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
【新祥旭考研】中国刑警学院警务硕士招生院系、考试范围、招生简章
中国刑警学院警务硕士招生院系/考试范围/招生简章招生院系(001)刑事犯罪侦查系(002)公安情报学系(003)禁毒学系(004)经济犯罪侦查系(005)网络犯罪侦查系(006)治安学系(007)痕迹检验技术系(008)文件检验技术系(009)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系(010)法医学系(011)法化学系(012)公安基础教研部(013)法律教研部(014)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考试范围(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一、招收对象及条件(一)招生对象参加2017年全国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7岁(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报考定向的考生年龄可放宽(仅限公、检、法、司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1.报考警务硕士考生需符合以下各项要求(1)公安机关在职人民警察;政治坚定,热爱公安事业,作风过硬,廉洁自律,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身心健康,具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经所属单位的纪委、督察、法制等部门审核无违法违纪。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3)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2年7月1日后出生)。
(4)在公安机关工作满2年(含)以上(截至2017年9月1日)。
(5)所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人事部门同意报考。
(6)限报全日制定向。
(二)学历条件符合以下四项中任一项的我国国民教育序列毕业生均可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其中,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我校,复试时需要加试。
加试科目按照文法类(报考公安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应用心理等专业)、理工类(报考公安技术、分析化学、法医学等专业)两大类进行。
从_证据学_走向_证据法学_兼论刑事证据法的体系和功能
从“证据学”走向“证据法学”———兼论刑事证据法的体系和功能陈 瑞 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1)摘要:传统的“证据学”理论,不仅无法包含大量现代的证据规则,而且与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也显现出明显的不兼容性,因而应该完成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的理论转型。
“证据法学”作为独立的法学学科可以使研究者从法律程序的视角观察、研究证据问题,使证据规则真正成为程序法的一部分。
刑事证据法体系由两种证据规则组成:一是有关证据法律资格的规则;二是有关司法证明的规则。
只有确立这些证据规则,刑事证据法才能通过规范法庭审判过程,进而对侦查和起诉活动发挥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作用。
刑事证据法不仅可约束裁判者的自由载量权,避免使作为弱者的被告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误判发生的可能以及避免司法裁判的拖延。
关键词:证据学 证据法学 刑事证据法一、对“证据学”理论的反思传统上,我国主流的诉讼法学理论将有关证据资格、证据收集、审查、判断等方面的事项一律归入所谓“证据学”的研究范围,而不承认有“证据法学”学科的独立存在。
但近年来,在西方法学理论———尤其是英美证据法理论的深刻影响下,一些以“证据法学”命名的教科书纷纷面世,“证据学”的名称似乎开始被人遗忘。
①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证据立法和证据规则的制定问题,有关“证据法学”诸方面问题的研究,开始成为诉讼法学领域中的显学。
但是,一种以证据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在名称上所发生的这种微妙变化,难道就真的意味着这门学科从理论基础、体系到具体内容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这场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的“冠名革命”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实,“证据学”的称谓是与法学者长期以来对证据制度的基本认识密不可分的。
按照一般的理解,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体系;证据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司法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案件事实,亦即如何保证其主观符合客观。
【新祥旭考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研究方向、考试范围、题型结构、报考条件
新祥旭官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研究方向/考试范围/题型结构/报考条件研究方向(01)(全日制)公安学(治安管理)(02)(全日制)公安学(刑事侦查)(03)(全日制)公安学(国内安全保卫)(04)(全日制)公安学(警务实战训练)(05)(全日制)公安学(监所管理)(06)(全日制)公安学(公安政治工作)(07)(全日制)公安学(公安情报)(08)(全日制)公安学(公安思政与文化)(09)(全日制)公安学(涉外警务)(10)(全日制)公安技术(网络安全执法技术)(11)(全日制)公安技术(交通管理)(12)(全日制)公安技术(刑事科学技术)(13)(全日制)公安技术(警务信息技术)(14)(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范围(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题型结构一、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整张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考查内容包括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个小科目,各占75分值。
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整张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考查内容包括公安学基础和公文写作两个小科目,各占75分值。
二、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刑法)报考条件(一)报考我校警务专业还须符合下列条件:1、本科毕业满2年(截至2017年9月1日),并取得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证书);2、报考人员必须为在职人民警察(含武警现役的警卫、消防、边防等警种)。
(二)警务专业学制为3年,学习形式为1-3学期集中授课6-8周,其余时间安排社会实践、撰写毕业论文。
(三)警务专业硕士报考类别仅限“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须征得所在工作单位同意;录取后,考生本人及工作单位需与公安大学签订定向培养三方协议。
(四)公安技术(网络安全执法技术)、公安技术(交通管理)、公安技术(刑事科学技术)、公安技术(警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考生须具备理学、工学本科专业背景。
803《法学综合(三)》考试大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综合(三)》考试大纲(2016年9月)Ⅰ.考查目标法学综合(三)包括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部分。
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基本原理、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刑法学具体包括:准确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正确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效力、犯罪构成、犯罪形态、正当行为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的刑罚制度,理解刑罚的功能和目的,掌握我国刑罚的体系、种类以及刑罚裁量制度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掌握常见、多发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认定中的主要问题。
运用刑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刑法规定,合理地分析和认定案件。
刑事诉讼法学具体包括:1. 准确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正确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准确掌握管辖、辩护与代理、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等基本制度的适用条件、程序和具体要求。
全面理解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刑事证据的种类、分类以及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刑事证明制度,熟练运用刑事证据规则。
全面了解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理解和掌握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等基本程序和特别程序。
