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分析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分析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情与浪漫意象。
这些诗词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爱人的倾慕,以及对于美好生活、令人陶醉的景物的诗意表达。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并探讨它们对于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意象,常常以美好、深沉、炽热的情感描绘。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朴素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安排枝上系归舟,偷眼重来廿二周”,则展现了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
这些诗词中的爱情意象,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使人产生了许多美好的幻想与希望。
与爱情意象相伴而生的,是浪漫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浪漫意象,常常以自然景物、动物、花草等形式呈现。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细腻的描写诱发读者对于夜晚的遐想与浪漫情怀。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时绕三饮,成茧已沉疑细腰”,则用细腻的笔触将美好的爱情与浪漫的意象完美融合。
这些诗词中的浪漫意象,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浪漫情怀赋予了自然景物。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更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艺术。
许多现代作家以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以诗词中的爱情意象为基础,将浪漫的青春与现代都市的生活巧妙结合,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常常运用古代诗词中的浪漫意象,给予人物形象更丰富的内涵。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为现代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爱情与浪漫的追求依旧不减。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给予了现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代诗词中那种美好、深沉的爱情与浪漫。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文化的审美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敏总集,其自产生以来,代代相传,朝朝传诵,被称作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从整体说,主要原因是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蕴含思想的深邃,以及杰出艺术成就和灵活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决定。
但它所描述的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之一——爱情婚姻,无疑也构成了吸引历代读者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男女情感不管是从古代至现代,甚至将来,永远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男女言情的诗歌在《诗经》中占了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尤以“国风”中数量最多。
周银韦复说:“《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包括恋爱、婚姻各种题材)。
光是‘国风’部分,这类作品就有六十多首。
它们数量虽多,却面目不同,恍如百花竞艳,各各呈现动人的风姿。
”这些爱情诗全面、细致地反映人们的婚姻、爱情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婚俗、民俗,肯定和赞颂了对爱情、婚姻的专一与忠诚,表现劳动人民在爱情婚姻上的强烈的个性自由意识和大咀的'爱情追求,更体现爱情的含蓄美与朦成关,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深巷瞰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的咏歌,各吉其情也。
”《诗经》的爱情诗是普递平民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很多诗篇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
《B 风·柏舟》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旺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女子尽管“觊闵既多,受悔不少”,但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丈夫。
《庸风·柏舟》中也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如“实维我仪,之死矢席它”这句话是女子喜欢那个男子,发誓一定要嫁始他。
对爱情的忠实不单是女子的专利,在《B风·击鼓》同样写出男子对爱情婚姻的专一。
诗中的男主人公将要远征,与妻子依依惜别之际,立下诺言“生死契线,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倍老”,表达对爱情的忠诚。
诗中发自峨啼之声,生死相随的爱情宣吉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啊!所以千古传诵至今。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爱情意象解读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中的爱情意象解读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古人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无疑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爱情意象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古代诗人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绘和比拟,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深情厚意。
首先,花草树木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表达爱情的常见象征。
比如,柳树常常被描绘成相思的化身,它柔软的枝条被诗人们比喻为爱人的思念之情,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晚栖微雨》:“潇湘何处几柳梢,春碧君恩晚暮遥。
”柳树在古人的心目中代表了相思之情,将爱人的气息承载着。
与此类似,牡丹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华美与繁盛。
宋代陆游的《吴山观牡丹有感》中写道:“豪华寂已成精彩,投刺望春且莫评。
若将牡丹作比喻,可取端方袖罗裙。
”通过牡丹的美丽与精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另一方面,在古人的诗词中,山水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被视为爱情的寓言。
