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漏斗胸手术治疗过程

合集下载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漏斗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廓畸形,其特征是胸骨和肋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凹入的“漏斗”形状。

这种畸形虽然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身体和心理的困扰。

对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漏斗胸,手术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肯定。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通常有很多种方法,如螺钉固定术、异物植入术等。

而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是把一条适宜长度和宽度的钢板放置在漏斗胸的内侧,通过外科手术将钢板固定在胸骨和肋骨上,使胸廓得到矫正。

这种手术矫正术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患者在麻醉下进入手术室,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手术准备。

接下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手术。

钢板一般采用生物材料制成,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手术开始后,通过小切口将钢板放置在胸骨和肋骨的内侧。

钢板的选择和放置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具体病变范围进行操作。

在放置完毕后,医生会使用螺钉或其他固定材料将钢板和胸骨、肋骨进行固定,以确保钢板不会移位。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钢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完全贴合胸廓,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手术时间一般为2-3小时,视病情而定。

术后恢复期一般需要1-2周。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

同时,医生还会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康复训练,以帮助胸廓的重新塑形。

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

其次,钢板的固定性能好,能够保持胸廓稳定,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此外,钢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塑形,以实现更好的矫正效果。

然而,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胸廓肿胀和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钢板移位或感染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后的效果也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塑形过程,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效果不尽相同。

手术讲解模板: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手术讲解模板: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手术资料: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概述: 手术取支撑杆,现在亦有采用生物可吸收 材料作为支撑条的。
手术资料: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概述:
近来,Nuss(1998)单纯采用胸骨后支撑 条,肋软骨不切除也不切断的方法。这一 胸骨抬举法借助脊柱侧凸矫形和正牙学, 用不锈钢合金做成支撑条,宽1.25cm,厚 2.5mm,支撑条的弯曲度略大于正常胸廓 向前的凸起度,以支撑胸廓的压力。金属 条置于胸骨后,将胸骨、肋软骨抬起。该 方法创伤小
手术资料: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概述:
漏斗胸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家族遗传有 关。报道有家族史者占37%。约1/4患者伴 有脊柱侧凸畸形。漏斗胸对肺功能有一定 影响。患者的潮气量(VC)可正常,但大 多数患者最大通气量减低可达50%。患者 对运动的耐受力降低。手术矫治后肺功能 有改善,对肺功能损害重者改善明显。
手术资料: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手术步骤:
(3)剥离肋软骨骨膜、切除部分肋软骨 和胸骨楔形截骨:沿肋软骨自肋骨与肋软 骨连接处至胸骨,围绕肋软骨将骨膜剥离, 但不切断骨膜,内侧靠近胸骨斜 行将过长向内凹陷的肋软骨切除;在胸骨 第2、3肋间水平,切开胸骨骨膜,将胸骨 前板楔形截除0.3~0.5cm(图 5.2.1.1.1.2-1)。
手术资料:漏斗胸胸肋抬举术
概述:
漏斗胸的诊断一望便知。呈凹胸、凸腹。 多数患儿有特征性体形,胸扁而宽,脊柱 侧凸,“钩状肩”畸形。患者生长发育差、 消瘦、易感冒,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常 有肺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有 心悸,运动后呼吸困难。听诊胸骨左缘可 闻及收缩期杂音或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 可有右束支阻滞,P波倒置或
概述:
最初用手术矫正漏斗胸是在20世纪初。随 着经验的积累,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已日 臻完善,但仍主要是胸骨翻转法和胸骨抬 举法两类。

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手术配合

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手术配合

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手术配合一、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二、手术体位:平卧位,双侧上肢外展90°。

三、手术准备:胸腔镜器械包、漏斗胸专用器械、30°内镜镜头、胸骨针、老虎钳、无菌棉线、2-0无损伤缝线、电刀。

四、仪器准备:显示器、摄像转换系统、气腹机、吸引器。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1.常规外科手术消毒铺巾。

2.递电刀、光纤、镜头并连接。

3.在胸廓表面测量经胸骨最低平面双腋中线距离,选用适合的矫形钢板,根据胸廓弧度和畸形特点进行个性塑形。

4.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做横形切口约1-2cm,在右侧切口置入穿刺器于胸腔镜镜头,打开CO2持续气流,使肺塌陷。