运用刑事诉讼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遵循刑事诉讼程序,结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的实践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内容及分数结构刑法学 75分刑事诉讼法学 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均为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 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体系和刑法解释1. 刑法的体系2. 刑法解释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2.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3. 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二)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三、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空间效力1.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2.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原则3.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4. 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5. 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6. 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二)刑法的时间效力1. 刑法的生效时间2. 刑法的失效时间3. 刑法的溯及力4.与刑法的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四、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犯罪概念1.犯罪的概念2.犯罪的基本特征(二)犯罪构成1. 犯罪构成的概念2. 犯罪构成的特征3. 犯罪构成的意义五、犯罪客体(一) 犯罪客体概述(二)犯罪客体的分类1.犯罪的一般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 犯罪对象的概念2.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六、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二)危害行为1.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 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三)危害结果1. 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2. 危害结果的种类3. 危害结果的地位(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1.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的意义2.时间、地点和方法对量刑的意义七、犯罪主体(一) 犯罪主体概述(二) 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2.精神障碍3.生理功能丧失4.生理醉酒(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的概念和类型2.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3.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五)单位犯罪1. 单位犯罪的概念2.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八、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二)犯罪故意1.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犯罪故意的类型(三)犯罪过失1.犯罪过失的概念2.犯罪过失的类型(四)与罪过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1.不可抗力事件2.意外事件3.期待可能性问题4.严格责任问题(五)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意义(六)认识错误1.认识错误的概念2.法律认识错误3.事实认识错误九、正当行为(一)正当行为概述(二)正当防卫1. 正当防卫的概念2. 正当防卫的条件3.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三)紧急避险1. 紧急避险的概念2. 紧急避险的条件3. 紧急避险及其刑事责任4.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1.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故意犯罪形态存在的范围3.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二)犯罪既遂形态1.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既遂的形态的类型3.既遂犯的处罚原则(三)犯罪预备形态1.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3.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四)犯罪未遂形态1.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3.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五)犯罪中止形态1.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3.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十一、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概述1. 共同犯罪的概念2.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3.共同犯罪的认定(二) 共同犯罪的形式1.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2. 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三)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1.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2. 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3. 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十二、罪数形态(一)罪数判断标准和类型(二)一罪的类型1.实质的一罪2.法定的一罪3.处断的一罪(三)数罪的类型1.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2.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3.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4.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十三、刑事责任(一) 刑事责任概述(二) 刑事责任的根据(三) 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十四、刑罚概说(一)刑罚的概念(二)刑罚的功能(三)刑罚的目的十五、刑罚的体系和种类(一) 刑罚的体系(二) 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三)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四)非刑罚处理方法十六、刑罚裁量制度(一)刑罚裁量概述1.刑罚裁量的概念和特征2.刑罚裁量原则3.刑罚裁量情节(二)累犯1.累犯的概念2.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3.累犯的刑事责任(三)自首与立功1.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2.自首的认定3.自首的刑事责任4.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5.立功的刑事责任(四)数罪并罚1. 数罪并罚的概念2. 数罪并罚的原则3. 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 (五)缓刑1.缓刑的概念2.一般缓刑3.特殊缓刑十七、 刑罚执行制度 (一)减刑1. 减刑的概念2. 减刑的条件3. 减刑的时间、幅度与刑期计算 (二)假释1.假释的概念2.假释的条件3.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4.假释的法律后果十八、 刑罚的消灭(一) 时效1.时效的概念2.追诉时效(二)赦免1.赦免的概念和种类2.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十九、刑法各论概述(一) 刑法分则的体系1.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和意义2.犯罪的分类和依据(二)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1.罪状2.罪名3.法定刑二十、 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二)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二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二十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概述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分述(二)走私罪1.走私罪概述2.走私罪分述(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概述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分述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概述2.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分述(五)金融诈骗罪1.金融诈骗罪概述2.金融诈骗罪分述(六)危害税收征管罪1.危害税收征管罪概述2.危害税收征管罪分述(七) 侵犯知识产权罪1.侵犯知识产权罪概述2.侵犯知识产权罪分述(八) 扰乱市场秩序罪1.扰乱市场秩序罪概述2.扰乱市场秩序罪分述二十三、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 二十四、 侵犯财产罪(一)侵犯财产罪概述(二)侵犯财产罪分述二十五、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 扰乱公共秩序罪1.扰乱公共秩序罪概述2.扰乱公共秩序罪分述(二)妨害司法罪1.妨害司法罪概述2.妨害司法罪分述(三)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1.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概述2.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分述(四) 妨害文物管理罪1.妨害文物管理罪概述2.妨害文物管理罪分述(五) 危害公共卫生罪1.危害公共卫生罪概述2.