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事件汇总
⾼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历史上的重⼤改⾰事件汇总中外近现代史的每⼀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重⼤的改⾰,今天我们整理出了有着重⼤影响的历史改⾰事件,供⼤家学习.⼀、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封建在政权,发展封建经济。
2、⽬的:建⽴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
3、性质:地主阶级确⽴封建制度的改⾰。
4、核⼼内容:①废井⽥,开阡陌;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③建⽴县制。
5、作⽤:①废除了奴⾪主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发展了封建经济;③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④秦国实⼒增强,为秦统⼀全国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帝改⾰1、背景: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②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威胁。
③北⽅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2、内容: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化。
3、作⽤:①改⾰促进了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民族融合。
三、王安⽯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加深。
2、⽬的: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封建危机。
3、性质:地主阶级调整统治秩序的改⾰。
4、核⼼内容:理财;具体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利法、⽅⽥均税法、保甲法。
5、作⽤:兴修⽔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也增加了⼀些,军事⼒量也有所增强。
⼀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
6、失败原因:⽤⼈不当,⼤地主⼤官僚的反对。
四、戊戌变法1、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临被⽠分危机2、⽬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①两⼤政治⽬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②救国⽅案:主张采取不流⾎的和平⼿段,⾃上⽽下地改⾰,兴民权、设议院,⾛君主⽴宪道路,改⾰内政,抵御外侮,将古⽼中国变成⼀个资本主义国家。
3、变法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化教育。
4、作⽤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参与国家政权。
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化的传播(戊戌变法最⼤的历史功绩)5、性质:是⼀次⾃上⽽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6、变法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争的勇⽓,采取改良的⽅法;②寄希望于⽆实权的皇帝,脱离⼴⼤⼈民群众;③封建顽固势⼒发动反扑(⾮中外反动势⼒联合绞杀)7、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不通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1、背景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俄国在克⾥⽶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落后和⽆能;③农民的反封建⽃争⽇趋⽃争2、⽬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3、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或⼲涉农奴的⽣活②经济:农奴可得到⼀块份地,但需赎买。
改革开放的资料
改革开放的资料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均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料被创作、积累和传播,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也为后人研究和借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就改革开放时期的资料进行探讨。
首先,改革开放的资料主要包括各种政策法规文件、会议记录、专题研究报告等。
这些资料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例如,1979年发布的《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文件,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正式启动,为后来农村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而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会议记录,则记录了当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的发言和讨论,阐明了各界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和建议。
其次,改革开放时期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也是重要的资料来源。
新闻报纸、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媒体载体记录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事件和社会变迁,为后人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潮提供了线索。
同时,学者们对改革开放进行的各种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也为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和成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分析。
此外,个人档案、口述历史、图片资料等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资料形式。
许多参与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者、实践者、见证者,通过出版自传、接受采访等形式,留下了丰富的个人经历和见解,为人们了解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和实际成效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同时,那些珍贵的照片、录像、手稿等物件,也成为我们呈现改革开放历史景观的珍贵资料,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风貌。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的资料既包括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等正式资料,也包括媒体报道、学术研究等公开资料,更包括个人档案、口述历史等私人资料。
这些资料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样丰富,构成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多维度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料,加强整理、保存和传承工作,让改革开放的宝贵遗产永久流传。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大改革往往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明亮。
它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这一篇,我们将回眸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秦国的改革家,他的变法使得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他的改革包括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积极性,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洲的宗教改革。
16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贪婪暴露无遗。
对此,马丁·路德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以净化教会,使宗教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这场改革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近代中国,我们不能忘记的改革是戊戌变法。
在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国家积弱。
对此,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光绪皇帝的退位,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
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
我们要了解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打开了国门,这引发了国内的一系列变革。
明治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这些改革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向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强国。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
