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实现的核算

合集下载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_基础会计教案_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_基础会计教案_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_基础会计教案_职高第一章:利润形成过程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利润的概念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利润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与分类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的影响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利润的概念、分类和形成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影响因素。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1.5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利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利润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新课讲解:讲解利润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影响因素。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利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利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营业收入的核算2.1 学习目标理解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营业收入的概念和分类营业收入的核算方法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营业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核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2.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营业收入的概念。

新课讲解:讲解营业收入的分类和核算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营业收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营业成本的核算3.1 学习目标理解营业成本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营业成本的概念和分类营业成本的核算方法营业成本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营业成本的概念、分类和核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营业成本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3.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营业成本的概念。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利润分配
1.收益是企业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 收益是一项综合性指标, 它能较为全面地
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企业的经营管 理水平、市场拓展能力、成本费用的支出、 各种财务风险等都会在企业收益上得以实 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 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利润与 风险的最佳组合。企业只有保证充足的收 益, 才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保障企业 债权人、股东的权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利润分配
3.收益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企业经营以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不断增
加企业价值为目标。企业规模越大, 经济 效益往往越明显, 财务状况也越安全。企 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可以依靠新的外源融资, 例如追加贷款、发行新的企业债券等, 也 可以依靠内源融资, 例如吸收股东的进一 步投资等。但是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相对 其他融资方式而言成本最低, 也最便捷和 可靠。在经营状况良好的前提下, 如果企 业每年能够获取相对高额的利润上一, 页积下累一较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十二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 算
政府补助收入,具体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 相关的政府补助。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 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 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应当确认为递延 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 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 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 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十二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 算

会计经验: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

会计经验: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

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企业就可获得盈利.收入小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时,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其有关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积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锐等。

 企业的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内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借记有关收入类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应将计入当期损益的成本费用或支出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方各有关费用或支出类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净利润,借方余额为亏损,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转结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形成的核算

会计学
(二)利润总额
1.营业利润 2.营业外收入 3.营业外支出
一、利润的计算
(二)利润总额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亦称税 利润总额亦称
后利润。
税前利润。
7/36
二、账户设置
(所有者权益)
成本支出费用税金类 本年利润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余额 余额
收入收益类
转出 增加
亏损总额
利润总额
借方金额
18 220 000 1 650 000 350 000 635 000 875 000 300 000 330 000 90 000
贷方金额 25 680 000 320 000 350 000 30 000 70 000
第一步:结转收入收益类
借:主营业务收入 25 68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损益类)
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
余额
(损益类)
收入收益类
转出 增加
利润总额
余额
净利润
10/36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 应纳税所得额
三、核算步骤
第一步:结转收入收益类 第二步:结转成本费用类; 第三步:计算利润总额; 第四步:计算所得税; 第五步:结转所得税; 第六步:计算净利润。
见教材
8/36
二、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所有者权益)
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营业外收入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转出 增加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教案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教案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教案(职高)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利润的含义及构成。

2. 掌握利润形成的过程及核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核算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利润的含义及构成2. 利润形成的过程3. 利润核算的方法4. 利润分析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利润的含义、构成,利润形成的过程及核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利润核算的方法及利润分析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利润的含义、构成,利润形成的过程及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企业利润核算和分析的实例。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利润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利润形成过程及其核算的兴趣。

2. 讲解利润的含义及构成:明确利润的定义,分析利润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利润形成的过程:介绍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过程。

4. 讲解利润核算的方法:讲解会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核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企业利润核算和分析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利润核算的方法和过程。

6. 利润分析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利润数据进行企业经营分析和决策。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利润形成过程及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核算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利润含义及构成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利润核算方法和利润分析应用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讲解其他财务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等,让学生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

2. 介绍利润表的编制:让学生掌握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利润形成过程及核算基础会计教案的掌握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利润的核算PPT课件

