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潭江中学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听与说(共6分)

1.听录音两遍,完成下面两小题。(3分)

⑴沪杭磁悬浮中间唯一的站将设在哪里?(1分)

⑵沪杭磁悬浮将给嘉兴带来很大的变化,市长陈德荣是怎样描绘这样的变化的?(2分)

2.说话训练(3分)

母亲节这天,为了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你特地买来了鲜花。当妈妈进门时,你怎样向妈妈表达呢?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3.将下列词语准确、规范、清楚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人声鼎沸生意葱茏

4.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顺友,20年来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独行。他从不在困难前jǔ▲丧,那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对工作、对老百姓chì▲热的情感。

5.从备选词语中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让人遐思,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一个远方在▲,多少人愿意▲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人类从古到今,总是不断用行动去抵达远方。

(呼唤呼喊舍弃抛弃)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闻一多先生做学问,足不下楼,是一位潜心治学的学者;对敌人斗争锋芒必露,揭穿他们的无耻斓言,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

7.布封的《马》赞美了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在我国,很多成语中都有马,如龙马精神、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倚马可待、塞翁失马等。除这些外,请再写出三个带有“马”字的赞美性的成语。(2分)

8.古诗文积累。(6分)

⑴▲,寒光照铁衣。

⑵未至,▲。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描写出水急舟横的两句诗是▲,▲。

⑷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人才的两句诗是▲,▲。

9.根据语境,参照画浪线句子接上文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我们应以宽容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的多样发展。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2分)

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疾,需要高额的治疗费。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他们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成“春天已经来了,可他看不到”。结果第二天募得的款子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1.“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居然”一词用和不用有什么区别?(2分)

12.结束句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2分)

13.“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并说说理由。(3分)

14.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3分)

(二)父子之间的怯意(12分)

①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④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⑤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房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⑥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⑦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如看庙差不多。”

⑧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选自《现代语文》作者韩羽,略有改动)15.除“唱戏”和“看庙”两件事外,还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2分)

16.第⑤段中,为什么父亲总是要照例说“使劲儿看,好好记住”呢?(2分)

17.第⑥段结尾处作者写道:“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写下来。(字数在150字以内)(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