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EMS系统教案资料
能源管理系统(EMS)
降低能源成本
减少能源采购成本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能源使用, 能源管理系统能够降低能源的采 购成本。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能源 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人工巡检和干 预的频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 理系统可以在满足同样需求的情 况下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而降 低能源成本。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对能源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各种指标和 趋势。
预测技术
采用预测技术,如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对能源需求进行预 测和分析。
挖掘技术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能源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和规律,为企业决策 提供支持。
04
EMS的实施与部署
项目规划与设计
需求分析
明确EMS系统的功能需 求、性能要求和目标, 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 或组织的能源管理需求。
模块化设计
集成化平台
通过集成化平台,将各个子系统进行 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系统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各个功 能模块化,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数据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
01
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ZigBee、WiFi、LoRa等,实现数据的远
程传输和监控。
有线传输
02
通过有线传输技术,如RS485、CAN等,实现数据的稳定传输
• 集成性
EMS可以集成各种能源数据 和系统,以实现统一管理。
• 预测性
通过数据分析,EMS可以对 未来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
• 优化性
EMS能够通过实时监控和调 整,实现能源使用的优化。
EMS的重要性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能源使用,减少浪费,降低碳排放。
《EMS操作指导》课件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 响应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 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
的有效性
加强物理安全防护:加强物理 安全防护,防止设备损坏和数
据丢失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安全 建立安全防护机制,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定期更新安全防护软件,确保系统安全
问题描述: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定期备份数据,使用数 据恢复工具,联系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定期备份数据,使用数据恢复工具,联系技术支持
问题描述:系统运行缓慢 解决方案:优化系统配置,清 理系统垃圾,联系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优化系统配置,清理系统垃圾,联系技术支持
问题描述:功能无法使用 解决方案:检查功能权限,联 系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检查功能权限,联系技术支持
,
汇报人:
CONTENTS
EMS系统概述
EMS系统操作 流程
EMS系统常见 问题及解决方 案
EMS系统安全 防护措施
EMS系统未来 发展趋势和展 望
PART ONE
EMS系统:能源管 理系统的简称,用 于监控和管理能源 消耗
作用: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降低能源 成本,实现节能减 排
功能:实时监控能 源消耗,分析能源 使用情况,制定节 能策略
问题描述:系统升级失败 解决方案:检查系统版本,联 系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检查系统版本,联系技术支持
问题描述:数据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加强数据加密,定 期进行安全检查,联系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加强数据加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联系技术支持
系统运行效率提升 用户满意度提高 业务处理速度加快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自动化程度
《EMS标准培训教材》课件
向和思路
EMS标准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绿色环保:EMS标准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EMS标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 国际化:EMS标准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和全球化 标准化:EMS标准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历程
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ISO 14001标准,标志着EMS 标准的诞生
1996年,ISO 14001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增加了环境管理体系的 持续改进要求
2004年,ISO 14001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增加了环境管理体系的 绩效评价要求
2015年,ISO 14001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增加了环境管理体系的 风险管理要求
案例三:EMS标准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医疗行业背景:医疗行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要求较高
