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线运用提高题

合集下载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中线、角平分线、中垂线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高考数学提分)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中线、角平分线、中垂线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高考数学提分)

第4讲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中线、角平分线、中垂线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椭圆22195x y +=的左焦点为F ,点P 在椭圆上且在x 轴的上方.若线段PF 的中点在以原点O 为圆心,||OF 为半径的圆上,则直线PF 的斜率是( )A B C .D .22.如图,从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焦点F 引圆222x y a +=的切线,切点为T ,延长FT 交双曲线右支于P 点,若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与b a -的大小关系为( )A .||||MO MT b a ->-B .||||MO MT b a -<-C .||||MO MT b a -=-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3.从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焦点F 引圆222x y a +=的切线,切点为T ,延长FT交双曲线右支于P 点,若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A .c a -B .b a -C .a b -D .c b -4.设1F ,2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已知1||PF 是2||PF 和12||F F 的等差中项,且12120F PF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1B .32C .52D .725.已知点P 是椭圆22221(0,0)x y a b xy a b+=>>≠上的动点,1(,0)F c -、2(,0)F c 为椭圆的左、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若M 是12F PF ∠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且1F M MP ⊥,则||O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cB .(0,)aC .(,)b aD .(,)c a6.设1(,0)F c -,2(,0)F c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点P 是C 右支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PQ 是12F PF ∠的角平分线,过点1F 作PQ 的垂线,垂足为Q ,O 为坐标原点,则||OQ 的长为( ) A .定值a B .定值b C .定值cD .不确定,随P 点位置变化而变化7.圆锥曲线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直线:280l x y +-=与椭圆22:11612x y C +=相切于点P ,椭圆C 的焦点为1F ,2F ,由光学性质知直线1PF ,2PF 与l 的夹角相等,则12F PF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210x y --=B .10x y -+=C .210x y -+=D .10x y --=8.根据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由此可得,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平分该点与两焦点连线的夹角.请解决下面问题:已知1F ,2F 分别是双曲线22:12y C x -=的左、右焦点,若从点2F 发出的光线经双曲线右支上的点0(A x ,2)反射后,反射光线为射线AM ,则2F AM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 )A .B .CD 9.设直线30(0)x y m m -+=≠与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A ,B ,若点(,0)P m 满足||||PA P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B .32C .52 D1 10.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0)F c 关于直线by x c=的对称点Q 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BCD .35二.多选题(共1小题)11.已知1F ,2F 分别为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C 的一条渐近线l 的方程为y =,且1F 到l的距离为点P 为C 在第一象限上的点,点Q 的坐标为(2,0),PQ 为12F PF ∠的平分线,则下列正确的是( )A .双曲线的方程为221927x y -=B .12||2||PF PF =C .12||36PF PF +=D .点P 到x三.填空题(共7小题)12.已知椭圆22195x y +=的左焦点为F ,点P 在椭圆上且在x 轴的上方,若线段PF 的中点在以原点O 为圆心,||OF 为半径的圆上,则||PF = ;P 点的坐标为 .13.已知F 是抛物线2y x =的焦点,A 、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3AF BF +=,则线段AB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 .14.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已知点A ,B 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120AFB ∠=︒.过弦AB 的中点M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MN ,垂足为N ,则||||MN AB 的最大值为 .15.设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已知A ,B 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60AFB ∠=︒,过弦AB 的中点M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MN ,垂足为N ,则||||MN AB 的最大值为 .16.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已知点A ,B 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90AFB ∠=︒,过弦AB 的中点M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MN ,垂足为N ,则||||MN AB 的最大值为 .17.已知1F 、2F 分别为双曲线22:1927x y C -=的左、右焦点,点A C ∈,点M 的坐标为(2,0),AM 为12F AF ∠的平分线,则2||AF = .18.如图,从椭圆的一个焦点1F 发出的光线射到椭圆上的点P ,反射后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2F ,事实上,点0(P x ,0)y 处的切线00221xx yy a b+=垂直于12F PF ∠的角平分线.已知椭圆22:143x y C +=的两个焦点是1F ,2F ,点P 是椭圆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意一点,12F PF ∠的角平分线PT 交椭圆C 的长轴于点(,0)T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四.解答题(共8小题)19.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0)F -,2(2,0)F ,P 为椭圆E上除长轴端点外任意一点,△12PF F 周长为12. (1)求椭圆E 的方程;(2)作12F PF ∠的角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0)Q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0.如图,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椭圆绕其对称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的一部分.过对称轴的截口BAC 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1F 上,片门位于该椭圆的另一个焦点2F 上.椭圆有光学性质:从一个焦点出发的光线,经过椭圆面反射后经过另一个焦点,即椭圆上任意一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1PF 、2PF 的夹角相等.已知12BC F F ⊥,垂足为1F ,1||3F B m =,12||4F F cm =,以12F F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12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截口BAC 所在椭圆C 的方程;(2)点P 为椭圆C 上除长轴端点和短轴端点外的任意一点.①是否存在m ,使得P 到2F 和P 到直线x m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如果存在,求出的m 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若12F PF ∠的角平分线PQ 交y 轴于点Q ,设直线PQ 的斜率为k ,直线1PF 、2PF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请问21k kk k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与直线:()l x m m R =∈,四点(3,1)-,(-0),(3,1)-,(中有三个点在椭圆C 上,剩余一个点在直线l 上.()I 求椭圆C 的方程;(Ⅱ)若动点P 在直线l 上,过P 作直线交椭圆C 于M ,N 两点,使得||||PM PN =,再过P 作直线l MN '⊥.证明直线l '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2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上顶点为B .Q 为抛物线224y x =的焦点,且10F B QB ⋅=,12120F F QF += (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Ⅱ)过定点(0,4)P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M 在P ,N 之间),设直线l 的斜率为(0)k k >,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0)A m ,使得以AM ,AN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在①离心率12e =,②椭圆C 过点3(1,)2,③△12PF F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横线处)问题中,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F ,过1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已知椭圆C的短轴长为,_____.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线段PQ 的中垂线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1||||PQ NF 为定值. 24.已知A ,B ,C 是椭圆22:14x W y +=上的三个点,O 是坐标原点.(Ⅰ)当点B 是W 的右顶点,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此菱形的面积; (Ⅱ)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判断四边形OABC 是否可能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25.已知过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斜率为1(A x ,1)y 和2(B x ,212)()y x x <两点,且9||2AB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若抛物线C 的准线为l ,焦点为F ,点P 为直线:20m x y +-=上的动点,且点P 的横坐标为a ,试讨论当a 取不同的值时,圆心在抛物线C 上,与直线l 相切,且过点P 的圆的个数.26.设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过F 且斜率为(0)k 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8AB =.(1)求l 的方程;(2)求过点A ,B 且与C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1.在三角形ABC中,角A为30°,角B为70°,CE为角ACB的平分线,CD垂直于AB于点D,DF垂直于CE于点F。

1) 证明角BCD等于角ECD。

2) 找出所有与角B相等的角。

2.在三角形ABC中,AD为中线,BE为三角形ABD的中线。

1) 已知角ABE为15°,角BAD为35°,求角BED的度数。

2) 在三角形BED中,作BD边上的高。

3) 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0,BD为5,求点E到BC边的距离。

3.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DC的周长之差为4(其中AB>AC),AB与AC的和为14,求AB和AC的长度。

4.在三角形ABC中,角A为20°,CD为角BCA的平分线,DE为CA边上的高,已知角EDA等于角CDB,求角B的度数。

5.在三角形ABC中,AD⊥BC,AE为角BAC的平分线,已知角B为30°,角C为70°。

1) 求角EAD的度数。

2) 若角B小于角C,是否有2倍角EAD等于角C减去角B?请说明理由。

6.在三角形ABC中,AD为高,AE为角平分线,已知角B为20°,角C为60°,求角CAD和角DAE的度数。

7.在三角形ABC中。

1) 若角A为60°,AB和AC边上的高CE和BD交于点O,求角BOC的度数。

2) 若角A为钝角,AB和AC边上的高CE和BD所在直线交于点O,画出图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角BAC加上角BOC的度数,再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

3) 由(1)和(2)可以得到,无论角A为锐角还是钝角,总有角BAC加上角BOC等于180°。

8.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BC为60°,角ACB为50°,BE为AC上的高,CF为AB上的高,H为BE和CF的交点,求角ABE、角ACF和角BHC的度数。

(完整)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经典题(教师版)

(完整)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经典题(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 OECBA【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NEB M A DF AB C D EO O E D C B A _ F _ E_ D_ C _ B _ A _ N _ C _ D _ E _ B _ M _ A【例5】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例6】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 平分∠CDE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的度数.【例8】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D CB A N MDCB AC ED BA DC BA【例9】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又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60ABM ∠=︒,求NMB ∠.【例10】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的度数.【例11】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例12】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CDB ADCBAD E C B A NMCBA【例13】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 ∆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M C A B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延长AD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中,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AD是整数,则AD=5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3.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和EF。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应用题目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应用题目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应用题目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指与直角的两条边不重合的另外那条边。

斜边上的中线是指从斜边中点垂直于斜边的线段。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有很多应用,下面是一些题目:
1. 题目一: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求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解答:
由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一半就是中线的长度。

所以,中线的长度为10cm的一半,即5cm。

2. 题目二: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cm,中线的长度为6cm,求与中线相交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
由于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所以斜边的长度是中线的两倍,即12cm。

因此,直角边的长度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

设一个直角边为x,则另一个直角边为12-x。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x^2 + (12-x)^2 = 12^2
化简方程后,求解x的值,即可得到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这些题目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应用题目的一些例子。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线的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_《三角形的中位线》提高训练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_《三角形的中位线》提高训练

《三角形的中位线》提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16,E为AC中点,DE∥BC,D为AB上的点,则DE的长度为()A.2B.4C.6D.82.如图,△ABC中,BE平分∠ABC,AE⊥BE于点E,M为AB的中点,连接ME 并延长交AC于点N.若AB=6,BC=12,则线段EN的长为()A.2B.3C.4D.5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25°,则∠EPF的度数是()A.100°B.120°C.130°D.150°4.如图,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连接DE、EF、FD 得△DEF,如果△ABC的周长是24cm,那么△DEF的周长是()A.6cm B.12cm C.18cm D.48cm5.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延长DE至F,使EF=DF,若BC=8,则DF的长为()A.6B.8C.4D.二、填空题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 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cm.7.如图所示,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7,则EF的长为.8.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5B5C5的周长为.9.如图,已知△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点E,DE∥BC,如果点D是边AB的中点,AB=8,那么DE的长是.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G,H为BC 上的点连接DH,EG.若AB=5cm,BC=6cm,G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三、解答题11.在△ABC中,AB=AC=6,点D为BC的中点,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求DE的长.12.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1)求证:EF垂直平分AD.(2)若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B=15,求AC的长;13.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以AC为斜边在△ABC的外侧作Rt△ACD,且∠CAD=30°,连接MN,DM,DN.(1)求证:△DMN是等腰三角形;(2)若AC平分∠BAD,AB=6,求DN的长.14.如图,△ABC中,过点A分别作∠ABC,∠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垂线AD,AE.D,E为垂足,求证:(1)ED∥BC;(2)ED=(AB+AC+BC).15.(1)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是F、G,连接FG.求证:FG=(AB+BC+AC).[提示:分别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2)如图2,若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是F、G,连接FG.线段FG与△ABC的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提高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16,E为AC中点,DE∥BC,D为AB上的点,则DE的长度为()A.2B.4C.6D.8【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Rt△ABC中,∠C=90°,∠A=30°,AB=16,∴BC=AB=8.∵D为AB的中点,E为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知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ABC中,BE平分∠ABC,AE⊥BE于点E,M为AB的中点,连接ME 并延长交AC于点N.若AB=6,BC=12,则线段EN的长为()A.2B.3C.4D.5【分析】延长AE交BC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AE=EH,BH=AB,求出H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解答】解:延长AE交BC于H,∵BE平分∠ABC,AE⊥BE,∴AE=EH,BH=AB=6,∴HC=BC﹣BH=6,∵AE=EH,AN=NC,∴EN=HC=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25°,则∠EPF的度数是()A.100°B.120°C.130°D.150°【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PE=AD,PF=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PE=AD,PF=BC,∵AD=BC,∴PE=PF,∴∠PFE=∠PEF=25°,∴∠EPF=1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连接DE、EF、FD 得△DEF,如果△ABC的周长是24cm,那么△DEF的周长是()A.6cm B.12cm C.18cm D.48cm【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以得到:DE=AC,EF=AB,DF=BC,则△DEF的周长是△ABC的周长的一半,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D、E分别是△ABC的边AB、BC的中点,∴DE=AC,同理,EF=AB,DF=BC,=DE+EF+DF=AC+BC+AB=(AC+BC+AC)=×24=12cm.∴C△DE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正确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DEF的周长是△ABC的周长的一半是关键.5.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延长DE至F,使EF=DF,若BC=8,则DF的长为()A.6B.8C.4D.【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题意计算即可.【解答】解:∵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BC=4,∵EF=DF,∴EF=2,∴DF=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 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12cm.【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AC,DE=AC,EF∥AB,EF=AB,得到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计算即可.【解答】解:∵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DE=AC=2.5cm,同理,EF∥AB,EF=AB=3.5cm,∴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EF的周长=2×(2.5+3.5)=12(cm),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7,则EF的长为1.【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3.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AB=2.5,计算即可.【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DE=BC=3.5,DE∥BC,∵∠AFB=90°,D为AB的中点,∴DF=AB=2.5,∴EF=DE﹣DF=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和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5B5C5的周长为.【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A1B1=AC,B1C1=AB,A1C1=BC,从而得到△A1B1C1是△ABC周长的一半,依此类推,下一个三角形是上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根据此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AC,B1C1=AB,A1C1=BC,∴△A1B1C1的周长=△ABC的周长=×3=,依此类推,△A2B2C2的周长=△A1B1C1的周长=×=,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求出后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前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点E,DE∥BC,如果点D是边AB的中点,AB=8,那么DE的长是4.【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连接BE,∵BE平分∠ABC,∴∠ABE=∠CBE,∵DE∥BC,∴∠DEB=∠ABE,∴∠ABE=∠DEB,∴BD=DE,∵D是AB的中点,∴AB=BD,∴DE=AB=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性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G,H为BC 上的点连接DH,EG.若AB=5cm,BC=6cm,G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cm2.【分析】连接DE,作AF⊥BC于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DE,作AF⊥BC于F,∵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3,DE∥BC,∵AB=AC,AF⊥BC,∴BF=BC=3,在Rt△ABF中,AF==4,∴△ABC的面积=×6×4=12,∵DE∥BC,∴△ADE∽△ABC,∴△ADE的面积=12×=3,∴四边形DBCE的面积=12﹣3=9,△DOE的面积+△HOG的面积=×3×2=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9﹣3=6(cm2),故答案为:6cm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在△ABC中,AB=AC=6,点D为BC的中点,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求DE的长.【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直接求得DE的长度.【解答】解:∵点D为BC的中点,点E为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又AB=AC=6,∴DE=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2.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1)求证:EF垂直平分AD.(2)若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B=15,求AC的长;【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AE,DF=A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AE=AB=,DF=AF=AC,根据四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解答】(1)证明:∵AD是高,∴∠ADB=∠ADC=90°,又E、F分别是AB、AC的中点,∴DE=AB=AE,DF=AC=AF,∴EF垂直平分AD;(2)解:由(1)得,DE=AE=AB=,DF=AF=AC,∵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E+ED+DF+FA=24,∴DF+FA=24﹣15=9,∴AC=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以AC为斜边在△ABC的外侧作Rt△ACD,且∠CAD=30°,连接MN,DM,DN.(1)求证:△DMN是等腰三角形;(2)若AC平分∠BAD,AB=6,求DN的长.【分析】(1)依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到MN=AB,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到DM=AM=AC,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到DM=MN;(2)由AM=DM可得到∠CAD=∠ADM=30°,从而可得到∠DMC=60°,然后再证明∠CMN=30°,从而可得到∠DMN=90°,最后,依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1)∵在△ABC中,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AB,MN=AB,AM=MC=AC.∵∠ADC=90°,DM为斜边上的中线,∴MD=AC.∵AC=AB,∴MN=DM.∴△DMN是等腰三角形.(2)∵∠CAD=30°,AC平分∠BAD,∴∠BAC=∠CAD=30°.∵MN∥AB,∴∠NMC=∠BAC=30°.由(1)DM=AM,∴∠DMC=60°.∴∠DMN=∠DMC+∠NMC=30°+60°=90°.在Rt△ABC中,DN2=DM2+MN2,DM=MN=AB=3,∴DN=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C中,过点A分别作∠ABC,∠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垂线AD,AE.D,E为垂足,求证:(1)ED∥BC;(2)ED=(AB+AC+BC).【分析】(1)分别延长AD、AE与直线BC交于点F、G,根据AD⊥BD,得到∠ADB=∠FDB=90°,再根据BD=BD,∠ABD=∠FBD,证得△ABD≌△FBD,进而得到AD=FD、AE=EG,证得DE∥BC.(2)根据上题证得的△ABD≌△FBD,AB=BF,同理AC=CG,证得GF=FB+BC+GC=AB+BC+AC,从而证得结论.【解答】证明:(1)分别延长AD、AE与直线BC交于点F、G,∵AD⊥BD,∴∠ADB=∠FDB=90°,∵BD=BD,∠ABD=∠FBD,∴△ABD≌△FBD∴AD=FD,同理可得AE=EG,∴DE∥BC;(2)由(1)知△ABD≌△FBD,∴AB=BF,同理AC=CG,∵DE=FG∴GF=FB+BC+GC=AB+BC+AC,∴DE=(AB+BC+A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或数量关系.15.(1)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是F、G,连接FG.求证:FG=(AB+BC+AC).[提示:分别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2)如图2,若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是F、G,连接FG.线段FG与△ABC的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ABF≌△MBF,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一步推出MB=AB,AF=MF,同理CN=AC,AG=NG,由此可以证明FG为△AMN的中位线,然后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得FG=(AB+BC+AC);(2)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于M、N,与(1)类似可以证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1,∵AF⊥BD,∠ABF=∠MBF,∴∠BAF=∠BMF,在△ABF和△MBF中,,∴△ABF≌△MBF(ASA),∴MB=AB,∴AF=MF,同理:CN=AC,AG=NG,∴FG是△AMN的中位线,∴FG=MN,=(MB+BC+CN),=(AB+BC+AC).(2)猜想:FG=(AB+AC﹣BC),证明:如图2,延长AG、AF,与直线BC相交于M、N,∵由(1)中证明过程类似证△ABF≌△NBF,∴NB=AB,AF=NF,同理CM=AC,AG=MG,∴FG=MN,∴MN=2FG,∴BC=BN+CM﹣MN=AB+AC﹣2FG,∴FG=(AB+AC﹣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转化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如图,在ABC 中,∠B=60°,CD 为AB 边上的高,E 为AC 边的中点,点 F 在BC 边上,∠EDF=60°,若 BF=3,CF=5,则AC 边的长为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1)若AB =2,AD =3,求EF 的长;(2)若G 是EF 的中点,连接BG 和DG ,求证:DG =BG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D AC ⊥于D ,CE AB ⊥于E ,点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求证:MN DE ⊥.4.△ABC 中,AC=BC ,∠ACB=90°,CD=BD ,∠1=∠2,求证:CM ⊥AD 。

