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88140d758f5f61fb7366679.png)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姓名:***学号: *********院系:航空宇航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0112301中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讲到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的定义以及目的。
并讨论了中国从古代时来建筑的研究。
进一步加上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贝芬格建筑三个例子为我们展示了成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并基于这些例子提出了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绿化,环境观念。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根据仿生学,工程力学等学科。
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损,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一)、建筑要体现文脉特色。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1949- )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环境,既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环境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二)、大自然的建筑是最伟大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
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
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和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
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同样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1ac698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f.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近年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探寻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价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种追求生态和谐的建筑理念。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而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应该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还可以降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有一些设计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建筑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气候、风向等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建筑应该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此外,建筑应该注重景观设计,打造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美丽景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践案例1. 绿色建筑的推广绿色建筑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许多城市中,绿色建筑的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些高楼大厦采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手段,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这些绿色建筑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还提供了一个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2. 城市绿化的发展城市绿化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城市建设中,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绿化的投入。
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坪,修建公园和花坛,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同时,一些高楼大厦的屋顶和墙面也进行了绿化处理,通过植物的种植,净化空气,降低环境温度,提供人们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
3. 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呼应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呼应](https://img.taocdn.com/s3/m/4b6c3d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f.png)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呼应在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关系,即融合与呼应。
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不仅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也能为人们带来宜人的环境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呼应,以及如何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实现这一理念。
一、融合:相互交融的美学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首先,建筑物的形态与环境相协调,使得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比如在山水环境中,建筑可以采用曲线的外墙设计,与周围山势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其次,建筑的材料与自然景观相呼应,以营造出与周围自然环境一致的氛围。
比如在海滨地区,建筑可以选用与海浪、沙滩相近的颜色和材质,增强建筑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使人们在建筑中也能感受到海的气息。
另外,建筑的功能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共同为人们提供便利和享受。
比如在绿地公园中,建筑可以设计成一个开放的休息区域,提供户外座椅和遮阳设施,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也能得到舒适的休憩体验。
二、呼应:相得益彰的空间体验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呼应,不仅在美学上相得益彰,还能为人们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
首先,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大面积的玻璃窗户或开放式的露台,使内部空间与自然景观进行无缝连接。
这样一来,人们在建筑内部也能尽情享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其次,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景点和路径,引导人们在自然景观中流连忘返。
比如在花园或公园中,可以设置小径和座椅,引导游人穿行其中,欣赏不同角度的植物和风景,让人们在自然之中放松身心、畅情欢愉。
另外,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呼应还可以通过声、光、色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实现。
比如在水景设计中,可以设置喷泉和流水声,使人们在听觉上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同时,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可以在夜晚让建筑与自然景观产生奇妙的变化,为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三、实现融合与呼应的设计与建造过程要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呼应,需要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46860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8.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保护环境、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成为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现状、意义及实践方法。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现状如今,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建筑垃圾的产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许多新型建筑物开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例如,绿色建筑的推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
绿色建筑通过运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和绿色能源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一些建筑设计师开始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绿化屋顶、景观花园等方式,将自然与建筑相融合,创造出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意义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环境,也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及气候,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其次,自然元素的融入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增强人们的心理舒适感,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也有助于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方法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实践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践方法:1. 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顶部增加绿化层,可以增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雨水,带来更好的生态效益。
2. 高效节能:运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板、地源热泵等,实现建筑能源的可再生和高效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自然采光:合理的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采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4. 水资源管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灌溉设备,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损耗。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038086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它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貌不仅给人带来视觉的震撼,还体现出了建筑与自然相辅相成的理念。
