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4)新技术和新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9)新技术和新项目中止和重开制度 (11)医疗技术损害处置规定 (12)落后技术、项目淘汰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目的加强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范围临床、医技科室及医务人员。

3.定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是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实行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4.内容4.1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二类准入管理4.1.1第一类为一般诊疗技术:指未纳入禁止类技术或限制类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4.1.2第二类为限制类技术:指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

4.2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的必备条件4.2.1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

4.2.2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

4.2.3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不准使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医疗仪器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

4.2.4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不准使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药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

4.3新技术和新项目申报流程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职工,该新技术和新项目应首先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伦理风险、技术条件、人员和设备设施基础上,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认真填写《xx医院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申报表》,一式两份,报送医务部。

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室内技术设备的准入管理,提高科室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科室内所有技术设备的准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仪器仪表、软件系统等。

第三条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合规、安全的原则,确保技术设备的准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四条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应当与科室内部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五条科室技术准入管理应当由科室负责人统一领导,由技术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执行。

第二章准入条件第六条技术设备的准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备国家认可的生产资质和产品注册证;2.通过国家、省级或行业相关部门的检验检测,并获得相应的合格证明;3.技术设备的性能指标、安全性、稳定性等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生产厂家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5.在科室质控委员会的同意下,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论证。

第七条申请准入的技术设备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生产企业的相关资质证书;2.技术设备的性能测试报告;3.技术设备的售后服务承诺书;4.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5.其他必要的资料。

第八条对于已经在使用的技术设备,其准入管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必须符合科室内部的管理要求。

第三章准入程序第九条技术设备的准入程序如下:1.科室负责人确定准入需求,并指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准入申请;2.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准入条件,收集相关资料并提交申请;3.科室质控委员会对准入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查,并提出建议;4.科室负责人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准入。

第十条技术设备的准入程序应当充分公开透明,确保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考虑。

第四章准入管理第十一条技术设备准入后,科室应当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建立技术设备档案,记录技术设备的型号、厂家、检测报告等信息;2.定期对技术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3.确保技术设备的合理使用,避免损坏或浪费;4.建立技术设备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技术设备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临床准入管理制度

临床准入管理制度

临床准入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准入条件1. 医生(1)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2)必须具有专业领域的临床经验,且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3)必须具有相关学历和学位。

2. 护士(1)必须具有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2)必须具有相关临床护理经验和专业技能。

3. 技师(1)必须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2)必须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

四、准入程序1. 医生(1)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2)通过医院临床技术部门审核;(3)参加相关技能和知识考核。

2. 护士(1)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2)通过医院护理部门审核;(3)参加相关技能和知识考核。

3. 技师(1)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2)通过医院技术部门审核;(3)参加相关技能和知识考核。

五、准入标准1. 医生(1)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诊疗能力;(2)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3)无违反医德医风和违规行为。

2. 护士(1)临床护理技能熟练,能够独立完成护理工作;(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协作;(3)无违反护理规范和违规行为。

3. 技师(1)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2)具有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3)无违反工作规范和违规行为。

六、准入管理1. 评审医院将定期对临床人员进行评审,评估其工作表现和能力,以确定是否继续准入。

2. 培训医院将为临床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以不断提升其临床能力和专业水平。

3. 监督医院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临床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

七、准入后处理1. 补充培训对于准入后发现存在不足的临床人员,医院将进行补充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

2. 撤销准入对于严重违反医德医风和职业规范的临床人员,医院将撤销其准入资格。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目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暂行) (2)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21)医疗技术风险及损害处置预案 (24)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实施办法 (27)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暂行)肿医发〔2012〕13号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卫医政发〔2009〕18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我院将严格遵照国家建立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三条医务处负责院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工作。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委员会作为审核评价机构,负责对院内医疗技术进行审核评价,并出具审核意见。

医务处根据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及临床应用情况,中止或暂停其在院内的应用。

第四条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2009年5月1日前)我院已开展并延用的所有医疗技术,由应用科室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出台的相应的技术规范及时上报医务处,针对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医务处协助并组织科室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对于新增医疗技术,医院将根据医疗技术的分类管理,结合科室的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的审核准入,具体规定参照我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第五条科室需建立医疗技术目录,针对正在应用的医疗技术进行梳理,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并设立专人负责定期维护。

