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点穴解穴与穴位的合理利用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二,附药方!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二,附药方!九,乳根穴1.症状:此穴左侧内为心脏,被点中后,气逆冲击心脏,容易引起心绞痛,休克2.解穴:运气于掌心、手指尖,先拿掐人中穴,合谷穴往上推拿印堂穴12次以上,提拿肩井穴,按摩风池,腰俞穴待伤者醒转后,由伤穴往肋边缘端推拿,并按、揉全身关节处穴位。
如鼻出血按摩大椎穴3.用药:先用十三昧总方加郁金3克刘寄奴3克,若鼻出血加百部3克桑白皮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2分5厘冲服,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此穴点中不服药者34日死。
十、人迎穴1.症状:被点中后气滞血瘀,头晕耳鸣,咽喉肿痛,面部肌肉痉挛2.解穴:运气于手掌心,在伤者哑门穴重拍3~5次。
并用手指按捏天突(咽喉部)穴、百会穴,面部牙关处颊车穴。
然后由大椎往下推拿,并提拿肩井穴。
伤者如果倒地不醒,应先掐人中穴、合谷穴、涌泉穴。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白芷6克郁金6克牛蒡子6克,水煎服。
然后服用“顺气通结散”:木香5克沉香2克法夏5克山楂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当归4克共研末用酒冲服选用:麝香1克木香5克法夏4克玄参4克内金5克白芷5克,共研细末水酒冲服。
此穴点中后不服药者15日死十一、足三里穴1.症状:点中后下肢麻木、失灵,逆气冲服,腹部疼痛难忍。
2.解穴:运气于指,按摩并往下推拿双腿足三里穴,拿捏肩井穴12次,从背两侧往下推至腰部7~8次,疼痛减轻后服药。
3.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瓜6克牛膝5克三七3克,水煎服。
再服“申时方”:熟地15克枳壳9克三七6 克莪术8克紫菀9克红花6克茜草9克归尾6克木香8克苏木15克桃仁20粒,水煎5服十二、腐窗穴1.症状:点中后,逆气冲击肋间神经及胸前神经,震动心脏,血脉错乱,可引起神昏休克。
2.解穴:先运气于掌、指,用指掌由胸中线向左右肋部分推7次,然后从双肩往背部至腰推拿7次,指捏人中穴、十宣穴、涌泉穴数次,直至伤者醒转,然后提肩轻抖几次,再揉捏肩并穴、肺俞穴、百会穴。
搜集了整整20个中医徒手点穴治病地方法,绝招!紧急时刻能救命
搜集了整整20个中医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绝招!紧急时刻能救命点穴治病?别闹了!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点穴治病术,真的可以有。
你以为点穴只是在电视武侠剧中会出现?其实,中医上有很多神奇的穴位,能治疗疾病,有一些穴位紧急情况下可以控制病情,所以,今天就把中医的急招独门绝技传授给你,接招啦~点穴伤人乃功夫中至凶者,但点穴就人治病却又是一般药石难愈之疾可霍然而愈,神乎妙术矣?一、腰部扭伤点穴救治术常见练武者活动欠佳致使腰肌损伤,一歇5-7天方敢活动,影响了练功进程,下面介绍的就是令你在3分钟内即可令扭伤者行走自如。
点穴秘术:不论摔伤哪侧腰肌,即先按那侧大拇指后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之后双侧的“太冲穴”再按一分钟。
注意:1、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点穴术脚腕扭伤的机会比腰部还要多,是各种扭伤的总和,而且轻微的扭伤即严重影响活动,本法最简单:点穴秘术: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约3 - 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点穴治病术1、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穴、合谷穴、百会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鸡冠血点入鼻内即醒)。
2、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俞穴、膻中穴、神门穴。
附:内治法:昏死后用白糖冲热酒,用白糖二至三两冲热酒饮服,不饮酒者用温开水冲白糖,无论受伤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轻心。
3、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阳穴、膻中穴按摩片刻即可。
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岁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4、中暑(俗称发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内关穴、人中穴以醒为度。
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钟,待其醒后取坐势,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
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医不得:取道旁热土围在病人肚脐周围,围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
点穴绝技的原理
点穴绝技的原理点穴绝技,又称为穴道技法,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技巧,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控制、止痛、调理身体的目的。
点穴绝技的原理主要包括穴位的选择、刺激方式以及反应机制等方面。
首先,点穴绝技的原理之一是穴位的选择。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经络和穴位,这些穴位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活动。
点穴绝技在选择穴位时,通常选取具有较强疗效和作用明显的穴位,如大椎、涌泉、内关等,这些穴位与我们的身体器官和经络相连,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影响特定的脏腑,改善身体的状况。