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意象的力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此处的山江象征了两个相爱的人,并表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之深,即便是面临着天涯海角的分离,也难以磨灭他们心中的爱意。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之美似乎一直都与爱情紧密相连,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们传达出对于爱情的痴迷与坚守。
此外,古人还通过对于爱人外貌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受。
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于爱人美丽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崇拜与超越常人的追求。
古代诗人们在此类作品中,通常通过对描绘对象身形、容颜的细致描述来传达对爱人美好形象的愿望,使其思念之情更加直观生动。
总的来说,古人通过自然界的万物和对于爱人的描写,极富想象力地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柳树、牡丹这样的花草树木,还是山水之美,都成为了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恰如其分的象征。
这些爱情意象和象征,让我们对古人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帮助我们寻找和感受与古代诗人一样的情感共鸣。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与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与表达方式引言古代中国诗文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对爱情的描绘更是令人动容。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爱情作为一种情感,不仅与生活密切相连,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以及表达方式,从中窥探到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爱情的美丽意象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爱情常被赋予美丽的意象,以表达其纯洁、温暖和持久的特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爱情意象:春天春天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为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春天常常被描绘为爱情的背景,用以表达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景色来表达爱情的浓烈与宝贵。
春天在古代诗文中成为了代表爱情的符号。
花朵花朵是爱情中常见的意象,因为花朵的绽放和香气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对花朵的描绘,来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和霜来比喻爱人的姣好和清冷,通过花朵的想象来呼应爱情的甜蜜与思念。
鸟儿鸟儿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中的柔情和自由。
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鸟儿与爱情的意象相互交织在一起。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明月在何处?我问青天,青天无人语。
我问往事,往事如风过。
”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晚,以及寓意丰富的鸟儿形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相思之情。
水水是爱情中常见的意象,它柔软而流动,能够代表爱情的包容和延续。
在古代诗文中,水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
比如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百年离乱,人事忽如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描绘长江的浩渺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深情厚意。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要】 隐喻 不 仅 是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且 是 一 种 认 知 方 式 , 够 帮 助人 类 更好 、 深入 地 认 知 外 部 世 界 和 内心 世 界 。 爱 情 是 一 种 人 类 共 有 而 能 更
的 情 感 根 据 概 念 隐喻 的 理 论 , 于思 维的 共 性 导 致 人 们 在 理 解 和 体 验 爱 情 时 , 使 用 共 同 的 来 源域 。 由 会
LICh ng u a -h i
( z ie s yHe eS a d n , 7 0 0 He eUnv r i , z h n o g 2 4 0 ) t
【 src ] tp o osnt nym a ig ii p eo e o, u l a ftikn .t a ept bt ru drtn h h s a ad Abta tMe hrde o o l enal usc hn m nn b t s aw yo n ig Icnh l e e n es dtep yi l n a n t ao h o t a c
焰 就 越 来 越 高 , 是 产 生 了概 念 MOR S U 。 因 为 这 些 经 历是 人 类 于 E I P
共 同具 有 的 , 以隐 喻 具 有 文 化 普 遍 性 。 所 去 理 解 和 体 验 另 一 事 物 的认 知活 动 。其 实 质是 人类 将 其 熟 知 的 、 自 2 爱 情 隐喻 的 文 化 普 遍 性 与 身 生 理 基 础 及 物 质 活 动 密 切 相 关 的 、 体 的 “ 源 域 ” 经 验 映 射 到 抽 具 来 的 概 念 隐喻 在 不 同的 语 言 中 表 现 出 很 大 的 相 似 性 , 因 为 人 类 的 许 是 象的“ 目标 域 ” 的认 知 过程 。 隐 喻 映 射具 有 经 验 基 础 , 植 根 于 人 类 的 它 多 行 为 和 活 动 本 身 具 有 相 当 程 度 的相 似 性 。 爱 是 一 种 普 遍 的 情 感 体 生 理 构 造 、 体 体 验 和 我 们赖 以 生存 的 物质 世 界 。 人 类 的 身 体 体 验 和 身 验 。人 们 在 表 达 爱 的过 程 中 一 定 存 在 一 些 相 似 的 行 为 活 动 或 身 体 经 物 质 活 动 经 验 是基 础 , 为潜 在 的 隐 喻 映射 提 供 了 可 能 。 情 感 作 为 一 它 验 。爱 又 是 抽 象 的 , 有 极其 丰 富 的象 征 性 涵 义 。 有 隐喻 , 们 就 不 具 没 人 种 普 遍 、 本 的 人 类 经 验 , 涵着 丰 富 的概 念 内容 。 隐 喻 在 情 感 的概 基 蕴 而 可能 充 分 理 解 和 阐释 爱 情 。 究 表 明 , 们在 表 达爱 情 这 一 情 感 时 , 研 人 确 念 化 中 更 是 起 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 文将 通 过 研 究 中 国古 典 诗 词 中爱 本 实 运 用 了大 量 的 隐 喻 概 念 。 情 这 一 情 感 的 概念 隐 喻 ,分 析 人 们 是 如 何 理 解 爱 情 这 一 抽 象 概 念 的 , 根据 18 9 6年 Ki ce tess的 实 例 研 究 证 明( oess 18 )在 英 语 v K vee, 9 6 , 进 而 说 明 隐 喻 的普 遍 性 中人 们 用 到 了超 过 2 0中 的 隐 喻 概 念来 表达 爱 情 这 一 情 感 体 验 。 其 中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情感表达引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和情感表达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欲望与挣扎,并传递出对人类情感体验的理解与思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爱情主题,并探讨不同作家如何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爱与暗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爱与暗恋是常见且延续至今的爱情主题之一。
