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高中语文教师现场说题比赛设计稿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签序号:
南安市高中语文教师现场“说题”比赛设计稿
学校:龙泉中学
参赛教师:吕惠英
手机:
题目来源: 2014年福建省质检语文卷
山水有情,诗文留香
——2014年省质检“诗歌鉴赏”说题
龙泉中学语文组吕惠英
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最早样式,它源远流长,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到汉代乐府民歌,从魏晋五言诗到唐诗宋词,奇花异葩,群星璀璨。徜徉于古诗词的百花园,我们会享受到无穷的情感乐趣,感受到无限的艺术熏陶。学习诗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诗歌鉴赏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占6分,较为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下面,我以14年省质检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来讲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一、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西江月
【金】段克己
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人与寒林同瘦,山和老眼俱青。琤①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明,涵泳②一江秋影。
【注】①琤:玉石的声音。②涵泳:沉浸、浸润。
(1)“人与寒林共瘦”中的“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
(2)词的末尾两句情景交融,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4分)
答:
二、命题依据及考点分析
以上题目,主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以及福建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而命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在通读文本后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对作品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诗歌鉴赏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基本理念。《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本大题中的第一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修辞,它就是美化语言的技巧。《考试说明》把它和语言并列,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此次省质检考试着重针对“拟人”这一修辞技巧设题。第二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综合考查对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具体的赏析。
三、解题预设和解题步骤:
本题考查的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作者是金代的段克己。段克己对很多同学来说可能都比较陌生。但是,从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看,学生对金代文学的基本情况应该还是能有个大致的了解的。金代是异族统治的一个朝代,虽然几个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大力提倡汉文化,但仕金的文人一般都有特定的条件或难言的苦衷,因而在作品中表现了颇为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去国怀乡,一方面又无力摆脱现状,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希望在林影水光之间了此一生,作品或以昂扬的格调见长,或以闲适的情趣取胜。如果对此也不了解的同学,我们从诗歌前的小序“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多读几遍,也能大体看出诗歌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连着下了几天的秋雨,突然有一日,雨过天晴,秋高气爽,作者与二三好友相约登高作赋,作者豁然开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大概把握诗歌的感情倾向。
具体看题目。第一题:“人与寒林共瘦”中的“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题干中明确告诉我们要鉴赏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此处答题的对象应为寒林而不是人,也就是说要答“寒林”怎样。联系到小序中提到的时令特点,应该很容易想到树木“落叶飘零”“疏朗萧瑟”的景况,此处和“绿肥红瘦”中的“瘦”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答题的一个要点。另外,题干中还要求答出拟人的表达效果。关于拟人的表达效果,同学在平时的鉴赏中应该耳熟能详了,即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
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在这里,就是使寒林有了人的情貌和神态。
第二题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鉴赏词的末尾两句,分值是4分。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本题答题要从“景”和“情”两个要点来答题,景2分,情2分。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这两句诗歌中写到的意象,即夕阳、沙洲、晚霞、秋江、倒影。然后将这些意象组织成规范的语言,答出所写之景为何。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理解,这里写的是夕阳西下,晚霞映现于澄碧江水中的倒影之美。接下来是“情”的表述。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尤其是小序来看,这首词总的感情倾向是积极、向上、健康、愉悦、喜乐、正面的,由此可见,作者对眼前之景是喜爱的,对自然有着欣喜之情。最后,从晚霞映现于碧水之中,水天融为一体,可以延伸为人与自然,情与景也是融为一体的,即情景交融,诗人寄情山水,与山水共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以山林秋水为友,物我共适的人生意趣。这里,答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中“情景交融”这一要点的把握上。
四、技巧总结和知识拓展: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学习和高考备战,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应从古诗词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诗歌解读程序。
(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比如说这首词前面那段小序:久雨初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多读两遍,这段小序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应该不难把握。
(二)知人论世,挖掘内涵
历年高考的诗歌鉴赏中,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而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一些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的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