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刘滨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绿色街道(Green Streets)。根据波特兰市的实践,绿色街道是一 种集合了透水表层、树木覆盖、景观元素的相融街道。绿色街道的设计目 的包括: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面源污染,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 将自然元素纳入街道;为慢行交通系统的通行提供机会。
6)屋顶与垂直绿化(Green Roofs and Green Walls)。生物屋顶是 “被覆盖了植被的屋顶,是用生长着的植物来代替裸露的合成屋顶、复合 和木质屋面板瓦、黏土和水泥瓦,以及金属板、拉膜等各种屋顶材料,其 主要目的和重要功能是减少暴雨径流。生物屋顶另一项比较明显的附加利 用价值是减少热岛效应,城市中心产生的热浪将会增大城市污染的风险, 而生物屋顶的降温作用恰好可以减弱这一风险。生态绿墙是建筑物或构筑 物中的垂直绿化元素,即利用植物的部分覆盖或全部覆盖发挥效用。屋顶 绿化主要有2种不同的技术类型:生态绿墙与绿色立面。生态绿墙是一种 由固定在垂直墙体上的栽植面、垂直模块和种植毯组成的墙面系统。绿色 立面这种墙面系统则引导攀援植物与地被植物沿着经过特别设计的支撑结 构生长。
1 引言
全球城市居住人口在21世纪初已达47%,至2025年将达60%。面 对不断增加和继续膨胀的城市人口和密度,简单化地扩大基础设施规模, 沿用传统方法技术,一方面,已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则对自然生态 系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破坏,两方面导致的恶性循环逼迫人们不得不寻求 一种两全其美、良性循环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建设工程技术,绿色基础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 简称GI)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
2)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被定义为“人为设 计制造的,由饱和基质、植物(挺水、浮水、漂浮和沉水)、动物、水体组 成的,通过模仿自然湿地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复合系统”。与自然湿地相类 似,人工湿地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被看作是绿色基础设施的人工绿 地也可以如自然湿地一样带来多种效益,它们既可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防 洪措施、用于城市雨洪管理,也可用作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也能够提升 景观的审美情趣、提供游憩设施。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发展设想
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3-0006-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2-01; 修回日期:2013-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编号51178319)资助
联合会(ATV)、雨水利用专业协会(FBR)制定了雨水利用与管理的技术性 规范和标准。英国提倡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倡导了水 敏性城市设计(WSUD)。
4)透水性铺装(Permeable Paving)。美国环保局表示:绿色停车场 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减少停车场存在的不可渗铺装。传统非 渗透铺装的地表(地面铺装)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如暴雨径流导致的水道 污染和水土流失,带来更大污水处理压力,以及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等。
主题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
Studies and Practices on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刘滨谊 / LIU Bin-yi 张德顺 / ZHANG De-shun 刘 晖 / LIU Hui 戴 睿 / DAI Rui
摘 要: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
1)城市滨水区与河道岸带(Urban Waterfront and Riverside)。指以 自然生态驳岸和绿化型岸带为主的城市滨水区域河道景观绿带。城市滨水 区与河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其所发挥的作用非常综合。尤其当其规模尺度 较为庞大,如长度在数千米、面积在数十公顷或数平方千米的河道滨水 区,除了雨洪调节、还因其多样化的滨水湿地陆地而兼具水体净化、生物 栖息、绿色廊道、游憩娱乐等多重功效[4-5]。
2 绿色基础设施实践研究综述
绿色基础设施是在尽量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条件和自 然规律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城市有机系统中覆盖 绿色的区域,是一个真正的生物系统‘流’。”这意味着绿色基础设施的 元素只包含绿色区域,不包括其他开放的场所,如硬质铺装构成的广场、 没有植被绿化的街道等。除了常规的绿地系统外,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 收集、净化山区地表水,并将其纳入城市供水系统,以此保障生态过程正 常运行,为城市和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也是绿色基础设施 的重要组成部分[2]。 2.1 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施途径
3)雨洪管理(Storm Water Management)。雨洪管理是把从自然或 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作为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 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可提供类似“海绵”的功能,水多则涵养,缺水则 释放,起调控雨洪平衡的作用。美国科罗拉多州深处北美内陆,海拔高气 候干旱——“一英里干旱平原”作为较早控制和管理雨洪技术的代表。 1974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和佛罗里达州率先制定雨洪管理条例,宾夕法尼 亚州(1978年)和弗吉尼亚州(1999年)随即出台相应技术手册。德国污水
