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之差异
结论: 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和美国的不同。有 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教育是在培养科学家,是想 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 的。一个班的学生中,最后成为有成就的科学家的人 可能很少,甚至没有,多数学生都会从事基础行业的 工作。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仅 只有科学家才是人才,凡是有某种特长的人都可以称 之为人才。在中国高中,同一年级的学生(高一、高 二)所学的科目都是一样的,即每个同学受到的教育 是一样的,学生的个性因此而受到束缚。中国高中应 安排多元化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向,并注重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不只是把学 生看成是一个计算器,一台做考试题机器。
美国的高中是四年制,其初中为两年制,所以 中学阶段的教育总共也为六年,和中国的一样。 美国的高中生每天只上六节课,从周一到周五, 每天早上7:30上课,下午2:15放学。关于选课,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学监指导,一般的原则是 只要在高中四年内学完必修课,并通过各学科 的考试,其余的上课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学任何课程。例如,陶艺课,舞台效果,戏 剧表演,乐器,法律,会计等。一般的美国学 生在刚入学时就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自己 的未来,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 们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着手进入专 业领域,为以后的学业和工作打基础。
事例2课程类型 中国高中的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 解题能力,以应对会考、高考。 美国高中设立多元化课程,除了基础课必修以外,其 余课程学生可按自己兴趣选修,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 挥出自己的特长。学生们课上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 其上课地点也不拘于教室,有时有出游课(Field Trip)。 其实,无论是中国的高中,还是美国的高中,其目的 都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受教育,使学生在离开 学校后,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中国高中和美国高中 所教授的课程不完全一样:中国的高中重视学习知识, 重视课本,重视习题,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美国的 高中重视能力,重视实践,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别
中西方教育的优劣及启示
西方教育的优势
中国教育的优势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批判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 人才。同时,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参 与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应试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 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发 展和深造。同时,中国教育注重集体 主义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能够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谢谢
自由精神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自由和独 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想法。
社会参与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 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关注社 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02
CHAPTER
教育模式
中国的教育模式
考试导向
教师为中心
中国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对学生 知识的考核,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 语等主科。
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通 过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掌握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03
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相对
较弱。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西方的教育内容
04
CHAPTER
教育结果
中国的教育结果
学术表现优异
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术界表现出色 ,尤其在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科
方面。
考试导向
中国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这使得学 生在记忆和应试技巧方面较为出色 。
重视教育投入
中国家庭普遍重视教育,愿意为子 女的教育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
中外教育存在哪些差异
中外教育存在哪些差异
1.教育理念:中西方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而中
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2.教学方式:中西方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而中国教育注
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听讲能力。
3.课程设置:中西方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多元
化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兴
趣和特长;而中国教育注重基础课程和应试课程的设置,强调学生的应试
能力和成绩。
4.教育资源:中西方教育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提供
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设施等,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和探究;而中国教育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
的讲授和课本。
5.教育评价:中西方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而中国教育注重学生
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相互借鉴和
融合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西方教育的交流
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相信未来中西方教育将会越来越融合和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 • • • • •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二)让孩子子的心灵沟通 (五)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六)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 个人觉得有五方面中国教育在最初就缺失。 最后等学生毕业,让社会做最终的调整。 太晚了。 • 1/演讲技能,沟通能力。 • 2/团队合作,沟通合作,理解。 • 3/计划/跟进 • 4/创新/想象力. • 5/领导力, 主动地承担责任.
