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试题及答案3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试题及答案3一、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1.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内容。
P319~323答:(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
按考评对象的对象和范围,绩效考评可以分为组织绩效考评和个人绩效考评。
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组织绩效考评又分为生产性组织的绩效考评、技术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管理性组织的绩效考评和服务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等。
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对个人的绩效考评,由于考评的具体对象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也不完全相同:①按岗位实际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向区分;②按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生产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四大类。
(2)不同性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1)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这种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和体现被考评者的品质特征的指标为主体构成的考评体系。
2)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这种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的各种指标为主体构成的指标体系。
3)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无论组织或员工个人,他们的工作绩效总是表现为某种实际的产出结果,无论这些结果是物质性的实物产品,还是精神性的非实物的成果,都是可以采用一定的生产技术经济的指标进行衡量和评定的。
2.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P324~325答:(1)针对性原则。
由于绩效考评的目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在选择确定绩效考评的要素和具体指标时,应从实际出发,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关键性原则。
关键性体现了对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时,必须要把那些战略性、关键性绩效指标纳入考核体系,通过对绩效的考评和监控,来促进组织战略的达成。
(3)科学性原则。
绩效考评要素指标体系确定,应以科学的绩效指标设计思路为依据。
(4)明确性原则。
在所确认的绩效考评体系中,每个考评要素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容、定义或解释说明,必要时还要列出计算公式,使考评要素和指标的概念内涵明确、外延清晰。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历年考试真题
20XX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真题一、简答题(本题共3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6分,第3小题15分,共46分)1、企业组织机构出现哪些征兆时需要进行变革?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变革方式?(15分)2、简述培训项目成本的构成。
(16分)3、简述关键绩效指标标准水平的种类,并说明为什么要对关键绩效指标标准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15分)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1、某大型起重设备公司准备从基层生产工人中选拔一批班组长后备人选。
人力资源部决定采用结构化面试方法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甄选,选拔过程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是,笔试,时间90分钟,主要是围绕操作技能和班组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测试:第二轮是复试,主要是采用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方法,对通过笔试的候选人进行测试。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在结构化面试前,应如何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10分)(2)如何设计结构化面试的提纲?(8分)2、光华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集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设计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5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转让和新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随着企业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员以及一线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20XX年下半年,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公司对薪资制度进行了全面调整,新的薪资制度更加体现了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特别是加大了绩效工资的比重和激励制度,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检验,受到了各级主管和员工的好评。
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新薪资制度的运行虽然初见成效,但配套措施必须跟上,除了要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以及劳动统计计量监督之外,还必须完善各部门薪酬计划的管理工作。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制定薪酬计划可采用哪几种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6分)(2)利用上述方法制定薪酬计划的步骤分别有哪些?(12分)3、张先生从20XX年4月起一直在甲印刷公司工作,后来成为该公司的技术和销售主管,并且掌握了该公司的相关商业机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N、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二、简述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种类1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首先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然后将提供产品的种类相近、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或顾客对象相同的事业部组成超事业部;2矩阵制:亦称规划-目标结构,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在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系统。
是一种横、纵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
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3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为组织,立体组织,多维立体矩阵制,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他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4模拟分权组织:亦称模拟分权制,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把他们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5流程型组织:是为了适应竞争激烈、变化急速的市场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优点1以市场为导向2业务流程是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中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流程团队是流程性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6网络型组织:亦称虚拟组织,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
将供应、生产、销售企业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四种基本类型1内部网络2垂直网络3市场网络4机会网络三、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1职能分析,根据特定企业的环境和条件,首先确定组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职能及其结构,包括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的职能进行总体设计2职能调整: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对企业现存组织的职能结构所进行的调整,调整的方法包括,充实已有职能、增加新的职能、转移或重新确定职能的重心。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4)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4)一、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21.简答结构化面试提纲的设计步骤。