5.如图所示,ABC ∆中,90BAC ∠=︒,延长BA 到D ,使12AD AB =,点E 是AC 的中点,求证:2BC DE .6.如图所示,CDE ∆中,135CDE ∠=︒,CB DE ⊥于V ,EA CD ⊥于A ,求证:2CE AB =.7.如图所示,四边形ACBD 中,90ADB ACB ∠=∠=︒,60DBC ∠=︒,点E 是AB 的中点,求DCE ∠的度数.8.如图所示,90DBC BCE ∠=∠=︒,M 为DE 的中点,求证:MB MC =.9.如图所示,ABC ∆中,,90,AB AC BAC D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过D 作DE AD ⊥,且DE AD =,求DBE ∠的度数.10.如图所示,ABC ∆中,,90,AB AC BAC D =∠=是AC 的中点,,DE DF D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DF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BE AF =.11.如图所示,ABC ∆中,,90,AB AC BAC D =∠=为BC 的中点,G 为AC 上一点,AE BG ⊥于点E ,连结DE .求证:2BE AE DE -=.12.如图所示,BCD ∆和BCE ∆中,90BDC BEC ∠=∠=︒,O 为BC 的中点,BD ,CE 交于A ,120BAC ∠=︒,求证:DE OE =.13.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AE DF =,BE 交AF 于点H ,2AB =,连DH .求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14.如图所示,ABC ∆中,2B A ∠=∠,CD AB ⊥于D ,E 为AB 的中点,求证:2BC DE =.15.如图所示,四边形ACBD 中,90ADB ACB ∠=∠=︒,60DBC ∠=︒,点E 是AB 的中点,求CE CD的值.16.如图,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连接BP 、DP ,过点P 作PE ⊥PB 交CD 于点E ,连接BE .(1)求证:BP=EP;(2)若CE=3,BE=6,求∠CPE的度数;(3)探究AP、PC、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参考答案1.【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得出,4D B F D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4,60DH BDH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得出60EHD BDH ∠=∠=︒,从而可得EHD B ∠=∠,BDF HDE ∠=∠,最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得出DE DF ==据此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详解】如图,过点D 作DG BC ⊥于点G3,5BF CF ==8BC BF CF ∴=+=在Rt BCD 中,60B ∠=︒,9030BCD B ∠=︒-∠=︒142BD BC ∴== 在Rt BDG 中,60B ∠=︒,9030BDG B ∠=︒-∠=︒12,2BG BD DG ∴====1GF BF BG ∴=-=,DF ==取BC 的中点H ,连接DH 、EH142DH BH BC BD ∴==== BDH ∴是等边三角形60BDH ∴∠=︒点E 是AC 边的中点∴EH 是ABC 的中位线//EH AB ∴60EHD BDH ∴∠=∠=︒60EHD B ∴∠=∠=︒又60BDF FDH BDH ∠+∠=∠=︒,60HDE FDH EDF ∠+∠=∠=︒BDF HDE ∴∠=∠在HDE 和BDF 中,EHD B DH DB HDE BDF ∠=∠⎧⎪=⎨⎪∠=∠⎩()HDE BDF ASA ∴≅13DE DF ∴==则在Rt ACD △中,12DE AC =,即2213AC DE == 故答案为:213.【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1)EF 2;(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AE 平分∠BAD ,可得∠DAF =45°,从而∠F =45°,可证△ADF ,△EC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CF 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 的长;(2)连结CG ,易证∠BEG =∠DCG =135°,根据“SAS ”可证△BEG ≌△DCG ,从而可得DG =BG .【详解】解:(1)在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DAF =45°, ∴∠F =45°,∴△ADF,△EC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AD=3, CF=DF-CD= 1.在Rt△CEF中,∴EF=2.(2)连结CG,∵G是EF中点,∴CG⊥EF,∠ECG=∠CEF=45°.∴∠BEG=∠DCG=135°.∴EG=12EF=CG.∵AB=BE=CD,∴BE=CD.∴△BEG≌△DCG,∴DG=BG.【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F,△EC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1)的关键,证明△BEG≌△DCG是解(2)的关键.3.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ME、M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MD=ME=12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证明:连结MD ,ME ,点M 分别是Rt EBC ∆和Rt DBC ∆斜边的中点,MD ME ∴==1BC 2,又N 是DE 的中点, MN 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遇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时,往往连结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DM =EM 是解题的关键. 4.见解析.【解析】【分析】 过点C 作CE ⊥AB 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AD 与CM 交于点G ,根据∠B=∠BCE=45°,CD=BD ,∠1=∠2证明△CDF ≌△BDM ,得到CF=BM ,然后再由AC=BC 及通过SAS 证明△ACF ≌△CBM ,得到∠CAF=∠BCM ,再根据角之间的等量代换可证明∠CFG+∠ECM=90°,问题得证.【详解】证明:过点C 作CE ⊥AB 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AD 与CM 交于点G ,∵AC=BC ,∠ACB=90°,∴∠B=∠BCE=45°,在△CDF 和△BDM 中,,∴△CDF ≌△BDM (ASA ),∴CF=BM ,在△ACF 和△CBM 中,,∴△ACF ≌△CBM (SAS ),∴∠CAF=∠BCM,∵∠BCM +∠ECM =∠CAF+∠EAF=45°,∴∠ECM =∠EAF,∵∠AFE=∠CFG,且∠AFE+∠EAF=90°,∴∠CFG+∠ECM=90°,即∠CGF=90°,∴CM⊥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寻找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有一定难度.5.见解析【解析】【分析】可知EF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B,EF=12AB,又由AD=12AB,即可得AD=EF,根据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DE=AF,由在Rt△ABC中,∠BAC=90°,点E边BC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AF=12BC.所以DE=2BC.【详解】证明:取BC的中点F,连EF,AF,∵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即EF是△ABC的中位线,∴EF∥AB,EF=12 AB,即EF∥AD,∵AD=12 AB,∴EF=AD,∴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F=DE.∵在Rt△ABC中,∠BAC=90°,点E边BC的中点,∴AF=12 BC,∵四边形AFED是平行四边形,∴BC=2DE.【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灵活运用中点的有关性质解题是解题关键.6.见解析【解析】【分析】取CE的中点F,连接AF、B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F=EF=BF=C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CE+∠BEC=45°,然后求出∠AEC+∠BCE=13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FC+∠AFE=90°,然后求出∠AFB=90°,从而判断出△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2可得AF=2AB,然后证明即可.【详解】证明:如图,取CE的中点F,连接AF、BF,∵CB⊥DE,EA⊥CD,∴AF=EF=BF=CF=12 CE,在△CDE中,∵∠CDE=135°,∴∠ACE+∠BEC=180°-135°=45°,∴∠AEC+∠BCE=(90°-∠ACE)+(90°-∠BEC)=180°-45°=135°,∴∠BFC+∠AFE=(180°-2∠BCE)+(180°-2∠AEC)=360°-2(∠AEC+∠BCE)=360°-2×135°=90°,∴∠AFB=180°-(∠BCF+∠AFE)=180°-90°=90°,∴△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22AB,∴CE=2AF=2×22AB=2AB,即CE=2AB.【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7.30【解析】【分析】连接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12AB=BE,CE=12AB=B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证明:连接DE,∵∠ACB=∠ADB=90°,E是AB的中点,∴DE=12AB =BE ,CE =12AB =BE , ∴ED =EC ,∠EDB =∠EBD ,∠ECB =∠EBC ,∴∠DEC =∠AED +∠AEC =2∠DBC =120°,∵ED =EC ,∴∠DCE =12×(180°-120°)=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遇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时,往往连结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DE =CE 是解题的关键. 8.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BM 交CE 于N ,易得DBM ENM ∆∆≌,BM =MN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可得CM =MN =BM .【详解】证明:延长BM 交CE 于N ,∵90DBC BCE ∠=∠=︒,∴CE ∥DB ,∴∠D =∠E ,在DBM ∆和ENM ∆中D=E DM=EMDMB=EMN ∠∠⎧⎪⎨⎪∠∠⎩∴DBM ENM ∆∆≌,BM MN =∴,∵∠BCE =90°,12CM BN B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9.45°【解析】【分析】分别过点A 、E 分别作于AF BD ⊥于F ,EG BD ⊥于G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 BF CF ==,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FAD FDE ∠=∠,结合已知可证ADF DEG ∆∆≌ ,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DF=EG ,AF=DG ,则EG FD FG GD FG AF FG BF BG ==+=+=+= ,即△BE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DBE ∠的度数.【详解】解:分别过点A 、E 分别作于AF BD ⊥于F ,EG BD ⊥于G ,则AF BF CF ==,90FAD ADF ADF FDE ∠+∠=∠+∠=︒,∴FAD FDE ∠=∠,AD DE ⊥ AD DE =,ADF DEG ∴∆∆≌,DF EG ∴=,AF DG =,EG FD FG GD FG AF FG BF BG ∴==+=+=+=,∴△BE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DBE BEG ∴∠=∠=︒.故答案为45°.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本题中作辅助线证出△BE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详见解析【解析】【分析】连结AD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D ⊥BC ,AD=BD ,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 FAD ∠=∠ ,证明BDE ADF ∆∆≌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连结AD ,AB AC =,90BAC ∠=︒,BD DC = AD BC ∴⊥AD BD ∴=90B BAD BAD FAD ∠+∠=∠+∠=︒B FAD ∴∠=∠BDE BDA ADE ∠=∠+∠ FDA FDE ADE ∠=∠+∠ 90BDA FDE ∠=∠=︒ BDE FDA ∴∠=∠BDE ADF ∴∆∆≌BE AF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详见解析【解析】【分析】连结AD ,过点D 作DF DE ⊥交BG 于点F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BD =,AD ⊥BC ,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ADE BDF ∠=∠,DAE DBF ∠=∠,根据ASA 可证出ADE BDF ∆∆≌ ,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AE=BF ,DE=DF ,则△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BE 2EF BF BE AE DE ∴=-=-=.【详解】 证明:连结AD ,过点D 作DF DE ⊥交BG 于点F ,∵,90,AB AC BAC D =∠=为BC 的中点,∴AD BD =,AD ⊥BC ,∵DF DE ⊥,∠BAC=90°,AE BG ⊥∴ADE BDF ∠=∠,DAE DBF ∠=∠, ∴ADE BDF ∆∆≌(ASA )∴AE=BF ,DE=DF ,∵DF DE ⊥∴2EF DE =∴BE EF 2BE AE BF DE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本题中求证ADE BDF ∆∆≌是解题的关键.12.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OD.因为∠BDC=∠BEC=90°,O 为BC 的中点;所以有OE OD =OB=OC ,进而∠COD=2∠CBD ,∠BOE=2∠BCE ;又因为∠BAC=120°;所以有∠CBD+∠BCE=60°,∠COD+∠BOE=120°;所以∠DOE=60°;从而证得△DOE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OE.【详解】连OD ,∵O为BC的中点,∵OE OD=OB=OC,∴∠COD=2∠CBD,∠BOE=2∠BCE.∵∠BAC=120°,∴∠CBD+∠BCE=60°,∴∠COD+∠BOE=120°,∴∠DOE=60°,∴△DOE是等边三角形,∴DE=OE.【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析题中的各种信息条件,找到相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然后根据以往做题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3.DH51【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性质可得AB=DA,∠BAD=∠ADF=90°,又根据AE=DF,利用SAS可证得△ABE≌△DAF,于是∠ABE=∠DAF;由于∠DAF+∠BAH=∠ABE+∠BAH=90°,从而∠AHB=90°,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则OH=12AB=1,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OD的值;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OH+DH>OD,于是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为OD-OH,据此解答.【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A,∠BAD=∠ADF=90°,又∵AE=DF,∴∠ABE=∠DAF.∴∠DAF+∠BAH=∠ABE+∠BAH=90°,∴∠AHB=90°,取AB的中点O,连OH、OD,∴112OH AB==,225OD OA AD=+=,在OHD∆中有DH OD OH>-,即51DH>-.故O、H、D三点共线时DH最小,∴DH最小值为5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及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确定出点H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见解析【解析】【分析】取AC中点F,连接EF、DF,则EF为△ABC的中位线,结合条件可得到∠FEA=2∠A,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FDE=∠EFD,得到DE=EF,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取AC的中点F,连EF,DF,则EF为中位线,∴∠FEA=∠B=2∠A ,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F 是斜边BC 的中点,∴DF=CF=AF ,∴∠FDA=∠A ,即有2∠FDA=∠FEA ,∵∠FEA=∠FDA+∠DFE ,∴∠DFE=∠FDA ,∴DE=EF ,∴BC=2D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33CE CD = 【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出DE=CE=BE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30DCE ∠=︒,过E 作EM CD ⊥于M ,设1EM =,可求出CE 、CM 、CD 的值.【详解】证明:连结DE ,在Rt △ACB 和Rt △ADB 中,∵E 是AB 的中点,∴12DE AB =,12CE AB =, ∴DE CE EB ==,∴2DEA DBE ∠=∠,2AEC EBC ∠=∠,∴2120DEC DBC ∠=∠=︒,30DCE ∠=︒.过E 作EM CD ⊥于M ,设1EM =,则2CE =,CM =,∴CD =,∴CE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1)证明见解析;(2)∠EBC=30°;(3)BE 2=AP 2+PC 2,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BP ≌△CDP ,得出BP =DP ,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出EP =DP ,从而得出结论;(2)取BE 的中点F ,得出△CEF 是等边三角形,利用撒尿行内角和定理,得出∠EPC =30°; (3)过点P 作PC /⊥AC ,得出△BPC ≌△EPC /, 近而得出四边形ABEC /为平行四边形,在Rt △APC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详解】(1)∵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 =CD ,AC 平分∠BCD , 即 ∠BCP =∠DCP , 又CP 是公共边 所以△CBP ≌△CDP ∴ BP =DP , ∠PBC =∠PDC∵ ∠BPE -∠BCE =90°,∠BPE +∠BCE +∠PBC +∠PEC =360°∴∠PBC +∠PEC =90°∵ ∠PED +∠PEC =90°∴∠PED =∠PBC ∴∠PED =∠PDC ∴EP =DP ,∴ BP =DP .(2)取BE 的中点F ,连CF ,则CE =CF -EF =3, ∴△CEF 是等边三角形,则∠BEC =60°,∵∠BCE =90°,∴∠EBC +∠BEC =90°, ∴∠EBC =30°, ∵∠EBC +∠BCP =∠PEB +∠EPC , ∠PEB =∠BCP =45°∴∠EBC =∠EPC =30°﹒(3)过点P作PC/⊥AC,交CD的延长线于C/,得△BPC≌△EPC/, CP=C/P,BC=EC/, ∵AB=BC,∴AB=EC/∵AB∥EC/∴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AC/=BE,∵在Rt△APC/中,C/A2=AP2+C/P2∴BE2=AP2+PC2﹒。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了解和运用中线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中线是三角形内部连接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中线练习题,帮助读者掌握中线的性质和应用技巧。

1. 题目一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 = 8 cm,BC = 12 cm,AC = 10 cm。

求三角形的中线长。

解答:三角形ABC的中线在连接顶点A和底边BC上的中点D,所以BD = DC = BC/2 = 12/2 = 6 cm。

根据中线的性质,中线的长度等于底边的一半,所以AD = BD = 6 cm。

因此,三角形ABC的中线长为6 cm。

2. 题目二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AD长度为6 cm,而且BD = CD = 4 cm。

求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度。

解答:根据中线的性质,底边BC的长度等于中线的长度乘以2,即BC =2 * BD = 2 * 4 = 8 cm。

因此,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度为8 cm。

3. 题目三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 = 7 cm,BC = 9 cm,AC = 5 cm。

求三角形ABC的中线AD和CE的交点F到底边BC的距离。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中线AD和CE的交点F。

由于中线AD连接顶点A和底边BC上的中点D,中线CE连接顶点C和底边AB上的中点E,所以中线AD和CE的交点F就是底边BC上的中点。

因此,点F距离底边BC的距离为0 cm。

4. 题目四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AD长度为6 cm,而且CE的长度为4 cm。

求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度。

解答:由于中线AD连接顶点A和底边BC上的中点D,中线CE连接顶点C和底边AB上的中点E,所以中线AD和CE的交点F就是底边BC上的中点。

因此,BF = FC = BC/2 = (AD + CE)/2 = (6 + 4)/2 = 5 cm。

所以,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度为10 cm。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深入了解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应用技巧。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AD=33°,则∠ACB= °.2.△ABC中,AD,CE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P,∠B=50°,则∠APC的度数是.3.△ABC中,∠B的外角平分线的与∠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BPC=80°,则∠BAP的度数为.4.在Rt△ABC中,∠ACB=90°,∠CAB=30°,∠ACB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连接AE,则∠AEB=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5,AC=3,△ABD的周长和△ACD的周长相差.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7.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6°,∠C=72°,则∠EAD=°.8.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若△ABC的周长是a cm.则AE+CD+BF= cm.9.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则∠ECD=.10.角平分线一定垂直于底边.11.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50°,∠C=70°,∠BAD=°.1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BE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AC=10cm,则AE=cm,如果∠ABD=30°,则∠ABC=.13.如图六,在△ABC中,∠BAC是钝角,完成下列画图,并用适当的符号在图中表示;(1)AC边上的高;(2)BC边上的高.(在上图中直接画)14.在△ABC中,AC=3cm,AD是△ABC中线,若△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则BA= cm.15.△ABC中,∠A等于80度,则内角∠B、∠C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为°.16.如图,在△ABC中,∠ACB=90°,∠A=20°,CD与CE分别是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那么∠DCE=度.17.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是度.18.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D,EG,FG分别是∠AEB和∠AFC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G,如果∠A=40°,那么∠CDB=;∠G=.19.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6cm,AC=4cm,则△ABD和△ACD周长之差为.20.如图,Rt△ABC中,∠ACB=90°,∠A=40°,D为AB中点,CE⊥AB,则∠DCE=度.21.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三条特殊的(填直线、射线、线段)22.如图所示,BD是△ABC的中线,AD=2,AB+BC=5,则△ABC的周长是.2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 相等的三角形.2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若CE=9cm ,则BC= cm .25.点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点,若AB=3,AC=4,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 .26.如图,AC 、BD 相交于O ,BE 、CE 分别平分∠ABD、∠ACD,且交于E ,若∠A=60°,∠D=40°,则∠E= .27.如图,根据图形填空: (1)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 =∠ =21∠ . (2)(2)AE 是△ABC 中线,则 = =21 . (3)AF 是△ABC 的高,则∠ =∠ =90°.28.如图,AD⊥BC 于D ,那么图中以AD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29.如图所示:30.(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31.(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32.我们都晓得,三角形的高是比较活泼的,它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内部,也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外部,然而,当它与三角形一边相会时,你可能找不到它了,今天就请你猜一猜,如果三角形的高与一边重合了,那么这是什么三角形呢?答:三角形.31.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三角形.32.如图,在△ABC中,AD、CE是边BC、AB上的高,若∠B=70°,∠CAD=30°,则∠BCE=,∠ECA=.33.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1)∠BAC=2;(2)BC=2 ;(3)=90°.34.如图,∠ABD、∠ACD的平分线交于E,∠E=β1;∠EBD、∠ECD的平分线交于F,∠F=β2;如此下去,∠FBD、∠FCD的平分线的交角为β3;…若∠A=40°,∠D=32°,则β4为度.35.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AB 边上的高是;在△BCE 中,BE 边上的高是;EC 边上的高是;在△ACD 中,AC 边上的高是; CD 边上的高是 .36.在△ABC 中,BO 平分∠ABC,CO 平分∠ACB,当∠A=50°时,∠BOC= .37.如图,在△ABC 中,AC⊥BC,CD⊥AB 于点D .则图中共有 个直角三角形.38.已知:如图,在△ABC 中,∠ACD 是△ABC 的外角,∠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如果∠A 2=m°, 那么∠A=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9.如图,△ABC 的∠B 的外角的平分线与∠C 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连接AP .若∠BPC=50°,则∠PAC= 度.40.已知△ABC 中,∠A=α.在图(1)中∠B、∠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1,则可计算得∠BO 1C=90°+ 21α;在图(2)中,设∠B、∠C 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 ;请你猜想,当∠B、∠C同时n等分时,(n-1)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 n-1,如图(3),则∠BO n-1C= (用含n和α的代数式表示).41.如图,△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15°,则∠A=°.42.如图,已知△ABC中,∠BAC=80°,∠C=60°,AD、A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则∠CAD=°,∠DAE=°.43.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1BC与∠A201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12,得∠A2012,则∠A2012= .44.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ABC的高线,AE是∠BAC的平分线,则∠DAE=.45.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且∠A=40°,则∠BOC=.46.在△ABC中,∠A=80°,I是∠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IC=°.47.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落在一个顶点上,那么它的形状是.48.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AC=9cm,BC=3cm,那么△ACD和△BCD的周长差是 cm.49.如图,∠ACB是直角,CD是中线,CD=2.5,BC=3,则AC= .50.BM是△ABC中AC边上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M与△BCM的周长之差为 cm.。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1.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D=DC,求证:∠B=∠C。

