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多角度解析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解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是生 长素的作用,故①错误。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 在侧芽处积累而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故②正确。 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的作用, 故③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故④错误。脱落 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⑤正确。 答案:C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 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 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 浓度不同。
(3)A′、B′、C′三点之上的曲线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 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 A′、B′、C′三点表示生长素对根、 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思路点拨]
[解析]
选项 A项 正确 B项 错误 C项 错误
D项 错误
分析
曲线FC段均能促进生长,CD段抑制生长
AC段表示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但仍 为促进 在重力作用下,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b侧为抑 制生长,a侧为促进生长,故根向下弯曲生长 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 同,根水平生长,但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适 用于根的生长
提示:
2.探究: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中,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抑 制种子萌发的激素分别有哪几种?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中,能 促进器官脱落和抑制器官脱落的激素分别有哪几种?
提示: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的萌发,脱落酸抑制 种子的萌发;②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 叶、花、果实的脱落。
3.试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的 原因。
⇒促 抑制进侧顶芽芽生生长长
(2)根向重力性:
[特别提醒] 在茎的向光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背地性)中,生 长素只表现促进作用,而在根的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中生长素的 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答案】B【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的积累在侧芽中,使侧芽浓度较高,抑制生长,顶芽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故A正确;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嫩部位比衰老部分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故B错;根据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低,因此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会抑制根的生长,故C正确;生长素具有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答案】A【解析】动物激素是由某些内分泌细胞或器官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植物内产生的,故A正确;激素具有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且含量都较低,故BCD均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就激素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到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d、e=f B.a<b、c=d、e<fC.a<b、c<d、e=f D.a>b、c=d、e<f【答案】A【解析】a和b因为尖端没有云母片在尖端可以进行横向运输,通过主动运输a小于b侧生长素,c和d在尖端因为有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c和d生长素含量相同,而e和f没有尖端不会产生横向运输,故e和f相同,故A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生长素作用典型例题解析

生长素作用典型例题解析

生长素作用典型例题解析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彭邦凤生长素调节作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重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笔者对常见生长素作用问题选析如下:1.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例1.图1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曲线OH段说明;⑵曲线HB段说明;⑶曲线上C点表示;⑷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区间。

⑸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非曲区间。

解析:⑴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在O点~C点的范围内是促进生长的,而在C点以后的范围内是抑制的,只不过在HC段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的速率减小;C点为促抑转换点,对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⑵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输送,大量积累到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⑶由图中曲线可知,在OC段促进生长的范围内,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时,它们的纵坐标均为n,即促进生长的程度相同,植株将直立生长,不符合题意;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m时,据题意,胚芽鞘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此时曲线中的对应于比2m的生长素浓度大的纵坐标,比对应于比m的生长素浓度大的纵坐标要小,即背光侧生长速一侧弯曲,亦不符合题意:当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小于2m时,相应的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m时,据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2m点的纵坐标比生长素浓度小于m点的纵坐标大,证明背光一侧增长速率大,向光一侧增长速率小,最终使植株向光弯曲。

答案:⑴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⑶此浓度的生长素即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⑷C点及C点以后范围内的;⑸小于2m小结:对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于某器官的曲线(图2)的理解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作用的双重性。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

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

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

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

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谢。

用放射性氨基酸饲喂离体组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同时也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生长素促进RNA的生物合成尤为显著,因此增加了RNA/DNA及RNA/蛋白质的比率。

在各种RNA中合成受促进最多的是rRNA。

在对细胞壁的作用上,生长素活化氢离子泵,降低质膜外的pH值,还大大提高细胞壁的弹性和可塑性,从而使细胞壁变松,并提高吸水力。

鉴于生长素影响原生质流动的时间阈值是2分钟,引起胚芽鞘伸长的是15分钟,时间极短,故认为其作用不会是通过影响基因调控,可能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特别是细胞壁或质、膜中的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而发生的。

因为生长素在体内很容易经代谢而被破坏,所以外施时效果短暂。

其类似物生理效果相近而且不易被破坏,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

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

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

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

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

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发现于十字花科植物。

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蛋白质络合物等。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 具有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  具有两重性

植物 合成部位 激素
存在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 幼嫩的芽、叶和发 胚芽鞘、芽和根顶端 促进细胞生长、 素 育中的种子 的分生组织、形成层、营养器官发育成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新个体及单性结 实 赤霉 主要是幼根、幼芽 高等植物所有器官 促进细胞伸长、 素 和未成熟的种子、 种子萌发和果实 胚等幼嫩组织 发育
10-10
10-8
10-6
10-4
10-2
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②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 样,根最敏感。
重力
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
A、C向地侧分布多 根向地生长 B、D背地侧分布少 敏感性:根 >茎 茎背地生长
六、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去除顶端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二、植物向光性及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向光性: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对向光性的原因
由于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 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引起两侧 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三、生长素的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及幼根,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薄片为 云母片)。
A
B
C
D
E
答: 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B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 C图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 D图胚芽鞘直立生长 E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提醒:判断生长和弯曲首看有无生长素来源,再看 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最后看分布是否均匀。
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上端
下端
(1)图甲中,供应块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 向左弯曲生长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将———————,