P1 67答:(1)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
(2)请专家针对每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
(3)将问卷发放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
(4)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结构化面试大纲本质上是结构化面试问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2.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的内容包括什么?P168答:(1)要求面试考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组织状况和岗位要求,清楚每个测评指标、测评标准、问卷题目及相关的背景信息。
(2)要求面试考官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善于观察,能客观地记录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把握应聘者的特征。
(3)要求面试考官掌握相关的员工测评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面试技巧,随机应变,把握面试的发展方向,不让应聘者偏离测评指标,有效地控制面试局面。
(4)要求面试考官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能保持和善、公正,避免评价偏差,遵守打分规则,确保应聘者机会平等。
23.简答评价中心的含义。
P176答:评价中心就是把受评人置于一系列模拟的工作情景中,由专业考评员工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考察或预测,了解其是否胜任该项工作的操作程序。
24.简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分类。
P177~178答:(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1)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某个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一个两难问题来进行。
2)情境性讨论一般是把应聘者放在某个假设的情境中来进行。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1)不定角色的讨论是指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就所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指定角色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题及答案2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题及答案2一、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16.简述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
P241~242答:(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活动过程。
(3)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即如何组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的教与学的活动。
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过程中,教学形式主要受到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4)教学环节。
在教学计划中,教学环节是指整个培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各相关联的环节。
它与教学形式、时间安排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互为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5)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因素:①整个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时间;②为完成某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③周学时设计;④总学时设计;⑤教学形式、教学环节中涉及的各类课程的讲授、复习、实验、参观、讨论、自习、测验、考查等各环节的时间比例。
17.简述培训课程的需求度调查程序。
P242~244答:(1)确定课程需求度调查项目。
企业课程需求度调查既是主动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准确的课程需求度调查作为培训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将为后面的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与管理、课程实施与评估工作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准则。
课程需求度调查需要回答下面五个主要问题:①课程设置要达到什么目的?②通过课程教学要使学员的哪些具体行为或表现得到改进?③课程的可行性如何?④实施课程教学的资源和手段是否可以实现?⑤课程效果如何考核及评价?1)课程需求度调查的层次:①组织调查;②任务调查;③个体调查。
2)培训课程需求度调查的要求:①企业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和员工个人学习发展需求相结合;②将企业长期的需要与现实需求相结合;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培训调查的流程。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题及答案3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题及答案3一、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21.简答培训课程项目系列及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
P248~249 答:(1)培训课程项目系列。
1)企业培训课程大纲。
2)培训课程系列计划。
3)员工培训课程计划。
(2)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
1)封面。
2)导言:①项目名称;②项目范围;③项目的组成部分:④班级规模;⑤课程时间长度;⑥学员的必备条件;⑦学员;⑧课件意图;⑨课程评估。
3)内容大纲:①教学资源;②资料的结构;③课程目标和绩效目标;④教学顺序和活动;⑤内容;⑥交付时间。
4)开发要求。
5)交付要求。
6)产出要求。
22.简答编排培训课程的关键点。
P250答:(1)课程的选择应与培训目标一致。
(2)应设计有固定与机动两种形式的课程。
(3)照顾学员中大多数人的需求,课程设计尽量提供使各种学员感兴趣的课程。
(4)可操作性强。
(5)课程设计要密切联系企业与员工实际。
(6)课程的讲师要慎重选择。
23.简述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的程序和方法。
P250答:(1)在课程预演结束以后,甚至在培训项目开展以后,要根据学员、有关问题的专家以及同事的意见对课程进行修订。
(2)课程需要做出调整的内容视存在的问题而定,有些可能只需要对一小部分课程内容做出调整,有些甚至可能要对整个培训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3)培训者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吸收同事、有关专家或学员代表的意见,对课程做出必要的修改与完善。
24.简述国外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P250~252答:(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它主要强调三个基本问题:1)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2)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地实现培训目标。
3)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1)列出课题,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目的。
2)分析学员特点。
3)确定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4)列出每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5)设计预测题。
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实操专业技能历年真题及答案(2007-2012)要点
2007年5月第二部分操作技能一、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在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应密切关注哪些问题?(10分)①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360度考评的管理人员。
(1分)②实施360度考评方法,应选择最佳的时机。
组织面临士气问题,处于过渡时期,或走下坡路时,不宜采用360度考评方法。
(2分)③上级主管应与每位考评者进行沟通,要求考评者对其意见承担责任,确保考评者地意见真实可靠。
④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
如使用加权平均方法或其他量化方法,整理汇总核算多位考评者的评价结果,需要注意地是:对不同的被考评者,应使用相同的权数以保证公平。
⑤防止考评过程中出现作弊、合谋等违规行为。
(1分)⑥准确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
(1分)⑦对考评者的个别意见进行保密,上级评价除外。
(1分)⑧不同地考评目的决定了考评内容的不同,所应关注的事项也有所不同。
