。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心理学原理,使德育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学会调适与耐挫,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完好、人格健全的目的。
二、“德心共育”的特性(一)主体性。
“德心共育”,强调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的积极建设者与开发者。
在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我教育达到学生综合素养的自我“内化”的目的。
(二)整合性。
以德养心,以德为先
以德养心,以德为先•相关推荐以德养心,以德为先《以德养心,以德为先》(一)首在今天物质横流的社会里,幸福仿佛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被繁华和绚丽包装起来的现代人。
太多的诱惑勾起了他们过多的欲望。
而过多的压力又塞给他们过多的烦恼。
在名利的面前,做人的道德被颠覆。
在私欲的面前,处世的修养被抛弃。
而幸福感也在人们心目中日趋淡化,道德的修养更是与人们渐行渐远。
因此对于沉迷于自私欲望里的现代人和困顿在唯我桎梏中的大部分人,就应该认识到道德修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重要性。
常听人语:“种树者常养其根,种德者常养其心。
”由此可知,以德养心,以德为先,以德为人处世。
,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心理养料。
拥有健全的人格,重视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的生命可能平凡但绝对不会平庸。
他们的人生或许平静但觉得超然脱俗。
一抬头便度过十几年岁月,一回首便失去二十年光阴。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成为了当代的一名大学生。
一路行进,我们来到了这个灿烂的年纪,我们也算行过了一段不太短的距离。
在这段道路上,我们互相支撑着艰难行进。
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我们习惯了患得患失。
在与他人相处之中,我们不经意间就用自己的自私将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
许多事情困惑着我们的内心,吞噬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许多人开始怀疑社会,抱怨生活甚至堕落自己。
因此当我们审视现实的自己,打开内心深处的灵魂,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仍需要从各方面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们仍需要从内心到外在,以道德来规范与培养自己。
(二)谦虚淡泊知足感恩由内育德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需在内心深处要拥有一个有道德的灵魂。
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精神文明。
谦虚低调的品质,宁静淡泊的心境,学会感恩的精神,知足常乐的态度都是从内心深处提高道德修养所不可缺少的。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
他山之石,可为良师益友。
一代学大师孔夫子曾曰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以“德”习礼,以“育”养心
以“德”习礼,以“育”养心发布时间:2022-09-01T08:57:32.42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0期作者:李玉芳[导读] 不断创新德育手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
——小学高年级德育促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第五小学526300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取得不错成效,德育重要性日渐凸显,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习礼、以育养心,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基。
本文以小学高年级为对象,探讨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能够提高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高年级全面发展教育部于2017年8月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亦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立德树人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故而,小学必须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不断创新德育手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以文化人随着义务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性日渐凸显。
对此,我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力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利用微信、QQ等渠道,拓宽了解学生的渠道,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在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结合课本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引领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诗词鉴赏等活动,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数学史料等渠道开展德育,不仅赋予了数学学科趣味性,同时也能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德育必须要与课程教学融合起来,找准两者契合点,在融合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以文化人。
二、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立德树人的实施成效作为检验学生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德育中如何实施养心教育活动
德育中如何实施养心教育活动一、“养心教育”的总体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培育“四有新人”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用养心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做一个文明礼貌、品行高尚的人;做一个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做一个勇于进取,思想上进的人;做一个爱国、爱家、爱校的人。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管理和善于分辨是非的能力;初步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以道德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质。
二、“养心教育”育人原则养心教育,以社会发展为大背景,以优良传统为基础,以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推进学校整体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按照“祖国——社会——他人——父母——自己”大与小、长与远的排列,遵循“信心——孝心——关心——爱心——忠心”逐步梯次延伸,指向明确、内容具体、形式灵活、易于少年儿童接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既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内容,也符合感恩教育的要求。
使少年儿童懂得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呵护之恩;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之恩;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之恩;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之恩;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一条非常可取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
以德育人:养心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懂得如何思维,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要求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将知识“内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最终“升华”为能力品质。
以情感人:养心教育又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它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陈丽君
【摘要】
学生的德育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稳定和改善学生心理状况,达到怡心、育心的功效,实现净化心灵,铸造品格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融合协同作用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然而,目前学校的老师面对的是娇惯脆弱的独生子女,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这些孩子又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骤变化时期,在心理结构和特定的精神机能方面,正由附体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又自有他们的困惑和苦恼: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离异家庭笼罩的抑郁和紧张、普遍的青少年性早熟等,让德育工作者觉得现在工作难做,教师难当,甚至让有的老师感到疲惫和厌倦。
如果我们在做德育工作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德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加强、改进学生德育,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整合教育力量的一种举措;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的观照下,虽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学生观、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两者并不对立。
虽然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与形成优秀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但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
心理健康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
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为切入口,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无论对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及处事态度。
二者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与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和基础,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
这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3、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心理基础。
1、德育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
德育的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必须经过心理机制的内化。
从这一点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
许多道德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尤其是个性及其发展的阶段性联系在一起。
没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没有正常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生活,可以说,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德育。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健康的心理使学生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时的心态影响到他接受教育的效果。
一个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如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等)。
如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不信任他人,遇事逃避,推脱责任等),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
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在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上是很难找到认同感的,他会对教育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
另外,一个不健康的学生容易产生品德不良问题(如有妒忌、狭隘、敌对等人格障碍的学生容易出现偷窃、攻击等品德问题)。
没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没有正常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生活,可以说,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不能很好
地接受德育。
对这样的学生仅进行品德教育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心理辅导帮助矫正性格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基础性的德育功能。
二、德育对心理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
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
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排除。
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1、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培育身心。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如通过开展“我为集体添光彩”、“我的中国心”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感也被激发,责任心和自信力也在增强。
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良好的品质、健康的个性得到了培养,人格得到塑造,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在德育实践中塑造身心。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
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
在实践中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在实践中训练良好的心性尤为重要。
例如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前“重温入队誓词”活动,使学生懂得新一代少年的责任与义务;到敬老院慰问,唤起学生的“人道、博爱、慈善”之心;深入“劳动基地”活动,体验农民生活锤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养蚕活动中养成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觉塑造灵魂。
3、在自我管理中自省身心。
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的道德教育活动,也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修复心理障碍。
德育处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学生依据《检查细则》对各班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他们在管理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正好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4、在校园文化环境中修炼身心。
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
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为
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
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这种情景教育的功效,无形中达到净化心灵,铸造品格的目的。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在重视思想教育的同时,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内容纳入德育内容中来。
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丰富健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是最佳的怡心、育心之药。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把德育的相关内容看作是心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扩展,使心育的基础层次目标合理有效地延伸到德育这一较高层次的目标中,共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3]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
[4]张继文.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5]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