无论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西方经典小说,都能找到对于暗恋和禁忌之恋的描述。
•在中国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从一个女子追求爱慕却无法得到回应的角度出发,细腻地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火热却无法释放的爱意。
•而英国文学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讲述了两个年轻人身陷仇恨家族之间的禁忌之爱,他们通过暗中交往,表达了对彼此深深的爱慕与渴望。
在古代文学中,爱与暗恋往往带有一种禁忌和违背社会期望的色彩。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融合了痴迷、悲伤和渴望等元素,使其成为许多经典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情节。
爱与痴迷在某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将爱情与痴迷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心灵上的极度依赖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比如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迷可谓相当深沉。
他心目中将黛玉神圣化,视为灵魂伴侣,并以此为动力来追求她。
•而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中,主角卡西莫多也因为他对美丽女神艾斯梅拉达的痴迷而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这种爱情与痴迷的表达方式往往将爱情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真正、独特与深沉情感的渴望。
爱与牺牲古代文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爱情主题是爱与牺牲。
许多作家通过描绘角色在爱情面前所做出的牺牲来传达对于真爱无私付出的理解。
•在中国元曲作品《西华山》中,女主角贞儿因为对李瓶儿的执着而追随其至西华山,为了保持纯洁她断发修行,并最终在悬崖上自愿投井殉情。
•而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克利普斯比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于真正牺牲和无私奉献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和力量。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陈玉秀;杨昆【摘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被大量运用,情感隐喻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隐喻具有文化性,受相关的文化模式的影响。
理解情感隐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和文化,以李煜的词《清平乐》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As a rhetorical method,metaphor is greatly used in poems,and emotion metaphor is widely reflected in poems.Emotion metaphor is not isolated from specific context and culture.It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e models.The Chinese Poem Qing ping yue by Li Yu is a typical example.【期刊名称】《兰州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9)005【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隐喻;语境;文化;情感隐喻【作者】陈玉秀;杨昆【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1 隐喻研究回顾1.1 修辞学的隐喻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现象,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映射。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一直受诗人和文学家们的青睐,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被大量使用,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修辞学家们认为隐喻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1]。
传统隐喻的主要内容是修辞隐喻,修辞隐喻主要是指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 Compa rison View)、昆提良的“替代论”( Substitution View)理查兹(I A Richards)的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
古诗和现代诗中爱情隐喻的分析及讨论
读·闻·观69摘要:隐喻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手法,在古诗和现代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以爱情隐喻为例,对该种手法进行详细分析,主要讲述古诗和现代诗中爱情隐喻的异同点,以及对所表现出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
关键词:诗歌;表现手法;研究隐喻属于一种认知机制,结合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其属于人们认知机制的一种基本方式,也就是一种跨领域的映射,该种映射具有系统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概括性。
将其应用在爱情相关诗歌中,能够将人类的情感真实的表达出来,因此,古今中外的诗人在创作爱情诗时,都会采用该种手法。
一、古诗和现代诗中爱情隐喻的相同点1.爱是旅程古诗和现代诗中,将爱情隐喻成旅程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在朱自清的《惆怅》中有“沉默随她去了,教我茫茫何所归呢?”以及《诗经》中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在这些诗词中,古诗中“道阻且长”表达了爱情关系中的困境,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要克服这场旅途的困难,爱情亦如此,想要修的结果,必然要克服爱情旅途中的困难;现代诗中的“茫茫何所归”,将爱情旅途中的迷茫真实的体现出来。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将爱情隐喻成旅程所表达的情感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爱是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有着专属角色。
当月亮被太阳挡住或者完全遮挡时,其会以某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月亮的这种变化为人们提供了想象空间,将情感寄托在月亮上,根据月亮的形状来表述内心的情感,并且还有“嫦娥奔月”等经典神话作衬托,导致月亮的专属角色越来越牢固]。
