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TD系统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TD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TOD协议规范(接受修订)

中国移动TD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TOD协议规范(接受修订)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QB-X-XXX-XXXX1pps+ TOD 时 间 接 口 规 范╳ ╳ ╳ ╳ -╳ ╳ -╳ ╳ 发 布征求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意见 稿- xur o版 本 号 : 1.0.0中 国 移 动 TD 无 线 系 统 高 精 度 时 间同步技术规范ng╳ ╳ ╳ ╳ -╳ ╳ -╳ ╳ 实 施发布QB-X-XXX-XXXX 目1 2 3 4 5 6录范围 ........................................................................................................................................................................ 1 引用标准 ................................................................................................................................................................ 1 符号及缩略语 ........................................................................................................................................................ 1 概述 ........................................................................................................................................................................ 1 基于 1PPS+TOD方式的时间同步功能要求 ........................................................................................................... 2 1PPS+TOD接口中TOD的协议规范 .......................................................................................................................... 3 6.1 6.2 6.2.1 6.2.2 6.2.3 TOD帧定义...................................................................................................................................................... 3 TOD消息定义.................................................................................................................................................. 47编制历史 ................................................................................................................................................................ 7征求意见 稿- xur ong时间信息消息 ....................................................................................................................................... 4 时间状态消息 ....................................................................................................................................... 5 数据类型定义 ....................................................................................................................................... 6QB-X-XXX-XXXX前言中国移动 TD 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共分以下三个分册: 1)中国移动 TD 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2)中国移动 TD 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1pps+TOD 时间接口规范 3)中国移动 TD 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1588v2 时间接口规范。

中国td系统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td系统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018-2010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版本号:1.0.02011-4-8发布2011-4-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符号和缩略语............................................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定义及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定时输入功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1. 时间同步输入基本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2. 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3. 地面时间输入................................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4. 频率输入(可选)............................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国移动TD-LTE无线网络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TD-LTE无线网络设备规范

涉及网元 eNode B MME 是否支持 软件版本
厂商应答 支持时间 测试情况 备注
LTE_PHY_2 物 理 接 口
G E 接口
V1.0
LTE_PHY_2 物 理根据C o S 丢包等) D i f f S e r v支 持 差 分 服 务 , 支 持 D S C P 标 记 D i f f S e r v支 持 根 据 运 营 商 要 求 配 置 D S C P 标 记 映射 支持Q C I 到D S C P 的灵活映射(R F C 2 4 7 4 ,R F C 2 4 7 5 ,
RFC2597 and amended by RFC3260) Q o S 以太网优先级 持以太网Q o S 功能,即I E E E 8 0 2 . 1 p ,并对运营商可配 支 QoS 映射 支持三层D S C P 优先级到V L A N 优先级表示的灵活映射
实现方式(软 序号 类别 分类需求 具体描述 版本 件实现、硬件 实现、软硬件 物理层接口要求 LTE_PHY_1 物 理 接 口 G E 接口 支持G E 电接口(1 0 / 1 0 0 / 1 0 0 0 B a s e T ) 支持G E 光接口(1 0 0 0 B a s e - L X / S X ),可通过不同的光 模块适应不同的光接口类型 G E 接口 支持G E 光接口(1 0 0 0 B a s e - L X / S X ),可通过不同的光 模块适应不同的光接口类型 链路层功能要求 LTE_MAC_1 I P 层功能要求 LTE_IP_1 LTE_IP_2 Q o S 要求 LTE_QoS_1 LTE_QoS_2 LTE_QoS_3 LTE_QoS_4 LTE_QoS_5 LTE_QoS_6 LTE_QoS_7 LTE_QoS_8 同步要求 LTE_Sync_1 LTE_Sync_2 LTE_Sync_3 LTE_Sync_4 LTE_Sync_5 其他要求 LTE_Other_1 O t h e r DHCP 支持D S C P 协议 V1.0 Sync Sync Sync Sync Sync 频率同步 空口载波频率稳定度应满足±0 . 0 5 p p m 的长期和短期要求 时间同步 空口时间与时间服务器的时间之间误差小于±1 . 5 u s 同步接口 1588 优先级 支持1 P P S +T O D 同步接口,具体标准如下:1 P P S 和T O D 信息传送采用4 2 2 电平方式,物理接头采用R J 4 5 或D B 9 支持I E E E 1 5 8 8 V 2 协议 支持同步优先级,配置不同同步源的优先级,当高优先级故 障时自动切换到低优先级的同步源 V1.0 V1.0 V1.0 V1.0 V1.0 QoS QoS QoS QoS QoS QoS 流量整形 支持以太网接口的流量整形 流量整形 支持所有用户面的流量整形(S 1 _ U 和X 2 _ U ) 流量整形 支持在所有接口根据要求启动或关闭流量整形,支持策略配 V1.0 V1.0 V1.0 V1.0 V1.0 V1.0 V1.0 V1.0 L3 L3 IPv4 IPv6 支持I P V 4 协议(R F C 7 9 1 / S T D 0 0 0 5 ) 支持平滑升级到支持I P V 6 (R F C 2 4 6 0 + R F C 5 0 9 5 ),即 不需要任何硬件的改动,通过软件升级支持I P V 6 V1.0 V1.0 L2 VLAN 支持V L A N 的划分,支持将S 1 - U 、S 1 - C 、X 2 和O M A 面分 别映射到不同的V L A N V1.0 V1.0 UE

td-scdma 标准

td-scdma 标准

td-scdma 标准TD-SCDMA标准。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也是全球唯一的TD-SCDMA制式。