它们如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给我们启示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应该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去推动和实践的。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经验,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照亮未来的道路。
中国近代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近代重大改革回眸之戊戌变法日语142 吴焱21214217一、背景1、外因甲午战争之后,战败的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议和,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中国不但向日本割地赔款,还不得不让日本势力侵入中国。
甲午战争中,泱泱大国的中国被一个岛国日本打败,不仅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也使清政府的软弱腐朽更加暴露无遗。
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内因为了交付对日巨额赔款,财政空虚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西方列强还积极争夺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并且开设银行,进行资本输出。
同时,列强抢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为了应付严重的财政危机,采取一系列节支增收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遭到官员抵制,成效甚微。
许多官吏趁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根本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
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
同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清政府只好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力量薄弱。
一方面,遭帝国主义的排挤,另一方面,遭受政府的苛捐杂税。
新兴的民族资产积极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二、过程1、早期维新运动的兴起早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03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 的比较与启示
改革背景的比较
政治环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多发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 末新政,以及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这些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或转型时发
生的。
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改革,可以避 免重蹈覆辙,减少改革中可能出 现的失误。
优化改革方案
借鉴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优 化当代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成 功的概率。
为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当代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坚定民族自信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改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提供 精神支持。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未能实 现其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
总结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 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通过革命手 段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 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经济的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文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 和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现代化和文化 进步。
经济基础
中外改革者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在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则是工业生产方
专题09 中国近现代改革史
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革命, (三)性质 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革命, 新民主主义性质 (四)意义
1、所有制变革: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 、所有制变革: 场伟大的斗争, 场伟大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 次重大变革。 次重大变革。 2、发展生产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 、发展生产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 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 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3、改造旧乡村:依靠在土改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 、改造旧乡村: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 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巩固了工农 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 联盟和人民政权, 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三、性质: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
四、历史意义 1、思想启蒙: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 、思想启蒙: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冲击封建旧 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思想、就文化, 思想、就文化,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扩大革命影响: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 、扩大革命影响: 道路行不通, 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3、内容: 、内容: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改革财政; 开矿筑路, 经济上,提倡实业 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这些新政举措,目的是要学习西方和日本, 这些新政举措,目的是要学习西方和日本, 发展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展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经济、文化制度模式, 经济、文化制度模式,取代中国传统的封 建制度,实现国家富强。 建制度,实现国家富强。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
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 策、中国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 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从性质 上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制度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b.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c.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依法治 国。 (3)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导致国家权力分散。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1)识农回答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为资本主 (1)比较材料义(一发2和)展材农提料奴供二可大历以量①史得劳积事到动极件一力向的块;他相份国同地学点,习?但先必进须技出术钱和 (可从时期、背赎景买、,性为质资、本影主文响义化等发。角展度提分供析资)金; (2)结合材料(一3反)映农的奴历可史以②事支改件配革内自要容身顺,财应分产潮析,流“为,客资立观本足上主国促义情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发(展从提资供本市主场义与发时展俱的进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等 角度分析)
奴
活。
制
2、农奴在获得“解出放钱”赎时买,可以得到一
为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沦为半 殖民地国家命运,是日本历史重 大 转折点。 2、仍保留大量 封建残余,而且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促进了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
重大的 转折点 。
改
块份地,但他们必须 _______ 这块份地)
(3)分析以上材料得到什么认识?