[1而在爱情诗中,爱情被隐喻成了月亮,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则被视为满月;当两个人分开时,则被视为缺月。
例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及徐志摩《两地相思》的“柳梢头有残月挂,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头戴一顶开花帽,今晚的月亮象她的眉毛,这弯弯的够多俏,今晚的天空象她的爱情,这蓝蓝的够多深。
中国古典诗歌对爱情的诠释
中国古典诗歌对爱情的诠释爱情,虽不是文学创作必要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却往往最能感动人。
自先秦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精品,或讴歌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不移,或抒发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总之,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无疑是灿烂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关关雎鸠《诗经》,又称“诗三百”,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泛黄的纸页,记录了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先民心中理想的爱情画卷。
关关的雎鸠,见证了青年与少女的初次邂逅;淇水之畔的海誓山盟,早已湮没在尘土之中;那身着素衣、佩带美玉的少年,为什么迟迟不现?我远远地听见有一名年轻的女子在为爱呐喊: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崇尚礼制的时代,在女性的身心自由受到束缚的情况下,这样的呐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可是为了爱,抛开一切枷锁,挣开所有的桎梏,大声地呐喊一次又有何不可?我也看见,王公贵胄妻妾成群之时,有一名男子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爱着自己的爱人。
虽则身处芳园,繁花锦簇,自己深爱的唯一支而已: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高祖刘邦唯才是用,开创大汉王朝,至武帝时期,达到鼎盛。
汉代文学,以赋为盛,史称汉赋。
两汉时代,汉赋名家辈出,贾谊、张衡、班超、左思、司马相如等都有名篇传世。
司马相如本一介布衣,出身贫寒,但自幼受名师指导,更寒窗苦读,可谓满腹经纶。
一场意外,邂逅了名门出身的富家千金卓文君,一见钟情,再也忘不了,于是写下了中华五千年最受世人赞赏的情诗——《凤求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代文化中,爱情意象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文化传统和心灵情感的交融。
在古代,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象征物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祝福,这些象征意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并深入探讨这些意象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爱情文化,并且体会到它对于人们情感生活的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古代爱情意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别探讨古代象征爱情的三种主要意象,包括它们的起源、含义和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古代爱情意象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古代文学及艺术中常见的象征爱情的意象,通过分析古代作品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和意象,揭示古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古代爱情意象的探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也对当代爱情观念产生启发与反思。
通过对古代爱情意象的研究,本文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古代爱情世界,为当代人重新审视和理解爱情的本质提供一种思维参考和启发。
2.正文2.1 古代爱情意象一古代爱情意象一:花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花朵的美丽和娇艳往往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花的绽放和凋零也被赋予了爱情的深刻内涵。
在古代诗词中,花经常被用来形容爱人的容颜和美丽,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句子中,红豆花被用来形容爱人的美丽容颜。
在古代绘画中,花也是常见的爱情意象,描绘了花的盛开和凋零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总的来说,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对花的描绘往往承载了丰富的爱情情感,成为了象征爱情的重要意象之一。
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
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沧桑,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其中,情感表达是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思考。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展开讨论。
一、爱情之美众所周知,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佳作。
爱情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具有美好和持久的特点。
例如:《离骚》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而《长恨歌》中的“报答了年少时的恩情”则表达了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此外,《红楼梦》的爱情描写更是推向了一个高峰。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孩的爱情悲欢离合深入人心。
诗词家在爱情中蕴含了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爱情的重视和理解。
二、自然之美爱情只是诗词中表达的一种情感,古代诗词的内涵和价值远不止于此。
自然是另一种重要的元素。
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达情感,给人们带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经典之作如《庐山谣》、《江南曲》、《静夜思》等,都是通过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提出了对自然的仰慕。
中国古人在赏景的同时,也对大自然的力量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命周期的规律,人须要遵循自然,顺应其变化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这种对于自然的崇敬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和生存哲学。
三、人生之道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条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而这一思想也深入到了古代诗词中。