其次,点穴绝技的原理还涉及刺激方式。
实施点穴绝技时,可以通过按压、揉捏、敲打、按住等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
这些刺激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穴位,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
按压穴位可以达到通过力度压迫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揉捏和敲打穴位可以通过振动和摩擦刺激来引起穴位附近组织的反应,从而改变神经传导状况;按住穴位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时间,可以通过持续刺激来增加穴位上的神经末梢的兴奋度和调节特定脏器功能。
这些刺激方式使得穴位能够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最后,点穴绝技的原理还包括人体的反应机制。
通过细致的刺激作用,点穴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改善身体的状况。
当穴位被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疼痛、酸胀、麻木、温热等感觉。
这些感觉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从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影响人体内分泌、免疫、循环等系统的功能,进而达到调整人体整体状态的效果。
此外,点穴绝技的原理还涉及到气的调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点穴的刺激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气血的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气的运行,使得阴阳平衡,提高人体整体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点穴绝技的原理包括穴位的选择、刺激方式以及反应机制等方面。
点穴的作用
点穴的作用点穴,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是指用手指、手掌或其他工具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或按摩,达到治疗或调理身体的目的。
点穴在中医以及其他一些传统医疗系统中已经广泛运用,它被认为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刺激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点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疼痛:点穴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比如,经常点按手腕内侧的“内关穴”,可以缓解头痛、颈项疼痛等症状,通过点按“足三里”穴位可以缓解腹痛、胃痛等不适感。
2. 调整内分泌系统:点穴可以调整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平衡各种激素的分泌。
比如,点按“三阴交”穴位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问题。
通过按摩“太冲”、“关元”等穴位,可以改善男性的性功能。
3. 刺激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的排毒系统,点穴可以刺激淋巴液的循环,促进废物的排出。
比如,通过按揉“太溪”、“曲池”等穴位,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排除体内的废物,增强免疫力。
4. 调整气血循环:点穴可以刺激经络的循环,调整气血的运行。
比如,点按“气海”穴位可以补充体内的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通过按摩“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疲劳、失眠等问题。
5. 调整神经系统:点穴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神经传导。
比如,通过按揉“百会”、“涌泉”等穴位,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焦虑、失眠等问题。
通过点按“大椎”穴位,可以缓解颈椎病、肩周炎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点穴是需要专业人士操作的,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
所以,在平时使用点穴时,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
另外,点穴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和急性病症,并不能取代传统医疗方法。
总的来说,点穴作为中医的一种疗法,具有一定的功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机能,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点穴与解穴
点穴功夫并不神秘——两仪拳点穴与解穴方法简介看过武侠小说或武打片的都会被神奇的点穴功夫所震撼,那是文学艺术;不少武林门派的拳谱也多有关于点穴的记载,不知何因,可惜仅停留于纸上;加之科学昌明,人们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大部分人(包括很多的武术界和医学界大家)都认为点穴功夫纯属虚无。
点穴功夫很神秘,点穴功夫究竟有没有?列位别着急,也别忙着下结论,请让笔者为大家剖析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做一个介绍吧。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的地方和神经干线通过的地方;点穴是两仪拳的精粹,是武术击技中的一种独门绝技,是依中医经络学、气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内劲运气发劲,技击招势运用手、足、肘、膝等部位,在瞬息之间完成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力到的内劲,点中穴位,造成经络受阻,经络断则失气,血脉断则失觉,促使人体局部或整体失去控制的机能,从而达到先法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