【解答】设∠BAD=∠CAD=x,由于角A的角平分线BD、CD分别相交对边BC于点D,所以AD是△ABC的角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

2.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AD=30°,求∠B和∠C的度数。

【解答】设∠BAD=∠CAD=x,根据题意可知角A的角平分线BD、CD分别相交对边BC于点D。

由于∠BAD=30°,所以x=30°。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即∠B=∠C=75°。

3. 在△ABC中,角B的角平分线交对边AC于点D,若∠BAD=80°,求∠ABC的度数。

【解答】设∠BAD=∠DAC=x,根据题意可知角B的角平分线AD相交对边AC于点D。

由于∠BAD=80°,所以x=80°。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又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C=∠ACB,设∠ABC=∠ACB=y,则∠ADB=∠ADC=180°-2x=20°。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B+∠ADC=180°,即y+20°=180°,解得y=160°。

所以∠ABC=∠ACB=160°。

4.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70°,∠C=50°,求∠BAD的度数。

八年级上经典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外角练习

八年级上经典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外角练习

F E D C B A E DCB AB 'C B A 八年级上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外角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B=90°,把△ABC 沿直线AC 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 ′的位置,则线段AC 具有性质( )A.是边BB ′上的中线B.是边BB ′上的高C.是∠BAB ′的角平分线D.以上三种性质合一(1) (2) (3)2.如图2所示,D,E 分别是△ABC 的边AC,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E 是△BCD 的中线 B.BD 是△ABC 的中线 C.AD=DC,BD=EC D.∠C 的对边是DE3.如图3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 ) A.2cm 2 B.1cm 2 C.12cm 2 D.14cm 2 4.在△ABC,∠A=90°,角平分线AE 、中线AD 、高AH 的大小关系为( )A.AH<AE<ADB.AH<AD<AEC.AH ≤AD ≤AED.AH ≤AE ≤AD5.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且BD:DC=2:1,S △ACD =12,那么S △ABC 等于( ) A.30 B.36 C.72 D.246.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B.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两个锐角C.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D.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 8.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3,是第三个内角的45,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60°,90°,75°B.48°,72°,60°C.48°,32°,38°D.40°,50°,90° 9.已知△ABC 中,∠A=2(∠B+∠C),则∠A 的度数为( ) A.100° B.120° C.140° D.160° 10.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11.设α,β,γ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α+β,β+γ,α+γ 中 ( )A.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B.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C.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个都可能是锐角 12.在△ABC 中,∠A=12∠B=13∠C,则此三角形是( )F E D CBA 654321F E CB A 140︒80︒1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13.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14.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A.30°B.60°C.90°D.120°15.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 A.90° B.110° C.100° D.120° 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钝角三角形 17.如图1所示,若∠A=32°,∠B=45°,∠C=38°,则∠DFE 等于( )A.120°B.115°C.110°D.105°(1) (2) (3)18.如图2所示,在△ABC 中,E,F 分别在AB,AC 上,则下列各式不能成立的是( )A.∠BOC=∠2+∠6+∠A;B.∠2=∠5-∠A;C.∠5=∠1+∠4;D.∠1=∠ABC+∠4 二、填空题: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_______度.2.等腰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的总条数为________.3.在△ABC 中,∠B=80°,∠C=40°,AD,AE 分别是△ABC 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4.⑴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是三角形的_______心,在____________ ⑵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是三角形的_______心,在__________ ⑶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是三角形的_______心,①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这点在三角形___________ ②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这点在三角形___________ ③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这点在三角形___________5.三角形中,若最大内角等于最小内角的2倍,最大内角又比另一个内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6.在△ABC 中, 若∠A+∠B >∠C,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若∠A+∠B=∠C,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若∠A+∠B <∠C,则此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8.在△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_______度. 5.如图所示,已知∠1=20°,∠2=25,∠A=35°,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 9.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锐角. 21D CB AD C B AE D C BA10.如图3所示,∠1=_______.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各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和是225°,则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是____度.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13.如图所示,∠ABC,∠ACB 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O,∠ABC 的内角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ABC 与∠ACB 的相邻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且∠A=60°, 则∠BOC=_______,∠D=_____,∠E=________.14.如图所示,∠A=50°,∠B=40°,∠C=30°,则∠BDC=________.三、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在△ABC 中,∠C-∠B=90°,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AEC 的度数.2.在△ABC 中,AB=AC,AD 是中线,△ABC 的周长为34cm,△ABD 的周长为30cm, 求AD 的长.3.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63°, 求∠DAC 的度数.4321DCBA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D,AE 平分∠BAC(∠C>∠B),试说明∠EAD=12(∠C-∠B).5.如图所示,已知∠1=∠2,∠3=∠4,∠C=32°,∠D=28°,求∠P 的度数.四、提高训练:1.在△ABC 中,∠A=50°,高BE,CF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O,求∠BOC 的度数.E CB A 43P21DCB A21C 'FEC B A2.如图所示,将△ABC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到点C ′处,试探求∠1,∠2与∠C 的关系.3.如图所示,在△ABC 中,∠B=∠C,FD ⊥BC,DE ⊥AB,∠AFD=158°, 求∠EDF 的度数.4.如图,已知,在直角△ABC 中,∠C=90°,BD 平分∠ABC 且交AC 于D .(1)若∠BAC=30°,求证:AD=BD ;(2)若AP 平分∠BAC 且交BD 于P ,求∠BPA 的度数.五、探索发现:1. 如图5所示的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为s.按此规律推断s 与n 有什么关系,并求出当n=13时,s 的值.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α,△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加以说明.FE D CBAn=2,s=3n=3,s=6n=4,s=9(1)PC BA (2)PCBA(3)PCBA。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含答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能力训练(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D .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2.(易错题)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3.如图,∠1=∠2,∠3=∠4,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 .CE 是△BCD 的角平分线C .132ACB ∠=∠ 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4.如图,若已知AE 平分∠BAC ,且∠1=∠2=∠4=15°,则∠3的度数为________,以AE 为角平分线的三角形还有________.5.如图所示:(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________.6.如图所示,△ABC 的高AD ,BE ,CF 相交于点H ,过点F 作FG ⊥AC 交AC 于点G ,请说出△ABH ,△BCH ,△ACH ,△ACF 中各边上的高.7.如图,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DE ∥AC 交AB 于点E ,若∠EDA =∠EAD ,试说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8.不等边△ABC 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1)参考答案1.C 解析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其直角边,故选C . 2.C 解析 最长边上的高,应是过这条边所对的顶点来作它的垂线段,图形中只有C 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3.D 解析 因为34∠=∠,CE 交BD 于点E ,所以CE 是△BCD 的角平分线,虽然CE 将∠ACB 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但CE 未与边AB 相交,所以CE 不是△ABC 的角平分线,故选D .4.15° 解析 因为AE 平分∠BAC ,所以B A E C A E ∠=∠.又因为1215∠=∠=︒,所以12151530BAE ∠=∠+∠=︒+︒=︒,所以30CAE BAE ∠=∠=︒,即4330BAE ∠=∠+∠=︒,所以330151∠=︒-︒=︒.因为2315∠=∠=︒,所以AE 是△DAF 的角平分线.5.AB CD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6.解:在△ABH 中,FH 是AB 边上的高,AE 是BH 边上的高,BD 是AH 边上的高;在△BCH 中,HD 是BC 边上的高,CE 是BH 边上的高,BF 是CH 边上的高;在△ACH 中,HE 是AC 边上的高,CD 是AH 边上的高,AF 是CH 边上的高;在△ACF 中,FG 是AC 边上的高,CF 是AF 边上的高,AF 是CF 边上的高.7.解:∵DEAC ,∴EDA CAD ∠=∠.∵EDA EAD ∠=∠,∴CAD EAD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8.它的长为5,或4.提示:设S △ABC =S ,第三条高为h ,则△ABC 的三边长可表示为:hSS S 212242、、,列不等式得:12242212242SS h S S S +<<- ∴3<h <6.能力训练(2)1.若AD 是△ABC 的中线,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D 平分∠BAC B .BD =DC C .AD 平分BC D .BC =2DC2.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BC 的中点,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E 是△BCD 的中线 B .BD 是△ABC 的中线 C .AD =DC ,BE =EC D .AD =EC ,DC =BE3.如图,△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若CE =9 cm ,则BC =________cm . 4.如图,BD 是△ABC 的中线,AB =6 cm ,BC =4 cm ,则△ABD 与△BCD 周长的差是________.5.如图所示,AE 和A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中线,根据条件填空.因为AE 是△ABD 的中线(已知),所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AF 是△ACD 的中线(已知),所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111__________________222EF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S △ABC =24 cm 2,求S △ABE .7.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12 cm 和15 cm 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8.已知:△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如果D 点把三角形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9.将一个三角形剖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称为该三角形的等积三角形的剖分(以下两问要求各画三个示意图)(1)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其剖分成3个等积的三角形. (2)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将其剖分成4个等积的三角形.(2)参考答案1.A 解析 AD 是△ABC 的中线,它不一定平分∠BAC .2.D 解析 由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可知A ,B 选项正确;由题意可明显得出AD DC =,BE EC =,C 选项正确.故选项D 错误.3.12 解析 ∵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12CD BD BC ==,12DE BD =, ∴34CE DE CD BC =+=.∵9cm CE =,∴12cm BC =.4.2cm 解析 因为BD 是△ABC 的中线,所以A D C D =,所以△ABD 与△BCD 的周长差是()()()642cm AB BD AD BC BD DC AB BC ++-++=-=-=.5.BE DE BD CF FD CD BD CD BC6.解:由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且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得()2112412cm 22ABD ADC ABC S S S ∆∆∆===⨯=,ABE DBE S S ∆∆=,所以()211126cm 22ABE ABD S S ∆∆==⨯=7.解:设cm AB AC x ==.则1cm 2AD DC x ==.(1)若12cm AB AD +=, 即1122x x +=,则8x =, 所以8cm AB AC ==,4cm DC =.故()15411cm BC =-=.此时,AB AC BC +>,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11cm .(2)若15cm AB AD +=,即1152x x +=,则10x =,所以5cm DC =,故()1257cm BC =-=. 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0cm ,10cm ,7cm . 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11cm 或10cm ,10cm ,7cm . 8.提示:有两种情况,分别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求解. ⎩⎨⎧===,11,8BC AC AB 或⎩⎨⎧===.7,10BC AC AB 9.(1)(2)下列各图是答案的一部分:能力训练(3)1.如图,在△ABC中,BD为角平分线,且∠ABC=60°,则∠ABD的度数是()A.60°B.45°C.30°D.15°2.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A.1 B.2 C.3 D.43.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F为AB上的一点,CF与AD垂直,交AD于点H,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AF是△ABC的中线,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5.如图,AD,BE分别是△ABC中BC,AC边上的高,AD=4cm,BC=6 cm,AC=5 cm,则BE=________.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3,3),B点坐标为(5,0),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7.有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ABC,其中一边与灌渠相邻,如图,政府要将这块地按人口数分给甲、乙、丙三家,若甲家有3口人,乙家有3口人,丙家有6口人,且每家所分土地与灌渠相邻,请你帮忙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8.如图所示,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ABC中,试分别画出三条边的中线,然后探究三条中线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9.如图,AD是∠CAB的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1)DO是∠EDF的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若将DO是∠EDF的平分线与AD是∠CAB的平分线,DE∥AB,DF∥AC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交换,所得命题正确吗?若正确,请选择一个证明.(3)参考答案1.C 解析 因为BD 为角平分线,所以ABD CBD ∠=∠,而60ABC ∠=︒,所以1302ABD ABC ∠=∠=︒.2.B 解析 ∵BD 是△ABC 的中线,∴162ABD CBD ABC S S S ∆∆∆===.∵2EC BE =,∴2AEC ABE S S ∆∆=,∴143AEE ABC S S ∆∆==,∴()642ADF BEF ADF ABF BEF ABF ABD ABE S S S S S S S S ∆∆∆∆∆∆∆∆-=+-+=-=-=.3.B 解析 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ABE 的线段,故①错误,而正确的说法为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经过△ABD 的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ABD 内的线段,故②错误,而正确的说法为BG 为△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由于CF AD ⊥于点H ,所以CH 是△ACD 的边AD 上的高,故③正确;AH 平分∠FAC ,且H 在△AFC 的边FC 上,因而AH 为△AFC 的角平分线,又因为AH FC ⊥,故AH 也为△AFC 的高,所以④正确.4.BAE CAE ∠=∠,ADB ADC ∠=∠ B F C F = 解析 ∵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E CAE ∠=∠.∵AD 是△ABC 的高,∴90ADB ADC ∠=∠=︒.∵AF 是△ABC 的中线,∴BF CF =.5.24cm 5解析 由1122BC AD AC ⋅=,得1164522BE ⨯⨯=⨯⨯,得24cm 5BE =.6.7.5 解析 如图,过A 点作AD x ⊥轴于点D ,则D 点坐标为(3,0),3AD =,所以11537.522ACB S OB AD ∆=⋅=⨯⨯=.7.解:因为人口数分别为3,3,6,且336+=,所以先找△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AD ,AD 将△ABC 分成两部分:△ABD 和△ADC .若将△ADC 分给丙家,则将△ABD 分给甲、乙两家,由于甲、乙两家人口数相等,因此找△ABD 的边BD 上的中线AE ,AE 将△ABD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ABE 和△AED .可将△ABE 分给甲家,△AED 分给乙家.如图所示.8.解: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①三角形ABC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②三条中线交点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应顶点距离的一半.9.思路建立(1)要说明DO是∠EDF的平分线,则需说明EDA AD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即可.(2)与(1)的求证过程类似.解:(l)DO是∠EDF的平分线.证明:∵AD是∠CAB的平分线,∴EAD FAD∠=∠.∵DE AB,DF AC,∴EDA FAD∠=∠.∠=∠,FAD EAD∴EDA ADF∠=∠,∴DO是∠EDF的平分线.(2)①若与AD是∠CAB的平分线交换,正确.理由与(1)中证明过程类似.②若与DE AB交换,正确.理由:∵DF AC,∴FAD EAD∠=∠.∵AD是∠CAB的平分线,∴EAD FAD∠=∠.∠=∠.∴FAD FDA又∵DO是∠EDF的平分线,∴EDA FDA∠=∠,∴DE AB.∠=∠,∴EDA FAD③若与DF AC交换,正确,理由与②类似.能力训练(4)1.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的长为( )A.10或6B.10C.6D.8或6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19B.20C.25D.303.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2、x,则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4.如果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a-b)2+(a-c)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a-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6.三角形两边之和为8,第三边上的高为2,面积大于5,则第三边a的范围是( )A.2<a<8B.5<a<8C.2<a<5D.不能确定7.一个三角形3条边长分别为x 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39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三条边长都为整数,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1)化简:|b+c-a|+|b-c-a|-|c-a-b|-|a-b+c|;(2)在(1)的条件下,若a,b,c满足a+b=11,b+c=9,a+c=10,求这个式子的值.10.(2018浙江义乌月考,10,★★☆)边长为整数,周长为20的三角形个数是( )A.4B.6C.8D.1211.(2017山东泰安新泰中考模拟,1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正整数.若其中仅有一条边长为5,且它又不是最短边,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A.4B.6C.8D.1012.(2018天津西青区期末,21,★★★)如图,△ABC中,A1,A2,A3,…,A n为AC边上不同的n个点,首先连接BA1,图中出现了3个不同的三角形,再连接BA2,图中便有6个不同的三角形,……(1)完成下表:6(2)若出现了45个三角形,则共连接了多少个点?(3)若一直连接到A n,则图中共有个三角形.13.(2016江苏盐城中考,8,★★☆)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 )A.5B.6C.7D.814.(2016贵州安顺中考,5,★★☆)已知实数x,y满足|x-4|+=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15.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b-2)2=0,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用四个螺丝钉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钉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钉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钉间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钉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6B.7C.8D.1017.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条整数长度的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1+1+2=4;若四条整数长度的线段中,任意三条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该四条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1+1+2+3=7;……,依此规律,若八条整数长度的线段中,任意三条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该八条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4)参考答案1.A ∵|AC-BC|=2,∴AC-BC=±2,∵等腰△ABC的底边BC=8,∴AC=10或6.故选A.2.C 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10-4<x<10+4,即6<x<14.则三角形的周长L满足20<L<28,只有C选项中25符合题意.3.A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1,2,∴x的取值范围是1<x<3,故选A.4.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a-b)2+(a-c)2+|b-c|=0,∴a-b=0,a-c=0,b-c=0,∴a=b,a=c,b=c,∴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解析∵(b-2)2+|c-3|=0,∴b-2=0,c-3=0,解得b=2,c=3,∵a为方程|a-4|=2的解,∴a-4=±2,解得a=6或2,∵a、b、c为△ABC的三边长,b+c<6,∴a=6不合题意,舍去,∴a=2,∴△ABC 的周长为2+2+3=7,△ABC是等腰三角形.6.B ∵三角形两边之和为8,第三边为a,∴a<8,∵第三边上的高为2,三角形的面积大于5,∴a>5,∴5<a<8,故选B.7.答案1<x≤12解析∵一个三角形的3条边长分别是x 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39 cm,∴解得1<x≤12.8.答案3或4解析设腰长为x,则底边长为9-2x.∵9-2x-x<x<9-2x+x,∴2.25<x<4.5,∵三边长均为整数,∴x可取的值为3或4.9.解析(1)∵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b>c,a+c>b,b+c>a,∴原式=|(b+c)-a|+|b-(c+a)|-|c-(a+b)|-|(a+c)-b|=b+c-a+a+c-b-a-b+c+b-a-c=2c-2a.(2)∵a+b=11①,b+c=9②,a+c=10③,∴由①-②,得a-c=2④,由③+④,得2a=12,∴a=6,∴b=11-6=5,c=10-6=4.当a=6,b=5,c=4时,原式=2×4-2×6=-4.10.C 8个,分别是:(9,9,2),(8,8,4),(7,7,6),(6,6,8),(9,6,5),(9,7,4),(9,8,3),(8,7,5).故选C.11.D ①当5是最大的边长时,可能的情况有3、4、5;4、4、5;3、3、5;4、2、5,共四种情况.②当5是第二大的边长时,可能的情况有2、5、6;3、5、7;3、5、6;4、5、6;4、5、7;4、5、8,共六种情况.所以共有10个三角形.故选D.12.解析(1)62(2)共连接了8个点.(3)1+2+3+…+(n+1)=[1+2+3+…+(n+1)+1+2+3+…+(n+1)]=(n+1)(n+2).故填(n+1)(n+2).13.A ∵|a-4|+=0,∴a-4=0,b-2=0,∴a=4,b=2,则4-2<c<4+2,即2<c<6,故选A.14.B 根据题意得解得(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故选B.15.答案1<c<5解析由题意得,a2-9=0,b-2=0,解得a=3,b=2,∵3-2=1,3+2=5,∴1<c<5.16.B 已知相邻两螺丝钉间的距离依次为2、3、4、6,故可将4根木条的长看作2、3、4、6.①选5(2+3=5)、4、6作为三边长,5-4<6<5+4,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钉间的最大距离为6;②选7(3+4=7)、6、2作为三边长,6-2<7<6+2,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钉间的最大距离为7;③选10(4+6=10)、2、3作为三边长,2+3<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④选8(6+2=8)、3、4作为三边长,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意两个螺丝钉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7.故选B.17.答案54 解析1+1+2+3+5+8+13+21=54.能力训练(5)一、单选题(共14道,每道7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2.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E是△BCD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D.DE是△ABC的中线3.如图,△ABC中,AD⊥BC交BC的延长线于D,BE⊥AC交AC的延长线于E,CF⊥BC交AB于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C是△ABC的高B.FC是△BCF的高C.BE是△ABC的高D.BE是△ABE的高4.如图,在△ABC中,作BC边上的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的一点,CF⊥AD于H.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G是△ABD的中线;③CH为△ACD中AD边上的高.A.1个B.2个C.3个D.0个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BC于E,∠BAC=60°,∠C=80°,则∠EOD的度数为( )A.20°B.30°C.10°D.15°7.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2B.3C.6D.不能确定8.有3cm,6cm,8cm,9cm的四条线段,任选其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最多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B.2C.3D.4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6个B.5个C.4个D.3个10.三角形两边长为2和9,周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7B.8C.9D.10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8,且周长为偶数,则周长为( )A.大于5,小于11B.18C.20D.18或201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A.21B.22C.23D.24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3B.10C.6.5D.3或6.5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A.7B.3C.7或3D.8(五)参考答案1.D2. D3.A4. C5.B6.A7.A8.C9.D10.C11.D12.C13.C14.B。

