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模版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_说明书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_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c5309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9.png)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讲明书名目1前言1.1本设计的意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本原课、技术本原课以及大局限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进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1本设计的目的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学完了铸造工艺本原课程后,对铸造工艺过程进一步了解的练习性的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工程实践的能力培养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讲明书,并正确绘制有关图表。
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咨询题。
应学会依据技术课题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典型,提高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等科学研究的根基方法;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应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厉认确实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设计中,应能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与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生产瞧点、经济瞧点与全局瞧点。
1.1.2本设计的意义该课程设计是学完本课程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是我们步进社会的一次深刻的链接,考察了我们独立设计,计算,绘图和分析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我们查阅各种设计手册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我们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一般步骤,需要用到的一些结构都需要我们认真查阅后绘制到图纸上,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2本设计的技术要求工艺设计学生要在的时刻〔3周〕内,必须完成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并完成采纳机器造型的要紧铸造技术文件汇〔编〕制工作。
采纳CAD出图,如有条件能够进行三维设计和动态模拟。
华铸CAE10.0模拟软件能够开放使用。
具体任务包括:零件图1张〔A4〕,铸造工艺图1张〔A3彩色〕,模板装配图1张〔A4〕,芯盒图〔或装配图〕1张〔A4〕,铸型装配图1张〔A4〕,铸造工艺卡1张〔A4〕,设计讲明书1份〔A4〕1.3本课题的开发觉状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所构成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铸造生产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正在改变着铸造生产的面貌,能够讲现代铸造技术的要紧特征确实是根基将传统的铸造工艺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41c44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1.png)
成果报告需以PDF格式提交,同时附上所有相关数据和图表。
报告内容
报告需包含设计思路、工艺流程、数据分析及结论等部分,要求 内容详实、逻辑清晰。
成果展示形式和内容安排建议
展示形式
鼓励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如PPT、视频等。
内容安排
建议按照设计背景、设计思路、工艺流程、数据 分析、结论与展望等顺序进行展示。
时间安排
每个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20分钟,需提前做好时 间规划。
课程设计评价标准及成绩评定方法
01
评价标准
将从设计创新性、实用性、技术 难度、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 评价。
02
成绩评定方法
03
优秀作品选拔
采用百分制评分,其中设计创新 性占30%、实用性占20%、技术 难度占20%、报告质量占30%。
铸造材料选择
根据零件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和成本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铸造合金,如铸 铁、铸钢、铝合金等。
性能要求
铸造合金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收缩 性、偏析倾向小等性能,以保证铸件 质量。同时,合金成分和性能应符合 相关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03
案例分析:典型铸件生产工艺设计
铸件结构分析与设计优化建议
根据评分结果,选拔出优秀作品 进行表彰和奖励。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
积极推广先进的铸造技术和新材料,如3D打印技术、高性能铸造合 金等,提高铸件的精度和性能。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铸造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 平,为铸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06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标准
课程设计成果提交要求说明
提交时间
所有成果需在课程结束前一周内提交,逾期将不予受理。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87416676a20029bd642dbf.png)
前言铸造工艺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课程设计则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和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等。
目录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1.1零件基本信息 (4)1.2材料成分要求 (4)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1.3.1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5)1.3.2机械加工余量 (5)1.3.3铸造收缩率 (5)1.3.4拔模斜度 (5)1.4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5)1.4.1工艺补正量 (5)1.4.2分型负数 (5)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1.4.4反变形量 (5)1.4.5分芯负数 (6)第二章铸造三维实体造型 (6)2.1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2.2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 (6)2.3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2.3.1软件简介 (6)2.3.2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7)3.1工艺方案的确定 (7)3.1.1铸造方法 (7)3.1.2型(芯)砂配比 (8)3.1.3混砂工艺 (8)3.1.4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 (8)3.2铸造熔炼 (8)3.2.1熔炼设备 (9)3.2.2熔炼工艺 (9)3.3分型面的选择 (9)3.4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10)3.5砂芯设计及排气 (11)3.5.1芯头的基本尺寸 (11)3.5.2芯撑、芯骨的设计 (12)3.5.3砂芯的排气 (12)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12)4.1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12)4.2浇注位置的选择 (12)4.3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13)4.3.1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13)4.3.2铁液在型内的上升速度 (13)4.3.3浇注系统截面尺寸设计 (14)4.4冒口设计计算 (14)4.4.1铸件工艺出品率 (14)4.4.2出气孔 (15)4.4.3冒口的作用及位置确定 (15)4.5冷铁设计及尺寸计算 (15)4.5.1冷铁的选用及作用 (15)4.5.2冷铁的尺寸及放置位置的选择 (15)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图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1.1零件基本信息零件名称:上冠铸件。
