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脉搏计_实验报告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脉搏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脉搏,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心率、血压以及一些疾病的病情。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脉搏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脉搏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3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传统的手动方法测量了每位志愿者的脉搏,并记录了测量结果。
然后,我们使用了一款智能手环设备,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脉搏,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上进行记录。
最后,我们对比了手动测量和智能手环测量的结果,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手动测量和智能手环测量的数据,我们发现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然而,智能手环的测量速度更快,且操作更简便。
此外,智能手环可以连续监测脉搏,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脉搏的强度和情绪状态有关,当志愿者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时,脉搏的强度会增加。
此外,脉搏的频率也会受到运动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兴的脉搏测量设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对于长期监测脉搏的需求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智能手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可能会受到干扰。
此外,由于智能手环的使用需要电池供电,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
结论:脉搏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监测方法。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兴的脉搏测量设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然而,手动测量仍然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特殊环境下或需要精确测量的情况。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脉搏测量的新方法,以提高准确性和便利性,并在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致谢:感谢参与本次实验的志愿者们,他们的配合使得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感谢智能手环制造商提供的设备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实验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18). The impact of wearable devices on human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Technology, 5(2), 45-56.[2] Zhang, L. et al. (2019). A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smart bracelet pulse measurement methods. Journal of Medical Devices, 7(3), 112-125.。
数字脉搏计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脉搏计的原理和组成;2. 掌握数字脉搏计的测量方法;3. 熟悉数字脉搏计的调试与维护;4. 提高数字电路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数字脉搏计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人体脉搏的仪器,其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脉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由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得出脉搏频率。
实验原理图如下:光电传感器→光敏电阻→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显示屏三、实验器材1. 数字脉搏计实验装置;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源;5. 线路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将光电传感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显示屏按照实验原理图进行连接。
2. 信号测试: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模拟信号,输入到放大电路中,观察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变化。
3. 滤波电路测试:观察滤波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滤波效果,确保输出信号稳定。
4. A/D转换器测试:将模拟信号输入到A/D转换器中,观察数字信号的输出。
5. 微处理器测试:将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输入到微处理器中,观察微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6. 显示屏测试:观察显示屏是否能够正确显示脉搏频率。
7. 脉搏计调试:将光电传感器放置在人体脉搏部位,调整光电传感器与皮肤的距离,使信号输出稳定。
8. 脉搏计测量:将脉搏计佩戴在人体手腕上,观察显示屏上脉搏频率的实时变化。
9. 脉搏计维护:检查各电路连接是否牢固,确保脉搏计的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稳定,滤波电路滤波效果良好。
2. A/D转换器输出数字信号准确,微处理器工作状态正常。
3. 显示屏能够正确显示脉搏频率。
4. 脉搏计佩戴舒适,测量结果准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数字脉搏计的原理和组成,掌握了数字脉搏计的测量方法,熟悉了数字脉搏计的调试与维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不稳定、滤波电路滤波效果不佳等,通过分析原因,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实验技能。
数字脉搏计课程设计报告
天津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数字脉搏计实验人:自动化1班淦智权同组人:自动化1班李得铭2014年12月25日一、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组装一个数字脉搏计。
(1)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人体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范围为20~200次/分。
(2)在短时间(5秒、15秒)内测量出每分钟的脉搏数。
(3)测量误差±4次/分。
(4)锁定每分钟的脉搏数,分别要求:①显示计数过程,并保持计数结果。
手动清零。
②不显示计数过程,锁存为计数结果。
自动清零,自启动计数。
注:5S和15S由开关控制。
二、电路设计方案及原理(一)总方案原理图:对于方案选择,由提供的PPT上的方案的原理框图,我们决定按该框图进行分析,不过在每个框图部分实现会有多种方案并进行有计划的结合实际的改造。
1、模拟信号处理(设计并仿真)对于脉搏信号的放大、滤波、整形部分采用 MultiSim或PSPICE仿真实现。
脉搏信号放大器(仿真)输入:1mV、1.2Hz输出:能够驱动CMOS数字芯片性能指标:电压增益:大于1000倍通频带:0.15Hz —30Hz仿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功能分析、指标测量。