专项6.3 三角形中位线计算(解析版)

专项6.3 三角形中位线计算(解析版)

2020—2021八年级下学期专项冲刺卷(北师大版)专项6.3三角形中位线计算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若OE =3,则AB 的长为( )A .3B .6C .9D .12【答案】B【分析】 点O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则OE 是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据此计算即可【详解】∵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A =OC ,∵EB =EC ,∴AB =2OE ,∵OE =3,∴AB =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灵活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G ,BD 相交于点O ,10AC =,6BD =,AD BD ⊥.在边AB 上取一点E ,使AE AO =,则AEO △的面积为( )A .61313B .91313C .121313D .151313【答案】D【分析】先过O 作OF AB ⊥于F ,过D 作DG AB ⊥于G ,依据勾股定理求得AD 和AB 的长,再根据面积法即可得出DG 的长,进而得到OF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到AEO ∆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示,过O 作OF AB ⊥于F ,过D 作DG AB ⊥于G ,平行四边形ABCD 中,10AC =,6BD =,5AO ∴=,3DO =,又AD BD ⊥,Rt AOD ∴△中,2222534AD AO DO =-=-=,Rt ABD ∴中,222246213AB AD BD =+=+=,1122AD BD AB DG ⨯=⨯, 121313AD BD DG AB ⨯∴==, //DG OF ,BO DO =,1613213OF DG ∴==, 又5AE AO ==,1161551313221313AOE S AE OF ∆∴=⨯=⨯⨯=,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O 是对角线的中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为16cm 2,则△DEF 的面积是( )cm 2.A .2B .4C .6D .8【答案】B【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判定四边形BEF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可证明△BDE ≌△FED ,同理可证:△DAF ≌△FED ,△EFC ≌△FED ,从而这四个三角形彼此全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所以可求得△DEF 的面积.【详解】∵点D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F BC ,DF =12BC , ∴//DF BE ,∵E 是BC 的中点,∴BE =12BC , ∴DF =BE ,∴四边形BEFD 是平行四边形,∴BD =EF ,在△BDE 和△FED 中,BE DF BD EF DE ED =⎧⎪=⎨⎪=⎩,∴△BDE ≌△FED (SSS ),同理可证△DAF ≌△FED ,△EFC ≌△FED ,即△BDE ≌△DAF ≌△EFC ≌△FED ,∴S △DEF =14S △ABC =14×16=4(cm 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知识.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 ,CE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CE AE =B .ABD ∆和ACD ∆面积相等C .//BF CED .BDF CDE ∆∆≌【答案】A【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 =C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 和△CD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 =BF ,不能得出CE =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 =∠CED ,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 //CE ,最后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ABD ∆和ACD ∆面积相等.【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BDF 和△CDE 中,BD CD BDF CDE DF DE ⎧⎪∠∠⎨⎪⎩===,∴△BDF ≌△CDE (SAS ),故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E =BF ,∠F =∠CED ,不能得出CE =AE ,故A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F //CE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BD =CD ,点A 到BD 、CD 的距离相等,∴△ABD 和△ACD 面积相等,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B =10,BC =16,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F 是线段DE 上的一点,连接AF 、BF ,若∠AFB =90°,则线段EF 的长为( )A .2B .3C .4D .5【答案】B【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DF =5,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E =8,最后由线段的和差解题即可.【详解】解:∵∠AFB =90°,点D 是AB 的中点,∴DF = 12AB =5, ∵BC = 16,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DE =12BC =8, ∴EF=DE -DF =3,【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中位线性质,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BAD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F,AF⊥BF,DG⊥AF,垂足为G,DG=4,则AF的长为()A.6 B.5 C7D.8【答案】A【分析】延长AD、BF交于点E,证明△DEF≌△CBF(AAS),得出DE=BC,EF=BF,证出DG是△AEF 的中位线,得出EF=2DG=8,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延长AD、BF交于点E,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E=∠CBF,∠BAF+∠DAF+∠ABF+∠CBF=180°,∵AF平分∠BAD,∴∠BAF=∠DAF,∵AF⊥BF,∴∠BAF+∠ABF=90°,∴∠ABF=∠CBF,∵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BC=AD,∴∠CFB=∠ABF,∠BAF=∠DF A,∴∠CFB=∠CBF,∠DF A=∠DAF,∴CB=CF,DA=DF,在△DEF 和△CBF 中,E CBF DFE CFB DF CF ∠=∠⎧⎪∠=∠⎨⎪=⎩,∴△DEF ≌△CBF (AAS ),∴DE =BC ,EF =BF ,∴AD =DE ,∵AF ⊥BF ,DG ⊥AF ,∴DG ∥EF ,∴DG 是△AEF 的中位线,∴EF =2DG =2×4=8,∴BF =EF =8, 226AF AB B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6,BC =10,∠A =130°,∠D =100°,AD =CD .若点E,F 分别是边AD ,CD 的中点,则EF 的长是( )A .3B .4C .2D .5 【答案】B【分析】 连接A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C ,结合图形求出∠BAC =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AC ,∵DA =DC ,∠D =100°,∴∠DAC =∠DCA =40°,∴∠BAC =∠BAD ﹣∠DAC =130°﹣40°=90°,∴AC =22221068BC AB --==,∵点E ,F 分别是边AD ,CD 的中点,∴EF =12AC =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一点,,,F G E 分别是,,AD BF CF 的中点,连结GE ,若FGE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为( )A .32B .48C .64D .72【答案】B【分析】 过点F 作FH ⊥BC 于点H ,交GE 于点M ,由题意易得1//,2GE BC GE BC =,,ABF FBD AFC FDC SS S S ==,进而可得12GE FM ⋅=,然后可得11222422FBC S BC FH GE FM =⋅=⨯⋅=,最后问题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F 作FH ⊥BC 于点H ,交GE 于点M ,如图所示:∵点,G E 分别是,BF CF 的中点,∴1//,2GE BC GE BC =, ∴12FM FH =, ∵162FGE S GE FM =⋅=, ∴12GE FM ⋅=, ∴11222422FBC S BC FH GE FM =⋅=⨯⋅=, ∵点F 是AD 的中点,∴,ABF FBD AFC FDC SS S S ==, ∵FBC FBD FDC SS S =+, ∴248ABC FBC S S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的中线,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的中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DC 、AB 的中点,G 是AC 的中点,则EF 与AD CB +的关系是( )A .2EF AD BC =+B .2EF AD BC >+ C .2EF AD BC ≤+ D .不确定【答案】C【分析】 由题意易得11,22GE AD GF BC ==,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进行排除选项. 【详解】解:∵E ,F 分别为DC 、AB 的中点,G 是AC 的中点, ∴11,22GE AD GF BC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GE GF EF +>,即1122AD BC EF +>, ∴2AD BC EF +>,当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时,则有2AD BC EF +=,∴2EF AD B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高,把三角形纸片ABC 折叠,使A 点落在D 处,折痕为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EF ⊥ADB .EF =12BC C .DF =12ACD .DF =12AB 【答案】D【分析】 如图,证明EF ⊥AD ,且平分AD ;证明EF ∥BC ,得到AF =FC ,AE =BE ,进而得到EF =12BC ;证明DF =12AC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EF ⊥AD ,且平分AD ,∵BC ⊥AD ,∴EF ∥BC ,AF =FC ,AE =BE ,∴EF 为△ABC 的中位线, ∴EF =12BC ;而点F 为AC 的中点, ∴DF =12AC , 综上所述,选项A 、B 、C 均正确.故选: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2BD AD =,E ,F ,G 分别是,,OA OB CD 的中点,EG 交FD 于点H .下列结论:①ED CA ⊥;②EF EG =;③12EH EG =;成立的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A【分析】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可得ED⊥CA,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12AB;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EG=12CD,即可得EF=EG;连接EG,可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EH=12 EG.【详解】解:如图,连接FG,∵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AD=BC,AD∥BC,AB=CD,AB∥CD,∵BD=2AD,∴OD=AD,∵点E为OA中点,∴ED⊥CA,故①正确;∵E,F,G分别是OA,OB,CD的中点,∴EF∥AB,EF=12AB,∵∠CED=90°,CG=DG=12 CD,∴EG=12 CD,∴EF=EG,故②正确;∵EF∥CD,EF=DG,∴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EH=HG,即EH=12EG ,故③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熟练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ABC 中,AB AC =,90BAC ∠=︒,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现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 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EF AP =;④12ABC AEPF S S =四边形△.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点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分析】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 =∠C =∠BAP =∠CAP =45°,AP =PC =PB ,∠APC =∠EPF =90°,求出∠APE =∠CPF ,证△APE ≌△CPF ,推出AE =CF ,EP =PF ,推出S △AEP =S △CPF ,求出S 四边形AEPF =S △APC =12S △ABC ,EF 不是△ABC 的中位线,故EF ≠AP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BC 中,AB =AC ,∠BAC =90°,P 是BC 中点,∴∠B =∠C =∠BAP =∠CAP =45°,AP =PC =PB ,∠APC =∠EPF =90°,∴∠EPF -∠APF =∠APC -∠APF ,∴∠APE =∠CPF ,在△APE 和△CPF 中45EAP C AP CPAPE CPF ∠∠︒⎧⎪⎨⎪∠∠⎩====, ∴△APE ≌△CPF (ASA ),∴AE =CF ,EP =PF ,∴△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正确;②正确;∵△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 是BC 的中点,∴AP =12BC , ∵EF 不是△ABC 的中位线,∴EF ≠AP ,故③错误;∵△APE ≌△CPF ,∴S △AEP =S △CPF ,∴S 四边形AEPF =S △AEP +S △APF =S △CPF +S △APF =S △APC =12S △ABC , ∴④正确;∴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如图,等边ABC 中,10AB =,E 为AC 中点,F ,G 为AB 边上的动点,且5FG =,则EF CG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答案】57【分析】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C',取BC的中点Q,连接C'Q,交AB于点G,此时CG+EF最小,作C'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C',则C'G=CG,取BC的中点Q,连接EQ,GQ,B C',∵点E是AC的中点,∴EQ=12AB=5=FG,EQ∥AB,∴四边形EFGQ是平行四边形,∴EF=GQ,∴当点C',G,Q在同−条线上时,CG+EF最小,作C'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BC=BC'=10,∠CBC'=120°,∠HB C'=60°,∴HC'=3HB=5,∴HQ=10,∴C'Q7510057+=∴EF+CG的最小值是57故答案为:5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轴对称最值问题,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D 平分对角线AC 与BC 边延长线的夹角,AD DC ⊥,点E 为AB 中点,若3AC =,5BC =,则线段D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4【分析】如图,延长AD 交BC 延长线于G ,利用ASA 可证明△ACD ≌△GCD ,可得AC =CG ,AD =GD ,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G 的长,根据点E 为AB 中点可得DE 为△ABG 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延长AD 交BC 延长线于G ,∵CD 平分对角线AC 与BC 边延长线的夹角,AD DC ⊥,∴∠ACD =∠GCD ,∠ADC =∠GDC =90°,在△ACD 和△GCD 中,ACD GCD CD CD ADC GDC ∠=∠⎧⎪=⎨⎪∠=∠⎩,∴△ACD ≌△GCD ,∴AC =CG ,AD =GD ,∵3AC =,5BC =,∴BG =BC +CG =BC +AC =8,∵点E 为AB 中点,∴DE 为△ABG 的中位线,∴DE =12BG =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及性质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CD BC 、的中点,4,2,60AM AN MAN ==∠=,则对角线BD 的长为____.【答案】43 【分析】延长AM 至E ,使得ME =AM ,过点E 作EH ⊥AN ,交AN 延长线于H 点,连接MN .证明N 点为AH 中点,则MN =12HE =12BD ,即求BD 长转化为求HE 值即可. 【详解】解:延长AM 至E ,使得ME =AM ,过点E 作EH ⊥AN ,交AN 延长线于H 点,连接MN .∴AE =2AM =8.∵∠MAN =60°,∴∠E =30°,∴AH =12AE =4,HE =2243AE AH -=. ∵AN =2,∴N 点为AH 中点.∴MN =12HE . ∵M 、N 分别为CD 、BC 的中点,∴MN =12BD . ∴BD =HE =43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借助线段的中点作“倍长中线”辅助线,使得线段得以转化.16.如图,在Rt ABC 中,4AC BC ==,90ACB ∠=︒,正方形BDEF 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BDEF 绕点B 旋转一周,连接AE ,点M 为AE 的中点,连接FM ,则线段FM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答案】32【分析】延长EF 到G ,使FG =EF ,连接BG ,FG ,可得△B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G 222B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AG =2FM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出AG 的最大值,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解:延长EF 到G ,使FG =EF ,连接BG ,FG ,如图,∵四边形BDEF 是正方形,∴BF =EF ,∠BFE =90°∴∠BFG =90°∴△B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G 22222BF ==在Rt △ABC 中,∠C =90°,AC =BC =4 ∴2242AB AC BC =+=∵AB BG AG AB BG -≤≤+ ∴2262AG ≤≤ 232FM ≤∴线段FM 的最大值是3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银河股定理等知识,能正确作出相关的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6AB =,D ,E 分别为边AB 和AC 上的点,连接DE ,将ADE ∆沿DE 折叠得到FDE ∆.若点F 始终落在边BC 上,则线段DE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答案】333DE【分析】当A点与F点重合,D点与E点重合时,此时DE最大;当点F在BC上且DE∥BC时,此时DE 最短,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中位线定理求解,从而确定DE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当A点与F点重合,D点与E点重合时,此时DE最大由折叠性质可得,此时DE⊥AB,∠AED=∠BED=30°AB=,∵在等边三角形ABC中,6∴BD=3,DE=333BD=当点F在BC上且DE∥BC时,此时DE最短由折叠性质可得此时DE为△ABC的中位线∴DE=3∴线段DE的取值范围为333≤≤DE故答案为:333DE≤≤.【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解题关键.18.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 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________【答案】19 2【分析】连接D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60°,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DE∥AC,DE=2,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60°,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得EG和DG即可.【详解】解:连接D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AC=BC=4,∵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CE= 12BC=2,∴DE∥AC,DE= 12AC=2,∵EF⊥AC,∴∠EFC=∠DEF=90°,在Rt△EFC中,∠CEF=90°﹣∠C=30°,CE=2,∴CF= 12CE=1,EF= 2222213CE CF--=∵G为EF的中点,∴EG = 12EF = 3, 在Rt △DEG 中,由勾股定理得DG =22223192()2DE EG +=+=, 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是解答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19.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为边CD 的中点,点N 为边AB 的中点,联结AM 、CN . (1)求证:AM ∥CN ;(2)过点B 作BH AM ⊥,垂足为H ,联结CH .求证:△BCH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 ∥CD ,AB=CD ,又由点M 为边CD 的中点,点N 为边AB 的中点,即可得CM=AN ,继而可判定四边形ANCM 是平行四边形,则可证得AM ∥CN .(2)由AM ∥CN ,BH ⊥AM ,点N 为边AB 的中点,可证得BH ⊥CN ,ME 是△BAH 的中位线,则可得CN 是BH 的垂直平分线,继而证得△BCH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且AB CD =.∵点M 、N 分别是边CD 、AB 的中点, ∴12CM CD =,1AN AB 2=. ∴CM AN =.又∵AB ∥CD ,∴四边形ANCM 是平行四边形∴AM ∥CN .(2)设BH 与CN 交于点E ,∵AM ∥CN ,BH ⊥AM ,∴BH ⊥CN ,∵N 是AB 的中点,∴EN 是△BAH 的中位线,∴BE=EH ,∴CN 是BH 的垂直平分线,∴CH=CB ,∴△BCH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0.在ABC 中,AC BC =,90ACB ∠=︒,点D 为AC 的中点.(1)如图1,E为线段DC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连结CF,过点F作FH FC,交直线AB于点H.判断FH与F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给出证明.【答案】(1)CF=FH;理由见解析;(2)结论不变,CF=FH;理由见解析.【分析】(1)延长DF交AB于点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得出点G为AB的中点,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及已知条件AC=BC,得出DC=DG,从而EC=FG,易证∠1=∠2=90°-∠DFC,∠CEF=∠FGH=135°,于是证出△CEF≌△FGH.故CF=FH.(2)类似(1)的证法证明△CEF≌△FGH,故CF=FH.【详解】解:(1)FH与FC的数量关系是:FH=FC.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DF交AB于点G,由题意,知∠EDF=∠ACB=90°,DE=DF,∴DG∥CB,∵点D为AC的中点,∴点G为AB的中点,且DC=12 AC,∴DG为△ABC的中位线,∴DG=12 BC.∵AC=BC,∴DC=DG,∴DC-DE=DG-DF,即EC=FG.∵∠EDF=90°,FH⊥FC,∴∠1+∠CFD=90°,∠2+∠CFD=90°,∴∠1=∠2.∵△DEF与△ADG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DGA=45°,∴∠CEF=∠FGH=135°,∴△CEF≌△FGH,∴CF=FH.(2)FH与FC仍然相等.理由如下:如图2,由题意可得出:DF=DE,∴∠DFE=∠DEF=45°,∵AC=BC,∴∠A=∠CBA=45°,∵DF∥BC,∴∠CBA=∠FGB=45°,∴∠FGH=∠CEF=45°,∵点D为AC的中点,DF∥BC,∴DG=12BC ,DC= 12AC , ∴DG=DC ,∴EC=GF ,∵∠DFC=∠FCB ,∴∠GFH=∠FCE ,在△FCE 和△HFG 中,CEF FGH EC GF ECF GFH ∠=∠⎧⎪=⎨⎪∠=∠⎩, ∴△FCE ≌△HFG (ASA ),∴HF=F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21.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点F ,G 分别为OB ,OC 的中点.(1)求证://EF DG ,EF DG =;(2)若3AB =,4AC =,求四边形EFGD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2【分析】(1)利用中位线性质可得12ED BC =,//ED BC .12FG BC =,//FG BC .可证四边形EFGD 是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EF DG =,//EF DG .(2)由EFGD 和OG GC =,可推得EO OG CG ==.求13462ABC S =⨯⨯=△由点D 是AC 中点,1322DEC AEC S S ==△△.由三等分可求2231332DEG DEC S S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四边形DEFG 的面积22DEG S ==△.【详解】(1)证明:∵点E ,D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12ED BC =,//ED BC . ∵点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 ∴12FG BC =,//FG BC . ∴FG ED =,//FG ED .∴四边形EFGD 是平行四边形.∴EF DG =,//EF DG ;(2)解:∵EFGD ,∴EO OG =.又∵OG GC =,∴EO OG CG ==.∵3AB =,4AC =, ∵13462ABC S =⨯⨯=△, ∵点D 是AC 中点, ∴1322DEC AEC S S ==△△. ∴2231332DEG DEC S S ==⨯=△△. ∴四边形DEFG 的面积22DEG S ==△.【点睛】本题考查中位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中线的性质,掌握中位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中线的性质,注意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以及它们性质是解题关键.22.如图1,在ABC 中,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ABC 内,AE 平分BAC ∠,CE AE ⊥,点F 在边AB 上,//EF BC .(1)求证: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2)判断线段BF 、AB 、AC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3)点P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一点,若DCE 的面积3DCE S =△,请直接写出DPE 的面积(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证明见解析;(2)()12BF AB AC =-,证明见解析;(3)DPE S =3. 【分析】(1)证明△AGE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GE =EC ,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DE ∥AB ,再加上条件EF ∥BC 可证出结论;(2)先证明BF =DE =12BG ,再证明AG =AC ,可得到BF =12(AB−AG )=12(AB−AC ); (3) 根据△DCE 中DC 边上的高与BDEF 中BD 边上的高相等,得出BDEF 的面积为6,设BDEF 中BF 边上的高为h ,由DPE BDP BDEP SS S=-梯形即可求解. 【详解】(1)延长CE 交AB 于点G ,AE CE ⊥,90AEG AEC ∴∠=∠=︒,又∵AE 平分BAC ∠,∴∠GAE=∠CAE在AEG △和AEC 中,GAE CAE AE AE AEG AEC ∠=∠⎧⎪=⎨⎪∠=∠⎩,()ASA AEG ACE ∴≌△△,GE EC ∴=,∵点D 是边BC 的中点,∴BD CD =DE ∴为CGB △的中位线,//DE AB ∴,//EF BC ,∴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BF DE ∴=, D ,E 分别是BC ,GC 的中点, 12BF DE BG ∴==, AEG AEC ≌△△,AG AC ∴=,()()1122BF AB AG AB AC ∴=-=-. (3)如图:∵BD=DC ,EF ∥BC∴△DCE 中DC 边上的高与BDEF 中BD 边上的高相等, ∴2236BDEF DCE S S ==⨯=∵BF ∥DE设BDEF 中BF 边上的高为h , 则DPE BDP BDEP S S S =-梯形=(DE+BP )×h÷2-BP×h÷2=DE×h÷2=6÷2=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证明GE =EC ,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DE ∥AB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已知等边ABC ,D 为边BC 中点,M 为边AC 上一点(不与A ,C 重合),连接DM .(1)如图1,点E 是边AC 的中点,当M 在线段AE 上(不与A ,E 重合)时,将DM 绕点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F ,连接BF .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此时EM 与BF 的数量关系为: ,DBF ∠= °.(2)如图2,若2DM MC =,在边AB 上有一点N ,使得120NDM ∠=︒.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BN ,N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①见解析;②EM BF =,120;(2)12CD BN ND =+,证明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即可;②连接DE ,证明△DME ≌△DFB 即可得到结论;(3)取线段AC 中点E ,连接ED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12DE BA =,12CE CA =,12BD CD BC ==.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可证明DE BD CD CE ===,60CED EDC B ∠=∠=∠=︒,再证明EDM BDN ≅△△得BN EM =,2ND MD MC ==,进一步可得结论.【详解】 解:(1)①补全图形如图1.②线段EM 与BF 的数量关系为EM BF =;120DBF ∠=︒.连接DE ,∵D 为BC 的中点,E 为AC 的中点,∴DE 为△ABC 的中䏠线,∴DE =12AB ,DE //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60∠=∠=∠=︒A B C .∵D 为BC 的中点,∴12BD BC DE == ∵//DE AB∴60CDE ABC ∠=∠=︒,60CED A ∠=∠=︒∴120BDE BDM EDM ∠=︒=∠+∠∵120BDM BDF ∠+∠=︒ ,,DM DF =∴ BDF EDM ∠=∠∴△DME ≌△DFB∴EM BF =;DBF DEM ∠=∠.∵60CED ∠=︒∴120DEM ∠=︒∴120DBF ∠=︒.故答案为:EM BF =;120DBF ∠=︒.(2)证明:取线段AC 中点E ,连接ED .如图2 .∵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是边AC 的中点, ∴12DE BA =,12CE CA =,12BD CD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60B C ∠=∠=︒.∴DE BD CD CE ===,60CED EDC B ∠=∠=∠=︒.∴120∠=︒BDE ,∵120NDM ∠=︒,∴EDM BDN ∠=∠.∴EDM BDN ≅△△.∴BN EM =,2ND MD MC ==,∵EC EM MC =+,∴12CD BN N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问题探究(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90BAC ∠=︒,42AB AC ==,4CD =,E 为AD 中点,连接BE ,求BE 的最大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某小区计划在一片足够大的空地上修建四边形的花园ABCD ,其中20BC =米,AD CD =,AD CD ⊥,//AB CD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90ABC ∠<︒.根据要求,现计划给该花园修建条笔直的绿色长廊,且绿色长廊的入口O 定为BC 的中点,出口定为点D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观赏体验,要求绿色长廊OD 最长,试求绿色长廊OD 最长为多少米?【答案】(1)12DE BC =,//DE BC ;(2)2102;(3)()10210米 【分析】 (1)根据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答案;(2)取AC 的中点F ,连接EF 、BF ,由图在三角形BEF 中,BF EF BE +>,可得当B 、E 、F 三点共线的时候BE 最大,此时=BE BF EF +,根据中位线可得出EF 的长度,在Rt ABF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 的长度,即可得出BE 的最大值;(3)过C 作CM AB ⊥于M 点,在AD 上截取DN 使DN BM =,连接BN ,取CN 中点P ,连接DP 、OP ,可证得ADCM 为正方形,再证明CMB CDN ≅,易证B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BN 的长度,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OP 的长度;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1102DP CN ==,再根据OP PD OD +>可得,当O 、P 、D 三点共线的时OD 最大,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题可知,D 、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且12DE BC =; 故答案为:12DE BC =,//DE BC . (2)如图,取AC 的中点F ,连接EF 、BFE 、F 分别是AD 和AC 的中点,EF ∴为ADC 的中位线,//D EF C ∴且114222EF CD ==⨯=, 在Rt ABF 中,142,222AB AF AC ===, ()()22224222210BF AB AF ∴=+=+=;如图在BEF 中,BF EF BE +>,∴当B 、E 、F 三点共线的时候BE 最大,即此时=2102BE BF EF +=+.答:BE 的最大值为2102+.(3)过C 作CM AB ⊥于M 点,在AD 上截取DN 使DN BM =,连接BN ,取CN 中点P ,连接DP 、OP ,CM AB ⊥,//AB CD ,90CMA MCD ADC ∴∠=∠=∠=︒,ADCM ∴为矩形,AD CD =,ADCM ∴为正方形,CD CM ∴=,在CMB 与CDN △中,90CM CD CMB CDN BM DN =⎧⎪∠=∠=︒⎨⎪=⎩()CMB CDN SAS ∴≅,CN CB ∴=,BCM NCD ∠=∠,90BCN MCD ∴∠=∠=︒,在Rt BCN △中,20BC CN ==,BN ∴===在Rt CDN 中,点P 为CN 中点,1102DP CN ∴==, 在Rt BCN △中,点P 、O 分别为CN 、CB 中点,OP ∴为BCN △的中位线,//OP BN ∴且12OP BN == 在OPD △中,OP PD OD +>,∴当O 、P 、D 三点共线的时OD 最大,即此时OD=OP 10PD +=,答:绿色长廊OD最长为()10米.【点睛】本题考查中位线定理的综合应用,结合三角形的全等以及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在做此类题目时注意类比每一问之间的关系,一般下一问都会用到上一问的结论和做题思路.。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训练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训练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训练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C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已知Rt △ABC 中,斜边AB=10cm ,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______2、如左下图,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 的长为_____3、如右上图:已知在△ABC 中,∠C=25°,点D 在边BC 上,且∠DAC=90°,AB=12DC . 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___4、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CDA=80°,则∠A=_____ ∠B=_____(第4题) (第5题) (第6题)5、如图,△ABC 中,∠C=90°,D 在CB 上,E 为AB 之中点,AD 、CE 相交于F ,且AD=DB .若∠B=20°,则∠DFE=( )A 、40°B 、50°C 、60°D 、70°6、如图,△ABC 中,AB=AC=10,BC=8,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则△CDE 的周长为( ) A 、20 B 、12 C 、14 D 、137、如图,已知△ABC 和△ABD 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 为AB 的中点,求证:CE=DE .NM EDCBA NMDCBA8、如图所示,BD 、CE 是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 求证:MN ⊥DE9、如图,四边形ABCD 中,∠DAB=∠DCB=90°,点M 、N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

