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制度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754264ccbff121dc368311.png)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https://img.taocdn.com/s3/m/090d43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3.png)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模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如法国的王权至高无上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可追溯至中世纪初期的“闲人会议”。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
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
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
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那七个国家为了行使各自的权利,这些王国的国王与贵族代表组成“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
贤人会议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世袭的原则选举王位继承人,辅助国王决定王国及其他内外大事。
以后,诺曼王朝在贤人会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大会议”制度。
那时,一般情况下,王室的费用,无论是用于私人还是公务,都要从国王的收入中支付。
而国王征收封建捐税实际上是受限制的,其数量不得超过习惯所许可的限度。
如遇紧急情况比如战争需要额外的财源时,国王就得寻求封建贵族们的大笔捐赠,其渠道就是“大会议”。
到了13世纪,几代国王都感到税收和一般捐赠已不足以支付政府的开支,于是他们召集封建权贵以及各郡、城市、镇的代表开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同意征收特别的税款。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93ccde581b6bd97e19ea54.png)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一、研究概况:80年代以来,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大体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
总体上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专著和论文较少。
主要成果有霞、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施治生、郭方主编的《古代与制度》,在国别史研究方面,,学者在西方大国的英国、美国方面的专著较多。
程汉大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可以说是一部奠基之作,阎照祥1999年写成《英国政治制度史》是其发展。
虽然美国的建国历史不长,但是学者们对美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较为深入。
学者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又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总体上的研究;二是对政治制度各个具体层面的研究。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学者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揭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性,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进入90年代以来,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总体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借鉴的目的来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政治制度的具体研究层面,包括三个方面的容:一是国体与政体;二是国家结构形式;三是具体的各项政治制度包括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等。
总体上说,国学者对选举制度的研究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介绍较多、分析较少,对这方面的研究稍嫌薄弱,有待加强和深入二、研究热点介绍:(一)、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1、霞、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其中包含了西方国家如英、美、法、德等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
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一书,在书中作者批判了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西方当代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二是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是一种模式。
书中指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但是各国在它们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都形成了本国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40e4d0a8c77da26925c5b03e.png)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高晓娜(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度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的。
其政治制度的结构和特点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英国;政治制度;文化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它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但是英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发展过程却很有特色:既不像法国那样的彻底革命,也不想美国那样的彻底共和,而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的君主立宪制。
虽然英国实行了民主制,但同时又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可以认为是有着君主制的外衣、而实行共和制的实质。
一、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简述保守的英吉利民族在历史发展上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政治连续性,激烈的社会变革鲜有出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制度都是以妥协和协商的姿态建立和形成。
英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融合了君主制和议会制、内阁制和司法制、政党制和文官制以及地方政府制度等。
它不仅仅是一部国王权力不断让步,议会取而代之统治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政党政治起源和成长、内阁对议会负责制不断完善的历史。
在封建王朝的后期,虽然名义上法律仍是由国王来颁布施行的,但是封建王室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这一行动,主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开始向议会倾斜,受到议会的影响。
历史的进程推进到十七世纪,议会已经发展成为了反抗国王的核心。
而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妥协的著名事件光荣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政体开始正式的确定,围绕着这一政体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各个细节方面也开始渐进的完善。
二、英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本来,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水火不相容的。
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无实质性权力。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45ee16edb6f1afe001fdc.png)
课题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课程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英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一)光荣革命1.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权利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2.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
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以后,英王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失去行政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历程:(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1)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英国政治制度史 都铎王朝
![英国政治制度史 都铎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2e07716402768e9951e73824.png)
枢密院→内阁
未形成内阁制 3.政党的起源 辉格党和托利党
寡头政体: 1688—1830 1.王权与议会
2.“未经改革”的议会制
3.内阁制的演变
4.政党政治的发展
5.文官制的形成
英国政治制度史
阎照祥著
人民出版社 1性
连续性 渐进性
灵活性
政治 制度
法治传统
政治制度变化
加 强
合使 法公 化开 化
法制化
早年岁月:
盎格鲁—
1.统一国家的形成
2.封建制的产生
撒克逊时期
刻尔份地制、册地、军事贵族领
主化和自由农民农奴化
3.国王与王权
军权、财产财政特权、法律方面特 权
4.贤人会议
王国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
5.郡区制:封建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
封建制确立:
诺曼、安茹
1.封建制确立:诺曼底征服 2.中央王权的强化 3.行政创制 贤人会议→大会议(设小会议) 宰相的立废 财政署 文书署 改造郡区制
议会与君 主制: 12世纪初 —1485年