铸造教案模板(多篇)
![铸造教案模板(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75d939d15abe23492f4dd3.png)
铸造教案模板(多篇)篇:铸造实习教案《铸造》实习教案一、要求1.了解砂型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2.了解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基本方法及铸造合金的熔化;3.了解常见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4.能独立进行手工两箱造型;5.了解铸造生产的安全规范、环境保护措施及简单的经济分析。
二、示范讲解1.手工造型:型(芯)砂的组成和性能要求。
手工造型的工具模样、铸型的结构,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假箱造型的灵活运用。
2.砂芯的制造:砂芯的作用、砂芯的定位与固定的方法,砂芯的特点与组成,芯盒的结构、造芯的工艺过程、造芯示范。
3.合金的熔炼:铸造合金的种类及熔炼方法及设备。
4.浇注、落砂清理及检验工序:各工序的作用及所用的方法、设备、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落砂时铸件的温度,及影响铸件清理的方法内容,浇冒口的切除方法。
常见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独立操作1.造型操作练习:整模、分模、挖砂、活块等方法。
2.浇注练习:进行手工造型(独立完成),参加落砂、筛砂和清理所做的铸件。
3.铸型的工艺分析:选择部分典型铸件造型工艺方案进行试做与比较。
4.创新小设计。
四、专题讲课1.铸造的特点与应用。
2.砂型铸造工艺:造型方法的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及表示方法、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型芯头的表示方法。
3.铸铁的种类与牌号。
《铸造实习》教学细化方案一、铸造实习的教学计划安排铸造实习共2.5 天,采取循序渐进的阶段教学方法,每一阶段以不同课题的形式来实施。
共分十二个课题,详细情况如下:课题一铸造概述课题二基本造型方法一(整模造型)课题三型(芯)砂的性能和组成课题四砂型铸造工艺过程课题五基本造型方法二(分模造型)课题六分型面及浇注系统课题七基本造型方法三(挖砂造型)课题八铸造工艺及综合训练课题九金属的熔炼和浇注(铝合金的熔炼和实习铸件的浇注)课题十铸件的落砂、清理与质量分析(实习铸件的落砂、清理)课题十一特种铸造简介(观看录象与自修相结合)课题十二机器造型(观看录象与自修相结合)二、安全操作规程(一)手工造型自己所用的造型及修型工具应放在工具箱内,砂箱不得随意乱放,以免损坏或防碍他人工作。
铸造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铸造课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4511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f.png)
铸造工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术语和常用铸造方法。
3. 学会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应用。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铸造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对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铸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常用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难点:1. 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铸造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
####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铸造工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实物或模型(如铸件、砂型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铸造?铸造在机械制造中有什么作用?- 简要介绍铸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讲授新课1. 铸造的基本原理- 铸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铸造的基本过程:熔炼、浇注、凝固、冷却、清砂等- 铸造的工艺流程2. 常用铸造方法- 砂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 压力铸造- 液态金属成形- 粉末冶金- 电磁铸造- 等离子铸造三、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典型的铸造工艺案例,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回顾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铸造方法。
二、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1. 铸造合金的选择2. 砂型的选择3. 浇注系统的设计4. 冷却速度的控制三、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1. 铸造缺陷的分类2. 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3. 预防措施四、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具体铸件,如何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和工艺参数?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铸造工艺参数选择和铸造缺陷预防的重要性。
#### 八、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某一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2. 分析一个实际铸件的铸造工艺,提出改进意见。
####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3. 考核学生对铸造工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铸造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铸造技术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f9d6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分类、工艺过程及特点。
(2)使学生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使学生熟悉铸造设备的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的形状、材料及尺寸,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
(2)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铸造设备,完成铸造工艺过程。
(3)使学生能够分析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2)激发学生对铸造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铸造的基本原理及分类2.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3. 铸造设备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4. 铸造工艺过程及常见缺陷分析5. 铸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结合实际案例,引入铸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分类、工艺过程及特点。
(2)演示铸造设备的操作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讲解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铸造实践操作,每组选取一个零件进行铸造。
(2)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析与讨论(1)分析每组铸造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找出原因。