危害公共卫生罪分述(六)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概述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分述(七)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概述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分述(八)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1.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概述2.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分述 (九)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1.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概述2.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分述二十六、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概述(二)贪污贿赂罪分述二十七、渎职罪(一)渎职罪概述(二)渎职罪分述第二部分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一)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三)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一)刑事诉讼目的(二)刑事诉讼的价值(三)刑事诉讼的认识(四)刑事诉讼的结构(五)刑事诉讼的职能(六)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七)刑事诉讼的阶段(八)刑事诉讼行为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刑事诉讼的公理性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2.司法审查原则3.控审分离原则4.审判中立原则5.控辩平等原则6.无罪推定原则7.辩护原则8.参与原则9.及时性原则10.比例原则11.一事不再理原则(三)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人权保障原则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3.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5.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6.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7.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8.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10.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1.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12.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13.刑事司法协助原则四、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一)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专门机关(二)诉讼参与人1.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概念、特征和范围2.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3.单位当事人五、管辖(一)管辖概述(二)立案管辖(三)审判管辖六、回避(一)回避的概念(二)回避的人员范围、理由(三)回避的程序七、刑事辩护与代理(一)刑事辩护1.辩护的概念和种类2.辩护人的范围3.辩护人的诉讼地位4.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二)刑事代理1. 刑事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刑事代理的种类八、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概述1.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2. 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措施的区别3. 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二)拘传1. 拘传的概念和特征2. 拘传的条件和适用程序(三)取保候审1. 取保候审的概念2. 取保候审的方式3.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4. 取保候审的程序(四)监视居住1. 监视居住的概念和特征2. 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3. 监视居住的程序(五)刑事拘留1. 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征2. 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3. 刑事拘留的程序4. 刑事拘留和其他拘留的区别 (六)逮捕1. 逮捕的概念2. 逮捕的适用条件3. 逮捕的权限分工4. 逮捕的程序5.人民检察院的羁押复查权九、附带民事诉讼(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十、期间与送达(一)期间1.期间的概念和特征2.法定期间3.期间的计算(二)送达1. 送达的概念和种类2. 送达的程序十一、刑事证据(一)证据概述1.证据的概念2.证据的特征(二)证据种类1. 物证2. 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的概念、特点、审查判断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9.电子数据10.行政执法证据(三)证据的分类1.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3.控诉证据与防御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十二、刑事证明(一)证明概述1.证明的概念2.证明的和种类3.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 (二)证明对象1.证明对象的概念2.证明对象的特征3.证明对象的范围(三)举证责任1. 举证责任的概念2. 举证责任的承担(四)证明要求1.证明要求的概念2.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要求3.疑难案件的处理(五)证据规则1.国外主要证据规则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十三、立案(一)立案概述(二)立案的材料来源及条件(三)立案程序十四、侦查(一)侦查概述1. 侦查的概念和特征2.侦查工作的法治原则(二)侦查行为1.讯问犯罪嫌疑人2.询问证人、被害人3.勘验、检查4.搜查5.扣押6.鉴定7.辨认8.技术侦查9.通缉10.乔装侦查11.控制下交付(三)侦查终结(四)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五)补充侦查1. 补充侦查的概念2. 补充侦查的类型和方式(六)侦查监督十五、起诉(一)起诉概述1.起诉的概念2.起诉的方式和类型3.起诉的原则(二)提起公诉1. 提起公诉的概述 2.审查起诉3. 提起公诉4. 不起诉(三)公诉变更(四)提起自诉十六、刑事审判(一)刑事审判概述 1.刑事审判的概念2. 刑事审判的原则3. 刑事审判的组织 (二)第一审程序1. 第一审程序概述 2.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3.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4. 第一审简易程序5.判决、裁定和决定(三)第二审程序1.第二审程序概念和特点2. 提起第二审程序的主体和期限3. 提起第二审程序的理由和方式4.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5.上诉不加刑(四)死刑复核程序1.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五)审判监督程序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及特点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和决定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十七、刑事执行(一)刑事执行的概念和特征(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三)刑罚变更执行程序(四)新罪、漏罪的处理十八、刑事特别程序(一)刑事特别程序概述1. 刑事特别程序的概念2. 刑事特别程序的特点(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三)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1.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内容和要求(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五)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1.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内容和要求Ⅳ.参考书目1.法律规定:有关刑法、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等,最新颁布的修正案。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刑事科学技术(一)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刑事科学技术(一)》考试大纲(2017年9月)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并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方法;理解掌握物证的系统属性与关联分析、物证特征的层次结构分类以及物证量化检验鉴定的相关方法;2.全面了解刑事科学技术所包含的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的具体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具体掌握各类研究对象的具体概念、检验鉴定程序、检验鉴定技术方法以及检验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灵活运用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准确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及相关专业考核范围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范围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