MN 、AC 的位置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猜想10、如图,AB 、CD 交于点E ,AD=AE ,CB=CE ,F 、G 、H 分别是DE 、BE 、AC 的中点(1)求证:AF ⊥DE (2)求证:FH=GH。

专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运用(解析版)

专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运用(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专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运用【例题1】(2022春•镇江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E ,F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CD =5,则EF 的长为 .【分析】已知CD 是Rt △ABC 斜边AB 的中线,那么AB =2CD ;EF 是△ABC 的中位线,则EF应等于AB的一半.【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CD是斜边的中线,∴CD=12 AB,又∵EF是△ABC的中位线,∴AB=2CD=2×5=10cm,∴EF=12×10=5cm.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边的一半.【变式1-1】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是AC的中点.若DE=3,则AB的长为 .【分析】根据垂线的性质推知△AD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DC中,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求得AC=6;最后由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腰AB=AC,求得AB=6.【解答】解:∵在△ABC中,AD⊥BC,垂足为D,∴△ADC是直角三角形;∵E是AC的中点.∴DE=12AC(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又∵DE=3,AB=AC,∴AB=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秋•海口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B于点E,若AB=6,则DE的长为( )A.2.5B.3C.3.5D.4【分析】求出∠CAD=∠BAD=∠EDA,推出AE=DE,求出∠ABD=∠EDB,推出BE=DE,求出AE=B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AD平分∠BAC,∴∠BAD=∠CAD,∵DE∥AC,∴∠CAD=∠ADE,∴∠BAD=∠ADE,∴AE=DE,∵AD⊥DB,∴∠ADB=90°,∴∠EAD+∠ABD=90°,∠ADE+∠BDE=∠ADB=90°.∴∠ABD=∠BDE.∴DE=BE.∵AB=6,∴DE=BE=AE=12AB=3,故选:B.【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的应用问题;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3】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 )A.2B.3C.4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E=5,进而得出DE=3,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CE为AB边上的中线,CE=5,∴AE=CE=5,∵AD=2,∴DE=3,∵CD为AB边上的高,∴在Rt△CDE中,CD=4,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E=5.【变式1-4】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AD,E、F分别是AC、BD的中点,EF=2,则AC的长是( )A.3B.4C.5D.6【分析】连接AF.由AB=AD,F是BD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AF⊥B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C=2EF=4.【解答】解:如图,连接AF.∵AB=AD,F是BD的中点,∴AF⊥BD.∵在Rt△ACF中,∠AFC=90°,E是AC的中点,EF=2,∴AC=2EF=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AF ⊥BD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5】(2022秋•工业园区校级期中)如图∠ADB =∠ACB =90°,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若AB =26,CD =24,则△DEF 的周长为( )A .12B .30C .27D .32【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 与CF 的长,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DB =∠ACB =90°,F 是AB 的中点,AB =26,∴DF =CF =12AB =12×26=13,∴△CDF 是等腰三角形.∵点E 是CD 的中点,CD =24,∴EF ⊥CD ,DE =12CD =12.在Rt △DEF 中,DE =5,∴△DEF 的周长为:DF +DE +EF =13+12+5=3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6】(2022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ABC 中,∠ACB =90°,D 是AB 的中点,过点D 作AB 的垂线,交BC 于E ,连接CD ,AE ,CD =4,AE =5,则AC =( )A .3B .245C .5D .247【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可求AB =8,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E =AE =5,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E 的长,进而可求解AC 的长.【解答】解:∵∠ACB =90°,D 是AB 的中点,CD =4,∴AB =2CD =8,∵ED ⊥AB ,∴DE 垂直平分AB ,∴BE =AE =5,∵AC 2=AE 2﹣CE 2=AB 2﹣BC 2,∴52﹣CE 2=82﹣(5+CE )2,解得CE =1.4,∴AC =245.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7】(2021•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 =AC ,BC =6,三角形DEF 的周长是7,AF ⊥BC 于F ,BE ⊥AC 于E ,且点D 是AB 的中点,则AF =( )A B C D.7【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DF=12AB,EF=12BC,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F⊥BC,BE⊥AC,D是AB的中点,∴DE=DF=12 AB,∵AB=AC,AF⊥BC,∴点F是BC的中点,∴BF=FC=3,∵BE⊥AC,∴EF=12BC=3,∴△DEF的周长=DE+DF+EF=AB+3=7,∴AB=4,由勾股定理知A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8】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EF=7,BC=10,则△EFM的周长是( )A.17B.21C.24D.27【分析】根据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FM和ME的长,即可求解.【解答】解:∵CF⊥AB,M为BC的中点,∴MF是Rt△BFC斜边上的中线,∴FM=12BC=12×10=5,同理可得,ME=12BC=12×10=5,又∵EF=7,∴△EFM的周长=EF+ME+FM=7+5+5=17.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FM和ME的长.【例题2】(2022秋•莲湖区期中)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62°,CD⊥AB,垂足为D,点E是BC的中点,连接ED,则∠EDB的度数是 .【分析】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得∠B=28°,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可得ED=EB,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ACB=90°,∠A=62°,∴∠B=90°﹣∠A=28°,∵CD⊥AB,∴∠CDB=90°,∵点E是BC的中点,∴ED=EB=12 BC,∴∠EDB=∠B=28°,故答案为:28°.【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Rt△ABC中,∠BAC=90°,AD是BC边上的中线,ED⊥BC于D,交BA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DA的度数是.【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D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E=35°,ED⊥BC,∴∠B=55°∵∠BAC=90°,AD是BC边上的中线,∴DA=DB,∴∠B=∠DAB=55°,∴∠BDA=180°﹣55°﹣55°=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2022秋•仓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连接BE,ED,BD,若∠BAD=52°,则∠EB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判断EA=EB=EC=DE,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可得到:∠DEC=∠DAE+∠ADE=2∠DAE,同理∠BEC=2∠BAE,∠DEB=2∠DAE+2∠BAE=2∠DAB=104°,在等腰三角形BED中,已知顶角,即可求出底角∠EBD的度数.【解答】解:∵∠ABC=∠ADC=90°,∴EA=EB=EC=DE,∴∠DAE=∠EDA,∠BAE=∠EBA,在△AED中,∠DEC=∠DAE+∠ADE=2∠DAE,同理可得到:∠BEC=2∠BAE,∠DEB=∠DEC+∠BEC=2∠DAE+2∠BAE=2(∠DAE+∠BAE)=2×52°=104°,在等腰三角形BED中,∠EBD=12×(180°−104°)=38°;故答案是:38.【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和三角形外角定理的运用,掌握基本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22•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ABC中,CD⊥AB,垂足为D,E为BC边的中点,AB=4,AC=2,DE=ACD=( )A.15°B.30°C.22.5°D.45°【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BC=2DE=理得出∠ACB=90°,由AB=2AC可求解∠ABC=30°,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ACD=∠ABC即可求解.【解答】解:∵CD⊥AB,E为BC边的中点,DE=∴BC=2DE=∵AB=4,AC=2,∴AC2+BC2=4+12=16=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且∠ABC=30°,∴∠ACD+∠BCD=90°,∵∠ABC+∠BCD=90°,∴∠ACD=∠ABC=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余角的性质,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4】(2021秋•潍坊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AB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DAC=30°,∠CAB=40°,连结BE,DE,BD,则∠BDE= 度.【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BE=DE=12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BEC=80°,∠CED=60°,那么∠BED=140°,然后在等腰△BDE中即可求出底角∠BDE的度数.【解答】解:∵∠ADC=∠AB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AE=BE=DE=12 AC,∴∠ABE=∠CAB=40°,∠ADE=∠DAC=30°,∴∠BEC=∠ABE+∠CAB=80°,∠CED=∠ADE+∠DAC=60°,∴∠BED=∠BEC+∠CED=140°.∵BE=DE,∴∠BDE=∠DBE=180°−∠BED2=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CD=3∠BCD,E是斜边AB的中点,∠ECD是 度.【分析】先求出∠BCD和∠AC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E=B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E=∠B,再求出∠ECD=45°.【解答】解:∵∠ACB=90°,∠ACD=3∠BCD,∴∠BCD=90°×113=22.5°,∠ACD=90°×313=67.5°,∵CD⊥AB,∴∠B=90°﹣22.5°=67.5°,∵E是AB的中点,∠ACB=90°,∴CE=BE,∴∠BCE=∠B=67.5°,∴∠ECD=∠BCE﹣∠BCD=67.5°﹣22.5°=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6】(2021秋•温州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以AB长为一边作△ABD,且AD=BD,∠ADB=90°,取AB中点E,连DE、CE、CD.则∠EDC= °.【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C=EA=EB=12A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CEB=6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D=E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CB=90°,点E是AB中点,∴EC=EA=EB=12 AB,∴∠ECA=∠CAB=30°,∴∠CEB=60°,∵AD=BD,点E是AB中点,∴DE⊥AB,即∠AED=90°,∴∠DEC=180°﹣90°﹣60°=30°,∵∠ADB=90°,点E是AB中点,∴DE=12 AB,∴ED=EC,∴∠EDC=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D=∠BAD=90°,AC,BD相交于点E,点G,H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BEC=80°,那么∠GHE等于( )A.5°B.10°C.20°D.30°【分析】连接AH,CH,根据在四边形ABCD中,∠BCD=∠BAD=90°,H是BD的中点可知AH=CH=12BD,再由点G时AC的中点可知HG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故∠EGH=90°,再由对顶角相等可知∠GEH=∠BEC=8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AH,CH,∵在四边形ABCD中,∠BCD=∠BAD=90°,H是BD的中点,∴AH=CH=12 BD.∵点G时AC的中点,∴HG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GH=90°.∵∠BEC=80°,∴∠GEH=∠BEC=80°,∴∠GHE=90°﹣80°=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2-8】(2022秋•市中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C中,∠ACB=90°,O为AB的中点,点E 在BC上,且CE=AC,∠BAE=15°,求∠COE的度数.【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E=∠AEC=45°,求得∠CAB=60°,得到∠B=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O=BO=AO=12AB,得到△AOC是等边三角形,∠OCB=∠B=3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CB=90°,CE=AC,∴∠CAE=∠AEC=45°,∵∠BAE=15°,∴∠CAB=60°,∴∠B=30°,∵∠ACB=90°,O为AB的中点,∴CO =BO =AO =12AB ,∴△AOC 是等边三角形,∠OCB =∠B =30°,∴AC =OC =CE ,∴∠COE =∠CEO =12×(180°﹣30°)=75°.【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试说明:(1)MD =MB ;(2)MN ⊥BD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即可证明;(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解答】证明:(1)∵∠ABC =∠ADC =90°,M 是AC 的中点,∴BM =12AC ,DM =12AC ,∴DM =BM ;(2)由(1)可知DM =BM ,∵N 是BD 的中点,∴MN ⊥BD.【点评】此题主要是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变式3-1】(2022春•零陵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BE平分∠ABC,BE⊥AF于F,D为AB中点,请说明DF∥BC的理由.【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得,BD=DF,∠DFB=∠DBF,根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知∠FBC=∠FBD,∴∠DFB=∠FBC,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F∥BC.【解答】解:∵在直角△AFB中,点D是斜边上的中点,∴DF=BD=12 AB,∴∠DFB=∠DBF,∵BE平分∠ABC,∴∠FBC=∠FBD,∴∠DFB=∠FBC,∴DF∥B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中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注意等边对等角的运用.【变式3-2】(2021秋•虹口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的高BD、CE相交于点O,M、N分别是BC、AO的中点,求证:MN垂直平分DE.【分析】连接EN、DN、EM、DM,由BD与CE为三角形ABC的两条高,可得∠AEC=∠ADB=∠BEC =∠BDC=90°,根据M,N为BC,AO的中点,利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EN=DN,EM =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得到M、N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得证.【解答】证明:连接EN、DN、EM、DM,∵BD⊥AC,CE⊥AB,∴∠AEC=∠ADB=∠BEC=∠BDC=90°,∵M、N是BC、AO的中点,∴EN=12AO,DN=12AO,EM=12BC,DM=12BC,∴EN=DN,EM=DM,∴M、N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MN垂直平分DE.【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利用了转化的思想,其中连接出如图所示的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3-3】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DC=BF,点E是CF的中点.(1)求证:DE⊥CF;(2)求证:∠B=2∠BCF.【分析】(1)连接D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12AB=BF,进而证明DC=D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FDB=2∠DF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连接DF,∵AD是边BC上的高,∴∠ADB=90°,∵点F是AB的中点,∴DF=12AB=BF,∵DC=BF,∴DC=DF,∵点E是CF的中点.∴DE⊥CF;(2)∵DC=DF,∴∠DFC=∠DCF,∴∠FDB=∠DFC+∠DCF=2∠DFC,∵DF=BF,∴∠FDB=∠B,∴∠B=2∠BC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4】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中线,E是AD中点,过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D=AF;(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由E是AD的中点,AF∥BC,易证得△AEF≌△DEB,即可得AF=BD,又由在△ABC 中,∠BAC=90°,AD是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AD=BD=CD=12BC,即可证得:AD=AF;(2)当AB=AC时,四边形ADCF是矩形.由AF=BD=DC,AF∥BC,可证得: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又由AB=AC,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AD=DC,继而可得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解答】(1)证明:∵AF∥BC,∴∠EAF=∠EDB,∵E是AD的中点,∴AE=DE,在△AEF和△DEB中,∠EAF=∠EDB AE=DE∠AEF=∠DEB,∴△AEF≌△DEB(ASA),∴AF=BD,∵在△ABC中,∠BAC=90°,AD是中线,∴AD=BD=DC=12 BC,∴AD=AF;(2)当AB=AC时,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AF=BD=DC,AF∥B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AB=AC,AD是中线,∴AD⊥BC,∵AD=AF,∴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变式3-5】在Rt△ABC中,∠ABC=90°,BD为∠ABC的角平分线,F为AC的中点,AE∥BC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其中∠FBC=2∠FBD.(1)求∠EDC的度数.(2)求证:BF=AE.【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D=∠DBC=45°,可求∠FBD=15°,∠FBC=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FBC=30°,即可求解;(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F=AB,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E,可证BF=AE.【解答】解:(1)∵∠ABC=90°,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D=∠DBC=45°,∵∠FBC=2∠FBD.∴∠FBD=15°,∠FBC=30°,∵∠ABC=90°,点F是AC中点,∴AF=BF=CF,∴∠C=∠FBC=30°,∴∠EDC=∠C+∠DBC=75°;(2)∵∠C=30°,∠ABC=90°,∴AC=2AB,∴AB=AF=BF,∵AE∥BC,∴∠E=∠DBC=45°=∠ABD,∴AB=AE,∴AE=BF.【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是本题的关键.【变式3-6】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点E在AC上,AB=12DE,AD∥BC.求证:∠CBA=3∠CBE.