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53e703ba417866fb84a8e64.png)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粘连性肩周炎、冻结肩。
它是肩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逐渐形成关节内外粘连,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有自愈倾向。
3 【诊断】
3.1 可有肩部外伤史。
3.2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剧的肩部疼痛,伴有肩部功能活动障碍和僵硬,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3 患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萎缩最明显;压痛,
压痛点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喙突及结节间沟等处;外展、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因上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手部肿胀、发凉。
3.4. 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征塞,有时肩峰下有钙化影。
肩关节造影见关节囊挛缩,下部皱褶消失等改变。
4 【治疗】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
4.1 非手术治疗急性期上肢悬吊以减少疼痛,局部理疗、针灸、按摩、局部封闭治疗,注意局部封闭药物应注射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内;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坚持功能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包括肩外展、上举、外旋等联合运动;还可于臂丛麻醉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4.2 手术治疗用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注意除外其他颈肩部疾患。
术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肱二头肌腱移位术和喙肱韧带切断术。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9ff348a5580216fc710afd17.png)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
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诊断]一、病程发病缓慢,多数无外伤因素;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
二、症状肩关节疼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并向附近放射,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临床可分以下三期:(一)凝结期此期病变主要在肩关节囊,肩关节疼痛,活动轻度受限,肩关节造影可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囊下皱褶互相粘连。
(二)冻结期此期除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明显,滑膜充血增厚,阻滞缺乏弹性,肩关节疼痛明显,活动严重受限。
(三)解冻期一般半年后肩关节疼痛逐渐减轻,功能逐渐恢复,肩关节冻结逐渐解除。
三、体征肱二头肌在增加张力的位置可引出疼痛和压痛,三角肌与冈上、下肌可出现萎缩。
四、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肱骨头骨质疏松。
[鉴别诊断]一、颈椎病也有肩部疼痛,但同时伴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麻木或四肢无力等症状。
肩部无明显压痛点,肩关节活动度一般不受限制。
二、颈背部筋膜炎疼痛范围广泛,除肩部外还涉及颈背部。
压痛点多在肩胛骨的内侧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上胸段棘突边缘处。
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制。
三、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疼痛常波及其它多个大关节,具有对称性、游走性等特点。
疼痛程度与活动关系不大,甚至静止时疼痛更重。
无明显的关节活动障碍。
严重者局部可有红肿、结节或瘀斑。
四、肩袖损伤多伴有明显的外伤史。
疼痛可向三角肌止点处放散。
压痛点局限在大结节处。
活动障碍主要表现在外展受限。
在主动外展60~120度之间出现疼痛弧。
被动外展时无明显疼痛及障碍。
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疼痛局限在肩前部,仅在结节间沟处压痛。
抗阻力作肩关节前屈及肘关节屈曲时诱发疼痛加重。
[治疗]一、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病,大多数病人能逐渐好转和痊愈。
病变早期可采用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术者有右手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后及肩外。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2c74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5.png)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发布时间:2021-08-20T09:09:59.8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作者:任国燕[导读]任国燕(红原县人民医院;四川红原624400)【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因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以50岁左右年龄发病率最高,故有“老年肩”,“五十肩”之称。
该病多具有患肩关节僵硬和遇热痛减、遇冷痛甚等特点,又被称为“冻结肩”,“肩凝症”,“露肩风”等。
具有多为单侧发病,缓慢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轻以至痊愈的特点。
病程数月至两年间,一般不复发。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症”范畴【诊断标准】(一)外伤史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二)症状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
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外旋、后伸为明显,严重者不能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三)体征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肱骨大结节、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四)辅助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辩证分型】(一)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惡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淤滞型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三)虚损型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可伴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心悸失眠等。
舌质淡或暗红,苔白或少苔、无苔,脉弦细或沉细弱。
【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中药辩证治疗(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或乌头汤独活寄生汤:独活6g 桑寄生12g杜仲9g桑枝9g细辛3g肉桂3g茯苓15g防风10g 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生地黄12g乌头汤:制川乌6g制草乌6g桂枝15g甘草10g黄芪20g天麻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青风藤10g中成药:大活络胶囊,口服每次四粒,每日三次。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03170a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2.png)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
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1.血脂、抗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2.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3.肌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
【治疗方案】(1)关节活动度训练:摆臂运动、环形运动、爬墙运动、外旋运动、拉环运动等。
(2)关节松动治疗:松解关节粘连、增加软组织弹性、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疗法;(3)推拿按摩治疗:通经活血、松解粘连,增加运动范围;(4)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及肌肉的弹性;(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波或超声药物透入、激光、音频电疗法、激光疗法、磁疗法等。
(6)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盟、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7)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https://img.taocdn.com/s3/m/d124915fa58da0116c174995.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1 范围和目的1.1目的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
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3.1病史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
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急性期可持续10-36周。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62da05116fc700abb68fc6e.png)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1.症状(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
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
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
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
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
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https://img.taocdn.com/s3/m/d124915fa58da0116c174995.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1 范围和目的1.1目的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
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3.1病史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
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急性期可持续10-36周。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1692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c.png)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