探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

探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

探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谢佳通过对生长素发现史的学习,学生已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节阐述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

本节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农业和园艺等生产实际中能发现许多相关事例。

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也有关于生长素应用的报道,可为学生自行设计“探索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两重性”的实验提供参考。

通过实验,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推导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等结论。

【学情分析】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一定难度,把握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逐步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结构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尝试探索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通过观察了解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及应用3、了解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感目标:1、体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两重性的过程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2、关注植物激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力目标:1、学生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看图,能够推导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等2、学会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解决方法]观察实验阶段拍摄的照片,分析实验数据,观察曲线图、思考其两重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两重性[解决方法]学生在一周前设计好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且每天定时观察纪录。

课堂上分析数据结果,讨论规律。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解读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解读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解读长期以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困扰着广大师生:第3章第1节(人教版新课标)提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就是说没有生长素植物不生长。

那抑制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抑制生长到底是长还是不长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了解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的方法。

在《新编植物生理学——绿色植物的生活》一书中就指出:“IAA 的活性也可以在由植物中取出的一小片组织中看到,如果将植物例如豌豆茎的生长部分切下,并放置于含有蔗糖和无机盐的培养皿中,生长将非常缓慢;然而,如果加入少量的IAA,就会大大促进生长,这种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加入的生长素浓度呈正比例。

通常能得到一种最适的浓度,超过这一浓度生长又会变慢,并最终完全被抑制。

”在许多本植物生理学类的书中,都有类似的描述,所以教材图示中表示的是外源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

而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与内源激素有关。

抑制生长时,植物到底能不能生长的问题,是相对对照实验而言的。

例如把生长状况相同、等长的某种植物同种器官分成若干组,置于相同的培养液中,对照组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各实验组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然后避光的相同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生物材料长度的平均值。

如果某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的长,说明该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如果某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的短,说明该生长素浓度是抑制生长。

所以,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并不是植物不长,而是该浓度下生长得比没有添加外源生长素的还要慢。

事实上,植物体内本身也产生生长素,因此,在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的情况下,植物也能生长。

植物体内真正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死亡的情况极少发生,但抑制某些部位的生长是经常发生的,如顶端优势现象。

现代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3节中就提到: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激素调节知识点

激素调节知识点

激素调节知识点[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及测试]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一、重点难点提示信息(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促进作用推动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备两重性:低浓度推动生长,高浓度遏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相同部位须要的浓度相同,根须要的适合浓度最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低。

顶端优势现象就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已由最初发现的吲哚乙酸发展到现在有类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作用有:①推动分株枝条生根,提升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③避免落花落果,提升结果率为;④大田除草,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科学知识指点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①植物具备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就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向上运输(形态学上端至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反射下,生长素原产不光滑,背光两端多于向光两端。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①激素②植物激素③生长素生理促进作用④生理作用的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4-1。

⑤同植株的相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相同,例如图4-2。

⑥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发茎细长生长素原产失衡,背光一侧原产较多,向光两端原产较太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慢,向光两端生长较快,因而整体表现出来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遏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⑦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食道生长点等出芽能力较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生长素的作用特点阐释生物学中适度与平衡观念,并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实验处理及现象(3)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实验1实验2(1)过程及现象实验1: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2: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鲍森·詹森实验和拜尔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A B(1)实验组——A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B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把其命名为生长素。

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6.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高二生物学案:第章第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含解析

高二生物学案:第章第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含解析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点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新知导学]1.作用机理:促进细胞的生长.2.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3.作用特点(1)特点:两重性。

(2)表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具体表现如下:(3)实例。

顶端优势如图:4.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应用.①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②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③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结合教材P50“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图,思考讨论:(1)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2)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3)在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不同.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芽〉茎。

(3)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芽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是促进作用。

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

[重难探究]1.作用机理:植物的生长在细胞水平表现为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而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体积的增加来实现促进植物的生长.2.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1)生长素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植物器官: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比较迟钝。

(4)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如下图。

3.两重性的实例分析(1)顶端优势.①原因:A处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极性运输),在B处积累,B处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发育,而A顶芽处生长素浓度适宜,生长较快。

B、C、D三处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为:B〉C〉D。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限测(教师版)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限测(教师版)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知识整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特点:1、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二)举例——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停止。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发育受到抑制。

3、解除:摘除顶芽。

(三)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1、概念:具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2、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一)分析下图理解两重性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1)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2)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慢于背光一侧)。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二)两重性举例:1、顶端优势(1)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A、B、C)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解题秘籍]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解题秘籍]

专题10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书本黑体字速记1.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6.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必背基础知识点1.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种子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4.动物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是色氨酸。

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和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促进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幼嫩组织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极性运输,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其中,单侧光和重力只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影响极性运输。

