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土地的物理性质B. 土地的利用方式C. 土地资源的分布与评价D. 土地的法律问题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A.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B.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C. 增加土地面积D. 推广节水农业答案:C二、填空题1. 土地资源的______和______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

答案:开发;保护2. 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土地能够持续提供______的能力。

答案:资源和环境服务三、简答题1. 简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案: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有限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和可再生性。

有限性指的是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可移动性指的是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像其他资源一样移动。

多样性指的是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用途是多样的,可再生性则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和更新。

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的适宜性、价值和潜力,以便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分布,为土地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四、论述题1. 论述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答案: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开发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保护则是为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平衡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长远的生态和经济利益。

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案例分析1. 某城市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发耕地,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请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经济发展的压力、土地管理不严格、公众环保意识不足等。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土地利用规划B. 土地资源评价C. 土地资源管理D. 土地资源开发2.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地产出B. 确定土地价值C.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D. 保护土地资源3. 土地资源的分类包括哪些类型?A. 耕地、草地、林地B. 耕地、城市用地、未利用地C. 水域、湿地、滩涂D. 所有上述选项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经济效益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资源节约D. 所有上述选项5. 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B. 土地资源的保护C.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D. 所有上述选项6.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生态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7.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有哪些?A. 农业利用B. 工业利用C. 住宅利用D. 所有上述选项8.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哪些?A. 土地污染治理B. 土地退化防治C. 土地资源储备D. 所有上述选项9. 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使用权B. 土地所有权C. 土地管理权D. 所有上述选项10.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土地资源数据收集B. 土地资源数据分析C. 土地资源信息发布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1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13. 土地资源评价通常包括土地质量评价、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能够为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供技术支持。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资源的三大特性包括:A. 可再生性、有限性、地域性B. 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C. 可再生性、有限性、多样性D. 可再生性、无限性、地域性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B. 确定土地的用途C. 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D. 评估土地的生态价值3.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4.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A. 土地登记B. 土地利用C. 土地开发D. 土地交易5. 土地资源的分类通常不包括:A. 耕地B. 林地C. 草地D. 水域6.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合理轮作B. 过度开垦C. 土壤改良D. 水土保持7.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遵循:A. 短期利益最大化B. 经济效益优先C.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D. 忽略生态环境8.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指:A. 土地资源的永久性开发B. 土地资源的一次性利用C. 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D. 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9. 土地资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A. 土壤类型B. 土地面积C. 土地所有权D. 土地价格10.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包括:A. 农业利用B. 工业利用C. 商业利用D. 军事利用答案:1. A2. C3. D4. D5. D6. B7. C8. D9. A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步骤。

3. 描述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答案:1.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评价、经济属性评价和社会属性评价。

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和多标准评价法等。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

规划步骤一般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的实施与监督等。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

2.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在我国960万km2 的土地上,各自然要素水平差异十分明显,一般太阳总辐射量低纬度区高纬度区,高原区平原区,一年中季最高,季最低;我国地形处于西东,降雨量一般自向递减。

3.地下水水质按矿化度大小可分为、、、、、五种。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准备工作包括编写任务书、组织专业队伍、收集资料、()。

A.准备仪器与工具B.汽车C.图纸D.食宿2.土地资源评价原则为生产性、综合型、主导因素、针对性、比较性、()。

A.合理性B.相对稳定性C.效益性D.限制性3.土地资源是当前和可预见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的土地。

A. 不利用B.改良C. 利用D.复垦4.交通用地指数指()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

A. 公路B. 交通C. 铁路D.航运5.机械化水平是单位面积年末()总动力。

A. 机械B. 交通工具C. 耕作机械D.农业机械6. 气候资源主要是指光、温、()及风力资源。

A. 水B. 地下水C. 雪D.降雨7.我国热量带在东部季风区划分为()、亚热带和热带。

A. 寒带B. 北亚热带C. 温带D. 寒温带8. 后备土地资源指目前()开发利用,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科技水平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被开发利用的土地。

A. 已经B. 适宜C. 矿藏D. 没有9. 跟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可分为扇形地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

A. 河积平原B. 沉积平原C. 海积平原D. 水积平原10.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垦殖、放牧、森林采伐和()等。

A. 修路B. 水利基本建设C. 建房D. 采矿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土地资源学2、土地资源潜力3、土地人口承载力4、土地类型5、土地生产力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土地的属性?2、说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方法?3、试述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与依据?4、阐述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5、试述土地复垦的对象?6、简述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论述我国人地矛盾与解决的对策?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土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

课程号:0107231《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一试卷( A 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名词解说:(每题 4 分,合计 20 分)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天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知足公民经济连续稳固的发展,保证必定规划期内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一定保证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要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必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受到损坏,地面失掉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近似荒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必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必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合计 50 分)1、土地的资源财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所以土地拥有资源经济二重性。