1.议会 起源:大议会演化 《大宪章》 产生:“西门议会说” “模范议会 说” 两院制的形成 职能 2.咨议会:前身是小会议 3.英国开始从等级君主制向专制君主 制过度
过渡时代: 1.专制君主制下的王权 都铎王朝 王权的扩张
王权的有限 2.议会的演变 王在议会 议会至上 上院衰落下院增强 3.枢密院:咨议会→枢密院
革命与妥协: 1.国王与议会——激烈斗争 1603—1688
1629年进入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
国王、议会刀兵相见——残余议会
1653年出现既没有国王又没有议会
英国政治制度史 后感 5000字
![英国政治制度史 后感 5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5ec71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5.png)
英国政治制度史后感一、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不列颠岛上曾经存在着一些原始部落。
这些部落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关系,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松散的政治联盟。
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不列颠岛上的政治制度受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撤离,不列颠岛上的政治制度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政治权力逐渐集中于国王手中。
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中,国王和议会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权力斗争。
议会取得了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这一制度中,国王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议会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也为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议会制度的完善在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后,英国的议会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议会逐渐形成了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在内的完整的议会制度。
上议院和下议院在立法和监督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维护着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议会制度的完善为英国政治制度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政党政治的昌盛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政治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保守党和工党成为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两大主要政党,它们在政治较量中各据一方,共同推动着国家政治的发展。
政党政治的昌盛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君主制度的延续在英国的政治制度中,君主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尽管国王或女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但英国的君主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君主制度不仅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也是英国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思考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充满了曲折和变革。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议会制度的完善、政党政治的昌盛以及君主制度的延续,构成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轨迹。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6f46cb8f67c1cfbd6b857.png)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21863a2af90242a895e542.png)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历史传统——有限的王权时间:13世纪——17世纪初(包括都铎王朝)。
表现:13世纪《大宪章》—— 原则: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议会传统 —— 是否同意征收新税的传统权力— — — — — — — —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 — — — —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背景:英国的 取得成功2. 标志:通过《 》实质: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王位继承法》: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 (1700年制订,1701年公布) 第一条 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妮公主(Anne )继承,安妮公主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国王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确立过程(1)首相制度的形成:时间 — 18世纪;第一任首相 — 1721年,沃波尔(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18世纪中叶)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3)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
(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5)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 (6)议会中的“第三院”背景:19世纪后期,英国也开始了向帝国主义过渡,由于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英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政治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加强行政权力。
表现: ① 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达全部时间的84.5%. ② 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权. ③ 内阁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④ 议会对内阁的控制变的极其微弱.趋向: 内阁权力膨胀,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1. 1832年改革(1)背景:①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②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③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4cf63082b160b4e767fcfd3.png)
单元质量检测(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它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这里的“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内战的爆发B.光荣革命C.责任制内阁形成D.议会改革解析:选B “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可知是光荣革命,故选B项;内战爆发时还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C、D两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完善的结果,排除。
2.工业革命促使经济持续增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巨大压力。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变革,因为他们觉得自身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
为此,英国( )A.爆发“光荣革命” B.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颁布《权利法案》D.改革议会选举的制度解析:选D 据材料“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谋求政治地位,进而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3.历史学习中,某同学创作了一幅“思维导图”(下图)。
该“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 )A.渐进性B.多样性C.曲折性D.偶然性解析:选A 思维导图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完善过程: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首相,议案权由贵族扩大到工业资产阶级。
由此可以得出英国民主政治具有渐进性的特征,故选择A项。
4.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政府,财政收入方式采取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分摊上缴总计两千万美元的财政收入,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1/5的财政收入。
这表明( )A.邦联政府软弱无力B.各州财政困难无钱上缴C.邦联政府征税官不尽职D.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解析:选A 根据材料“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1/5的财政收入”可知,邦联政府无权,很难形成统一的声音,协调各州利益,故选A项。
英国政治制度史
![英国政治制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14214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8.png)
英国政治制度史
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她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英国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