它是一种3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时分复用和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具有高频谱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TD-SCDMA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特殊的移动通信需求。

在中国,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能力和容量需求非常高。

TD-SCDMA标准的推出,填补了中国在3G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TD-SCDMA标准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TD-SCDMA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利用,实现了多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其次,TD-SCDMA还采用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通信质量。

再次,TD-SCDMA还具有较好的覆盖能力,能够满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通信需求。

最后,TD-SCDMA还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通信体验。

TD-SCDMA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TD-SCDMA标准的推动下,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TD-SCDMA标准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成果,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在3G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TD-SCDMA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TD-SCDMA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1588v2时间接口规范 QB-B-017-2010

1588v2时间接口规范 QB-B-017-201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017-2010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588v2时间接口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1588v2T i m e I n t e r f a c e f o r P r e c i s i o n T i m e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版本号:1.0.02011-4-8发布2011-4-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1588 v2接口基本功能 (3)6 PTP报文类型 (4)7 PTP时钟和协议模式 (5)8 PTP延时机制和时延补偿 (6)9 最佳主时钟算法 (6)10编制历史 (7)附录A (不同时钟模式的说明附录) (7)A.1 普通时钟OC (7)A.2 边界时钟BC (7)A.3 透传时钟TC (8)A.4 PTP混合类型设备 (8)附录B (BMC算法状态机附录) (8)附录C (PTP系统中的数据类型和在线格式附录) (12)C.1 简单PTP数据类型(PRIMITIVE DATA TYPE) (12)C.2 派生数据类型(DERIVED PTP DATA TYPE ) (13)C.3 在线格式(ON-THE-WIRE FORMATS) (16)附录D (PTP报文格式附录) (17)D.1 PTP报文头 (17)D.2 PTP消息体 (20)附录E (PTP over IEEE802.3/ Ethernet方式附录) (24)附录F (PTP over UDP over IPv4方式附录) (24)前言本标准的目的: 随着TD-SCDMA、TD-LTE系统高精度时间地面传送需求的出现,要求网络设备和基站设备等提供各种类型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

TD技术介绍

TD技术介绍

∙TD-SC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

2008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正式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

首批将邀两万名不同行业部门的代表客户参与TD终端、网络和业务的全方位测试,免费提供测试终端和数据卡,给予话费补贴。

同步启动试商用工作,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终端和配套资费套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体验TD网络和业务。

∙什么是TD-SCDMA∙TD-SCDMA——英文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即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也可简称TD,以后出现的TD除非特别说明,均表此意),是中国电信行业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可替代UTRA-FDD的方案,得到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WTS)及3GPP国际组织的全面支持,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

TD-SCDMA集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等技术优势于一体,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移动通信技术。

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与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并称为3G时代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

∙TD技术发展历程∙2001年3月,3GPP正式接纳了中国提出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全部技术方案,并包含在3GPP版本4(Release4)中。

2002年大唐、普天、华为、中兴等成立TD产业联盟,信产部为TD分配155M频段;2004年底,完成MTNET测试;2006年,在信产部组织下在保定、青岛、厦门、北京、上海进行了3阶段的小规模试验网技术验证;2007年,10省市大规模实验网建设开始(青岛,保定分别由网通、电信承建)。