并查看胸腔术野情况。

5.用引导器与穿刺孔口置入胸腔,经胸骨最低点于心包裸区传至对侧胸腔,从对侧切口传出。

6.经引导器引入棉线(或细线),将棉线与矫形钢板打结固定,在胸腔镜监视下,牵引线将矫形钢板弓形向后穿过隧道,将矫形钢板翻转180°,将胸廓矫正至预期效果。

7.双侧安装固定片,固定片架于肋骨上,用胸骨针于固定片侧孔中穿出作“8”型固定。

8.检查胸腔内是否出血,若出血或渗出,撤出穿刺器。

鼓肺排除胸腔内气体。

9.缝合肌层、皮下组织。

六、注意事项1、避免上肢外展角度过大而引起神经、血管损伤。

2、一般气腹压力设置为0.667-1.33Kpa,持续CO2气流。

避免压力过大影响人工通气及肺部组织的损伤。

3、漏斗凹陷最高点与心包融合处分离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心包、心包膜出血等。

4、由于胸骨强制性翻转矫形,术后疼痛最为明显,麻醉苏醒时要注意病人躁动,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以免坠床坠车。

漏斗胸的几种常见手术方法_1

漏斗胸的几种常见手术方法_1

漏斗胸的几种常见手术方法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介绍畸形轻微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但畸形严重就会压迫患者心肺,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那么,漏斗胸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漏斗胸手术的方法:1.胸骨翻思索加重叠术:部分患者上胸部扁平或凹陷,手术中可以在胸骨板翻转后,将胸骨上端的前面切成斜面状,插入胸骨柄前面的骨膜,使部分胸肌重叠,胸骨板向上移间,用钢丝将重叠的胸骨缝合固定,用涤纶线缝合肋软骨,部分过长的肋软骨也重叠缝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介绍这样术后的胸廓外形纠正的更加满意。

2.肋骨成型术:单侧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型术。

方法是从中线向患侧作一曲线切口,在肋软骨骨膜和肋骨骨膜下解剖畸形的肋软骨和肋骨,做多个横行切口纠正畸形后,将肋软骨向上拉向胸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皮肤,这种手术简单,适合于较轻的漏斗胸。

3.胸骨肋骨抬高术:特别适用于肋软骨肋骨骨质都比较柔韧的较年轻的患者。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强调正中切开皮肤后,显露凹陷的胸骨及肋软骨,在肋软骨骨膜下将肋骨游离出来,在接近胸骨处切断第3至7肋软骨,并将各肋间肌向侧方切开,使肋骨及肋软骨前端具有充分的游离性,将肋软骨腹面作多处横行楔状切除,使肋软骨向上抬起,恢复到正常的走行位置,剪除过长的肋软骨,用涤纶线将相应的肋软骨断端缝合,使胸廓的前后径加大接近正常形态,两侧肋软骨向上牵拉的合力将凹陷的胸骨向上抬起,故称胸骨肋骨抬高术。

4.胸骨抬高术:是将畸形的全长肋软骨(第3~6肋软骨),自肋软骨骨膜下切除使胸骨自第2肋骨以下完全游离,在胸骨的上端相当于第2肋骨水平的胸骨后板作磺行截骨,在截骨处钳入肋软骨片,并缝合固定,这样就使胸骨抬起了。

然后再将第2肋软骨由内前向外后斜行切断,将肋软骨的内侧端重叠在肋软骨的外侧端上缝合固定,即三点固定法,最后将肋间肌和腹直肌分别缝合在胸骨上,并缝合皮肤。

先天性漏斗胸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先天性漏斗胸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先天性漏斗胸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先天性漏斗胸(2016年版)一、先天性漏斗胸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漏斗胸(ICD-10:Q67.601),行漏斗胸NUSS手术(ICD-9-CM3:34.74008)或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手术(ICD-9-CM3:34.740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发现前胸壁凹陷。

2.症状:胸闷,胸痛,心律不齐,运动耐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食欲低下。

3.体征:胸骨体向背侧下陷,下部肋软骨向背侧弯曲,双侧肋外翻,特殊体形:头颅前伸、两肩前倾、前胸下陷、后背弓状、腹部膨隆。

4.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重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胸部CT:胸骨体凹陷,胸骨后与脊柱前间隙距离明显缩短,心脏受压移位。

