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物回归的痛与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文物回归的痛与难
关注中华遗宝
流失海外文物,与颠宕的中国历史联系在一起,与我们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祖宗的遗留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
龙门佛首上的刀痕
2003年7月5日,16件上自北魏下至宋代的佛雕艺术品,从美国归来,重现于北京饭店的千米艺术长廊。
更为不可多得的是,两件佛首在经过百年流离,辗转多个国家多个收藏者之后,终于可以与尚存于国内的佛身相聚。
当人们用电子技术将这个佛首复原到断头折臂的佛身上时,发现那道砍痕从佛的颈部斜向佛的前胸,100年后,这条深深的伤痕终于可以弥合在一起,大佛身首也有望相聚了。
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汤池查考核对,它们就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雕琢的古阳洞“高树造像龛”主佛的佛首,和唐代龙门火顶洞一尊左胁侍菩萨的头像。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云岗石窟被毁佛像达1400多尊,龙门石窟有800处盗迹,天龙山石窟二十一窟不见一具完整的佛像。
就这样,这些绝代艺术品就在当地保甲长和土匪的刀斧之下变成碎块,运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运往美国。现在佛首颈上利器砍砸的伤痕依然,当年抢劫情景一下子就历历在目。
16件佛雕,主要是来自龙门、云冈、天龙山石窟被盗、倒卖出国的佛首、菩萨头像、浮雕飞天、护法石狮等。它们是中国古代佛教最盛时期的见证,同时也是中国雕塑艺术创造性最为强盛时期的见证。
在从事佛教考古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金申的眼里,这16件作品具有“北魏之丽脱俊秀、东魏之单纯简洁、北齐之朴拙、隋之求实、唐之丰满富丽、宋之写真传神”。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再也不会流落海外了。”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此次文物回归的操办者鞠肖男说。
民族几多劫难,文物几多流失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究竟有多少,这是一个至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
自1947年就从事博物馆工作、今年已经81岁的史树青,还担任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
任。说起此事老人叹息不已,他说,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真是太多了。它们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地。史树青说,中国文物自1840年以来有几次大的劫难: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文物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四五十处殿堂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到海外。接着是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除了宫廷文物之外,就是对中国边疆文物的盗夺。一生多次前往新疆、敦煌考察的史先生对此也耿耿不能释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的“考古学家”、“汉学家”等,曾几十次以考察探险为名到中国西部地区,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斯坦因、斯文·赫定和伯希和。斯坦因在敦煌以少量银子“买”走9000卷文书和500多幅绘画,都是稀世珍品。
然后是抗战时期,国家战事不断,无暇顾及,国内军阀、奸商勾结外国商人大肆盗卖,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解放以后中国制定了严格的文物出口政策,文物外流情况得到扼制。但自1980年代后的文物走私又使文物大量外流。
究竟有多少文物在这20年中流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史树青说,学者们只能从遍及全国的盗墓和零星的缉私数字里猜测到其规模。
在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不法分子盗墓严重。青海在几个月时间里被毁古墓1000
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珍品被哄抢一空。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年来发生盗挖古墓案件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海关的资料是:2000年全国海关查出文物走私案件240多起,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000余件。而这仅仅是海关对5%的出境货物抽查中发现的。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他只知道很多文物走私到香港,自1980年代以来的文物走私成就了香港文物市场。现在在香港,中国的彩陶罐已经不值什么钱了,原因就是走私过去的太多了。
追讨国宝的民间力量
文物界有个最让人伤心的说法,就是:安阳殷墟虽在,但要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依然,但敦煌学却在国外。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一但离开产生它的文化母体,其价值就大失。美国大都会艺术馆收藏的从北京仓智寺拆去的明代木构藻井,尽管保护得不错,但又有什么意义呢?藻井是要和整个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它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使流失海外文物回到祖国,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查清究竟是什么文物流落到了什么地方。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林树中自1985年秋开始去海外追索国宝,其中的甘苦他体会得最深。
林树中应邀去美国讲学,看到遍体鳞伤的浮雕时,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我下决心寻找和记录流失海外的国宝实况。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们记录在案,给后世一个警示和备忘。”
近20年来,林树中用于考察的资金超过10万美元,这几乎是他全部的积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就是这种追寻的结晶,其中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2000多件。
故宫博物院等机构近年来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都是对某类文物的梳理,不足以搞清整体的情况,即便是一类文物,也往往因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做到完整全面。
史树青说查清解放前遗失海外文物的工作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做,现在所做的工作离摸清整体状况还相差得很远。
这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其复杂和艰难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正在启动一个信息中心,将流失的文物一一登记,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流失文物的资料整理工作。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股难得的文物回国现象。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说,一种来自民间的力量已经在海外文物回归中发挥着作用。
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鞠肖男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近几年来出现的海外文物回归中华的形势。他说这有三个原因,一个是中国20年来的繁荣,国民实力增加;二是世界经济下滑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三是国内国外爱国力量合作,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这种机遇一百年不曾有,将来也不会多”。
16件佛雕的回归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鞠肖男告诉记者,16件文物的拥有者是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他从1960年代开始收藏流散于美国的中国古代雕塑。40多年来投入了一生的积蓄,直到现在还住在40平方米的小屋里。
现年70多岁的陈先生,虽然一生拮据但所藏颇丰,其所愿就是希望这些文物能够回到中国。鞠肖男拿出一份他和陈先生的协议说,陈先生在里面明确表示,一是希望文物能够留下来,二是视收藏者(比如龙门石窟)可以给出最低的价格。
而和陈先生取得联系并最终促成此事的北京九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体会到民间身份的便利。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任张永年说,流失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十倍于现存于各博物馆的文物,一方面要靠国家出资回收,另一方面民间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去年5月基金会和保利集团接触,大家商量合作,发起了建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专项基金。
2002年,首届中国文化艺术品联合拍卖活动上,全国百余家拍卖行推出艺术精品及珍品达3.2万件。这里面从海外回流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占到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