EMS标准在医疗行业的应用:通过EMS标准,提高医疗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水平
案例分析:某医院通过实施EMS标准,提高了医疗环境、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结论:EMS标准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医疗行业的环境、健康和 安全水平。
总结与展望
EMS标准培训教材PPT课件总结
培训教材实用性强,能够帮 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EMS标准
培训教材形式多样,包括文 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培训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 EMS标准的各个方面
培训教材更新及时,能够及 时反映EMS标准的最新变 化和发展趋势
培训教材互动性强,能够激 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关要求。
EMS标准目的: 通过实施EMS 标准,组织可 以建立一套有 效的环境管理 机制,降低对 环境的影响, 提高环境绩效。
EMS标准核心 要素:包括环 境方针、规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以 及管理评审等
EMS物流系统设计
吉林大学目录一系统总体设计 (3)1.1 子系统的划分 (4)1.2 系统总体结构 (4)1.3 计算机处理流程设计 (6)1.3.1 仓储管理子系统 (6)1.3.2 订单管理子系统 (7)1.3.3 运输追踪子系统 (8)二系统设备配置 (9)2.1 网络设计 (9)2.2 设备和网络的配置 (10)三分类编码 (11)3.1 分类方案 (11)3.1.1 订单分类方案 (11)3.1.2 职员分类方案 (12)3.2 编码和校对方式 (12)3.2.1 客户编码 (12)3.2.1 订单编码和校对方式 (12)3.2.2 人事编码和校对方式 (13)四数据库设计 (14)4.1 关系数据结构设计 (14)4.1.1 员工档案管理关系数据结构 (14)4.1.2 业务管理关系数据结构 (15)4.1.3 仓储关系管理数据结构 (15)4.1.4 运输管理数据结构 (16)4.1.5 公司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16)五I/O界面设计 (17)5.1 输入输出设计 (17)5.1.1 I/O设计简要描述 (17)5.1.2 I/O设计具体内容 (17)5.1.3 I/O设计界面 (18)5.2 用户界面设计 (21)计划安排一系统总体设计1.1 子系统的划分EMS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业务处理功能划分,将系统划分成三个子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和运输追踪子系统。
1.2 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图1——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EMS信息管理系统,从总体结构上包括三部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订单管理子系统,包括三部分:录入模块、修改模块与删除模块。
具体内容如图所示:图2.1——订单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仓储管理子系统,包括四部分:基础管理模块、日常信息模块、查询管理模块与信息统计模块。
具体内容如图所示:图2.2——仓储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运输追踪子系统,包括三部分:运输状态模块、派件录入模块与客户查询模块。
EMS全员培训教程讲义
方针、目标、指标的关系
目标 划分
方针承诺
目标
指标
相对具体程度 原则性的 较具体的
具体的
相对时间长短 长期的
中期的
中、短期的
S2U02M0/M10E/R3
术语和定义
7、环境表现(行为)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 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 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 管理体系结果。
S2U02M0/M10E/R3
S2U02M0/M10E/R3
ISO 14000标准的组成
分会 名称(标准子系统)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估(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S2U02M0/M10E/R3
ISO14001和ISO9001的联系
ISO 9000-顾客的需求(产品质量标准) ISO 14000-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是组织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都是自愿性的国际标准; 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要求文件化体系; 通过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实现方针和目标; 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接近,PDCA循环实现改进部
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S2U02M0/M10E/R3
环境方针的公布
内部: 内部简报、邮件 公告栏 会议 介绍性的培训课程
外部: 宣传小册子 企业年度报告 广告 会议
S2U02M0/M10E/R3
环境方针的实施
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建立更详细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 行动计划应当:
第一章 EMS系统
第一章EMSS系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指紧急情况下在合适的地域内提供人员、器械、设备,以保证协同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
其主要任务是对创伤病人和急症病人的院前救治,以及将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治疗情况提供给医院工作人员。
目前,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国际SOS 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现已在2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