诊断方法:病史+体征可确诊。

5.病情分级: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HI)。

轻度:HI<3.2中度:3.2≤HI≤3.5重度:HI>3.5(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明确诊断先天性漏斗胸,且程度为中度及以上;或外观畸形改变明显,不能忍受。

(四)标准住院日。

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7.601先天性漏斗胸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漏斗胸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什么样的

漏斗胸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什么样的

漏斗胸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什么样的
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的一种先
天性胸廓畸形,可通过手术矫正。

漏斗胸治疗过程是什么样的?接下
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漏斗胸患者由于胸廓畸形压迫到心肺时需要尽早手术治疗,最佳手术
年龄是5~12岁。

漏斗胸的手术治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漏斗胸患者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位,在胸骨凹陷最低点、钢板拟行
经过的起始点以及切口的同一水平处用美蓝作标记。

2.调整钢板的弯曲度,用折弯器将其折弯成“弓”状,弧度与预设提
拔高度一致。

3.消毒术区、铺无菌巾后,两侧胸壁腋前和腋后线之间3-4肋间作横切
口长约2~2.5cm,肌下游离至对侧凹陷边沿。

4.右侧切口肋间,5mmtrocar刺入胸腔,建立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

5.胸腔镜直视下,从右侧切口将引导器由右侧凹陷边沿3~4肋间刺入
胸腔,缓慢向前经过胸骨下陷处,于胸膜内或外经胸骨后穿通一遂道,在胸骨后越过纵隔,至对侧切口穿出。

在穿出过程中可运用引导器将
胸骨向上抬起几次。

6.将“弓”形钢板用绳连到引道器上,引导钢板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带到右侧。

用翻转器将钢板翻转180°,使钢板弓背向上,将胸骨
和前胸壁撑起呈期望外形。

钢板左右端上固定器,使局部成”T”形,
尼龙线将固定器缝合固定在肌肉筋膜和肋骨骨膜上,缝合肌层及皮肤。

7.右胸腔置胸管引流,手术越日拔除。

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

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

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经验,探讨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对26例漏斗胸病人实施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回顾本组病例的术后情况和效果。

结果:26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

1例合并肺叶切除术者手术时间为2小时,出血为80ml。

其他病人手术时间30~60分钟,出血为10~20ml,其中手术时间60分钟为植入2根钢板者。

术后无并发症。

复查均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Nuss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Nuss手术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funnel chest)是一种最常见的胸廓发育畸形之一。

患儿常因胸骨凹陷,导致心肺受压,使肺功能降低,表现为活动耐力差,肺活量低,多数患儿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呈渐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宜早期手术矫治。

2006年9月~2010年9月开展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18岁,平均7.8岁。

26例中24例为单纯漏斗胸初次手术,1例合并右肺上叶肺囊肿感染病变,1例为胸骨翻转术后复发病例。

均为自幼发现胸骨下段凹陷,其中9例呈不对称型,偏向右侧;11例为对称型,1例为广泛型。

除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及心脏超声检查。

以评价漏斗胸严重程度、胸腔脏器受压情况及有无合并心脏畸形。

所有患者根据胸部CT片计算HI(haller index),26例患者平均Haller 指数5.6(3.4~9.7)。

所有病例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①选择钢板:经漏斗最低平面在胸廓表面测量双侧腋中线间距离,实际长度较其短2cm的矫形钢板。

