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招聘中识破被面试者的谎言 (1)
面试诈骗套路
面试诈骗套路面试诈骗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骗子通过冒充招聘公司或者雇主的身份,进行虚假招聘或者收取费用,给求职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面试诈骗的常见套路,为求职者提供警惕和防范的方法。
1. 套路一:虚假招聘信息骗子在各种招聘网站或者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冒用正规企业的名义吸引求职者。
这些虚假信息通常内容较为诱人,承诺高薪、福利好,吸引大量求职者申请。
求职者收到面试邀请后,可能会接受面试,进而上当受骗。
为避免被此类套路骗取,求职者应该:•留意招聘渠道的可信度,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或者官方平台进行求职;•在面试之前,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公司的信息,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警惕短期高薪、过于理想化的职位,多方考虑职位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 套路二:面试费用骗子以各种理由向求职者收取面试费用,例如名额有限、保证面试通过等。
这些套路常常让求职者以为缴费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上当受骗。
为避免被此类套路骗取,求职者应该:•主动了解招聘过程中是否需要缴纳费用,如果有,核实费用的合理性并要求开具正规发票;•警惕面试时以交纳费用为条件的工作机会,正规的企业不会以此作为录取标准。
3. 套路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骗子以招聘的名义向求职者索取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
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进行各种非法活动,如盗用身份等。
为避免被此类套路骗取,求职者应该:•警惕求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仅提供必要的信息,谨防泄露个人隐私;•检查招聘公司的信誉度,担任信任度不高的公司索取个人隐私信息时应当保持警惕。
4. 套路四:虚假面试骗子组织虚假面试,目的是通过面试过程中的各种手段来诱骗求职者,例如提示需要支付面试费用、性别或者年龄歧视等。
为避免被此类套路骗取,求职者应该:•注意面试过程中的提问和要求是否符合正常的招聘程序;•针对不合理的要求,谨慎考虑是否继续参与面试,并通过各种渠道核实公司的信誉度。
5. 套路五:非正规面试场所骗子有可能以非正规的场所组织面试,如咖啡厅、酒店等。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1).doc
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陷阱陷阱 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在看到“某公司”或不写明公司的电话和地址的招聘广告时,求职者一定要谨慎!陷阱 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 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 4、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 5、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
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 6、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 80%,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
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
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
教你四招识破面试骗局
教你四招识破面试骗局(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你四招识破面试骗局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教你四招识破面试骗局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谨小慎微,小心中招谨慎行事必须从寻找招聘信息的那刻就开始,公司是否正规初步体现在企业性质介绍以及职位描述上,发现用词含糊不清者大可立马删除。
对有意向者,通过电话、网络、亲友等途径来打听企业状况,有备而无患。
若无法获得消息,初次面试的感官感受(例如办公环境、员工素质等等)也能令你对该公司有所了解。
面谈过程中,详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清楚自己受聘的薪资福利状况,并确认在offer中有所体现。
面试中所携带的各类证件及个人作品,若无特别要求,应尽量由求职者个人保留,同时减少复印件的外流量,以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综上所述或许只是些防身皮毛,不过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谨小慎微总不会出错的吧!“望闻问切” 四招识破面试骗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资源颇为坚实,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移植到求职“扫雷行动”中也不失为一剂良方:“望”即是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公司的外部环境和人员情况,办公所在地的环境、公司人员的基本素质,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要“眼观四路”。
“闻”即是通过听觉以及咨讯手段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概况,当然此处的“听”可不是听一面之词,而是要“耳听八方”,如上网找资料,发帖询问。
而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网站资源追踪其踪影的小公司,不如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前台、保安,或是样子比较“嫩”的小职员聊天套瓷。
“问”即是对亲属,亲属的朋友、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
这年头,“八卦是王道,小道出真理”,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千万不要不问。
“切”即是直接交手,试探虚实。
面试官油滑你就“切”个擦边球,面试官态度缓和你就“按一掌印”,面试官谨慎你就触个皮毛,面试官过于托大你要敢于叩住他的脉门、缠斗到底,把催债的那套使出来,不问出个究竟不罢休。
17个面试陷阱问题
17个面试陷阱问题招聘面试的问题也处处存在陷阱,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17个面试陷阱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可以请你介绍下自己吗?陷阱:介绍自己时往往很容易跑题,说到自己的个人生活,而这却是面试中万万不能出现的情况。
化解锦囊:直击重点,围绕着自己将如何为公司带来价值来阐述。
可以将自己的成就分成两三个小点逐一说明。
记住,你说过的所有内容都是给面试官留下不同印象的基石哦。
2.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
陷阱:这个问题十分狡猾,因为往往应聘者并不知道面试官希望找个什么性格的人。
再加上人的性格往往很复杂,因此用一个词来形容也相对困难。
化解锦囊:小心回答。
首先你要了解你应聘职位的特性,例如会计师的应聘者应避免用“有创意的”来形容自己,而设计师最好不要用“准时”来描述自己。
挑选一个最符合职位,又适合自己的词来形容吧。