Ⅲ. 考查内容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第一部分人体痕迹检验一、手印检验(一)手纹的种类与特征1.手的外形结构2.手纹的皮肤组织特性3.手纹的类别4.指头乳突花纹5.指节乳突花纹6.手掌的乳突花纹(二)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与提取1.现场手印的寻找与发现2.潜在手印显现的常规方法(三)手印的分析与鉴定1.现场手印的分析2.样本手印的搜取(四)指纹自动识别技术1.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结构及功能2.指纹系统的网络化二、足迹检验(一)足迹检验概述1.足迹检验的概念2.足迹的分类3.足迹检验的内容、作用与现状(二)足迹特征1.足迹的结构特征2.足迹的步法特征3.鞋底的磨损特征(三)现场足迹的勘验1.现场足迹的发现与确定2.现场足迹的提取(四)足迹的分析与鉴定1.足迹分析2.足迹鉴定3.足迹的信息化应用三、牙齿痕迹检验(一)牙齿的生理结构1.牙齿的萌出与排列2.牙齿的结构与形态3.牙齿的特征(二)牙齿痕迹的形成与特征1.牙齿痕迹的形成2.牙齿痕迹特征(三)牙齿痕迹的提取与检验1.现场牙齿痕迹的提取2.牙齿痕迹检验第二部分器械痕迹检验一、工具痕迹检验(一)工具痕迹概述1.工具痕迹定义2.工具痕迹分类(二)常见工具痕迹及特征1.撬压痕迹2.打击痕迹3.钳剪痕迹4.擦划痕迹5.刺切痕迹6.割削痕迹(三)工具痕迹现场勘验1.寻找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2.现场工具痕迹的提取(四)工具痕迹分析与利用1.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2.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3.推断嫌疑工具的种类4.分析嫌犯嫌疑人的特点二、枪弹痕迹检验(一)枪弹1.枪弹的结构2.枪弹的分类3.枪弹的识别(二)枪械1.枪支的定义2.枪械的分类3.枪械的结构及动作原理(三)射击弹头弹壳痕迹1.射击弹头痕迹2.射击弹壳痕迹(四)枪击案件现场勘验1.枪弹痕迹物证的搜寻和提取2.弹丸对目标物的作用3.弹孔痕迹检验(五)枪弹痕迹鉴定1.区分发射枪种2.认定发射枪支第三部分其他痕迹检验一、车辆痕迹检验(一)车辆与轮胎1.车辆的分类2.汽车轮胎的分类及花纹结构(二)车辆痕迹特征1.车辆结构特征2.车辆的其他特征(三)车辆痕迹的勘查与分析1.车辆痕迹的勘查与提取2.车辆痕迹检验二、纺织物痕迹检验(一)织物组织结构检验1.织物的组成2.织物组织结构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二)绳索、绳结检验1.绳索检验2.绳结检验(三)纺织物痕迹检验方法1.纺织物痕迹的概念与分类2.纺织物痕迹的发现与提取3.纺织物痕迹的检验三、玻璃破碎痕迹检验(一)玻璃的性质及破碎原理1.玻璃的机械性质2.玻璃破碎原理(二)玻璃破碎裂纹特征1.枪击裂纹特征2.高速抛击裂纹特征3.低速抛击裂纹特征4.钢化玻璃裂纹特征(三)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与分析1.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2.现场物证的提取3.玻璃破碎裂纹检验四、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一)分离痕迹的形成、结构与分类1.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与结构2.整体分离痕迹的分类(二)整体分离痕迹特征1.断口特征2.加工特征3.使用特征4.固有特征(三)分离痕迹的勘查与鉴定1.整体分离痕迹的发现与提取2.整体分离痕迹的鉴定五、锁匙痕迹检验(一)弹子锁的种类、结构与开闭锁原理1.弹子锁的种类2.弹子锁的结构3.弹子锁的开启原理(二)常见的非正常开锁方法1.暴力开锁2.钥匙开锁3.特殊工具开锁4.技术性破坏锁(三)锁具加工痕迹与开锁痕迹1.锁具加工痕迹2.原配钥匙开锁痕迹3.特殊工具开锁痕迹(四)原配钥匙复制痕迹1.原配钥匙的复制方法2.原配钥匙复制痕迹的分布(五)锁匙痕迹鉴定1.现场锁痕的发现与提取2.现场锁痕的检验六、爆炸痕迹勘验(一)爆炸痕迹种类1.炸点痕迹2.爆炸产物高温作用痕迹3.空气冲击波作用痕迹4.爆炸抛出物5.人体上的爆炸作用痕迹6.爆炸震动破坏痕迹(二)爆炸痕迹勘验方法1.炸点的勘验2.爆炸产物高温作用痕迹勘验3.爆炸空气冲击波作用痕迹勘验4.爆炸遗留物及介质抛出物勘验(三)爆炸痕迹综合分析1.分析确定爆炸类型2.根据爆炸痕迹初步判定炸药种类3.炸药量的判定4.爆炸装置复原分析5.根据现场痕迹分析爆炸作案人文件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占20%、60%和20%左右)一、笔迹检验、印刷与污损文件检验(一)笔迹检验1.笔迹与笔迹检验概念2.笔迹检验原理3.笔迹各层次特征的内容及具体特征的含义4.笔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5. 书写速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检验要点6.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含义、特点及检验要点7.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及检验要点8.摹仿笔迹的类型、特点及检验要点(二)印刷文件检验1.印刷文件与印刷文件检验概念2.常见文件印刷方法的印版结构和印刷原理3.常见版型印刷文件的基本特征4.货币票证的制版方法和印刷方法5.常见伪造货币票证的特点以及检验方法6.印章印文的种类、特征7.伪造印章印文的方法及特点8.印章印文检验的程序和方法9.静电复印机种类鉴别特征和同一认定特征10.电子打字机的种类鉴别特征和同一认定特征(三)污损文件检验1.污损文件及污损文件检验的概念2.各类变造文件的概念、特点及检验方法3.各类模糊记载及损坏文件的检验方法4.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的概念、任务5.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的依据、途径6.圆珠笔油墨字迹书写时间检验的常用方法7.印文盖印时间的检验方法8.文件朱墨时序的检验方法二、言语识别与鉴定(一)言语识别1.语言、言语、言语识别的概念2.言语识别与鉴定的任务和作用3.言语识别与鉴定的科学原理4.地域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5.时代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6.社会性言语识别的依据及具体特征7.隐语和犯罪隐语的概念8.精神病患者与聋哑人言语的特征及主要区别(二)言语鉴定1.书面言语鉴定的概念2.书面言语特征的种类3.书面言语鉴定的程序方法声像资料检验技术声像资料检验技术共计50分,其中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占20%、60%和20%左右)一、刑事摄影摄像(一)摄影基础知识1.镜头的参数及对摄影的影响2.快门、光圈、感光度、白平衡及对摄影的影响3.景深的概念、产生景深的原因及影响景深的因素4.调焦、调焦方法5.曝光量、相机的曝光模式6.测光模式及方法7.光质及其对摄影的影响8.色温的概念及应用9.摄影构图(二)现场摄影1.现场摄影概念及特点2.现场摄影内容3.现场摄影步骤和方法4.现场制卷方法(三)物证检验摄影1.物证检验摄影的基本要求2.分色摄影及应用3.光谱成像的原理4.偏振光摄影、原理、方法及应用。
法学硕士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各科要求
一、法学硕士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或者是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或者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或者是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法学硕士考研科目国内法学考研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具体包括:1、全国统考的政治和英语(或小语种)2、全国联考的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民法学)和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个人觉得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身的基础以及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班。
基础一般/基础较好的,可以直接报个直播网课班;基础差的同学,不仅需要视频直播讲解,也需要能帮你规划、答疑、定期检测反馈的班(我报的就是高途考研的这种带答疑督学的班,不是广哈哈,效果还是不错的~)法学考研热门专业:经济法和民商法。
工作很好找,进律所或者进企业都很容易,刑法专业也较热门,一般进公检法系统比较容易。
如果英语好的话建议报考国际经济法,将来做涉外律师或者进外企做法律顾问,前途无量。
看到这里,大家对于法学硕士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应该都清楚了吧。
祝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都成功上岸!。
2023年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考研书目一、案件检验1.《现场勘查学》邵长青,韩永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法医学原理》康正昭/人民卫生出版社3.《法医学病理学》高志刚,林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4.《病理学与法医学》秦志强,张秀峰/科学出版社5.《现代法医学实验技术》段少平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6.《现场勘查技术》范建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7.《足迹学》向海涛等/人民公安出版社8.《痕迹学基础》唐棣棠/天津教育出版社9.《鉴别检材手册》刘丹明,朱亚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0.《物证学基础》牛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1.《嫌疑人作案手段分析》大庆石油学院研究生组/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2.《犯罪学》张建中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刑事鉴定1.《道歉情感处理的心理学分析及法律鉴定》梁凤梧,王玉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司法鉴定学教程》张希仁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司法鉴定学》思克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司法鉴定学原理与方法》李昊/法律出版社5.《司法药理学》韩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司法精神病学》徐广福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7.