全球性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形成较早、发展较快,并且特点和优势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及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作一下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EMSS的基本模式一、国外EMSS的发展情况(一)美国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法案》,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救护以及重症ICU、CCU 监护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目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远距离运送时应用固定翼飞机。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请求,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在20~40min内组队出发,一般2h 内可将伤员运送到医院。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要求1/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二)德国EMSS的发展情况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医疗费用由政府、企业主和职工3 方分担。
EMS技术手册
EMS技术手册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EMS系统技术手册MT20 EMS 系统技术手册共32页第1页德尔福机密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EMS系统技术手册目录第一章系统介绍第二章 58齿同步逻辑及MAPCID第三章燃油系统第四章点火系统第五章怠速系统第六章空调控制系统第七章碳罐电磁阀控制第八章风扇控制第九章里程累计系统第十章故障诊断共32页第2页德尔福机密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EMS系统技术手册第一章系统介绍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是以德尔福MT20发动机控制模块(ECM)为核心的系统,简称为MT20发动机管理系统。
一、发动机控制模块(ECM)1.MT20发动机控制模块是德尔福专门为中国地区电喷市场开发的ECM,设计上运用了最新的电子硬件技术,并同时采用了低价位的设计结构,实现了较高的性价比。
硬件上采用了16位微处理器(CPU),具有充足的内存,高强的运算速度,可灵活定义的I/O输入输出口。
软件采用德尔福模块化C语言编写的第二代控制软件。
MT20具备了满足目前欧3法规所需的所有技术规格。
2.MT20的系统功能包括:1)速度密度空气计量法;2)闭环控制多点顺序燃油喷射(包括MAPCID压力判缸);3)无分电器直接点火,由ECM内置点火模块驱动分组点火(也可支持4缸顺序点火);4)线性EGR控制;5)步进马达怠速控制;6)爆震控制;7)空调、冷却系统控制;8)里程记忆;9)电压过高保护;10)电子防盗;11)CAN-BUS通讯接口可与自动变速箱控制模块(TCM)或ABS系统通讯。
3.MT20控制软件的特点包括:1)开放式、模块化C语言编程;2)可随时采用德尔福全球共享的,持续更新改进的软件模块图书馆;3)可采用高速串行接口(HSSI)的低价位标定工具。
共32页第3页德尔福机密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EMS 系统技术手册共32页第4页德尔福机密4. MT20控制信号图:北京德尔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EMS系统技术手册二、曲轴位置基准及转速测量1.系统根据58X齿信号判断曲轴位置及测量发动机转速,精确控制发动机点火及喷油正时;2.曲轴位置传感器利用58X齿测量曲轴加速度,满足EOBD失火诊断要求。
调度自动化系统(EMS)
3.1 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系统 3.1.3 主站系统硬件设备
服务器 路由器
工作站 交换机
第一部分:调度自动化系统基础介绍
UPS
Modem池
防火墙 加密认证装置
精密空调
3.2 数据传输通道
第一部分:调度自动化系统基础介绍
调度自动化系统
系统介绍与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调度值班岗位的人员,懂得和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2.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方法
基础介绍
课程简介 介绍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概念、作用。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进行说明, 能够指导调度值班员更好的了解调度自动化系统,方便调度值班员更好的 监视电网。
CC-2000A OPEN-3000 DF8003/E
引进应用系统 VAX/VMS 通用机、专用OS 西屋、ESCA
引进智应能用化系统 H80-E 日立
专用机、专用OS ASEA
国产应用系统 国产机、无OS
SD176
智能电网 调度技术 支持系统
1970
1980
1990
2000
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
2010
(3)对电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
主要特点 (1)系统的开发性 (2)系统的可扩展性 (3)先进的系统平台 (4)强大的WEB浏览功能
第一部分:调度自动化系统基础介绍
国产应用系统、数据库 安全OS
D500 E8000
国产应用系统 通用机、开放OS
引进应用系统 RISC/UNIX 通用机、开放OS 西门子、ABB
能源管理系统(EMS)
能源管理系统(EMS) 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1.4 参考文献2.系统概述2.1 系统架构2.2 功能介绍2.3 系统界面2.4 系统组成部分①数据采集模块②数据存储模块③数据分析模块④报警与预警模块⑤监控与控制模块3.系统安装与配置3.1 硬件要求3.2 软件要求3.3 安装过程3.4 配置选项①数据源配置②用户权限配置③报警设置④数据展示配置4.系统使用指南4.1 登录与注销4.2 主界面介绍4.3 数据展示与分析 4.4 历史数据查询 4.5 报警与预警处理 4.6 监控与控制操作 4.7 用户管理4.8 系统日志5.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5.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5.2 系统维护任务5.3 故障排除①常见问题解决②日志分析与问题定位6.系统更新与升级6.1 更新需求分析6.2 更新计划6.3 更新过程6.4 升级须知7.法律法规7.1 能源管理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 7.1.1 可再生能源法7.1.2 节能法7.1.3 碳排放限制法7.1.4 能源备份法7.2 法律法规遵守事项8.附录8.1 附件1:系统接口说明8.2 附件2:数据报表示例8.3 附件3:用户手册补充材料9.结束语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1:系统接口说明2.附件2:数据报表示例3.附件3:用户手册补充材料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政策。