3.相对于你申请的其他公司,我们公司的这个职位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陷阱: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你还申请了其他公司吗?”如果你回答“我只申请了贵公司”,聪明的面试官哪里会相信呢?他们反而会认为你并不诚实。
但如果你又大肆夸奖其他公司,面试官又会傲娇地不高兴。
化解锦囊:你可以这么说:“我也正在与其他几家公司接触,但是我还没有想好哪一家最适合我的未来发展。
”这样的回答既正面又不伤面子。
4.请说出三条你的缺点和优点。
陷阱:面试官很喜欢用这个问题来找到拒绝你的理由。
任何一条回答不会都可能导致直接失败。
你提出的优点可能并不适合这个工作,缺点如果最终无法自圆其说也是很危险。
化解锦囊:面试官喜欢听到适合这个职位的优点,而你的缺点却不能影响你在这个职位上的表现能力。
这个问题一定要提早准备,现场想可来不及哦。
5.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陷阱: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应聘者的动力来源、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和渴望程度。
应聘者往往会说出好几个理由,但是如何排序对面试官很重要。
化解锦囊:面试官希望看到你对公司和行业的足够了解。
6.你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公司?陷阱:面试官希望考察你潜在的某些导致无法胜任工作的缺点,比如说无法与他人相处、没有耐心等等。
如何从身体语言识别面试中的谎言
(四)触摸
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进行触摸的行为发现面试者撒谎的迹象。
(1)触摸嘴
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或者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往往习惯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的动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指尖轻触一下嘴唇,一是将手握成拳头状,将嘴遮住。无论那种动作,都是为了掩盖自己说谎的真正企图,阻止嘴的活动给人以过分明显的表示,防止对方察觉出来。在说谎时,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愧疚和害怕的心理,从而感到不安和不自在,这是人在说谎时的生理反应。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自在心理,就用手捂住了嘴巴,掩饰自己,使自己镇静下来。因而,用手捂嘴原因有两个,一是控制自己,使自己镇静;一是掩饰自己,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撒谎。
(2)触摸脖子
脖子也是人体传达信息的重要器官。用手摸脖子,或用手去扯衣领的行为也是说谎的表现。说谎时,大脑的消极思维会引起脸部和脖子的肌肉组织发痒,需要用手去搔痒。直接的方式便是用手去触摸。但是,当意识到对方已察觉出自己在说谎时,往往会很紧张,引起颈部出汗,拉一下衣领,使颈部周围的空气可以流通,这样消除发痒的感觉。
象征性动作时非语言交流的独特方式,尽管它们通常处于个人意识的支配下,但有时也可能会超出个人的意志而不自觉流露出来。当一个象征动作与说话语义完全相反时,就表示面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出卖了他的谎言。例如,轻微的点头(表示肯定)可能就表明“否定”的言语是谎言;或者当面试者说自己很感兴趣,但却收回张开放在桌上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并把前倾的身子往回缩(表示拒绝和不感兴趣)可能表明面试者刚才说的自己很感兴趣的话就是谎言。
了解招聘骗局常见套路,让你明辨黑白
了解招聘骗局常见套路,让你明辨黑白2023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招聘也成为了各大企业和机构的必备环节。
然而,面对招聘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骗局,应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助,因为招聘骗局的套路变化多样,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因此,了解招聘骗局的常见套路,明辨黑白,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招聘骗局常见套路和如何避免。
一、招聘骗局的常见套路1、虚假招聘信息虚假招聘信息是招聘骗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类骗局往往通过在各大求职网站、社交平台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来欺骗求职者。
如虚假的职位、工作地点和薪资待遇等,以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之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钱财或者利用你提供个人信息来进行其他的诈骗行为。
2、虚假面试虚假面试是指骗子仅仅是借机会安排您进行一些所谓的测试,比如体检、能力测试等,实际上只是诱使应聘者交纳所谓的服务费用,或者通过你提交了个人信息,骗子和你的身份就有了一定的接触,之后就可以进行其他的诈骗行为。
3、兼职诈骗这种骗局主要是通过发布各种兼职信息来获取求职者的信任,之后借口为了能进行工作需要拥有自己的账户等理由来诱骗求职者填写自己的个人账户相关信息,以对求职者进行欺骗和钓鱼。
4、虚假猎头虚假猎头是指以招聘求职为诱饵,骗取个人信息和金钱来进行诈骗的行为。
这种骗局对于高层次人才尤为危险,因为高层次人才往往具有可观的收入和价值,从而成为骗子的重点攻击对象。
二、如何辨别和避免招聘骗局1、甄别公司的合法性避免招聘骗局的第一步就是甄别公司的合法性。
可以通过对该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实,来判断其是否是一个合法合规的企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来判断公司是否正规。
2、了解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在应聘招聘时,应该注意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如果对方发给你的信息过于简略、缺少详细的信息,就要警惕有没有问题。
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知人论世,找人打听有没有接到招聘电话或者是面试邀请等来确定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行为面试法SR模型及识别谎言的技巧
行为面试法的STAR模型一、基于素质模型(或岗位说明书)的行为面试法1.1 什么是行为面试法目前流行的面试方法比较多,但常用的是一种名为“行为面试法”的理论方法。
行为法以往主要用在心理咨询当中,是通过了解咨询人过去发生的行为,进而推断其往后的表现。
人力资源专家经过开发、运用到招聘面试活动当中,变成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面试方法。
行为面试法的核心是只关注候选人过去发生的行为、业绩、遇事处理方法,而弱化对将来行为的假设。
因为过去的行为能预见将来。
如果这个候选人以前的工作跟你招聘的行业比较相关,职位也接近,那么他过去的行为就有可能预示将来,所以你要不断地看,他过去的工作成绩、工作方式等都怎么样,进而推断出他来这儿以后会怎么样,所以我们才追问他过去工作中的行为,而不问“你将要怎么样”?行为面试法的问法(1)你是怎样分派任务的?是分派给已经表现出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呢?还是分派给有兴趣完成该任务的人?或者是随机分配??请描述一下你是怎样分派任务的,并举例说明。
(2)你觉得人生中最大的激励是从金钱还是从工作中获得的?你认为什么是生活中最大的激励?为什么这样说?(3)你的前任主管是一个严厉的人还是一个随和的人?你如何评价你的前一任主管?请你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4)你的团队沟通能力好不好?你以前是怎样和你的团队进行沟通的?请举例说明。
(5)在你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工作还是会做一些别的事情?你的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是怎样的?1.2 行为面试法的STAR行为面试法倾向于一种开放式、非暗示式的问法,减少应聘者从问题中得到相关信息的可能性,更有效考察应聘者与岗位模型的匹配度。