建筑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更是为了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尝试的过程。
本文着重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分享如何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造型和规模,更是考虑周边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生态可持续为出发点,借助于自然环境的力量而不是在其破坏或改造中。
高山、海滩、森林、草原、沙漠、瀑布等自然景观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建筑师们开始注重景观的统筹规划,自然的元素构成了其他环境元素的融合。
近年来,许多建筑物从形态结构,植被绿化,功能使用等方面实现与自然融合。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造型设计上追求的是能够植入与景观相结合的元素构成。
例如,一些建筑之所以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是因为其造型和材料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吻合。
比如充分利用树木生长,使建筑与林下环境浑然一体。
还包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包括竹子、木材、麦秸、茅草或是草木混合材等等。
无论是建筑外观的绿化,传统材料的选用,都具有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行业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因此,建筑行业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推进绿色高效的建筑和科技创新,以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效益。
在可持续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筑必须尽最大程度地协调和融合自然环境,切实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使人们有更好地享受自然的机会,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环境和文化保护作用。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0e1bb8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8.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建筑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和谐融合?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初衷上。
建筑的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可以利用天然遮阳、调整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等措施,减少室内温度,降低冷气使用的频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此外,建筑设计还应尽可能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利用景观设计与自然风光相呼应,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并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例如,使用从可持续发展森林中获得的木材,可以有效减少对森林的破坏;选择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如利用太阳能板作为建筑外墙的一个部分,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另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还表现在建筑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促进上。
建筑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生态系统也能为建筑提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为建筑环境增加生态池塘、绿化园林等功能,吸引鸟类、蝴蝶等动植物的栖息,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而生态系统的存在也能为建筑提供新鲜空气、自然灭火等功能。
通过建立建筑与生态系统的良好互动关系,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最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建筑师、设计师、业主还是市民,都应加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理念的宣导,提供绿色建筑方案;业主可以选择环保建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市民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8301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需要与自然环境进行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旨在创造更可持续、美观和生态友好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讨论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然而大规模的建筑开发也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破坏、生态平衡破裂等。
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应运而生。
2. 必要性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提高生态友好性:融合自然元素和环境特点,使得建筑更生态友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创造宜居环境:通过将自然光、空气等自然元素引入到建筑内部,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2.3 减少能源消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2.4 美化城市景观:融合自然元素,创造绿色、美观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3. 实现方式为了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被采用:3.1 自然采光: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充足的自然阳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3.2 自然通风:使用可开启的窗户、建筑空间布局等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
3.3 绿化空间:在建筑内外布置合适的绿化植物,增加绿色空间,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3.4 节能措施: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建材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
3.5 水资源管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冲厕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4. 成功案例以下是一些成功实施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设计的案例:4.1 梅拉尼卡图书馆(澳大利亚):该图书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采光设计,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2 伦敦市政府大楼(英国):这座建筑的屋顶设置了大量的绿化植物,与周围公园和景观相融合,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洲。
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9e6781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7.png)
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日益增强。
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不仅能够美化城市风貌,也能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种融合。
一、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1. 创造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创造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
通过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建造花园和公园等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样的城市环境不仅美观,而且能够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保护生态系统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保护生态系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原有的植被和水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位置、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增加自然元素的存在感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增加自然元素的存在感。
在建筑物中融入自然材料、利用自然光线等方式,可以增强建筑的与环境的融合度,使建筑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质。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展现建筑的美感,还能够让居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二、实现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方法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首先,要实现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从建筑布局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
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保留原有的植被和自然地形,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2. 利用绿色植物装饰建筑其次,可以通过利用绿色植物来装饰建筑物,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花草树木,设置花园或者绿化带,使建筑物更加生动和具有生机。
3. 设置自然环境元素另外,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增加自然环境元素,以增强与自然的融合感。
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如木质、石材等,来建造建筑物的外墙或者装饰。
同时,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增加建筑内部的自然光源,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4. 倡导可持续建筑设计最后,要实现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倡导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a56463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e.png)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而自然景观则是大自然的杰作。