Abstract: Green infrastructure, as a way of ecological support system in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many kinds of results with nearly twenty years' practices and researches in Europe and Americ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its service function, technical way and government involvement, the GI have constantly expanded and deepened with all efforts.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reening of Cities", the paper reviews the experiences and approaches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ree scales like site, city and countryside, and the function of its ecological services, then puts forward the worldwide ideas of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the future. Finall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tu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goals and ways of the developments of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 urban infrastructure; study and practice; ecosystem service; research issue
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首先是各类场地尺度意义下的建造实 践,基于“生命支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目标,绿色基础设施的实践活 动可以归类为以下7种理念和途径[1]。
1)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s)。生物滞留系统可被应用在 小的绿化节点中,如停车场、居住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等。它包括了 有助于提升水体质量的过滤介质与植物,同时这些介质与植物可以用来对 开发前的水文环境进行保护。它们在用以滞留和处理污染物的景观设计中 基本都处于低洼地区。生物滞留系统及雨水花园的基本功能就是控制雨水 径流。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水的涌入与外流、污染的集中与降低上。 在实际操作中,生物滞留系统被认为其在污染物消除方面效果显著。
·绿色技术在面对绿色屋顶、绿色墙体、人工湿地、绿道、绿色街道 等方面的发展;
·如何应对知识和共识之间的差异性; ·探索绿色基础设施潜在功能性(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空气过滤 等)和多重价值(如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经济发 展等)方面的量化方法; ·挖掘在构建生物多样性及完善生态系统方面的潜力; ·梳理绿色基础设施中重要却不易察觉的价值,包括视觉、文化、游 憩价值以及其他对于城市生活质量有突出贡献意义的元素[1]。 围绕地方(local)和全球(global)2个层面,针对研究者所在不同地区的
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在美国开始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相比 其他更多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建设的理论观点,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景 观都市主义等,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更直接地针对场地的具体问题,以及 不同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使其更具多行业、跨学科的多元参与性和实际 操作性,因而在欧美等国家,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得以有效的介入,对城 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6
Green Infrastructure
建设管理经验和问题,与会者展开了一天半共3个单元的头脑风暴式的讨 论,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种可能性,对全球 范围各类案例进行了剖析比照,提出了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的技术 和策略:
1)明确了绿色基础设施纳入城市环境的价值与功能; 2)阐述了有助于深入理解绿色基础设施效益的方法与策略; 3)构建了中、美、新、澳等国在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和实践的交流平台; 4)提出了今后5年国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实践的基本方向。
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
会的内容,综述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场地、城市和乡村特殊人居环境3种尺度下的实践活动内容,及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
作用。提出绿色基础设施在未来的发展设想。最后,针对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目标和途径。
2012年12月10—13日,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在新西兰奥 克兰市举行了主题为“城市之绿(Greening of Cities)”的国际学术研讨 会。与会者由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美国农业 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纽约市公园和娱乐管理 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以及中国同济大学和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近 30位专家组成,围绕以下5个方面内容,分别阐述了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 进展和相关成果。
2)城市绿色廊道(Urban Green Corridor)。绿色廊道是线形的开放空 间形式,根据结构具有生态、景观、保健和其他社会功能,其主要作用是 将分散的景观元素构成一个Hale Waihona Puke Baidu特完整的体系,其中的基本元素是植被。绿 色廊道是一个线性地带,连接绿色空间,主要强调生态作用。但它们也有 连接自然遗址、文化景观和风景名胜的功能,其作用是多样化的。他们对 某些动植物种类提供了食物和一切必要的生活条件、动物的栖息环境和环 境保护屏障。具有降低噪声、过滤污染功能,也是提升周围的环境质量的 一种生态资源[2]。
7)城市公园(Urban Parks)。目前的研究已经可以量化城市公园的效 益,例如,根据Bowler等人2010年的研究,城市公园的气温可以比未绿 化地区低10℃左右[3]。此外,近期的研究正试图在每一棵树的基础上量化 城市森林的部分效益,包括缩减能源需求、降低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滞留暴雨、减少高温带来的健康损害等。关于城市公园保健效益的研究也 逐渐出现。 2.2 城市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