对于拟淘汰和废止的医疗技术,须及时上报医务处。

对于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变异时,需依照我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上报并中止实施该项技术。

第六条对于手术分级管理及针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的授权管理,参照《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暂行)》执行。

医疗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医疗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医疗管理制度汇编范文医疗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医疗活动,执行国家卫生健康政策,遵循医疗伦理,保障病人权益,推行终身责任制。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并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第二章医疗机构的分类与设置第六条医疗机构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诊所等。

第七条综合医院是指提供各类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全科门诊、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门诊。

第八条专科医院是指提供某一特定类别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如心脏病专科医院、儿童医院、眼科医院等。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指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负责辖区内人口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十条诊所是指提供普通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诊所、专科诊所等。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取得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医疗活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除了按照设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开展医疗活动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医疗科室和诊所,招聘相应的医疗人员。

第三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对医疗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医疗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服务意外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可以开展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医师、护士等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四章医疗资源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高效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与
效率
2.创新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推动行业发展与创新
3.安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权益与安全
4.环保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降低环境影响与资源浪费
5.个性化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满足患者需求与个性化服务
6.综合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水平与综合实力
7.智能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8.公平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
9.可持续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10.国际化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业操作
3.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权益
4.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技术创新
5.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6.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7.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8.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促进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
9.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10.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拓展医疗领域国际合作。

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规范医疗技术人员的准入管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医疗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符合相关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资格准入条件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规定了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的条件和要求。

首先,医疗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必须通过相关医疗技术专业的考试或评审,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医疗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

此外,医疗技术人员还需经过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条件适合从事相关工作。

二、资格准入程序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规定了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的程序和流程。

一般而言,医疗技术人员在申请准入时需要提交个人简历、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并经过资格审核和面试。

资格审核主要针对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质进行评估,面试环节则是为了了解医疗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只有通过资格审核和面试,医疗技术人员才能被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正式从事相关医疗技术工作。

三、资格准入管理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规定了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后的管理措施。

医疗技术人员在获得资格准入后,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规范,恪尽职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评估医疗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医疗技术人员的表现符合要求。

四、资格准入监督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规定了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的监督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患者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举报电话或者网络平台,对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保障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

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目录:
1. 介绍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1.1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背景
1.2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意义
2.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2.1 医疗技术准入的程序和要求
2.2 相关监督管理措施
3.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1 实施效果分析
3.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未来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发展方向
---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医疗行业秩序,保障患
者安全和权益所建立的一套管理规范。

在我国,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
度的出台是必要的,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必须对新
的医疗技术进行科学的审核和审批,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有效可行。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包括了医疗技术准入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措施。

审批医疗技术准入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
和条件,例如必须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必须通过专家评审等。

同时,医疗技术准入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在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的执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较长等。

未来,应进
一步优化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监督管理,确
保医疗技术的准入更科学、更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
疗服务。

医疗制度汇编

医疗制度汇编

医疗制度汇编医疗制度汇编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医疗制度汇编一、医院工作制度1. 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行业规范。

3. 医院应建立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4. 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5. 医院应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审查和管理。

6. 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7. 医院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1. 医师职责:负责患者的诊疗、诊断和治疗工作,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

2. 护士职责:负责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和记录工作,严格执行护理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

3. 药剂师职责:负责药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和调配工作,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4. 其他岗位人员职责:负责各自岗位的工作,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程,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和评价工作,定期开展自查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进。

3. 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信息,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 医院应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医疗技术各项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各项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各项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管理工作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原则。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应加强与信息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疗技术管理工作,不同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

第五条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公益至上、服务患者、遵纪守法的意识,严守职业操守,履行好职责,认真细致地做好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第六条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管理岗位,包括技术质控岗、医学影像科主管、检验科主管、临床工程科主管等。

第七条技术质控岗主要负责医疗技术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评审、考核等工作。

第八条医学影像科主管负责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影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科技术人员管理等工作。

第九条检验科主管负责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检验科技术人员管理等工作。

第十条临床工程科主管负责临床设备管理、临床设备使用监控、临床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医疗技术服务正常运行。