2、给定条件实验箱一台:直流电源、面包板、连续脉冲信号等元器件:锁相环 CD4046计数器(可预置数的4位二进制计数器) CD4526计数器(二——十进制同步加计数器) CD4518计数器/分频器(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分频器) CD4060译码器 74LS48数码管 LG5011AH(实验箱上74LS48已与数码管连接好)缓冲器(反相器)电阻、电容若干数电实验中常用芯片三、各单元部分设计及电路实现(一)仿真阶段对于仿真部分的要求题目要求如下:输入:1mV、1.2Hz;电压增益:大于1000倍;通频带:0.15Hz—30Hz我们采用的multisim仿真,仿真阶段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放大,滤波及整形。
放大是要将采集到的微小的脉搏信号放大成可读取的信号;滤波是为了滤去杂波;整形是为了将正弦信号转化为方波,方便计数1、放大部分对于放大,我们用的是最基础的放大器放大方法,由于电压增益大于1000,我们决定放大3000倍,采用三个LM324器件,进行10*10*30三级放大,具体参数见下图。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实验四脉搏测量实验四脉搏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人体脉搏波的测量方法。
2.观察脉搏波与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3.观察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传感器:是由无源的精密压力换能器和一个指套组成,通过绑在手指上可测量脉搏。
2.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因为该压力传感器是无源的,使用单向输入方式,即压力信号通过R61经U6A输入,U6B输入接地,当压力变化时通过差动放大电路(U7)进行放大,再经过U8后,在AI3端输出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线性电压波形。
三.实验步骤1.接线:将传感器通过JP01连接至测量电路,将AI3和GND 连接至labjack的接口AI3和GND处。
2.通过调节电位器RP6来改变差动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在U8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
3.最终结果是:在U8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特点是:当有脉搏时(压力增大)时,该信号曲线显示增大的信息;当无脉搏时(压力减小)时,该信号曲线幅度也响应减小。
四.实验内容1.测量脉搏波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脉搏频率。
2.与心电测量一起显示计算,观察两个波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五、实验结果实验中通过将传感器绕着人体手指,开始测量并记录数据,用matlab程序处理过后,得到以下图像:根据图像,可以数出10秒内脉搏跳动次数约为14次,所以可计算得出人体脉搏约为84次/min。
六、实验总结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脉搏的测量实验相对简单。
在连接好电路图后,装上脉搏测量传感器,缠绕手指过后,开始测量。
然后设置好相应的参数,采样率及采样时间,保存好数据并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示波器上的波形显示不明显,可以通过改变横轴的时间长度,便可以清晰看到波形显示。
回来便是数据处理,程序同呼吸测量实验中对数据的处理,要进行滤波处理,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波形。
篇二:数电实验报告--电子脉搏计题目:电子脉搏计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电子脉搏计,要求: 1.实现在15S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2.用数码管将测得的脉搏数用数字的形式显示;3.测量误差小于±4次/min。
天津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数字脉搏计实验报告
天津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数字脉搏计一、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组装一个数字脉搏计。
1、(1)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人体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范围为20~200次/分。
(2)在短时间(5秒、15秒)内测量出每分钟的脉搏数。
(3)测量误差±4次/分。
(4)锁定每分钟的脉搏数,分别要求:①显示计数过程,并保持计数结果。
手动清零。
②不显示计数过程,锁存为计数结果。
自动清零,自启动计数。
2 、模拟信号处理(设计并仿真)对于脉搏信号的放大、滤波、整形部分采用 MultiSim或PSPICE仿真实现。
脉搏信号放大器(仿真)输入:1mV、1.2Hz输出:能够驱动CMOS数字芯片性能指标:电压增益:大于1000倍通频带:0.15Hz —30Hz仿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功能分析、指标测量。
3、给定条件实验箱一台:直流电源、面包板、连续脉冲信号等元器件:锁相环 CD4046计数器(可预置数的4位二进制计数器) CD4526计数器(二——十进制同步加计数器) CD4518计数器/分频器(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分频器) CD4060译码器 74LS48数码管 LG5011AH(实验箱上74LS48已与数码管连接好)缓冲器(反相器)电阻、电容若干数电实验中常用芯片二、方案原理框图对于方案选择,由于老师提供的PPT上有方案的原理框图,我们决定按该框图进行研究,不过在每个框图部分实现会有多种方案并进行取舍,在后文会有所提到。
如图,大概为数字脉搏计所需的五个主要部分,以下将分别按步骤将其逐一实现。
三、具体设计阶段(一)仿真阶段对于仿真部分的要求题目要求如下:输入:1mV、1.2Hz;电压增益:大于1000倍;通频带:0.15Hz—30Hz我们采用的multisim仿真,仿真阶段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放大,滤波及整形。
放大是要将采集到的微小的脉搏信号放大成可读取的信号;滤波是为了滤去杂波;整形是为了将正弦信号转化为方波,方便计数1、放大部分对于放大,我们用的是最基础的放大器放大方法,由于电压增益大于1000,我们决定放大3000倍,采用三个LM324器件,进行10*10*30三级放大,具体参数见下图。
数字脉搏计设计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数字脉搏计实验报告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班级: 08级自动化X班作者姓名: XXX学号: XXX完成时间: 2010年12月24日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一个数字脉搏计,要求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人体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测量范围30~160次/min。
(2)短时间内(5或15s)测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误差为±4次/min。
(3)锁定每分钟的脉搏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显示计数过程,最后锁定;还有一种是不显示计数过程,直接显示结果。
(4)所有部分电路均要有仿真结果,仿真中用5p-p的正弦波来模拟人的脉搏信号,实际接线时直接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的5V的方波脉冲作为测试信号,故放大滤波整形电路部分只作仿真即可。
(5)对于放大部分电路,要求放大倍数至少70dB倍,输入电阻要求大于107欧,通频带为0.5Hz~50Hz,测试时还要测出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即整形前后的电压波形)。
二、Multisim仿真设计1. 总体方案原理框图总体方案框图采用实验指导书上“数字脉搏计”中的参考方案,如下图:2. 信号放大电路这部分电路的功能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仿真用5mV的正弦波输入信号代替)放大,使其可以驱动后续的CMOS数字电路。
此部分电路具体要求为:①放大倍数为70dB;②输入阻抗大于107Ω。