此中:资源特征包含: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地点的固定性和地区差别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重生性与非重生性、多用途性。

(5 分)财产特定包含:稀缺性、地点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钱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别性。

( 5 分)2、连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含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可以以牺牲生产来换取连续( 2 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可以因生产或高产而损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拥有经济活力( 2 分);可蒙受性:有社会蒙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论的原则。

答:一定以必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就地取材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一定以土地用途的可连续性为前提( 2 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含哪些内容?答: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地荒漠化防治( 2 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 分),水土流失防治(2 分),土地污染防治(2 分),土2 分)。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资源:是指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可用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分类、数量、质量、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旨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土地资源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土地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和制图的过程。

4、土地资源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的总体规划。

5、土地用途分区:是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

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3、简述土地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简述土地用途分区的目的和方法。

5、简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三、论述题1、论土地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论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论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5、论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人力资源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招聘过程中,以下哪个选项最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A.发布职位广告B.参加招聘会C.推荐人才D.社交媒体招聘2、根据员工的表现,企业通常会进行绩效评估。

以下哪个绩效评估方法最为主观?A.行为锚定评级量表法B.强制分布法C. 360度反馈法D.目标管理法3、在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员工需求调查B.福利成本预算C.福利计划的可持续性D.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利4、在解决劳动纠纷时,以下哪个机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B.法院C.仲裁机构D.工会5、在进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时,以下哪个方法是基于工作分析的?A.绩效评估法B.工作任务分析法C.问卷调查法D.面谈法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6、请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步骤。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土地的经济价值B. 土地的法律问题C. 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合理利用D. 土地的生态保护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的特点?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可再生性D. 可移动性答案:D3.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环境友好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4.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B. 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C. 判断土地的适宜性D. 计算土地的面积答案:C5. 土地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B.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C. 增加土地的面积D. 限制土地的开发利用答案:B6. 土地资源的分类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耕地B. 林地C. 建设用地D. 水域答案:D7.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保护生态环境B. 节约集约利用C. 无序开发D. 科学规划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A. 退耕还林B. 防治土地污染C. 土地整理D. 随意占用耕地答案:D9.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土地资源的实时监控B. 土地资源的数据统计C. 土地资源的法律咨询D. 土地资源的买卖交易答案:B10. 土地资源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规范土地市场B. 增加土地收益C. 限制土地利用D. 减少土地面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C. 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D. 土地资源的买卖交易答案:A, B, C1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答案:A, B, C13.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价值评价D. 土地法律风险评价答案:A, B, C14. 土地资源管理的手段包括哪些?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教育手段答案:A, B, C, D15.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哪些部分?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C. 数据存储D. 数据输出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土地资源是无限的,可以随意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试题(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试题(参考答案)

1.【 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A 土地使用制B 土地承包制C 土地租赁制D 土地所有制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A 光照强度B 光照长度C 光照质量D 光照数量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

A 1/2多B 3/4多C 2/5多D 3/5多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A 自然生产力B 潜在生产力C 数量D 质量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湿度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 A 】特性。

A 肥力B 性能C 质量D 数量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 C 】差异性。

A 质量B 分布C 空间D 时间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A 2B 3C 4D 5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

A 土地公有制B 土地私有制C 国家所有制D 集体所有制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 D】。

(P25)A 光B 温C 水D 气一、填空1、光;温;水。

2、 400 mm; 800 mm3、相、限区、地方4、 1:10000 , 1:50000, 1:2000或 1:5000。

5、 6 mm2, 4 mm2, 15 mm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2、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3、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4、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土地类型受热量条件的限制沿纬度方向带状延伸的现象..5、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等进行鉴定的过程..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内容与程序是什么答: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订计划;组织队伍;落实经费;收集资料;培训人员2分;外业工作踏勘概况;制订分类系统;野外调绘3分;内业工作外业调绘图的转绘;各类土地资源面积量算、登记和统计;图件的整饰、文字报告编写3分;检查验收制订验收方法和标准;检查验收;成果上报2分..2、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水土流失2分;土地沙漠化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2分;土地贫瘠化2分;土地污染2分..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答:世界土地资源利用面临如下问题:人口快速增加对土地产生过重压力;世界耕地资源锐减、森林砍伐、湿地和草地垦殖问题严重;土地退化问题严峻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盐渍化、沙化、污染;的数量变化;等等..对策主要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方法研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研究、保护土地生态;控制人口增长等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我国现阶段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划分土地类型;并研究、分析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如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随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地籍权属变化3分;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区域规划、农业区划、现代化的土地管理和农业管理;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包括: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土地资源学》(刘黎明主编,第5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资源2.土壤肥力3.土地资源类型4.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6.土地利用7.土地整理8.基本农田9.区域开发10.土地生态系统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1.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简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的内涵12.简述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1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4.简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15.简述现阶段我国土地储备运作过程的主要内容16.简述我国江南丘陵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方向和开发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7.我国国土资源开发面临严峻形势。

