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涵

——举例说明什么是美?美,是一望无际的蒹葭苍苍;美,是李太白秀口一吐的半个盛唐;美,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

同样,美是用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围绕着美的问题娓娓道来,讲人生中的美、艺术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使人在美的散步中欣赏美,建立审美态度,具备艺术人格。抒发情怀又典雅优美,体味生命、关爱心灵,又不失生活的情调、生命的升华,是充满诗意的审美人生的导向。

而审美文化则不同。由于时代精神和人类生存实践的差异,美学史上对于审美文化概念的探讨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

席勒在1793~1795年间撰写的《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到:当人既摆脱了对自然实在的需要,又摆脱了道德或政治原则的强制性,使种种对立的二元因素达到最佳融合时,整个文化就具有了审美的属性。可见,席勒一方面把审美文化作为实现人类理想文化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把审美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高理想境界。在他那里,审美文化实际是代表了一种真善美重新融为一体的文化。

而在中国,审美文化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苏联美学的介绍。我们认为,所谓审美文化,是指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审美文化代表

了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

都说唐朝是文化,思想最繁荣的时代。我却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精神史上最自由、最解放、最富于智慧与热情的时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味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及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表现出了晋代文人纯净的胸襟和和博大的宇宙观。而王羲之的字本身就是一幅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它字势雄波,犹如龙条天门,虎卧凤阙。

当经典与经典结合,带给世人的是久久难以挥去的震撼于感动。

正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建筑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中的理性主义与后期中世纪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的矛盾。哥特式的教堂是中世纪的最高成就,特别是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一般教堂的中厅不宽,但有很大纵深,空间深邃而悠远,导向作用相当明显,而空间指向的是教堂前部的祭坛。中厅的空间高度也与外部形象保持一致,越来越向高处发展,给人以升腾的动势,这也是哥特建筑内部空间的一个矛盾之处,升腾的空间似乎反映人们对天国的向往、又显示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然而又削弱了平面上空间对祭坛的导向作用,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现实生活中对人性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摒弃使民众的精神无处寄

托,而教堂则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在统治阶级与宗教的压制下,大众审美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小群体的审美。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相一致的原则。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

李泽厚先生曾在《美的历程》中写道:“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寓目花鸟,寄情山川,流连光景既是诗情,也是一种宗教式意趣,因为它对自然生命的奇迹充满了温情与依恋、崇拜与赞叹。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和热爱,无需艺术活动那样专门技能的训练,也无没狭义宗教活动的非理性后果,是一种朴素而又高雅的精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