考虑到简单的原则,此处利用理想放大器组成我们熟悉的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其原理如下:电路图如图所示,在理想条件下有V o=-Vi×R2/R1 。
运放的闭环电压增益为Avf=-R2/R1,输入电阻为Rif=R1。
如果对输入电阻有要求可以先确定R1,再根据放大倍数确定R2。
为了减小输入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平衡电阻R3,且R3=R1∥R2。
放大倍数70dB即大约为3000倍,直接利用一级反相比例放大电路在仿真时是可行的。
然而实际运用中,若R1取10kΩ,则R2应取到30MΩ,两者相差过大,考虑真实电阻的误差,可能使放大倍数不准确。
数电实验报告--电子脉搏计
题目:电子脉搏计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电子脉搏计,要求:1.实现在15S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2.用数码管将测得的脉搏数用数字的形式显示;3.测量误差小于±4次/min。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电子脉搏计是由脉搏计数器和控制时间的定时电路所组成,并且还要在15S 内测量出1min的脉搏数。
所以,我们先按要求,分开设计各个功能的电路图,然后再组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按要求的电子脉搏计。
方案一:图2-1 方案一整体框图人体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50-100次/秒。
为了简化电路以及节省元件,我取计数器的计数范围为0-99。
让信号发生器模拟人体脉搏的产生。
以每个上升沿代表一次脉搏。
让计数器记录上升沿的个数,再左移两位,表示所记数字乘以四。
这样我们就可以15秒钟测量一分钟的个数。
但是这种方案由六位二进制码转换BCD码电路复杂,故障率高,延时较长,且计数不能连续,所以舍弃这种方案。
方案二:图2-2方案二整体框图在计数器与脉搏产生器之间串联一个四倍频电路。
这样我们在15秒内采集的脉冲个数就可以等效为一分钟的个数,另外再加一个计时控制电路,当计时为15秒时,让计数器停止计数,此时读出的数据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
如需重新记数,只要清零即可。
此种方法能够连续计数,且计数电路结构简单。
故选用第二种方案。
方案二,框图介绍:以下几个模块是构成电子脉搏计的主要功能模块,为使人们更了解该方案的原理,现将各个模块介绍如下。
1.脉搏模拟电路主要是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来模拟人体的脉搏经过传感器和波形整形后的输出信号。
该信号直接送给脉搏四倍频电路。
2.四倍频电路的作用是将脉搏模拟信号的频率增加四倍,即让计数器记录的数据为实际值的四倍。
让我们在15s内就可以读出1分钟的脉搏数。
3.时钟产生电路由555构成,主要是为整个电路提供一个基准时钟,让被测者能够对比时间与脉冲个数,来判断脉搏的快慢。
4.计时电路接收时钟信号并计时,当计时到15s的时候,给JK触发器一个有效脉冲,让JK触发器通过与门控制脉搏信号与计数电路的通与断。
脉象训练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脉象训练仪,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脉象的认知能力,为今后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模拟人体脉象的设备,通过模拟不同的脉象,使学习者能够在没有实际患者的情况下,进行脉象触诊训练。
三、实验器材1. 脉象训练仪一台2. 实验指导书一本3. 记录纸及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脉象训练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了解各个按键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脉象模拟:根据实验指导书,依次模拟平脉、迟脉、数脉、滑脉、弦脉等常见脉象。
3. 脉象触诊:在模拟脉象的同时,学习者用手指触摸脉象训练仪的模拟脉搏,感受不同脉象的特点。
4. 脉象识别:观察模拟脉象的特点,如脉的速率、节律、强度等,尝试识别出对应的脉象名称。
5. 记录与分析:将模拟脉象的名称、特点以及识别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 重复训练:重复模拟不同脉象,加深对脉象的认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脉:平脉是正常脉象,其特点是脉率、节律、强度均匀,触感柔和。
2. 迟脉:迟脉是脉率较慢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3. 数脉:数脉是脉率较快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4. 滑脉:滑脉是脉象较滑的脉象,触感较软,节律均匀。
5. 弦脉:弦脉是脉象较硬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对常见脉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初步的脉象识别。
六、实验结论1.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有效的脉诊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脉诊技能。
2. 通过反复模拟不同脉象,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脉象的特点,提高脉诊准确率。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脉象训练仪在中医脉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建议1. 建议增加实验次数,使学习者更加熟练地掌握脉象特点。
2. 建议结合实际病例,将脉象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把脉,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现代实验方法,探讨把脉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把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45岁之间。
- 实验仪器:电子脉搏仪、计时器、记录表。
2. 实验方法(1)把脉操作- 实验者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把脉的基本方法。
- 对实验对象进行把脉,记录脉象特征,包括脉率、脉象、脉位等。
- 使用电子脉搏仪测量脉搏,与把脉结果进行对比。
(2)数据分析- 对比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分析把脉的准确性。
-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四、实验结果1. 把脉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30名志愿者共有9种脉象,分别为:浮脉、沉脉、滑脉、涩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结脉。
- 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5次/分钟范围内。
2. 数据分析-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分析:通过对把脉结果与患者病情的对比,发现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浮脉多见于感冒、表证等;沉脉多见于虚证、寒证等。
五、实验结论1. 把脉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脉象特征。
2.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 本实验为把脉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六、实验讨论1. 把脉的原理把脉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把脉能够反映经络和气血的状况。
通过观察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情变化。
2. 把脉的应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脉搏信号采集实验报告(一)