古代诗词强调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同时提倡一个充实、体面、高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例如《登高》中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达了登高远望的心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学识的重要性。
四、祈福之言诗词中的祈福和祝愿同样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人对于宗教和神明有着深刻的敬畏,而这种敬畏又往往与人们的愿望和意愿紧密相连。
古代诗词中的祈福之言犹如一道连接人与神的桥梁,他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健康和幸福。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
验 ” 如 agenh n ) 在 中 国文 化 中 绿 色 代 表 新 ( re ad , 生 和 希 望 。中 国人 喜 欢 以物 喻 人 、 景抒 情 , 树 借 柳
常 被 古 代 诗 人 用 来 表 达 分 离 、 念 的联 想 意 义 , 思
“ 我 往 矣 , 柳 依 依 ”( 诗 经 》 , 英 语 中 柳 树 惜 杨 《 )在
2 隐喻 与 文化 、 语境 的 关 系
L kf & o no 为 隐喻具 有 文化 性 , a o Jh sn认 因为 隐 喻 的基 础 是体 验 , 同时 隐喻作 为 人类 思维 和认 知 的 工 具 , 将 某 些 成 分 反 馈 到 文 化 世 界 中 。隐 喻 又 并 不 是孤 立存 在 的 , 是和 一定 的语境 和 文化 紧密 而 结 合 才 能 发 挥 自 己 的 功 能 ¨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J
然 的文化 心理 。
隐 喻 的基 础是 体 验 , 人类 思 维 和 认 知 的工 具 , 是 与 体验 有关 的 隐喻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受 文 化 制约 。 英汉
两种 语 言 中许 多词 汇指示 意 义相 同 , 想意 义部分 联 相 同或不 同 , 至 截 然 相反 , 甚 或者 在 一 种 语 言 中有 丰 富 的联 想 意义 , 在另 一种语 言 中却没 有 。如在 西
L k f on o a o &Jh sn于 18 f 9 0年 出版 的 Mea hr t o p We
Meigpt ln o 等似 乎 是 美 国文 化 和 精 神 的象 征 , n t U-
ceS m甚 至成 了美 国的代 名 词 。 “ 革 ” 炎 黄子 l a 文 “
Lv y 《 ieb ( 我们 赖 以生存 的隐喻 》 标 志 着 把 隐喻 真 )
《诗经·国风》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分析
《诗经·国风》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分析古代汉语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十分复杂。
特别是诗歌作品,既蕴涵着深奥的文学语言,又充满了情感表达。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可谓是百家文学的典范,也是表达当时文化时尚的精神。
《诗经国风》尤为突出,凝练的语言,精妙的意象隐喻,抒发出诗人对时代的观感,为后世延续了深邃的文学精神感染力。
《诗经国风》以抒情的语言描绘形象,表达诗人沉思的感受,运用极其丰富的情感隐喻和象征寓意,深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生活真谛的感受和思考,给人们留下无数想像空间,从而达到影响民心的目的。
比如,《燕北文》中有“燕兮燕兮何翼翼,不知可迩之地?”,这里的“燕”可指离家在外的人,“可迩之地”暗指家乡,反映出乡土般的温暖,也传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巧言令》中的“卯(早晨4-6点)辰无惊人,(中午11点左右)至而未和”,蕴含着早晨莺歌燕语、炎热夏日清凉宜人之意,借此反映出诗人用以表达让人欢喜的大自然之美。
此外,《诗经国风》也有它独特的英译策略,如采用自由诗体翻译。
此种英译策略,不但保留了原文中隐喻的含义,也与原文风格相吻合,所以从英译者的可见度角度而言,采用自由诗体翻译也是更有效的翻译方法。
例如,“弥月暗阑鸟声断,空断虚谷人归去”(《伐木》)的英译为:“The pale moon fades away, hearing bird cries die out, hollow echoes people’s return.”,英译者通过对月亮褪色,虚空回响,鸟叫阑珊,以及人们归家的情景描写,还原出诗人传达出来的真切情感,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此场景的神秘感和强烈的抒情气息。
总之,《诗经国风》用精妙的文学语言、蕴藏深邃的情感隐喻表达出来的直接感受和抒情,极富感染力,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借助其独特的英译策略,不仅可以完美的传达诗人的情感,而且也可以让更多的英语读者深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学传播效果。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研究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研究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情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社会背景,同时也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古代爱情诗歌的特点、诗人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和研究。
首先,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特点是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表达爱情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无数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展现出情感的真挚和深厚。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厚意。
另外,古代爱情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象征与意境的表现手法能够使读者对于文字内容产生更加丰富而独特的联想和理解。
其次,诗人的创作背景也对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人多出身于士族家庭,接受过传统教育,对于文化和诗词有独特的眼光和理解。
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比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以自由开放的风气表达感情,创作出众多优秀的爱情诗歌作品。
第三,古代爱情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情为大雅”之说,将情感表达视为人生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古代爱情诗歌中既融入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包含了道教和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佛教的禅意,创造出富有哲理和宗教情怀的爱情诗歌。
最后,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它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生智慧有着普遍的共鸣,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例如,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常常探讨爱情的困惑、挫折和坚持等主题,这些主题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对于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审美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诗经·国风》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分析