但相应地要求面试官具有更高的面试技巧,避免“真空”问题的出现。
所以一般而言,面试官应该注意STAR。
STAR是每个词的大写字母代表的一个英文单词,组成了四个角:S是Situation,就是情景。
T是Target,目标,你要干什么,当时你为了干什么。
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
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求职招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陷阱,如果不小心掉进去,就会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带来困扰和挫折。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陷阱,以下是十个典型陷阱及防范提示,希望能给求职者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陷阱一:虚假招聘信息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招聘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旨在吸引求职者的注意力。
为了避免掉进这个陷阱,我们需要多方面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咨询朋友、查阅可靠的招聘网站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二、陷阱二:过于依赖网络招聘虽然网络招聘已经成为求职的主流方式,但过于依赖网络招聘也是一个陷阱。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工作机会,如招聘会、人脉关系等,以提高找工作的机会。
三、陷阱三:盲目投递简历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盲目地投递大量简历,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我们错过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此,在投递简历之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筛选,确保投递的岗位与自己的背景和兴趣相匹配。
四、陷阱四:忽视个人形象求职时,个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如果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忽视了个人形象,如着装不得体、言行举止不得体等,就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在求职前仔细打扮自己,展现出专业、自信的形象。
五、陷阱五:不注重自我营销在求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自我营销,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如果我们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用人单位很难对我们产生兴趣。
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自我推销,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六、陷阱六:不重视面试准备面试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很多人往往不重视面试准备。
这样做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专业、不认真的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岗位要求等信息,并准备好相关的面试问题,以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七、陷阱七:不注意用人单位的背景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用人单位的背景和信誉,避免进入一些不正规或不良的公司。
可以通过查阅公司的官方网站、咨询员工或前员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招聘面试的10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招聘面试的10大误区及避免方法招聘面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和应聘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面试过程中,由于一些误区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招聘失败或者应聘者未能准确展示自己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招聘面试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问题。
1.主观性评价:面试官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应聘者进行主观判断。
这可能会导致面试官片面地评价应聘者的表现。
避免这个误区的方法是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2.倾向性评价:面试官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偏见来评价应聘者。
例如,面试官可能更喜欢一些性格类型的应聘者,而对其他类型的应聘者有偏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多人参与面试,并进行多维度评价。
3.只关注技术能力:在技术岗位的招聘中,面试官往往只关注技术能力,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可以设计多个环节的面试,评估不同能力。
4.面试问题模糊:面试官在提问时可能问题模糊不清,导致应聘者无法准确回答。
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前准备好明确的问题,并确保问题清晰明确。
5.忽视应聘者提问的机会: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往往有机会提问。
但是,面试官可能忽视应聘者提问的机会。
这会给应聘者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面试官应该留出时间给应聘者提问,并认真回答。
6.面试时间过长:面试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应聘者疲劳,影响应聘者的表现。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面试官应该在面试前规划好时间,控制好面试的时间。
7.不给予反馈:面试官在面试结束后,往往会忘记给予应聘者及时的反馈。
这可能导致应聘者无法了解自己的表现,或者无法准确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面试官应该及时给予应聘者反馈,并指出应聘者的优点和不足。
8.不考虑应聘者的背景:在面试中,面试官往往只关注应聘者的能力和经验,而忽略了应聘者的背景。
例如,招聘外语岗位时,考虑应聘者的国际化背景可能更加重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面试官应该综合考虑应聘者的能力和背景。
面试中如何发现说谎的线索
在面试中,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的语言内容和体态语言发现其说谎的可能的证据。
语言内容方面主要的说谎特征是表达信息过量、表达内容过于简练、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内容不合情理;体态语言方面则主要集中于面部表情、手势、姿势、触摸和象征性动作。
在面试中,面试主考官不仅需要深厚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积淀,还需要较强的辨谎技能。
对于组织来讲,甄选合适和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在面试中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错误招聘使得企业深受其害。