改革开放(中国)
新经济政策 (苏俄)
罗斯福新政(美国)
开始 时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1年
1933年
领导
邓小平
人
列宁
罗斯福
1、改革:农村实行家__庭__联__产__承__包__责__任__制_
1、中心措施国家加
改 革 内 容
城市:重点是 国有企业 的改革
(4)改革开放(新评价72)
按性质划分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1)(2)(5)(6)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7)(8)(10)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现在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交锋的开始。
此次战争由于英国贩卖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引起,最终导致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该条约使中国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以及支付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该运动既是反清斗争,也是社会改革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建立了大规模的农民军队,并在中国南方地区控制了大片领土。
但最终清朝政府与外国援助形成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维新运动,由戊戌政变引起。
变法致力于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以加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该事件使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约中中国利益被剥夺的愤怒。
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运动的最终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并激发了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六、南京大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城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
在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暴行,造成了数十万的中国人死亡。
南京大屠杀成为二战期间日本侵略的惨痛证据之一,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事件之一。
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讲解
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因为清军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的信心,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
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帯来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
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2020届高考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导航
制用于皇室宫廷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分析“特点”。(2) 度量衡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 世度量衡的稳定也产了生重要作用。据此回答“意义”即可。
高考导航
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 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 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 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模块六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高革考导航 主干点二 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命题猜想 直击高考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1.(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 帝改革
王安石 变法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1)军事: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建立县制;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改⾰》,供⼤家学习参考!
⼆、中国近现代的重⼤改⾰:
1、洋务运动:时间、⼝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
2、戊戌变法:时间、标志事件、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3、新中国的改⾰开放:开端、经济体制改⾰⽬标、其他⽅⾯改⾰、重⼤成就、邓⼩平理论等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改⾰:
1、俄国1861年改⾰: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
2、⽇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结果及原因。
3、美国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典型特点、意义。
4、⼆战后德国、⽇本的社会改⾰:主要内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给中国改⾰开放的启⽰。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1、⼆战前的苏俄(联):A、⼗⽉⾰命后,苏俄巩固新⽣政权所采取的措施;B、新经济政策;C、⼯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体制的形成、特点、弊端;
2、⼆战后的苏联改⾰:A、赫鲁晓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B、勃列⽇涅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C、⼽尔巴乔夫改⾰:重点及其内容、结果及原因。
3、东欧国家的变⾰:①、原因: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特点:A、南斯拉夫:B、波兰;C、匈⽛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结果及原因。
五、重要改⾰之间的⽐较
1、商鞅变法与王安⽯变法:
(1)、相同点:①直接⽬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统治者的⽀持;③、性质相同;④、⽅式相同::都是⾃上⽽下的⽅式进⾏。
近现代中国的重大改革的启示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与立宪
简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陷入了惶
恐之中,其中有远见的一部分人在全国掀起 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学习西 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结果:经过后来的甲午战争证明,并没有取 得实质上的成功,中国并没有因此走向富强 之路,尽管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此时期的 改革还是主要在经济方面。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帝国掀起了瓜分
狂潮,在危难之际康有为等人提出了合理的改革 方案,并通过光绪皇帝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自上 而下的改革。 结果:由于损害了慈禧等人的利益,同时几乎没 有发动人民群众很快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意义:祈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先进思想已 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种子。
顺改革潮流者昌, 持消极态度者衰, 逆改革潮流者亡。பைடு நூலகம் 改革者需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时机。
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
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 展、和谐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简介:义和团运
动之后,清政府 的统治地位已经 岌岌可危,实行 君主立宪制被认 为是唯一的救命 稻草。
结果:迫于各方
压力,未能成功 施行。
从国内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国内
各个方面都处在了一个近乎混乱的状态,而国民经济 已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国民经济可谓是即将 崩溃,这个时候只能通过改革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当时世界上,新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与我国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 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 的出路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够紧跟住时代的潮 流。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一、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是近几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关于改革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这个专题在复习专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俄新经济政策、第4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10课11课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二、专题目标分析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确立复习目标。
1.能说出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改革进行分类。
2. 结合改革的内容、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比较几次重大的改革,如中日俄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社会主义改革的异同启示、20世纪三次改革的异同等,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
3.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对改革有更深的认识,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改革家们坚持改革、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专题重点难点分析本专题的重点是:通过比较,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中国的改革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本专题的难点是: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如:对改革进行比较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等。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取课前导学、课上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检查。
遵循学生由知识复习到能力锻炼再到情感抒发的认知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
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
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
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