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

(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可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

②根据“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

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可得出““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018年全国卷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

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

②根据“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可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19年全国三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朝的制度”,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结合所学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

②根据“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

③根据“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