《诗经·国风》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分析《诗经国风》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著作之一,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国风》是一部充满深意的作品,其中许多古老的情感隐喻被用来描述历史,并且在传统中国文化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聚焦于《诗经国风》中的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以研究其对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诗经国风》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著作之一,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里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文化财富。
其中囊括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其中大多数是比喻及风俗习惯,深受古代中国人的喜爱。
其中有一些古老的情感隐喻被用来描述历史,可以深刻地展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
《诗经国风》中的情感隐喻和英译策略也有助于推广中国文化,即使传统的中国文字不能被西方人所理解,但是大量的英译策略也可以被英译翻译,从而使西方人也可以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隐喻和抒情作品。
例如,《诗经国风》中地涌澳流,曰:“地涌澳流,波涛不稳,沧海横流,白鸥翔风”,这个隐喻隐含着深远的历史价值,以流水比喻战乱,表达出古代王朝更替时期的变迁,但是在英译中,可以被翻译为“The wells gush and the streams run, turbulent waves rising high, the vast oceans crosswise flow, white seagulls in the wind soar”,让西方读者对此隐喻背后的历史也有所了解。
此外,把古典诗歌中的情感隐喻翻译成英文也有一定的策略,例如,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相似的字眼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古典诗歌的意思。
例如,《诗经国风》中的“芳草无情,萋萋晚秋,收攒萋萋,知有几多”,可以翻译成“The grass is indifferent, withered late autumn, the scattered withered grass, how much can be counted”,这样就使得英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意思。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李长慧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
【总页数】2页(P573,603)
【作者】李长慧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概念隐喻三个维度下的汉维爱情隐喻 [J], 张玉琦;王熙华
2.概念隐喻三个维度下的汉维爱情隐喻 [J], 张玉琦;王熙华;
3.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研究 [J], 徐剑英;易明珍
4.英语新闻概念隐喻的系统性、普遍性和相似性 [J], 万莉莉;赵永红;杨具荣;黄丽娜
5.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 [J], 张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话语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话语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生情感,其中尤以对爱情的表达最令人称赞。
在这些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性别角色定位的思考。
本文将围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和性别话语展开探讨。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古代诗词涉及到多种形式的爱情,包括伦理爱、友谊之爱以及夫妻之间的爱等。
其中,伦理爱强调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纽带,友谊之爱则追求精神上的共鸣和深厚的友谊。
而作为最受瞩目也是最充满激情与浪漫色彩的主题,夫妻之间的爱,在古代诗歌中得到了广泛而淋漓尽致地描绘。
男女间互生好感、相知相恋,并最终步入喜结连理之境地常被描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感情。
然而,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也暴露了一些性别偏见。
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角色在这些作品中明显存在。
女性往往被描绘为温柔、娇羞的对象,而男性则以坚定、豪情等形象示人。
这种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角色分工和权力关系的思考。
古代诗词中的性别话语古代诗词中也存在着关于性别话语的探讨。
对于女性来说,书写她们多是以美丽、贤淑、温柔等特质为主,强调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起固定角色与历史使命,同时也塑造出女性儿女情长、持家守礼的形象。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常常限制了女性个体自我实现和探索更广阔可能性的能力。
此外,在古代诗词中,男女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平等待遇或隐含偏见表达。
例如,在描写爱情时,男子通常被视为追求者和主动者,而女子常常是被追求和被动的一方。
这似乎暗示着男性在爱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更多处于被动接受和依附的状态。
总结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话语相互交织,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情感表达,又反映了对于性别角色定位和权力关系的思考。
虽然其中存在着男女角色刻板印象和不平等现象,但同时也值得我们欣赏其中温柔浪漫、真挚纯粹的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话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对爱情关系和性别问题的思考与态度。
古诗中的隐喻【论中国古诗的女性隐喻与翻译策略】
古诗中的隐喻【论中国古诗的女性隐喻与翻译策略】有关隐喻和古诗翻译,国内学者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主张。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文学史中有一个传统,用美人与爱情故事隐喻诗人的内心活动与政治抱负和理想世界。
中国文学肇始之初,诗人们就已多方采用妇女和爱情来宣泄真实心境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此后的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更加涌现了不少佳话佳作,诸如爱情圆缺、仕途得失、寒秋扼腕、春意凝望,总有一个牵动人心的丰满女性。