点穴是施术者用不同的手法(包括潜能),点中对方要穴,使穴位突然瞬间关闭,经络失常而不能发挥它的联络和传导作用,使气血受阻不能周流,人体就出现各种生理病变,轻者出现口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周身关节不能支配;重者或晕或瘫或哑或原地漰溃;解穴与点穴是相对而言,两仪点穴制人而不伤人。
解穴与点穴理论上是统一的顺逆的两种方法。
解穴是根据人的生理原则,五脏合于五行,阴阳之生克,运用不同的手法,施术于对方体表,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解除被点击而造成的人体机能失常现象。
解穴方法主要有:两仪手法解穴和药物解穴治疗。
点中或误伤十大绝命穴必用混元功法去解,解开穴位后立即恢复正常。
两仪拳是天人合一、身心并练、性命双修的文化技术,通过独特的习练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唤醒、开发人体本能与潜能,练出来的特殊内劲不但渗透力极强,而且具有核聚效应,用不同的劲法点不同的穴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被点者或口不能发音,或四肢无力酸软,或晕、或瘫、或哑,打滚不止,内脏疼痛等。
共同点就是当场原地崩溃,失去反抗能力!用任何药物医治无效,必须用本门的技术一掌解之即可即刻恢复如初。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穴位分布在经络中,这些穴位与身体的脏腑器官相连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与应用。
1. 风池穴(Fēng Chí Xué)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旁突起的肌肉凹陷处。
按揉风池穴能缓解颈椎病、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还有清热、退烧的效果。
2. 太渊穴(Tài Yuān Xué)太渊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孔,按揉太渊穴能缓解腹痛、腹泻、腰腿酸痛等症状,对于调节肠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 三阴交穴(Sān Yīn Jiāo Xué)三阴交穴位于脚内侧踝骨上方三寸的凹陷处。
按揉三阴交穴可以调节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4. 合谷穴(Hé Gǔ Xué)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第一骨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合谷穴能缓解头痛、牙痛、失眠等问题,还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5. 降压穴(Jiàng Yā Xué)降压穴位于手腕横纹下三寸处。
按揉降压穴有利于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
6. 鱼腰穴(Yú Yāo Xué)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第五跖骨与小腿骨胫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鱼腰穴能缓解腰酸背痛、下肢疼痛等问题,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有效。
7.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 Xu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肠问题、腹胀、便秘等症状,并能增强体力,改善疲劳状态。
以上只是中医常用穴位中的一部分,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穴位疗法时,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针灸这一种需要专业技术的疗法,不可自行尝试。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压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健康。
以下是点穴手法的一些技巧:
1. 手法要轻柔:使用指尖、指腹或手掌按压,力度要适中,不宜过激或过轻。
按压时要注意避免造成疼痛或损伤。
2. 瞄准穴位:掌握准确的穴位位置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穴位信息。
3. 基本动作:按压穴位时,可以轻轻揉动或旋转手指,也可以用指腹轻按、点按或用手掌按压。
按压时间一般为15-30秒,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4. 注意顺序:按压穴位时,可按从上到下、从内向外、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体验选择适合的顺序。
5. 配合呼吸:按压穴位时,可以配合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促进放松。
6.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穴位反应有所不同,所以在按压穴位时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感觉调整力度和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点穴手法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去掌握。
为了
安全起见,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点穴疗法。
中医点穴急救法,缓解病症!
关元穴
关元穴在人体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穴位按揉3分钟