第三章医疗技术设备的选购和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医疗技术设备,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合理配置。

第十三条医疗技术设备的选购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医疗需求。

第十四条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应建立设备台账,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第十五条医疗技术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医疗技术设备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十七条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需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医疗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医疗技术分级医疗技术分级是指根据医务人员的职称和技术水平,将医疗技术分为不同等级,并对各级技术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医疗技术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技术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专业技能,中级技术需要有一定的培训和经验,低级技术则是基础性的医疗技能。

二、人员准入授权管理人员准入授权管理是指对医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称进行审核认证,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授权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资质合格,具有相应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只有经过认证和授权的医务人员才能从事相应的医疗技术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管理措施为了有效实施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制定详细的技术分级标准和人员准入资格要求,明确各级技术的内容和范围。

2.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和人员准入档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

3. 加强对医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违规处罚和纠错机制。

通过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认真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关于医疗技术分级与人员准入授权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医院新技术及新项目准入制度

医院新技术及新项目准入制度

医院新技术及新项目准入制度为了加强对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新技术的应用及其管理。

二、医疗新技术应用准入的申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原则。

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新技术项目是否准入开展的审批,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准入通知。

医务科负责医疗新技术应用准入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医疗新技术的定义:指在我院首次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技术项目。

五、医疗新技术的准入项目按相关部门规定的分类法管理。

医疗技术准入项目分为:第一类:探索性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第二类:限制性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其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技术项目;第三类: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

六、医院应当积极探索临床诊疗新技术,但严禁应用不成熟、风险较大、疗效不确切、行业内有争议的项目。

七、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必须提供下列相关材料:1、《宁阳县中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审批、授权表》;2、申报新技术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3、引进推广的新技术应附有技术来源的相关资料;4、限制性使用的新技术项目,提交拟开展限制性使用新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技术人员情况;5、探索性使用的新技术项目还需提交开展探索性使用新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八、负责医疗新技术准入日常管理的科教科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提交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技术项目准入评审。

对申请项目出具书面评审意见,并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医疗技术工作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工作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工作制度汇编一、前言医疗技术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汇编。

本汇编包括医疗技术分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及流程等内容。

二、医疗技术分类根据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风险程度,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1. 第一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2. 第二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3. 第三类医疗技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 高风险;(3) 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2.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风险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5.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及流程1.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组织,负责对医疗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证和评价。

2. 医疗机构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应当事先进行论证,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风险程度以及伦理问题等。

3.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该技术。

4.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充分告知技术的相关信息,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5.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和改进医疗技术应用。

医院剖宫产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

医院剖宫产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

剖宫产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江西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剖宫产手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准入程序由科室向医院提出申请,并上报市卫生局备案。

二、剖宫产技术准入条件1、基本条件:1)具备符合剖宫产手术要求的手术室;2)具有剖腹设备、条件(包括器械、供氧、输液、输血条件,能及时获得血源等);3)有抢救设备及抢救能力,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出血、麻醉意外、损伤等,可行子宫切除术等;4)有完整配套的麻醉器械;5)实验室开展了血尿常规、血交叉、定血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检测、心电图等检测项目。

2、人员配置1)手术医师①必须配备两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登记的妇产科医师;②必须经妇产科专业培训,具有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会观察产程并识别异常,能处理正常分娩及阴道手术产;掌握剖宫产的适应症、禁忌症,熟悉腹部及女性生殖系统周围器官解剖位置;并能独立进行剖宫产术及子宫切除术;③具有新生儿窒息等紧急抢救处理的经验。

2)麻醉师①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登记的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其执业范围为麻醉专业)。

②能独立进行局麻、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骶麻和全麻,并能处理麻醉意外。

三、管理制度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

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2、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急诊手术必须做好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的检查。

术前应常规备血。

3、严格执行南昌市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

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患者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手术情况知情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医疗制度汇编