时间同步和时钟同步原理及配置方法介绍

时间同步和时钟同步原理及配置方法介绍

28
28
时间同步网管参数配置
单步时钟时,将只使用SyncMessage报文来计算主从路径延迟,而不需要 FollowUpMessage来携带SyncMessage报文的发出时间戳,SyncMessage报文的发 出时间戳(EgressTimeStamp)会夹带在SyncMessage报文自己的originTimeStamp 字段中
26
26
时钟同步网管参数配置(TIMA)
输出时钟源QL值、时钟导出配置: 作用: 主要是配置从TIMA单盘导出的外时钟的相关特性
27
27
时间同步网管参数配置(ONU)
本地时钟配置: 作用: 主要配置IEEE1588V2 MASTER相关参数
主要参数说明: 1. 时钟ID1、时钟ID2:PTP时钟ID(8字节),配置为本地MAC(3、4字节插入
( Boundary clock )
E2E透传时钟
P2P透传时钟
( End-to-end transparent clock )( Peer-to-peer transparent clock )
8
8
1588V2时钟模型
➢ 普通时钟
OC(Ordinary Clock)是网络始端或终端设备,只有一个1588 端口,该端口作为Slave 或Master。
2字节 0x01
消息头
2字节 0x0010 消息域长度 23 BYTES
16字节
1字节
载荷域
校验域
14
14
时间同步实现机制---1PPS+TOD
TOD信息波特率默认为 9600,无奇偶校验,1 个起始位(用低电平表示),1 个 停止位(用高电平表示),空闲帧为高电平,8 个数据位,应在 1PPS上升沿 1ms 后开始传送 TOD信息,并在 500ms 内传完,此 TOD消息标示当前 1PPS 上升沿时 间。TOD协议报文发送频率为每秒 1 次。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传输功能分册V2.0.0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传输功能分册V2.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T D -S C D M A 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传输分册 T D -S C D M A R A N S u b -s y s t e m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版本号:2.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09-1-21发布2009-1-21实施 QB-A-008-2008目录1范围 (4)2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符号及缩略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物理层要求 . (5)4.1 ATM承载接口要求 (5)4.1.1 接口类型 (5)4.1.2 接口数量和可扩展性 (6)4.2 IP承载接口要求 (6)4.2.1 接口类型 (6)5 ATM功能要求 (8)5.1 基本要求 (8)5.1.1 PVC建立功能 (8)5.1.2 AAL支持功能 (9)5.1.3 在链路故障时IMA带宽的调整 (9)5.1.4 VC到VP的映射 (9)5.1.5 承载能力要求 (9)5.1.6 电路仿真交换 (10)5.1.7 对敏感业务的BW预留 (10)5.1.8 Over-provisioning (10)5.1.9 传输承载的修改 (11)5.2 ATM Qos (11)5.2.1 QoS映射 (11)5.2.2 业务整形 (13)5.3 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 (13)6IP功能要求 (13)6.1基本要求 (13)6.1.1 硬件支持要求 (13)6.1.2 IuPS/IuCS/Iur/Iub over IP (14)6.1.3 IP E1接口特性 (14)6.1.4 业务承载分离 (14)6.1.5 HSPA and Rel.99 traffic over IP (15)6.1.6 Iub带宽预留 (15)6.1.7 Over-provisioning (15)6.2 双栈要求 (15)6.3 IP QoS要求 (16)6.4 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 (16)6.4.1 IP 上的CAC控制 (16)6.5 IP端口负荷分担和冗余备份 (17)6.6 IP端口流量整形 (18)6.7 以太网功能要求 (18)6.8 IPv6功能要求 (18)7操作维护承载要求 (18)8同步要求 (19)8.1 GPS模式下的同步要求 (19)8.1.1 定时方式 (19)8.1.2 RNC同步要求 (19)8.1.3 NodeB同步要求 (19)8.1.4 定时接口要求 (20)8.1.5 RNC、Node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绝对时间同步要求 (21)8.2 TD的GPS传输替代对无线系统的同步功能要求 (22)8.2.1 RNC同步要求 (22)8.2.2 NodeB同步要求 (22)9编制历史 (24)附件A:QoS策略配置方法参考 (24)前言本标准将在TD-SCDMA设备选型、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保证厂家对重要功能的实现及并满足我公司的商用进度。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XXX-2011T D-L T 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定A c c e p t a n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n W i r e l e s sE n g i n e e r i n g A c c e p t a n c e f o r T D-L T E S y s t e m版本号:1.0.0x x x x-x-x x发布x x x x-x-x 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规定主要包括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设备验收、安装验收、工程参数验收、网络性能测试验收、工程试运行、工程终验的相关要求。

本规定旨在规范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的设备验收、安装验收、工程参数验收及网络性能的测试验收,重点给出验收要求和标准,为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建设制定基本参考规范。

本规定需与企业标准编号《企业标准名称》配套使用。

本规定附录为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参考文件列表。

本规定由中移xxxx号文件印发。

本规定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技术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规定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江苏公司:董巍吴振海侯晓明李剑许准集团设计院:汤利民张新程赵旭淞胡恒杰徐德平史辛宁朱强王星白承灏程日涛刘群韩云波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验收总则 (8)5.TD-LTE无线子系统参考连接示意图 (10)6.施工安装工艺验收 (11)6.1 机房环境检查验收 (11)6.2 BBU安装验收 (13)6.2.1 落地安装方式验收 (13)6.2.2 挂墙安装方式验收 (14)6.2.3 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方式验收 (15)6.2.4 室外型设备安装验收 (16)6.3 RRU安装验收 (17)6.3.1 抱杆安装方式验收 (18)6.3.1.1 独立抱杆安装验收 (18)6.3.1.2 共抱杆安装验收 (20)6.3.2 挂墙安装方式验收 (20)6.3.3 增高架安装方式验收 (21)6.3.4 塔上安装方式验收 (22)6.4 线缆安装验收 (23)6.4.1 线缆安装总体验收要求 (23)6.4.2 BBU与RRU连接光缆安装验收 (25)6.4.3 电源线安装验收 (26)6.4.4 接地线缆安装验收 (27)6.4.5 传输线安装验收 (28)6.4.6 馈线安装验收 (29)6.5 天线安装验收 (31)6.5.1 基站天线安装验收 (31)6.5.2 GPS天线安装验收 (32)6.6 防雷箱/电源箱(盒)安装验收 (34)6.6.1 直流室内防雷箱(盒)安装验收.. 346.6.2 直流室外防雷箱(盒)安装验收.. 356.6.3 室外交流电源箱(盒)安装验收.. 367.工程初验 (36)7.1 初验测试总体要求 (36)7.2 设备验收 (37)7.2.1 TD-LTE基站检查验收 (37)7.2.2 TD-LTE基站设备硬件验收测试 (42)7.2.2.1 电源测试 (42)7.2.2.2 硬件功能测试 (42)7.2.2.3 倒换和再启动测试 (43)7.2.2.4 传输中断测试 (44)7.3 性能测试验收 (44)7.3.1 相关概念及约定 (44)7.3.1.1 测试区域与路线选择 (44)7.3.1.2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45)7.3.1.3 测试设备需求 (45)7.3.1.4 终端要求 (46)7.3.1.5 信道条件定义 (47)7.3.1.6 覆盖测试中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 (48)7.3.1.7 终端移动速度 (49)7.3.1.8 测试其他约定 (49)7.3.2 单小区性能测试项目 (50)7.3.2.1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测试 (50)7.3.2.2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测试 (51)7.3.2.3 单用户Ping包时延测试 (51)7.3.2.4 控制面时延测试 (52)7.3.3 全网覆盖测试 (52)7.3.4 网络质量测试项目 (53)7.3.4.1 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测试 (53)7.3.4.2 寻呼成功率测试 (55)7.3.4.3 掉线率测试 (56)7.3.4.4 切换成功率测试 (57)7.3.4.5 切换时延测试 (57)7.3.4.6 用户平均吞吐量测试 (58)7.3.5 SON功能测试项目 (59)7.3.5.1 PCI自配置测试 (59)7.3.5.2 PCI自优化流程与控制测试 (60)7.3.5.3 PCI冲突检测和解决测试 (60)7.3.5.4 PCI混淆检测和解决测试 (61)7.3.5.5 自由模式ANR功能测试 (62)8.工程试运行 (63)8.1 试运行要求 (63)8.2 试运行观察项目及指标标准 (63)8.2.1 单小区性能指标要求 (64)8.2.2 网络覆盖指标要求 (64)8.2.3 网络质量指标要求 (64)8.2.4 SON功能指标要求 (65)9.工程终验 (66)9.1 工程竣工验收技术文件 (66)9.2 验收要求和内容 (67)10.编制历史6711.附录(工程验收文件参考列表)。