【分析】取DE的中点F,连接A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DF=FE=12DE,推出DF=AF=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DAF,∠AFB=∠ABF,求出∠ABF=2∠D,∠CBE=∠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取DE的中点F,连接AF,∵AD∥BC,∠ACB=90°,∴∠DAE=∠ACB=90°,∴AF=DF=EF=12 DE,∵AB=12 DE,∴DF=AF=AB,∴∠D=∠DAF,∠AFB=∠ABF,∴∠AFB=∠D+∠DAF=2∠D,∴∠ABF=2∠D,∵AD∥BC,∴∠CBE=∠D,∴∠CBA=∠CBE+∠ABF=3∠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变式3-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ADC=90°,点E是AC中点,点F是BD中点.(1)求证:EF⊥BD;(2)过点D作DH⊥AC于H点,如果BD平分∠HDE,求证:BA=BC.【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设AC,BD交于点O,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DHO=∠EFO=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DO=∠EBO,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HDF=∠BD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ABC=∠ADC=90°,点E是AC中点,∴DE=12AC,BE=12AC,∴DE=BE,∵点F是BD中点,∴EF⊥BD;(2)证明:设AC,BD交于点O,∵DH⊥AC,EF⊥BD,∴∠DHO=∠EFO=90°,∵∠DOH=∠BOE,∴∠HDF=∠OEF,∵DE=BE,∴∠EDO=∠EBO,∵BD平分∠HDE,∴∠HDF=∠BDE,∴∠OEF=∠OBE,∵∠OEF+∠EOF=90°,∴∠EOF+∠EBO=90°,∴∠BEO=90°,∴BE⊥AC,∴BA=BC.【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8】(2021•安顺模拟)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E为BD的中点,F为AC的中点,连接EF交CD于点M,连接AM.(1)求证:EF=12 AC;(2)若EF⊥AC,求证:AM+DM=CB.【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E⊥B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EF=12 AC;(2)根据“SAS”证明△AFM≌△CFM,可得AM=CM,进而可得结论.【解答】(1)证明:连接CE,如图,∵CD=CB,E为BD的中点,∴CE⊥BD,∵F为AC的中点,∴EF=12 AC;(2)证明:∵EF⊥AC,∴∠AFM=∠CFM,∵F为AC的中点,∴AF=CF,∵MF=MF,∴△AFM≌△CFM(SAS),∴AM=CM,∵CD=DM+MC,∴CD=DM+AM,∵BC=DC,∴AM+DM=C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应用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3-9】(2022秋•宿城区期中)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连接DM,ME,猜想∠A与∠D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当∠BAC变为钝角时,如图②,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DM,M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M=12BC,ME=12BC,得到DM=M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结论;(3)仿照(2)的计算过程解答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如图(1),连接DM,ME,∵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是BC的中点,∴DM=12BC,ME=12BC,∴DM=ME,又∵N为DE中点,∴MN⊥DE;(2)在△ABC中,∠ABC+∠ACB=180°﹣∠A,∵DM=ME=BM=MC,∴∠BMD+∠CME=(180°﹣2∠ABC)+(180°﹣2∠ACB)=360°﹣2(∠ABC+∠ACB)=360°﹣2(180°﹣∠A)=2∠A,∴∠DME=180°﹣2∠A;(3)结论(1)成立,结论(2)不成立,理由如下:连接DM,ME,在△ABC中,∠ABC+∠ACB=180°﹣∠BAC,∵DM=ME=BM=MC,∴∠BME+∠CMD=2∠ACB+2∠ABC=2(180°﹣∠BAC )=360°﹣2∠BAC ,∴∠DME =180°﹣(360°﹣2∠BAC )=2∠BAC ﹣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且AF ⊥CF ,若AC =3,BC =6,则DF 的长为( )A .1.5B .1C .0.5D .2【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E ,计算即可.【解答】解:∵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BC =6,∴DE =12BC =3,∵AF ⊥CF ,∴∠AFC =90°,∵E 为AC 的中点,AC =3,∴FE =12AC =1.5,∴DF =DE ﹣FE =1.5,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2022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ED ,F 是E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F 、CF ,若∠AFC =90°,DF =1,AC =6,则BC 的长度为( )A .2B .3C .4D .5【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求出EF ,进而求出DE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在Rt △AFC 中,∠AFC =90°,E 是AC 的中点,AC =6,则EF =12AC =3,∵DF =1,∴DE =3﹣1=2,∵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BC =2DE =4,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2】(2022•金乡县三模)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是BC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若AB =8,AC =6,则△DEF 的周长为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求出DE和DF,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求出EF,再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10,∵AD⊥BC,∴∠ADB=∠ADC=90°,∵E、F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AB=8,AC=6,BC=10,∴DE=12AB=4,DF=12AC=3,EF=12BC=5,∴△DEF的周长=EF+DE+DF=5+4+3=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点,能熟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4-3】如图,△ABC的周长为16,G、H分别为AB、A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外作Rt △ADB和Rt△AEC,连接DG、GH、EH,则DG+GH+EH的值为( )A.6B.7C.8D.9【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G=12AB,EH=12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GH=12BC,然后求出DG+GH+EH的值为△ABC的一半.【解答】解:∵G、H分别为AB、AC的中点,△ADB和△AEC为直角三角形,∴DG=12AB,EH=12AC,∴GH为△ABC的中位线,∴GH=12 BC,∴DG+GH+EH=12(AB+AC+BC)=12×16=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性质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4】(2022春•大足区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12BC,若EF=2,则DE的长为( )A.2B.1C D+1【分析】连接C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DE=12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C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求出AB,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进而求出DE.【解答】解:连接CD,∵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DE=12 BC,∵CF=12 BC,∴DE∥CF,∴四边形DEFC为平行四边形,∴CD=EF=2,在Rt △ACB 中,∠ACB =90°,点D 是边AB 的中点,则AB =2CD =4,在Rt △ACB 中,∠ACB =90°,∠A =30°,则BC =12AB =2,∴DE =12BC =1,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各个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5】(2021春•赣榆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延长EF 交△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于点G .AG 与CG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知EF ∥BC .所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FG =FC .又由AF =CF ,则FG 是△ACG 中AC 边上的中线,且FG =12AC ,则△AGC 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G ⊥CG ,理由:∵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AF =CF ,∴EF ∥BC ,∴∠FGC =∠GCD .∵CG平分∠ACD,∴∠FCG=∠GCD,∴∠FCG=∠FGC,∴FG=FC.又∵AF=CF,∴FG是△ACG中AC边上的中线,且FG=12 AC,∴△AGC是直角三角形,∴AG⊥CG.【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该定理可以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变式4-6】(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点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点F在线段DE上,AF=5,BF=12,AB=13,BC=19,求DF的长度.【分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由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得△ABF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求出EF,即可求出DF的长度.【解答】解:∵点D,点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12BC=12×19=192,在△ABF中,∵AF2+BF2=52+122=169=132,AB2=132,∴AF2+BF2=AB2,∴∠AFB=90°,∴EF=12AB=12×13=132,∴DF=DE﹣EF=192−132=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灵活运用这三个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4-7】(2022春•徐州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AH是高.(1)求证:DH=EF;(2)求证:∠DHF=∠DEF.【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12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H=12AB,证明结论;(2)连接DF,证明△DHF≌△DEF,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E、F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EF=12 AB,∵AH⊥BC,D是AB的中点,∴DH=12 AB,∴DH=EF;(2)连接DF,由(1)得,DH=EF,同理DE=HF,在△DHF和△DEF中,DH=FEHF=EDDF=FD,∴△DHF≌△DEF,∴∠DHF=∠D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8】(2021春•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1)求证:BM=MN;(2)若∠BAD=60°,AC平分∠BAD,AC=2,写出求BN长的思路.【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12A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MN=12AD,根据题意证明;(2)证明△N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ABC=90°,M为AC中点,∴BM=12 AC,∵M为AC中点,N为DC中点,∴MN=12 AD,∵AD=AC,∴BM=MN;(2)解:∵∠BAD=60°,AC平分∠BAD,∴∠DAC=∠CAB=30°,∴BM=AM=12AC=1,∴∠MAB=∠MBA=30°,∴∠CMB=60°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AD,MN=12AD=1,∴∠DAC=∠NMC=30°,∴△N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BN=【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免费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免费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免费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如图△ABC 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CD是△ABC的___,线段DE是△ABC_______5、如图,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如果EF =4cm,那么BC=__cm如果AB=10cm,那么DF=___cm 中线AD与中位线EF的关系是___6.如图1所示,EF是△ABC的中位线,若BC=8cm,则EF=_______cm.2)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5cm,6cm,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在Rt△ABC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3cm,4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A.4.5cm B.18cmC.9cmD.36cm10.如图2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AC,BC的中点D,E,并且测出DE的长为10m,则A,B间的距离为A.15mB.25m C.30mD.20m11.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结△ABC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111B、 C、200D、200900820092212.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13.如图4,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A.10 B.20C.30D.4014.如图所示,□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EB,求证:OE∥BC.16.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DE与AF互相平分C17.已知矩形ABCD中,AB=4cm,AD=10cm,点P在边BC上移动,点E、F、G、H分别是AB、AP、DP、DC的中点.求证:EF+GH=5cm;18.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BC上且CD=CA,CF平分∠ACB,AE=EB,求证:EF=1BD.19.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MN∥BC.2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1.如图,点E,F,G,H分别是CD,BC,AB,DA的中点。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线例题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线例题

每日一题《三角形的中线》10月1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10月2日如图,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21(AB+AC ).10月3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EF ,求证:AC=BF (请用两种方法证明)10月4日如图,已知△ABC中,AB>AC,AD是中线,AE是角平分线.求证:(1)2AD<AB+AC;(2)∠BAD<∠DAC;(3)AE <AD .证明:延长AD 到F ,使DF=AD ,连接BF (如图), 易证△ADC ≌△FDB ,所以AC=BF , (1)在△ABF 中,AB+BF >AD+DF , 所以2AD <AB+AC ;(2)因为△ADC ≌△FDB ,所以∠CAD=∠F , 因为AB >AC ,所以AB >BF , 所以∠F >∠BAD , 所以∠CAD >∠BAD ;(3)由(2),∠BAD <∠DAC 及∠BAE=∠EAC=21∠BAC , 所以∠BAD <∠EAC ,因为AB >AC 所以∠C >∠B , 所以∠BAD+∠B <∠EAC+∠C ,所以∠ADE <∠AED ,所以AE <AD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EF ,求证:AC=BF10月5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DF 求证:BE+CF >EF .10月6日如图,AD为△ABC的中线,∠ADB和∠AD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10月1日。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三角形中线练习题三角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中线是三角形内部的一条特殊线段,它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练习题一:证明三角形中线相等已知三角形ABC,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

请证明:AD=BE=CF。

解析:要证明AD=BE=CF,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性质来推导。

设向量→AB=a,→AC=b,则→AD=(→AB+→AC)/2=(a+b)/2。

同理,→BE=(→BA+→BC)/2=(b+c)/2,→CF=(→CA+→CB)/2=(c+a)/2。

由于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有(a+b)/2=(b+c)/2=(c+a)/2,即AD=BE=CF。

因此,三角形中线相等。

练习题二:求三角形中线长度已知三角形ABC,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

已知AB=6,AC=8,BC=10,求AD、BE、CF的长度。

解析:根据练习题一的证明,我们知道AD=BE=CF。

由于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所以AD=BC/2=10/2=5,BE=AC/2=8/2=4,CF=AB/2=6/2=3。

因此,AD=5,BE=4,CF=3。

练习题三:证明三角形中线平行已知三角形ABC,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

请证明:AD∥BE∥CF。

解析:要证明AD∥BE∥CF,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性质来推导。

设向量→AB=a,→AC=b,则→AD=(→AB+→AC)/2=(a+b)/2。

同理,→BE=(→BA+→BC)/2=(b+c)/2,→CF=(→CA+→CB)/2=(c+a)/2。

由于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有(a+b)/2=(b+c)/2=(c+a)/2,即AD∥BE∥CF。

因此,三角形中线平行。

练习题四:求三角形中线的交点坐标已知三角形ABC,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

三角形中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B=5,AC=7,BC=9,求中线BD的长度。

A. 3√2B. 4√2C. 5√2D. 6√22. 三角形ABC的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若AG:GD=2:1,求GD:GC的比值。

A. 1:2B. 2:1C. 3:2D. 2:33. 在三角形ABC中,若中线BE平分角ABC,求角ABE的度数。

A. 45°B. 60°C. 75°D. 90°二、填空题4. 三角形ABC中,若中线AD的长度为7,且BD=5,则AC的长度为______。

5. 在三角形ABC中,若中线BE与AC的夹角为30°,且BE=6,求AC 的长度。

6. 三角形ABC的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若AG=4,DG=2,则G 是三角形ABC的______心。

三、计算题7. 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B(4,0),C(2,3),求中线BD的长度。

8. 在三角形ABC中,若中线BE的长度为10,且BE平分角ABC,求BC 的长度。

9. 三角形ABC的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若AG=3,GD=1,求G 点到BC边的距离。

四、证明题10. 证明:在三角形ABC中,中线AD、BE、CF相交于一点G,若G是重心,则AG:GD=2:1。

11. 证明:在三角形ABC中,若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且G是内心,则G点到三角形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五、解答题12. 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6,AC=8,BC=10,求中线BD的长度,并说明中线BD的性质。

13. 在三角形ABC中,若中线BE平分角ABC,且BE=8,求角ABC的度数,并说明中线BE的性质。

14. 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若G是三角形ABC的外心,求证G点到三角形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六、综合题15. 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5,AC=7,BC=9,中线AD的长度为7.5,求证中线BD、CE、AF的长度相等,并求出它们的具体长度。