脉搏信号采集实验报告(一)脉搏信号采集实验报告1. 引言•介绍脉搏信号的重要性和采集的目的•解释脉搏信号采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2. 实验设计•描述实验的设备和材料•解释实验的步骤和流程•提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数据采集与分析•记录实验中获得的脉搏信号数据•归纳分析脉搏信号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描述脉搏信号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4. 结果与讨论•总结实验中获得的主要结果•解释结果与实验目的的关系•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5. 结论•简要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强调脉搏信号采集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6. 参考文献•列出在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和资料以上仅为报告大纲,实际内容可根据实验细节进行具体书写和展开。
脉搏信号采集实验报告1. 引言•脉搏信号是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心脏搏动和血管的脉动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脉搏信号的采集和分析,了解脉搏信号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一步探索脉搏信号在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
2. 实验设计•设备与材料:脉搏信号采集仪、心率监测仪、脉搏计、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1.安装脉搏信号采集仪和心率监测仪,并确保正常工作。
2.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记录基本信息、清洁皮肤等。
3.将脉搏信号采集仪放置在适当位置,保证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4.使用脉搏计采集脉搏信号,并记录所得数据。
5.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10位被试者的脉搏信号数据,并进行了以下分析:1.脉搏信号的振幅和周期的变化情况。
2.脉搏信号的幅度与心率的相关性分析。
3.脉搏信号的频谱特征分析。
4.脉搏信号的波形变化与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关系探索。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脉搏信号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脉搏信号的振幅和周期存在个体差异,但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脉搏信号的幅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3.脉搏信号的频谱特征能够反映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脉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使用脉搏测量仪器进行脉搏测量的技能;3. 熟悉脉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4. 了解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脉搏是指心脏每次跳动时,动脉壁产生的周期性膨胀和收缩。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大约在每分钟60-100次。
脉搏测量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脉搏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心脏跳动时动脉壁的膨胀和收缩,获取脉搏波形,进而分析脉搏频率、心率、脉压等指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脉搏测量仪:用于测量脉搏频率、心率、脉压等指标;2.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3. 被测者:选择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相似的受试者;4. 实验室环境:安静、光线充足。
四、实验步骤1. 被测者取坐姿,放松身体,调整呼吸;2. 脉搏测量仪连接至被测者手腕,确保测量部位与脉搏测量仪接触良好;3. 开启脉搏测量仪,根据被测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设置相关参数;4. 记录被测者脉搏测量仪显示的脉搏频率、心率、脉压等指标;5.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6. 分析脉搏测量数据,了解被测者心血管功能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脉搏频率: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者的脉搏频率在每分钟60-100次范围内,符合正常生理范围;2. 心率: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者的心率与脉搏频率相同,符合生理规律;3. 脉压: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者的脉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心血管功能良好;4. 数据分析:通过对脉搏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被测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为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1. 脉搏测量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 脉搏测量仪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等优点,是临床医学和健康评估的常用工具;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被测者的姿势、呼吸等因素,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 实验结果分析要结合被测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全面评估心血管功能。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人群的脉搏特征;2. 探讨脉搏测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 开发新型脉搏测量仪器,提高测量精度和便捷性。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ATmega8微控制器的脉搏测量与显示系统,验证脉搏测量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脉搏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存储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
二、实验方法1. 硬件组成:实验中使用了ATmega8微控制器、LCD1602显示器、DS1302时钟芯片、AT24C02存储芯片、蜂鸣器、按键以及脉搏测量电路等。
2. 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脉搏测量、显示、报警和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脉搏测量与显示系统。
3. 脉搏信号采集:利用脉搏测量电路将人体脉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ATmega8微控制器进行采样和处理。
4. 脉搏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脉搏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去噪等处理,提取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信息。
5. 显示与报警:将处理后的脉搏信号在LCD1602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并根据设定的上下限值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6. 数据存储:利用AT24C02存储芯片将测量数据、设定的上下限值以及报警状态等信息进行存储,实现数据的掉电保护。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脉搏信号采集:实验中成功采集到人体脉搏信号,并进行了有效处理,提取出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信息。