2.节能法:要求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碳排放限制法:限制碳排放,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4.能源备份法:要求能源供应商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确保能源的可靠性。
EMS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电网能量管理(EMS)及大集控系统技术规范1.1EMS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根据地区电网调度生产的需要,为满足调度生产管理过程控制以及变电站大集控的要求,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整体设计的要求,按照EMS、大集控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设计思路,采用先进的具有完善的跨平台和混合平台技术和系统模型,建设一个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集成现有调度自动化各应用系统(或功能),实现“监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控制闭环化、数据平台化”,逐步建设、逐步投运、逐步扩充、逐步升级其他应用模块,并能够实现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方便接入,形成调度自动化整体应用集成环境。
1.1.1基于IEC61970的跨平台的多态一体化构架的设计新一代EMS系统应采用先进的具有完善的跨软、硬件平台和混合平台技术,完全遵循国际标准IEC61970,信息模型基于CIM设计,实现符合CIS的标准接口,并且广泛采用先进的组件技术CORBA,能够高效的与其它应用进行集成和信息交换。
电力系统资源浏览界面和相应的层次关系应该符合CIM模型的关系,多个应用具有统一的图形格式、界面风格和统一的图形、数据库维护工具,具有标准的、统一的CIS接口。
系统体系结构应该能灵活配置,可以支持各种调度管理模式。
各功能模块设计相对独立,某一模块的增加和修改不应该影响到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
系统中所有功能模块(各个服务、人机界面等)应该能够支持主流UNIX软硬件平台,如Sun Solaris、IBM AIX、HP UX,和PC Windows平台,并且能够支持混合平台(如:服务器用UNIX,工作站用Windows或Linux)。
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下,相同的模块应该具有一致的图形界面和操作、使用习惯,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
系统支持运行(实时)态、研究态、测试态的应用需求,并且各“态”共享电网模型,各“态”的应用界面统一。
运行态满足电网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态应支持对历史、实时和未来的分析研究及培训的需要;测试态满足系统开发调试的需要。
第1章电控发动机管理系统(EMS)
发动机性能
1.1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及其电源电路
1.1.1发动机控制模块(ECU) 1.1.2发动机控制模块(ECU)电源电路 1.1.3发动机的控制模式和运行模式(工况)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交通工程系
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
发动机性能
1.1.1发动机控制模块(ECU)
发动机控制模块(Engine Control Unit,即ECU)俗称电脑, 是发动机的“大脑”,各种传感器则是发动机的“眼睛和耳朵”, 执行器就是发动机的“手和脚”。发动机控制模块采集各传感器 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和运算后,控制执行器动作,最终控制发动机 机械系统的运转。 各汽车制造厂家对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称呼不尽相同,如美国 通用汽车公司称为ECM(Engine Control Module);福特汽车公 司开始叫做MCU(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后来叫EEC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本田公司在1995年度车型上, 也称为ECM,但是1996年车型将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和变速 器控制模块(TCM, Transmission Control Module的缩写)集成在 一个模块上,称为动力控制模块PCM(即Power train Control Module,现已成为SAE规定的标准语)。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交通工程系
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
发动机性能
模拟信号
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以 及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输入回路的作用 就是将信号波形的杂波滤去,并削峰后输入到A/D转换器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交通工程系
EMS邮件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绪论1、1系统开发背景据统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1,。
9亿件,同比增长61,。
6%。
阿里集团CMO王帅在双十一之前对媒体透露,今年淘宝依旧会进行双十一促销,销售额语气超过300亿.如突破300 亿,将挑战中国快递最极限的运输。
同时,国家邮政局要求各大快递公司做到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集体投诉事件、不得发生特大爆仓问题。
这就对我国快递行业各大快递公司提出了严重挑战。
我国目前快递服务业市场主要分成三部分:以美国UPS快递、FedEx、DHL 快递和荷兰TNT为代表的国际快递,以EMS和中铁快运为代表的中企和以顺丰、圆通、中通和申通为代表的国内民营企业。