心脏疾患
巨阙穴
巨阙穴在腹部正中线,脐上6寸
按揉2分钟,力度适宜
肺部疾患
天突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
按揉2分钟,力度适宜,天突穴按揉时一定要向后仰头
抑郁症
肝火过旺
肝郁气滞
太冲穴
太冲穴在1,2脚趾头骨头结合处的前方
太冲穴按揉3分钟,力度适宜
手指麻木发凉,口腔溃疡,异味
中医点穴急救法,缓解病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遇到很多突发疾病(如头痛、休克、昏厥等),如果不能及时赶到医院,将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在此情况下,掌握一些点穴的急救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症,还能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
一、常见病症的点穴急救法
症状
口诀
方法
示意图
头痛
指压太阳穴止头痛
脑供血不足
颈百劳
颈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按揉5分钟,操作可选择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直接放在枕头上,枕着在睡觉的时候去刺激穴位。
便秘
天枢穴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2寸
按揉5分钟,力度要重
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
高血脂
百会穴
百会穴在两耳尖的连线的中点,与头正中线的交点
穴位每次点按1分钟,力度要轻
失眠
神经衰弱
按揉5分钟
脾虚泄泻,五更泻,结肠炎
大横穴
大横穴在肚脐旁开4寸
按揉5分钟,力度适宜
听力下降,耳鸣
完骨穴
完骨在系统疾病
气海穴
气海在肚脐下面两个手指头的宽度,人体正中线上
按揉5分钟
肾脏疾病
肾俞穴
点穴与解穴
点穴功夫并不神秘——两仪拳点穴与解穴方法简介看过武侠小说或武打片的都会被神奇的点穴功夫所震撼,那是文学艺术;不少武林门派的拳谱也多有关于点穴的记载,不知何因,可惜仅停留于纸上;加之科学昌明,人们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大部分人(包括很多的武术界和医学界大家)都认为点穴功夫纯属虚无。
点穴功夫很神秘,点穴功夫究竟有没有?列位别着急,也别忙着下结论,请让笔者为大家剖析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做一个介绍吧。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的地方和神经干线通过的地方;点穴是两仪拳的精粹,是武术击技中的一种独门绝技,是依中医经络学、气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内劲运气发劲,技击招势运用手、足、肘、膝等部位,在瞬息之间完成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力到的内劲,点中穴位,造成经络受阻,经络断则失气,血脉断则失觉,促使人体局部或整体失去控制的机能,从而达到先法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
点穴是施术者用不同的手法(包括潜能),点中对方要穴,使穴位突然瞬间关闭,经络失常而不能发挥它的联络和传导作用,使气血受阻不能周流,人体就出现各种生理病变,轻者出现口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周身关节不能支配;重者或晕或瘫或哑或原地漰溃;解穴与点穴是相对而言,两仪点穴制人而不伤人。
解穴与点穴理论上是统一的顺逆的两种方法。
解穴是根据人的生理原则,五脏合于五行,阴阳之生克,运用不同的手法,施术于对方体表,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解除被点击而造成的人体机能失常现象。
解穴方法主要有:两仪手法解穴和药物解穴治疗。
点中或误伤十大绝命穴必用混元功法去解,解开穴位后立即恢复正常。
两仪拳是天人合一、身心并练、性命双修的文化技术,通过独特的习练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唤醒、开发人体本能与潜能,练出来的特殊内劲不但渗透力极强,而且具有核聚效应,用不同的劲法点不同的穴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被点者或口不能发音,或四肢无力酸软,或晕、或瘫、或哑,打滚不止,内脏疼痛等。
共同点就是当场原地崩溃,失去反抗能力!用任何药物医治无效,必须用本门的技术一掌解之即可即刻恢复如初。
点穴与解穴
点穴与解穴点穴与解穴,人体36穴位,人体穴位的,侧,背面图。
一般所说的点穴术即为中医针灸及点穴疗法,源自华夏中医。
虽然近代传奇文学以及影视资料上对此过分夸张,给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但其却为中医的常用手段之一。
秘传口诀十二时辰点穴秘诀人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在心窝穴,丑时需向涌泉求;对口是寅山根卯,辰封天平巳风头;午时却与中脘会,左右命宫分在未;凤尾属申封门酉,丹肾俱为戌时位;六宫直等亥时来,不教汝搏斯为贵。
擒拿二十四穴歌二十四穴法,妙在拿要把。
一法打太阳,拳到倒地下;二通天突穴,锁喉致昏哑;三击天柱处,七窍溅血花;四打廉泉穴,绝气一命休;五法打肩井,体身可化零;六法拿臂臑,卸胛体瘫倒;七法踢三里,胫骨两节断;八法拿曲池,脱肘失牵连;九法拿曲泽,胳膊两节断;十法拿少海,上肢可全残;十一拿阳池,五指尽断然;十二拿阳谷,手掌失协调;十三破期门,肠翻漏粪便;十四击章门,裂肝血渗染;十五弹血海,暴客面朝天;十六拿筑宾,胫骨三节断;十七拿公孙,歹徒失根源;十八拿委中,敌人跪下喊;十九弹涌泉,送他三丈远;二十寻风底,击中叫惨然;二十一脉腕,拿擒能致残;二十二巨骨,能擒英雄汉;二十三凤尾,能开铁门拴;二十四精促,虎将亦闭眼。