医疗制度汇编

医疗制度汇编娄底东方医院二○一四年一月目录1、首诊负责制度3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3、会诊制度34、病例讨论制度55、病例讨论制度实施细则66、危重病例抢救制度77、查对制度78、值班、交接班制度9、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910、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批制度911、分级护理制度10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013、病案管理制度12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315、医患沟通制度1316、医患沟通制度实施细则1517、孕产妇死亡报告评审制度1618、会阴三度裂伤讨论制度1719、新生儿重度窒息讨论制度1720、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1821、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及处理制度1822、新生儿产伤讨论制度1823、产科出血讨论制度1924、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1925、产科门诊工作制度1926、差错防范制度1927、登记统计制度2028、急救药品管理制度2029、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2030、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2131、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2132、产房消毒隔离制度2133、院内感染管理制度2234、剖宫产术前讨论制度2235、剖宫产术后审核制度2236、待产室工作制度2237、母婴同室工作制度2338、分娩区工作制度2339、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2340、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2441、高危妊娠管理制度2442、危重孕产妇评审流程43、产前检查常规44、助产技术常规45、产后访视常规46、高危孕妇转诊常规47、产科主任职责48、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49、产科主治医师职责50、产科总住院医师职责51、母婴同室儿科医师职责52、母婴同室责任护士职责首诊负责制度一、凡第一个接待门急诊病人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病人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三、挂错号与本科毫无关系的病人,可通过挂号室换号转他科就诊,首诊医师必须做好耐心解释,不得推之不问。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汇编

宜阳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的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第18号])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5第37号])》,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技术的分类及分级第一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根据卫生部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二条医疗新技术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技术,包括: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第三条我院医疗新技术根据其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和应用范围分为三级。

第Ⅰ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的技术;第Ⅱ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于需进一步验证阶段的技术;第Ⅲ级医疗新技术是指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的医疗新技术。

医疗管理工作制度汇编(2021整理)

医疗管理工作制度汇编(2021整理)

委员会工作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建立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护理部和科室组成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体系。

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讲评,对出现或存在的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三、医务科具体实施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下设医疗质量监控小组进行日常医疗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并做出书面总结,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并向相关科室通报检查结果。

四、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时对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协助医务科、护理部进行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五、各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监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质控员组成。

科室质控小组要以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标准,考核方法进行全面的管理考核。

六、病历质控室负责病案的终末质量检查,对每份病案的检查要做好记录,每月采用书面总结向医务科报告一次检查结果,医教办负责在每月医疗护理例会上通报检查结果。

七、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抢救及交接班制度、医疗护理查对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准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及效劳流程等。

八、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学习、培训和考核一次。

九、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具体方案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在院长的领导下,由全院各专业作风正派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学科带头人组成。

二、鉴定时由专家库抽取3人以上单数组成鉴定专家组。

三、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要对医务科或护理部上报的鉴定材料提前一天发给有关委员,进行审核。

通过调查、弄清事实,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做出科学结论。

四、处理医疗事故要依据2002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导我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工作。

五、医疗事故鉴定由院长主持,当事人及当事科室介绍情况。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汇编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汇编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各医疗机构纷纷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下面就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做一次汇总,以供参考。

一、医疗技术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责医疗技术委员会是医疗机构的专门机构,负责医疗技术的评估、选择、应用和管理。

委员会成员包括医疗技术专家、临床医师等相关人员,由医院领导或相关部门主管任命。

医疗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医疗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的评估工作;2. 制定医疗技术的应用标准和操作规范;3. 组织医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4. 监督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医疗技术的选用和应用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选择和应用。

医疗技术的选用和应用应满足以下要求:1.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 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认可;3. 医疗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三、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对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各环节的要求和规定。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流程;2. 医疗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3. 医疗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4. 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四、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医疗技术的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 对医疗技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2. 定期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技能;3. 定期开展医疗技术操作流程的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医疗技术信息管理医疗技术信息管理是指对医疗技术相关信息的采集、记录和管理。

医疗技术信息管理应符合以下原则:1. 对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档案;2. 对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报和处理;3. 对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

医师介入准入管理制度

医师介入准入管理制度

医师介入准入管理制度一、医师准入的重要性医师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医德医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果医师的素质不高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医师准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医师准入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对医师进行准确评估和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医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医疗工作。

这样,患者才能得到规范、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师准入可以规范医师的行为和素质。

医师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他们的行为和言论都会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

只有在医师的准入中加入有关医德医风的评估,才能有效地引导医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医疗服务的公信力。

