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业务活动目标而建立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旨在规范和监督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保证企业能够有效运作,预防和识别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合理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有针对性地规范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并能够在实践中保证其有效执行。

2. 完整性: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确保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3. 及时性:内部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的异常情况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风险扩大。

4. 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可靠的,其设计与执行应得到有效实施。

5. 适应性:内部控制应当能够适应企业经济环境变化、组织结构变化、管理层变化等因素的变化。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包括自评价、外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评价等。

自评价:企业内部自评价是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自主性评价的过程。

企业可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并通过自查、自评、自改的方式,不断改善和完善内部控制。

外部审计评价:外部审计评价是指由独立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

外部审计评价通常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制度设置是否合理;内部控制的执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除了以上评价方法外,企业还可以借鉴一些国际上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导原则,如《美国SOX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等,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一、内部控制内涵所谓内部控制,从静态角度讲,就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经营效率提高,以及各种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各种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

从动态角度讲,就是指上述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的执行,以及实现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率提高、有关法规得以执行等管理目标的过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超过合理保证水平的一种综合评价过程。

如果保证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保证。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设计和运行有效两部分。

内部控制派生于企业的目标。

所以,从本源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有效性不同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其变动范围应当是从0到100%,如图1所示。

一般情况下,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有效性水平上,同样,某一特定内部控制系统在不同时点的运行可能也不同。

尽管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其有效性却是该过程在某一时点的状态或情形(COSO,1992)。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评价内部控制在某一时点的有效性,还是某一时期的有效性?对一项具体的控制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系统,而整体系统的有效性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评价某一个时点的有效性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为相关目标乃至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相关目标的实现都存在一个过程,都与一定的期间相对应。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要素等。

2.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订、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稳健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防火墙”,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评估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国内许多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1. 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概述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年来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例如,建立了严格的审批流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内外部审计制度等,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这些改革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1. 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风险管理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则包括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风险管理指标则主要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际操作与改进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关注这些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同时,要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还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1.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应更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预防、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财务报告可靠性原则、固有风险原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原则、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协同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内部控制的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纽带,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法合规地进行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只有达到了这些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得以体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监督和改进。

企业应当不断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和修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分析1.内部控制自评价内部控制自评价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优化评估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这种评估方式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确保优化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内部控制成熟度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引言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评价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风险,并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内部组织、制度和措施对企业活动进行全面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它包括组织结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等方面内容。

2.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并确保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外部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挑战尽管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重大,但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员问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执行程度可能不一致,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次是技术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也增加,因此内部控制要与技术变革保持同步。

此外,企业规模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也会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1. 内部控制自评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评估活动。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问题清单、流程审核和风险管理工具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评估。

自评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独立的、客观的评价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

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内部控制的流程和制度。

内部审计通常由专业的审计师进行,他们通过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的过程。

外部审计师是通过审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合规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万 别。
结合 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 , 笔者认为: 企业 内部控制的有
C O报告( 9 ) OS 1 2 提出, 9 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 效性是可 以衡量的,其判断标准主要是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活 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财务报表可靠、 遵守法律 动是否能 为其 目标 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如果保证 的水平处 和规章制度 , 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K MG( 9 9) 则 P 1 9 在其 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 , 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 则 反之 , 如果 《 内部控制: 实务 指南》 中强调 内部控制有效 性包括设计有效 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 , 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Hale Waihona Puke 址 审计委 员会 聘请外部 审计 师对评 价报 披 露内部控制重 大和重要缺 陷 ,极少 告 进行审计 ,就会 出现 自己组 织评价 数报告所披露 的所谓 缺陷也大 多不是 几乎无缺 自 己聘 请 审计 的 “ 自我评 价 ” 问题 , 既 真正 的内部控制缺陷。显然 ,
不利于保证评价 的质量 ,也 不利于保 证 审计的质量 。这可以从 目前我 国一 些 上市公司提供 的内部控制评 价报告 质量状 况得到证 明。近年来 , 国有越 我 来越多 的上市 公司开始在年 度报告 中 提 供董事会 或其审计委 员会 编制 内部 告了解 的情 况看 ,这些报告 几乎没有 陷披露 的内部 控制评 价报告 与我 国上
要素等相关内容以及财政部最新 出版 的 《 业内部控制评价 e e ts i d T )T et m_ f r hc ( 时间单位 企 v n x ( F 、h meI 1 t ihTW) if e i i ew a 指 引》 试图构建一套适合我 国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成效评价 来测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模型并提出用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度 ,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是保障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自身风险管理和防范内部违规行为的必要环节。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梳理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有责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评价方法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阐述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关系及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作用和意义;2. 探究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案例研究;3. 分析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4. 对我国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达到以下成果:1. 分析和总结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并揭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重要作用;2. 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内部审计评价方法,并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为企业提供参考;3. 总结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措施,为内部审计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和参考;4. 分析我国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有效的企业内控能够助推企业实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就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而言,普遍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内控管理效益的发挥。