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
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
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
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
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
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
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
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
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
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一、推拿疗法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
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
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四、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是一个重要环节。
每天早晚各作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10余次,在可以忍受的疼痛程度内,尽量加大外展等动作的范围。
锻炼时和接受推拿治疗时,均应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勿使紧张,可获得较好效果O。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划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ba38ddb4daa58da1114a8e.png)
肩凝症(肩关节四周炎)中医诊断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四周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
(1)50 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常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 )肩周痛苦,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苦而引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阻碍。
(3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松散。
2.2295 病种中医诊断方案》”。
(1 )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半无外伤史,少量仅有稍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渐渐加重的肩部痛苦及肩关节活动阻碍。
a 痛苦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阻碍。
夜间痛苦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连续痛苦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显然,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初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双侧比较。
后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之外展、内外旋受限显然,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显然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阻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痛苦等症状。
(2)X 线检查:可无显然异样。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缩短、关节囊下部皱褶消逝,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松散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近似“溶骨性”损坏的表现,但经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简单与骨肿瘤鉴识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年)1.粘连先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痛苦,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少,但痛苦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显然减小,甚至影响平时生活。
3.恢复期:痛苦改良,肩关节功能活动改良。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a8559d1a37f111f1855bed.png)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
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1)病因:病因不明。
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检查方法局(1)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
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2)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点及滑囊、肌腱处(3)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4.临床表现(1)临床特点:50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2)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
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
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5.鉴别诊断(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线有特殊改变(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e383dc4915f804d2a16c1e2.png)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2020年版)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
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 列为针灸适宜病种。
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
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1.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
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
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 个月。
2 专科检查: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3.1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 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4.1 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b69de623b3567ec102d8a64.png)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2020年版)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 岁中老年人。
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列为针灸适宜病种。
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
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1.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
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
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2 专科检查: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3.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4.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4.2气血两虚型可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精)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精)](https://img.taocdn.com/s3/m/30f314fa767f5acfa0c7cd9c.png)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精)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又称:五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 多数为慢性发作, 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 或刀割样痛, 且呈持续性, 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 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 (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 遇风寒痛增, 得温痛缓, 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 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2、 X 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推拿疗法: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辨证施治三、其他疗法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2、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282d8bb14e852459fb575c.png)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与运动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围,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常见于五,六十岁的老人,故又称“五十肩”。
认为多由风寒湿邪入侵肩部,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生本病。
病因病机: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除急性损伤外,常有积累的慢性损伤因素存在。
虽然患者是以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但对就诊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生活习惯等。
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外伤,二是风寒湿的诱因。
引起肩关节剧痛,功能受限,甚至丧失的原因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出现周围组织出现异常改变,疼痛的保护性抑制,肩关节不运动,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不收缩,舒张,牵拉,加之损伤后淤血水肿的形成,组织的痉挛,组织间隙的缩小,久之,淤血水肿的机化粘连。