• 一. 因材施教。虽然在我国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并 没有几个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这 方面体现的较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 出来。 • 二. 赏识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中国的赏识教 育比较模糊笼统,对孩子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 “你真棒”加以赞赏,而西方是把棒在哪里告诉孩子。中 国家长有耐心的少,光心里着急是不够的。 • 三. 惩罚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 到惩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判断,比如孩子把东西拆坏了, 家长往往要打骂孩子,而在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错, 反而鼓励孩子多动手。 • 四. 爱心教育。我在书中了解的和我亲眼看到的西方人 的爱心有胜于我们。
关于教育的名言
• 1、nd gladly would learn, and gladly teach. (Chaucer, British poet) • 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意施教。(英国诗人 乔叟) • 2、Edu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Herbert Spencer, British philosopher) • 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英国哲学家 斯 宾塞 H) • 3、The roots of education are bitter, but the fruit is sweet. (Aristtl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古希腊哲学 家 亚里士多德)
中西教育的区别
从现实生活看中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区别我没有去过西方,甚至没有出过这个小岛屿。
但是我从书中、电视、电影中了解西方,从中看到西方教育与中方教育的区别。
我从中感受到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是最讲“规矩”,在孟子《离娄上》中有这么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鲁迅也说中国小孩照相时也是规规矩矩的。
而外国人很讲人性,很活泼。
在中方教学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为什么叫灌输式呢?因为在教学中教学者传授的是前人留下的的成功经验,而再让学生去按照这些经验去操作。
虽然学生可以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自己的经验与见解,但是还是围绕着前人留下的经验与见解。
在西方教学教育是探讨式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者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难点,总结出的经验与见解得出属于自己的成果。
中方与西方的教学教育区别就在于中方缺少让学生自己动手与动脑,成果都是按照早已指定好的答案去做,而做出结果也只有一个,没有改变。
学生也并没有一点是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
西方教学教育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思维、勇于创新,在学习中学生得出的结果与经验也是不同。
中方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就像是在会上发言的领导,学生则是像是下属。
教学者在课堂上课,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听讲、做记录。
对课文中的内容与老师讲解的知识深信不疑,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脑海里的答案是固定的,没有多余的答案。
所以只要考试中的试题稍有灵活性的题目,学生十有八九是做错的。
西方教育在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是相对换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可以自由的展开想象。
而老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对于有疑问的老实通常都是建议他们自己去图书管、书店去寻找相关资料,从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从这里就体现出中国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然而在中方的学生考试分数成绩可以用来制定一个学生的优、良、中、差,甚至有些可以把成绩来比较一个学生的品行是否好坏。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教育方法、文化差异以及家长的角色等等在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方,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重视记忆和考试,并将学术成绩作为评价、选择、晋升和招聘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协作的技能。
因此,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会更多地参与到交流互动、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等活动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育方面,这些差异表现为中国关注的是学习能力而非个性和自我;在中国,成功往往定义为取得高分数,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成功则更多地涵盖了自我价值、创造性以及其他非学术因素。
此外,中国学生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注重在学业成功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被鼓励追求在学术以外的方面的成功,比如体育、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功。
三、家长的角色在西方,家长通常比较锱铢必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重视。
但是,他们也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鼓励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孩子在学术和生活方面做出最好的表现,通常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约束和管理。
总体来说,虽然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无论哪种教育体系都有其自身优点和不足。
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来自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教育区别
中西方教育区别1、中国教育是被动学习,西方教育则是主动学习走教制 VS 走课制走教制---即学生和教室是固定的,老师根据学校安排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走课制---刚好相反,即老师和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中国采用的是“走教制”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西方的教育体系则是采用“走课制”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因此教育体制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的差异。
在国外,六月份考试,四月份学校就已经放假,学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自主复习,复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主动通过邮件或者电话预约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解决。
但是在中国,“班主任”三个字一直陪伴着学生渡过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班主任主宰学生,学生成绩的好坏一部分取决于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取决于班主任。
2、中国学生的弱点,在国外却是优势普及教育 VS 精英教育在中国,小学六年级有三门主课:数学、语文和英语。
初一变成七门功课,到了初二变为八门功课,功课越来越多,学习的课程也越来越泛。
但是国外的孩子,9 岁就要学习 15 门功课,这 15 门功课除了数学、物理、化学之外,还包括:舞台戏剧、摄影、音乐、体育等。
国外的教育是从小让孩子广泛的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优势。
然后再从 15 门功课逐渐减少到 13 门、9 门、7 门、6 门、4 门、3 门,最后到了大学就只剩一门功课。
因此,国外的教育理念是越学越精。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及能力,或许在音乐方面也或许在体育方面。
但是在中国,老师、家长看重的仅仅是分数,似乎学习成绩的好坏就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尺。
中国教育不断地将各种知识以“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高考看重的就是成绩,学生被“灌”的好,高考成绩自然就会不错,假如被“灌”的不好,或许就只能勉强进一所较差的专科学校,甚至被大学拒之门外。
3、中国教育模式是培养高考状元,国外教育模式则是培养未来精英学习成绩 VS 综合素质中国教育重视分数,90%的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10%的精力放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事物的产生,就必然存在差异。
在不同蓝天下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就大不相同,其中饱受争议的当属中西方的教育:一、对比中西教育1、中式教育的特点:升学的标准的最大参照就是分数,缺乏自主性,样样必须优秀,学习压力较大——1)存在一套标准的、任务内容明确的(也就是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占到中学教育评价体系的90%以上。