对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评价,并在评价结果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内控模式,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性,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经营目标、经济效益目标等方面,同时需要包括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控制目标。

为确保企业经济业务开展的有效性,企业内控需遵循企业会计工作准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充分确保相关会计材料真实、全面。

在内控实施过程中,需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对内控政策、措施进行合理制定,确保能够满足企业各项工作开展要求[1]。

换言之,企业内控工作效果对于企业战略目标发展与实现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内控管理的高度重视,结合战略目标规划,选择合理的可执行的战略内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企业的内控管理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企业唯有加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明确、分析,方可实施有效的企业内控。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内控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以下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

(一)内控认知情况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全面、清晰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企业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避免内控工作形式化。

同时,这也是影响到企业内控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缺乏对内控的高度、深入认识,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同时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企业内控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

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内控管理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所以,内控制度建立的完善性会对企业内控实施有效性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2]。

内控制度的缺失,或者是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将会造成企业内控工作没有必要依据,使得各项内控工作的开展仅凭员工的个人主观,无法保障内控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商业活动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通过规定和实施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以使企业在合法、合规、高效和经济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经营活动。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公司治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保护企业利益。

2. 资产保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损失和浪费。

内部控制规定了企业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保管方式,包括设立审批程序、确认资产清单、定期进行资产盘点等,有效减少了资产流失和资产损坏的风险。

3.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通过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审核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确保报表的真实可靠。

4. 业务流程的高效性: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合理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规范和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操作的错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1. 自我评价: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该方法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和指标,进行自查自纠。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该方法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供客观、中立的评价结果,有助于企业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3. 内部审计: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可以深入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外部监管: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可能会有相关监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

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

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一、引言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在保障企业财务稳健运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与作用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的方式,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旨在确保公司的财务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财务运作的合规性。

其核心目标是防止和识别错误和欺诈行为、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业务效率和遵守法律法规。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要素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目标和责任、制订和遵守规章制度、设计适当的控制程序、建立明确的程序指南、保留必要的记录和文档、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沟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监督。

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四、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内部控制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对于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管理层应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记录和报告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便为外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信任基础。

2. 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资金管理涉及公司的日常现金流管理、资金调拨、投资决策等方面,内部控制可有效规范这些活动并防止资金流失,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与合理运用。

例如,设置预算、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建立资金审批流程等,都是提高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内部控制应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并完善监控风险的机制,通过评估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建立风险报告和监测系统等方法,降低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的稳定性。

4. 数据管理与内部控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管理尤为重要。

内部控制应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建立数据保护措施、权限管理机制以及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都是提高数据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防止欺诈和错误发生,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控制系统的强弱,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需要综合考虑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要素。

对于控制环境,企业需要考虑组织结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态度、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因素。

强有力的控制环境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风险评估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评估其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需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充分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包括授权程序、分离职责、审计轨迹等。

评价控制活动的有效性,需要考虑这些活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及是否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息与沟通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以及内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需要考虑企业是否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以及内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监督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需要确保有适当的监督机制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

评价监督的有效性,需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自评、外部评价和内部审计。

自评是企业自行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方法,通常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和文件审阅等方式进行。

外部评价是由外部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还可以采用成熟度模型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成熟度模型通常包括多个阶段,从初级到成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有效管理风险和确保运作效率而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一系列管理活动、制度、规范和程序,以便能合理地实现企业目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合理使用资产、保障经济效益以及遵守各类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评价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1 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风险管理。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提前预防潜在的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资产保护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资产保护。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损坏和浪费。

这包括对重要资产的保险、监控和保管,以及对员工和外部人员的资产管理和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资产保护机制,企业可以降低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