TD-SCDMA系统中1588v2时间同步技术探讨

TD-SCDMA系统中1588v2时间同步技术探讨
同步。
接 口的 时 间 同步 指 标 为 ±15 S . ,基 站 空 中 接 口 载 波 频 率 稳 定 度 要 优 于 ±O0 p .5p m。如 果 采
用本 地 时 钟 授 时 ,将 无 法 满足 TD— CDM A高 S 精 度 时 间 同 步 要 求 ,因 此 TD— CDM A 络 需 S 网
www.i o .n 15 tm c m c
匝圈
打造新型时间同步网 支撑T — C M 跨越发展 D SD A


(a)


\ 由
b 58
达 到 0 1 m 1 8 v 在 原 协 议 的 基 . s 82 。 5 础 上 , 针 对 通 信 网 的 特 点 进 行 了 改 进 , 提 高 了 同 步 的 精 度 , 加 入 了 故
・设 备 不 稳 定 因 素 增 加 : 目前 GP 时 钟 模 S
块 已成 为 基 站 损 耗 率 较 高 的 主 要 模 块 ,据 广 东
移 动 和 北 京 移 动 的 设 备 故 障 率 统 计 ,GP m 钟 sY 已 成 为 除 射 频 模 块 外 的 第 二 高 故 障 率 设 备 , 占 总 故 障 数 1%左 右 。 5
电佑技 求
T — C MA融 D S D
韩柳燕 李 晗 王 磊 李 允博

中国移 动通信 研究 院
北 京 10 5 03 0
口 背 景
同 步 网 是 通 信 网 必 不 可 少 的 组成 部 分 ,是 保 证 网络 定 时 性 能 的 关 键 。 由 于 TD— CDM A S
・新 增 端 口 间 延 时 测 量 机 制— —
p e延 时 机制 。 er

中国移动TD-LTE一体化皮基站设备必达标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TD-LTE一体化皮基站设备必达标技术要求

本规范定义了中国移动TD-LTE一体化皮基站设备必达标技术要求,用于指导中国移动TD-LTE一体化皮基站设备选型和网络建设。

其中,优先级说明如下:●必达标项:有一项不支持则判定为设备技术不通过;●累计必达标项:累计达到任何3项(及以上)不支持则判定为设备技术不通过;一、TD-LTE无线功能要求1.1系统带宽和配置(1)系统带宽支持20MHz带宽的灵活配置优先级:必达标项(2)系统带宽支持10MHz带宽的灵活配置优先级:必达标项(3)子载波间隔15kHz除eMBMS业务外,TD-LTE系统子载波间隔设置为15kHz优先级:必达标项1.2子帧配置(1)帧结构支持上下行时隙配比5ms 2DL:2UL、3DL:1UL,其他配置可软件升级实现优先级:必达标项(2)帧结构支持特殊时隙配比10:2:2,3:9:2,其他配置可软件升级实现优先级:必达标项(3)帧结构支持Normal CP,用于规避多径引起的干扰(Normal CP可规避最大4.6us内的符号间干扰)优先级:必达标项(4)特殊时隙的应用支持在DwPTS上传送物理层控制信道(PDCCH/ PCFICH/PHICH);当DwPTS上符号数不小于6时,支持同时发送数据信道优先级:必达标项(5)特殊时隙的应用支持配置终端在特殊时隙UpPTS上发送Sounding参考信号,并能正确接收优先级:必达标项1.3随机接入(1)随机接入系统支持随机接入PRACH format 0优先级:必达标项(2)随机接入随机接入支持发送密度为10ms 1次和20ms一次优先级:必达标项(3)随机接入支持基于竞争和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并且运营商可配置基于竞争和非竞争随机接入码数量(每个小区可分配的随机接入码数量为64个)优先级:必达标项1.4上行功控(1)上行功控支持运营商配置PRACH功率初始值和功率调整步长(powerRampingStep)优先级:必达标项(2)上行功控支持PRACH 消息3(msg3)的闭环功控,提高接入成功率优先级:必达标项(3)上行功控支持PUSCH、PUCCH、Sounding参考信号闭环功控优先级:必达标项(4)上行功控支持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的事件触发性和周期性两种反馈触发机制,且支持触发周期和门限的设置优先级:必达标项(5)上行功控支持单个功控命令用于承载多个UE的功率调整信息(DCI format 3)以提高传输效率优先级:必达标项(6)上行功控支持PUSCH根据上行接收信号强度或质量、Power Head Room、接收机性能、MCS解调门限等因素来调整终端的发射功率优先级:必达标项(7)上行功控支持PUSCH绝对式和累积式的功率控制优先级:必达标项1.5空口同步(1)空口同步在启动阶段,皮站通过监听其他基站PSS/SSS获得其他基站的同步信息,并通过侦听宏基站CRS跟踪和保持同步情况。