《毒理学》全光鲁等/人民卫生出版社8.《计算机取证与电子证据鉴定》黄祖光等/法律出版社9.《司法图像处理与鉴定》胡江丽,王全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0.《司法生物学》韩文阳/中国司法出版社11.《审判和鉴定中的生物学专题》张林/中国司法出版社12.《美容美体技术修饰的法律问题》张兆祥/法律出版社三、刑事心理学1.《刑事心理学》王忠敏,丁茜/法律出版社2.《心理学通论》西尔维亚·纳撒尔曼/江苏教育出版社3.《刑事案件法庭心理学应用》郑水平/法律出版社4.《心理语言学入门》巴金斯/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5.《犯罪心理学》范露萍等/法律出版社6.《行为犯罪学》马方锐等/北大法宝出版社7.《心理鉴定学》王忠敏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心理犯罪案例分析》朱洪青/人民公安出版社四、刑事法律1.《刑法学总论》第五版,陆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刑事诉讼法学》陈兴昌/中国法制出版社3.《学习刑法》那昌明/北京大学出版社4.《犯罪构成与刑法适用》徐慧/清华大学出版社5.《刑事法律证明学》孙波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6.《刑法学初探》许云/清华大学出版社7.《刑事犯罪学》曹建国/北京大学出版社8.《公诉人的职业精神和法律技能》赵伟,徐敏/法律出版社9.《犯罪心理学探究》真海强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0.《刑事案例5分钟》丁玉磊/中国法制出版社以上为2023年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考研书目,供大家参考。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证据法学》考试范围一、考查目的《证据法学》作为证据法学和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原理、证据法发展历史、各类证据规则、证明制度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考查要求专题一、事实与证据1.掌握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概念、事实的特征、证据属性、事实认定2.理解证据的相关性、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证明力、证据的可信性、事实认定的概念与模式、“证据之镜”原理、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3.运用证据属性的审查标准专题二、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1.掌握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证据法的理论体系2.理解诉讼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角色,法庭认识论的任务、动力和形式,证据法的价值准则,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证据法的特征,证据法的理论体系3.应用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中,相关性是一条逻辑主线,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两个进出端口,举证、质证和认证构成事实认定的三个法定阶段,准确、公正、和谐与效率是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专题三、证据制度历史沿革1.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证明制度、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证据制度、混合法系证据制度2.理解西周“五听”制度,西汉“春秋决狱”的裁判方式,唐代《断狱律》中的证据制度,宋代和清代勘验检查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证据制度建设3.应用理解证据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专题四、证据开示1.掌握证据开示的概念、证据开示的权利与特免权、证据开示的特性、证据开示的意义2.理解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控诉方的证据开示、辩护方的证据开示、不履行证据开示义务的后果、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地位与作用3.应用证据开示的现实问题与潜在弊端、证据开示的有效运行及其保障专题五、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1.掌握法院取证的概念、法院取证的范围和类型、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类型2.理解法院取证的要求和方式、证据保全的程序3.运用关于法院取证的反思、证据保全的方法专题六、言词证据的提出1.掌握言词证据的形式及其特点,证人证言以及作证特免权的基本理论2.理解当事人陈述的类型、收集与审查判断规则、证人的资格与权利义务、对证言可信性的审查规则、律师-委托人作证特免权、医生-患者作证特免权、亲属关系作证特免权3.运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基本内容、关于作证特免权的反思专题七、实物证据的提出1.掌握展示性证据出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辨认、鉴真和鉴定等证明方法,物证、书证等展示性证据的特点2.理解辨认和鉴真的一般要求、实物证据的辨认鉴真、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或现场笔录的鉴真、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鉴真、示意证据的鉴真、自我鉴真、鉴定及其作用、鉴定的启动和救济、专家辅助人3.运用展示性证据出示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专题八、证据排除及其例外1.掌握排除规则的目的、作用,证据采纳与排除的基本原理,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体现的证据法价值2.理解可采性条件与排除目的、排除规则的惩戒与激励作用、传闻证据规则概述、传闻排除规则及其例外外行、意见排除的例外、专家意见排除的例外、品性证据规则、品性证据排除的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正当理由、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3.运用关于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构建、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品性证据规则、我国的意见证据规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及其反思专题九、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1.掌握掌握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基本原理,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理解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2.理解证明责任的定义与功能、证明责任转移、证明责任倒置、证明标准的定义与功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刑事诉讼证明责任、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确信无疑”和“内心确信”的含义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专题十、质证与认证1.掌握质证的基本原理,交叉询问与对质规则,认证的基本理论2.理解质证的概念和内容、交叉询问、对质、认证概念、认证规则、认证的模式与方法3.运用我国质证规则的完善专题十一、推定与司法认知1.掌握掌握推定和司法认知的性质及其功能,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推定和司法认知的规定2.理解推定概念与功能、推定与证明的关系、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的关系、司法认知的概念、司法认知的特征、司法认知的类型、司法认知的效力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推定、我国诉讼法中的司法认知。
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刑事诉讼法学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刑事诉讼法学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刑事诉讼法学试题的全部内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请勿答题。
严禁在答题纸上留下姓名、考号等任何标记,否则该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审判管辖2、间接证据3、审判监督程序4、辩诉交易5、复奏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什么是“当事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哪些人属于当事人?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拘留的条件、拘留的对象和拘留的时限作了必要的修改,请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中,哪些属于刑诉法的特有原则?4。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回避的条件和适用回避的人员是如何规定的?三、区别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上诉、抗诉、申诉2、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拘留,请说明这三种拘留的区别。
四、论述题(要求有分析,有层次地展开论述,20分)我国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方式做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概况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请勿答题.严禁在答题纸上留下姓名、考号等任何标记,否则该卷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回避2、传来证据3、两审终审制4、当事人主义5、神明裁判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是如何规定的?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三种不起诉,请说明这三种不起诉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形.三、区别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15分,共30分)1、传唤、拘传、拘留2、二审、再审、提审四、论述题(要求有分析,有层次地展开论述,20分)(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请勿答题.严禁在答题纸上留下姓名、考号等任何标记,否则该卷无效。