1.3 财务报告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财务报告准确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机制,企业可以确保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这包括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以及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审计。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可以防范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1.4 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合规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公司治理法规、会计法规、税收法规和劳动法规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合规性机制,企业可以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COSO框架COSO是美国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架构委员会的缩写,是国际公认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

该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过程,以提供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预防和发现欺诈行为,保护资产,促进经营效率和效益所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程序和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财务透明度,增强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可持续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遵守从业守则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进行。

2.可靠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企业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3.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4.运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5.信息和沟通: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确保信息的畅通和有效传递,确保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确定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然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流程评价法流程评价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流程,确保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需求。

3.自评和外部审计法企业可以通过自评和外部审计的方法评价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主体、目标、范围、标准及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总体的思路。

标签: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有效的内部控制。

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来看,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能否合理地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以及内部控制的内容上。

就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上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

“实现程度”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定政策和执行方案绝对不允许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二是对于目标实现的契合性,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要与内部控制目标(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遵循法律法规等)相一致;三是内部控制实现的效率,即通过内控制度,用最小的成本保障其控制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

就内部控制的内容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整,措施完善合理,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充分实现了管理目标和控制风险的目标。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

二是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评价是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动力,也是内部控制循环过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的展开需要有明确的评价主体、清晰的评价目标、合理的评价范围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1.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体。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日益扩展。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这就促使了评价主体的也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内部评价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经济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信,以及防范风险,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自身规定所实施的一揽子管理制度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系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和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同时能够减少内部风险带来的损失。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1.合法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企业合法合规的程度来衡量。

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规定来实施内部控制。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明确、制度健全、执行到位,可以有效避免违反法规和规定,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2.资产保护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可从资产保护的角度来衡量。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设立审批流程、分工制度、权限控制等管理制度来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保护企业的资产。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配套措施合理完备、管理制度得以落实,可以降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防范企业资产的损失。

3.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性财务报告真实可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审计等制度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执行有效,可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从而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客观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问题、改进制度、优化流程,并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定性评价法企业内部控制的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情况进行审核、检查、评估和判定,然后得出质量判断的评价方法,主要有:(1)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进行分析。

(2)分析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情况,对企业的业务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得当,以及防范措施是否有效。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规避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和提供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规模,不应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2. 目标导向: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规划执行。

3. 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执行,员工能够理解并严格遵守。

4. 及时性:内部控制必须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5. 对策性:内部控制应当拥有有效的对策措施,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应对。

为了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些评价方法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风险自评、控制自评和审计评价等。

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由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短板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2. 风险自评风险自评是企业管理层自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管理层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进行控制和预防。

3. 控制自评控制自评是企业内部控制主管部门自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是保护企业利益和资产的重要手段。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有效性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2.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执行情况和效果。

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确立是否清晰明确;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是否到位;内部控制措施的效果是否显著。

3.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性: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降低经营风险;(2)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3)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增强各方对企业的信心;(4)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1. 内部控制自评价: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评价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节省成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但由于自评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结合外部评价来进行验证。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以求得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外部评价通常包括审计、评估和咨询等形式。

外部评价的优点在于客观性强、专业性强,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企业可以根据COSO(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COSO ERM(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专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系统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摘要: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有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当前我国内控工作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而且延伸到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工作中。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067-01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也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在经验积累上有着很大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我国已经通过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普及,我们的行政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规范对于企业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

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在当前诸多的规范性文件中,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却有着不同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明确,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二,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此规范的引导下予以展开,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及有效性评价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及有效性评价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及有效 性评价研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活动
设计
控制
控制
有效性
关键
评价
有效性
医院
经济 控制
控制措施
建设
公立医院
业务
目标
概述
风险
控制目标
内容摘要
本书是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编号:HB17GL072)的研究成果。 以医院经济业务活动作为切入点,其内容覆盖了医院预算、收支、成本、资产、采购、基建工程、科研项目、合 同等各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
第六章预算业务内部 控制
第七章收支业务内部 控制
第八章采购业务内部 控制
第九章建设项目内部 控制
第十章资产管理内部 控制
第十一章成本核算内 部控制
第十二章科研项目内 部控制
第十三章合同管理内 部控制
一、预算业务控制概述 二、预算业务控制目标 三、预算业务主要风险 四、预算业务控制策略与内容
一、收支业务控制概述 二、收支业务流程与控制设计 三、收支业务控制目标、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措施
效性评价研究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对象 四、评价标准 五、评价方法 六、评价程序 七、评价报告的处理
一、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二、河北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讨论与小结 四、案例分析
目录分析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J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J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J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J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管理工具。