最后,医师准入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方式。

医师的工作质量和态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

只有通过严格的准入管理,才能杜绝劣医从业,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师准入的标准和程序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师准入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医师准入的标准和程序。

一般来说,医师准入的标准主要包括医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学历资格、执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

而医师准入的程序一般分为申请、审核、考核、注册和监督五个阶段。

首先,医师准入的标准。

医师准入的标准应该包括医师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职业操守、学历背景等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医师应具备高等教育背景,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临床经验。

此外,医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医德医风,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医师准入的程序。

医师准入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申请、审核、考核、注册和监督。

首先,医师向相关医疗机构提交申请,提供相关材料。

医疗机构根据医师的资料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准入标准。

审核通过后,医师需要进行考核,包括书面考试和面试等环节。

考核合格后,医师可以取得执业资格,获得医师注册证书。

医师在执业期间还需要接受监督,保持专业素质和医德水平。

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 精品

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 精品

医务处制度目录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13项)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新增)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实施方案(院办〔20XX〕105号)三、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定(院医务字〔20XX〕15号)四、实施《20XX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方案(医务〔20XX〕11号)五、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六、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七、医疗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八、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新增)九、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奖惩管理办法(新增)十、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规定(新增)十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修订)十二、医疗纠纷处置预案(修订)十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新增)第二章医疗核心制度(19项)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 [20XX] 3号)二、医疗质量评析制度(医 [20XX] 3号)三、定期检查与奖惩制度(医 [20XX] 3号)四、首诊负责制(医 [20XX] 3号)五、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 [20XX] 3号)六、查房制度(医 [20XX] 3号)七、查对制度(医 [20XX] 3号)八、术前讨论制度(医 [20XX] 3号)九、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医 [20XX] 3号)十、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医 [20XX] 3号)十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 [20XX] 3号)十二、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医 [20XX] 3号)十三、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 [20XX] 3号)十四、医疗会诊管理制度(医 [20XX] 3号)十五、新技术准入制度(医 [20XX] 3号)十六、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医 [20XX] 3号)十七、手术分级管理办法(院办〔20XX〕80号)(修订)十八、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修订)十九、医嘱制度(修订)第三章医政管理(19项)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新增)二、传染病管理制度(新增)三、关于下发“双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医务〔20XX〕5号)四、关于下发《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院办【20XX】103号)五、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管理制度(修订)六、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管理办法(新增)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管理办法(新增)八、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新增)九、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新增)十、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修订)十一、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院办〔20XX〕20号)十二、新闻发言人制度(新增)十三、专科病人跨科收治规定(暂行)(院办〔20XX〕94号)十四、医患沟通制度(院医务字〔20XX〕16号)十五、科主任例会制度(新增)十六、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新增)十七、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新增)十八、患者出院、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新增)十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新增)第四章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24项)一、急诊工作制度二、急诊病人的诊疗、收治规定(院办〔20XX〕79号)三、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度(新增)四、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修订)五、急诊部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新增)六、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新增)七、120急救-急诊护士交接制度(新增)八、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新增)九、急诊住院医疗服务标准及流程(新增)十、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新增)十一、危急重症优先处置制度(新增)十二、成份输血考核办法(新增)十三、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新增)十四、临床用血权限管理制度(新增)十五、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新增)十六、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新增)十七、术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新增)十八、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修订)十九、手术风险评估和流程(修订)二十、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新增)二十一、入院、出院、转院、转科、留观服务流程(新增)二十二、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新增)二十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增)二十四、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增)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城县中医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严格按照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组织管理
1、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赵养田
副组长:种应征周亚娣
成员:张东平赵文革郭新奎唐振江王全平关华芳周红菊韩亚玲孙国锋师雅益雷髙民
王智民刘雪云刘德明刘红
2、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
组长:种应征
副组长:周亚娣
成员:张东平赵文革郭新奎唐振江王全平关华芳周红菊韩亚玲孙国锋师雅益雷髙民王智民
刘雪云刘德明刘红
3、承办机构
由质控科负责实施。

(二)技术准入
1、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
为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临床工作有创新、有发展,特制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制度。

