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PDS 研究结果全解读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艺芳教授深度剖析:您完全了解 UKPDS 研究吗?
2016-03-05 07: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郭艺芳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人类抗争糖尿病征程中的一座丰碑,为我们认识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就其科学意义而言,过去没有、将来也很难有其他研究与之抗衡。
然而近 20 余年来,很少有人关注该研究的全貌,许多医生认为UKPDS 研究只是证实降糖获益的一项随机化临床试验而已。实际情况并非如此,UKPDS 系列研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全面了解 UKPDS 研究内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降糖治疗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合并症发病风险的影响。本文简单归纳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内容,供参阅。
1. UKPDS 7(1990 年)
以 3044 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论证了控制热量摄入与减轻体重对于降低空腹血糖的重要性。
2. UKPDS 9(1993 年)
以 672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 N- 乙酰葡糖胺酶、尿蛋白排泄率与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
3. UKPDS 10(1993 年)
以 585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饮食干预对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
以 507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研究了受试者生化危险因素(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 胆固醇、LDL- 胆固醇、尿蛋白、N- 乙酰葡糖胺酶、C 肽等)的分布特点。
5. UKPDS 13(1995 年)
采取多中心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 2520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单纯饮食控制以及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分别加用氯磺丙脲、格列本脲、胰岛素或二甲双胍(肥胖患者)对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药物的降糖效果相似。
6. UKPDS 14(1995 年)
研究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缺失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7. UKPDS 18(1996 年)
共包括 132 例病史 3-6 年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讨不同基线特征患者的饮食结构是否会影响 UKPDS 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饮食因素不会对 UKPDS 研究的数据分析造成干扰。
8. UKPDS 19(1996)
关于胰岛素受体底物、b3- 肾上腺素能受体、糖原合成酶基因与2 型糖尿病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9. UKPDS 20(1997)
旨在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瘦素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敏感性受损可能是瘦素水平增高的部分原因。
关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11. UKPDS 23(1998 年)
关于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 LDL-C 升高、HDL-C 降低、高血压、高血糖与吸烟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5 大心血管危险因素。
12. UKPDS 25(1997 年)
研究了不同亚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细胞胞浆抗体和谷氨酸脱羧
酶抗体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13. UKPDS 26(1998 年)
以 1305 例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血糖水平较高、年龄较轻、胰岛 b 细胞储备少的患者更易发生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格列本脲较氯磺丙脲更易发生治疗失效。
14. UKPDS 28(1998 年)
旨在评估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共纳入 591 例经过最大剂量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否肥胖或空腹血糖水平如何,在磺脲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二甲双胍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15. UKPDS 29(1999 年)
共纳入 3776 例无明显心血管病的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肥胖、缺乏运动、吸烟、
血糖控制不佳、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关系。而强化降压、对房颤患者常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16. UKPDS 31(1999 年)
关于 2 型糖尿病 MODY3 基因突变的研究。
17. UKPDS 33(1998)
旨在探讨与常规降糖治疗相比,应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共
纳入 3867 例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位数年龄 54 岁,随机
分别纳入磺脲或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或常规降糖组。研究终点包括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糖尿病相关死亡、全因死亡。
经过 10 年的随访,其主要结果如下:强化降糖组与常规降糖组HbA1c 分别为 7.0% 与 7.9%。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降糖组患者
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 12%,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 10%,全因死亡率降低 6%。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下降主要是
由微血管事件减少所驱动的(降低 25%)。
强化降糖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本研究结论认为,应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 2 型糖
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不能降低大血管事件发生率。
18. UKPDS 34(1998 年)
本研究是 UKPDS 主题研究的亚组分析,旨在探讨与磺脲类药物
或胰岛素相比, 应用二甲双胍强化降糖对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终点
事件的影响。
在 UKPDS 研究所纳入的 4075 例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704 例肥胖糖尿病患者。该研究首先比较了单纯饮食干预(411 例)与应用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的疗效差异;同时比较了接受二甲双胍(342 例超重患者)、氯磺丙脲(265 例)、格列本脲(277 例)或胰岛素(409 例)强化降糖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现,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相比,超重的 2 型糖尿
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强化降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且较少增加体重,较少发生低血糖。据此,该研究认为二甲双胍应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
19. UKPDS 35(2000 年)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高
血糖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共纳入 4585 例患者,主要终点为糖尿病相关性任意终点事件或死亡、以及全因死亡。根据受试者 HbA1c 水平将其分为 <6%、6%-7%、7%-8%、8%-9%、9%-10% 与≥ 10% 共 6 组,然后分别计算各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
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HbA1c 每降低 1%,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降低 21%,糖尿病相关死亡
降低 2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 14%,微血管并发症减少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