本文以J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PDCA循环理论,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

通过对公司内控制度、风险管理、信息与通信、监督和评价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公司优化内部控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绪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公司资产,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障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J公司作为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效能对公司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J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PDCA循环理论与内部控制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管理方法论,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内部控制即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与PDCA循环理论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计划阶段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目标和制度,实施阶段需要贯彻执行这些制度,检查阶段需要评估内控工作的有效性,行动阶段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修正。

三、J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评价1. 控制目标与制度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查看和了解,可以发现其制度相对完善,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制度简单机械化、制度形同虚设等。

2. 风险管理公司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较高,但仍存在风险评估不完善、风险监控不及时等问题。

3. 信息与通信公司通过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管理,但系统功能有待完善,信息共享还不够顺畅。

4. 监督与评价公司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其独立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审计工作应更加全面和深入。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问题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避免过于简单机械化,确保制度能够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

2. 完善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评估的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有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当前我国内控工作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而且延伸到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工作中。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1)10-0067-01
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也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在经验积累上有着很大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我国已经通过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普及,我们的行政
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规范对于企业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

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在当前诸多的规范性文件中,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却有着不同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
我评价,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明确,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二,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此规范的引导下予以展开,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所以,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控评价的时候,也是以这五个因素为具体的参考标准,对每一个部分做出单独的评价,然后概括总结最后的评判结果。

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是科学的,但是从内部控制工作而言,系统整体性是它存在的一大特征,独立环节和因素的评价过于重视每一个因素的自我价值。

对于每一个因素在整个系统中
所发挥的功能和做出的贡献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

这样就会导致评价结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企业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未能达到评价工作应由的效果。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策略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依据。

内部控制有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第一,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容和功能。

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时间有限,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理论本身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认识与了解。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本质上来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执行的力度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与判断。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作用也就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因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它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各项因素的影响以外,整个市场经营的外部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内部控制的实施也会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企业内部
控制所取得的成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企业在某一个时期或者阶段内的发展状况,能够通过有效评价直观的呈现出来。

除此以外,我们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区分我国的内部控制与广义的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差别。

我国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和融合,我国企业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进行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广义上的内部控制。

以美国为例,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它的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
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在美国企业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这是广义内部控制涉及到的两个方面,相反,从我国已经发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范中,我们的内部控制仅仅集中在会计控制这一个内容上。

这是我国的内部控制与广义的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差别,所以,我们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广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差异。

了解这种不同是我们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前提。

第二,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创新评价方法。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运行工作和运行状况有所了解,对企业可能潜在的风险或者危险予
以判断。

进行风险评估,是企业内控有效评价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因为风险虽然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对于风险的出现不能通过预期来进行降低。

内控评价通过对工作环节、工作项目、工作效果的评价,发现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风险。

控制活动所针对的风险事项的性质及其重要性以及一项控制活动对其他控制
活动有效性的依赖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并且,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缺陷阻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所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主体要合理确定偏离相关目标的可容
忍水平,从而对严重偏离的情形进行界定在具体评价时要摈弃详细评价法,采取风险基础评价法,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然后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接着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运行,最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三,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合理选择和设计评价指标。

任何一项评价工作的开展,除了有评价对象以外,还必须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在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时,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价指标的设定要求既满足现实基础同时也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
工作积极性予以调动,这就需要我们的评价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各项工作、运营能力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确定,应该与企业的结构和运营的方式相契合,需要将企业的各项具体的工作予以量化,特别是不同的工作类型本身应该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有着独特合理的评价标准。

除了应该将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外,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还必须重视结果和过程双重因素,结果是一种直观的效果,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更多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内控评价工作中,更多的企业重视对结果的评价。

结果是过程的最终体现,但是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内控工作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在内控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员工、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交叉配合和协同努力,企业的发展除了对结果利润的最终关注以外,同样必须关注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重要的动力和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03).
[2]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02).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2007(09).
[4]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