致命三十六穴歌致命穴位三十六,代代武僧铭心间; 悉知穴位在何处,点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点穴招法妙,三十六处神鬼愁; 三十六穴点法妙,不可随意传人间; 少林致命穴法源,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是头额前中线,二是两眉正中间,三是眉外两太阳,四是枕骨脑后边,五是脑后两边穴,六是耳后厥阴言,七是华盖心口上,八是黑虎偷心眼,九是巨厥心口处,十是水分脐上缘,十一脐下气海穴,十二关元下腹间,十三下腹四寸处,亦名中极断阴泉,十四左乳上寸六,亦名左鹰窗命关,十五右乳上寸六,右鹰窗穴位当然,十六左乳下寸六,左乳根穴连命尖,十七右乳下寸六,右乳根穴牵命连,十八十九两期门。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经络及穴位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经络及穴位第二节经络及穴位经络是人体运行的通路,直行的称为经,文而横行的称为络。
所以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它包括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经筋及无数孙络等,贯穿在人体上下、左右、内外,联系着全身五脏六腑,头面、躯干、四肢等组织和器官。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脏或某腑发生病变时,必然在同一经的循行路线上,表现出各种症状。
相应地便可以根据经络的相互关系,选取适当的孔穴来进行治疗。
同样,点打也是根据脏腑而经络而孔穴的道理,点击某一孔穴,而引起经络不通,达到脏腑病变的目的,若不及时治疗,甚或可引起死亡。
即古人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所表现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是人体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它是针灸治病施术的部位,也是气功训练守意发气的穴点。
有经脉交会之处则为要穴。
人体有经穴(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俞穴)361个,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和明确定位,但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俞穴)50个。
经络贯穿于人体的全身,犹如大自然中江河湖海的通道布于大地,而俞穴)50个。
经络贯穿于人体的全身,犹如大自然中江河湖海的通道布于大地,而穴位于经络的关系,犹如河道汇流中的枢纽关节。
若穴位受伤,即通道受阻,于人则气滞血淤。
人体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功能,引起局部失灵甚或死亡。
于大自然,则引起江河湖水泛滥成灾,以致不可收拾。
点击穴位以控制敌人即是这个道理。
人体全身有108个穴为要穴,其中有72个受点击后不至于致命,这里不详细叙述(也可能涉及一些重要穴位,如环跳、委中眉心等)。
而其余36个穴位,均为致命之处,亦称“死穴”。
一、经络系统表(表1)[图片]表1经络系统表二、三十六要穴三十六要穴实际分布在手太阴肺经(1.太渊穴)、手少阳三焦经(2.耳门穴)、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穴)、足厥阴肝经(4.期门穴、5.章门穴)、足少阴肾经(6.涌泉穴、7.商曲穴)、足阳明胃经(8.乳中穴、9.乳根穴、10.人迎穴、11.足三里穴、12.膺窗穴)、足少阳胆经(13.肩井穴、14.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15.心俞穴、16.睛明穴、17.肺俞穴、18.厥阴俞穴、19.肾俞穴、20.志室穴、2L气海俞穴)、任脉(22.膻中穴、23.神阙穴、24.气海穴、25.关元穴、26.鸠尾穴、27.巨阙穴、28.中极穴、29.曲骨穴)、督脉(30.百会穴、31.神庭穴、32.人中穴、33.哑门穴、34.尾闾穴、35.命门穴)共35个,另加奇穴——36.太阳穴1个。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
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解穴神技)一点穴法一般是在乘气血旺盛即穴位“开时”点其穴位,使其封闭,气血在经络上犹如泉水,闭其穴位则逆行,故有点穴逆经之说。
人体经络气血一且逆行,就会出现各种生理上的病变,轻者血淤气滞,青紫肿胀,重者筋骨内伤导致瘫痪,更甚者,头晕耳鸣,胸腹胀闷憋气,吐血气散,休克死亡。
通过点穴制敌,当有解法,武林中人都知道能制能解才谓高手。
点穴的救治方法很多,诸如:震击对应穴位,按摩伤穴,针刺对应穴位,药物发散,推血过宫等,其中以按摩为常用,推血过宫为最妙施术解穴的原理莫过于开通闭塞,疏通经络,引血还原,平衡阴阳。
而推血过宫法能者甚少,此法要求术者必须有很好的内功,气通大小周天才可放外气,才能按对方受伤之处,调动本身真元注入伤者体内,以达救治的目的◆(第一节推拿技法及辨证》推拿急用最为良,随用丹方效更强;妙手活人我勤练,广济十方四海扬。
先解释什么叫推,什么叫拿,用于什么症状。
推的意思是推动血气,拿的意思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推拿主要用于被点打闭气或猛然跌倒闭气的危症(跌打之症,都是气闭,宜先吹药后推拿,自能回生)。
什么症状为难治呢?突然跌倒于地,口中吐出豆腐类者,是脑髓从口中出来,有旦夕之祸,为不治。
如果口中未出脑髓,但跌倒后不能言语,牙关紧闭的,是第四章解穴神技天庭一太阳图1804.推拿六宫穴(脐中穴),将手抵住脐下1寸3分,勿让生尿(图183)5.推拿两顶筋,将手在顶筋两边拿捏18次(图184)6.推拿两腰舷,将手在腰舷两边拿捏18次(图185)。
7.推拿两手膀,将手在肘下、腋下捏筋扯弹7次(图186)图184图1858.推拿铜壶滴漏,将手在小便下总筋下捏扯7次图187)。
图186(图193)。
图192图19315.推拿两手脚,并将银针在中指甲和大指甲下1.5分处针刺1分大指甲下15分【附处方】1.通关散: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各30克(研为末,取中指甲下15分少量吹鼻有嚏可治)图1942.接气散:盔沉3克木香9克人参15克桔梗9克槟榔9克积壳6克(粗碗磨出,将开水冲服姜汁、童便为引)3.安神定魄汤:茯苓15克远志12克琥珀10克辰砂9克生地12克川芎10克桔梗9克当归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白术12克蜜芪15克炙甘草9克(水煎几剂,煨姜为引)。
点穴、解穴之道和人体108要害穴位
点穴、解穴之道和人体108要害穴位点穴周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若损伤,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向心窝穴(鸠尾穴),丑时倾向泉井(膻中穴)求,井口(人中、龈交穴)是寅山根(两眼之间印堂穴之下)卯,辰到天心(神庭穴)已尽头(哑门穴),午时却与中原(命门穴)会,左石蟾宫(肾俞穴)分在末,吕尾(长强穴)属申屈井(神阙穴)酉,丹肾(关元穴)俱为戌时位,六宫(曲骨穴)直待亥时来,不教乱传斯为贵。