背景调查的高成本也使得组织不能很好地对面试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达到全面的证实。
所以,如何从面试者的语言表述和体态语言发现其说谎的线索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一、语言内容谎言的言语形式并无特殊之处。
它们都是正常的语句或语段,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是没有破绽的,它们的形式是符合语法与逻辑结构规律的。
事实上,谎言由于其欺骗的目的,都是经过充分思考而产生的,都有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如果形式上就有破绽,那还怎么欺骗得了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呢?谎言的破绽既然不在形式上,那么总的来说其破绽都在内容上。
谎言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不真实。
这不真实的内容是编造出来的假象,并以此将真相掩盖。
所以证实谎言内容是个不真实的假象,是寻找谎言内容破绽的基本途径。
然而要证明谎言内容的不真实都不是那样容易,因为谎言通常表述的都是已然或未然的事件。
已然的就是已经发生的过去了的事件,未然的就是还没有发生而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它们都是面试官不能亲眼所见的事件。
不能亲眼所见的事情,判别它的真实性便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由于潜意识的作用,撒谎者在说谎时会不自觉地留下一些语言的“破绽”。
大部分谎言在语言表述上都可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表达信息过量面试官:“您在以前工作的公司是做ERP销售的,您那时的月收入一般为多少呢?”面试者:“一般为8000元左右,这是真的,因为在上海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同时我自己的销售业绩也做得很好,公司的整体行业前景都很不错。
分析企业招聘中的面试作伪行为及应对对策
分析企业招聘中的面试作伪行为及应对对策【摘要】在企业招聘中,面试作伪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常见形式包括夸大自身能力、隐瞒不良经历等。
为了有效地对付这种现象,企业可以建立严格的面试流程和程序,确保每位应聘者都接受同等的评估标准。
加强背景调查和验证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联系前雇主或参考人来确认应聘者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对面试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识别面试作伪行为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最终,企业应该重视诚信和诚实面试,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加优秀和真诚的员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应对面试作伪行为,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关键词】企业招聘、面试、作伪行为、对策、面试流程、背景调查、诚信、诚实、企业形象、招聘流程、诚信面试、诚实招聘、面试官、识别能力、培训、员工选拔、人才引进、招聘程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招聘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就包括应聘者可能会出现的面试作伪行为。
面试作伪行为是指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故意夸大自己的能力、经验或者提供虚假的信息,以获得更好的招聘机会。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面试作伪行为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招聘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
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面试作伪行为,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建立严格的面试流程和程序、加强背景调查和验证、培训面试官加强识别能力,这些都是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在落实这些对策的企业也应该重视诚信和诚实的面试原则,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只有通过诚实守信的招聘过程,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实现长久的发展。
面试作伪行为虽然时有发生,但只要企业有所警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有效防范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 正文2.1 面试作伪行为的常见形式面试作伪行为是企业招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面试者为了获得岗位而故意进行欺骗或掩饰自己的情况。
面试诈骗套路
面试诈骗套路面试诈骗套路近年来,面试诈骗事件频繁发生,给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面试诈骗是指以虚假招聘信息、虚假面试、虚假录用等手段骗取求职者财物或个人信息的行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面试诈骗的套路和防范措施。
一、套路解析1. 虚假招聘信息虚假招聘信息是最常见的面试诈骗手段之一。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并以此为借口进行诈骗。
这些虚假招聘信息通常会使用华丽的语言和高薪福利来吸引求职者。
但实际上,这些工作不存在或者根本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薪福利。
2. 虚假面试虚假面试是指不法分子通过伪装成用人单位或者中介公司,邀请求职者前往某地进行所谓的“面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诈骗。
这种方式通常会使用诱人的面试机会来吸引求职者,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的财物或者个人信息。
3. 虚假录用虚假录用是指不法分子通过伪装成用人单位或者中介公司,告诉求职者已经被录用,并要求其支付一定的“担保金”、“报名费”等费用。
这些费用实际上都是虚假的,目的是为了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二、防范措施1. 注意招聘信息来源在寻找工作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
可以通过官方招聘网站、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取信息,并仔细核对相关企业信息和联系方式。
同时,也可以向亲朋好友、同事等了解相关情况。
2. 保持警惕在面试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
如果遇到不合理或可疑的问题,可以向对方提出疑问并进行核实。
同时,在签订任何文件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并仔细核对其中的内容。
3.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在面试过程中,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如果对方要求提供这些信息,可以向其要求出示相应的证明文件,并进行核实。
4. 谨防诈骗手段在面试过程中,要谨防各种诈骗手段。
比如,对方要求支付担保金、报名费等费用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并不轻易支付。
同时,在签订任何文件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并仔细核对其中的内容。