②塑形:将经漏斗最低点胸部CT平面还原为与实际胸廓1:1比例,将钢板进行个性化塑型,并于实际胸廓相比对,满意为止。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及正 常值标准 :①球轴径 :是指从角膜前表面 中心 至球壁外侧 晶状体声像 图未发现 明显异常外 ,其余均做 出明显诊 断 ,诊断
视神经颞测缘 。正常值为(23.97 ̄0.29)mm,极 限为 23 ̄24mm。② 准确率为 95.52%,与术后证实 的准确率 100%比较 ,差异无统
晶状体厚度 :是指从 晶状体前囊 中央表面 回声至晶状体后囊 内 计学意义 (P>0.05),说 明彩 色 B超在 老年 白内障患者 的诊断
无统计学 意义 (尸>0.05)。
应用价值fJ1.中国健康 月刊 ,2011,30(1):339—340.
胸 腔镜辅助 NUSS手术 治疗漏斗胸
封 常刚 石运欣 黄 成辉 谢 伟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胶南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胶南 266400)
摘要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初 步经验。方法 :12例 漏斗胸 患者 于全麻下手术。结果 :12例 均在胸腔 镜辅助 下顺利 完成手术 ,手术 时间 40 95min,平均 65min。结论 :NUSS手术矫 治漏斗胸安全有效 ,创伤 小,操作 简单 ,手术 时间
短 ,术后 恢 复 快 ,近 期 效 果 满 意 。 关 键 词 :胸 腔镜 NUSS手 术 漏 斗胸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672-8351(2014)01-0111—02
例患 者因处于 白内障初发期 ,晶状体声像图未发现 明显异常 , 璃体混浊的诊 断价值 lJ1.广 西医学,2011,33(6):974—976.
诊 断准确率为 95.52%,与术后证 实的准确率 100%tL较 ,差 异 『61杨冰芬 ,梁海 州,罗玲 ,等.高频超 声在 白内障术前诊 断 中的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治疗目的
解除心肺受压状态,改善心肺功能。 恢复正常胸廓,防止漏斗胸体征的发展。 消除病人的自卑感!
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很多,大致分为胸骨翻转法及 胸骨抬举法两大类。
随着胸腔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Nuss手术成为 治疗漏斗胸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通过塑形钢板 的支撑,使胸部达到理想的外形。胸骨、肋骨、 肋软骨按此理想的外形生长。两年后胸廓按理想 外形生长已达到正常强度,撒除钢板亦能正常生 长,从而达到矫治漏斗胸的目的。
改良分型
适应症
1. 手术年龄以>2岁为宜,最佳年龄4~12岁。 2. 中、重度漏斗胸畸形,凹陷深度> 2cm或
置水溶量> 20ml或漏斗指数(F2 I) >0.12;CT 检查Haller 指数大于3.25。 3. 其他手术方法失败者。 4.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易 患上呼吸道感染,剧烈活动耐受量降低,跑步 或爬楼梯时会气喘。 5. 心脏受压移位,心电图检查示心肌损害。
Nuss手术的改良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向两侧游离皮瓣后,向 内侧牵拉皮瓣至胸骨旁, 分离肋间肌至胸膜外, 自两侧向内紧贴凹陷胸 骨背面,分离胸骨后隧 道左右相贯通 。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将钢板按患者胸廓外 形塑成弓型,钢板中 间之弧度不宜过大。
改良Nuss手术方法
将钢板顺弧度穿入胸 骨后方之隧道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对矫形效果感到满意。 三例患者术中胸膜有破裂,术后膨肺,术后
复查立位胸片见双肺膨胀良好,胸腔内无明 显积气、积液 。 年龄较大,骨质硬,术中为获满意外形切断 一根肋软骨,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 。
讨论
手术时机
临床一般认为3—6周岁为最佳手术年龄. 3周岁以内小儿因体弱,骨质软,佝楼病期未完全度 过.此时只要凹陷不太深,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 应行保守治疗.主要是在抗佝偻病治疗的同时增强 体质。并观察有无自行矫正的希望.