而EMS作为起步最早、无网点覆盖最全、运营保障最高的快递公司,已在各大高校校园中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和认可。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选择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潮流的引领者,在网购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因此高校快递业务成了个大物流公司重点开发的市场。
但是,高校校园内快递分公司普遍采用的是粗放的管理方式和人工作业,工作效率不高且常常发生差错。
其中邮政快递投诉集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快递送货不及时,误时索赔难;二是邮寄物品损坏、丢失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部分快递公司人员的素质差、文化水平低。
在当今国际局势的影响下,国内各大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压力,和EMS公司运营活动中出现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基于EMS的特殊地位,我们选择此次机会,对其邮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1、2系统开发意义EMS快递公司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EMS邮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分析与设计的研究,帮助齐齐哈尔大学EMS分公司改变工作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低、邮件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为我国快递行业各大快递公司提高竞争实力,实现企业高度信息管理打下基础。
能源管理系统(EMS)方案资料
能源管理系统(EMS)⽅案资料能源管理系统(E M S)⽅案Contents1系统⽅案概述 (3)1.1数采终端(能源⼦站) (4)1.2数据监控系统(能源实时监控⼦系统) (5)1.2.1能源实时监控服务器 (5)1.2.2能源实时监控客户机 (6)1.3数据管理与发布(能源管理和能源监控系统) (6)1.3.1能源管理分析服务器 (7)1.3.2能源管理系统客户机 (8)2系统功能概述 (9)2.1概述 (9)2.2⽅案总体说明 (9)2.3系统功能 (10)2.3.1能源数据采集 (10)2.3.2能源监控系统动态监视 (10)2.3.3能源档案系统 (12)2.3.4成本分析与分配系统 (14)2.3.5能耗标准设定 (17)2.3.6⾃定义能源报表 (18)2.3.7其他能源分析⼿段 (22)1系统⽅案概述改能源管理系统⽅案是以罗克韦尔⾃动化的核⼼软件产品实时监控软件FTView SE、能源管理平台软件RSEnergyMetrix、以及开放性关系型数据库MSSQL为基础,并融合了现场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Web技术、SCADA/HMI技术、C/S及B/S技术等的⼀体化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案。
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总⽬标是建⽴⼀个全局性的能源管理系统,构成覆盖能源信息采集及能源信息管理两个功能层次的计算机⽹络系统,实现对电能、天然⽓、压缩空⽓、采暖⽔、循环⽔和⾃来⽔等能源介质的⾃动监测,进⽽完成能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实现安全、优良供能、提⾼⼯作效率、降低能耗,从⽽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的。
系统包括3⼤部分内容:能源数据采集,能源数据实时监控和能源数据分析发布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所有与能源有关的数据采集,并在能源管理部门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发布,并可以为企业管理级的MES、ERP系统提供⽤能信息。
整个能源管理系统是以稳定可靠的⼯控PLC和上位管理服务器为核⼼并采⽤流⾏的、可靠的计算机⽹络构成的集中式数据采集监控分析管理系统。
ems全员培训教程培训讲义
ISO 14000的产生
1995年6月,由来自五大洲80个成员国以及16 个国际组织组成,中国也是成员国之一,成立 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主席、秘书国 是加拿大。 ISO/IEC:涵盖世界全部标准,分为: - 技术标准 - 产品标准 - 方法标准 --- 度量、衡量、监测 - 基础标准
2018/10/25 XINXIN SUMMER 35
术语和定义
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以评价, 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 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 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 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给管理者。
2018/10/25 XINXIN SUMMER 36
较具体的 中期的
XINXIN SUMMER
具体的 中、短期的
29
长期的
术语和定义
7、环境表现(行为)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 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 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 管理体系结果。
2018/10/25 XINXIN SUMMER 30
术语和定义
8、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 集团公司、商行、或企事业单位、政府 机 构或社团,或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 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 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第三节:总要求
2018/10/25
XINXIN SUMMER
3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2018/10/25
XINXIN SUMMER
38
第四节:环境方针
2018/1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EMSS系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指紧急情况下在合适的地域内提供人员、器械、设备,以保证协同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
其主要任务是对创伤病人和急症病人的院前救治,以及将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治疗情况提供给医院工作人员。