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现象?原因在于,古代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无处不在。
在社会生活中,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则从属于统治集团。
因此,(男性)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雅失礼。
本文认为,我们在将此类诗歌翻译成外语时,首先应当认识到它们的典型特征,即女性隐喻;其次应当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即从诗歌隐喻共项出发,在概念隐喻、语篇隐喻和人际隐喻3个层面上确保传达原诗信息。
本文将以《关雎》为例,以James Legge的译文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作为评价对象,以此说明认识词类中国古诗特色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必要性。
二诗歌隐喻共项与诗歌翻译Halliday在分析语言功能时指出,语言具有概念、语篇和人际三大元功能。
诗歌语言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一方面体现了语言大系统表达各种功能的特点,同时,又按照自身发展的轨迹,传递着各种信息,发挥着各种功能。
因此,诗歌语言同样具有表达概念、构成语篇以及表达一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不同的是诗歌语言常常隐性地传达这些功能。
这就是诗歌语言功能的隐喻性。
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构成了诗歌语言的共项,即概念隐喻、语篇隐喻和人际隐喻。
1 概念隐喻功能诗歌语言总是与某一概念的表达相联系。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这首诗由5句话构成,前3句每句各用了3个名词,共9个名词概念;后两句各由两个复合名词短语:名词“夕阳”+动词“西下”和“断肠人”+动词“在天涯”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O李长慧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 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 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爱情的隐喻理解也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异性。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令双飞便双死。(元好问《西楼曲>)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相爱的人希望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的美 好祝愿。
LOVE Is PREDEslⅡNED REL棚ONSH田。
search Press,2001.
【6】胡壮麟.诗性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3(1):3-8. 【7】黄益庸,衣殿臣.历代爱情诗【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8】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9】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1.LOVE IS MO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用月圆、 月缺来暗示人间的离合,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更使得 月亮成为爱情的象征。因此,“月”的意象总带给人思念、孤独的 情绪。例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张九 龄《望月怀远》)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 水上到层城。(李冶《明月夜留别》)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依前离别。(柳永《望汉月>) 2.LOVE IS WATER。“爱情是水”反映了汉语民族文化及文 学传统。“水”通常用来表现女性的内在魅力,象征着女性温柔 的天性。因此,“水”也经常用来隐喻爱情。如: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 寄》)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现《鹊桥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沈唐《雨中花》)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概念来源于我们的经历 和文化。比如说,在容器里不断地加水,就会看到水面逐渐上 升;往火堆中添柴,火焰就越来越高,于是产生了概念MORE IS UP。因为有些经历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有些则受人们所处的文 化环境的制约,所以有些隐喻具有文化普遍性,有些则具有文 化特异性。
LOVE IS AGRICU【J1JRAL PRODUCT(SILK) 古代中国总体上是以农业为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农业在 整个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更是在蚕丝制造业独 领风骚。“男耕女织”的生活是经济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表 达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的时候,“蚕”、“丝”这些重要的 生活物资成为人们惯用的表达爱情的来源域。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 难》) 妾似春蚕抽缕。(王沂孙《如梦令》)
LOVE IS TWo INSEPARABLE THINGS。
根据道家“阴阳学说”的思想,宇宙问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 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们相克相生,不可分割。正是它们之问的 这种相互作用才形成和谐统一的世界。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相互 依存的一种关系,相爱的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支持,不可分割。 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用比翼双飞的鸟和喜欢生活在一 起的动物来隐喻爱情:
Body in Human Feel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I.akog.G and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此,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 于这些例子来讲,爱情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旅程是来源域 (source domain),两大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对应关系:首先, 爱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 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之问的关系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 往目的地。期问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挑战。由此可 见,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是从来源域(旅程)到目标域(爱情)的映 射。人们的概念系统就是把旅行的知识与爱情的感受联系起来, 使用旅程这种已知的、具体的知识理解表达未知抽象的爱情。