如何应对虚假招聘
如何应对虚假招聘虚假招聘是指招聘企业或个人故意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以迷惑求职者获取不当利益。
面对这种现象,求职者需要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虚假招聘手段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帮助求职者识破虚假招聘,保护自身权益。
一、虚假职位描述虚假职位描述是虚假招聘常用的手段之一。
招聘者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夸大职位的薪水待遇、职责与发展空间,以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
然而,当求职者成功入职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所描述的大相径庭。
应对方法:1. 仔细审查职位描述:在投递简历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职位描述,留意其中的不实之处。
如薪酬过高、福利优渥等。
如果有疑虑,可以与招聘者沟通核实。
2. 深入调查企业背景:在投递简历之前,对招聘企业进行一定的调查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途径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其信誉和声誉。
3. 与员工交流: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与该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员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虚假面试虚假面试是指招聘者利用面试的名义,以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为目的。
求职者参加面试后发现招聘者并非真正意愿雇佣,而是在进行调查、推销产品或其他目的。
应对方法:1. 辨别面试场所:在接到面试通知后,求职者应查询公司的地址,并仔细核实是否存在。
如果是有名企业,可以参考官方网站上提供的面试信息。
2. 谨慎透露个人信息:求职者在面试时,不应随意透露过多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等。
只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确保自身的隐私安全。
3. 直接与企业沟通:面试之前,可以主动联系招聘企业,核实面试时间、地点和面试官的身份。
避免因为虚假面试而受骗。
三、虚假培训销售虚假培训销售是指以培训为名义,吸引求职者参加高价、低质的培训课程。
招聘者通常以培训课程是入职条件或职位晋升的必备条件来威胁求职者。
应对方法:1. 主动了解培训课程:在收到培训通知后,求职者需要主动了解相关培训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费用。
企业招聘中应聘者的虚假信息及应对措施
企业招聘中应聘者的虚假信息及应对措施作者:尔新颖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0期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企业管理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正规,但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应聘者的虚假信息,不仅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难度,而且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对于应聘者的虚假信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才能够在招聘过程中有效地避开应聘者的虚假信息,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
关键词:虚假信息;识别虚假信息;选择虚假信息;应对虚假信息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一、应聘者造假的现状及原因据某杂志报道,为了谋取一份好的工作,一名自考本科生冒充北大博士生,制造虚假简历蒙骗求职单位,被用人单位觉察后,以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
据悉,因虚假简历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在全国尚属首例。
(一)应聘者造假现状。
据有关专家估计,大约有30%的人会在他们的简历中“注水”。
根据新泽西州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DP在2001年的统计,44%的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谎;41%的人在教育背景上撒谎;还有23%的人伪造他们的信用记录和有关文件。
ESR咨询公司总裁莱斯特·罗森表示:“一个糟糕的聘任决定会使整个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并会为企业带来法律上的、财务上的纠纷。
从小的方面看,雇用一名说谎者会使你日后加大因替换他而额外增加的招聘、培训成本,而更糟的是:你的企业也许会面临业务上的损失甚至是法律诉讼。
”这些虚假信息主要表现为假学历、假经历以及假业绩等。
(二)应聘者造假的主观原因1、招聘企业的要求高于自身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应聘者为了能够应聘就伪造自己的简历。
如,有的单位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才能参加面试,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学历不符合,但是感觉自己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驾驭这个工作的人,也许会暂时伪造自己的学历希望能有一个让自己展示的机会而造假。
2、缺乏自信。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虚假招聘信息
大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虚假招聘信息在当下社会,虚假招聘信息层出不穷,给许多求职者带来了困扰和伤害。
对于大学生来说,识别和应对虚假招聘信息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借鉴他人经验、辨别真假信息、寻求可靠渠道等方面,介绍大学生如何应对虚假招聘信息。
一、借鉴他人经验大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识别虚假招聘信息。
可以向已就业的前辈、熟悉就业市场的学长学姐等咨询,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他们通常能够提供一些可信赖的招聘信息渠道,帮助大学生避免踏入虚假招聘的陷阱。
二、辨别真假信息1. 注意招聘信息的语言表达水平和专业度。
虚假招聘信息通常存在较多语法错误和专业术语使用不当的情况,而真实的招聘信息通常会更加准确和规范。
2. 留意薪资待遇是否过高或过低。
如果某个职位的薪资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么很可能是虚假信息;另一方面,如果薪资待遇过低,也需要多加留意是否存在其他隐形陷阱。
3. 查看公司的信誉和口碑。
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公司的信息,看看是否有其他求职者或员工对该公司发布过相关信息或评论,以此判断其真实性。
4. 注意招聘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来源。
虚假招聘信息通常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渠道发布,如个人网页、QQ群等,而正规的招聘信息通常会通过大型招聘网站、官方渠道等发布。