漏1斗胸的微创治疗

漏1斗胸的微创治疗
• 漏斗指数(FI)是一种表达畸形的方法 。根据凹陷畸形大小与前胸壁的比例, 作为手术指征的参考。 FI=a×b×c/A×B×C。图2.1漏斗指数及 其测量方法示意图a.凹陷部的纵径长度; b.凹陷部的横径长度;c.凹陷部的深度长 度;A.胸骨的长度;B.胸廓的横径的长 度;C.胸肌角至椎体的最短距离。
• 漏斗胸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诊断,畸形一 目了然。但要确定漏斗胸的严度则有一 定的困难,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描述方法 。包括:漏斗胸指数,Haller指数,胸脊 间距,盛水法,体表波纹分域图等。各 种方法自行体系但又可以相互参考,对 术前PE畸形的测定和术后效果的评估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1.漏斗胸指数
• 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 在胸廓凹陷最低点做标记,并做横线 ,于漏斗嵴选择适当肋间隙位置。经胸 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之距离减1- 2cm为备选支架长度,调整钢板,弧度与 预设抬举高度一致。固定器的位置应尽 量靠近钢板入胸的位置。对于不对称性 漏斗胸可采用斜行放置钢板或不规则钢 板支撑。
• 胸膜腔入路微创手术切口 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横行或纵向切口, 长2~2.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肌瓣 至同侧凹陷边缘(预选钢板出、入点),右 侧切口肋间5 mm trocar刺入胸腔,建立人工 气胸(5-6mmHg),置入胸腔镜。术中使 用0度或30度腔镜。一般右侧胸腔空间较大 ,Trcor放置于右侧;注意避免Trocar损伤膈 肌和肝脏。国外有学者推荐于钢板置入点以 上肋间放置Trocar。
• 近年我国有关报道提出小儿漏斗胸的最 佳手术年龄为1岁半~3岁,其理由是:① 此时手术的范围小,手术对胸廓的影响 也较小,疗效满意。②避免畸形加重、 胸廓过度扁平或发展成不对称性漏斗胸 ,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矫效果。③ 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术后心肺功 能恢复的时间较短。④减少感冒及肺炎 、促进患儿生长发育。若畸形重,经常 感冒肺炎,手术年龄也可提前至1岁左右 。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Nuss手术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Nuss手术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Nuss手术第一节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一、手术适应症1.手术年龄以>2岁为宜,最佳年龄4~12岁。

2.中、重度漏斗胸畸形,凹陷深度> 2cm或置水溶量> 20ml或漏斗指数(F2 I) >0.12;CT 检查Haller 指数大于3.25。

3.其他手术方法失败者。

4.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剧烈活动耐受量降低,跑步或爬楼梯时会气喘。

5.心脏受压移位,心电图检查示心肌损害。

二、手术禁忌症1.年龄<1.5岁。

2.漏斗指数(F2 I) <0. 2,轻度漏斗胸畸形而无症状者。

3.严重的非对称性漏斗胸及局限凹陷非常重的漏斗胸。

三、术前准备1.胸部X线拍片、CT扫描,可了解畸形程度,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肺功能状态。

2.控制呼吸道感染。

3.准确测量两侧腋中线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Nuss钢板。

第二节手术方法与步骤1.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位,在胸骨凹陷最低点、钢板拟行通过的起始点以及切口的同一水平处用美蓝作标记2.调整钢板的弯曲度,用折弯器将其折弯成“弓”状,弧度与预设抬举高度一致。

3.消毒术区、铺无菌巾后, 两侧胸壁腋前和腋后线之间3-4肋间作横切口长约2~2.5cm ,肌下游离至对侧凹陷边缘。

4.右侧切口肋间,5 mm trocar刺入胸腔,建立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

5.胸腔镜直视下,从右侧切口将引导器由右侧凹陷边缘3~4肋间刺入胸腔,缓慢向前通过胸骨下陷处,于胸膜内或外经胸骨后穿通一遂道,在胸骨后越过纵隔,至对侧切口穿出。

在穿出过程中可利用引导器将胸骨向上抬起几次。

6.将”弓”形钢板用绳连到引道器上,引导钢板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带到右侧。

用翻转器将钢板翻转180°,使钢板弓背向上,将胸骨和前胸壁撑起呈期望形状。

钢板左右端上固定器,使局部成”T”形,尼龙线将固定器缝合固定在肌肉筋膜和肋骨骨膜上,缝合肌层及皮肤。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技术要点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技术要点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技术要点毛永忠汤绍涛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一.概况: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占小儿胸廓骨骼畸形的90%以上,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4:1。

病因不明确。

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数无明显症状。

常见症状:1、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2、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特殊体征:胸廓畸形,轻度驼背、凸腹。

辅助检查:胸正侧位片、心电图检查、CT扫描(测定Haller指数)、心脏超声检查。

传统漏斗胸的矫正方法应用的是1949年由Ravitch创立的胸骨抬高法及其改良术式。

缺点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

易损伤胸膜、肺及心包,术后并发症多。

术后护理复杂、复发率较高。

1987年开始,美国Nuss 医生根据胸廓受外力的作用可以重新塑形的原理提出经前胸壁在胸骨后直接放置特制钢板,支撑胸骨,予以抬高,从而实现了不用切除肋软骨、不用胸骨截骨的微创手术方法。