(2)讨论如何改进铸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铸造基本原理、分类、工艺过程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熟练度、安全意识等。
3. 学生对铸造工艺参数选择、设备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分析与讨论环节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铸造工艺学》2. 教学视频:铸造工艺过程演示、设备操作演示3. 实验室设备:铸造设备、铸造材料、工具等六、教学时间1. 讲解与演示:2课时2. 实践操作:2课时3. 分析与讨论:1课时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word版)铸造工艺课程设计1
![(完整word版)铸造工艺课程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e5d4535bb68a98271fefae4.png)
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4)2.1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2.1.1 零件基本信息 (4)2.1.2 零件分析 (4)2.2 造型方法与铸型种类的选择 (5)2.2.1造型方法选择 (5)2.2.2 造型材料 (6)2.3 砂芯种类与制芯方法的选择 (6)2.3.1 砂芯种类的选择 (6)2.3.2 制芯方法的选择 (6)2.4 制芯机的选择 (6)2.5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 (6)2.5.1 分型面确定 (6)2.5.2 浇注位置的选择 (7)第三章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8)3.1 机械加工余量 (8)3.2 铸造尺寸公差 (8)3.3 铸造收缩率 (9)3.4 起模斜度 (9)3.5 最小铸出孔和槽 (9)3.6 工艺补正量 (9)3.7 反变形量 (10)3.8 非加工壁厚负余量 (10)第四章砂芯设计 (10)4.1 芯头的设计 (10)4.2 压环、防压环和集砂槽芯头结构 (11)4.3 芯骨设计 (12)4.4 砂芯的排气 (12)4.5 砂型负数 (13)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13)5.1 选择浇注系统 (13)5.2 铸件在内浇道上的位置 (13)5.3 直浇道的位置和高度 (14)5.4 计算浇注时间并核算金属上升速度 (15)5.5 内浇道的截面积计算 (16)5.6 各浇道的比例关系 (17)5.7 计算横浇道截面积 (18)5.8 计算直浇道截面积 (18)5.9 浇口窝设计 (18)5.10 冒口设计 (19)5.11 冷铁设计 (19)5.12 浇口杯的设计 (19)第六章铸造工艺装备设计 (19)6.1 模样设计 (20)6.2 芯盒设计 (20)6.3 模板设计 (20)6.4砂箱设计 (21)总结 (22)参考文献 (23)铸造工艺图(附) (23)第一章绪论铸造生产通常是指用熔融的合金材料制作产品的方法,将液态合金注人预先制备好的铸型中使之冷却、凝固,而获得毛坯或零件,这种制造过程称为铸造生产,简称铸造,所铸出的产品称为铸件。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f40d21336c1eb91a375dee.png)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工艺学课程设计学院:专业:材料成型机控制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前言铸造工艺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课程设计则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和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等。
1目录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4 1.1零件基本信息.................................................................................4 1.2材料成分要求.................................................................................4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1.3.1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5)1.3.2机械加工余量 (5)1.3.3铸造收缩率 (5)1.3.4拔模斜度...........................................................................5 1.4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5)1.4.1工艺补正量 (5)1.4.2分型负数 (5)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1.4.4反变形量 (5)1.4.5分芯负数..............................................................................6 第二章铸造三维实体造型...............................................................6 2.1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2.2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 (6)2.3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2.3.1软件简介 (6)2.3.2零件的三维造型图..................................................................6 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7 3.1工艺方案的确定 (7)3.1.1铸造方法 (7)3.1.2型(芯)砂配比 (8)3.1.3混砂工艺 (8)3.1.4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8 3.2铸造熔炼 (8)3.2.1熔炼设备 (9)3.2.2熔炼工艺..............................................................................9 3.3分型面的选择.................................................................................9 3.4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10 3.5砂芯设计及排气 (11)3.5.1芯头的基本尺寸 (11)3.5.2芯撑、芯骨的设计 (12)3.5.3砂芯的排气...........................................................................12 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12 4.1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12 4.2浇注位置的选择 (12)24.3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13)4.3.1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13)4.3.2铁液在型内的上升速度 (13)4.3.3浇注系统截面尺寸设计............................................................14 4.4冒口设计计算 (14)4.4.1铸件工艺出品率 (14)4.4.2出气孔 (15)4.4.3冒口的作用及位置确定............................................................15 4.5冷铁设计及尺寸计算 (15)4.5.1冷铁的选用及作用 (15)4.5.2冷铁的尺寸及放置位置的选择……………………………………………15 总结……………………………………………………………………………………17 参考文献………………………………………………………………………………18 附图3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1.1 零件基本信息零件名称:上冠铸件。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b065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7.png)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8110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工艺总学时数:2 周学分: 2 讲课:实验:上机:课外实践: 2 周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注:课程性质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适合层次为专科、本科或研究生课程)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后,进行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巩固砂型铸造工艺设计原理,工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并能结合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方面的知识,完成工艺工装图。