2)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最终考核体系(高考)。
3)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4)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学生的每门科目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达到要求的分数)。
5)大班授课,老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中等学生常受忽略。
2、西式教育的特点:分数并非决定一切,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压力——1)教育体制非常灵活,政府只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体上的指导,至于各个学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则不怎么过问。
2)实践老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的责任制。
3)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并寻找社会弊病,提出解决方法,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
4)在德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德育的首要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
讲谎话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最严重的事情来加以关注与纠正。
为社区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则是每个中学生的义务。
5)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强,能吃苦,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必学的课外课。
6)小班授课,教师能顾及大部分学生。
7)每个学校均设有“天才班”。
如发现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学校会聘请特殊的老师来“因人施教”,因人施教的最大好处,是能根据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来实施教学安排,像给优秀体育尖子开小灶那样,为国家快速培养出特殊的人才。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1、历史文化上: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并且十分重视规矩、礼教的教授。
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
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一、介绍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不同的教育体系会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教育体系差异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差异,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教育体系之间的异同。
二、内容1.目的与方法不同的教育体系有不同的目标和方法。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的手段,培养创新和发展的人才,以及繁荣和平和国家的稳定。
与此相反,在西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激发个人潜力、提高人类智慧和造福人类的过程。
在中国,大多数教师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强调老师的权威,让学生在课堂上默默地听课和做作业。
而在西方,大多数教师使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2.逻辑性在中国,逻辑性比较重要。
很多中国的学科(如数学和科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逻辑思考能力而设置的。
逻辑推理被看作是一种技能,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
与此相反,西方的教育体系不仅注重逻辑推理,还注重学生的主观性和独立性。
3.长期发展计划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很高的期望值。
因此,中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读好的学校和大学,获取好的教育,以便将来可以获得好的职业。
与之相比,西方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更容易支持孩子的选择。
4.文化差异尽管中西方的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但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在中国,良好的教育被视为一种成功的象征。
中国的学生在面对教育时会经常感到压力和竞争,以获得好的成绩和更多的荣誉。
在西方,教育被视为对人类潜力的探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中西方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逻辑性、长期发展计划和文化等方面。
尽管有时候这些差异并不明显,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上,这些差异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并为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
中国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中国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中国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目标:中国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考试成绩,而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方式:中国式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西方教育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
3. 课程设置:中国式教育注重数理化等理工科目的学习,而西方教育则注重文科及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
4. 考试质量:中国式教育不断地进行考试和测试,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西方教育则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估和提供具体建议。
5. 教师角色:在中国式教育中,教师通常被视为“权威人士”,而在西方教育中,教师通常被视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伙伴”。
6. 自由度:西方教育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由度,鼓励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进行实践学习。
尽管也有许多活跃的课堂和现代中介技术,但是中国式教育的管理仍然要求学生在严格的学业秩序中度过学生时代。
总体来说,中国式教育强调传统文化和逻辑思维,而西方教育则重视现代科技和实践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中国和西方的学校都遵循这些传统方式,因此,这些区别只是大致的概述。
中西方教育的34种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34种差异1.为谁而学: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
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精神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精神与能力。
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
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课堂: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
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
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
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之权。
4.师生关系: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
我国还流行一句忽悠了大众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
美国人不承认权威。
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极好的朋友关系。
美国承认知识上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会多次认真地告诉所有学生:老师会永远像母亲一样的同爱所有孩子,不管孩子品德好还是还是品德次,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疾病,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孩子能干还是笨拙,不管孩子富裕还是贫穷。
美国老师还会努力让所有孩子找到成功和自信。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中国和西方的教育区别: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
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
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
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
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别有何不同?