三、寻求可靠渠道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尽量选择可靠的招聘渠道,避免接触到虚假招聘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靠招聘渠道:1. 教育机构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很多学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这些中心通常会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和职位推荐。
2. 大型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这些网站有一定的审核机制,发布在上面的招聘信息通常较为可靠。
3. 企业官方网站:有些大型企业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可信度较高。
4. 就业招聘会:各大高校经常会组织就业招聘会,招聘会上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大多经过学校的审核和筛选,可靠性较高。
总结起来,大学生在识别和应对虚假招聘信息时,应该借鉴他人经验、辨别真假信息、寻求可靠渠道等。
面试中如何发现虚假信息
我们经常会见到求职者在个人简历中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写得比较模糊或者故意使其误导读者,甚至有些求职者请别人或一些代理机构帮他们写个人简历,对简历进行各种精品的包装。
同样,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也存在作假行为,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关于求职、应聘方面的书籍,指导求职者如何巧妙应对招聘方提出的问题。
在心理测验和笔试测验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作假行为。
总之,在招聘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作假行为。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对作假行为概念的界定求职应聘中的作假是指欺骗性的印象管理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面试分数应聘者有意歪曲回答面试问题,以给面试者留下良好印象。
该定义有两层涵义:第一,应聘者可能通过作假来回答面试问题以给面试官留下积极的印象。
例如,回答要求描述过去具体行为的问题(请举例说明某一具体工作或项目经常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应聘者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就有可能编造一些不存在的行为。
第二,应聘者信息的核心部分被加工、处理过,这些信息可能被添加或者去除。
如:应聘者会以“一个理想个体”的形象或“一个理想职员”形象来回答面试问题,他们有可能夸大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或者过去的成就。
同样,一些信息也可能被省略或去掉,这是因为应聘者认为这些真实信息会降低他们的面试分数或者会产生负面印象。
例如,应聘者离开原工作单位可能有很多原因:缺乏晋升机会、与主管有矛盾、工作倦怠等,但在面试中只有一种原因被提到,即缺乏晋升机会,应聘者有意省去其他原因,是因为这些原因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信息有可能会被编造,应聘者会描述一些可以被证实为错误的信息,这等同于说谎、完全非真实的描述。
如,应聘者称自己拥有硕士学位,而实际上他还未毕业。
因此,广义的作假包含伪装、隐瞒、夸大、说谎等。
对作假行为的识别与控制首先,是对应聘者的简历进行鉴别。
求职者通过对企业招聘要求仔细研究和观察,弄清楚企业期望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胜任特征与工作经历等情况,然后对自己的简历进行包装,写明自己恰好具有招聘方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招聘中的虚假反应及其识别
招聘中的虚假反应及其识别我们经常会见到求职者在个人简历中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写得比较模糊或者故意使其误导读者,甚至有些求职者请别人或一些代理机构帮他们写个人简历,对简历进行各种精品的包装。
同样,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也存在作假行为,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关于求职、应聘方面的书籍,指导求职者如何巧妙应对招聘方提出的问题。
在心理测验和笔试测验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作假行为。
总之,在招聘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作假行为。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对作假行为概念的界定求职应聘中的作假是指欺骗性的印象管理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面试分数应聘者有意歪曲回答面试问题,以给面试者留下良好印象。
该定义有两层涵义:第一,应聘者可能通过作假来回答面试问题以给面试官留下积极的印象。
例如,回答要求描述过去具体行为的问题(请举例说明某一具体工作或项目经常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应聘者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就有可能编造一些不存在的行为。
第二,应聘者信息的核心部分被加工、处理过,这些信息可能被添加或者去除。
如:应聘者会以“一个理想个体”的形象或“一个理想职员”形象来回答面试问题,他们有可能夸大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或者过去的成就。
同样,一些信息也可能被省略或去掉,这是因为应聘者认为这些真实信息会降低他们的面试分数或者会产生负面印象。
例如,应聘者离开原工作单位可能有很多原因:缺乏晋升机会、与主管有矛盾、工作倦怠等,但在面试中只有一种原因被提到,即缺乏晋升机会,应聘者有意省去其他原因,是因为这些原因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信息有可能会被编造,应聘者会描述一些可以被证实为错误的信息,这等同于说谎、完全非真实的描述。
如,应聘者称自己拥有硕士学位,而实际上他还未毕业。
因此,广义的作假包含伪装、隐瞒、夸大、说谎等。
对作假行为的识别与控制首先,是对应聘者的简历进行鉴别。
求职者通过对企业招聘要求仔细研究和观察,弄清楚企业期望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胜任特征与工作经历等情况,然后对自己的简历进行包装,写明自己恰好具有招聘方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面试中识别谎言的技巧
面试中识别谎言的技巧面试中识别谎言是每位面试官都需要具备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招聘过程中,识别谎言能够帮助面试官更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真实能力、经历和个性,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帮助面试官更好地识别谎言。
首先,观察非语言表达。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非语言表达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
面试官可以观察应聘者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等。
如果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看起来紧张、瞳孔扩大、眨眼频繁或者有其他不自然的举止,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撒谎。
此外,如果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言语和非语言的不一致,也可能是存在虚假信息。
其次,询问具体细节。
面试官在面试中可以通过询问具体细节来测试应聘者的回答是否真实。
如果应聘者编造了一个经历或者能力,他们很可能对细节记忆不清或者在回答时犹豫。
面试官可以在询问中提醒应聘者注意某些关键细节,如果应聘者反应迅速并回答准确,可能是真实的。
而如果应聘者反应迟缓、回答模糊或者不确定,很可能是在撒谎。
第三,观察个人一致性。