括号内的就是治疗用穴。
解穴秘诀所谓解穴,是以不同之手法,使闭穴者由表及里疏通血道、扫除闭塞也。
解穴手法分内力点解及按摩解穴两种。
解点休克。
闭穴者仰卧,取人中、合谷、百会、十宣、目窗、涌泉等穴位,以人中穴、十宣穴、百会穴、目窗穴为主。
解穴者气运手掌拇指、中指指尖,分别点按上述穴位,将内气由穴位传至,而使闭穴者复醒还阳。
解点晕厥闭穴者仰卧。
取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大敦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拇指、中指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在上述穴位上点按可恢复正常。
解点眩晕闭穴者平躺。
取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点按上述穴位可恢复正常。
解点哑穴取少商、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闭穴者上述穴位可恢复正常。
解点气急欲绝取膻中、肺俞、神门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可恢复正常。
解点走火入魔取巨厥、足三里、中魁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将内气由穴位传至,可恢复正常。
解点全身瘫痪取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可以恢复。
解点上肢瘫痪、肩臂疼痛闭穴一侧在上。
取肩鵐、肩井、天宗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可恢复正常。
解点脑脉疼痛闭穴者坐直。
取上星、百会、风池、头维等穴位。
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解点闭气耳鸣取合谷、膻中、听宫、翳风等穴位。
如何点穴与解穴
如何点穴与解穴点穴术是一种通过点击对方穴位阻截气血,从而伤其内脏,使对方身体机能失调,达到致伤致残致死对方的技击术。
点穴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
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内部与体表之间以及内脏相互之间,体表各部位之间存在着一个沟通联络并运行气血津液的经络系统,在经络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穴位。
气血就在这些经络和穴位中按照次序,循环不息。
而气血在经络穴位中的充盈程度依季节和时辰而不同。
如果某个穴位成果条经络受到创伤或阻截,则必然骤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相应内脏的功能,进局使全身阴阳失去平衡,身体受到损害。
点穴根据击打方式大体分为三大类:即阳刚性点穴法、阴柔性点穴性,器械点穴法。
下面分向述之。
一、阳刚点穴法:阳刚点穴法即以刚力猛和点戳对方穴位。
这种点穴方法在许多内外家武术门派中都流传有,但都是当作最高机密深自珍藏,仅为极少数人掌握,濒临失传。
练习点穴术首先要求识穴。
即要把全身十二经及奇经八脉和365穴位的位置认准。
并且要知气血在经络的运行顺序及在十二时辰中充盈于什么部位。
只有熟识,以上经络穴位才可言点穴。
在此基础要求练的是自身的功力。
首先应该修习内功,以使自己气血充盈并增强整体爆发力。
然后修习手指硬功,常用方法有指禅功、鹰抓功、插沙功、戳扳功,总而言之要增加手指硬度和点击力度。
也有一些用肘部脚尖点穴的,则要练习时功,脚功。
在点击手型上有金针指(食指)、金剪指(食中二指并出)、鹤嘴指(中指拇指上下压紧中指)、凤眼拳(突出食指第二关节)等,也有用肘尖、脚尖点穴的。
接下来要练习准确度,可以悬一棉球,以各种手型配合身法步地击点之;也可定一木人桩,上标各穴位,以各种身法步法配合乎法点击。
另外可以练习一些套路,以增加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
也应当练习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单招,反复练熟,进而熟能生巧,实战时做到有感之应。
最后找一同伴模拟实战,以增加距离感和时机感,并感觉一些实战气势氛。
当然,首先要注意安全,要穿上护具。
点穴与解穴
点穴与解穴1. 点穴的原理在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里, 点穴随处可见, 非常普遍. 而点穴更是中国武侠独有的. 从未见外国有此绝技. 那么是否真有点穴存在? 其原理又是什么?从经脉和气功的理论来说, 点穴是可行的. 但并不像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里表现的那样, 施术者在被施术者身上随手一点, 被施术者立刻被定住了, 一动不动. 真正的点穴应该是施术者以短促的强力点在穴位上令到经脉闭合. 内气就无法通过而引起局部痲痹甚至摔倒, 从而丧失战斗力. 被点穴者的感觉就如肩周炎患者的手臂抬不起来一样或者像扭了脚一样用不上劲.2. 点穴在打斗中是否实用?若要点穴, 必需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认穴准确. 第二, 手指能发出冷, 脆, 快的点穴力度. 第三, 手指能点得准确. 若无经过长期大量的练习, 是不可能做到上述要求的. 更加难的是对手穿着衣服并且不是静止不勋等你点穴. 除非实力悬殊, 否则点穴是难以施用的. 而一旦点不中或力度不够, 就露出空位给对手有攻击的机会了. 何不直接攻向对手的重要部位?3. 解穴的原理在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里, 只要随手拍一下被点穴者的胁下, 被点穴者就立刻活动自如, 解穴了. 这在实际上是不行的. 我在<<经脉, 内气, 及穴位>>一文中形容经脉和内气就像软管里流着水一样. 点了穴以后, 软管被压扁闭合, 水流堵住,聚集. 其部位就痲痹无力. 实用的解穴方法是在被点穴位的下一个穴位施压并且在被点穴位向下一个穴位方向推压, 按揉,令到被压扁的软管重新张开, 被堵的水流可以重新流动散开. 点穴后的几个小时内, 若手法适当, 可一至两个小时解开穴位. 若点穴时间过长, 软管难以完全张开. 经脉就受损变窄了. 需要多次重复的治疗才能修补经脉.很多疾病的成因类似被点穴一样, 而上述的解穴手法可治疗此类疾病, 特别是痛症. 在下一遍文章里, 我会用此手法治疗偏头痛.。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点穴法功理要点——一、点穴总论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