1997年首次向美国小儿外科学会介绍,1998年在美国小儿外科杂志首次报道了42例病儿矫治结果,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很快在欧美流传推广并风靡全球,被认为是一种美容手术。

因Nuss手术需特制的手术器械和钢板,价格昂贵,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仅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所开展。

2004年北京儿童医院曾骐医师报告了60例Nuss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我院报道了运用进口和国产钢板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初期、中期结果,优良率达98%;2007年上海新华医院鲁亚平医生报道了改良Nuss手术纠正小儿不对称型漏斗胸,认为对不对称型漏斗胸采取个性化钢板弯制技术进行Nuss手术,也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

Nuss手术越来越被我国患者和小儿外科医生所接受。

二.Nuss手术的适应症:多数漏斗胸患儿手术时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传统认为手术的目的以矫正胸壁凹陷为主。

最近研究发现漏斗胸主要影响患儿的心血管功能,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肺通气功能。

什么是单孔漏斗胸矫形术?

什么是单孔漏斗胸矫形术?

什么是漏单孔漏斗胸矫形术?在未介绍主题之前,首先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漏斗胸治疗的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代漏斗胸手术——胸骨肋骨切除术1911年,Meyer开展了历史上第一例漏斗胸手术。

随后,Sauerbruch将手术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凹陷的胸骨和肋骨切除,心肺裸露在皮肤下面,死亡率很高。

第二代漏斗胸手术——截骨+外固定术从1921年开始,切除胸骨和肋骨,而仅仅是切断。

切断的胸骨仍留在原处,穿上钢丝,往外牵拉并固定在身体外面的支架上。

以上这二代手术方式很原始,相当于电脑的DOS系统。

以下四种手术方式进入了现代的Windouws系统时代。

第三代漏斗胸手术——Nissen手术(胸骨翻转术)1944年Nissen报道了新的手术方式,切断肋骨和胸骨后,将其180度翻转过来,前面变成后面,后面变成前面,然后放回原处用钢丝捆扎。

第四代漏斗胸手术——Ravitch手术(截骨+内固定术)1949年,Ravitch对第二代手术进行了改进。

将胸骨和肋骨切断后,用钢板或钢针插入到骨骼内进行内固定,将第二代的外固定演变成了内固定。

第五代漏斗胸手术——Nuss手术(不截骨+内固定术)在第四代Ravitch手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Nuss医生在做Ravitch手术过程中发现,不切断胸骨和肋骨,也能将凹陷的胸骨顶起来。

在胸壁做3个2cm的小口,开三刀。

手术后不可以参加剧烈运动。

最小手术年龄3岁。

第六代漏斗胸手术——单孔漏斗胸矫形术在第五代Nuss手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在胸壁做1个2cm的小口,开一刀。

手术操作更加简便,最短4分钟即可完成手术。

王强手术比NUSS 手术不仅创伤性更小,而且稳固性更强,手术后可以参加剧烈运动,篮球足球,想打就打,想踢就踢,术后再也没有繁琐的注意事项。

最小手术年龄10个月。

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1例临床分析

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1例临床分析

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1例漏斗胸行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2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均于术后5~7 d出院。

患者胸廓畸形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单孔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NUSS手术Clinical analysis of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NUSS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21 funnel chest cases ZHU Hong-jun,CAO Ji-wei,LIU Fe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Henan Shangqi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ngqiu 476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NUSS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nel ches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21 funnel chest cases who received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NUSS operation.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in the 21 cases was 38 min,and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in 5~7 d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excellent improvement in thoracocyllosis of patients,without any obv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NUSS operation provides remarkable eff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funnel chest.【Key words】Funnel chest;Thoracoscope;NUSS operation漏斗胸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胸壁畸形之一[1]。

漏斗胸治疗最佳方法

漏斗胸治疗最佳方法

漏斗胸治疗最佳方法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疾病一直困扰着我们,患有这种疾病的朋友是异常痛苦的。

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

接下来,小编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漏斗胸最佳治疗方法以及漏斗胸的原因有哪些的一些内容。

漏斗胸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第一,带上、下血管带蒂胸骨翻转术。

此术从胸腹部正中做切口,将两侧胸大肌分别向外侧游离,自畸形肋软骨两侧起始部切断第7至第3肋软骨及肋间肌,在第2肋间水平分离出两侧的胸廓内动静脉,并向上下各游离出4~5cm。