(1分)2、请简要说明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
(10分) 2015.5①培训需求分析。
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2分)②工作岗位说明。
收集有关新岗位与现有岗位要求的数据(1分)③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岗位对于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
(1分)④培训内容安排。
排定各项培训内容或议题地先后次序。
(1分)⑤描述培训目标。
编制目标手册。
(1分)⑥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的具体项目与内容。
(1分)⑦选择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
(1分)⑧设计评估标准。
选项测评的工具,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1分)⑨试验验证。
对培训规划进行评析,发现其不足,并进行改进。
(1分)3、请简要说明劳动者派遣的成因和特点.(10分)(1)劳动者派遣现象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刻成因:①为了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1分)②为了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1分)③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1分)④为了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地需求。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试题及答案1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练习试题及答案1 21.简述绩效沟通的技巧。
P358答:(1)沟通时态度应该坦诚,给员工以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可使用带威胁性的词语,而应以询问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获取员工更多的信息,以便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2)沟通时应该具体,尽量获得与员工绩效有关的具体信息(表扬时应指出员工在哪点上做得好,反映了员工的哪方面品质,其所带来的影响如何)。
(3)要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以便员工更好地配合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员工应该知道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在这里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4)不能仅仅看到问题,更要看到成绩,鼓励多于批评的沟通才更加有效,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绩效管理的原则。
(5)注意倾听,少说多听是沟通的又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多听才能获得更多需要的信息。
(6)沟通应及时,出现问题及时组织沟通,消极等待只能使事情更加恶化,后果更加不可想象。
(7)沟通应具有建设性,作为沟通的结果,管理者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调整自己,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
22.简述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
P359~360答:(1)行为导向型的主观考评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
(2)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3)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
(4)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
23.简述不同绩效考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P360,表4.10 24.简述在绩效考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并提出避免绩效误差的方法。
P362~365答:(1)分布误差。
1)宽厚误差,亦称宽松误差,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
造成宽厚误差的原因:①评价标准过低;②主管为了缓和关系,避免冲突和对抗,给下属过高的评价;③采用了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标准和方法;④在考评中曾与被考评者反复多次进行沟通;⑤“护短”心理,为了避免本单位不光彩事情的扩散,担心如不良记录人员过多,会“砸牌子”,影响本部门的声誉;⑥对那些已经付出很大努力的员工进行鼓励,或希望提高那些薪资水平低的员工的薪酬待遇;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认为考评过于严格和精确,不利于激励员工;⑧尽量避免产生长久的、消极的影响,如怕影响员工今后的提升;⑨对那些一贯优秀的业务骨干,即使他们有一定的失误,也要予以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N、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二、简述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种类1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首先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然后将提供产品的种类相近、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或顾客对象相同的事业部组成超事业部;2矩阵制:亦称规划-目标结构,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在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系统。
是一种横、纵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
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3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为组织,立体组织,多维立体矩阵制,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他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4模拟分权组织:亦称模拟分权制,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把他们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5流程型组织:是为了适应竞争激烈、变化急速的市场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优点1以市场为导向2业务流程是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中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流程团队是流程性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6网络型组织:亦称虚拟组织,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
将供应、生产、销售企业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四种基本类型1内部网络2垂直网络3市场网络4机会网络三、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1职能分析,根据特定企业的环境和条件,首先确定组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职能及其结构,包括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的职能进行总体设计2职能调整: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对企业现存组织的职能结构所进行的调整,调整的方法包括,充实已有职能、增加新的职能、转移或重新确定职能的重心。
3职能分解:是将已经确定的职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步进行细分细化,将总职能分解为若能的执行和落实,并未部门设计、岗位设计和职权设计提供有效的前提条件。
四.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1基本职能设计2关键职能设计五、组织的部门结构设计和方法1、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1)管理幅度设计方法:a经验统计法,是通过对多个企业管理幅度进行抽样调查,以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其管理幅度;b变量测评法是将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作为变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组织的管理幅度。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a工作的性质,工作的复杂程度越高,变化性越大,管理幅度就小,反之,则越大;b人员素质状况,如果领导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反之,必须降低管理幅度,如果下级接受过良好的训练,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管理幅度可以增大,反之,应降低幅度;c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管理幅度可越大,反之,则越小;d授权的程度:对于善于分权的领导者,可设置较宽的管理幅度,对于善于集权的领导,管理幅度应窄;e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管理信息程度越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加大,反之,则减小。
