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0215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f.png)
8
9 10 __11__ _1_2__
电子数
结论:第ⅢB~ⅦB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第ⅠB族、ⅡB族
元素的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不同,第Ⅷ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有的
相同、有的不同。
返回导航
02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期表的分区 (1)按核外电子排布划分 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__能__级__的__符__号_ 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s、p、d、f 4个区, 第ⅠB、ⅡB族这2列的元素的核外电子可 理解为先填满了__(n_-__1_)_d__能级而后再填 充__n_s_能级,因而得名ds区。5个区的位置如图所示。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01
知识点一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表述为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的__核__电__荷__数__递 增发生周期性递变。 元素周期系是元素按其原子__核__电__荷__数__递增排列的序列。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ⅤA
ⅥA
ⅦA
价层电子 __n_s_1 _ __n_s_2_ _n_s_2_n_p_1_ __n_s_2_n_p_2_ __n_s_2_n_p_3_ __n_s_2n_p__4 _ __n_s_2n__p_5_
排布式
价层电子数 _1__ __2_ _3__
_4__
_5__
__6_
__7_
结论:对于主族元素,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返回导航
(2)副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数(以第四周期为例)
列数
3
4
5
6
7
8
9 10
高中化学 必修2 教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必修2 教案 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51617a27284b73f242507a.png)
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https://img.taocdn.com/s3/m/44fb52c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b.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ed2f6910ef12d2af9e740.png)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课题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①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②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
③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排____个(K 层最多排__个)。
思考:你能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结合元素周期表,画出19、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 变化。
课题二: 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对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 变化。
课题三:原子半径的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知识拓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
【课堂检测】1.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4 C.16 D.17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3 B.7 C.8 D.103. 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4.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A.S B.C C.Si D.Cl5.1~18号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能与氧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1afd0ce2f0066f53322be.png)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参考资料】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通过实验探究,你能说出钠、镁、铝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2. 参看课本P16页提供的信息,你能说出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3.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也呈现出了的变化。
4.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 、 、都呈现出了周期性变化。
通过这些事实,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 。
【课堂检测】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3.(2007·广东)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5.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
请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045923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8.png)
6s1
6s2 镧系 5d26s2 5d36s2 5d46s2 5d56s2 5d66s2 5d76s2 5d96s1 5d106s1 5d106s2 6s26p1 6s26p2 6s26p3 6s26p4 6s26p5 6s26p6
7s1 7s2 锕系 6d27s2 6d37s2
镧系 5d16s2 4f15d16s2 4f36s2 4f46s2 4f56s2 4f66s2 4f76s2 4f75d16s2 4f96s2 4f106s2 4f116s2 4f126s2 4f136s2 4f146s2 4f145d16s2 锕系 6d17s2 6d27s2 4f25d16s2 4f35d16s2 4f45d16s2 6d67s2 6d77s2 4f75d16s2 6d97s2 6d107s2 6d117s2 6d127s2 6d137s2 6d147s2 4f145d16s2
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短式周期表
门捷列夫
编排的依据: 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元素排列起来
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特长式周期表
…
……
H
…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IB
IIB 3s23p1 3s23p2 3s23p3 3s23p4 3s23p5 3s23p6
4s1 4s2
S区
5s1 5s2
6s1 6s2
3d14s2 4d15s2 镧系
3d24s2 3d34s2 3d54s1 3d54s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13ce764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7.png)
向后
首页
尾页
结束
向前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列
能级
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能层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2n2
能量增加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Fe(26):
向后
首页
尾页
结束
向前
三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
构造原理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学案和作业)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学案和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0c89244aa00b52acfc7ca8f.png)
(5)G 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A.C>D>B>A
B.D>B>A>C
C.A>D>C>B
D.B>A>C>D
10.用 A+、B-、C2-、D、E、F 和 G 分别表示含有 18 个电子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 元素是________,B 元素是________,C 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 10 个,则此电子层是( )
A.K 层
B.L 层
C.M 层
D.N 层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 8 个电子
D.当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 18 个电子
各电子层 由内到外
电子层数 字母代号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1 2 34567
由_____到_____ 由_____到_____
3.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如:
Na+
;Cl-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_核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_核电荷数。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1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 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电子层 1.电子的能量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_____。 (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 2.电子层 (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 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第二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539b1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c.png)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在下面的价电子构型中,通常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具有哪一种构型()A.n s2n p3B。
n s2n p4C.n s2n p5D。
n s2n p6n s2n p4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n s2n p3的稳定结构,因而其第一电离能最小.2.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半径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故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A错误;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小,B错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错误。