当欧洲封建专政主义普遍加强时,英国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创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当欧洲诸国也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英国又在政治领域实行广泛改革,创立了资本主义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
英国政治制度在国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立和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机构与相关制度被不少国家仿效和借用。
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也能看到英国议会制度的影响。
《英国政治制度史》分早年岁月(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封建制确立(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议会与君主制(12世纪末-1485年)、过渡时代(都铎王朝)、革命与妥协(1603-1688年)、立宪君主制与寡头政体(1688-1830年)、改革时代(1830年-19世纪末)、动荡与嬗变(19世纪末-1945年)、战后政治制度等九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条陈缕析,是中国史学界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编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f1c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e.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年云南)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之后议会又通过系列法案,有效地限制了王权,确立了主权属于议会的原则。
英国逐渐形成了()A. 君主专制B. 君主立宪制C. 总统制D. 联邦制2. (2021年北京)18世纪,英国人通常不太可能未经审讯就被关进监狱,其住宅也不会在没有法官授权令的情况下遭到侵入和搜查,如果一个大贵族犯了罪,他将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法庭上。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议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权威B. 推崇“君权神授”,君王专断独裁C.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D. 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2021年福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这表明,英国逐步形成A. 三权分立原则B. 君主立宪制度C. 民主共和制度D. 联邦制度4.(2021年江苏宿迁)“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国王的时候,随同新的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新的纪元。
”哪一部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开始了新的纪元”()A. 《人权宣言》B. 《独立宣言》C. 1787年宪法D. 《权利法案》5.(2021年黑龙江绥化)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A. 解散议会B. 议会重新召开C.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D. “光荣革命”6.(2021年云南昆明)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的纲领性文献是()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人权宣言》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2021年甘肃庆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中的这段话深受()A. 启蒙思想的影响B. 等级制度的影响C. 专制主义的影响D. 殖民主义的影响8.(2021年甘肃天水)“我们取消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从此完全断绝……同时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来支援这一宣言。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20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20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8a11eb05c8d376eeafaa3119.png)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20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光荣革命”——代议制形成的背景1.背景(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推翻了□1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
(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
2.过程: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应□2议会之邀,继承英国王位,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代议制的法律基础1.条件(1)“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自于□1议会。
(2)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控制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
2.主要法案(1)《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2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议会掌握了□3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
3.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4.结果:确立了□4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5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代议制的完善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为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1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4)1721年,沃波尔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2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5)18世纪中叶,□3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完善。
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形成的惯例(1)内阁要对□4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2)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5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浅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
![浅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79798c8960590c69fc3762a.png)
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提纲展示∶封建君主制度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5—11世纪)(一)英吉利统一国家的形成(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政治制度二.封建集权君主制(11—12世纪)(一)集权君主制的建立(二)集权君主制的巩固(三)亨利二世改革与集权君主制的发展三.等级—代议君主制(13-15世纪)(一)议会的产生(一)议会的早期发展(三)早期议会政治的失败与等级—代议君主制四.都铎王朝专制君主制(16世纪)(一)专制王权的建立(二)王权与议会五.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演进(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三)两党制的形成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一)英吉利统一国家的形成(5-11世纪)从公元5世纪中叶,正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的3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形成若干小国争雄称霸长达近300年。
公元597年罗马教廷派遣奥古斯丁到不列颠的肯特王国传教, 此后,不列颠的许多居民都成为了基督教徒。
基督教的传播统一了大多数不列颠居民的宗教信仰,成为凝聚不列颠人思想的纽带。
9世纪中叶,不列颠人联合打击丹麦人入侵,公元871年5月,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率军在爱丁顿与丹麦人展开激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丹麦人退居北英格兰。
为此,阿尔弗雷德被英格兰人公认为领袖。
阿尔弗雷德死后,几代继任者征伐不止,终于在10世纪中叶赶走了丹麦人,并迫使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称臣,威塞克斯国王成了整个不列颠的统治者,英吉利统一国家终于形成。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政治制度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是不列颠国家产生和统一形成时期。
此前,盎格鲁—撒克逊人正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建国之后,人们的思想冲破氏族观念,出现了阶级,以往的氏族民众会议也不复存在。
然而,由于受原始社会氏族军事首领公选制的影响,在新国家中产生了特有的中央机构,即“贤人会议”“贤人会议”的成员主要是教士、贵族和地方官员,会议由国王主持,会期不定。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https://img.taocdn.com/s3/m/adb504f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9.png)
矛盾
阻碍
反对
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革命的发生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抨击国王专权, 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议
会
军
克伦威尔 1599-1658年
王
军
查理一世 1600—1649年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后
谁掌握了权力呢?