2. 显示与报警:系统实时显示脉搏测量结果,并根据设定的上下限值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脉搏信号的检测和报警功能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3. 数据存储:实验过程中,成功将测量数据、设定的上下限值以及报警状态等信息存储在AT24C02芯片中,实现了数据的掉电保护。
4.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脉搏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脉搏信号采集误差:主要受脉搏测量电路性能和人体脉搏信号波动的影响,误差范围在±5%以内。
(2)脉搏信号处理误差:主要受滤波、放大、去噪等处理环节的影响,误差范围在±3%以内。
脉搏运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脉搏的概念及其与心跳的关系。
2. 探究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3. 学习测量脉搏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脉搏是指心脏跳动时,动脉血管内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变化,通过触摸动脉血管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脉搏与心跳紧密相连,心跳的次数即为脉搏的次数。
体育运动能够消耗能量,影响心跳和脉搏的频率。
三、实验材料1. 计时器2. 尺子3. 实验记录表4. 跑步机或运动器材5.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邀请志愿者参与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测量脉搏:让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自己的脉搏,记录初始脉搏次数。
3. 运动实验:让志愿者进行跑步运动,运动过程中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脉搏,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脉搏次数。
4. 运动后测量:运动结束后,让志愿者休息5分钟,再次测量脉搏,记录运动后脉搏次数。
5. 数据分析:对比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脉搏次数,分析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运动前脉搏次数:60次/分钟2. 运动中脉搏次数:130次/分钟(运动5分钟后)3. 运动后脉搏次数:100次/分钟(运动后5分钟后)六、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运动前脉搏次数相对较低,说明在安静状态下,人体心跳和脉搏较为平缓。
2. 运动过程中脉搏次数明显升高,说明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跳动和脉搏的频率,提高血液循环速度。
3. 运动后脉搏次数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运动后人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心跳和脉搏趋于平稳。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脉搏的测量,揭示了体育运动对心跳和脉搏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跳动和脉搏的频率,提高血液循环速度,有助于身体健康。
同时,本次实验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2. 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志愿者的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脉搏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脉搏实验目的:通过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并分析脉搏信号的特征。
实验仪器和材料:电子测量仪、电极贴片、导线、计算机。
实验原理:1. 脉搏信号是心脏每搏一次所产生的,脉搏信号在人体各部位都可以测得,但最常见的是手腕上的脉搏。
2. 脉搏信号是由心脏收缩产生的,它经过血管传导到各个部位,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起伏,形成脉搏波形。
3. 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如心率、血压、心肌功能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极贴片正确地贴在手腕上,保持良好的接触。
2. 将接地线连接到电子测量仪上的接地端口。
3. 将正极线连接到电子测量仪上的正极端口。
4. 打开电子测量仪的电源,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5. 通过电子测量仪测量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6.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电子测量仪测量脉搏信号,我们得到了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实验结果显示,脉搏信号的频率为X次/分钟,幅值为X伏。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脉搏信号的频率可以反映心率。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为单位。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高于100次/分钟,则可能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2. 脉搏信号的幅值可以反映血流量和血压。
脉搏信号的幅值越大,说明血流量越大,血压越高;反之,脉搏信号的幅值越小,说明血流量越小,血压越低。
通过测量脉搏信号的幅值,可以初步判断血压水平是否正常。
3. 脉搏信号的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常情况下,脉搏信号应该是周期稳定、波形规则、上升较快、下降较慢的波形。
若脉搏信号的波形异常,如存在剧烈的波动、波形不规则等,可能存在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了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初步了解了脉搏信号的特征。
脉搏信号的频率、幅值和形态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如心率、血压、心肌功能等。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
测量脉搏的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脉搏,了解个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变化,掌握脉搏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分析影响脉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脉搏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所引起的动脉搏动。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频率与心率一致,因此通过测量脉搏可以间接反映心率。
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情绪、体位、疾病等。
三、实验对象与实验环境(一)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年龄在 18-25 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 30 名,其中男性15 名,女性 15 名。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安静、温度适宜(22-25℃)的室内进行,以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一)仪器1、电子脉搏计:用于测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2、秒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二)材料1、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向志愿者详细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其理解并愿意配合实验。