通过该课程实际锻炼,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针对具体的零件图,完成砂型铸造工艺设计,能够分析比较每种可能分型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砂型结构等。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浇注系统的面积,确定浇注系统的尺寸,冒口的设计与计算。
3 在工艺图的基础上,完成模板图、模样图、铸件图,并写出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1.指定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2.讲解铸造工艺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过程;3.学生根据给定任务,首先要看懂图纸,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零件的铸造工艺性分析,进行相关的工艺计算,完成工艺设计图。
完成铸造工装总体结构和各部分零部件设计。
4. 依据工艺图,完成上下模板图、模样图及铸件图或芯盒图。
要求有主视图、上下平面图、详细的技术要求及明细栏等;非标零部件零件图(由指导教师指定),要求标注完整的尺寸及公差与配合、技术要求等;图纸工作总量不少于两张 0 号图纸5.学生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不得少于15 页。
要求有目录、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零件工艺性、经济性分析、铸造工艺方案的拟订、工艺分析比较,浇注系统计算过程,冒口设计等,上下模板图、模样图及铸件图或芯盒图的设计计算过程、参考资料等。
6.指导教师查错,学生根据教师的检查纠正错误,出正式图。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设计题目由教师拟定,最好是根据东风公司生产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汽车零部件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要求难度和工作量适中。
铸造成型工艺教案模板范文
![铸造成型工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56696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b.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不同铸造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熟悉铸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不同铸造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铸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相关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铸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铸造产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铸造?铸造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1)金属熔炼:将金属加热至熔化状态。
(2)浇注:将熔化的金属浇入铸型。
(3)冷却凝固:金属在铸型中冷却凝固。
(4)清整:去除铸件上的浇冒口、飞边等。
2. 铸造工艺分类:(1)普通砂型铸造:湿砂型、干砂型、化学硬化砂型。
(2)特种铸造: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汽车发动机缸体为例,分析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
2. 以手机壳体为例,分析压铸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铸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什么是铸造成型?有哪些铸造工艺?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铸造实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三、实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指出优点和不足。
铸造课程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铸造课程教案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4f94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9.png)
课程名称:铸造工艺与技术课时安排:共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 掌握铸造材料的选择和熔炼方法。
- 了解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熟悉铸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零件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
- 能够进行铸造工艺参数的合理设定。
- 能够分析和解决铸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1. 铸造的基本原理2. 铸造材料的熔炼3. 铸造方法及设备4. 铸造工艺参数的设定5. 铸造缺陷及预防6. 铸造质量控制7. 铸造案例分析8. 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铸造?铸造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铸造的基本原理- 讲解铸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 分析铸造的基本过程和工艺流程。
2. 铸造材料的熔炼- 介绍铸造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 讲解熔炼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3. 铸造方法及设备- 介绍常见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
- 讲解各类铸造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 铸造工艺参数的设定- 讲解铸造工艺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 介绍铸造工艺参数的设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5. 铸造缺陷及预防- 分析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
- 介绍预防铸造缺陷的措施和方法。
6. 铸造质量控制- 讲解铸造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 强调铸造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7. 铸造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铸造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铸造实践操作。
2. 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df8ee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0.png)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编号:16128526学时/学分:2.5周/2.5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类型:集中实践性教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液态成型技术方向在学习完《铸造工艺及设备》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借助三维CAD、CAE软件,独立完成一项比较完整的铸造工艺方面的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开展铸造工艺设计的能力和三维CAD、CAE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本实践环节,掌握分析零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进行铸件工艺设计的重点和方法,掌握模具/型板、芯盒、砂箱的设计,应用三维CAD软件完成铸件工艺图、型板装配图、芯盒装配图、砂箱图的三维和二维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铸造工艺卡等。