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 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 的基本原则。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由贵族组成
13世纪末,英格兰 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财政危机
召集议会
讨论征税
协调无效
解散议会
王权 查理一世
1600年-1649年
议会
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妥协性,局限性。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解散议会 开征新税 提高关税 实行专卖 发动战争 入不敷出
詹姆士一世
穷兵黩武 贵族讨伐 通过谈判 签订宪章
无地王约翰
1215年颁布《大宪章》: 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
对国王的权
②国王不经议会许可:限制王权
力有何影响?
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得征收捐税。
限制财政权
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 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权利法案》
1英国政治制度史
![1英国政治制度史](https://img.taocdn.com/s3/m/86bc5d0152ea551810a687b4.png)
英国政治制度解读---西方国家现代体制的“母本”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英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聚了以往岁月的陈物遗迹。
为什么是英国?以议会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政治制度会肇始于偏隅世界一角的不列颠岛,而不是地处欧洲大陆的法国或者是德国,或是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为什么?可以试着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来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体制有什么特色?英国政治制度有什么特色,能够在世界上不同文化地区被接受,进而影响着世界近代史的发展?我们将从对英国的宪政演变以及英国政治体制的立法系统、行政系统和司法系统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君主主权与议会主权的较量在这种较量中,英国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一)君权加强的第一阶段1)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登陆英国,试图废除割据式的陪臣原则,建立了英格兰-诺曼底王国。
2)缘起:王位继承,英法纠葛,教会矛盾3)结局:建立起以封建骑士领有制为核心的金字塔式的封臣封君体制。
亦即:英别于法国,封臣的封臣也是我的封臣。
威廉一世为强化中央王权采取的措施1.加强对地方郡区的改造和利用,拥郡守代替伯爵国。
2.对民军、私人军队和城堡分别加以利用和限制。
3.利用和改造原有法律制度,保护诺曼征服者,维持地方秩序。
4.严格控制教会,削弱其独立性,并抗拒罗马教廷对英国高级教职的任命权。
5.改贤人会议为大会议,缩小会议的社会基础,改官方语言为法语。
偏重行政管理的小会议成为侧重司法大会议的核心组织。
6.1087年威廉留下一个强大的王权和庞大的英格兰-诺曼底王国。
7.长子罗伯特继承了法国的祖传领地和大公封号;8.次子威廉鲁夫斯获得英国土地和王冠,是为威廉二世;9.困境:二元王国,权力一分为二,新老贵族面临效忠难题。
10.罗伯特为十字军东征典当诺曼底给鲁夫斯。
11.鲁夫斯支持俗界封臣,难获宗教界敬重。
12.威廉二世的暴亡与亨利一世的新政,以及罗伯特28年的狱中生活。
浅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
![浅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42c91c79563c1ec4da710a.png)
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提纲展示∶封建君主制度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5—11世纪)(一)英吉利统一国家的形成(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政治制度二.封建集权君主制(11—12世纪)(一)集权君主制的建立(二)集权君主制的巩固(三)亨利二世改革与集权君主制的发展三.等级—代议君主制(13-15世纪)(一)议会的产生(一)议会的早期发展(三)早期议会政治的失败与等级—代议君主制四.都铎王朝专制君主制(16世纪)(一)专制王权的建立(二)王权与议会五.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演进(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三)两党制的形成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一)英吉利统一国家的形成(5-11世纪)从公元5世纪中叶,正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的3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形成若干小国争雄称霸长达近300年。
公元597年罗马教廷派遣奥古斯丁到不列颠的肯特王国传教, 此后,不列颠的许多居民都成为了基督教徒。
基督教的传播统一了大多数不列颠居民的宗教信仰,成为凝聚不列颠人思想的纽带。
9世纪中叶,不列颠人联合打击丹麦人入侵,公元871年5月,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率军在爱丁顿与丹麦人展开激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丹麦人退居北英格兰。
为此,阿尔弗雷德被英格兰人公认为领袖。
阿尔弗雷德死后,几代继任者征伐不止,终于在10世纪中叶赶走了丹麦人,并迫使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称臣,威塞克斯国王成了整个不列颠的统治者,英吉利统一国家终于形成。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政治制度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是不列颠国家产生和统一形成时期。
此前,盎格鲁—撒克逊人正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建国之后,人们的思想冲破氏族观念,出现了阶级,以往的氏族民众会议也不复存在。
然而,由于受原始社会氏族军事首领公选制的影响,在新国家中产生了特有的中央机构,即“贤人会议”“贤人会议”的成员主要是教士、贵族和地方官员,会议由国王主持,会期不定。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
![第七章——近代英国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74f683d0d233d4b14e69ee.png)
布 莱 尔
三、英国政府机构的演变及设置
枢密院
财 政 委 员 会
国务大臣
贸 海 下设五个委员,财政大臣为第一委员; 南 北 国 殖 军 委员会分管关税、消费税、印花税、盐 方 方 务 税、土地税等 委 委 大 大 大 员 员 臣 臣 臣 会 会
18世纪英国政府机构设置
财政部
(下设国内税务,关税,邮政,林木土地委员会 ) (处理一切国内贸易和殖民地事务,提供咨询 )
2.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 架,立法、行政、司法的 基本体制革命后予以保留, 并不断变革,使之更适合 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首创性,君主立宪 政体的建立是当时整 个世界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 宪法性文件
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 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
《西方政治制度史》