rL 作 者 筒 介 、J 李 长慧 菏潭 学 院 助 教 硕 士 研 究生 研 究 方 旬 认 知 语 兰日 学
时010.A 万方数据
准新娘要了解的婚纱四大流行趋势
又是一年中的浪漫婚嫁时节。现代女性讲求生活情调及品位,这样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除了新郎要百里挑一,仪式要浪漫特别,穿什么去 结婚自然也成了心头一 桩放不下的大事。如今的婚纱摄影机构深谙准 新娘们的心理,懂得用店制的礼服搭配橱窗陈列来吸引眼球。白色木马 的梦幻世界和绿色植物环绕的热带风情中展示的 是灵感来自 T 台大牌 的华丽婚纱。更换速度之快,贴合潮流之紧,婚恋交友网令逛街时浏览 婚纱店也成为一桩趣事。与其挑选店家的二手拷贝不如直接参考一手资 料,从 2009 秋冬时装秀天马行空的时尚创意中寻找那件 The one dress。
【参考文蚨】 【1]K6vecses,Z.Me瞌phor of Anger,Pride and l ove忉.Pragmafics
and Beyond VII:8.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6. 【2]K6vecses,Z.Metaphor and Emotion:Language,Culture,and
通过以上对爱情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爱情这一概 念隐喻的理解深受文化模型、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道 教思想、神话传说以及佛教都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 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 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深入理解某一概念隐喻,除了研究隐 喻所依赖的语言外,还必须对语言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知识作深 入的研究。
一、概念隐喻
1980年。Lako廿和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揭开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书中Lakoff和Johnson通过对日常 语言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该理论运用来源 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认为隐 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或用一个具体 的事物来感知某些抽象的概念,即在不同的认知域中建立联 系。而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问的连接则是基于一种相似性。简单 地说,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鹪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 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或者高度结构化的 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例如,在LOVE IS JOURNEY这个隐喻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有关“旅程” 的词汇:c1"08sroad,go separate way8,off the track,on the rocks等 等被用来表达“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
【关键词】概念隐喻;爱情;中国古典诗词;文化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用 一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的认知活动。其实质是人类将其 熟知的、与自身生理基础及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来源 域”的经验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的认知过程。人类的身体体 验和物质活动经验是基础,它为潜在的隐喻映射提供了可能, 但每一种经验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中。因此, 文化相对性导致了不同民族隐喻概念之间的差异。情感作为一 种普遍、基本的人类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而隐喻在情 感的概念化中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 古典诗词中爱情这一情感的概念隐喻.分析在中国传统的文化 背景和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影响下,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这一 抽象概念的,进而说明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二、爱情隐喻的文化特异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
正如Ungerer和Schmid(Ungerer&Schmid,2001:50)所指 出的:认知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它深深地植根于一个人出生、 生长的文化中。所以人们对于爱情这一抽象事物的认知,也受 到不同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汉语中,有些爱情隐喻显示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下面仅举四个例子,简要说明爱情隐 喻的文化特异性。
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爱情或婚姻是前世注定的缘 分。两个人相遇、相爱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所以爱情是命中注 定的缘分。如: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黄疾《青玉案>)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晁采《子夜歌>)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开元宫人《袍中诗>) 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爱情是前世注定的缘分,同时也反映 了人世轮回的佛教教义。
/Story/Index.aspx 这些年婚纱的传统颜色不断受到挑战,相亲网而着白纱嫁人还是众
多女人坚定的梦想。嬉皮或摇滚范儿都要在此刻统统让位。毕竟,有什 么比这样更纯洁无瑕,更神圣 呢?白色也是明星们选择嫁衣的首选色 系。想当年辣妹 Victoria 穿着价值 10 万美元的 Vera Wang 洁白裸肩礼服, 在都柏林附近的 Luttrellstown 城堡下嫁万人迷 David BeCKham,惹得多 少人羡慕得咬牙切齿?十年过去了,不论多少人试图揭露这段婚姻的虚 假内幕,那个纯美的瞬间已经记录在了大家心里。事实上,婚恋网站用 白纱营造唯美也是众多设计师的拿手好戏。Robert Abi Nader 的这件婚纱 如云雾般散开,衬得新娘犹如天上来人。然而细看之下,胸口的交叉绑 带设计又带些凡间的诱惑,这个食得人间烟火的仙女,愈发真实可爱。
(1)We’l'e at a clossroad. (2)We’11 just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3)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4)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概念隐喻的~个最大特 点——系统性。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关系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