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010 法律硕士 法律(非法学)专业 专业综合
学院
笔试:逻辑、阅读写作(不限定范围) 口试:民法、刑法(注重对考生思维、 表达能力的考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 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 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 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法医学概论、法医病理、法医物证、 法医临床、法医毒理与毒化。
诉讼法学专业 —监察法学方向
网络法学专业
监察法学与刑事 笔试:监察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
口试:监察法学。
网络法学
包含网络法基础理论,网络安全,网 络犯罪。
-2-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
民法与商法(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 债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票 据法、保险法)
经济法理论与制 度
经济法基础理论、消费者法、竞争法、 财税法、金融法、企业法与公司法、 证券法、会计法与审计法、房地产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专业
环境资源法
环境法学、自然资源法
-1-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笔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50 分)、 公务员制度(50 分) 口试:当今社会保障热点问题等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
公共人力资源管 理
笔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50 分)、 公务员制度(50 分) 口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国家监察学专业
国家监察法、 廉政建设
笔试:国家监察法、廉政建设理论各 50 分。 口试:国家监察学相关知识。
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刑事科学技术四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刑事科学技术(四)》考试大纲(2017年 6月)Ⅰ.考 查 目 标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并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方法;理解掌握物证的系统属性与关联分析、物证特征的层次结构分类以及物证量化检验鉴定的相关方法;2.全面了解刑事科学技术所包含的法医学检验技术的具体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具体掌握各类研究对象的具体概念、检验鉴定程序、检验鉴定技术方法以及检验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灵活运用刑事科学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准确分析、判 断检验鉴定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及相关专业考核范围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范围刑事技术总论、法医学。
Ⅲ. 考 查 内 容刑事技术总论本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计50分,其中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占20%、60%和20%左右)一、刑事科学技术概述1.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2.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3.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内容4.刑事科学技术的任务和作用5.国内外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二、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与技术分析方法1.物质交换原理2.种属认定原理3.同一认定原理4.刑事科学技术的技术分析方法三、物证关联分析与量化检验鉴定1.物证的系统属性与层次结构认识2.物证的系统关联分析方法与步骤3.物证特征的层次结构分类4.物证量化检验鉴定数学模型5.物证特征的量化方法与量化体系法医学法医学试卷共计100分,分二部分,每部分满分为50分。
其中第一部分法医病理学,包括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第二部分法医物证学,包括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第一部分 法医病理学一、绪论1.法医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2.法医病理学检验对象3.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二、死后变化及死亡时间推断(一)早期尸体现象1.超生反应2.肌肉弛缓3.尸冷4.尸斑5.尸僵6.角膜混浊7.皮革样化8.自溶与自家消化(二)晚期尸体现象1.尸体腐败2.干尸3.尸蜡4.霉尸(三)尸体的毁坏1.人为的毁坏2.蝇类对尸体的毁坏3.动物对尸体的毁坏(四)死亡时间的推断1.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2.根据蝇类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3.根据胃肠内容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4.死亡时间推断的其它方法三、 各种损伤类型及法医学鉴定 (一)机械性损伤概述1.损伤与机械性损伤的概念2.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3.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4.损伤后机体的反应(二)钝器损伤1.钝器损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常见的钝器损伤(三)锐器损伤1.锐器损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常见的锐器损伤(四)枪弹损伤1.枪弹损伤的概念2.枪弹创3.霰弹创(五)爆炸损伤1.爆炸损伤的概念2.爆炸损伤的特征3.爆炸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六)人体各部位损伤1.颅脑损伤2.其他部位损伤(七)交通事故损伤1.道路交通事故损伤2.其他交通工具损伤(八)机械性损伤的检验与鉴定1.机械性损伤的检验2.机械性损伤的鉴定(九)其他物理性损伤1.烧死的概念2.烧死的征象3.烧死的法医学鉴定4.冻死的概念5.冻死的征象6.冻死的法医学鉴定7.电击死的概念8.电击死的征象9.电击伤死的法医学鉴定10.雷击死的概念11.雷击死征象12.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四、机械性窒息(一)机械性窒息概述1.窒息与机械性窒息的概念2.机械性窒息的分类3.机械性窒息的一般征象 (二)缢死1.缢死的概念2.缢死的机理3.缢死的类型4.缢死的姿势5.缢死的征象6.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三)勒死1.勒死的概念2.勒死的机理3.勒死的方式4.勒死的征象5.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四)扼死1.扼死的概念2.扼死的机理3.扼死的方式4.扼死的征象5.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五)溺死1.溺死的概念2.溺死的机理3.溺死的征象4.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六)其他机械性窒息死亡 1.性窒息2.挤压窒息死3.闷死4.哽死第二部分 法医物证学一、法医物证学的概述及遗传学和DNA多态性分析基础 (一)法医物证学基础1.法医物证的含义2.法医物证的特点3.法医物证的意义4.法医物证学的基本任务5.法医物证学的基本理论6.法医物证学的基本技术7.法医物证鉴定8.DNA指纹(二)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1.遗传标记的含义2.遗传标记的分类3.孟德尔分离律4.孟德尔自由组合律5.母系遗传6.男性伴性遗传7.群体遗传学的含义8.Hardy-Weinberg群体的含义9.基因库的含义10.遗传多态性1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12.基因座独立性分析的含义13.杂合度的含义14.个体识别率的含义15.非父排除率的含义(三)DNA多态性分析基础1.人类基因组的含义2.重复序列的种类3.假基因的含义4.多基因家族的含义5.转位因子的含义6.线粒体DNA的特点7.基因突变的含义8.DNA长度多态性9.DNA序列多态性二、 DNA多态性(一)DNA长度多态性1.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检测的原理2.DNA纹印的含义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原理4.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5.聚合酶链反应的特点(二)DNA序列多态性1.DNA测序原理2.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杂交基本原理3.扩增片段限制性长度多态性4.MVR-PCR的基本原理三、血型、血清型和酶型(一)血型1.红细胞血型抗原2.红细胞血型抗体3.ABO血型抗原的类型4.白细胞血型的含义5.白细胞血型的遗传特征(二)血清型1.血清型的含义2.血清型的法医学意义(三)酶型1.同工酶的含义2.同工酶的分类3.同工酶分型的基本原理四、亲子鉴定1.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2.排除亲子关系的情况3.累计非父排除概率的含义4.导致错误否定父权的遗传变异5.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6.遗传变异的类型7.父权指数的含义8.父权相对机会的含义9.排除父权的标准10.认定父权的标准五、物证检验(一)血痕检验1.血痕的特点2.血痕检验需要解决的问题3.