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
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之效。
人体有穴 365处 ,(秦朝以前 ), 其中有大穴 :108,小穴 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 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
它遍布于全身。
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就是依靠经络 luo 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
如《素问·缪miu 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
五脏即五脏。
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 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 po 是六腑的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
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
点穴疗法的科学机制与疗效
点穴疗法的科学机制与疗效点穴疗法,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
它通过按揉人体的各种运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触动人体的自身调节系统,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它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如今,更是随着人们注重健康的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健康疗法。
一、点穴疗法的科学机制1.体内的经络穴位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如同一条条“笑脉”般存在的经络穴位。
而疾病就是因经络穴位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生病变。
而按摩、按压或刺激这些经络穴位,可以排解气血阻塞,舒畅经脉。
这样就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也是点穴疗法的最主要机制。
2.神经系统的调节点穴疗法也可以刺激体内的神经系统,以调节身体的生理机能。
一些研究表明,按摩穴位会刺激神经末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从而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压,缓解痛苦感觉等。
此外,当人感到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时,点穴疗法也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身体产生舒适的感觉,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是控制身体各个器官之间配合工作的体系。
而点穴疗法可以刺激这些经络穴位,以调节体内的内分泌水平。
例如,按压足三里穴就可以增加体内胃泌素的分泌,促进食欲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
而按摩风池穴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增强人的抗压能力和心肺功能。
二、点穴疗法的疗效点穴疗法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它的麻醉、止痛作用。
例如,在医疗中,点穴可以用来缓解难忍的疼痛,特别是针刺手术、子宫刮宫等痛苦治疗中的止痛。
此外,点穴疗法对失眠、抑郁、失智等神经症状的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
这些都为点穴疗法赢得了众多支持和信任。
三、点穴疗法的注意事项虽然点穴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疗法,但是,它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找准穴位为消耗时间和效果,找准穴位是关键。
如果找错了穴位,疗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在接受点穴治疗时,一定要看清楚穴位,确保按压的部位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压穴位时,一定要小心翼翼地进行,不要过度用力,以免伤害人体。
点穴与解穴原理
二、以巧取胜,以技制人
在运用时,在在避实就虚,随机应变,动作起来既要协调严密,又要懂得其中的巧妙.所谓巧妙,通俗地说就是摸拿穴位的窍门和方法.点穴高手住往在谈笑风生中已摸拿点了对方穴道,而对方却不知道,等知道了巳太晚了。有的人学了点穴术却不能如愿运用.或一运用对方即已察觉而不能奏效,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懂“窍门”.古人云:“审机明势.渐及神明”.就是要求摸拿穴位必须以巧取胜,以技制入,使动作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点中有解,解中有点
摸拿点穴,又称小手或短手,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千变万化,主要表现在有点法也必有解法。字门拳点穴高手在互相摸拿点穴中.往住因棋逢对手而两败俱伤.但要皮对方不被解脱,应把对方穴位控制住,使对方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机能.反过来说.要解脱对方摸拿点穴最好在对方未牢牢控制住我方穴位之前进行.谱日:彼不动,己不动,_被一动,己先动”就是行之有效的反点穴法.