面试官可以通过观察应聘者前后回答问题的一致性来识别谎言。
如果应聘者在不同场合或者不同问题中给出了相互矛盾的答案,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些回答是虚假的。
面试官可以将一些关键问题在面试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轮次中反复询问,以观察应聘者对这些问题的一致性回答。
第四,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可以通过验证应聘者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来识别谎言。
例如,面试官可以要求应聘者提供相关文件、证书或者联系人的推荐信来确认他们所声称的经历和能力。
面试官也可以在后续环节中与之前的雇主、同事或者教育机构联系,以确认应聘者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
最后,用心倾听和观察细节。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该保持专注和细心,用心倾听应聘者的回答,并观察细节。
谎言往往会在细节上暴露出来。
面试官可以针对应聘者的回答提出深入的追问,仔细观察他们的反应和回答,以发现是否存在矛盾、模糊或者不自然的地方。
总之,面试中识别谎言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求职收集信息时防骗宝典
求职收集信息时防骗宝典1.注意求职网站的可信度目前市场上各类求职网站繁多,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
不过,学生和应届毕业生要注意网站的可信度,选择被社会认可并接受的求职网站收集信息,以避免上当受骗。
2.谨慎对待“内部推荐”有些孩子有亲戚朋友在某家企业或公司工作,很容易就拿到了“内部推荐”,这是受骗的重灾区之一。
因此,对于收到的招聘信息,一定要谨慎对待,先查看一下公司官网是否有对应的招聘信息,并核实相应职位信息和联系方式是否合法。
3.招聘面试不应提前询问个人信息有些骗子会借口为考察候选人素质而故意询问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这些信息在未知情况下不要轻易透露,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4.不要轻信“代招聘公司”或者“代招聘人”有一些骗子以代招聘公司或代招聘人的身份出现,声称自己能够给求职者提供工作机会或招聘信息,并且索要一定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应该警惕,并要求代招聘方出示相关的授权证明。
5.重视公司文化和背景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求职者要对招聘公司的文化和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判断公司是否正规、是否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若遇到虚假信息,求职者可以进一步查证,不过不要轻易相信过于华丽的招聘资料或承诺。
6.不要对简历过度修饰求职者在编写简历时,不要对工作经历和学历过度修饰,要让已有的招聘经历说话,而不是通过编造经历来虚假求职。
面试官是很有经验的,简历修饰过度会被识破,从而招生过程中受挫。
总而言之,在求职过程中,收集信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对于信息的真实和可信度,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谨慎对待,使用上述防骗宝典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安全风险。
希望本文对学生和应届毕业者有所启发,迈出求职的成功第一步。
求职前防骗宝典
求职前防骗宝典求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各种骗局。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求职前防骗宝典,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被骗。
一、警惕虚假招聘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招聘信息,但是有些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虚假招聘信息的特点是:工资待遇过高、工作内容过于简单、招聘条件过于宽松等。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信息,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二、谨慎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
2.不要轻易相信面试官的承诺,如工资待遇、晋升空间等。
3.不要轻易签署任何文件,如保密协议、培训协议等。
三、注意招聘费用有些公司会要求求职者支付招聘费用,这是不合法的。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支付任何费用。
四、谨慎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关于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条款。
2.不要轻易签署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
3.如果合同中有不合理的条款,可以与公司协商修改。
五、注意薪资结算在薪资结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工资单,确保工资计算正确。
2.不要轻易签署工资条上的“已收到工资”的字样,以免影响后续维权。
3.如果发现工资有问题,可以与公司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六、保护个人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
如果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
2.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等。
3.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APP,以免个人信息被泄露。
七、保持警惕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可以向警方报案,以免被骗。
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面试中,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的语言内容和体态语言发现其说谎的可能的证据。
语言内容方面主要的说谎特征是表达信息过量、表达内容过于简练、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内容不合情理;体态语言方面则主要集中于面部表情、手势、姿势、触摸和象征性动作。
在面试中,面试主考官不仅需要深厚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积淀,还需要较强的辨谎技能。
对于组织来讲,甄选合适和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在面试中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错误招聘使得企业深受其害。
背景调查的高成本也使得组织不能很好地对面试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达到全面的证实。
所以,如何从面试者的语言表述和体态语言发现其说谎的线索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一、语言内容
谎言的言语形式并无特殊之处。
它们都是正常的语句或语段,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是没有破绽的,它们的形式是符合语法与逻辑结构规律的。
事实上,谎言由于其欺骗的目的,都是经过充分思考而产生的,都有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如果形式上就有破绽,那还怎么欺骗得了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呢
谎言的破绽既然不在形式上,那么总的来说其破绽都在内容上。