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4.联苯胺实验的原理5.血色原结晶试验的原理6.血痕种属鉴定的主要方法7.吸收实验的原理8.解离实验的原理(二)精液斑检验1.精液的特点2.精斑的特点3.精斑检验的目的4.精斑检验的步骤5.精斑检验中磷酸苯二钠实验原理6.精斑中和试验原理(三)其他物证检验1.唾液及唾液斑的特点2. 唾液及唾液斑检验的目的3.唾液淀粉酶检测袁理4.毛发检验的目的5.软组织检验的目的(四)法医物证鉴定证据意义评估1.个人识别能力的含义2.遗传标记个人识别的系统效能3.匹配概率的含义4.似然率的含义5.DNA数据库的意义Ⅳ. 参考书目1.单大国.刑事科学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王彦吉,王世全.刑事科学技术[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Ⅴ.参考试题(非完整试题,仅为样式与分值说明)刑事技术总论一、名词解释 (共10分)1. 刑事科学技术二、简答题 (共30分)1. 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三、论述题 (共10分)1.试述物证的系统关联分析方法与步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823《刑事科学技术基础》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 物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第一部分:物理(50 分) 1.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2.填空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3.计算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二)第二部分:刑事科学技术基础(100 分) 1.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2.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3.综合应用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第二部分
一、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概念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
刑事科学技术基础
犯罪现场、取证手段和方法、各种痕迹、文件物证、毒物、毒品、人身、尸体以及精神 病鉴定等。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任务 1.收集物证 2.为破案和诉讼提供线索和科学依据 3.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体系 4.为非刑事领域里涉诉案件提供物证鉴定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1.在立案阶段的作用 2.在破案阶段的作用 3.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确定案件的性质提供科学依据 4.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 5.可印证其他证据 二、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 (一)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
5
1.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概念 2.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机理 3.物质交换和转移的特点 4.物质交换和转移的分类 5.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的意义 (二)同一认定 1.同一认定的概念 2.同一认定的模式 3.同一认定的理论根据 4.同一认定的类型 5.同一认定的步骤和方法 6.对同一认定结论的审查 (三)种属认定 1.种属认定的概念 2.种属认定的理论依据 3.种属认定的分类 4.种属认定的方法 5.种属认定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的作用 6.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 三、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方法 (一)观察分析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 (二)图像记录法 1.照相记录法 2.摄录像记录法 3.扫描记录法 4.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5.静电复印记录法 (三)图像比对法 1.并列比对法 2.拼接比对法 3.构图比对法 4.重叠比对法 5.综合比对法 (四)物理检验法 1.物理量测定法 2.光学检验法 3.吸附与转印检验法 (五)化学检验法 1.显色反应 2.沉淀反应
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一、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查范围?A. 刑事侦查学(答案)B. 高等数学C. 犯罪心理学D. 刑事科学技术二、在刑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下哪个科目是必考的?A. 刑事诉讼法学(答案)B. 经济学原理C. 社会学概论D. 环境科学三、下列哪项内容是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中,刑事侦查学科目可能涉及的?A. 侦查策略与方法的运用(答案)B.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C.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D. 宏观经济学理论四、刑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证据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哪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 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答案)B. 数据统计与分析C. 文学创作技巧D. 国际贸易规则五、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犯罪学”的研究范畴?A. 犯罪原因与动机分析(答案)B.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C. 犯罪预防与控制策略D. 犯罪现象与社会关系六、在刑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刑事技术”科目可能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 指纹、DNA等物证检验技术(答案)B.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C. 外国文学史概述D. 计算机编程高级教程七、刑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会考察学生的哪项能力?A. 案件分析与推理能力(答案)B. 高等数学计算能力C. 外语翻译水平D. 艺术设计创意八、以下哪项是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中,“侦查讯问学”科目可能涉及的重点?A. 讯问技巧与策略(答案)B. 生态学原理C. 财务管理实务D. 新闻传播理论九、刑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警察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哪方面的掌握程度?A. 警察职权与执法程序(答案)B. 市场营销策略C. 心理学研究方法D. 环境科学基础十、以下哪一项是刑侦专业研究生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专业知识?A. 犯罪现场勘查与重建技术(答案)B. 高级微观经济学C. 文学批评理论D. 生物信息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警务化管理规定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警务化管理规定一、研究生警务化管理机制1.研究生管理的层次体系。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体系,以学校领导小组为最高领导机构,设有研究院、学院和学科组等业务部门,以及青年警察、学生志愿者服务团等专业管理机构,联合成立综合研究生管理机构,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及其警务工作。
2.研究生警务化管理工作标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警务化管理工作,将以学校科学研究、实践实践、专业学习为基础,以培养拥有警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转变思维,规范行为,基本技能,队伍实力”为要求,尊重公平和正义,系统深入,不断探索和创新,树立高标准,落实优质教学,拓展警务实践实践,发展军事技能训练。
3.警务教学体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教学体系,依托研究生管理机构,以实践实践、实训实训与理论教学配合、实+虚混合式管理教学等并行发展,实力突出的警种专业大类开设各类中高级警务课程,使学生具备警务素质,有效实施警务管理工作。
4.警务实践实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重视警务实践实训,开设有各类中高级警务实践实训课程,多渠道吸引学生开展警务实践实训,如参与社会探朱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宣传、担当保安和检查视察等活动,帮助研究生锻炼警务素质,实现警务责任教育。
5.警务技能训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警务技能培训方面,设有各类警务实践、实操、实战训练,采取实践型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警种的警务实践特点,研发实用警务综合应用系统,有助于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学习和训练,以期提升其警务技能。
六、考核与管理1.考核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警务化管理的考核体系标准化,以考核研究生的常识、技能、能力和发展为主,加强研究生管理责任,通过等级考核、统一考核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质量和发展趋势,保证研究生警务化管理努力达标。