也是点穴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要求相传江西民间闻名通尔的一十二头指手摸拿点穴的手法可轻可重可以控制对方伤残死的时间
点穴与解穴原理
点穴术是针对人体各部分穴道,施以摸拿点法,控制对方或化解对方的控制.有效地抵抗近身之敌,使对方或伤、或残、或麻、或晕、本死.它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拿其一穴,控制全身
本法一般通过摸拿点法,拿点对方穴位.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只要控制对方一个部位或一点.便可使对方不能动弹.当然,运用点穴术得心应手,并且一出手即制敌,还必须有一定的功夫.如:当对方在同我握手时突然拿我手指骨,妄图使我就范,此时我即可用点其合谷穴的方法,使对方放手并乘机将敌制服.点合谷穴。大拇指就必须有力,否则,就达不到制敌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点穴解穴与穴位的合理利用
任何好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穴位是人体的调节开关,没事不能乱点,穴位的气机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气机出入口,就机器的按钮一样,很多能量在那里运行,自我维持着身体的平衡。
好东西不可多用,如果你没事也一味的点他,揉他,时间长了,穴位会变得不敏感,慢慢的会点麻木,呈现慢点死、慢封死现象,这是有害处的,如果再有病的时候,点穴调理就不起作用了,万物都是恰到好处,讲究平衡。
点穴轻了是养生,中等是治病,重了是伤人,被点住穴了,是真的,原理就是点穴者在一瞬间,用一股强大的传导力,把人体点的超级痉挛,造成身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动。
如果点穴者有一定的内力,渗透力强,点穴精准,又是要害部位,不但可以点住不能动,束手就擒,甚至还会造成病症,如果点穴者内力再强,被点者气血随即会出现凝结现象,会瞬间造成气绝而亡。
点穴不解穴,或者解穴不充分,对身体是很不利的,会在以后的日子造成气血紊乱,身体不适,甚至得病。
解穴也很简单,王春亮解穴法分为快解穴、慢解穴两种,根据被点者的缓急灵活的选用,解穴原则就是松解气结,理顺筋骨,解除痉挛,活化气血,恢复功能,只要尽早而又彻底的解开穴,是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的,如果被点者时间长,症状明显,邪气入里了,凝固成结,就要通过推拿踩跷等慢解法按疗程治疗,加以时日也可以痊愈,如果时间太长,气机不化,筋骨不开,就不太好治了,会留下终生的病根,推拿理疗只能缓解。
那么点穴治病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具有多年点穴理疗经验的王春亮师傅说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内有病必反之于外,身体的任何疾病都会反映在体表的某一个地方﹝有可能人和人不一样﹞,这个反应点就是此病的解决之地,如何找准找对这个反应点﹝穴位、阿是穴或不定穴﹞很重要,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进展,我们通过望闻问切,摸体诊病,找到反应点之后通过专业的手法加以施术,给他良性的刺激,会产生一些正气,这一股正气就像一股电流一样,再通过经络的传导到达病灶深处,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整功能,加强愈合,起到不断自我愈合的良向发展,患者病灶区的炎症、溃烂、黑洞、结瘤、脓肿就会加强自我修复功能,继而通畅、软化、活血、消失、化散、愈合,点穴调理师通过不懈的努力扶正,慢慢的疾病就会通过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气血的旺盛而痊愈,而疾病的康复效果又和点穴调理师的经验、手法、力度、方向以及病人的配合有直接关系。
中医推拿点穴并不是非要推拿师傅给你做才行,更高的层次还是学会自疗自治,自我拉筋健骨,导引点穴,不花一分钱,把自己的一些病症调好,通过自我点穴疏通,刺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懂得如何强健身心,内外通达,让身体变得坚韧,免疫力提高,从而不生病,少生病,把病邪挡在身体之外,即使已经形成的病灶也可以强力的自愈,虽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苦于没有老师的指点,让人望而却步,不敢操作,怕出问题,王春亮推拿导师说,其实这没有什么,所谓的走火入魔那都是内行人吓唬你,推拿点穴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平常人根本就没那个内力,自我点穴调理无非就是出现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一般,那也很好,就当养生健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