谎言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不真实。
这不真实的内容是编造出来的假象,并以此将真相掩盖。
所以证实谎言内容是个不真实的假象,是寻找谎
言内容破绽的基本途径。
然而要证明谎言内容的不真实都不是那样容易,因为谎言通常表述的都是已然或未然的事件。
已然的就是已经发生的过去了的事件,未然的就是还没有发生而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它们都是面试官不能亲眼所见的事件。
不能亲眼所见的事情,判别它的真实性便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由于潜意识的作用,撒谎者在说谎时会不自觉地留下一些语言的“破绽”。
大部分谎言在语言表述上都可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表达信息过量
面试官:“您在以前工作的公司是做ERP销售的,您那时的月收入一般为多少呢”
面试者:“一般为8000元左右,这是真的,因为在上海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同时我自己的销售业绩也做得很好,公司的整体行业前景都很不错。
”
面试者所说的是谎言吗很可能。
面试官可以从“这是真的”,以及后面的解释原因中可以推测出来,因为面试者给出了面试官不需要的一些信息,去强调8000元月收入的真实性,结果反而透露了其语言的欺骗性。
语义信息过量所以成为谎言的破绽,是因为它是一种反常的表达方式。
通常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尽可能使话语语义信息适量,根据对方
的需要提供信息,不提供不需要的信息。
信息过量违反了这种常规,因而容易引起对方注意。
而说谎中的信息过量都不是说谎者的本意所为,而是他的表达失误。
信息过量的失误是因为经验不足,矫揉造作,老想着把谎言编得更圆满。
因此面试官识别这种谎言时如能同时注意到说谎者表情动作的不正常,则能更有把握识别它。
更加可信的说法是:“8000元左右。
”
(二)表达内容避免细节
面试官:“您能谈一下您上次工作过的公司中,您和您的上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怎么样呢”
面试者:“我们关系处理得挺好的,他是个非常不错的人,对我帮助很大,工作也很有经验。
”
面试者所说的是谎言吗有可能。
面试者在编故事时通常会避免说一些细节,由于紧张或内心矛盾等原因,而一时无法把证明谎言具有“真实性”的某些详细内容说出,故而造成该谎言比通常交际信息量更加简略的现实。
如果他在说谎,他不仅要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故事,而且还要编得让人信服,所以他会非常心虚。
在这几种压力下,他还编得出细节吗所以大多数时候,说谎的人都是非常简练地告诉你故事大概就完了。
更加可信的说法是:“我们关系处理得挺好的,那时候我在公司是做人事工作的,他是我们的主管,他是个非常不错的人,对我帮助很大,记得有一次经理让我做一个关于公司未来两年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报告,我们一起下基层对公司的情况进行访谈和了解,最后的幻灯片都是他一点点地教我的,我记得由于时间关系在报告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在办公司加班,当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还互相击掌表示庆祝呢,想起来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
(三)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面试官:“从您的简历中可以知道,您在大三下学期曾经在千禧公司兼职实习过三个月,您是如何获得这次机会的呢”
面试者:“其实主要就是在那时候就是觉得应该了解一下实际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于是从网上获得这样一个信息,然后就给千禧公司人事部门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经过面试就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
面试者所说的是谎言吗极有可能。
为了竭力使自己同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面试者在叙述他们的故事时都会下意识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这个代词。
更可信的说法是:“我那时觉得应该了解一下实际的工作,于是我就上网查到千禧公司在招收兼职实习生,我就给发了一封邮件过去,然后通知我面试,结果我也很幸运地通过面试被录取了。
”
(四)内容不合情理
面试官:“您毕业后曾经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能谈谈那段时间的经历吗”
面试者:“那是一段让我非常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家民营企业,虽然公司总资产达到10亿,但是管理还是非常混乱。
我当时被安排到下属的生产管桩的高科技企业担任厂长助理,结果工作的两个多月里我采访了很多员工,从生产工人到副总,有时候半夜都会起来到车间看看,临走前向老总提交了达三万字的实习总结。
结果走时,老总希望我留下来,给我月薪一万,担任这家管桩企业的生产副总。
但那时我已经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了,所以就婉言拒绝了。
”
面试者所说的是谎言吗很可能。
在这类谎言中,面试者可以捕捉到几个可疑的语义信息,这些信息在谎言中发生临时的联系,但其联系的条件都违反了一些常理,因而能看出其中的虚假性。
分析时,一般要联系语言环境,将社会环境中类似事物及其普遍规律与谎言的这些可疑点类比对照,就很容易使其虚假性显现出来。
社会同类事物及其普遍规律与谎言的可疑点常常构成两个矛盾的前提,进而可以推出一个证明谎言虚假的结论。
比如,该案例中面试者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因为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而让老总许以月薪一万和生产副总的高管职位,但是对于中国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民营企业,月薪一万和副总职位已经意味着需要承担很
大的责任,而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获得这种机会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可信的说法是:“那是一段让我非常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家民营企业,虽然公司总资产达到10亿,但是管理还是非常混乱。
我当时被安排到下属的生产管桩的高科技企业担任厂长助理,结果工作的两个多月里我采访了很多员工,从生产工人到副总,有时候半夜都会起来到车间看看,临走前向里总提交了达三万字的实习总结。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厂长还对我说,老总曾对他说希望我担任这家管桩企业的副厂长。
”
总之,面试过程中面试者如果在说谎,他的语言更有可能信息过量、过于笼统地描述、避免使用“我”以及包含一些不合情理的内容。
此外,在说谎过程中,说谎者出现语言错误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增多,其中包括语法错误和说话结结巴巴。
二、体态语言
人本身是不会说谎的,因为任何人说谎的同时都会引起一些细微的,不自主的生理、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很自然地通过他的体态语言呈现出来。
作为面试官可以从面试者细微的体态语言中寻找蛛丝马迹。
(一)什么是体态语言
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然而有些情感往往用非语言的信号会表达得更加准确。
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非语言手段所传达出的信息的可信度、可靠性也明显优于口头语言。
当听者觉得一个人的言辞和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时,他会更信赖后者。
与身体有关的非语言表达方式称为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大致包括:表情、手势和姿势、触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