直角三角形中线专练

直角三角形中线专练

直角三角形中线专练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交AC 于点D ,已知AB=10,AC=16.(1)求证:BN=DN ;(2)求MN 的长.2.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BAC ,BE ⊥AE 于点E ,点F 是BC 的中点.(1)如图1,BE 的延长线与AC 边相交于点D ,求证:EF=12(AC ﹣AB ); (2)如图2,请直接写出线段AB 、AC 、EF 的数量关系.3.如图,在△ABC 中,BD 、CE 是高,G 、F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连接GF 、EG 、DG .求证:(1)EG=DG ;(2)GF ⊥DE .4.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M 是斜边BC 的中点,BN ⊥AM ,垂足为点N ,且BN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D .(1)求证:△ABC∽△ADB;(2)如果BC=20,BD=15,求AB的长度.5.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甲,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1)说明:MB=MC;(2)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乙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还能成立?并证明其结论.6.探究问题1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拓展问题2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在三角形ABC的内部,且∠MAC=∠MBC,过点M分别作ME⊥BC,MF⊥AC,垂足分别为点E,F,连接DE,DF.求证:DE=DF.推广问题3如图3,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CA”变为“CB≠CA”,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DE与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DB=BC,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求证:EF=12 AB.8.已知:如图,∠ACB=∠ADB=90°,点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证:EF⊥CD.9.如图,△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CD的平行线EF,求证:BC平分∠ABF.10.如图,已知AC⊥BC,AD⊥BD,E为AB的中点,(1)如图1,求证:△EC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CD与AB交点为F,若AD=BD,EF=3,DE=4,求CD的长.11.如图,△ABC中,BE⊥AC,CF⊥AB,垂足分别为E、F,M为BC的中点.(1)求证:ME=MF;(2)若∠A=50°,求∠FME的度数.12.如图,在△ABC中,∠C=90°,∠ABD=2∠EBC,AD∥BC,求证:DE=2AB.13.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试判断点B、C、D、E是否在以点M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于点G.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D=∠BAD=90°,AC,BD相交于点E,G,H分别是AC,BD的中点.如果∠BEC=80°,求∠GHE的度数为?16.如图,△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连结DM,ME,求证:∠DME=180°﹣2∠A;(3)若将锐角△ABC变为钝角△ABC,如图,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17.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CF=12 AC.(1)DC=EF吗?说明理由;(2)若AC=6,AB=10,求四边形DCFE的面积.18.如图,∠ACB=∠ADB=90°,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MN⊥CD.1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90°,∠ADC=90°,点E为AC中点,点F为BD中点.求证:EF⊥BD.20.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AC的中点,作∠ADB的角平分线DE交AB于点E,(1)求证:DE∥BC;(2)若AE=3,AD=5,点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当BP为何值时,△DEP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所有BP的值.2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和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①当PA+PC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②当△PAC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22.已知:如图,∠BAC=∠BDC=90°,点E在BC上,点F在AD上,BE=EC,AF=FD.求证:EF⊥AD.23.如图1,点P是∠AOB的内部任意一点,PM⊥OA,PN⊥OB,垂足分别是M、N,D是OP的中点.求证:∠MDN=2∠MON.小尧同学思路如下:因为PM⊥OA,垂足是M,D是OP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MD=OD,…课后,小尧同学发现上题中,当“点P是∠AOB的外部任意一点”结论也成立,请你证明其正确.如图2,P是∠AOB的外部任意一点,PM⊥OA,PN⊥OB,垂足分别是M、N,D 是OP的中点.求证:∠MDN=2∠MON.24.如图,BD、CE是△ABC的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求证:FG⊥DE.25.已知,如图,∠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1)求证:MN⊥BD;(2)在边AD上能否找到一点P,使得PB=PD?请说明理由.26.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且CD=12 AB,DE⊥CF于E.求证:CE=EF.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BC=6,CD=AC=8,M、N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1)求证:MN⊥AC.(2)求MN的长.2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AD=∠BCD=90°,E,F分别是BD,AC的中点.(1)求证:AE=CE;(2)判断E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9.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1)若EF=3,BC=8,求△EFM的周长;(2)若∠ABC=50°,∠ACB=60°,求∠EMF的度数.30.在四边形ABCD中,∠ACB=∠ADB=90°,M、N分别是对角线AB、CD的中点,连接MN,MN与CD有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直角三角形中线专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交AC 于点D ,已知AB=10,AC=16.(1)求证:BN=DN ;(2)求MN 的长.【分析】(1)证明△ABN ≌△ADN ,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MN 是△BDC 的中位线,从而得出MN .【解答】证明:(1)∵AN 平分∠BAC∴∠1=∠2,∵BN ⊥AN∴∠ANB=∠AND ,在△ABN 和△ADN 中,{∠1=∠2AN =AN ∠ANB =∠AND,∴△ABN ≌△ADN (ASA )∴BN=DN ;(2)∵△ABN ≌△ADN∴AD=AB=10,DN=NB ,∴CD=AC ﹣AD=16﹣10=6,又∵点M 是BC 中点,∴MN 是△BDC 的中位线,∴MN=12CD=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BN ≌△ADN .2.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BAC ,BE ⊥AE 于点E ,点F 是BC 的中点.(1)如图1,BE 的延长线与AC 边相交于点D ,求证:EF=12(AC ﹣AB ); (2)如图2,请直接写出线段AB 、AC 、EF 的数量关系.【分析】(1)先证明AB=A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推出BE=ED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EF=12(AB ﹣AC ),先证明AB=A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推出BE=ED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如图1中,∵AE ⊥BD ,∴∠AED=∠AEB=90°,∴∠BAE +∠ABE=90°,∠DAE +∠ADE=90°,∵∠BAE=∠DAE ,∴∠ABE=∠ADE ,∴AB=AD ,∵AE ⊥BD ,∴BE=DE ,∵BF=FC ,∴EF=12DC=12(AC −AD)=12(AC ﹣AB ). (2)结论:EF=12(AB ﹣AC ), 理由:如图2中,延长AC 交BE 的延长线于P .∵AE⊥BP,∴∠AEP=∠AEB=90°,∴∠BAE+∠ABE=90°,∠PAE+∠APE=90°,∵∠BAE=∠PAE,∴∠ABE=∠ADE,∴AB=AP,∵AE⊥BD,∴BE=PE,∵BF=FC,∴EF=12PC=12(AP﹣AC)=12(AB﹣A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如图,在△ABC中,BD、CE是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连接GF、EG、DG.求证:(1)EG=DG;(2)GF⊥DE.【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证明;(2)由(1)知DG=EG=12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证明即可.【解答】证明:(1)∵BD、CE是高,点G是BC的中点,∴GE=12BC,GD=12BC,∴GE=GD;(2)证明:如图,连接EG 并延长至H 使EG=GH ,∵点G 是BC 中点,∴BG=CG=12BC , ∴四边形BHCE 是平行四边形,∵∠BEC=90°,∴平行四边形BHCE 是矩形,∴EH=BC ,∴EG=12BC , 连接DG ,同理,DG=12BC ∴GE=GD=12BC , ∴△GED 是等腰三角形,∵F 是DE 的中点,∴GF ⊥DE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M 是斜边BC 的中点,BN ⊥AM ,垂足为点N ,且BN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D .(1)求证:△ABC ∽△ADB ;(2)如果BC=20,BD=15,求AB 的长度.【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M是斜边BC的中点,∴AM=CM,∴∠MAC=∠C,∵∠MAC+∠BAN=90°,∠ABD+∠BAN=90°,∴∠MAC=ABD,∴∠C=∠ABD,∵∠BAC=∠DAB=90°,∴△ABC∽△ADB;(2)∵△ABC∽△ADB,∴ACAB =BCBD=2015=43,设AC=4x,AB=3x,可得:(4x)2+(3x)2=202,解得:x=±4(负值舍去),∴AB=3x=12.【点评】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5.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甲,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1)说明:MB=MC;(2)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乙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还能成立?并证明其结论.【分析】(1)在AD 上取点P ,MP ∥CE ∥BD ,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P 是BC 的中点,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即可求解;(2)取AD 、AE 的中点F 、G ,连接BF 、MF 、MG 、CG ,由M 是BE 的中点可知,线段MG 、MF 都是△ADE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判断MFAG 是平行四边形,可用AD .AE 表示出MG .MF 的长,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F 的长,再根据∠BAD=∠CAE 通过等量代换可得∠BFM=∠MGC ,可求出△BFM ≌△MGC ,由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1)作点M 作MP ⊥AB 于点P ,∵∠ABD=∠ACE=90°.∴MP ∥CE ∥BD .∵M 为DE 的中点,∴CP=BP ,∴MP 是BC 的中垂线,∴△BCM 是等腰三角形,∴MB=MC ;(2)MB=MC 成立.取AD 、AE 的中点F 、G ,连接BF 、MF 、MG 、CG 显然线段MG 、MF 都是△ADE的中位线,∴四边形MFAG 是平行四边形,MG=12AD ,MF=12AE , ∴∠MFA=∠AGM ,又∵∠DBA=∠ACE=90°,∴Rt△斜边中线BF=12AD=MG,CG=12AE=MF,∵∠DAB=∠CAE,∴∠BDA=∠CEA,∴∠BFA=2∠BDA=2∠CEA=∠CGA,∴∠BFM=∠BFA﹣∠MFA=∠CGA﹣∠AGM=∠MGC,∴△BFM≌△MGC,∴MB=MC.【点评】此题比较复杂,(1)主要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解(2)时要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其性质求解四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探究问题1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1.拓展问题2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在三角形ABC 的内部,且∠MAC=∠MBC ,过点M 分别作ME ⊥BC ,MF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 ,连接DE ,DF .求证:DE=DF .推广问题3如图3,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CA”变为“CB ≠CA”,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DE 与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DE=DF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出结论,从而判定△MEB ≌△MFA (AAS ),得到DE=DF .(3)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AS 证明△DHE ≌△FGD 可得.【解答】解:(1)∵AE ⊥BC ,BF ⊥AC∴△AEB 和△AFB 都是直角三角形∵D 是AB 的中点∴DE 和DF 分别为Rt △AEB 和Rt △AFB 的斜边中线∴DE=12AB ,DF=12AB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DE=DF∵DE=kDF∴k=1;(2)∵CB=CA∴∠CBA=∠CAB∵∠MAC=∠MBE∴∠CBA ﹣∠MBC=∠CAB ﹣∠MAC即∠ABM=∠BAM∴AM=BM∵ME ⊥BC ,MF ⊥AC∴∠MEB=∠MFA=90又∵∠MBE=∠MAF∴△MEB ≌△MFA (AAS )∴BE=AF∵D 是AB 的中点,即BD=AD又∵∠DBE=∠DAF∴△DBE ≌△DAF (SAS )∴DE=DF ;(3)DE=DF如图1,作AM 的中点G ,BM 的中点H ,∵点 D 是 边 AB 的 中点∴DG ∥BM ,DG=12BM 同理可得:DH ∥AM ,DH=12AM ∵ME ⊥BC 于E ,H 是BM 的中点∴在Rt △BEM 中,HE=12BM=BH ∴∠HBE=∠HEB∠MHE=∠HBE +∠HEB=2∠MBC又∵DG=12BM ,HE=12BM ∴DG=HE同理可得:DH=FG,∠MGF=2∠MAC ∵DG∥BM,DH∥GM∴四边形DHMG是平行四边形∴∠DGM=∠DHM∵∠MGF=2∠MAC,∠MHE=2∠MBC 又∵∠MBC=∠MAC∴∠MGF=∠MHE∴∠DGM+∠MGF=∠DHM+∠MHE∴∠DGF=∠DHE在△DHE与△FGD中{DG=HE∠DGF=∠DHEDH=FG,∴△DHE≌△FGD(SAS),∴DE=D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用到的知识点比较多,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7.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DB=BC,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求证:EF=12 AB.【分析】连接B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E⊥A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解答】证明:如图,连接BE,∵在△BCD 中,DB=BC ,E 是CD 的中点,∴BE ⊥CD ,∵F 是AB 的中点,∴在Rt △ABE 中,EF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EF =12A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如图,∠ACB=∠ADB=90°,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证:EF ⊥C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得DE=CE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EF ⊥CD ,从而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解答】证明:连接DE 、CE ,∵△ABC 中,∠ACB=90°,E 是AB 中点,∴CE=12AB , 同理可得,DE=12AB , ∴DE=CE .∵△CDE 中,F 是CD 中点,∴EF ⊥CD .【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9.如图,△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CD的平行线EF,求证:BC平分∠ABF.【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ABC=∠D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证明:∵∠ACB=90°,D为AB的中点,∴CD=12AB=BD,∴∠ABC=∠DCB,∵DC∥EF,∴∠CBF=∠DCB,∴∠CBF=∠ABC.∴BC平分∠AB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AC⊥BC,AD⊥BD,E为AB的中点,(1)如图1,求证:△EC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CD与AB交点为F,若AD=BD,EF=3,DE=4,求CD的长.【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12AB ,DE=12AB ,得到CE=DE ,证明结论;(2)过点E 作EH ⊥CD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EH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AC ⊥BC ,AD ⊥BD ,∴∠ACB=90°,∠ADB=90°,又∵E 为AB 的中点,∴CE=12AB ,DE=12AB ∴CE=DE ,即△ECD 是等腰三角形;(2)∵AD=BD ,E 为AB 的中点,∴DE ⊥AB ,已知DE=4,EF=3,∴DF=5,过点E 作EH ⊥CD ,∵∠FED=90°,EH ⊥DF ,∴EH=EF⋅ED DF =125, ∴DH=√DE 2−EH 2=165, ∵△ECD 是等腰三角形,∴CD=2DH=32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 中,BE ⊥AC ,CF ⊥AB ,垂足分别为E 、F ,M 为BC 的中点.(1)求证:ME=MF ;(2)若∠A=50°,求∠FME 的度数.【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ME=12BC ,MF=12BC ,得到答案;(2)根据四点共圆的判定得到B 、C 、E 、F 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答案.【解答】(1)证明:∵BE ⊥AC ,CF ⊥AB ,M 为BC 的中点,∴ME=12BC ,MF=12BC , ∴ME=MF ;(2)解:∵CF ⊥AB ,∠A=50°,∴∠ACF=40°,∵BE ⊥AC ,CF ⊥AB ,∴B 、C 、E 、F 四点共圆,∴∠FME=2∠ACF=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四点共圆的知识,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C=90°,∠ABD=2∠EBC,AD∥BC,求证:DE=2AB.【分析】取ED的中点O,连接AO,结合已知,可知∠EBC=∠D,OD=AO=OE,∠AOE=2∠D,即可推出∠ABD=∠AOB,所以DE=2AB=2OA.【解答】证明:取ED的中点O,连接AO,∵∠CAD=90°,∴OD=AO=OE,∴∠AOE=2∠D,∵AD∥BC,∴∠EBC=∠D,∴∠AOE=2∠EBC,∵∠ABD=2∠EBC,∴∠ABD=∠AOB,∴AB=OA,∴DE=2AB=2O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作出斜边DE上的中线,求证OA=AB即可.13.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试判断点B、C、D、E是否在以点M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并说明理由.【分析】分别连接ME 、MF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到ME=MD=MC=MB ,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连接ME 、MD ,∵BD 、CE 分别是△ABC 的高,M 为BC 的中点,∴ME=MD=MC=MB=12BC , ∴点B 、C 、D 、E 在以点M 为圆心的同一圆上.【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ME=MF=MC=MB 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 于点G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2)∠B=2∠BCE .【分析】(1)连接DE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D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DB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明.【解答】证明:(1)连接DE ,∵CE 是△ABC 的中线,∴DE 是△ABD 的中线,∵AD 是高,∴∠ADB=90°,又DE 是△ABD 的中线,∴DE=12AB=BE , ∵DC=BE ,∴DC=DE ,又DG ⊥CE ,∴G 是CE 的中点;(2)∵DE=BE ,∴∠B=∠EDB ,∵DE=DC ,∴∠DEC=∠DCE ,∴∠EDB=2∠BCE ,∴∠B=2∠BCE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D=∠BAD=90°,AC ,BD 相交于点E ,G ,H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如果∠BEC=80°,求∠GHE 的度数为?【分析】连接AH 、CH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H=CH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GH ⊥AC ,则可求得∠GHE 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连接AH 、CH ,∵∠BAD=∠BCD=90°,H 为BD 的中点,∴AH=CH=12BD , ∵G 为AC 的中点,∴GH ⊥AC ,即∠HGE=90°,∵∠BEC=80°,∴∠GEH=80°,∴∠GHE=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H=CH 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M 、N 分别是线段BC 、DE 的中点.(1)求证:MN ⊥DE ;(2)连结DM ,ME ,求证:∠DME=180°﹣2∠A ;(3)若将锐角△ABC 变为钝角△ABC ,如图,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分析】(1)连接DM 、ME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M=12BC ,ME=12BC ,从而得到DM=ME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ACB=180°﹣∠A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表示出∠BMD +∠CME ,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表示出∠DME ,整理即可得解;(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ACB=180°﹣∠A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BME +∠CME ,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表示出∠DME ,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证明:(1)如图,连接DM ,ME ,∵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M 是BC 的中点,∴DM=12BC ,ME=12BC , ∴DM=ME又∵N 为DE 中点,∴MN ⊥DE ;(2)∵DM=ME=BM=MC ,∴∠BMD +∠CME=(180°﹣2∠ABC )+(180°﹣2∠ACB ),=360°﹣2(∠ABC +∠ACB ),=360°﹣2(180°﹣∠A ),=2∠A ,∴∠DME=180°﹣2∠A ;(3)结论(1)成立,结论(2)不成立,理由如下:在△ABC 中,∠ABC +∠ACB=180°﹣∠A ,∵DM=ME=BM=MC ,∴∠BME +∠CMD=2∠ACB +2∠ABC ,=2(180°﹣∠A ),=360°﹣2∠A ,∴∠DME=180°﹣(360°﹣2∠A ),=2∠A ﹣180°.【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17.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CF=12 AC.(1)DC=EF吗?说明理由;(2)若AC=6,AB=10,求四边形DCFE的面积.【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D=B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DCE,然后求出∠FEC=∠DC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ED=90°,然后求出∠CED=∠ECF=90°,再利用“角边角”证明△CDE和△E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DE的长度,再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得.【解答】解:(1)证明:∵∠ACB=90°,点D是AB的中点,∴CD=BD,∴∠B=∠DCE,∵∠FEC=∠B,∴∠FEC=∠DCE,∵点E是BC的中点,∴∠CED=90°,∴∠CED=∠ECF=90°,在△CDE和△ECF中,{∠CED =∠ECF =90°CE =EC ∠FEC =∠DCE∴△CDE ≌△ECF (ASA ),∴CF=DE ;(2)在Rt △ABC 中,∠ACB=90°,∴BC=√AB 2−AC 2=8,∵点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DE=12AC=3,CE=12, ∴S 四边形DCFE =3×4=12.【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确定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CB=∠ADB=90°,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求证:MN ⊥CD .【分析】连接CM 、DM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M=DM=12AB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 【解答】证明:如图,连接CM 、DM ,∵∠ACB=∠ADB=90°,M 为AB 的中点,∴CM=12AB ,DM=12AB , ∴CM=DM=12AB , ∵N 为CD 的中点,∴MN ⊥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90°,∠ADC=90°,点E 为AC 中点,点F 为BD 中点.求证:EF ⊥BD .【分析】连接BE 、DE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E=DE=12A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 【解答】证明:如图,连接BE 、DE ,∵∠ABC=90°,∠ADC=90°,点E 是AC 的中点,∴BE=DE=12AC , ∵点F 是BD 的中点,∴EF ⊥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Rt △ABC 中,∠ABC=90°,点D 是AC 的中点,作∠ADB 的角平分线DE 交AB 于点E ,(1)求证:DE ∥BC ;(2)若AE=3,AD=5,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动点,当BP 为何值时,△DEP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所有BP 的值.