一方面,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国土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人为的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在资源管理上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为此,我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试指出我国目前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三方面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这三方面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18.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和减少的耕地,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试提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第二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土壤2.土地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4.土地评价5.农业生态区法6.土地储备7.区域开发8.土地资源利用分区9.地下水矿化度10.比配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1.简述土地的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12.简述《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区别13.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14.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的“等别”和“定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15.简述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16.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7.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的土地资源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6%,同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多,难利用、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二是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土地生产率低下;三是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退化现象严重;四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6)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6)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6)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A.>=0℃ B.>=5℃ C. >=10℃ D.>=15℃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A)A.0.5-0.6B.0.3-0.4C. 0.7-0.8D. 0.2-0.33.对多数作物而言,最佳土层厚度一般为(C)A.>25㎝B.>50㎝C.>100㎝D.>150㎝4.土地生态系统有三种不同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D)A.动态结构B.生态结构C.立体结构D.营养结构5.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3级,其中(C)A地方 B限区 C相 D 景观6.太阳辐射一般以(B )的总辐射量值最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中以下哪项不正确?(B )A.针对性B.整体性C.具体性D.选择性8. (A )是决定耕地生产力、农作物产量的基础。

A.耕地质量B.耕地面积C.耕地分布D.土壤类型9. 土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是(C )A.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C.人为因素D.地形因素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区域开发的原则(C )A.因地制宜原则B.可持续发展原则C.可行性原则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杨利华、张段丽)1.按地貌形态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平原、_、山地、高原和_五大类。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为三种形式:纬向地带性、_、_。

3.土地评价发展趋势:综合化、_、_。

4.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有:_、_、自组织性。

5.土地退化大致可分为_、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_等类型。

参考答案:1.丘陵盆地2.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3.精确化定量化4.复杂性尺度性5.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三、名词(每题3分,共21分)(宋红霞、李趁红)1、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

土地资源学试题

土地资源学试题

《土地资源学》试题11一、填空(20×1=20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 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又是以 mm 等雨量线为界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2 ,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2 ,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2 。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 ;山地不得超过mm 。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

二、名词解释:(8×2=16分)1、土地类型2、线状地物3、土地自然适宜性4、贴现系数5、可持续土地利用6、土地生产潜力7、基本农田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5=10分)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 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 1:20000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

(m2)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四、简答题(5×6分=30分)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五、论述题:(24分)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12分)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各部分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12分)。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

也称土地利用构成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资源学考研题库

土地资源学考研题库

土地资源学考研题库土地资源学考研题库土地资源学是一个涉及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和土地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土地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掌握土地资源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土地资源学的考研题目,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地资源的特点?A. 有限性B. 不可再生性C. 可替代性D. 可持续利用性2. 土地资源的分类主要有几种?A. 2种B. 3种C. 4种D. 5种3. 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土地资源量化评价的指标?A. 土地面积B. 土地质量C. 土地利用强度D. 土地价格4.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分布?A. 土地利用方式B. 气候条件C. 地形地貌D. 土地所有权5. 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主要有几种?A. 2种B. 3种C. 4种D. 5种二、填空题1. 土地资源的形成主要受到()和()的影响。

2.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和()等。

3. 土地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和()两方面的内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请简述土地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3. 请简述土地资源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四、论述题1.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2. 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阐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地资源学考研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学的相关知识。

同时,考生还应该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6)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6)

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土地评价:2、土地区位:3、土地资源调查:4、土地利用规划:5、土地生态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有其构成要素中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表现为3种形式:即__、__、__。

2、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__、__、__、__。

3、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不同,土地评价可以分为__、__和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具有的资源特性为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不可替代性和()A、多样性B、增产性C、不动产性D、产数性2.以下哪个是丘陵的海拔高度()A、<300mB、>300mC、多数<500mD、100-500m3、在土地类型的划分过程中,土里类型的规划方法有发生法、景观法和()A、顺序法B、参数法C、路线考察法D、海拔高度法4、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对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的现状内容调查。

A、空间分布B、利用现状C、地形D、权属5、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质量的鉴别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A、评价的目的B、特定的目的C、特定的要求D、评价的结果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A、面积的生产潜力B、土地面积C、土地资源的数量D、人口的基本粮食7、根据系统分析的一般原理及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系统的分析过程包括()。

A、资源环境的可行性B、土地评价C、技术的可行性D、进行土地分析8、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大致非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部分,其中非生物系统包括()。

A、动物环境B、植被环境C、大气环境D、生物环境9、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开发类型,其中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包括()。