3。
对于以下各组微粒的半径,难以确定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1s22s22p63s23p64s1和1s22s22p63s23p5B。
两种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和C.3s能级上填有2个电子、3p能级全空的原子与2p能级上填有5个电子的原子D。
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与3p能级上半充满的原子项中前者为K原子后者为Cl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B 项中前者为Si原子后者为P原子,两者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C项中前者为Mg原子后者为F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D项中前者为Al原子或Cl原子,后者为P 原子,原子半径可能前者大也可能后者大.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
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
高一化学第一节第二课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第一节第二课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725543b0b4c2e3f5727634d.png)
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
相似性
决定
化学性质 能与氧气水反应 表现还原性
原 子 核 对 核 外 电 子 吸 引 力 减 小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
递变性
核 电 荷 数 增 加
核 外 电 子 层 数 增 加
半 径 增 大
越 来 越 易 失 电 子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二 卤族元素
F
+9
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来越难 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
2.卤族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
氯水 液 氯水 溴水 NaBr溶 KI溶液 KI溶液
现象
分层 下层呈橙红色 分层 下层呈紫色
化学方程式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作业
在作业本上 写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的特点,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课本第11页 第9题 同步学案第二课时的题目
实验 现象
钠 熔成小球 黄色火焰 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Na2O2(过氧化钠)
铯
②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钾 实验 现象 反应 方程 式 反应迅速 发出轻微的爆炸声
钠 浮熔游响红
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
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特点
相似性:均与O2 H2O发生反应 表现出还原性 递变性:碱金属单质与氧气 水的反应剧烈 程度逐渐增强 Li Na K Rb Cs 还原性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表现了元素失电子的能力 Li Na K Rb Cs 金属性增强
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学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fffdaf7ec4afe05a1df67.png)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重点、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
【复习巩固】画出钠、镁、钾、硫、氯、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思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已经可以从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等方面描述原子的结构了,他们哪些会影响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如为什么?【活动▪探究1】比较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写出金属活动顺序表:(1)预测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为:(2)实验验证:【思考2】你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对钠、镁、钾失电子能力强弱进行解释吗?【归纳小结】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②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归纳小结】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均有关系。
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
【即时训练】1.关于钠、钾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钠原子电子层数少,失电子能力比钾强C.钾原子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钾原子更容易失电子D.钠比钾活泼2.下列对氯、硫元素及其单质性质说法错误的是()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强C.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氧化性:Cl2>SD.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4.某同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1)由实验①②可知,金属性Na Mg(填“>”或“<”,下同)。
(2)由实验③④可知,金属性Mg Al 。
(3)由实验⑤可知,非金属性S 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b93eead4bed5b9f3f90f1cfd.png)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e5951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9.png)
⑥周期序数越大,该周期所含金属元素一般越多。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①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题型诀
题型诀
变式练 1-2[山西太原五中 2021 高二月考]下列各组基态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 X、Y 原子 B.原子核外 L 层上有 8 个电子的 X 原子与 M 层上有 8 个电子的 Y 原子 C.2p 轨道上有 3 个未成对电子的 X 原子与 3p 轨道上有 3 个未成对电子的 Y 原子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 的 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 的 Y 原子
题型诀
题型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例 1[陕西长安一中 2021 高二月考]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基态原子或离子,以下有关其对应的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1s2 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 的原子,所对应的两元素一定在同一主族 B.3p 能级上有 1 个空轨道的原子和 4p 能级上有 1 个空轨道的原子,所对应的两元素一定在同一主族
题型诀
题型诀
题型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例 2[河北唐山一中 2020 高二月考]在研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时,人们发现价层电 子排布相似的元素集中在一起。据此,人们将元素周期表分区,并以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作为该区的符 号,如图所示。
(1)在 s 区中,族序数最大、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_。 (2)在 d 区中,族序数最大、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常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在 ds 区中,族序数最大、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在 p 区中,第二周期第ⅤA 族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 (5)当今常用于核能开发的元素是铀和钚,它们在________区中。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ad9f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5.png)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e1061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5.png)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2.元素周期系: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这个序列中的元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重复。
3.元素周期表: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注】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中每个周期的元素数。
第一周期从1s1开始,以1s2结束,只有两种元素。
其余各周期总是从n s能级开始,以n p结束,而从n s能级开始以n p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2)规律: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本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对应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的2倍=对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
(2)特点: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
(3)规律①对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层电子全部排布在n s 或n s 、n p 轨道上(见下表)。
价层电子数 = 族序数。
③稀有气体元素:价电子排布为n s2n p6(He除外)。
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4个区:s区、p区、d区和f区(除ΙB、ⅡB族外。
)(2)根据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为沿B、Si、As、Te、At与Al、Ge、Sb、Po之间所画的一条连线,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位置,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位置。
②处于d区、ds区和f区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s区的元素除氢外,也全部是金属元素。