⑴定义:我院未开展过的,属国际、国内、省内前沿的医疗技术项目。

⑵审批部门: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

⑶审批程序:
①申请科室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登记表,包括本次审批项目的国内外进展、院内开展此项工作已经具备的条件、医疗风
险和并发症、出现意外时的处理方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填写后科主任签字并交医务科。

②医务科、质控科组织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讨论、提问、申报者答辩。

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不记名投票,表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

④医务科记票、登记,上报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必要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或审批。

⑤医院同意后通知科室准予开展,并通知物价部门审批。

⑥科室定期向医院医务科、质控科汇报新项目开展的有关情况(安全性,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2、医师资格准入
⑴住院医师的准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取得相应证件,经上岗培训后,方可准予其正式参加独立临床工作。

⑵脱离临床工作人员的准入:手术科室临床医师,如果脱离临床工作超过2年,非手术科室临床医师脱离临床工作超过3年,回院后继续做临床工作者,经科室考核通过后,先按低一级的医师资格在相应科室临床一线工作中轮转一年。

一年后,视业务熟练程度,再经科室考核通过后,恢复在科室工作原资格,上述轮转考核情况需报医务科备案。

3、有创操作准入
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利益,根据医疗委员会讨论通过,对临床有创检查、治疗项目实行资格准入。

⑴临床有创检查、治疗资格准入项目专指临床、医技科室在常规条件下所开展的有创检查、治疗;紧急情况下,为防止患者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我院执业医师均可实施有利于患者的有创操作。

⑵有创检查项目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更新。

⑶有创操作准入适用于通过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在蒲城县中医医院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修生、外院的医师、脱离临床工作2年以上准备重返临床的医师需完成有关审批手续后方可操作。

⑷执业医师单独进行有创操作前,需在上级医师或具有该项操作经验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3-5例后提出申请,每次应有相应医师签字。

⑸申请有创检查和治疗独立操作医师应有科主任同意并签字,并提前1个月向科室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审查、批准、备案。

经医务科批准后该执业医师才允许单独进行有创操作。

⑹一般情况下,未获独立进行有创检查和治疗操作资格的医师不得单独从事该检查和治疗的操作。

⑺因未按规范实施有创操作或实施后导致不良后果的,除按医院相应条款处理外,暂时取消实施有创操作的资格,重新申请。

4、手术资格准入
⑴目的:规范和限定各级外科医师对本专科手术的操作范围,明确外科医师的手术资格和责任。

⑵程序:各学科以专业为单位拟订初稿,经全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讨论,科主任批准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提交医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实施。

⑶方案:经过蒲城县中医医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认真讨论,通过了蒲城县中医医院基本外科手术分级方案,并规定手术审批权限如下:①丙、丁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主治医师不在,由指定高年资住院医师审批);②甲、乙类手术,由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③毁损性手术、重大特类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应由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院审批。

各手术科室按照医院外科手术分级方案开展手术,不得违反,如有违反,医生要承担责任,并经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必要时给予暂停手术等处分。

⑷详见《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分级与分类管理办法》
附:
《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分级与分类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级医院、科室、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
行)》和《浙江省基本医疗制度》,结合医院有关管理要求,并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办法。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分为四级:
1、甲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手术。

2、乙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3、丙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4、丁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3年以内。

⑵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2、主治医师
⑴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3年以内。

⑵高年资历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
⑴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⑵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
⑴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

⑵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丁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丙级手术。

3、主治医师:可主持丙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乙级手术。

5、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乙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级手术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8、资深主任医师:主持甲级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主持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9、对资格准入技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10、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所规定的手术权限。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1、常规手术
⑴甲级手术:科主任审批。

⑵乙级手术:正副主任或科主任审批。

⑶丙级手术:主治医师以上审批。

⑷丁级手术:主治医师以上审批。

(主治医师不在,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审批。


2、资格准入技术
资格准入技术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

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

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支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

该类手术申请需科主任审核签字,必要时报医务科审批。

3、高度风险手术
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批。

4、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

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责任规定的上级医师审批,需要时再逐级上报。

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

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主持抢救手术。

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情况允许即请上级医生参与手术。

5、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
⑴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报医务科审批。

⑵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由医院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蒲城县中医医院
2011年6月16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