目前,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国际SOS 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现已在2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
全球性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形成较早、发展较快,并且特点和优势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及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作一下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EMSS的基本模式一、国外EMSS的发展情况(一)美国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法案》,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救护以及重症ICU、CCU 监护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目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远距离运送时应用固定翼飞机。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请求,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在20~40min内组队出发,一般2h 内可将伤员运送到医院。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要求1/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二)德国EMSS的发展情况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医疗费用由政府、企业主和职工3 方分担。
大部分病人运送工作由红十字会完成,急救中心归属红十字会组织和管理,是一个设备先进的指挥系统,全国使用“110”急救电话号码呼叫。
运输工具有救护车和直升飞机。
无论陆地救护还是海上及空中救护,德国的救援工作都是高效率的,目前德国有54 个海上救护站,61 艘救护船专门用于海上救援工作。
有36 个直升救护机基地,执行50~70km 半径的急救任务,几乎覆盖了近95 %的领空,医务人员于5 ~20min 可抵达灾害或事故现场,20~45min将伤病员送到医院。
(三)法国EMSS的发展情况法国于1936 年就建立了急救医疗系统,是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服务,并且利用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务。
全国大部分地区开设免费急救热线“15”,由急救医疗系统中心接听,并统一指挥、组织各个急救医疗系统或私人急诊值班医生和私人救护站实施院前救护。
而且急救医疗系统与消防部门的第一目击者和全科医师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设备和配备包括急诊专科医师或麻醉师和一名护士在内的医疗组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房,到危及生命的急诊或严重创伤病人处。
可移动重症监护病房内设备齐全,相当于医院的一个小型ICU ,包括全套气道管理设施、胸腔引流装置、便携式机械通气机、复合心电镜、除颤器、静脉内导管和液体、抗休克裤、固定用的真空垫等。
目前,法国的急救医疗网络已遍布全国,共有105个急救医疗系统中心和350 个移动急救服务单位,有31 个卫生直升机基地,覆盖90 %以上的国土, 直升机覆盖半径为(21 ±14) km,医务人员保证在(12 ±7) min 内抵达救护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四)英国EMSS的发展情况英国的急救医疗发展较早,全国现有140 多个急救医疗机构。
1948 年政府即开始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向所有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包括急诊医疗在内,成为欧洲唯一的国家医疗体制国家。
英国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服务项目种类繁多,急救站不仅为急救病人和意外事故的伤员服务,而且负责转送非急症的病人,转运工作很多,对于紧急情况下出车,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即在接到呼叫后3min 内出车,7min 内到达出事地点。
二、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起源与发展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起源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运。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成立了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即“救护站”。
其功能只是简单的初级救护和单纯转运病人。
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 年10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1995 年4 月卫生部发布了《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2 年9 月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有力促进了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急救模式我国目前各地的急救模式不同,但具有代表性的有5 种模式。
北京模式:北京市建立急救中心包括本身是医疗中心,下设急救站,派120 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或接回急救中心;上海模式: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统一指挥,根据所在地区医院的急救半径,派救护车送往较近的医院进行抢救;重庆模式:急救中心与医院合二为一,直接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还与消防队结合的模式;广州模式:由急救指挥中心根据医院所在位置直接派救护车进行现场急救。
(三)急救人员目前,我国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主要是急诊医师、助理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这5 类人员的不同组合。
救护车内一般配备1 名医生、1 名护士和1 名驾驶员,或只配医生和驾驶员各1 名。
