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都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传统的黑板板书。
附一:朱元璋强化皇权简表
措施作用
影响
改革官制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强化了皇权。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维
护皇权,对中国思想文化、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
严重阻碍
加强了皇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
下了危机,更让社
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附二:本课结构示意图
明
朝的统治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建立明朝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3.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
(1)中央:废丞相,撤中书,升六部,设五府;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封诸子
2.设立锦衣卫
3.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三、经济发展
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新品种
2.手工业:
(1)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的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3.商业:
(1)两大商业城市:南京和北京
(2)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时练相关作业。
2.复习14课内容,预习15课。
3.归纳丞相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演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3)、识读《明朝疆域图》、《举子看榜图》和有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4)、播放微课小视频,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来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阅读课文、史实,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凤阳花鼓>>里最知名的唱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然后向学生提问:凤阳花鼓里的朱皇帝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朱元璋。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教师:展示教材66页的朱元璋像,接着展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第66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精品教案【精品】.doc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明朝的建立和明成祖、明太祖的统治。
2.明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明朝的统治》。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资料:与明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朝的建立、明成祖和明太祖的统治,以及明朝的政治制度。
通过课件和资料,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的政治制度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巩固(10分钟)讲解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明朝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明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链接: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材料: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对比一下:明朝机构设置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当堂检
测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D)
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军占领元大都
2.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
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
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
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
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
认真完成老
师所给出的
题目。
加强学生
对知识的
理解,巩
固学习成
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七
学科
历史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
明朝的统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法
学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导
(出示目标)
1、导课
6、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外
7、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五、讲
1、八股取士有其积极的作用,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人民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得法律受到严重破坏,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的歌曲
教师: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思
1、明朝建立的背景、时间、都城、建立者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表现有哪些?
3、明朝经济发展表现
三、议
1、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措施有什么利弊得失?
六、小结
见板书
检
(随堂检测)
课堂
小结
分层
作业
课
后
反
思
板书设计
1、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元朝灭亡标志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的建立和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情境,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等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 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音乐欣赏、问题导入(3分钟)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设问朱皇帝是谁?教师简要简要介绍朱元璋,那么草根逆袭的朱元璋会怎样巩固统治呢?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环节二:整合课本,问题探究创设人物,话题引导人物档案姓名:丁阳生活年代:元末明初民族:汉族呈现问题情境:穿越时空去了解丁阳人生的沉浮。
跨越时空,重回明朝1、草根逆袭—建立明朝(5分钟)情景一:一张皇榜丁阳是元朝末年的一名书生,饱读诗书,一心想去朝廷做官,治国安邦。
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战乱频繁,他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有一天在街上他看到好多人都围在一起看什么东西,他也凑了上去,原来是一张皇榜皇榜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建元洪武设问:皇榜上的“朕”指的是谁学生:自主完成第一部分内容。
记住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树立权威—强化君权(30分钟)情境二:一场考试(10分钟)丁阳决定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来实现他做官的梦想,但是在备考中他遇见了新的烦恼、父亲建议他熟读百家的书籍,叔叔建议他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舅舅建议他文体要灵活多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明朝的历史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明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难点:明长城的修筑原因和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明朝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你们知道明朝的一些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2.识读《明朝疆域图》、《举子看榜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3.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他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弊端【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引出课题:明朝的统治(同学们,如果给你个穿越的机会,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老师呢,最想穿越到明朝,因为曾经的一部电视剧,叫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面有位特别可爱的皇爷爷,这位皇爷爷到底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个究竟,同学们,翻开书本,14课,明朝的统治,首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里的相关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地方;特务机构(2)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的变化3、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有什么影响?4、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好,停下来,短短几分钟的自学时间,相信大家对本课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来探讨相关知识,所以呢,老师在这,给大家分成了几大团体,第一组皇帝代表团,第二组明朝官员团,第三组明朝书生团,第四、五组百家评讲团,第六组经济发言团,请大家依照导学案,找到各自的任务,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开始)三、小组合作探究:第一组皇帝代表团1、明朝的建立(好,咱们先请皇帝代表团给大家简介一下皇帝!很好,朱元璋,乞丐皇帝,曾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从小朱熬成了老朱,当然,也从一乞丐成功逆袭为皇帝,刚健国,政局人心都不稳,老朱每天忧心忡忡,如何才能让咱老朱家的事业千秋万代呢?关键,对于很多人,很多事,他都不放心,也正是这节骨眼上,当朝丞相胡惟庸叛变,想谋权篡位,杀掉老朱,自当皇帝,结果,逆袭失败,这事儿一出,更加坚定了老朱改革的决心,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具体如何被改的,明朝官员们,你们最有发言权)第二组明朝官员团2、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官制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何时建立的,元代,明朝取消,并将它一分为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三司,如此做了,老朱对地方就安心了吗,没,于是分封自己24个儿子,到地方做藩王,这下舒坦了,地方上都是自己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堂
探
究
板块一 明朝的建立
识读图片:
小组展示:
(1)图中历史人物是谁?图中人物领导的只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众多力量中的一支,他采取了什么策略,使他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力量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他的帝业?