培养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项目一零件图分析与三维图创建(2天)知识点:分析零件结构,若零件为二维图纸,则进行三维图创建。
重点:看懂零件结构,尤其是难成型的结构如果进行工艺补充。
项目二工艺设计(4天)知识点:铸件工艺图设计,包括加工余量、拔角、浇注系统、冒口、砂芯等,铸造工艺模拟与仿真和工艺可行性分析。
重点:按铸件生产纲领确定的生产类型和工艺原则,对铸件进行工艺分析和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编制工艺卡片和有关工艺文件,绘制铸件工艺三维图和二维图纸。
利用CAE软件进行铸造工艺优化设计。
项目三工艺装备设计(4天)知识点:设计工艺装备,包括模板、芯盒、砂箱及其它专用装备、工具等,绘制工艺装备三维图和二维图。
重点:应用CAD软件的分模功能辅助进行模板、芯盒设计,再由三维图导出二维装配图和装备二维零件图。
项目四文档资料编写(2.5天)知识点:编写设计说明书和铸造工艺卡重点:对设计任务的分析意见、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必要的技术经38济论证和技术组织措施以及有关的建议等。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f539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7.png)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铸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1.理解阀体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阀体铸造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缺陷分析等。
3.了解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阀体铸造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5.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备阀体铸造工艺的初步研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阀体铸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力的作用、铸造应力与变形等。
2.阀体铸造工艺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与维护等。
3.阀体铸造材料:包括铸造金属的性能、铸造合金的制备与处理、铸造材料的选用原则等。
4.阀体铸造缺陷分析与控制:包括铸造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5.阀体铸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铸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6.阀体铸造工艺的优化与创新:包括铸造工艺的优化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7.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阀体铸造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标准与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铸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体铸造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铸造成型工艺教案模板范文
![铸造成型工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d8107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b.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过程、分类及特点,掌握铸造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铸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铸造成型的分类及特点3. 铸造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教学难点:1. 铸造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预防措施2. 铸造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铸造产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铸造吗?铸造有哪些优点?二、讲授新课1. 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介绍铸造的基本原理:将金属熔炼成液态,浇注到铸型中,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铸件。
- 讲解铸造过程:熔化、浇注、凝固、冷却、清整。
2. 铸造成型的分类及特点- 普通砂型铸造:湿砂型、干砂型、化学硬化砂型- 特种铸造: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介绍各类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铸造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 铸型准备:介绍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铸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 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介绍铸造金属的种类、熔化方法、浇注温度等。
- 铸件处理和检验:介绍铸件处理的方法,如清除型芯、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等。
三、课堂练习1. 分析典型铸造产品的铸造成型过程。
2. 探讨如何提高铸造成型质量,减少铸造缺陷。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及工艺方法。
2. 强调铸造成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练习、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铸造成型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及工艺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铸造技术教案设计模板
![铸造技术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f1e15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1.png)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铸造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3)熟悉铸造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方法;(4)了解铸件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铸件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2)具备基本的铸造设备操作技能;(3)能够分析和解决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铸造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铸造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 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3. 铸造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方法4. 铸件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铸造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铸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讨论铸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二、讲授新课1. 铸造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教师讲解铸造技术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铸造技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 学生总结铸造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教师讲解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熔炼、浇注、冷却、清理等环节。
- 学生了解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如熔炼温度、浇注速度、冷却速度等。