此时,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之间不是随关节的运动相互支持配合完成某一个动作,而是相互约束和限制肩关节的运动,因此导致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诊查要点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一般有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嵌压综合症,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等。
1.粘连性关节囊炎肩部慢性不适,疼痛,开始轻微,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痛点不太固定,多在肩外后方,病程长,疼痛在半年以上。
在疼痛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受限,因而晚于疼痛,在发病一年后最重,自动或被动活动皆受限,约持续2年而自行好转。
少数可突然发生,肩部疼痛严重。
检查:肩部运动受限明显,局部有压痛,但不局限,可有肌肉萎缩。
生化检查多为阴性。
X线片示,早期阴性,日久可示骨质疏松,偶有肩袖钙化。
2. 肩关节嵌压综合症发生年龄范围较广肩部疼痛开始发生于特殊运动姿势后,进而发展为活动即痛,上举过头时症状加重。
肱骨头前上方及二头肌腱近侧有压痛。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_2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_2](https://img.taocdn.com/s3/m/21ab7056b84ae45c3b358cf3.png)
---------------------------------------------------------------最新资料推荐------------------------------------------------------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一. 诊断标准 1 诊断依据 1. 1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1. 2 好发年龄在 5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1. 3 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 4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1. 5 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 证候分类 2.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 2 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1/ 6二.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1.1.毫针刺法 1.1.1.选穴处方主穴:肩髃、肩贞、肩前、天宗。
配穴: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脾俞。
肝肾亏虚型配阴谷、三阴交、肝俞。
寒湿阻络型配清冷渊、阴陵泉。
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血海。
1.1.2.方法及针刺手法: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其余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每隔 5 分钟行针一次,留针 20 分钟。
隔日一次。
1.2.穴位注射疗法 1.2.1.选穴同针刺选穴法。
1.2.2.药物:普鲁卡因 2ml、当归注射液 4ml、维生素 B12500ug、安痛定4ml、胎盘组织液 4ml、野木瓜注射液 4ml。
1.2.3. 方法:将上述药物吸入 20ml 一次性注射器内摇匀后,换上一次性 5 号牙科穿刺针,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将药物注入腧穴中,每穴注射药物 2ml。
【干货整理】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608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2.png)
【干货整理】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肩关节周围炎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的肩关节周围炎包括肩关节周围所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如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等);狭义的肩关节周围炎指“冻结肩”亦称“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
临床上肩关节周围炎多指后一种。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8.3二、治疗方法(一)中药辨证施治:1、风寒湿证: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方如羌活胜湿汤加减。
2、瘀滞证: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方如舒筋活血汤加减。
3、气血虚证:补益气血,方如八珍汤加减。
(二)针灸辩证论治:1、风寒湿证: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取肩髃、肩髎、肩内陵、巨骨等穴,可根据疼痛部位不同,按《内经》合谷刺原则,多方向透刺,并可循经取穴配曲池、合谷等穴,均用泻法。
可加温针。
2、瘀滞证:活血祛瘀,舒经通络,先取丰隆透承山,令患者活动患肩5-10分钟后,再根据疼痛部位针肩三针等穴,均用泻法。
可加温针。
3、气血虚证:补气养血,通络止痛。
取肩髃、肩髎、肩内陵、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可加温针。
(三)其他疗法:1、电针:同针灸选穴,取肩三针、曲池、合谷等穴。
每次选取2穴,诸穴轮换使用,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选疏密波;或采用声电针,选音乐节奏较强的乐曲,针感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宜,留针20-30分钟。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6c85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3.png)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肩关节周围炎中医称之“漏肩风二本病主要以气血不足,筋脉养失,久之筋脉拘急,营卫失调;血受寒则凝,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以致屈伸不利;因关节周围软组织长期受到各方面的牵拉和摩擦,而引起慢性劳损只是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因肩部疼痛加剧,肩关节自然采取保护性制动,而长期制动则使肩部供血不畅,软组织发生粘连,使关节活动功能逐渐消失。
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多数为慢性发作,气候变化和劳累后疼痛多加剧,可向患侧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
患肩自然地采取保护性制动以减轻疼痛,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穿衣、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本病早期疼痛为主,后期则以功能障碍为主。
二、治疗方法1.刺络拔罐【操作】在病变处选取2或3个痛点,以痛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在痛点中心处,用梅花针,叩刺微出血,在用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
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穴位注射【主穴】肩关节周围阿是穴、肩鹘、肩醪、肩贞、膈俞、臂腭等穴。
【操作】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健骨注射液6ml,2%利多卡因2〜3ml,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B650〜IOonIg,加生理盐水配制成复合液16ml左右。
每次选3〜4次为1个疗程,个别未治愈病人,1个月后可行下1个疗程。
3.推拿疗法【主穴】肩井、肩鹘、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
【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
医者以、揉、点按等手法对患侧背部施轻柔的放松手法,以冈上窝、肩胛骨小圆肌处为主,嘱患者侧卧位,患肩在上,医者用揉、攘、拿、抖拔伸等手法对患肩颈项、上臂、肘部等处进行轻柔的放松治疗。
令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以揉、搓、拨、理、拔伸、抖等手法施治,重点放在肱二头肌长、短头处并在拔伸、抖动的同时按揉肩鹘、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嘱患者端坐位,医者在揉、捏、拿等手法之后,用一手掌托患肢前臂,对患肢做顺、逆时针的被动环转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
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
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
(1) 病因:病因不明。
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
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
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
检查方法
局
(1) 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
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
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
(2) 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
点及滑囊、肌腱处
(3) 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
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
⑷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
4.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50 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
(2) 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
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
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
5.鉴别诊断
(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 线有特殊改变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 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
两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
另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3) 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
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
因此,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终,并出现轴向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D 左: 要排除心胜疾病,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等疾患
6•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局部封闭。
②物理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磁疗、低、中频电疗、运动训练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