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第8期[作者:刘冬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发布时间:11-09-01 09:45:23 691

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储备规模由2001年初的1 65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8 473亿美元①。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中国外汇储备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相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总体上看,自1985年以来,可以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与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3年,基本特征为储备规模偏低,且增长较为缓慢,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上看处于短缺状态。到199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1.99亿美元,为月进口额的2.4倍,如果以比较直观的特里芬比例法来衡量的话,属于储备不足。

第二阶段,1994—2000年,这一阶段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储备呈现顺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流入的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因此体现为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储备增长快,规模迅速扩张。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从储备额的绝对量上来看,也从2001年初的1 655.7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末的28 473.38亿美元。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在已有的文献中,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的若干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因素的多少、影响程度的大小会存在一些差异。

Machlup(1966),Couchene and Youssef(1967)分析论证了国际收支变动率与外汇储备需求之间的关系;Kelly(1970),Frenkel and Jovanovie(1981)则论证了边际进口倾向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yoha(1976)在对欠发达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中提出:一个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程度、出口创汇变动率的幅度及预期出口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 Lane与Burke(2001)认为:贸易开放度、金融深化程度、国家规模的大小、国际收支的波动幅度及负债规模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

本文没有考虑那些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的会对储备规模产生影响的若干变量,而是考虑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特征,选择了外债风险、国家规模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作为分析的重点。

(一)外债风险

本文中的外债风险指外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当一国外债余额占比较高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较大。近年来,随着中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外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幅,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由于GDP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这一比率,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近年来中国外债余额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而其中短期外债的占比明显提高①。短期外债余额的迅速增长成为影响我国外债风险的主要因素。一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除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之外,就是满足各种紧急对外支付的需要。从中国外债结构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外债占比逐年增长,其中贸易信贷是短期外债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部分投机资金趁机流入的平台。投机资金的典型特点就是流动频繁、规模较大,当这部分资金短期内大量流出时,会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造成汇率的波动。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效地防范这种风险。

因此,考虑到今年我国短期外债占比持续增长的特点,持有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必然的考虑,外债风险成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分析是相符合的,从我国近年来的相关数据也能够得到印证。

(二)国家规模

反映一国国家规模的变量可以从经济规模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考虑,或者两者兼顾。在此,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国家规模。理论界一般认为,人口越多,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越大。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6年末又成为首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这意味着,从绝对数值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储备大国,但是如果同时考虑到人口因素的话,中国外汇储备的人均持有量全球排名在百位之外。因此,在衡量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时,除了考虑外汇储备规模的绝对值之外,人均外汇储备规模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需要将国家规模(在本文中以人口规模来代表)纳入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中来考虑。

(三)汇率制度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94年。当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虽然中国政府对外宣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人民币汇率发展变化的阶段特征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还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尽量维持汇率稳定、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的态度。而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赖于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通过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开始持续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的顺差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央行的干预行为表现为向外汇市场投放本币,收回外汇,这种干预行为一方面稳定了人民币汇率,同时也补充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成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7

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体现在外汇储备的规模上,从2005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幅度的确有所减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之一,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数据来看,也与经济理论的分析结论相一致。

(四)资本管制

资本管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当局用来掌控资本从国家资本账户等的流进和流出。一般情况下,在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的条件下,汇率、进口用汇和资本流动将受到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利用居民的私有外汇,有能力控制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的规模不需要很大。相反,如果资本管制比较宽松,则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顺利并轨后,实行了以市场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了银行间的外汇市场;1996年12月1日起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款协议,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由此,形成了目前我国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账户严格管理的现状。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一些资本项目的管制也在逐步取消和放松。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意味着对资本市场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储备规模的把控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资本管制的宽严程度也将成为衡量一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合理的因素之一。

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

目前中国政府虽然对外宣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汇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遵循尽量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大原则。从长远看,货币当局应逐渐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适度增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这样可以降低央行被动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减少外汇占款增加所形成巨大的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之前,应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建设,扩大交易主体、完善市场制度、加强市场风险的防范。在微观主体的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得以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逐渐扩大汇率波动的幅度,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二)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在此之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投机资本很可能会在短期内大量涌入国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都会带来冲击。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将监管重点着眼于短期资本流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借用外债的监管,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效率。债务性储备的增加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从当期来看,债务性储备的增加会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如果债务性储备规模过大的话,会增加未来偿债负担。因此,必须有效提高债务性储备的利用效率,保证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