当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互相映衬,便创造出一种完美的和谐。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成功实例。
1. 自然景观的价值自然景观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它们包括雄伟的山脉、宁静的湖泊、壮丽的瀑布以及广袤的森林等。
自然景观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与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休闲与娱乐场所。
此外,自然景观也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宁静与美感。
2.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意义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可以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生活环境。
当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时,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景观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温度与湿度,并增强景观的美观度。
融合的建筑还可以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成功实例以下是一些成功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案例:(1)巴塞罗那市公园巴塞罗那市公园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杰作,他将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园。
公园内有高迪设计的建筑物、雕塑和花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2)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的一个独特景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太阳花状建筑物与广阔的花园相结合。
这个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城市中享受自然的美丽。
(3)挪威冰雪酒店挪威冰雪酒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冰雪建筑之一。
建筑师将酒店融入到挪威北极圈的自然环境中,利用冰雪建造酒店,并在内部创造令人惊叹的冰雪雕塑与装饰。
这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使游客能够体验到北极圈的独特魅力。
4. 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策略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需要一定的策略与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融合策略:(1)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如使用天然石材、木材或者环保材料。
(2)采用绿色建筑设计:通过使用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b00f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e.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方面,建筑的功能性要求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建筑的形式美和审美要求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今天建筑师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建筑师需要根据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设计建筑外墙时,可以选用太阳能材料,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保证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风向,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对人工空调的依赖,从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通过采用自然元素来丰富建筑的形式美。
例如,在设计海滨度假酒店时,可以借鉴海洋生物的形态,将其融入到建筑的外观设计中,使建筑与海洋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高楼群中,设计师可以添加绿化植被和水景,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空间,使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建筑的发展往往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密切相关。
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往往会导致土地的开垦和破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另外,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和能源消耗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保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2496f9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d.png)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融合自然环境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建筑物可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创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
一、背景介绍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将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而忽视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设计开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二、自然元素的应用自然元素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植物、水体和光线等自然元素,可以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例如,在设计住宅区时,可以保留现有的树木,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草坪和花园,营造出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
三、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此外,利用自然通风和遮阳装置,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四、景观规划在建筑设计中,景观规划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可以打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例如,在设计公园时,可以合理布局景观元素,如人工湖、小桥流水和花坛等,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成功融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案例。
1. 新加坡滨海花园滨海花园是新加坡的一处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文化景观。
这个设计利用了现有的滨海湿地,将其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一个集休闲、文化和自然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滨海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湿地植物和野生动物,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
2. 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是一座融合了建筑与自然的艺术空间。
设计师将美术馆建在一个湖边,利用玻璃幕墙和透明屋顶,将建筑与湖水、树木完美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8e15f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6.png)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和趋势。
生态建筑旨在创造出对环境友好的建筑物,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方法和优势。
首先,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筑的定位和布局来实现。
在选址过程中,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地方适当的地理位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阳光、水源和自然通风等。
同时,在建筑的布局中,可以结合地形地势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次,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来实现。
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可再生材料,比如竹木、石材、再生金属等,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使用能源高效的建筑材料,如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第三,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考虑来实现。
在建筑周围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植被、水体和地形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个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景观。
同时,可以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
第四,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通过节能技术的应用来实现。
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设备的安装,实现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
同时,通过采用高效的照明和空调系统,减少电能的使用,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它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态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生态建筑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的条件。
在生态建筑中,可以吸收和利用雨水、阳光和空气等自然资源,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增加绿色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2dde87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c.png)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建筑作为人类的居住空间,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还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与谐共生的状态。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护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可以保护环境。
传统建筑往往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大量的水泥、钢铁等材料的使用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