利润的核算PPT课件
纳税所得调整数=10+15+20+8-5-5=43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 =500+43=543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543 ×25%=135.75
应付税款法
(1)期末计算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135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7500
(2)实际上缴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7500 贷:银行存款 1357500
永久性差异
由于税法和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不同,造成了会计 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按差异性质分为:永久性差 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 润与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 差额,这种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 回。
永久性差异
造成永久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利润计量是企业进行财务预测的重要手段。
利润计量是企业经营效率的衡量标准。可以反映企业 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业绩和经营效率,可以作为衡量其 业务能力的标准。
利润的构成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各种收 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并加上各种利得和减去损失后的 余额。
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等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271250 贷:所得税费用 1271250
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 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 分配到以后各期。
分析:
➢企业的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滞纳金会计上按规定列入
“营业外支出”处理,税法上要照章纳税不准扣减计税利润
➢对国库券的投资所取得的利息收益,属于国家免税对象,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2)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施工企业利润形成的核算,除涉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
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 出"等科目外,还涉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 "科目。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营业外收支的发生和 结转情况,施工企业应设置: 1) "营业外收入"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取得 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各 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外收入 总额;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收入项 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 "营业外支出"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发生 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 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外支出 总额;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支出项 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3) 利润形成的核算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
况,施工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它属于所 有者权益类科目。其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的"主营 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 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 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 务税金计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 税"等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本科目年末贷方余 额反映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借方余额反 映企业本年发生的亏损总额。年度终了,应将本 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 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本年利润的核算【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本年利润的核算【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
本年利润的核算【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内容释义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期末企业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净亏损。

年度终了,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结出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并将其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业务要点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
在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于每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未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但是,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在表结法下,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须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从而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又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2.账结法。

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

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

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际收入的总和,包括赊销货款的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劳务收入、租赁经营的租金收入等。

营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用于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在会计核算中,利润总额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出: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包括与企业主营业务不直接相关的收入,例如出售固定资产、处置工程等;营业外支出包括与企业主营业务不直接相关的支出,例如投资损失、破产损失等。

为了计算准确的利润总额,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具体来说,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明确收入和支出项目,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各项数据进行核算和调整。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例如,在计提坏账准备时,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分析来确定合理的计提比例;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

此外,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还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操作的权限和责任,确保会计核算过程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企业可以了解和评估自身的盈利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利润总额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盈利水平和稳定性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在进行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时,企业需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比性。

同时,企业还需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及时采纳和应用新的会计准则和方法,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企业的利润与损失是衡量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核算利润与损失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及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一、利润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成本费用所得出的余额。

利润的形成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经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因素。

利润可以分为毛利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

毛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是在毛利润的基础上减去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其他经营费用后的余额。

净利润是指在扣除所有经营费用、税费等后最终获得的盈余。

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利事件或损失项目产生的经济效果。

损失主要包括营业外损失和经营损失。

营业外损失多是因为一些意外事件或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损失,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经营损失则是在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例如质量问题、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损失。

二、核算利润与损失的方法1. 营业收入的核算企业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主要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其他与主营业务有关的收入。

核算营业收入时,需要确保收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销售成本的核算销售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销售收入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制造成本等。

核算销售成本时,需要准确计算各项成本,并确保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匹配。

3. 经营费用的核算经营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核算经营费用时,可以根据费用的性质和发生的时间来分类核算,并及时记录和核对各项费用。

4.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主要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收支,包括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罚款、赔偿等。

核算营业外收支时,需要准确记录各项收支,并确保其与主营业务的分开核算。

5. 利润和损失的计算利润和损失的计算是通过将收入减去相关费用和成本来得到的。

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核算

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核算

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核算第一节利润的核算内容一、利润的含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

如果净额大于零,就形成企业利润或盈利;如果净额小于零,则表示企业发生亏损;如果净额为零,则表明企业既没有形成利润也没有发生亏损,处于利润的临界状态。

可见利润是个差额概念,它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表明企业向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与企业的生产成果和销售成果的不同如下:企业的生产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量。

可以以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即产值)。

该指标只是如实反映企业已经生产出来的成果,这些成果还未实现销售,而且能够销售多少也是未知。

如果未能实现销售,那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垫付的资金,就不能收回。

企业的销售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销售收入。

它表明企业的生产成果已实现销售,其垫付资金基本能够回收。

但是,企业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仍是未知。

企业利润的多少,还要综合其他收入,再减去发生的总成本费用,才能确定盈亏。

可见,企业的生产成果和销售成果是最终实现经营成果的基础。

但是,企业的生产成果和销售成果并非一定成就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利润的内容企业的利润来源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可以通过投资活动获得,也可以通过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事项获得。

企业利润的构成与计算分为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而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日常业务,具有经常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实际利润。

而净利润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方面。

首先,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商品销售、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的各种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生产制造费用等;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交纳的税金和附加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融资和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