中国移动TD网络1588V2时间同步信号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TD网络1588V2时间同步信号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TD网络1588V2时间同步信号解决方案作者:宫志双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研究1588v2 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中国移动在TD 网络方面进行的技术更新。

这种技术更新能够稳定用户移动终端的信号,可以带来减少因时间误差带来的数据传输误差,最终在技术的精准度上做到发展。

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自己技术的发展来更好地传递信息,也成为了相关企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关键词】 TD 网络 1588V2 时间同步技术中国移动一、1588V2 时间同步信号标准情况1.1 概念时间同步技术是频率同步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不同数据传输部位的时间能够同步,他们所从属的主从时钟能够做到最好的配合,所以进行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运用。

IEEE 在2002 年发布了IEEE 1588 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一种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

IEEE 1588 是针对局域网组播环境制订的标准,在电信网络的复杂环境下,应用将受到限制。

因此在2008 年又发布了IEEE 1588v2,该版本中增加了适应电信网络应用的技术特点。

正是由于使用与电信网络通信,所以移动公司进行相关技术的引用与研究。

1588v2 时钟对时间的要求与以往的简单同步技术不同,它的能够向基站提供精准的同频率、同相位时钟信号的时钟技术,可满足3G、LTE 等信息技术传播中对时间的严格要求,从而能够保护用户的信号稳定性,做到在各基站转换中能够保证信息通畅。

时间同步技术专业性强,1588V2 则更加严肃的做到了这些要求。

TD 网络范围覆盖广,可以在一些4G信号达不到地方,作为信息传播的补充网络,从而达到对用户网络稳定性的保护。

1.2 应用现状1588v2 是可供应用的提供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的方法,能适合于不同传送平台的局间时频传送。

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基站分布较广,数量较多。

为了保证用户的基本信号稳定供应,所以对于时间的要求更加精密,运用1588V2 技术指导更加符合要求。

中国移动TD-LTE_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

中国移动TD-LTE_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TD-LTE digital cell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MC-Rmeasuremen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OMC-R测量报告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 OMC-R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OMC-R测量报告数据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测量报告数据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RSRQ)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手册MME、SAEGW分册v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手册MME、SAEGW分册v

中国移动TD-LTE核心网设备入网验收指导手册(MME、SAE-GW分册)(V2.0)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前言本手册主要针对新入网的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及扩容设备上线前的验收工作而制定。

本手册明确了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MME/SAE-GW及相关网络设备)在入网前进行验收测试时,应该完成的相关工作和遵循的相关要求,新入网的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及扩容设备上线前应按照本手册开展验收工作。

第一章总则一、验收工作内容对于LTE主设备-分组域核心网(MME/SAE-GW等相关网络设备)的系统验收测试,主要包括网管功能验收、安全评估验收、安全管控接入验收、系统操作维护功能验收、系统功能验收、计费验证测试、系统性能验收测试、系统硬件验收测试、局数据、路由原则和参数配置验收、资产管理验收、文档验收等。

要求对于每个测试项目都形成书面文档,各方面签字确认。

二、验收测试规范的制定验收测试规范应在验收前由工程建设负责人组织编订。

系统验收前,工程建设负责人应组织验收方案讨论会,网络部、研究或设计院、计划部、工程部、计费部门、运营部门等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并提出意见。

对验收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组织验收。

第二章系统验收内容一、网管功能验收1、MME/SAE-GW设备割接入网前,应完成网管接入工作。

2、网管功能验收内容详见网管功能合同。

网管功能的验收重点包括告警功能、性能监控功能、巡检功能、统计功能、以及其他网管功能。

其中:(1)告警功能涵盖所有设备的告警采集(应包括设备不可达、设备负荷如CPU过高、SAE-GWAPN地址池容量等影响分组域业务的重要告警)、呈现,设备日志消息的上报、呈现等;(2)性能监控功能包括所有设备(MME/SAE-GW等相关网络设备)的板卡负荷、端口转发流量等重要性能的监控及历史性能的统计;(3)巡检功能指通过网管实现对MME/SAE-GW等相关网络设备的自动巡检功能;(4)统计功能;必须具备关键业务指标的15分钟粒度的统计功能,关键业务指标的统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准确性,统计指标的误差率在允许的范围内(<8%)。