3. 铸造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方法- 教师介绍铸造设备的基本构造,如熔炼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
- 学生学习铸造设备的操作方法,如熔炼炉的操作、浇注系统的设置等。
4. 铸件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教师讲解铸件缺陷的成因,如缩孔、冷隔、气孔等。
- 学生了解预防铸件缺陷的措施,如优化铸件结构、控制熔炼温度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铸造案例,提出解决铸件缺陷的建议。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铸造技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铸造课程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铸造课程教案模板范文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efcb9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e.png)
---一、教学设计概述课程名称:初中铸造技术基础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铸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掌握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铸造方法。
- 熟悉铸造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铸造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 常用铸造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 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 铸造用材料的选用和性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铸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
2. 观察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观察铸造过程和产品。
3.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铸造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铸造过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铸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铸造吗?生活中有哪些产品是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 引出课题:铸造技术基础。
2. 新授- 讲解铸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
- 展示铸造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铸造过程。
- 讲解常用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
3. 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铸造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砂型铸造产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铸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讨论与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铸造过程中的问题,如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3.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铸造案例,让学生了解铸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压模铸造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压模铸造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ea72f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8.png)
一、课程名称:压模铸造二、课程目标:1. 理解压模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压模铸造设备的操作方法;3. 学会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调整;4. 能够独立完成压模铸造工艺设计。
三、课程内容:1. 压模铸造基本原理(1)压模铸造的定义及分类;(2)压模铸造的工艺流程;(3)压模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2. 压模铸造设备(1)压模铸造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2)压模铸造机的操作方法;(3)压模铸造机的维护与保养。
3. 压模铸造工艺参数(1)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2)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4. 压模铸造工艺设计(1)压模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2)压模铸造工艺图的绘制;(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4)压模铸造工艺方案的优化。
四、课程安排:1. 理论教学:12学时(1)压模铸造基本原理(4学时)(2)压模铸造设备(4学时)(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4学时)2. 实践教学:24学时(1)压模铸造设备操作(8学时)(2)压模铸造工艺参数调整(8学时)(3)压模铸造工艺设计(8学时)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2. 期末考试(60%):包括笔试和实操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压模铸造》;2. 教学课件;3. 实践教学设备:压模铸造机、模具、铸件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压模铸造基本原理;2. 第5-8周:压模铸造设备;3. 第9-12周:压模铸造工艺参数;4. 第13-16周:压模铸造工艺设计;5. 第17-18周:实践操作;6. 第19-20周:复习与考试。
八、教学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注: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用此模板,将模板中标题的内容删除,然后按“无格式文本”粘贴上自己论文内容即可。
1.复制所选的内容。
2.“编辑”---“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本文给出了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和排版格式要求。
前言示例:本设计是针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所安排的一次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一次总结,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查阅相关书籍完成设计。
本设计的液料为液氨,它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
分子式NH,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3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汽压1013.08kPa(25.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设计基本思路:本设计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介质的理化性质等因素,结合给定的工艺参数,机械按容器的选材、壁厚计算、强度核算、附件选择、焊缝标准的设计顺序,分别对储罐的筒体、封头、人孔接管、人孔补强、接管、管法兰、液位计、鞍座、焊接形式进行了设计和选择。
设备的选择大都有相应的执行标准,设计时可以直接选用符合设计条件的标准设备零部件,也有一些设备没有相应标准,则选择合适的非标设备。
各项设计参数都正确参考了行业使用标准或国家标准,这样让设计有章可循,并考虑到结构方面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
前言格式:中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端对齐”。
英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篇幅以一页为限。