此外,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变革的速度,人员分布的相近性等,对管理幅度的设计也有影响,在进行部门设计时一定要加以重视。
2)管理层次设计方法:a按照企业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一般管理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个层次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b有效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在管理幅度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具体的管理层次。
C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d对个别管理层次作出调整,影响企业组织幅度的因素是调整管理层次的依据。
2、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1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可分为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业务流程法;2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可分为按人数划分法、按时序划分法、按产品划分法、按地区划分法、按职能划分法、按顾客划分法(三)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常见方式有: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注意事项P22在选择适合的部门结构模式之后,进行职能和业务部门设计时,还应当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挥的集中统一;2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应当做到三条;3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4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N部分能力要求P25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组织结构调查、组织结构分析、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管理者如何通过沟通克服变革的阻力: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a 让员工参加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企业结构整合依据,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2011.5 简答,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三、企业组织结构整合应用实例 P29注意事项:组织结构变革需要做到3点注意事项第三单元工作岗位设计N一、决定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1、工作岗位受到制约和影响的因素N二、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二)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三)责权相对应的原则N三、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何进行工作设计P34 (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包括a讲述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有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b在单调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等辅助工作;c采用包干负责,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一件完整的工作;d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向操作。
纵向扩大化: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眼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2)工作丰富化,指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技术和含量,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使员工在整个工作中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三)岗位的工时工作制,对企业来说它将影响到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率及整体的经济效益,从员工角度看,将体现如何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切实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四)劳动环境的优化,只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建立起人-机-环境的最优化系统。
N四、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能力要求N一、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岗位设计方法研究技术包括哪些分析工具:1程序分析,通过对生产程序中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较分析,剔除不合理部分,从新合理安排生产程序,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方法,它采用以下分析工具a作业程序图b流程图c线图d人-机程序图e多作业程序图f操作人程序图;2动作研究,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出以新的合理的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
动作经济原理分为a人体利用b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c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功能具体表现为a规划b设计c评价d创新N二、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P42(一)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1岗位宽度扩大法a延长加工周期b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c包干负责制2岗位深度扩大非a岗位工作纵向调整b充实岗位工作内容c岗位工作连贯设计d岗位工作轮换设计e岗位工作矩阵设计(二)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多维度分析注意事项: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还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46(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员规划:按照年度编制计划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类型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N部分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一)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能力要求 P50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指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二、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2010.11综合:1编写人员配置计划2编制人员需求计划3人员共计计划4编写人员培训计划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6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第一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P54一、人力资源预测的概念: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规划关系二、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环境不确定性、内部的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的限制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2013.5简答:11条能力要求 P57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一、准备阶段:(一)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二)人员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1 SWOT分析法2竞争五要素分析法;(三)岗位分类: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分类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四)资料的采集与初步处理:1数据的采集2数据初步处理二、预测阶段:6条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第二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P62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能力要求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图二、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