最后使翻转后胸骨肋软骨板能够合适固定在原来位置,然后缝合胸大肌、皮下组织和皮肤。

个别患者术后2~3个月后出现上胸部横断胸骨处轻度局限凹陷。

第二,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

此法与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的不同在于本法切断胸廓内动静脉,只保留腹直肌蒂作为血液供应的来源。

漏斗胸的原因有哪些先天性的漏斗胸,即小儿漏斗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廓变形的疾病,漏斗胸的发病率约为每出300到400个婴儿中,就会有一位是漏斗胸患者。

而且男性患者居多。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第三肋软骨到第七肋软骨向内凹陷变形,凹陷部位肋骨和肋软骨结合部的内侧或外侧向脊椎方向凹陷形成两侧壁,剑突向下,形成漏斗的最低点。

研究表明,漏斗胸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约有37%的漏斗胸患者都是由于一定的基因遗传造成,这其中也会有极少数患者会伴随着成长自行矫正胸廓的变形。

但小儿漏斗胸的病因到现在不能准确明确,但是,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漏斗胸与患儿膈肌发育不全是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研究资料也显示,先天性膈疝的患者更容易并发漏斗胸。

也有的人会觉得是因为漏斗胸患者的肋软骨中锌含量过低,镁和钙的含量便会升高的缘故,从而造成患儿肋软骨抗张力,应力及抗弯曲能力下降,且Ⅱ型胶原形态紊乱。

总体来说,这种疾病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朋友负责,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身体。

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

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

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陶麒麟;贾兵;闫宪刚;张惠锋【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2【摘要】目的总结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的手术方法、临床经验及早期效果. 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2月,选择性采用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65例儿童漏斗胸,平均年龄5 .3岁( 4~12岁). 根据Park分型,对称型41例,不对称型24例. 术前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3.21~12.54(4.65 ±1.56). 手术采用新型钛合金支架,支架前端为圆钝收窄的穿通段,具有穿通胸骨后及肋间隙的功能. 手术仅做一处右侧胸壁2 cm横行小切口,置入支架及胸腔镜,已塑型的支架凸面朝下由右侧肋弓最高点经胸骨最低点至左侧肋弓最高点穿出,支架翻转后前端置于左侧胸壁皮下,皮下保留2~3 cm. 右侧切口内放入固定片,以螺丝与支架固定. 根据术后Haller指数及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全组手术顺利,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63例. 手术时间19~45 min,平均26 min. 全组均植入1根矫形支架. 术后并发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 术后3个月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2.21~3.12(2.48 ±0.36),术后6个月2.18~3.24(2.45 ±0.32),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t=6.286、6.487,P=0.000、0.000). 所有患儿随访9~28个月,矫形效果满意,无支架移位、获得性脊柱侧弯、金属过敏等并发症,未出现支架前端横向移位脱入胸腔. 结论在低龄以及稍大龄轻症漏斗胸患儿中使用新型单孔钛合金支架施行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安全可行,矫形效果满意,而且切口更美观,操作更简化,手术更微创.%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evaluate the early outcomes of modified single-incision Nuss procedure for pectusexcavatum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65 children with pectus excavatum who were chosen to undergo modified single-incision Nuss procedure from Ma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Patients' age ranged from 4 to 12 years old (mean, 5.3 years old).According to the Park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41 cases of symmetric type and 24 cases of asymmetric type.The mean preoperative Haller index measured by CT scanning was 4.65 ±1.56, ranged from 3.21 to 12.54.A new type of titanium pectus bar was used in the operation.The front end of the bar was tapered into a round and blunt point which was designed to be an introducer into the substernal and intercostal space.A single 2-cm transverse incision was made on the right chest wall and no incision was required on the left chest wall.The titanium bar and thoracoscope were put through the same incision.The bar was inserted with the convexity facing down, passing from the highest point of right rib bow via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sternum to the highest point of left rib bow, and then it was turned over to raise the sternum to normal position.The front end of the bar was put under the skin of the left chest wall, with 2-3 cm length of the end retained subcutaneously.The stabilizer was connect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bar to support the bar and keep it in place.Postoperative operation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with Haller index and follow-up results. Results The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all the patients.The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oracoscope in 63 cases.The 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19 to 45 min (mean, 26 min).Only one bar was implanted in all thepatients.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1 case of pneumothorax, 1 case of pleural effusion and 1 case of wound infection. The Haller index was 2.48 ±0.36 (range, 2.21-3.12) at 3-month postoperatively and 2.45 ±0.32 (range, 2.18-3.24) at 6-month postoperatively, all of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preoperative level (t=6.286 and 6.487, P=0.000 and 0.000).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9-28 months, during which none of them had recurrence or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bar dislocation, acquired scoliosis, or metal allergy.And no occurrence of the left end of the bar dislocated into the chest happened. Conclusions Use of new type titanium pectus bar in the modified single-incision Nuss procedure for younger children and mild cases is safe and convenient, with no impairment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 chest wall.This procedure has less injury, more satisfactory cosmetic result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总页数】4页(P127-130)【作者】陶麒麟;贾兵;闫宪刚;张惠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11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心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胸的初步经验 [J], 吴茂军;宋波;侯龙龙;李瑛;桑桑;李矿;田茂良;吕方启2.改良 Nuss 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临床观察 [J], 刘金山;郑三龙;刘江3.比较非胸腔镜辅助改良 Nuss 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疗效 [J], 杨家恒;黎伟文4.小婴儿漏斗胸改良Nuss手术矫治的护理 [J], 孙颢溪5.小婴儿漏斗胸改良Nuss手术矫治的护理 [J], 孙颢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