(2)在我国历史上,像图中人物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小组讨论:
(3)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图中人物的陵墓?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D)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1)材料一图一中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图二反映出这一时期使皇权高度膨胀的是哪一措施?
(3)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部门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相似机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张三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将来考中状元,那么他必须在平时要努力学习(C)
A.唐诗宋词B.汉赋元曲C.四书五经D.琴棋书画
4.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的原产美洲的新品种包括(D)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八股取士”2.教学难点:“八股取士”三、教学过程:导入:朱元璋两张美丑反差强烈的画像(一)明朝的建立师:简要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加上旱灾、黄河决堤等天灾,社会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朱元璋在各支起义队伍中最终获胜,建立明朝。
师: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府。
PPT:明朝疆域图。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师: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改革,以巩固统治。
生:阅读课本,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划线标出。
生: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PPT:出具史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师:引导学生复习分封制的知识。
PPT:出示史料: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生: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
师:引导学生分析废除丞相制度的利弊得失。
PPT:出示史料:1382年明太祖设置锦衣卫,掌管皇帝出行仪仗,后兼管刑狱、侦查、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镇压各地人民……1420年明成祖增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设西厂,明武帝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特务机构,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朱元璋图像)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二)、导入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
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
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来使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知识补充:青花瓷,又称“青花”,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青花瓷产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时达到极盛。
商业:出示《皇都积胜图》
讲解: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着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4.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教学重点:
1.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
教学难点:
1.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弊: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PPT出示问题:【合作探究】2.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教师总结。
行政方面: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驻守各地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师出示行政机构改革前、改革后示意图。
教师:讲解行政机构改革的特点及影响(利与弊)。
特点: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重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概况2.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3.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状况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本单元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起于1368年,止于1840年。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明清一度出现强盛局面。
但清朝后期,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新授:一、明朝的建立1.引导学生速读教材66页正文,从原文中找出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正文,找出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府)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引导学生速读教材67页正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强化皇权。
引导学生齐声朗读教材67页正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找出朱元璋在地方、中央和军事上采取的改革措施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特务组织: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作用: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标准、答题格式)学生根据教材原文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题格式为八股文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
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小放牛郎,一步步地走向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这其中的原因必定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能力以及天赋,还包括当时的时局。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成就帝业的?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又是如何巩固帝业的?
二、新课讲授
(一)明朝的建立
1.材料展示:
材料一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开始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二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洪涝成灾,元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却又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6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2.教师讲解:朱元璋出身贫寒,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
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最终统一全国。
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学生回答:
朝年璋京)大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讲解:朱元璋亲历过元帝国的灭亡过程,他充分意识到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皇权集中的重要性。
同时,他认为元朝灭亡原因之一,是朝臣的权力过大,君主不能专政;灭亡原因之二,是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使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
2.材料展示:
材料一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告诫子孙:“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材料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材料三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67—68页,归纳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师生归纳:
教师提问:请同学归纳明朝加强皇权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师生探究:明朝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带来的利弊?
师生归纳:利: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弊: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于问责,同时,皇帝事必躬亲,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
4.材料展示:
材料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68页《相关史事》,如何解决朱元璋的烦恼呢?
学生回答: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
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材料展示: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明清科举考试,考生作弊手段。
教师提问:明朝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这样的考试能选拔出怎样的
人才?用表格归纳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学生回答:原因: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都出自“四书”“五经”,因为考试内容的固定,所以很
多考生选择作弊。
人才: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
学生归纳:
2.师生探究:你同意材料二中顾炎武对于八股文的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观点:同意。
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明朝实行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它是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但它使科举制度失去了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
它禁
锢人们的思想,带来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比焚书坑儒更加恶劣。
3.师生归纳:科举制的发展。
时
期
人物相关史实
隋朝隋炀
帝
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四)经济的发展
材料展示:
材料一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
材料二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69页,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归纳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生回答: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
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明朝统治。
同时,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朝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但是厂卫制度、八股取士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板书设计◇
明朝的建立时间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府南京
措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建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科举考试八股取士
明朝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