其次,企业在计算净利润时需要对上述各项费用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分析,以确保净利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意对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核算,避免因为收入确认不当或成本计算错误而导致净利润计算结果失真。

最后,净利润的计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净利润的计算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盈利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财务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净利润的计算结果也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净利润的计算方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核算,确保净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润实现的核算范文

利润实现的核算范文

利润实现的核算范文利润实现的核算是指企业对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和评价指标之一,它是企业运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

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利润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企业经营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利润的概念及意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进行投资活动所获得的超额收益。

利润的产生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结果,是企业服务社会、回报投资者的基础。

利润实现的核算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一)衡量经营业绩: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通过核算利润,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成本和税费等情况,进而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利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能力,是吸引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要依据。

(二)债务偿还能力:企业的利润水平直接影响其偿还债务的能力。

通过核算利润,可以确定企业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从而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贷款谈判提供依据。

(三)经营决策参考:利润实现的核算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利润构成的分析,可以找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和短板,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利润的核算方法利润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全面加总法、差额核算法和直接法。

(一)全面加总法:全面加总法是指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项目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和加总,从而得出总利润。

全面加总法的核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核算,适用于规模较大、经营复杂的企业。

(二)差额核算法:差额核算法是指通过计算并比较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之差,从而得出利润。

差额核算法简化了核算过程,适用于规模较小、经营简单的企业。

(三)直接法:直接法是指通过净收入与税收的差额,计算出企业的税前利润。

直接法适用于企业税收政策较为简单,企业所得税率相对稳定的情况。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_基础会计教案_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_基础会计教案_职高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章节一:利润形成过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利润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利润的构成要素。

3. 理解利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利润的形成过程。

2. 利润的构成要素: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3. 利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利润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企业利润构成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利润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利润的形成过程。

3. 分析利润的构成要素。

4. 讨论利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章节二:营业收入的核算教学目标:1. 了解营业收入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营业收入的核算方法。

3. 理解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营业收入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营业收入的核算方法: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

3. 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业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业收入的核算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营业收入的概念。

2. 讲解营业收入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分析营业收入的核算方法。

4. 讨论营业收入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章节三:营业成本的核算教学目标:1. 了解营业成本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营业成本的核算方法。

3. 理解营业成本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营业成本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营业成本的核算方法: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营业成本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业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业成本的核算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营业成本的概念。

2. 讲解营业成本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分析营业成本的核算方法。

{财务管理利润管理}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

{财务管理利润管理}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
=52 000
方案比较分析(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
方案一:办公司
营业收入 480 000
减:营业成本 260 000
营业税金 24 000
其他费用 144 000
利润
52 000
方案二:做公务员 薪酬收入 30 000 租金收入 20 000 减:折旧费 4 000
3.计算全年净利润
本年利润
12月月初余额74 705 本月发生额 108 718.50 本月发生额 113 218.50
1 125 发生额合计110 203.50
发生额合计 113 218.50 年末余额: 78 080
(全年净利润)
例2:张士达原在某事业单位任职,月薪2 500元。2008年年初他 辞去公职,自筹资金50 000元、从银行借入50 000元(年利率 为3%)投资开办了一个公司,从事餐饮服务业务。该公司开 业一年来,有关收支项目如下:
{财务管理利润管理}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 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 单步式 收入-费用=利润
★● 多步式(按功能列示) 1.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 3.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投资净收益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3.支出类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本年利润”账户: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实 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所有者权益类账 户,财务成果计本算年类利账润户)。
期末转入的各项支出 期末转入的各项收入
余额:净亏损
余额:净利润

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如果该项
入 记 帐 核
已确认收 入的销售 商品退回
记帐 核算
销售已经发生现金折扣,应在退回当月 一并调整。企业发生销售退回时,如按 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

用红十字冲减“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
科目的“销项税额”专栏。
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 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如果该项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 及之前已经发生现金折扣的,还应同时冲减报告年度的现金折扣。
期间净收益的基础。
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
际成本。
例:
吉澳公司12月末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成本,其中:甲产品70台,单 位生产成本为718.75元;乙产品60台,单位生产成本576.39元。 作会计分录如下:
D.结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指主 营业务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及 教育费附加,是企业发生销 售业务后,以主营业务收入 (或数量)为基础计算并从 收入中扣除上交国家的税金 及附加。
借记“营业费用”账 户,贷记“银行存 款”、“现金”、 “应付工资”等账户; 月末将“营业费用” 账户的余额转入“本 年利润”账户时,借 记“本年利润”账户, 贷记“ 营业费用”账 户,结转后,“营业
例:吉澳公司12月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营业费用共计7000元, 其中: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600元、运输费840元、应负担的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4000元和福利费56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12月16日产品销售时:
借:应收帐款———A公司
68094
贷:主营业务收入
58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实现的核算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者发生了亏损,取决于该期间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对比。