与国外相比,在急救人员的培训、考核和配置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别。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院前急救人员主要是受过3 个月~3 年不同训练时间、不同级别的急救医疗技术员和急救助医承担急救。
急救车内一般配备2 名人员,既是驾驶员,又是急救人员。
初级急救技术员( EMT - B) 上岗前至少接受80~140h 的急救培训,并掌握基本生命支持和现场外伤急救处理技术。
中级急救技术员( EMT - I) 要接受200~400h 的急救培训,除掌握基本生命支持及现场外伤急救处理技术外, 并掌握气管插管术。
高级急救技术员( EMT - P) 接受500~1 500h 的急救培训,掌握高级生命支持及现场外伤急救处理技术。
急救医师主要负责院前急救的监控与指导工作。
美国的急诊医生必须经过相关专业正规的3~4 年急诊医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医学、高压医学、超声和教育学,以及儿科急诊、中毒、运动医学等急诊的处理。
获得急诊医师资格后才能上岗。
急诊医师考试共有335 个问题,考试时间6. 25h ,其中2/ 3 的问题是书本知识,1/ 3 的问题与急诊最新发展知识有关,主要是考查急诊处理能力。
10 %的题目涉及到EMSS 和灾难医学。
75 %以上题目正确才算合格。
英、美等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院前急救教材,而且有不断更新的版本,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并与职业资格关联。
所有急救人员要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急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除要通过国家考试外,每隔一定时间(1~2 年) 要重新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继续执业。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专业医疗教材。
急诊医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急诊医学专业培训。
驾驶员和担架员只有简单的上岗培训,有的甚至连上岗培训也没有,只是知道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最简单的急救知识,未接受系统的急救医学培训,也没有定期复训与考试制度。
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师基本上来自临床医学院校的医疗系毕业生或来自临床(内科或外科) ,只要有执业医师资格就能从事院前急救。
对驾驶员和担架员更无医疗急救技能方面的要求。
(四)急救工具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急救工具主要是救护车,较大城市的救护车有监护型、普通型和运输型3 类。
其中,监护型急救设备齐全,急救药品种类繁多,但不及国外标准的流动ICU,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现场急救和医疗监护;普通型急救设备较简陋,急救药品较少,主要用于一般病人的初级处理和安全转运;运输型主要用于伤病情已完全稳定或已康复者的转院、出院或到院复查、体检等。
目前,特大城市已开始配备国外标准的监护型车,包括抢救设备优质齐全,可称“流动的重症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
(五)急救网络建设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医疗中心,小城市和县镇已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全国县以上的综合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并建立了ICU、CCU 重症监护病房,形成了中心—站—(所) —科(室) 相结合的急救医疗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2001 年我国现有规模不等的地市级急救中心(站) 153 家,其中拥有网络覆盖分站的急救中心73 家,占急救中心(站) 的48 %。
153 家急救中心(站) 全部开通了“120”急救专线电话,其中拥有有线调度系统的137 家,拥有无线调度系统的99 家,实现计算机指挥调度的54 家,20 家急救中心的291 辆救护车配备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其中18 家急救中心的GPS 实现了计算机指挥调度系统的集成。
急救中心(站) 平均服务半径83km(国际现行标准5~10km)。
三、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展望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近20 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道路,才能使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一)提高急诊应急能力美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发展整个社会的应急反应系统。
并自“9. 11”事件后进一步深入健全了应急系统,在后来的炭疽事件和这次SARS 疫情均做出了迅速准确的反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国于2001 年4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
SARS 疫情暴发后,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应急能力,国务院于2003 年5 月又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ARS 疫情的成功控制反映出我国在应急反应能力方面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应急反应能力相对滞后,对应急系统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应加大。
(二)建立和完善城市救援系统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大多拥有“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其紧急救护电话与警察、消防同为一个号码,实行联网互动、资源共享。
而我国目前大多城市没有或无完善的城市救援体系。
院外急救网络缺乏合理布局,抢救方式单一,在救援时间与质量上与国际相去甚远。
因此,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消防、警察和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整合,把“110”、“119”、“120”、“122”、“999”等紧急呼救电话综合为一个号码,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EMSS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