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一条钢板完成的矫正术对于漏斗胸的矫正手术,说到底也很简单,即在肋骨和胸骨后植入一条钢板,将胸壁凹陷往外顶出来,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

目前,在心胸外科公认的手术是NUSS微创手术,不切除肋骨,也没有大面积的组织损伤。

只是从两侧胸壁做两个小切口,放入特制钢板。

王文林说,经过多年不断总结经验,对NUSS手术进行了革新,使其简化且安全。

不用胸腔镜、不进胸腔、不放引流、不拆线,从而减少了手术中的损伤和出血。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漏斗胸的矫正手术中,胸口插一条钢板会不舒服。

实际上,由于钢板位置比较深,而人的感觉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只要不是有意去触摸钢板,一般不会感觉到钢板的存在。

一般术后三个月,就可以从事体力劳动,三年后则需要再次手术把钢板取出来。

漏斗胸与扁平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区分开来是很简单的,不光专业医生,即便是普通人也会很轻易将二者区分开来。

但是,在很多的情况在二者并不容易区分,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的区别说清楚。

漏斗胸是指人前胸壁的凹陷性病变,形似漏斗,所以被称为漏斗胸。

漏斗胸的凹陷一般位于胸骨附近,胸骨有明显的受累。

单侧胸壁的局限性凹陷不属于漏斗胸,横行于前下胸壁的沟状凹陷也不是漏斗胸,前者是侧胸壁凹陷畸形,后者为沟状胸,这是最应该与漏斗胸区分的两种畸形。

漏斗胸的凹陷一般比较局限,但面积可以很大。

当凹陷面积逐渐增大而凹陷程度不是太深的时候,关于漏斗胸的误解就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被当作扁平胸。

这是很多人分不清漏斗胸与扁平胸的根本原因。

扁平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廓畸形,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这样的情况。

这种畸形的特征是前后胸壁之间的距离缩短,前胸壁正常的弧度消失变得扁平,严重的病人会非常瘦弱,胸部的外形夸张得如“门板”,特征非常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实录】漏斗胸王强手术,让开刀变得很简单(组图)
将微创进行到极致,一个小孔治疗漏斗胸。

(微创不达极致不罢休,一个小孔治疗漏斗胸)
技术名称:漏斗胸王强手术
主刀:王强博士
专利号:ZL2.3
发明人:王强
手术实录:七步,最短五分钟,漏斗胸手术即告完成
第一步:量身定制钛板,不是以前的钢板哦
第二步:只在右胸开一个2cm的小孔
第三步:经小孔插入胸腔镜和钛板
第四步:钛板缓缓进入对侧肋间
第五步:顶起凹陷,胸部恢复正常
第六步:安装固定片
第七步:缝合切口,一个小小的伤口,不需要拆线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