而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注重节能减排,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可以提高居住品质。
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提供休闲和放松的场所等。
通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使居住者在建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生活压力。
最后,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已成为建筑设计的潮流。
只有在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基础上,建筑才能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后代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具体做法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具体做法可以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
首先,设计原则方面,建筑师可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日照、风向、气候等,合理布局建筑的朝向和开窗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其次,材料选择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等,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可以通过选择与景观相协调的外墙材料和屋顶绿化等方式,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最后,技术手段方面,建筑师可以运用节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813e2c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8.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导语:如何在建筑中融入自然元素,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种融合既可以在建筑外部体现,也可以在内部空间体验中呈现。
本文将从建筑外观、室内设计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外观的自然元素在建筑外观设计中,如何融入自然元素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建筑的形状和曲线来模拟大自然的景观,例如将建筑设计成起伏的山丘或蜿蜒的河流。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还可以为建筑带来独特的艺术价值。
另一种融合自然的方式是通过运用自然材料来打造建筑外观。
例如使用木材、石材、竹子等材料,可以使建筑更加贴近自然,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
同时,这些天然材料还具有环保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室内设计的自然元素在室内设计中,如何融合自然元素,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合理的采光设计是关键。
通过设计合适的窗户、天窗以及光线引导方式,让自然阳光充分进入室内,使室内明亮而温暖。
这不仅可以提供自然的照明效果,还有利于节约能源。
其次,室内空间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
可以通过选择自然色彩和材料,如绿色植物、天然石材等,来增加室内的自然氛围。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景观窗或者落地窗的设计,将室内外景象融为一体,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体验。
材料选择的自然元素无论是建筑外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材料的选择都是非常关键的。
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例如,使用再生纸板材料来制作家具,既可以降低碳排放,又可以减少资源消耗。
同时,还可以采用能源节约型的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材料来增加建筑的环保性能。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回收和利用雨水,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利用植被屋顶来减少热岛效应,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结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当代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24c168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a.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城市中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又保护自然资源,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合之美的实现以及实例展示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建筑物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减少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二、融合之美的实现1. 利用自然光线:合理利用自然光线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方面。
通过设计合适的窗户、天窗等建筑元素,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同时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这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2. 自然通风系统:借助自然通风系统,可以使建筑内部保持空气流通,增强整体舒适度。
通过设计合适的门窗以及通风口,使自然风与建筑物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实现通风换气的效果。
这不仅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质量,还能节约空调的能源消耗。
3. 绿色屋顶设计:将建筑物的屋顶设计成绿色屋顶,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同时提供一片绿色的空间。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减少能源消耗。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可以创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建筑环境。
通过设置花园、湿地等自然景观,吸引鸟类、昆虫等动植物栖息,维护生态平衡。
这样不仅能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三、实例展示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这座世界闻名的花园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以其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花园内,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
![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7b26e7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a.png)
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是两个互不相同的概念,然而,当它们合二为一的时候,却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概念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自然如何融入自然环境,从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与自然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1.自然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融入自然,并且最小化对环境的干扰。
建筑师们通过考虑建筑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因素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山区地区,建筑师会考虑建筑的高度和外观,以适应周围的山脉,并将建筑融入山脉的轮廓。
2.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考虑建筑材料时,建筑师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者把建筑材料和自然材料相结合等。
这种选择不仅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增加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3.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建筑与自然互动是指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筑师们通过设计窗户、阳台、花园等,让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例如,在海边地区,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落地窗和宽敞的阳台,让居民可以欣赏到海洋的美景,并且在室内室外之间实现流畅的过渡。
4.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与自然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促进,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采用太阳能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建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趋势。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持续的材料选择,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紧密互动,我们可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能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能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我们追求美与环保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c0218e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0.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成为了许多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生态恢复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一、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第一步。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首先,建筑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其次,建筑的外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不突兀,不刺眼。
最后,建筑的布局和内部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环保性。
二、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应用绿色建筑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应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系统、植物墙等措施,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绿色建筑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同时还提高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体验。