2、让志愿者休息 10 分钟,使其身体处于安静状态。
(二)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取坐位,手臂放松,掌心向上,将电子脉搏计的传感器放置在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2、测量 1 分钟的脉搏次数,记录结果。
3、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安静状态下的脉搏频率。
(三)运动后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进行 3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跳绳。
2、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脉搏,测量方法同安静状态下,记录结果。
3、每隔 1 分钟测量一次脉搏,共测量 5 次,观察脉搏的恢复情况。
(四)情绪紧张状态下的脉搏测量1、让志愿者观看一段紧张刺激的视频片段。
2、在观看视频结束后立即测量脉搏,测量方法同前,记录结果。
(五)体位改变时的脉搏测量1、志愿者先取平卧位,测量 1 分钟的脉搏次数。
2、然后让志愿者迅速站立,测量站立后 1 分钟的脉搏次数。
六、实验结果(一)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0 名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频率平均值为 72 次/分钟,其中男性志愿者的平均值为 70 次/分钟,女性志愿者的平均值为 74 次/分钟。
测脉搏实训报告体会心得
记忆力差是因为什么:记忆力差吃什么好记忆力差的缘由1、吃太多垃圾食品据澳大利亚最新的讨论表明,吃太多垃圾食品不会让你发胖,但肯定会让你的记忆力下降,至少在小白鼠身上是这样。
专家声称,在给老鼠喂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后,老鼠脑中的"海马区'(大脑中与语言学习和记忆及情感相关的区域)会发生发炎现象,而由于海马区的发炎,老鼠会忘掉他们走过的路和方向。
因此,暴饮暴食,也是导致记忆力下降的元凶。
2、太过专注于一件事假如我们太过与担忧或专注某件事例如面试或考试,我们肯定会消失"记忆短路'的状况,比如我们会忘掉要寄某封信,或者某个约会。
3、饮酒过度由伦敦高校发布的讨论显示,比起饮酒适度的人,酗酒者会提早六年消失记忆衰退的现象。
不仅如此,短时间内的酗酒也会使你的记忆力下降。
4、过度使用社交软件长时间的使用社交软件,回复邮件短信,扫瞄网页,会使大脑不断接受信息,却没有一个缓冲期去处理信息。
这样的一种行为,也是记忆力衰退的诱因之一。
5、睡眠不足据美国一份新发布的资料显示,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引起脑细胞死亡。
在一项以老鼠为对象的试验中,每晚缺少4到5小时的睡眠,会引起其百分之二十五的脑细胞死亡。
讨论还声称,周末"补觉'并不会修复损伤,而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6、吸烟或者头部猛烈撞击吸烟会引起大脑供氧不足,从来损伤你的记忆力。
而据国外讨论表明,曾经脑部受伤的人记忆力衰退明显比正常人快得多,因此,猛烈的头部撞击也会损害思维力量及记忆力。
提高记忆的食物1、核桃核桃是典型的补脑健脑的保健食品之一,您可以在高考前每天给孩子吃一到三颗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E,可防止细胞老化,能分健脑、增加记忆力及延缓年轻。
2、香蕉磷被称为才智之盐,而香蕉中正含有磷。
同时香蕉还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极佳来源,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其中含量最高的钾离子,一根中等香蕉中就含有451毫克的钾。
数字脉搏计 实验报告
数字脉搏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设计任务与要求】1、要求用十进制数显示被测人体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范围30~160次/min;2、要求在短时间内(5s、15s)测出脉搏数/每分钟;3、测量范围要求在±4次/min以内;4、要求锁定每分钟脉搏数,将测量结果通过数码管出来,共分为显示计数过程,不显示技术过程两种方案;5、要求采用手动清零、自动清零(自启动)两种方式。
【课程方案原理框图】【课程方案】1、信号发生与采集将脉搏跳动信号传感器转换为与此相对应的电脉冲信号;2、放大电路把传感器的微弱电流放大,微弱电压放大,采用高输入阻抗的非门进行放大;3、低通滤波滤除空气中的高频,只让低频脉冲信号通过。
对脉搏信号进行采集的时候,空气中交流工频干扰最大,根据有源滤波原理将其滤除。
4、整形电路可用两个非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整形;5、定时电路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达到5s、15s的精确计时;6、通过计数、译码、显示读出脉搏数,并以十进制数的形式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数码管采用共阴数码管。
【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信号发生与采集:通过陶瓷压电传感器对脉搏进行采样收集。
2、放大与滤波电路:将5mV的正弦信号放大为5V的正弦信号,即差模电压增益为1000。
图示为用LM324设计的同相放大器,其输出信号,Vi 为幅值为5mV 的输入信号。
则另:倍。
,即正弦信号放大了可得10001000,321,33≈=Ω==Ω=Vi VoAv K R R M RVi R R Vo )131(+=左图为二阶低通滤波器电压增益随频率变化曲线,在f=f o 之后随f 增加,增益急剧下降,从而达到低于f 频率通过的效果图示为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电路其实质是通带增益接近1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整合而成,通带增益A vP =451R R +≈1,截止频率为RCf π21=,令nF C C K R R 80021,176==Ω==,则f ≈200Hz 。
脉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脉搏实训,使学员掌握脉搏的测量方法,熟悉脉搏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员对脉搏生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对脉搏的评估和诊断打下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校医院或模拟实验室实训器材: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计时器三、实训原理脉搏是指心脏跳动时,动脉壁的搏动现象。
脉搏的频率与心率相同,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
脉搏的测量方法有触诊法和听诊法两种。
四、实训过程1. 观察脉搏(1)观察脉搏的频率:让受试者静坐或静卧5分钟,然后观察脉搏的频率。
(2)观察脉搏的节律:观察脉搏的跳动是否规律,有无间歇或停跳现象。
2. 测量脉搏(1)触诊法:用手指轻轻触摸受试者的桡动脉或颈动脉,感受脉搏的跳动。
(2)听诊法:将听诊器的膜状体放在受试者的桡动脉或颈动脉上,调整听诊器与皮肤的距离,使声音清晰,记录脉搏的频率。
3. 影响脉搏的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脉搏频率逐渐减慢。
(2)性别:女性脉搏频率略高于男性。
(3)情绪:情绪激动时,脉搏频率加快。
(4)体位:站立位时,脉搏频率略高于卧位。
(5)运动:运动时,脉搏频率明显加快。
4. 记录与总结将观察到的脉搏频率、节律、影响因素等记录在实训记录本上,并进行总结。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员掌握了脉搏的测量方法,熟悉了脉搏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了对脉搏生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实训总结1. 脉搏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了解脉搏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在测量脉搏时,应保持环境安静,让受试者静坐或静卧,避免外界干扰。
3. 脉搏测量方法有触诊法和听诊法,学员应熟练掌握。