A、低产田B、城市土地C、废弃地的开发利用D、其它改造10、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体,园地居重要地位,林牧用地面积较小。

土地资源学选择题题目

土地资源学选择题题目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决定因素有:B1.土地资源的数量2.土地资源的质量3.时间尺度4.政治制度A.12B.123 C,134 D.242.决定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有:(多选)ABD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战争D.经济因素3,。

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是:A1.土地资源清查(主要包括土地数量清查、气候清查和土壤清查)。

2.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3.划分农业生态区(用计算机各类软件叠加)。

4.确定投入水平5.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A.132546B.132456C.123456D.1235464.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A.土地资源的保护B.土地资源管理C.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D.ABC都是5.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CA.从规划区域的角度看,两者是点与面的关系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数量和空间配置关系;而城市规划解决各类城市内部用地之间数量和空间的关系C.从规划的空间范围看,城市总体规划的范畴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D.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范围局限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范围是整个区域或行政区划单位6.下列不属于建设用地的特点的是( )。

BA.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 B.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容易 C.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D.无限性与再生性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房地产交易的是( )。

DA.房地产买卖 B.房地产抵押 C.房屋租赁 D.房地产设立地役权8.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

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 )。

AA.农业 B.复垦单位的生产建设 C.工业 D.房地产开发9.按照土地的特性区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的自然特性属性的有( 多选 )。

BCDEA.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B.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C.土地面积的有限性D.土地位置的固定性E.土地质量的差异性10.土地评价准备阶段 :B1立项与初步商讨2确定工作计划3 收集数据与论据 4 确定目标A.1234B.1432C. 1423D.132411.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多选)ABCEA.总量多B.人均土地少C.土地资源质量不高D.土地利用机械化程度高E.后备资源少,严重不足12.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将人均消耗水平标准分为几类?CA.1B.2C.3D.4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多选)ABCDEA生产性原则 B 稳定性原则C保护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E 可承受性原则14.下面不是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在土地利用决策中的应用是DA问题辨识阶段 B 方案制定阶段C方案实施阶段D方案验证阶段15下面人类没有经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CA.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B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C富余型土地资源利用D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的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地的题目12

土地的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地的题目12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核(总分100)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与________。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包括:土地资源的_________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3、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

4、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_____。

A、土地资源调查B、土地资源评价C、土地资源开发D、土地资源利用分析2、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的是_____。

A、太阳辐射B、热量资源C、降水D、地下水3、下面不属于土地类型划分方法的是______。

A、发生法B、顺序法C、景观法D、参数法4、土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以下不属于的是________。

A、净化功能B、承载功能C、再生功能D、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能的功能5、不属于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的是________。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地污染D、土地板结6、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称为________。

A、地表水B、地下水C、土壤水D、潜水7、___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

也称土地利用构成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二、填空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

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8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质地形、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93S技术是土地资源学中运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它包括GIS 、GPS 、RS 。

10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地方、限区、相作为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

11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两种。

1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

13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纲、级、亚级、单元。

1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是生产性原则、稳定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承受性原则。

三、简答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

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

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

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

(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宣地进行土地治理。

土地治理是在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内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开发历史、土地利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

(三)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

由于土地的性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

(四)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人类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治理土地就是人为地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进行土地治理时,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重要目标。

(3分)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1)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

土地资源评价是为生产的实际应用服务的(2)综台性原则。

由于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类型又是综合了地表环境中所有自然要素的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都是其内部各要素物质与能量特征及其外部形态的综合反映,是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土地评价必须要以综合性原则为基础。

(3)主导因素原则。

土地质量一方面受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土地各因素之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相同的,因而不能等量齐观。

所以,在土地评价中既要研究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更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

(4)针对性原则。

土地资源评价必须以一定的土地利用为前提,评定土地资源在某种用途下的生产能力大小或适宜性高低(5)比较性原则。

(6)相对稳定原则。

尽管土地的自然、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土地的经济价值也随之变化,但土地各等级之间的差距是相对的。

因此,土地的各质量等级将保持相对稳定性。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1)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①土地数量清查②气候清查③土壤清查。

2)划分农业生态区(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5)确定投入水平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由于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土地资源保障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本源,因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存在着五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

(1)边缘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认为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不需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行特殊的保护,国民经济各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计划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保护士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

3)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由社会经济各部门或用地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4)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置,要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

(5)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是土地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和谐体系。

在以上五种关系模式中,第一与第二种关系模式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形式,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则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向第五种模式迈进的过渡状态。

(1分)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点,也是由第一种模式向第三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向第四种模式不断发展的方向。

显然,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应埠求的目标。

三、辨析题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是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划分依据是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

土地的概念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因此,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4、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及二级学科的关系土地科学为一级学科,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土地管理学等二级学科。

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