三、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景观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植被配置,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出美丽而宜人的景观效果。
同时,建筑景观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空间,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四、生态恢复与建筑发展的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不仅仅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是建筑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推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城市开发中,可以选择保留一部分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公园,为居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生态恢复措施,如雨水收集系统、绿化屋顶等,减缓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af0c3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5.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
然而,当代的建筑师和设计师逐渐认识到建筑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应当寻求一种和谐的融合方式。
1. 自然材料的运用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自然材料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
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可以带来自然质感和温暖的氛围。
例如,在建造住宅时,可以使用木制立面或墙壁,使建筑与周围的大自然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2. 建筑的布局与景观相结合建筑的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景观,以便更好地融入环境中。
例如,通过将建筑物的布局与周围的山脉、湖泊等自然景观相结合,可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对比关系。
建筑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实现和谐融合。
3. 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可持续建筑是一种注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这种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注重建筑的绿化和通风设计,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环境适应性。
4.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建筑与自然环境可以通过互动来实现和谐融合。
例如,在设计建筑时,可以考虑将建筑的外墙设计成垂直花园,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供更多的氧气,并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
同时,可以设计建筑的水景,如人工湖或喷泉等,与周围的自然湖泊或河流相连,增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性。
5. 整体规划与保护除了单个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整体的城市规划和保护也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留和恢复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划定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提供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需要建筑师、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等多方面的努力。
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
![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7a4bb0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8.png)
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与自然环境进行互动的媒介。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建筑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的适应与融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与融合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在山区地带,建筑师通常会运用山地起伏来设计建筑的形式,使建筑与周围的地势融为一体,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干扰。
在海滨地区,建筑通常会考虑到海洋的湿润和风沙的侵蚀,采取相应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来增加抗风腐蚀能力。
因此,建筑师应该充分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来适应和融合。
气候环境是另一个建筑需要适应和融合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建筑的能耗、舒适度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师通常采用遮阳材料、通风设计等手段,以减少日晒、降低室内温度,并提高人们的舒适感。
而在寒冷的地区,保温设计和采暖系统则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室内环境,建筑还需要考虑到对气候的影响。
例如,在台风频发的地区,建筑师通常会采取一些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建筑的抗台风能力。
因此,建筑师需要考虑到气候的变化和特点,通过适当的设计来适应和融合。
生态环境对于建筑的适应和融合同样非常重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筑师通常会采用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
同时,建筑师还会考虑到建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他们会运用生态材料、绿化技术等手段,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甚至可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提升,例如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因此,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创新的设计来适应和融合。
综上所述,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如何融入自然景观
![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如何融入自然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7a6715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d.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如何融入自然景观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实现融合?这是当今社会中许多城市设计和建筑项目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师们正以新的方式思考如何在建筑中融入自然景观,以实现环保、美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在建筑物周围创造自然景观。
这可以通过种植园艺、设计景观庭院或屋顶花园来实现。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建筑物的外观,还能为建筑带来自然的空气和美景。
例如,在城市建筑中引入垂直绿化,可将建筑物立面覆盖上绿色植被,使其更加融入自然环境,降低能耗和碳足迹。
其次,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建筑融入自然景观的关键。
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使用木材来构建建筑物,既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美感,又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钢和再生玻璃,来建造建筑物。
另外,考虑建筑的能源效率也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方面。
采用节能灯具、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可以减少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光线,降低对人工照明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实现。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创造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园等公共空间,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互动。
同时,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内部,使人们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
最后,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当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中,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实践,传达环保理念和价值观。
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发展。
总之,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通过创造自然景观、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能源效率、营造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加强教育宣传,我们可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姓名:陈裕豪学号: 011230130院系:航空宇航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0112301中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讲到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的定义以及目的。
并讨论了中国从古代时来建筑的研究。
进一步加上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贝芬格建筑三个例子为我们展示了成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并基于这些例子提出了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绿化,环境观念。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根据仿生学,工程力学等学科。
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损,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一)、建筑要体现文脉特色。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1949- )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环境,既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环境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二)、大自然的建筑是最伟大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