4. 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影响因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5. 通过本次实训,学员对脉搏生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七、实训建议1. 加强对脉搏生理知识的讲解,使学员更好地理解脉搏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脉搏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脉搏实训,使我对脉搏的生理机制、测量方法、正常值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临床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血压计、听诊器、脉搏表、脉搏传感器等三、实训原理脉搏是指心脏搏动时,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周期性波动。
脉搏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通过触摸动脉血管壁来感知脉搏,间接测量是通过脉搏传感器等设备来感知脉搏。
四、实训过程1. 脉搏的生理机制脉搏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密切相关。
心脏的搏动是由心脏的起搏细胞产生的自律性兴奋引起的。
心脏的起搏细胞位于心脏的窦房结,产生兴奋后,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递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缩,从而产生脉搏。
2. 脉搏的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用手指触摸动脉血管壁,感知脉搏的跳动。
(2)间接测量:使用脉搏传感器等设备,将脉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显示屏或记录仪显示脉搏数据。
3. 脉搏的正常值范围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为60-100次/分钟,平均为75次/分钟。
脉搏的强度、节律、波形等也可作为判断脉搏正常与否的依据。
4. 脉搏的临床意义脉搏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系统状况,如心率、心律、脉搏的强度、节律等。
在临床工作中,脉搏的测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掌握了脉搏的生理机制。
2. 熟悉了脉搏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血压计、听诊器、脉搏传感器等设备。
3. 了解脉搏的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4. 提高了自身的临床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脉搏实训,我对脉搏的生理机制、测量方法、正常值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听诊器、脉搏传感器等设备,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脉搏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为老人量脉搏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为老年人量脉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技能,增强对老年人健康监测的重视,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老年科四、实训内容1. 脉搏的生理知识2. 脉搏测量方法3. 脉搏测量注意事项4. 脉搏测量结果分析五、实训过程1. 脉搏的生理知识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脉搏的生理知识。
脉搏是指心脏每跳动一次,动脉血管产生的搏动,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脉搏可能有所变化。
2. 脉搏测量方法学习在掌握了脉搏的生理知识后,我们学习了脉搏的测量方法。
脉搏测量通常在手腕部的桡动脉处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将患者手臂伸直,手掌向上;(2)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在患者手腕部的桡动脉处;(3)用适当的力度按压,以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脉搏跳动为宜;(4)开始计时,数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3. 脉搏测量注意事项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脉搏测量的一些注意事项:(1)保持患者舒适,避免患者紧张;(2)测量前确保患者手臂放松;(3)测量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患者不适;(4)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测量并报告医生。
4. 脉搏测量结果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的脉搏频率可能有所降低。
若脉搏频率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心脏问题。
此外,脉搏的强弱、节律等指标也可反映心脏功能。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老年人护理的认识,了解到了脉搏测量在老年人健康监测中的重要性;2. 掌握了脉搏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技能;3. 认识到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4. 培养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任务与要求】1、要求用十进制数显示被测人体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范围30~160次/min;2、要求在短时间内(5s、15s)测出脉搏数/每分钟;3、测量范围要求在±4次/min以内;4、要求锁定每分钟脉搏数,将测量结果通过数码管出来,共分为显示计数过程,不显示技术过程两种方案;5、要求采用手动清零、自动清零(自启动)两种方式。
【课程方案原理框图】【课程方案】1、信号发生与采集将脉搏跳动信号传感器转换为与此相对应的电脉冲信号;2、放大电路把传感器的微弱电流放大,微弱电压放大,采用高输入阻抗的非门进行放大;3、低通滤波滤除空气中的高频,只让低频脉冲信号通过。
对脉搏信号进行采集的时候,空气中交流工频干扰最大,根据有源滤波原理将其滤除。
4、整形电路可用两个非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整形;5、定时电路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达到5s、15s的精确计时;6、通过计数、译码、显示读出脉搏数,并以十进制数的形式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数码管采用共阴数码管。
【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信号发生与采集:通过陶瓷压电传感器对脉搏进行采样收集。
2、放大与滤波电路:将5mV的正弦信号放大为5V的正弦信号,即差模电压增益为1000。
图示为用LM324设计的同相放大器,其输出信号,Vi 为幅值为5mV 的输入信号。
则另:倍。
,即正弦信号放大了可得10001000,321,33≈=Ω==Ω=Vi VoAv K R R M RVi R R Vo )131(+=左图为二阶低通滤波器电压增益随频率变化曲线,在f=f o 之后随f 增加,增益急剧下降,从而达到低于f 频率通过的效果图示为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电路其实质是通带增益接近1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整合而成,通带增益A vP =451R R +≈1,截止频率为RCf π21=,令nF C C K R R 80021,176==Ω==,则f ≈200Hz 。
由于实际是在非理想状态,因此可以f 在200Hz 左右稍稍变化。
经过仿真,在正弦信号超过200Hz 时电压增益迅速下降,信号被过滤。
3、整形电路:将幅值为5V 的正弦信号整形为同一频率的幅值为5V 的方波信号。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555定时器功能表滤波波形图当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时,只要正弦波的幅值大于2/3倍Vcc即可出现于正弦波同一频率的方波图像并且幅值为Vcc=5V。