其中有关产品销售利润的核算,在上一节已经说明,本节主要阐述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核算。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
首先弄清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组织和管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行政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工资及按这个工资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劳动保险费等。

第二个概念: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对筹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银行利息的净支出,也就是用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后的净支出等等。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连同上一节讲到的产品销售费用,因与产品制造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为了更好的反映和监督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支出和结转情况,需要设置下面两个账户进行核算:
1.管理费用账户。

这是一个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本期实际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月末将借方登记的管理费用的发生额合计,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结转后本账户没有余额。

管理费用账户应该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也是一个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支出,如利息支出等等。

贷方登记本期发生的利息收入和月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财务费用,结转后这个账户没有余额。

财务费用账户也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分类核算。

管理费用账户和财务费用账户,与其它账户的对应关系见教材98页图4-31。

从图4-3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在一个月内所发生的管理费用,都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主要内容包括:1.支付本月各项管理费用,见教材96页例题1: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行政管理部门的办公费500元。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管理费用支出增加500元,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应该计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500,贷:银行存款500。

2.结算本月应付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提取福利费。

教材96页例题3:结算本月应付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2400元、应提取的福利费336元。

这项经济业务涉及到管理费用增加,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应付工资的增加,计入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应付福利费增加,计入应付福利费账户的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见96页借:管理费用2736,贷:应付工资2400,贷:应付福利费336。

3.各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提折旧,见教材97页例题4:计算本月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1020元,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使管理费用增加,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固定资产累计提取的折旧额增加,应该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见教材97页,借:管理费用1020,贷:累计折旧1020。

4.待摊费用的摊销。

见教材97页例题5:摊销应由本月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保险费120元。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使管理费用增加120元,计入管理费用的借方,同时由于摊销业务的发生,使待摊费用减少120元,应该计入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120,贷:待摊费用120。

5.报销差旅费。

见教材97页例题6:李明报销差旅费480元,原来已经预借了600元,余额退回现金。

这项业务发生,使管理费用增加480元,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
方,退回现金120元,现金增加,应该计入现金账户的借方。

由于报销差旅费同时收回了余额现金,就使应收未收的职工欠款减少600元,应该计入其它应收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见教材97页,借:管理费用480,借:现金120,贷:其他应收款600。

6.支付退休人员工资。

见教材97页例题7:用现金支付离退休人员工资780元。

根据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工资应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一方面使管理费用中的劳动保险费增加780元,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现金减少780元,应该计入现金账户的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780,贷:现金780。

7.财务费用的核算。

见教材96页例题2:预提应由本月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400元。

由此可见,这个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的是预提制,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400,应该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预提费用同时增加400,这是企业应付费用的负债的增加,应该计入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见教材96页:借:财务费用400,贷:预提费用400。

以上各项会计分录登帐结果,见图4-31。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
就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

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收入;由于发生了应付而付不出的款项,转为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支出。

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失;材料等存货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损失;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经费支出等等。

为了反映和监督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各项营业外收支的结转情况,应该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和营业外支出账户进行核算。

1.营业外收入账户。

这个账户的贷方登记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月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营业外收支数额,结转后账户应该没有余额。

营业外收入账户可以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月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营业外支出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没有余额。

营业外支出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营业外收支的总分类核算:
1.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见99页例1和100页的例题2:例题1:企业出售一台机床,价款8600元已存入银行。

机床原始价值为25000元,已提折旧16000元。

这项经济业
务,使我们看到,这台机床的净值,也就是用原值25000元减去累计折旧16000元,它的净值是9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8600元,计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

由于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企业的固定资产就减少了一台机床,使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减少9000元。

所得的价款比该机床的帐面净值少400元。

表明企业因为处理这台机床,发生了400元的净损失,使营业外支出增加400元。

核销固定资产净值,应该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借方。

由于转让设备发生的净损失400元,则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

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少,计入固定资产账户的贷方。

这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见99页:借:银行存款8600,借:累计折旧16000,借:营业外支出400,贷:固定资产2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