时间同步方案说明

时间同步方案说明
图表19同步以太方案原理
对于3G/LTE基站,一般都支持ETH接口通过同步以太从接入设备获取时钟;对于2G基站(E1接口),ATN可以对E1进行retiming(再定时)后通过E1将频率传递给基站;对于不支持同步以太,也没有E1业务接口的基站,可以专门为时钟配置E1传递频率,或者接入设备的E1接入到基站的外时钟口也可以。
1588v2应用于电信网络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常见的光纤割接和熔接操作会引入新的光纤收发长度不对称,每次操作都需要通过仪表测量等方式进行光纤非对称补偿校准。
在实际部署时,业界目前主要有3种光纤不对称解决方案,下面分别介绍:
1.3.1
设备直接采用单纤双向光模块,收发都在同一根物理光纤上传输,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双纤收发链路延时不对称的问题,不需要进行测量和补偿。单纤双向方案中,由于收发波长不同引起的双向链路延时不对称一般比较小,且可以由设备自动计算和补偿。根据G.652的定义,可以计算出FE单纤双向引入的时间误差约为每公里1.06ns,GE单纤双向引入的时间误差约为每公里0.544ns,远远小于普通双纤1米2.5ns的时间误差。采用单纤双向光模块后,无论是开局还是维护,都不用下站测量。
(5)全网要合理规划时钟同步网,避免时钟互锁、时钟环的形成。对于时钟长链要考虑给予时钟补偿(G.803):传送链路中的G.812从时钟数量不超过10个,两个G.812从时钟之间的G.813时钟数量不超过20个,G.811,G.812之间的G.813的时钟数量也不能超过20个,G.813时钟总数不超过60个。
1588V2是目前组网唯一能够提供的时间同步方案,如下图所示,主备BITS一般与基站控制器共机房,就近能够接入RSG设备最好。华为公司的BITSV6或者BITSV3都可以作为时间源。推荐BITS配置为OC模式,通过ETH口接入RSG. 1PPS+ToD没有国际标准,只有中国移动公司的标准,并且存在秒脉冲状态(代表时钟质量)和Clockclass(1588V2中的时钟质量)转化的问题,不推荐。另外,基站最好支持1588V2,能够与网络设备对接,否则使用1PPS+ToD同样存在异常商互通困难的问题。

中国移动TD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1588_v2协议规范(讨论稿)-接受修订

中国移动TD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规范-1588_v2协议规范(讨论稿)-接受修订
6.3 PTP报文传输承载方式 ............................................................................................................................. 17 6.3.1 PTP over IEEE802.3/ Ethernet.............................................................................................................. 17 6.3.2 PTP over UDP over IPv4....................................................................................................................... 19
6.1 PTP系统中的数据类型和在线格式 .......................................................................................................... 4 6.1.1 简单PTP数据类型(Primitive data type) ...................................................................................... 4 6.1.2 派生数据类型(Derived PTP data type ) ..................................................................................... 5 6.1.3 在线格式(On-the-wire formats) .................................................................................................... 9

中国移动TD高精度同步网建设——中国移动设计院传输所高军诗副所长演讲(摘录)

中国移动TD高精度同步网建设——中国移动设计院传输所高军诗副所长演讲(摘录)
统 中的传 感器 、执行 器 以及其 他终 端设 备 中的 时钟进 行 亚微秒级 同步 ,可实现频率 同步和时 间( ) 。 相位 同步 偿算 法 中假 设 节点 问信号 往返 时 延相 同 ,但实 际上 ,节点 问收 发
了一种精 确时 间协 议P P( rcso i rtc 1 T Pe iin Tme Poo o ),
关 , 目前 ,一般要 求 网络 距离 2 0—3 跳 ,至 于多大 的网 O
度依赖于频率同步精度 ,为了保证时间同步的稳定性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般采 用基 于物 理层 同步 的频率 同步方 式一 同步 以太 网
协 议 ,与P P T 并行运 行。 中国移动T D高精度 同步 网建设 方案 。利用城 域 网 内
● ●
设备采 用 1 P + O 时间同步接 PS T D 口 2 /、2 H 频率 同步接 口 和 Mbs M z
连接N d 。 o eB 上述 方案 中需要 注意 以下 两
中国移动设计院传输所高 8 v 时间同步补 军诗剐所长演讲 ( 噼】 螺 5 用 于对标 准 以太 网或其 他采 用多 播技 术 的分布 式总线 系 个 问题 :一是 1 8 2

2 3
I7 lt , - 4
间同步 ,以避 免 时隙 间和 上/ 下行
帧 之 间的干扰 。T — C M 基 站 D S D A
频 率 同步 精 度要 求为0.5 p 0 p m,
时间同步 精度要求 为 ±1 S . 。 5
现有T 基站均采用基站加装 D
G S P 卫星 接收机 来解 决 时间 同步 的需 求 ,但存 在 因政 治 和施 工难 度考 量带 来 的诸 多问题 。 因此 ,急需 采 用地面 传送 的替代解决方案 ,以满足基站 的时间同步需 求。