【注】p区元素价电子不都是n s2n p1~6,如He元素的价电子为2s2。
2021年旧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作业 +答案
![2021年旧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作业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7f7e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45.png)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特点(1)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都为____。
(2)递变性: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除____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的都呈________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________, 有________性;密度都比较____,熔点都比较____,导电性和导热性________。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 ________。
3.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教材实验,完成下表钾 钠与O 2反应 (燃烧)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与H 2O 反应(水中滴加酚酞) 浮、____、游、____、红、雾(水蒸气)、火(钾燃烧)浮、____、游、____、红 实验结论(1)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____________反应,都表现强__________。
(2)递变性:______比______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3)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4Li +O 2=====点燃2Li 2O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或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从Li 到Cs 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2、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知识准备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2、怎样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关系?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锂 3 二1s22s1或[He]2s1钠_____ 三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钾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铷_____ 五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Kr]5s1铯_____ 六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或[Xe]6s12随着元素原子的_______递增,每到出现_______,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_______,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逐渐增多,最后达到___个电子,出现_______;然后又开始由_______到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1) 周期①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周期开头及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开头元素______________,结尾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①纵列与族纵列序数 1 2 3 4 5 6 7 8~10 族ⅠA ⅡA ⅣB ⅤB纵列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ⅠB ⅡB ⅣA ⅤA②价电子层元素的___________ ________简称“价电子层”,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______ ___。
知识网络1、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周期序数=能层数 2、原子的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主族元素: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大多数族次=(n-1)d+ns 的电子数=价电子数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5个区:s 区、d 区、ds 区、p 区、f 区。
当堂检测1.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A .3s 23p 3B .4s 24p 1C .4s 2D .3s 23p 52.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 区的是( )A .FeB .MgC .PD .Zn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4.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 22p 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最小B .原子序数为7C .第一电离能最大D .电负性最大 5.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 .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 .超导材K 3C 606.超重元素的假说预言自然界中可存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X 298114,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A .X 298114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 族 B .X 是非金属元素C .XO 2是酸性氧化物D .X 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47.下列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A .原子核外N 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B .原子核外M 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C .原子核外M 层电子数为小于或等于7的奇数的元素D .原子核外N 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掌握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能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学习重点:元素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学习难点:1、元素的电离能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2、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知识准备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_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二、原子半径1.影响因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的半径________;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________,原子的半径________。
2.变化规律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探究一: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呢?三、电离能1.概念________________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____________叫做第一电离能。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微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________,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3.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________的趋势。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________。
探究二电离能的规律问题1:碱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问题2: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为什么钠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价,镁元素的为+2价,铝元素的为+3价?问题3: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呢?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四、电负性1.键合电子与电负性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__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__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
2.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________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________和锂的电负性为________作为相对标准。
4.电负性的变化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电负性____________。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电负性____________。
5.电负性的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金属的电负性一般__________,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__________,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______,它们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
探究三: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知识网络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A .Mg 、Ca 、BaB .I 、Br 、ClC .O 、S 、NaD .C 、N 、B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 .Li 、Be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 、S 、Cl 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 .N 、O 、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 、K 、Rb 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内容A.第三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4.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