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
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和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
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同样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三)、人类在长期的工作对精神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工作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结合,能够让人在疲惫的工作之余,精神上得到良好的放松。
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能够最大化程度将人类融入到自然之中,当人类在自然之中就能够更好地放松心灵,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难以认识和预测的,因为建筑涉及到室外环境和人。
室外气候具有随机变化的特点,而人类对环境的感觉与反应又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而且还会随很多外部环境和主管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人类对建筑环境规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风水说的应用中国的风水说,实际上是人们对建筑环境规律认识的总结。
风水说以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易学文化为基础,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为最佳方位、在建筑布局方面注意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宅院地势应适当前低后高,要重视“水口,气口”方位等等;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导致影响人的命运。
其合理的部分是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内容设计环境心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建筑学等。
风水的理论更多的是前人实践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
由于过去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手段,人们对有关建筑环境的很多问题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但公众又对于建筑环境分析如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等有着迫切的要求,因此风水术士把神秘注意引入了风水说,对自然现象解释不清的地方,陷入巫术。
例如,消除不利因素的“符镇法”,把光、电、磁等波动均称之为“气”,且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这样就把风水理论变成了一种把合理的前人经验与神秘注意糅合在一起的玄学,陷入了迷信的歧途。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为研究分析建筑环境提供了手段。
借助现代技术我们可以解释、分析、探讨有关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诸多问题,从而可以在建筑环境的研究上拜托玄学的误导。
(二)、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和谐形态。
环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且还包括这个建筑内外空间以及周围自然环境。
建筑应该成为这个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其中,与之和谐统一,与之适应共存。
中国传统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也是其主要特点。
历代文人默克的诗词文章描写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作品不可胜数。
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赋》等更是名作佳篇,流传千古。
以致建筑与文学竭诚不解之缘,。
赋予了多少建筑构思和建筑美学的灵感与创作的激情,象赖特设计的注明的流水别墅那样表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多少山居村舍莫不如此。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还蕴含了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的自然观和永恒观。
在中国人心目中,木代表了生命,树木的四季变化正说明了生命的永恒。
民间的观念是“木吸收天精地气”,是生命的象征。
同样,土是中性的,是所有农作物的培植者。
这也是至今我们还使用“土木工程”这一术语的历史缘由。
相反,石却是无生命的,在中国主要用于坟墓,而木构建筑,尽管屡屡毁于雷电或者火灾,仍世代沿袭。
梁思成教授称之为“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三)、崇尚自然的环境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及审美心理结构中,在崇尚天道自然的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现照对象,巧妙地进行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集合。
《园治》中,以“收四时之浪漫”,“桐荫之地,愧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作为理想境界,而中国古典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在传统文化培育下,把最美的山水赋予“中和之美”的特征加以推崇。
如概括山以五形,以山为佳。
水以多曲。
以冠带形为丽。
“中和美”的核心在于“和”。
“美在和谐”,才是美的真谛。
在传统文化里,美是礼乐的统一。
因此,必须礼乐适度,互有制约,才会成为中和之美,自然景观中的山水是“乐而和”的。
故此,建筑之美要与环境之美求得“和”才能得到“乐”的目的。
这种中和的建筑环境美在气质上则追求平和,宁静,淡泊、含蓄、自然而不造作,奇异而不张狂。
“以理节情”,“以情晓理”。
凡人工环境,也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样的环境美学最集中的体现便是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艺术,,其审美情趣与哲理的表达与西方几何式园林直露的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成功实例(一)、流水别墅这座建于1936年的度假别墅,是由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
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
它坐落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
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悬挑的楼板锚固定在后面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子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正面在窗台和天棚之间,是一金属框的大玻璃,实虚对比十分强烈。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张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延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张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滑落一般,无从预料。
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
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
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漏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让其更加完美。
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
赖特对自然光纤的巧妙掌握,让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生机,光纤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壁的楼梯,东、西、北侧的房间,则相形之下显得比较暗。
岩石铺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空间之中。
从北侧及山崖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纤显得十分柔美。
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的气氛,随着线的明暗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这栋房子随着四级更替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
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冰雪消融,纯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店面的岩石,而当夏日流水涓涓之时,倒像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在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
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虚有实,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
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映衬。
在这儿自然和人的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西塔里埃森20世纪20年代末,赖特在加州丛林和亚特桑那州沙漠贫瘠而原始的景观中的几个项目上耗费了数月时间。
在一个大型建议书的基础上,他修建了一个季节性营地。
这便是后来的西塔里埃森。
西塔里埃森和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由建筑、院落和花园组成的综合体以周围环境为导向,并且交织在这种环境之中。
墙壁、屋顶、凉棚和小路都捕捉着灿烂的阳光,并将阴影置之身后。
墙壁上镶嵌着从当地采集来的石头。
视线可以直接抵达远方连绵的土地。
带有坡度的屋顶所暗示的不可见的轨迹将在远方的丘陵和山峰连为一体。
西塔里埃森位于河谷较高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地区。
麦克道尔山脉位于河谷北面,将这里封闭并包围起来。
山坡上曾经是史前霍卡姆人狩猎和举办仪式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留下的踪迹——岩石画和史前古器物——增加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赖特将建筑物修建在山的侧脊边,使其与山的走向平行,利用对角线的转移将周围环境中的地界标连接起来,使屋顶伸出部分与沙漠相接。
房屋都用石头、木头和帆布修建。
有角度的石墙、栏杆以及地基都经过凝结而成。
先将各种颜色的火山岩石放进装有混凝土的模型之中,等混凝土凝结后将模板拿走。
矮墙墙头上压有重要较大的红木框架,以支撑帆布上的半透明盖板。
防止盖板前后左右移动,同时也是为了加强空气流通。
第一眼看过去,好像这里的建筑都依山而建,散乱的锯齿轮廓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
在这里发现的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印第安人的标记,这块巨石就竖立在入口处。
从这个点上,我们可以俯视下面的沙漠。
藤架小径一直通向花园的南边。
视线穿过绘图室,我们可以看到远处另一端的沙漠,进一步吸引我们走向居于房子中心的阶梯式花园。
决定西塔里埃森建筑和体验的并不仅仅是这里封闭的空间。
建筑物之间和周围的空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道,桥梁、平台和阶梯不但将一栋栋建筑物连接起来。
将山顶与其他特色地形连接起来的小路引导着人们的视线和身体的移动。
为了标识定向点,赖特办公室对面的三角形突出部分或者设计室前水池的金字塔形基座上放置着霍霍坎文化的岩石雕刻,这些石头与景观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