TD-SCDMA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信号解决方案_培训资料

TD-SCDMA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信号解决方案_培训资料
边界时钟 主时钟 从属时钟 引入边界时钟 穿越网络时,由于延时、抖动等原因, 时钟精度无法满足 主时钟 逐跳支持,满足精度 从属时钟
从时钟
根据主时钟校正时间的时钟
边界时钟 一个时钟晶振 一个端口做为上级Master的Slave N个端口为下级Slave的Master 本地站点与上级Master的时钟同步 可连接不同协议网络 16
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5
原子钟守时能力
1. 2. 各自独立的原子钟守时能力不能满足TD需求; 网络中必须有统一的参考时间同步源。
本振源 移动频率同步网PRC/LPR
老化率/最低准确度 2×10-12(骨干网工程指标)
变化1ms需用时间 约16年
变化1us需用时间 5.8天
G.811规定的1级时钟
• • 如果是主时钟,周期性地发送Sync消息 如果是从时钟,周期性地与主时钟交互,纠正本地时钟
主时钟与从时钟的状态可能会不断转换
由最佳主时钟算法决定
Recommand_state=BMC_Msater 状态转换为主时钟 Recommand_state=BMC_Slave 状态转换为从时钟
透明时钟TC
TC(Transparent Clock)是网络中间节点时钟设备,其可分为E2E TC (End to End TC)和P2P TC(Peer to Peer TC)两种
15
1588v1—普通时钟&边界时钟
主时钟 在一条PTP通信路径中,这个时 钟提供源时间供其它时钟同步 边界时钟 有两个以上PTP端口,每个端口可接入到 不同的PTP通信路径 普通时钟 只有一个PTP端口的PTP时钟 边界时钟、普通时钟都可以是主时钟或从时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018-2010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版本号:1.0.02011-4-8发布2011-4-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符号和缩略语 (1)4.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定义及构成 (2)4.1. 定义 (2)4.2. 构成 (2)5.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 (2)5.1. 定时输入功能 (2)5.1.1. 时间同步输入基本要求 (2)5.1.2. 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 (2)5.1.3. 地面时间输入 (3)5.1.4. 频率输入(可选) (3)5.2. 本地时钟功能 (3)5.3. 定时输出功能 (3)5.3.1. 时间输出接口功能 (3)5.3.2. 频率输出接口功能 (4)5.4. 监控管理功能 (4)5.4.1. 时间输入信号的告警监测 (4)5.4.2. 时间输入信号的性能监测(可选) (4)5.4.3. 网管功能 (4)6.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 (5)6.1. 频率同步性能 (5)6.2. 时间同步性能 (5)6.2.1. 时间精度要求 (5)6.2.2. 时间稳定度要求 (5)6.2.3. 守时精度的要求 (5)6.2.4. 时间源倒换的性能要求 (6)7. 可靠性及环境要求 (6)7.1. 可靠性要求 (6)7.2. 环境要求 (6)7.2.1. 电源要求 (6)7.2.2. 温度要求 (6)7.2.3. 湿度要求 (6)8. 编制历史 (7)前言本标准的目的:随着TD-SCDMA、TD-LTE系统高精度时间地面传送需求的出现,要求网络具有时间同步设备,用于提供各种类型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

此标准是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设备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定义及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设备环境要求。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B-015-2010 中国移动TD无线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总体技术要求[2] QB-B-016-2010 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PPS+TOD时间接口规范[3] QB-B-017-2010 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588v2时间接口规范[4] QB-B-018-2010 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5] QB-B-019-2010 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测试规范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105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柳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定义、功能结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及环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为中国移动各种通信设备提供高精度时间服务的独立型时间同步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4.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定义及构成4.1. 定义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是指利用源自UTC的时间输入信号,提供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高精度时间输出功能,并具有守时功能的设备。

4.2. 构成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由时间输入(包括卫星接收机),频率输入,定时合成、时间和频率输出,以及网管通信等组成。

图4-1 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构成示意图5.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5.1. 定时输入功能5.1.1. 时间同步输入基本要求时间同步设备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或者地面时间输入信号获得时间同步。

5.1.2. 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1)应能配置基于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或者GPS/北斗/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双模或者多模接收机。

2)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可以采用内置式或外置式。

对于内置式卫星接收机,卫星接收机和时间同步设备间的接口为内部接口,本标准不作要求。

对于外置式卫星接收机,卫星接收机和时间同步设备间的接口应采用1PPS+ToD接口(1PPS+ToD接口要求应满足《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PPS+TOD时间接口规范》的要求)。

3)对于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应能设置天馈线时延补偿功能。

5.1.3. 地面时间输入1)应支持以下时间输入接口:a)PTP接口(必选)b)1PPS+ToD接口(必选)c)DCLS接口(可选)2)应支持至少两路地面时间输入接口,两路或多路时间输入接口间应能支持自动和人工倒换功能。

3)地面时间输入接口与内置式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间应能支持自动和人工倒换功能。

4)对于PTP接口、1PPS+ToD接口、DCLS接口,均应支持设置时延补偿功能。

5)利用1PPS+ToD接口只接入1PPS信号时,应支持设置TOD时间的功能(可选)。

5.1.4. 频率输入(可选)应支持频率输入接口,接口类型支持2048kHz和2048kbit/s,端口可以人工配置成2048kHz或2048kbit/s。

5.2. 本地时钟功能1)应配置满足2级节点从钟要求的铷钟或者高稳晶振作为内部时钟。

2)内部时钟应具有自由运行、快捕、锁定、保持的功能,应支持冗余配置的功能。

3)当所有时间源均失效时,应能基于内部时钟提供守时功能。

4)内部时钟的定时性能应能满足行标YD/T 1012-1999第4.2节规定中的要求。

5.3. 定时输出功能5.3.1. 时间输出接口功能1)应支持的时间输出接口类型和数量为:a)PTP接口:至少4~16个b)1PPS+ToD接口:至少4~16个c)DCLS接口(可选)d)NTP接口(可选)2)1PPS+ToD接口要求应满足《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PPS+TOD时间接口规范》的要求。

