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③这两句都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诵读提示一】
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意先“高亢”后“悲伤”的情感把握,重读“悲”字。请学生读这两句。
3、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结合诗句来回答一下。
“,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
③也因为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诵读提示二】
这几句诗朗读时,要节奏稍许明快一些,展现出“乐”情,不过,仍不能过于明快,还要注意“愁”情的贯穿。请学生读这两句。
再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后半部分品读)
5、“岑夫子,……杯莫停”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几句话在文中起点题的作用,交代了“劝酒”的主题,朗读时,要符合劝酒场景,节奏明快一些。
6、以下六句是李白的劝酒词,分析其中所表现的诗人思想情感与性格。
①“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淋漓尽显。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羡慕,其实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贤”本重用不用,李白无形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的批判。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③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一样的好饮,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一样的怀才不遇。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诵读提示三】
这几句诗,李白的愤慨之情尽情宣泄,故而,朗诵之时,要加强语气,注意重读。请学生来读这几句祝酒辞。
6、“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另一理解:李白要用自己的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与尔同销万古愁”点出了全文的主旨。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