2.管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加强研究生警务化管理管理,健全完备的管理权责制度和服务机制,有效加强集体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强化科学研究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研究生警务化管理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学》考试大纲
(2016年12月)
Ⅰ.考查目标
公安学专业警察法学研究方向复试科目包括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学两部分。
证据法学要求考生具有全面了解、熟悉证据法学基本原理,掌握证据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证据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证据法学具体包括:
1.准确掌握证据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证据取得和运用的相关法律规定。
2.全面理解我国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领会认识论、价值论等多元理论的内容、与证据法学的关系及其支撑作用。
3.了解证据制度的类型和发展历史,熟悉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等证据制度的内容。
4.了解证据法的原则,掌握证据裁判原则等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证据的概念、特征,准确掌握证据种类、分类的相关内容。
6.了解证明理论,掌握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证明制度的基本内容,熟练运用刑事证据规则。
7.了解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知晓对国外先进
成果的客观评介,明晰司法实务部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面临的问题、挑战。
8.运用证据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证据法律规范,合理地分析和认定案件。
刑事政策学要求学生了解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的关系,了解国内外主要刑事政策思想,掌握犯罪社会预防的基本内容,掌握我国刑事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具体包括:
1.对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与犯罪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对刑事政策主要价值的思考能力。
3.对国外刑事政策主要思想的了解程度。
4.对我国刑事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程度,以及如何理解刑事政策
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5.对如何实现犯罪社会预防的认识情况。
6.对我国当前各种具体刑事政策问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共20分。
2.简述题,共30分。
3.案例分析,共10分。
4.论述题,共20分。
Ⅲ.考查内容
证据法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证据法学的体系
三、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神示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四、我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
第三章证据法与诉讼法
一、证据法与诉讼法的关系
二、证据法与诉讼结构
三、证据法与审判方式改革
第四章证据法原理
一、认识论
二、价值论
三、其他多元理论
第五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无罪推定原则
三、证据合法原则
四、直接言词原则
五、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六、利益衡量原则
第六章证据规则
一、相关性规则
二、最佳证据规则
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四、意见证据排除规则
五、补强证据规则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七、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八、其他证据规则
第七章证据的概念和属性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属性
第八章证据的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陈述(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笔录(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
九、电子数据
第九章证据的分类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二、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本证和反证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五、主证据和补强证据
第十章证据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
一、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二、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十一章证明概述
一、证明概述
二、证明与释明
三、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第十二章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概述
二、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三、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四、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五、免证事实
第十三章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概述
二、域外诉讼证明责任
三、我国诉讼证明责任
第十四章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概述
二、域外诉讼证明标准
三、我国诉讼证明标准
第十五章推定和司法认知
一、推定
二、司法认知
刑事政策学部分:
第一章刑事政策学的范畴
一、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
二、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
第二章刑事政策的价值内涵一、自由
二、安全
三、公正
四、效率
第三章国外主要刑事政策思想
一、古典主义的刑事政策思想
二、实证主义的刑事政策思想
三、新社会防卫主义的刑事政策思想
第四章刑事政策的纵向表现
一、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
二、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
三、刑事政策与刑事执行
第五章犯罪的社会预防
一、犯罪的一般社会预防
二、犯罪的个别社会预防
三、犯罪的综合治理
第六章我国刑事政策的发展
一、严打刑事政策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七章我国刑事政策的具体问题
一、死刑刑事政策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
三、对犯罪被害人的刑事政策
四、职务犯罪刑事政策
五、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
六、经济犯罪刑事政策
七、对常习犯人的刑事政策
Ⅳ.参考书目
1. 法律规定:有关证据、刑事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
释等,最新颁布的修正案。
2. 参考书:
①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 (第五版)[M]. 法律出版社, 2012。
②各高等院校的相关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Ⅴ.参考试题(非完整试题,仅为样式与分值说明)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证明对象
2.电子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
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
三、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曾经说过:“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Ⅵ.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证明对象:又称待证事实或要证事实,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辩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当事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2. 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需用证据证明的事实即证明对象:第一,当事人主张的有关实体
权益的法律事实;(2分)第二,当事人主张的程序法律事实;(2分)第三,证据材料;(2分)第四,习惯、地方性法规(主要指非法院本地区的)和外国法;(2分)第五,特别经验规则,主要是指专门性的特殊行业的经验规则。
(2分)
2.第一,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2分)第二,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2分)第三,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
道案件情况的人。
(2分)第四,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
(2分)第五,证人只能是自然人。
(2分)
三、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社会政策和刑事政策的关系。
(3分)
(2)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
(4分)
(3)犯罪的社会预防分析。
(4分)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分析。
(4分)(视答题情况加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