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

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总结四、影响意义型一。

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

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Why”意义、作用、影响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

“Why”意义、作用、影响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答案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分)
通过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2分)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增加农村消费需求。(2分)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
财政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出比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物质基础。(2分)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⑤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非选择题(主观题)一、分值分配:共4道大题/总分52(14+12+14+12),题2小问,常为8+6、8+4、6+6等分值(少数清况会有3问)。

二、时间分配:(考试共75mi n,选择题用时20~25mi n)非选择题用时SO~S Smi n,一道主观题的用时控制在10~12mi n内,最多不超lSmin(每小问可视分值分配时间)。

三、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开放性题目。

四、答题要求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2书写表达(1)网上阅卷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把得分点作为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指要点多,并非文字多,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不要重复论述同一角度).五、解题方法和技巧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主体人物或政府或民间-自匕巨牙旦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过程顺利或曲折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内容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空间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一宏观/性质)(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一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一列强侵华战争。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1)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1)

1.(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教材)改编材料二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__摘自1843年《全国请愿书》材料三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

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__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汗流浃背”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立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为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5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发展的背景条件。

(4分)(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至7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实践上、理论上、组织上有哪些发展?(8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那些有利影响(5分)2.(18分)农业问题是国家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

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解决成败直接影响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3)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3)

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畏以楚其衰,没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以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五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般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共和不但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引自《陈独秀文章选编》请回答:(1)分别概括前四段材料中所提出的核心主张。

在同一问题上为何出现不同的主张?(5分)(2)前四段材料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3分)(3)材料五中提出怎样的观点?其中“国会议员疾呼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2分)(4)结合材料五和材料一,请你谈谈对孔教的认识。

(3分)2.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些方面?(3分)(2)结合史实,概述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果。

(3分)(3)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你怎样认识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4分)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十年分类】专题03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

【十年分类】专题03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

专题03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1.(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答案】(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2019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

(6分)【答案】(2)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2019全国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影响类试题【答题术语】1。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

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

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6。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7。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8。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9。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类试题【答题术语】1.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2。

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3。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4。

如何认识清明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5。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巨变6。

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7。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8。

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

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原因类试题【答题术语】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2。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4。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5。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6。

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7。

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开放探究类试题【答题模板】特点概述: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类型1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主观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

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

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

他生于明代官宦之家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又受到清朝皇帝的宠爱,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

在天文学领域,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得肇端。

微专题讲座3 “意义、影响类”主观题解题技巧.doc

微专题讲座3 “意义、影响类”主观题解题技巧.doc

微专题讲座3“意义、影响类”主观题解题技巧意义、影响类主观题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全国卷Ⅰ、Ⅲ全国卷Ⅰ、Ⅱ、Ⅲ全国卷Ⅱ全国卷Ⅱ全国卷Ⅰ、Ⅱ意义类题型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等。

这是每年高考卷必考的题型,意义类设问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也有笼统设问的,但也应自行分为经济、政治等方面来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9月,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该村适应农村城市化的趋势,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保证了民情联系无遗漏、社会信息底数清、服务管理零距离、社区管理无盲点。

刘塘庄村对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

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此外,刘塘庄村重视在社区建设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

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做法的政治意义。

考生答卷1阅卷点评:审题偏差,知识范围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而不是政府的知识;对象是“政治意义”,没有经济意义。

考生答卷2阅卷点评:解读提取信息不完整,遗漏“民主决策”信息。

考生答卷3阅卷点评:信息较完整,但是没有对材料信息进行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整合。

没有整合出对“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失分警示“意义、影响”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要分清对象主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对“党”、对“政府”、对“公民”、对“国家社会”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满分答案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4)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4)

1.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⑴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谁?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⑵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⑶工业革命促使哪两个时代的到来?2.阅读下列材料: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

请回答:⑴这段材料出自何处?作者是谁?⑵这段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⑶这段材料所揭示的基本原则分别在近代美国和中国哪两部法律文件中得到了体现?3.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回答:⑴材料一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哪一派别的观点?⑵材料二代表了哪一派别的观点?为实现其政治理想,他们发动了什么运动?⑶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4、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影响意义评价类型的题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一部分,那么有哪些技巧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如何答好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如何答好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如何答好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在日常的训练及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答好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呢?我认为:要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的题型特点:“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等。

其次,在了解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的题型特点的基础上,还应把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意义类”主观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或者是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做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1. “意义”类题目答案中常用的“关键词”“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

2. “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有“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渐近阐述的(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后社会);其次,从横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包括题目中的有效材料信息+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精辟观点。

3. 常见分析(1)从主体上分析。

如在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①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②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市场、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等。

③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

高考历史主观题(必背知识)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必背知识)汇总

中国史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3、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4、“燔诗书而明法令”。

5、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卿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受束缚和制约较小。

(3)思想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加强自身权力,同时推广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交通方面:秦灭六国后,统一规定:货币分为两种,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兴修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焚书坑儒军事方面: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附益之法》,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改革改政体制,加强皇权。

主要有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3.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

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主观题答题模板(三)意义类

主观题答题模板(三)意义类

主观题答题分类指导(三):“意义类”主观题一、题型特点:“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

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二、答题模板解答“意义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到答题的切入点。

一般可考虑如下三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二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如上题我们可以从财政的作用、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意义。

三是确定范围析意义。

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

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角度归纳如下:1.经济意义方面(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比如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等。

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结合所学可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②根据“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可得出““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018年全国卷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②根据“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可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19年全国三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朝的制度”,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结合所学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②根据“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③根据“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④考虑汉朝国家治理对后世的影响得出“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二)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其本身的含义作答。

例如:(2018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结合所学可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②根据“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结合意义本身的内涵(对人的价值)可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设问中的提示作答。

例如:(2019年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

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

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萄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

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

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

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

”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

到战争结来,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