图示为低于截止频率(60Hz)的正弦波整形波形,正弦波为整形前电压,方波为整形后电压。
图示为高于截止频率(300Hz)的正弦波的整形电压,正弦波为整形前电压,方波为整形后电压。
4、定时电路:本实验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五十进制器,九十进制器构成定时器,共同组合达到5s、15s的精确计时。
(1)555多谐振荡电路:555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自激震荡电路,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
其通过电容C2的不断充放电使v c在1/3V cc和2/3V cc之间不断变化,周而复始,于是在输入端产生了矩形脉冲。
并且其关系为:t PH=0.7R1C;……①t PL=0.7R2C;……②则该多谐振荡电路的周期为:T= t PH + t PH ;……③(2)五十进制器:用两片74LS160通过级联构成该进制器,用于限制时间,使测量时间能够精确到5s与15s。
该进制器的电路图为:在该计数器工作的工程中,红灯一直保持发光,表示脉搏测量正在进行,当计数器计数到第五十次时,红灯灭,表示脉搏测量过程结束;同时图中的74LS00D输出一低电平信号以达到脉搏测量结果的锁定。
(3)九十进制器:用两片74LS160通过级联构成该进制器,用于测量过程后的自动清零。
如图,当该计数器计数至第九十次时,74LS00D输出一低电平信号给各计数器,从而达到计数器的同步清零作用,脉搏测量器进行下一次工作。
同时,图中所示开关起到异步清零作用,当开关打开时,所有计数器同时清零,重新开始脉搏技术。
(4)共同配合作用:总体电路图:为了达到5s、15s的精确定时,要求时间平均分为五十份,即当t=5s时,555多谐振荡器的周期T=0.1s;当t=15s时,多谐振荡器的周期T=0.3s。
周期计算通过公式①②③完成。
通过计算:T=0.1s时,C=0. 1uf,R1=R2=714.286KΩ;T=0.3s时,C=0.1uf,R1=R2=2142.857KΩ;为了达到精确定时,可以再加一滑动变阻器,通过示波器,进行精确定时。
5、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图:如图,该计数器为一百六十进制计数器,当计数至一百六十时,计数停止,保持一百六十不变,从而满足脉搏测量为30—160/min的要求。
6、倍频电路参数:R1=100KΩ、R2=2.2MΩ、R3=10KΩ、R4=1.2MΩ、R5=10KΩ、C=0.68uF;原理:CD4046锁相的意义是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功能是完成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闭环系统叫做锁相环,简称PLL。
它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频率合成、自动控制及时钟同步等技术领域。
锁相环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C)、压控振荡器(VCO)、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CD4046内部电原理框图〉输入信号Ui从14脚输入后,经放大器A1进行放大、整形后加到相位比较器Ⅰ、Ⅱ的输入端,图3开关K拨至2脚,则比较器Ⅰ将从3脚输入的比较信号Uo与输入信号Ui作相位比较,从相位比较器输出的误差电压UΨ则反映出两者的相位差。
UΨ经R3、R4及C2滤波后得到一控制电压U d加至压控振荡器VCO的输入端9脚,调整VCO的振荡频率f2,使f2迅速逼近信号频率f1。
VCO的输出又经除法器再进入相位比较器Ⅰ,继续与Ui进行相位比较,最后使得f2=f1,两者的相位差为一定值,实现了相位锁定。
若开关K拨至13脚,则相位比较器Ⅱ工作,过程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因为题目要求在5s与15s之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故需要有一个12倍频、4倍频电路。
故需要调整CD4526数字输入端,将a0、a1、a2、a3分别置为0、0、1、0(十进制为4)与0、0、1、1(十进制为12),从而实现倍频电路。
【总原理及元器件清单电路工作】1、总电路图:(1)模电部分(2)数电部分:打上电源开关,电路各部分开始工作。
首先是压电陶瓷片采集人体的的脉搏信号,经放大和整形后,脉冲数通过倍频电路后进入计数器,开始计数,来一个脉冲计数器加一。
同时定时器也开始工作,555多谐振荡器个元件采用与倍频电路相匹配的参数,在五十进制计数器计数至五十时,该电路中的74LS00输出以低电平信号反馈至计数译码电路、五十进制器电路74LS160的使能EP端,从而锁定计数译码电路中显示出的脉搏数与五十进制器。
此时一直保持发光状态的红灯熄灭,表示脉搏测量结束。
而九十进制器继续保持工作,当计数至九十后,该电路中的74LS00也输出也一低电平信号,该信号反馈至计数译码电路、五十进制器电路、九十进制器电路74LS160清零端R,使个计数器重新开始计数,并且计数译码电路的数码显示器同时归零,再次显示脉搏技术过程。
图中开关闭合后J1断开后,亦达到清零作用,但该清零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为异步清零。
该电路是显示测量计数过程的设计电路,若要在测量中不显示数字变化过程,则加一CD4511对计数译码的一百六十进制进行译码后再加上数码管,同时用五十进制器电路中74LS00中的输出信号对CD4511的LT端进行信号反馈,已达到所要求功能。
2、元件清单【调试与分析】实际中做实验时只要求做输电部分,即计数器部分,故对这一部分进行讨论分析:接通电源,加上信号后,Vpp设置为5mv,电路开始工作,进行记时。
但由于二极管有电阻,故不能完全按照公式T=0.7(R1C +R2C)计算所需电阻值,实际电阻值要比理论值小,故在调节中进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使电路精确记时。
并且由于示波器无法测得频率为10Hz 以下的信号,故只能用秒表来检测记时结果,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实验结果】1、5s测量:2、15s测量:【讨论与心得】本次实验由我和队员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在确定各模块电路的过程中,不但训练了我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更是一次很好考验我们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知识来判断电路正确与否的机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的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进步。
当然,这次试验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很多缺陷。
首先就是在画原理图的时候没有看清数码管的管脚,以致出现乱码的情况。
还有就是在确定方案之前,没有在实验板上认真搭建电路,事前摸清放大模块的工作情况。
且在实验过程中自作主张,擅自更改电路图,导致了致命错误,浪费了极多的时间去检查电路错误。
由于这三次较大的失误使整个设计与制作过程耗时耗力耗材超过预计。
对于信号滤波,一定要求Avp<3,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
对于信号整形,施密特触发器的电源Vcc与整形后方波信号幅值始终相同。
对于倍频电路,如果频率过高,倍频无法及时跟随信号,导致达不到倍频的效果,如果频率过低,示波器又无法显示,因此需要将倍频后的信号接入发光二极管判断其是否正常倍频。
对于电路连接,除了最基本的对管脚功能有所了解外,还应该判断好器件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触发,是否与仿真时候的器件相同。
对于调试阶段,不慎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修改电路连接,导致部分器件的损毁,应多加注意。
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并不是每次每次数据都与理论值准确,会有一定的波动,虽然数电只有高低电平两种状态,但是由于脉冲延迟等因素还是会有误差。
最后,完成实验的那一刻我们都深深的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学完了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以后,我们还从没有想到把他们整合到一起去设计某些东西。
这次实验让我们把数电与模电的知识综合到了一起,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接通过实验仿真让我们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multisim,让我们都有了一颗创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