6.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 芽> 茎7. 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表现为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具体例子: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体现两重性;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不体现两重性)8.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和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促进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6 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界定(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6 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界定(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界定》专题复习练习1.(2021湖南·14多选)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

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 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 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C. 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D. 推测max2_S+max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答案】BCD【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出现顶端优势。

去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原因是SL合成受阻或对SL不敏感,可见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也具有类似于生长素的两重性。

【详解】A、从嫁接试验①和③可知,野生型W-S地上部分和野生型W-R地下部分均能产生的SL,使突变体1(maxl)恢复顶端优势,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A项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产生的SL可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项正确;C、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 项正确;D、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项正确。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mg· ml-1
1 2 3 … 平均值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2010· 烟台高二检测)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 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上的部位会迅速生根,这是 因为( ) A.剥圈以上顶芽不会再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上的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上的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解析】选B。由于生长素是有机物通过树皮中的韧皮部 由上往下运输,当环割树皮后,生长素的运输被阻断,环 割圈以上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环剥圈以下而积累在环剥圈 以上,从而促进环剥圈以上部位生根。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
敏感度:
根 > 芽 > 茎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的器官作用不同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 么关系?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花冠 花药 花丝 柱头
雄蕊
花柱 花萼 花托 子房 胚珠
果实
种子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1、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 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似物
D
2、大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几场大雨影响了正 常授粉,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施硼肥 B.多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D.以上都不可行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重要科学家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

2、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特点。

3、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

4、能够运用植物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性运动等现象。

二、学习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

三、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2、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分析及实际应用。

四、知识讲解(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19 世纪末,达尔文做了一个实验。

他观察到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

于是,他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分别将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遮光,结果发现只有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才会向光弯曲生长。

由此,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 年,鲍森·詹森进行了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切下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隔开,中间放置一片琼脂片,结果发现胚芽鞘仍然能够生长并且向光弯曲。

这个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推测,即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914 年,拜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尖端放置在胚芽鞘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尖端放置的位置相反。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928 年,温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多角度解析
摘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对该概念容易出现一些误解,本文从多角度解析生长素浓度的两重性,以期加深理解,突破难点。

关键词:生长素;两重性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激素,它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激素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方面。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一般情况下,一定低浓度促进生长,一定高浓度抑制生长。

具体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

而且,对于同一种植物,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器官也有不同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例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形成无籽果实,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或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这些均需要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造成严重损失。

因而,有必要对其作用的两重性加以全面理解。

一、对生长素“促进”和“抑制”作用的解析
关于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存在着许多误解,有必要再次作出解析。

通常抑制不等于不生长了,而是生长速度变慢,只有抑制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停止生长;促进是指生长速度变快;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也不等于不生长了,而是既没有加快也没有变慢,
以一定的速度生长。

这里可以借用物理的加速度来加以理解:促进是加速度为正值,抑制是加速度为负值,既没有促进也不抑制时加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零时,物体不运动或匀速运动,对于植物而言,就是以一定的速度生长。

我们可以用图示(图一)来具体说明:a~c段对于芽来说就是一定低浓度范围,c点以后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就是一定高浓度;a点对应的浓度比较低,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a~b之间的浓度促进作用明显,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的促进作用最大,叫做最适生长素浓度;c点对应的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并不是不生长了,而是以一定的速度生长;d 点以后的浓度范围就在一定“高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浓度过高时甚至可以杀死植物。

二、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相对性的解析
生长素作用通常表达为:一定低浓度促进生长,一定高浓度抑制生长。

这里所说的“低浓度”和“高浓度”其实没有固定的数值,它是相对于植物的某一器官所需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而言的。

比如:当生长素浓度在10-10~-4mol/l范围内,对根而言,就是“高浓度”,在这样的生长素浓度下,根的生长处于抑制状态,甚至不生长;而对于茎来说,却属于“低浓度”,能促进茎的生长,尤其是当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时,是茎促进作用最大的浓度,即最适生长浓度。

所以,“低浓度”和“高浓度”具有相对性,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均无固定的数值,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植物器官的作用不
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很容易受到抑制,茎最不敏感。

如图二所示:
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同种器官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同种植物的同种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算较为容易。

但是,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同种器官,由于所处的小环境的差异以及生长素运输的差异,导致生长素的浓度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点的理解却很难。

如:同一个枝条上的顶芽和侧芽,由于顶芽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在侧芽部位大量积累,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反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这就是顶端优势现象。

这种现象很好地体现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同一种器官的不同作用。

四、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的差异性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所需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有很大区别。

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植物横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b点的生长素浓度较高。

对于茎而言,这个浓度正好处于一定“低浓度”范围内,对近地侧具有促进生长作用,所以近地侧b点生长快于背地侧a点,茎向上弯曲生长,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对根而言,近地侧d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正好处于一定“高浓度”范围内,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近地侧d点生长就比背地侧c点生长慢,从而使根向下弯曲生长,表现出根的向地性。

所以,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也有差异性。

如图所示:
(作者单位湖北丹江口右岸十堰应用科技学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