【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D=AD=12A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E ⊥AB ,再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证明;(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 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BE=AE ,然后分DE=EP 、DP=EP 、DE=DP 三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1)证明:∵∠ABC=90°,点D 是AC 的中点,∴BD=AD=12AC , ∵DE 是∠ADB 的角平分线,∴DE ⊥AB ,又∵∠ABC=90°,∴DE ∥BC ;(2)解:∵AE=3,AD=5,DE ⊥AB ,∴DE=√AD 2−AE 2=4,∵DE ⊥AB ,AD=BD ,∴BE=AE=3,①DE=EP 时,BP=√42−32=√7,②DP=EP 时,BP=12DE=12×4=2, ③DE=DP 时,过点D 作DF ⊥BC 于F ,则DF=BE=3,由勾股定理得,FP=√42−32=√7,点P 在F 下边时,BP=4﹣√7,点P 在F 上边时,BP=4+√7,综上所述,BP 的值为√7,2,4﹣√7,4+√7.【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难点在于(2)要分情况讨论.21.抛物线y=﹣x 2+bx +c 经过点A (﹣1,0)和C (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①当PA +PC 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②当△PAC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2)求出直线BC 与对称轴的交点就是点P .(3)分三种情形讨论:①当∠ACP 1=90°时,求出直线P 1C 为y=﹣13x +3即可.②当∠CAP 2=90°,求出直线AP 2为y=﹣13x ﹣13即可.③当∠AP 3C=90°时,作CE ⊥对称轴于E ,设P (1,k ),由△P 3CE ∽△AP 3F 得到CE P 3F =EP 3AF,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把点A (﹣1,0)和C (0,3),代入y=﹣x 2+bx +c 得{−b +c =0c =3, 解得{b =2c =3. 故抛物线解析式为y=﹣x 2+2x +3.(2)①设直线BC 为y=kx +b ,直线BC 与对称轴的交点就是点P .∵抛物线对称轴x=1,点B 坐标(3,0),则{3k +b =0b =3解得{k =−1b =3, ∴直线BC 为y=﹣x +3,与对称轴的交点为(1,2),∴点P 坐标(1,2).②当∠ACP 1=90°时,∵直线AC 解析式为y=3x +3,∴直线P 1C 为y=﹣13x +3, ∴点P 1(1,83). 当∠CAP 2=90°,直线AP 2为y=﹣13x ﹣13, ∴点P 2(1,﹣23). 当∠AP 3C=90°时,作CE ⊥对称轴于E ,设P (1,k )由△P 3CE ∽△AP 3F 得到CE P 3F =EP 3AF, ∴1k =3−k 2, ∴k=1或2,∴点P 坐标(1,1)或(1,2).综上所述点P 坐标(1,1)或(1,2)或(1,83)或(1,﹣23).【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性质、最小值问题、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学会分类讨论思想,利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已知:如图,∠BAC=∠BDC=90°,点E 在BC 上,点F 在AD 上,BE=EC ,AF=FD .求证:EF ⊥AD .【分析】连接AE ,DE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易得AE=DE=12BC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AEF ≌△DE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得∠AFE=∠DFE=90°,即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AE ,DE ,∵∠BAC=∠BDC=90°,BE=EC ,∴AE=12BC ,DE=12BC , ∴AE=DE ,在△AEF 与△DEF 中,{AE =DE EF =EF AF =FD,∴△AEF ≌△DEF (SSS ),∴∠AFE=∠DFE=90°,即EF ⊥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如图1,点P是∠AOB的内部任意一点,PM⊥OA,PN⊥OB,垂足分别是M、N,D是OP的中点.求证:∠MDN=2∠MON.小尧同学思路如下:因为PM⊥OA,垂足是M,D是OP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MD=OD,…课后,小尧同学发现上题中,当“点P是∠AOB的外部任意一点”结论也成立,请你证明其正确.如图2,P是∠AOB的外部任意一点,PM⊥OA,PN⊥OB,垂足分别是M、N,D 是OP的中点.求证:∠MDN=2∠MON.【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D=OD,得到∠DOM=∠DMO,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PDM=2∠AOP,结合图形解答.【解答】证明:如图1,∵PM⊥OA,D是OP的中点,∴MD=OD,∴∠DOM=∠DMO,∴∠PDM=2∠AOP,同理,∠PDN=2∠BOP,∴∠MDN=∠PDM +∠PDN=2(∠AOP +∠BOP )=2∠MON ,如图2,由1得,∠PDM=2∠AOP ,∠PDN=2∠BOP ,∴∠MDN=∠PDN ﹣∠PDM=2(∠BOP +∠AOP )=2∠MON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BD 、CE 是△ABC 的高,G 、F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求证:FG ⊥DE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得DG=EG ,然后利用三线合一定理即可求得.【解答】证明:∵BD 是△ABC 的高,即∠BDC=90°,又∵G 是BC 的中点,∴DG=12BC , 同理,EG=12BC , ∴DG=EG ,∵F 是DE 的中点,∴FG ⊥DE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线合一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25.已知,如图,∠ABC=∠ADC=90°,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1)求证:MN ⊥BD ;(2)在边AD 上能否找到一点P ,使得PB=PD ?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BM、CM,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M=12AC,DM=12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答案;(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即可.【解答】解:(1)连接BM、CM,∵∠ABC=∠ADC=90°,M是AC的中点,∴BM=12AC,DM=12AC,∴BM=DM,又N为BD的中点,∴MN⊥BD;(2)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P,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可知,PB=P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且CD=12 AB,DE⊥CF于E.求证:CE=EF.【分析】连接DF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12AB ,根据题意得到DF=D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结论.【解答】证明:连接DF ,∵AD 是边BC 上的高,CF 是边AB 上的中线,∴∠ADB=90°,AF=FB ,∴DF=12AB ,又CD=12AB , ∴DF=DC ,又DE ⊥CF ,∴CE=EF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BC=6,CD=AC=8,M 、N 分别是对角线BD 、AC 的中点.(1)求证:MN ⊥AC .(2)求MN 的长.【分析】(1)连接AM 、CM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M=CM=BM=DM=12B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 (2)利用勾股定理类似求出BD ,再求出AM 、AN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AM 、CM ,∵∠BAD=∠BCD=90°,M 是BD 的中点,∴AM=CM=BM=DM=12BD , ∵N 是AC 的中点,∴MN ⊥AC ;(2)解:∵∠BCD=90°,BC=6,CD=8,∴BD=√BC 2+CD 2=√62+82=10,∴AM=12×10=5, ∵AC=8,N 是AC 的中点,∴AN=12×8=4, ∴MN=√AM 2−AN 2=3.【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与定理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E ,F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1)求证:AE=CE ;(2)判断EF 与A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12BD ,CE=12BD ,。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于F.1.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 AB⊥于D,DF CE∠;(1)试说明∠BCD=ECD(2)请找出图中所有与∠B相等的角(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D和△ADC的周长之差为4(AB>AC),AB与AC的和为14,求AB和AC的长.4.如图△ABC中,∠A=20°,CD是∠BCA的平分线,△CDA中,DE是CA边∠,求∠B的大上的高,又有∠EDA=CDB小.⊥,AE平分5.△ABC中,AD BC∠BAC交BC于点E.(1)∠B=30°,∠C=70°,求∠EAD的大小.﹣∠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2)若∠B<∠C,则2EAD∠与∠C B6.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B=20°,∠C=60°,求∠CAD和∠DAE的度数.7.在△ABC中.(1)若∠A=60°,AB、AC边上的高CE、BD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如图)∠(2)若∠A为钝角,AB、AC边上的高CE、BD所在直线交于点O,画出图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BAC+BOC= _________ °,再用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 °.(3)由(1)(2)可以得到,无论∠A为锐角还是钝角,总有∠BAC+BOC=8.在△ABC中,已知∠ABC=60°,∠ACB=5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9.如图,△ACB中,∠.∠ACB=90°,∠1=B(1)试说明CD是△ABC的高;(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10.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11.如图,△ABC中,⊥于∠ABC=40°,∠C=60°,AD BCD,AE是∠BAC的平分线.(1)求∠DAE的度数;(2)指出AD是哪几个三角形的高.12.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13.如图,在△ABC中,∠B=60°,∠C=20°,AD为△ABC的高,AE为角平分线(1)求∠EAD的度数;(2)寻找∠D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15.如图,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1)若∠B=47°,∠C=73°,求∠DAE的度数.(2)若∠B=α°,∠C=β° (α<β),求∠DAE的度数(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16.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B=60°,∠C=45°,求∠ADB和∠ADC的度数.17.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分别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18.如图(1),△ABC中,AD是角平⊥于点E.分线,AE BC(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 B⊥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 BC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1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周长为15cm,求AC长.20.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分别交AB、AC于点D、E.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若△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 AI(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BDI的度数21.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填空:(1)BE= _________ = _________(2)∠BAD= _________ _________ (3)∠AFB= _________ =90°(4)S ABC△= _________ S ABE△.23.如图,BM是△ABC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M与△BCM的周长是差是多少?24.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30cm,求AD的长.2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26.如图,在△ABC中,AC=AB,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 BC⊥,请说明理由.27.如图,∠BAD=CAD∠,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对吗?说明理由.28.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与AC的和为11cm,求AC的长.29.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已知DE=2cm,求BD,BE,BC的长.30.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B=6cm,AC=5cm,求△ABD和△ADC的周长的差.参考答案:1.(1)∵∠B=70°,CD AB ⊥于D ,∴∠BCD=90°70°=20°﹣,在△ABC 中,∵∠A=30°,∠B=70°,∴∠ACB=180°30°70°=80°﹣﹣,∵CE 平分∠ACB ,∴∠BCE=ACB=40°∠,∴∠ECD=BCE ∠﹣BCD=40°20°=20°∠﹣,∴∠BCD=ECD ∠;(2)∵CD AB ⊥于D ,DF CE ⊥于F ,∴∠CED=90°ECD=90°20°=70°﹣∠﹣,∠CDF=90°ECD=90°20°=70°﹣∠﹣,所以,与∠B 相等的角有:∠CED 和∠CDF .2.(1)∵∠BED 是△ABE 的一个外角,∴∠BED=ABE+BAD=15°+35°=50°∠∠.(2)如图所示,EF 即是△BED 中BD 边上的高.(3)∵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三角形ABD 中线,∴S BED △=S ABC △=×60=15;∵BD=5,∴EF=2S BED △÷BD=2×15÷5=6,即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6.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CD ,∴△ABD 的周长﹣△ADC 的周长=(AB+AD+BD )﹣(AC+AD+CD )=AB AC=4﹣,(2分) 即AB AC=4﹣①,又AB+AC=14②,①+②得.2AB=18,解得AB=9,②﹣①得,2AC=10,解得AC=5,∴AB 和AC 的长分别为:AB=9,AC=5.4.∵DE 是CA 边上的高,∴∠DEA=DEC=90°∠,∵∠A=20°,∴∠EDA=90°20°=70°﹣,∵∠EDA=CDB ∠,∴∠CDE=180°70°×2=40°﹣,在Rt CDE △中,∠DCE=90°40°=50°﹣,∵CD 是∠BCA 的平分线,∴∠BCA=2DCE=2×50°=100°∠,在△ABC 中,∠B=180°BCA A=180°100°﹣∠﹣∠﹣﹣20°=60°.故答案为:605.(1)∵∠B=30°,∠C=70°∴∠BAC=180°B C=80°﹣∠﹣∠∵AE 是角平分线,∴∠EAC=BAC=40°∠∵AD 是高,∠C=70°∴∠DAC=90°C=20°﹣∠∴∠EAD=EAC DAC=40°20°=20°∠∠﹣﹣;(2)由(1)知,∠EAD=EAC ∠﹣DAC=BAC ∠∠﹣(90°﹣C ∠)①把∠BAC=180°B C ﹣∠﹣∠代入①,整理得∠EAD=C B ∠∠﹣,∴2EAD=C B ∠∠∠﹣.6.∵AD 是高,∠C=60°,∴∠CAD=90°C=90°60°=30°﹣∠﹣;∵∠B=20°,∠C=60°,∴∠BAC=180°B C=180°20°60°=100°﹣∠﹣∠﹣﹣,∵AE 是角平分线,∴∠CAE=BAC=×100°=∠50°,∴∠DAE=CAE ∠﹣CAD=50°30°=20°∠﹣.7.(1)∵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ADB=BEC=90°∠,又∵∠BAC=60°,∴∠ABD=180°ADB A=180°90°60°=30°﹣∠﹣∠﹣﹣,∴∠BOC=EBD+BEO=90°+30°=120°∠∠; (2)如图所示:∠BAC+BOC=180°∠;理由如下:∵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ADB=BEC=90°∠,∵∠ABD=180°ADB BAD=180°90°﹣∠﹣∠﹣﹣BAD=90°BAD ∠∠﹣,∠O=180°BEO DBA=90°DBA=90°﹣∠﹣∠﹣∠﹣(90°﹣BAD ∠)=BAD ∠,∵∠BAC=180°DAB ﹣∠,∴∠BAC=180°O ﹣∠,∴∠BAC+O=180°∠;(3)由(1)(2)可得∠BAC+BOC=180°∠.8.∵BE 是AC 上的高,∴∠AEB=90°,∵∠ABC=60°,∠ACB=50°,∴∠A=180°60°50°=70°﹣﹣,∴∠ABE=180°90°70°=20°﹣﹣,∵CF 是AB 上的高,∴∠AFC=90°,∴∠ACF=180°90°70°=20°﹣﹣,∵∠ABE=20°,∴∠EBC=ABC ABE=60°20°=40°∠∠﹣﹣,∵∠ACF=20°,∠ACB=50°,∴∠BCH=30°,∴∠BHC=180°40°30°=110°﹣﹣.9.(1)∵∠1+BCD=90°∠,∠1=B ∠∴∠B+BCD=90°∠∴△BDC 是直角三角形,即CD AB ⊥,∴CD 是△ABC 的高;(2)∵∠ACB=CDB=90°∠∴S ABC △=AC•BC=AB•CD ,∵AC=8,BC=6,AB=10,∴CD===10.B=26°∵∠,∠ACD=56°∴∠BAC=30°∵AE 平分∠BAC ∴∠BAE=15°∴∠AED=B+BAE=41°∠∠11.(1)∵AD BC ⊥于D ,∴∠ADB=ADC=90°∠,∵∠ABC=40°,∠C=60°,∴∠BAD=50°,∠CAD=30°,∴∠BAC=50°+30°=80°,∵AE 是∠BAC 的平分线,∴∠BAE=40°,∴∠DAE=50°40°=10°﹣.(2)AD 是△ABE 、△ABD 、△ABC 、△AED 、△AEC 、△ADC 的高.12.∵∠ABC=66°,∠ACB=54°,∴∠A=180°ABC ACB=180°66°54°=60°﹣∠﹣∠﹣﹣.又∵BE 是AC 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 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13.(1)∵在△ABC 中,∠BAC=180°C ﹣∠﹣B=180°20°60°=100°∠﹣﹣,又∵AE 为角平分线,∴∠EAB=BAC=50°∠,在直角△ABD 中,∠BAD=90°B=90°﹣∠﹣60°=30°,∴∠EAD=EAB BAD=50°30°=20°∠∠﹣﹣;(2)根据(1)可以得到:∠EAB=BAC=∠(180°﹣B C ∠∠﹣)∠BAD=90°B ﹣∠,则∠EAD=EAB ∠﹣BAD=∠(180°B ﹣∠﹣C ∠)﹣(90°﹣B ∠)=(∠B C ﹣∠).1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 是△ABC 的高,∠BCE=40°,∴∠B=50°,∴∠ADB=180°B BAD=180°30°50°=100°﹣∠﹣∠﹣﹣15.(1)∵∠B=47°,∠C=73°,∴∠BAC=180°47°73°=60°﹣﹣,∵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BAD=90°47°=43°﹣,∵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E=BAC=30°∠,∴∠DAE=BAD ∠﹣BAE=43°30°=13°∠﹣;(2))∵∠B=α°,∠C=β°,∴∠BAC=180°α°β°﹣﹣,∵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BAD=90°α°﹣,∵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E=BAC=∠(180°α°β°﹣﹣),∴∠DAE=BAD ∠﹣BAE=90°α°∠﹣﹣(180°﹣α°β°﹣),=90°α°90°+α°+β°﹣﹣,=(βα﹣)° 16.∵∠B=60°,∠C=45°,∴∠BAC=180°60°45°=75°﹣﹣,∵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BAD=CAD=BAC ∠∠=37.5°,在△ABD 中,∠ADB=180°BAD ﹣∠﹣B=82.5°∠,则∠ADC=180°ADB=97.5°﹣∠.17.∵∠ACB=90°,∴∠1+3=90°∠,∵CD AB ⊥,∴∠2+4=90°∠,又∵BE 平分∠ABC ,∴∠1=2∠,∴∠3=4∠,∵∠4=5∠,∴∠3=5∠,即∠CFE=CEF ∠.18.(1)在△ABC 中,∠BAC =180°B﹣∠C=180°50°80°=50°﹣∠﹣﹣;∵AD 是角平分线,∴∠DAC=BAC=25°∠;在△ADC 中,∠ADC=180°C ﹣∠﹣DAC=75°∠;在△ADE 中,∠DAE=180°ADC AED=15°﹣∠﹣.(2)∠DAE=180°﹣ADC AED=180°∠﹣﹣ADC 90°=90°∠﹣﹣ADC=90°∠﹣(180°C ﹣∠DAC ﹣∠)=90°﹣(180°C BAC ﹣∠﹣∠)=90°[180°﹣C ﹣∠﹣(180°B C ﹣∠﹣∠)]=(∠C B ﹣∠).(3)(2)中的结论仍正确.∠A′DE=B+BAD=B+BAC=B+∠∠∠∠∠(180°B ﹣∠﹣C ∠)=90°+B C ∠∠﹣;在△DA′E 中,∠DA ′E=180°A′ED A ﹣∠﹣∠′DE=180°90°﹣﹣(90°+B C ∠∠﹣)=(∠C B ﹣∠).19.∵AB=6cm ,AD=5cm ,△ABD 周长为15cm ,∴BD=1565=4cm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C=8cm ,∵△ABC 的周长为21cm ,∴AC=2168=7cm ﹣﹣.故AC 长为7cm .20.(1)填写表格如下:∠BAC 的度数40°60°90°∠BIC 的度数110° 120° 135°∠BDI 的度数110°120°135°(2)∠BIC=BDI ∠,理由如下:∵△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 ,∴∠BIC=180°﹣(∠IBC+ICB ∠)=180°﹣(∠ABC+ACB ∠)=180°﹣(180°﹣BAC ∠)=90+BAC ∠;∵AI 平分∠BAC ,∴∠DAI=DAE ∠.∵DE AI ⊥于I ,∴∠AID=90°.∴∠BDI=AID+DAI=∠∠90°+BAC ∠.∴∠BIC=BDI ∠.21.∵∠A =50°,∠C =60°∴∠ABC=180°50°﹣﹣60°=70°,又∵AD 是高,∴∠ADC=90°,∴∠DAC=180°90°C=30°﹣﹣∠,∵AE 、BF 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DAE=DAC EAF=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DAC=30°,∠BOA=120°.故∠DAE=5°,∠BOA=120°.22.(1)∵AE 是中线,∴BE=CE=BC ,(2)∵AD 是角平分线,∴∠BAD=CAD=BAC ∠∠,(3)∵AF 是高,∴∠AFB=AFC=90°∠,(4)S ABC △=,S ABE △=,∵BC=2BE ,∴S ABC △=2S ABE △,故答案为CE ,BC ,∠CAD ,∠BAC ,∠AFC ,223.∵BM 是△ABC 的中线,∴MA=MC ,∴C ABM △C ﹣BCM △=AB+BM+MA BC CM BM ﹣﹣﹣=AB BC=53=2cm ﹣﹣.答:△ABM 与△BCM 的周长是差是2cm .24.方法1:由题意知:AB+AC+BC=34,AB+AD+BD=30,∵AB=AC ,BD=BC ,∴②×2得:2AB+2AD+BC=60③,③﹣①得:2AD=26,∴AD=13cm .方法2:∵AB=AC ,D 是中点,且AB+AC+BC=34,∴BD=BC ,AB=(AB+A C ),∴AB+BD=(AB+AC )+BC=(AB+AC+BC )=17cm (周长的一半).∵AB+BD+AD=30cm ,AD=3017=13cm ﹣.25.能.由题意知:△ABD 的周长=AB+BD+AD ,△ACD 的周长=AC+CD+AD ,又因为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 .∵△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小5,∴AC+CD+AD ﹣(AB+BD+AD )=ACAB=5﹣.即AC与AB的边长的差为526.∵AD是BC边上的中线,∴BD=DC,∵AC=AB,AD=AD,∴△ABD ACD≌△(SSS),∴∠ADB=ADC∠,∵∠ADB+ADC=180°∠,∴∠ADB=ADC=90°∠,∴AD BC⊥.27.错误.因为AD虽然是线段,但不符合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这里射线AD是∠BAC的平分线.28.∵AD是BC边上的中线,∴D为BC的中点,CD=BD.∵△ADC的周长﹣△ABD的周长=5cm.∴AC AB=5cm﹣.又∵AB+AC=11cm,∴AC=8cm.即AC的长度是8cm.29.∵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BD=CD=2DE=4cm,∴BE=BD+DE=6cm,∴BC=2BD=8cm.30.∵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BD=DC=BC,∴△ABD和△ADC的周长的差=(AB+BC+AD)﹣(AC+BC+AD)=AB AC=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一、填空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2.已知△ABC 中,AD ⊥BC 于D ,AE 为∠A 的平分线,且∠B =35°,∠C =65°,则∠DAE 的度数为_____ .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_____,两个外角的和必大于_____ .
4.三角形ABC 中,∠A =40°,顶点C 处的外角为110°,那么∠B =_____ .
5.锐角三角形任意两锐角的和必大于_____.
6.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都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为 _____ 三角形.
7.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80°,∠B =50°,那么∠C 的度数是.
8.已知∠A =1
2∠B =3∠C ,则∠A =.
9.已知,如图7-1,∠ACD =130°,∠A =∠B ,那么∠A 的度数是.
二、1.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 +∠C =3∠A ,则此三角形( ).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
A .4:3:2
B .3:2:4
C .5:3:1
D .3:1:5
3.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
A .45°
B .55°
C .60°
D .65°
4.如图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不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
B .∠B <∠1+∠2
C .∠AC
D 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
D .∠ACD >∠A +∠B
5.如图7-7,C 在AB 的延长线上,CE ⊥AF 于E ,交FB 于D ,若∠F =40°,
∠C =20°,则∠FBA 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80°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B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
C .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5,7
B .3,4,7
C .7,4,1
D .5,5,5
8.三条线段a =5,b =3,c 的值为整数,由a 、b 、c 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个
三计算题
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一腰上的中线 BD 将ABC 的周长分为
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1、
如图2,AD 、BE 是△ABC 的两条中线。

AD 、BE 交于G ,试比较△BG D 和△AGE 面积的大小。

2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BC ,BE ⊥AC ,CF ⊥AB ,BC =16,AD
=3,BE =4,CF =6,你能求出三角形ABC 的周长吗?
3、在三角形ABC
AC B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求ABD ∠的度数。

4、如图,三角形ABC 中,点D 、E 、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
G ,BD=2DC,S GDC ∆=4,则的面积是()ABC ∆
5、如图3-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E 、F 分别是AB 、
BC 边上的中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如图,D 是△ABC 中 BC 边上的一点, D E ∥AC ,DE 交AB 边于E ,
D F ∥AB ,DF 交AC 边于F ,且∠ADE=∠ADF 。

说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 A C
A D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