• 第一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第二节 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 宪法性文件 • 第三节 英国议会的民主化改革 • 第四节 英国政府机构的设置 • 第四节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 第五节 英国司法制度及其变革
近代英国在短短几 十年间经历了三次全
局性的政体变化
第一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⑨1832年议会改革后,阁员与首相共进退, 责任内阁制形成 ⑩1900年议会公告中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 ⑾1937年《国王大臣法》的颁布,内阁这 一名称才正式有法律依据
• • • •
2.内阁首相的由来
• 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
• 会议——首相
• • 一个有权威的大臣替国王主持
•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 年辉格党人罗珀特· 沃尔波
①疯狂报复:将参与审判查理一世的人 判绞刑;取消宗教自由,迫害清教徒;要 求土地的新主人对革命期间的土地变动进 行赔偿;出卖英国利益维持其亲法政策 ②企图恢复天主教
英国政治制度专题
![英国政治制度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cfe4cc89eb172ded63b7f5.png)
第一节中世纪英国的分权君主制一、英吉利王国早期政治制度(一)不列颠初期的历史演变1.英格兰的由来2.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①自由农村公社(马尔克):一种新的关系,土地分封②固定的中央行政制度:国王和贤士会③地方行政制度:郡、百户区、村社行政、司法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二)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1.威廉征服2.强化王权的四点措施占有1/7的土地/封地分散/向国王宣誓效忠/地方统治沿袭分郡制度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3.改革意义二、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对王权的限制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①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②斗争的焦点: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2.大宪章的基本内容①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②国王不能向封臣征收额外捐税③不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处以罚金3.监督国王机构的成立:25名男爵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二)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1.议会的演变2.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密切相关3.地方代表4.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4世纪中叶(三)英国早期的检察制度和地方司法、地方自治制度参考教材第85页,学生自学三、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1485—1603年)(一)都铎时期王权的强化1.政府机构进一步完备2.宗教改革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二)都铎时期议会与国王的关系1.议案制开始取代请愿制;议案委员会出现;三读制逐渐形成;骑士成为下院的主体2.都铎时期,议会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王权的尖锐对立,其原因有:①王权与中产阶层联盟②当时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国家利益③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三)都铎时期议会的地位1.议会不是可有可无,国王为了取得议会的支持,其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和制度2.议会机构自我意识强化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统治参考教材89-91页,学生自学关键概念: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模范国会;枢密院;议会制思考题1.中世纪英国威廉采取哪些措施强化王权?2.试析自由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 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 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 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 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
(2)现代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封建等级议 会 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而英国的
议会制度又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等级议会演变而来 的。 (3)议会权力的扩大
“光荣革命” 后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和 《王 位继承法》奠定了英国资产防级议会制度的宪法基 础,明确规定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标志英国 的封建等级议会制度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枢密院
内阁和内阁制首先出现在英国。 15世纪,亨利六世任命少数宠臣组成国王顾问 委员会,不久演变为枢密院,作为国家行政机构, 协助国王行使权力。 查理二世经常邀请9人外交委员会到王宫议事堂 内室秘密商议大政方针,当时就有内阁之称。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 3个阶
效; 第三,接受首相的请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按世袭原则产生。
(2)英国国王没有实权,是“虚位元首”。他发布 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他 必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 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 政权力的核心,但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议会有倒 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实行集体负责。 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 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 定内阁去向。
1832、1867、1884年英王和议会上院被迫同 意进行三次议会改革,调整议席的地区分配,降低 选民的财产资格,到1928年实现男女平等的普选 权。议会改革不仅使国家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而且议会权力也由上院向下院转移。
1911年《议会法》在法律上削弱了上院权力, 上院彻底失去对下院的否决权。它规定: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 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 立的国家。
相共进退,对政府行为集体负责,内阁政府在议会 大选失败后须立即辞职.