3)PTP接口要求应满足《中国移动高精度时间同步1588v2时间接口规范》的要求。

4)应具有提供扩展输出口的能力(可选)。

5)应支持输出接口冗余配置的功能(可选)。

6)对于每个PTP输出接口,在syn报文发送频率设置为128Hz和req报文发送频率设置为16Hz的情况下,应能处理每秒不少于400个PTP客户端的响应。

5.3.2. 频率输出接口功能应支持4~16路频率输出接口,接口类型支持2048kHz和2048kbit/s,每个端口可以人工配置成2048kHz或2048kbit/s。

5.4. 监控管理功能5.4.1. 时间输入信号的告警监测1)对于卫星接收机信号,应能实时监测未接收到卫星、天馈系统故障等告警;2)对于1PPS+TOD接口输入信号,应能实时监测信号的LOS、降质(保持)、不可用等告警;3)对于PTP时间输入接口信号,应能实时监测信号的LOS(link down)、PTP失锁等告警。

5.4.2. 时间输入信号的性能监测(可选)1)对于1PPS+TOD接口输入信号,应能实时监测1PPS基准信号的偏差性能;2)对于PTP时间输入接口信号,应能实时监测PTP报文的性能;3)应能设置1PPS基准信号的偏差性能监测门限,性能超限后应产生相应告警;4)应具有专门的时间监控口,能够监测输入信号1PPS基准信号的长期偏差性能。

5.4.3. 网管功能1)应至少有一个通信接口,可以配置为本地通信接口或远端通信接口,接口类型可以是RS232串行接口或以太网接口。

2)应支持设备固件远程升级。

3)应能上报时间输入信号源。

4)告警信息应能实时自动上报,应能支持用户定制报表方式上报,应能保存至少500条最近的事件或告警信息。

5)应能存储至少1周的性能监测数据(可选)。

6)应能支持至少三级口令,并执行相应口令级别内允许的操作功能:a)一级(低级):可读取数据;b)二级(中级):可设置和修改设备中的参数或工作状态,并具有低级口令的全部功能;c)三级(高级):可设置和修改用户/口令,并具有中级、低级口令的全部功能。

7)应能配置本地维护软件,支持性能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支持性能监测数据的图形化显示。

6.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6.1. 频率同步性能设备频率同步方面性能,包括自由振荡频率准确度、牵引范围、抖动产生、漂移产生、噪声传递特性、噪声容限、短期相位瞬变、长期相位瞬变(保持)和相位不连续性等,均应满足YDT 1012-1999中2级节点从钟的要求。

6.2. 时间同步性能6.2.1. 时间精度要求1)在正常跟踪于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各种时间接口的输出绝对时间精度要求如下:a)1PPS+ToD接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偏差为±200ns。

b)PTP接口:相对于UTC的时间偏差为±200ns。

c)DCLS接口(可选):相对于UTC的时间偏差为±200ns。

2)在正常跟踪1PPS+ToD或PTP接口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各种时间接口的输出相对时间精度要求如下:a)1PPS+ToD接口:相对于输入口的时间偏差为±50ns。

b)PTP接口:相对于输入口的时间偏差为±50ns。

c)DCLS接口(可选):相对于输入口的时间偏差为±50ns。

3)在跟踪其它地面时间信号情况下的输出时间精度要求待定。

6.2.2. 时间稳定度要求在正常跟踪卫星定位系统的情况下,1PPS接口输出信号的MTIE/TDEV应满足我国频率同步网的1级基准时钟漂移产生的要求(观察时间为10000s)。

在正常跟踪1PPS+ToD信号时,1PPS接口输出信号的MTIE/TDEV应满足我国频率同步网的2级节点时钟漂移产生的要求(观察时间为10000s)。

在正常跟踪PTP接口输入信号时,1PPS接口输出信号的MTIE/TDEV应满足我国频率同步网的2级节点时钟漂移产生的要求(观察时间为10000s)。

6.2.3. 守时精度的要求1)当时间同步输入功能失效时,在时间同步设备内部时钟无法正常跟踪于我国1级基准时钟的定时信号并进入保持状态时,通过1PPS接口或PTP接口进行观测,在8小时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应优于±250ns,在1天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应优于±1μs。

2)当时间同步输入功能失效时,在时间同步设备内部时钟正常跟踪于我国1级基准时钟的定时信号时,通过1PPS接口或PTP接口进行观测,在3天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应优于±1μs。

6.2.4. 时间源倒换的性能要求6.2.4.1. 时间源倒换性能在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或者1PPS+ToD接口、PTP接口地面时间输入接口时,当不同时间接口间发生人工或自动倒换时,或者时间同步设备进入/退出守时工作状态时,通过1PPS接口或PTP接口进行观测,在1000秒之内的1PPS基准信号相位变化应在240ns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