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章节题目具体格式 ........................................................................................ I I1.1 二级标题 (1)1.1.1 三级标题 (1)1.1.2 四级标题 (1)第2章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2)2.1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2)2.2 论文正文格式 (2)2.3 章节标题格式 (2)2.4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3)第3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3.1 表的格式说明 (4)3.1.1 表的格式示例 (4)3.1.2 表的格式描述 (4)3.2 图的格式说明 (5)3.2.1 图的格式示例 (5)3.2.2 图的格式描述 (5)3.3 公式的格式说明 (6)3.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6)3.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6)3.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7)3.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7)3.4.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8)3.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8)第4章打印说明 (9)4.1 封面 (9)4.2 中英文摘要 (9)4.2.1 中文摘要 (9)4.2.2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目录 (9)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1)注:目录采用自动生成形式进行编写,中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英文字体选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一级标题要黑体或者加粗,后面的页码不加粗。
第1章章节题目具体格式内容:“第1章XXXXXX”;格式:中英文“字体”均设置为“黑体,小二”;“段落”设置为“居中,大纲级别:1级,段前:12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1.1 二级标题内容:“1.1 XXXXXX”;格式:中英文“字体”均设置为“黑体,小三”;“段落”设置为“居中,大纲级别:2级,段前:6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
1.1.1 三级标题内容:“1.1.1 XXXXXX”;格式:中英文“字体”均设置为“黑体,四号”;“段落”设置为“两端对齐,大纲级别:3级,缩进:前0,后0;段前:7磅,段后:0磅,单倍行距”,“特殊格式:无”1.1.2 四级标题四级标题格式“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序号均采用中文格式输入。
内容:“(1)XXXXXX”。
第2章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基本要求:(1) 纸型:B5,单面打印;(2) 页边距:根据模板(3) 页眉:根据模板;(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5)行距:正文全文单倍行距。
2.1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页眉按照模板格式,不可更改。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正文开始,作为第1页。
将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2.2 论文正文格式正文文本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单倍行距;英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模板中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能力,如果要粘贴,请在“编辑—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然后将粘贴内容的格式设置成要求的格式。
2.3 章节标题格式表1-1 标题编号的示例层次格式及要求第1章××××(标题居中,标题后不接排)1.1 ××××(标题居中,标题后不接排)1.1.1 ××××(标题顶格,标题后不接排)(1)×××××(前空两格,无标题,接排,×××××……另行顶格书写)1)×××××(前空两格,无标题,接排,×××××……另行顶格书写)①×××××(前空两格,无标题,接排,)2.4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第3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3.1 表的格式说明3.1.1 表的格式示例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2-1、表2-2所示,请参考使用。
表2-1 试验所用508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表2-2 工艺参数3.1.2 表的格式描述(1) 表的绘制方法表要用WORD 绘制,不要粘贴。
(2) 表的位置① 表格居中排列。
② 表头与上文之间空半行行,表头与表格之间不空行。
表格与下文之间空半行。
③ 表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表的下方。
(3) 表头的写法① 表头应当在表的上方并且居中。
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2-1、表2-2,表头编号与表头内容之间空0.5行。
镁Mg 锰Mn 锰Mn 铬Cr钛Ti 铁Fe 铜Cu 锌Zn 合计 铝Al 4.0-4.9 0.4-1.0 0.4-1.00.05-0.25 0.15 0.4 0.1 0.25 0.15 余量 合金轧制温度 道次 铸锭直径 板材厚度 总变形量 5083 410℃ 23 350mm 20mm (350-20)/350×100%③表内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
数字和符号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
④中文表头设置为黑体,五号,居中;数字和符号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
⑤表格设置为“根据窗口调整格式”。
(4)表格的形式文章中所有的表格均采用3线表格,如例所示,上下的端线采用“1.5 磅”,中间的分隔线采用“0.5 磅”。
3.2 图的格式说明3.2.1 图的格式示例图3.1为拉伸断裂后的断口形貌照片,其中图a的放大倍数为400倍,图b 的放大倍数为1000倍。
3.2.2 图的格式描述(1) 图的绘制方法①插图、照片应尽量通过扫描粘贴进本文。
②数据图表用Origin绘制。
(2) 图的位置①图居中排列。
②图与上、下文应留一行空格,也可根据排版需要适当调整图与正文之间的间距。
③图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
(3)图名的写法①图名居中并位于图下,编号应分章编号,如图2-1、图2-2。
②图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③图内文字清晰、美观。
④中文图题设置为黑体,五号,居中。
数字和符号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图内标注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
(a) 低倍断口形貌(b) 低倍断口形貌图2-1 应变速率为1.67×10-4s -1的断口形貌(4)其他要求①必要时,应将图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标题下,作为图例说明,当有分图号时,应写在相应的图下,图题之上。
分图号用(a)、(b)等表示。
正文中引用时,用“见图3.1(a)、(b)”或“如图3.1(a)、(b)所示”。
②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3.3 公式的格式说明3.3.1 公式的格式示例本试验采用多试样恒速拉伸法确定应变速率敏感系数,根据公式[31-32]TT T m ,lg lg εεδ⎪⎪⎭⎫ ⎝⎛∂∂=(3-1) 即可求出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即m 值。
3.3.2 公式的格式描述(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3-1)、(3-2)。
(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
3.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3.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3.4.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1)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
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中文文献后加“等”,英文文献“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