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 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 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 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 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 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 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 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 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2.英国国王的地位和权力 (1)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国王在经济上的财政权、 政治上的谕诏权和军 事上的招募军队权全被议会夺取或被议会瓜分,王权 的权力基础发生根本性动摇,国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2)“君权神授” 思想被彻底抛弃,“人民主权”
在实 践中得到确立。 (3)英国国王还有形式上的权力。 第一,国王是英国议会的组成部分; 第二,议会通过的法律在形式上须经国王批准才能生
第一,下院有财政法案创制权,上院无权否定财政 法案,只有“拖延否决权”——只能拖延1个
月 呈报英王批准。
第二,其他公议案,如果在两年内经下院3次通过, 不须经上院批准即可呈交国王批准成为法 律。 1949年《议会法》 再次削减上院权力。
2.英国资产阶级议会的职能 (1)英国议会的构成
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议会由国王、上院、下 院三部分构成。
第三章 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
一.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1.英国的“不成文宪法” 英国是实行 “不成文宪法” 的国家。英国宪法主
要由重要的历史文件和议会制定的法律构成。 最早可 追溯至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其中以英国革命时 期制定的法律居多。 如 《权利请愿书》(1628)、 《人身保护法》(1679)、《权利法案》(1689)、 《王位继承法》(1701)等。
(2)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但内 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阁员是议会议员,有权 提出政府议案 (称公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
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实行集 体负责。内阁必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 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 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内阁大臣个人也要 对内阁政府的政策和个人行为承担个人责任,出 现问题得引咎辞职。
(3)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经国王批准才能生效, 但英国国王批准议案只是一种法律程序而已。
二.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 1.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形成 (1)议会制的理论基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又称代议制度,它 有别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或国民主权 原则,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和革命后的宪法性文件中 再次予以确认。
英国国王的职责是批准议会通过的法律议案, 但英国国王批准议案只是一种法律程序。
(2)英国议会上院 英国议会的上院又称贵族院,人数不限,成员
都有贵族身份——皇室贵族、世袭贵族、终身贵族 、宗教贵族、代表贵族。上院的权力有: 第一,上院有“拖延否决权” 第二,司法权——上院是英国的最高上诉法院。
(3)英国议会下院 英国议会下院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民普选产
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为责任内阁制奠定了 宪法基础,著名国务活动家罗伯特•沃尔波(1676— 1745) 的政治才干又加速了内阁制原则的形成。 第三阶段是议会改革后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此,议会至上原则得到完全确立,首相任免 权由国王移到议会下院,责任内阁得到完善,并形 成若干新的原则: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和政 府工作,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国王须任命下议 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成员从下议院多数党中 产生,内阁凭借议会信任行使权力;内阁阁员与首
(1)《权利法案》 对国王权力作出明确限制,确保议会权力不受
君权侵犯。 (2)《王位继承法》 第一,《王位继承法》 彻底杜绝了天主教徒和斯图
亚特王朝重新复位的可能性。 第二,《王位继承法》 还进一步规定王位继承者必
须是新教徒。 第三,《王位继承法》 对王权作出进一步限制。国
王谕诏须经政府有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 只要法官称职,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将其 免职;国王无权赦免受议会弹劾的大臣。
生,每届任期5年。下院的权力: 第一,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 第二,对政府的监督权——倒阁权、质询权、批准
条约权。 第三,财政权归下院单独行使,上院无权过问。
三.英国责任内阁制
1.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度的涵义
(1)资产阶级内阁政府直接向议会负责的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或民选总统,但没有实权, 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 生效;他必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 政党联盟领袖为首相(或总理) 组成内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