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别有何不同?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的教育系统,在这个领域,中国在不断追赶甚至超越西方国家。
然而,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教育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下面将列举几点。
一、提倡思维能力和创新西方国家的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他们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个性的培养。
在教科书和课堂上,老师们也会讨论一些有争议性或创新性的话题,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自己的想法。
这种教育模式非常适合创新型行业,如科技和文化艺术。
相反,中国的教育系统更侧重于授予正确的答案和标准规范。
教育部门注重学生的知识默记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较少。
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可能更适合,但不一定适合新工业的需求。
二、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西方国家重视道德教育,但对文化的继承程度较低。
他们将自由和个性放在文化价值观的前面。
相应地,在教育领域,也强调人类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文化传承则是文化艺术的学科,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学习。
他们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中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建立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实现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在课堂上,也会讲述各种美德和思想,强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这种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但可能存在着刻板和僵化的一面。
三、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西方国家的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而且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和特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想法和观点。
他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
中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尊重教师,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和智慧的源泉。
他们将授课和提问作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则需要静静地听讲和记笔记。
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掌握知识和基础技能一样非常有效,但可能缺少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教育领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得差异
中西方教育得差异一、学校得教育1、中西方教育得本质区别:西方教育就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得成果。
中国教育就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得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得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得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就是可以得到自己得结论,但就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得固定模式。
两者得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得学习得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就是一种消除错误得“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得就是合格品,而不就是次品。
正就是不能正视“学习就是可以犯错得”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得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得作用瞧中西方文化教育得差异:西方教育大都就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得,从小开始培养人得实践与分析能力,鼓励思想得自由,并对自己得言行负责。
教师得作用,主要就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与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得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得不去影响学生得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得保护了人类创造力得根源——思想得自由与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就是老师常常思考得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得讲课,学生认真得听讲、记笔记,对课本得答案与教师得答案深信不疑,就是一种倾向性得灌输式教育。
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得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得计算方式也就是中西方文化教育得一个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得计算方式就是:课堂纪律与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与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得综合情况,比较客观与公正。
由于西方教学得目得就是运用,而不就是分数,所以分数只就是一个参考值。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及其表现:原因:1. 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中国注重集体和家庭的观念,强调团结和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权利。
-不同的价值观影响教育:中西方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对教育的期望和目标,导致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上存在不同。
2. 制度体系的不同:-中西方政治体制不同:中国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国家主导和计划;而西方国家采用民主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多元发展。
-教育制度反映政治体制:不同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不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 教育目标不同:-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有别: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追求综合素质的培养;西方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中西方学科体系的不同:中西方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不同的侧重。
-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西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中国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西方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表现:1. 学制和学年安排:-中西方学制不同:中国学制一般为12年,而西方学制则常为13年。
学年安排、假期等也存在一定差异。
2. 考试和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不同:中国强调应试教育,高考是重要的选拔手段;西方更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
3.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中西方的师生关系:中国强调尊重教师,教育方式较为传统;西方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
4. 家长参与和期望:-中国家长期望较高:中国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业有较高期望,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更多的干预;西方家长更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 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中国强调学科学习:中国学生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相对较少;西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参与体育、艺术和社团等活动。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下面将从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学制方面:中西方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中国的学制是12年,包括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而西方国家大多数是13年,包括6年小学、6年中学和1年大学预科或职业院校。
此外,中国的学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较为僵化,学生在每个阶段都需按照固定课程进行学习,而西方国家的学制则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修。
2. 教学模式方面: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学生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而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目标方面:中西方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有更好的表现;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方的评价体系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学生的成绩往往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而西方国家的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中西方的教育体制,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方式。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
一、历史和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孝道、礼仪、道德教育等价值观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创新和科学精神。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目标不同:中国教育追求知识的掌握和传承,强调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式教学。
3. 评价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价;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多元评价。
二、社会背景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迅速发展,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
而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更加成熟,教育资源相对充足。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资源差异: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而西方国家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大多数地区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教育经费差异:中国教育部分公立学校的经费短缺,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西方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相对充足,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3. 教育体制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学校教育形式相对传统和保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学校教育更具灵活性。
三、个人发展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发展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压力和期望,往往注重稳定的职业、安稳的生活。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实现个人梦想更受到重视。
在教育中的表现:1. 专业选择差异:中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偏向选择经济、医学等稳定收入的专业;西方学生更注重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相关方面的比较,以展示这些差异。
一、教育哲学与目标:中西方教育在目标和哲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自主性。
而中国教育更注重传授知识和强调学习的结果。
“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经常被指责为中国教育系统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方式:西方教育强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师扮演着辅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学生被要求提出问题,辩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中国教育更强调教师的权威,课堂上更为讲授式,并且偏重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灌输。
三、评价方式:西方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更倾向于通过作业、课堂参与和实践项目等进行多元化评价。
而中国教育系统更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尤其是高考成绩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四、学校氛围: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倡导开放的学术氛围。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和专长,提供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而在中国,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在竞争中取得好成绩。
许多学校更注重纪律和秩序,较少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五、学科设置:西方教育擅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鼓励学生广泛接触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
而中国教育安排较为刻板,学科设置较为专业化,学生在高中时期需要选择自己的三科学习方向,并进一步深化学科的知识。
六、学术价值观:西方教育倡导学术的独立性、自由和多样性。
学生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学术兴趣,并且在学术发展中注重创新和探索。
而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的规范和纪律,鼓励学生尊崇经典和权威。
虽然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多差异,但也可以从中吸取对方的优点进行交流与合作。
中西方教育可以在互补和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国际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一、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
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
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
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
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
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
的人淘汰出去。
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
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
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容来实施。
他们经常和孩
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
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
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
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
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
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
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
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
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而在国,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
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