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细则(40分法)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一、损伤分类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

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

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

C5—6为最常见部位。

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

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

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

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

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

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

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

可见于枪伤或刀伤。

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1、基本定义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

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

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

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脊髓功能分级

脊髓功能分级

脊髓功能分级脊髓功能分级是一种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

它通过检查和测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将脊髓损伤分为不同的级别。

这些级别从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到轻微受损的程度不等。

下面我将以人类视角,以真人叙述的方式介绍脊髓功能分级的各个级别。

第一级: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第一级是脊髓功能分级中最严重的级别。

在这个级别中,患者完全丧失了对触摸、疼痛和温度的感觉,同时也无法控制肌肉运动。

他们可能需要依赖呼吸机来维持呼吸,无法自主进食和排尿。

这种情况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他们需要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第二级:保留下来的感觉但无法控制运动第二级的患者保留了对触摸、疼痛和温度的感觉,但仍然无法控制肌肉运动。

他们可能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但无法主动移动四肢或进行简单的动作。

这对患者来说仍然是极具挑战性的,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第三级:部分运动控制和感觉恢复第三级的患者可以部分控制肌肉运动,并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感觉。

他们可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动作,如握紧拳头或屈伸手指,但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们的感觉可能还不够敏锐,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可能不太准确。

尽管如此,这种程度的康复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们可以更独立地进行日常活动。

第四级:部分运动控制和感觉恢复第四级的患者在运动控制和感觉恢复方面比第三级更好。

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如握笔写字、站立行走等。

他们的感觉也更加敏锐,可以准确地感知疼痛和温度。

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他们可以更独立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并且在康复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五级:恢复完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第五级是脊髓功能分级中最好的级别。

在这个级别中,患者完全恢复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

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与未受伤的人没有太大差异。

这是对患者和医疗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代表着康复的成功和希望。

脊髓功能分级是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了解不同级别的功能恢复情况,医疗团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评定方法

颈椎病的评定方法

颈椎病的评定方法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软组织及神经根、脊髓等结构的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为了准确评定颈椎病的程度和严重性,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评定方法和指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颈椎病评定方法。

1. 颈椎病疼痛指数(Neck Pain Index,NPI)颈椎病疼痛指数是一种量化评价颈椎病患者颈痛程度的工具。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评分数,包括颈痛程度、颈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疼痛对工作的影响等。

评分范围一般为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2. 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是一种评估颈椎病患者功能障碍程度的工具。

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根据自身的症状和功能受限程度进行评分,包括日常活动、工作能力、睡眠质量等方面。

评分范围一般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受限程度越严重。

3. 颈椎病影像学评分颈椎病影像学评分是通过对颈椎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分,来评估颈椎病的病变程度和严重性。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Cobb角、测量椎间隙、计算椎体高度等指标。

评分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颈椎病的病变情况。

4. 颈椎病神经根压迫评分颈椎病神经根压迫评分主要用于评估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严重性。

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感觉、运动等方面的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5. 颈椎病生活质量评估颈椎病生活质量评估是评估颈椎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一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评分,包括疼痛、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总结起来,颈椎病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分、神经根压迫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这些评定方法可以综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一、感知能力评估
感知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感知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痛觉:评估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包括痛觉过敏、痛觉缺失等。

2.温度觉:评估患者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

3.触觉:评估患者对触碰、轻拍等刺激的感知能力。

4.位置觉:评估患者对肢体位置的感知能力。

二、运动功能评估
运动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动作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运动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力量: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

3.协调性:评估患者肢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4.运动控制:评估患者对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三、平衡与协调评估
平衡与协调是指个体在保持身体姿势稳定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平衡与协调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态平衡:评估患者保持静止姿势的能力。

2.动态平衡:评估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姿势稳定的能力。

3.协调性动作:评估患者完成复杂动作时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理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脱衣物等。

2.转移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能力。

3.交流能力:评估患者的语言、文字和手势交流能力,以及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

颈椎病的康复评定

颈椎病的康复评定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颈椎病的康复功能评定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颈椎活动度的评定
颈椎病患者V AS疼痛视觉评定
部位:
疼痛程度(0——1——2——3——4——5——6——7——8——9——10分)□0分无痛□1~3分轻微痛□4~6分比较痛□7~9分非常痛□10分剧痛
颈椎病患者颈、肩部及上肢肌力检查评定
注:6级肌力分级标准
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级: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3级: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4级: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5级: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本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引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晓红。

医学脊柱脊髓功能评分标准

医学脊柱脊髓功能评分标准

Barthel指数
我院脊柱神经外科应用评分标准
脊柱退行性病变:改良JOA评分(mJOA-Score ) 脊柱脊髓肿瘤: McCormick 评分 脊柱脊髓转移瘤:Brice-McKissock评分 脊髓损伤: AISA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SF-36和BI
现存问题:CVJ评分标准?
至今没有合适的评分标准,能够同时涵盖小脑症 状、后组颅神经功能、颈髓功能及高颅压症状的 评估。
提议:能否改良颈椎JOA评分使之涵盖对 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大便功能及共济等的评价?
该分级比较简单,只需要作一般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 就可以完成。 然而 Frankel分级不是很严谨,C级和 D级 包含的损伤程度范围较大,对变化的观察缺乏敏感性。对 感觉和括约肌功能状况的表达也不详细。目前Frankel分 级无论是作为脊髓损伤急性期的诊断标准还是功能结果的 判断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弃用。
ASIA损伤分级
ASIA 标准是 1982 年由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制定的一种脊髓损伤神经功 能评定标准。最初的标准包括以下的定义和分级:神经损伤平面、损伤带、基于皮 区图描述的感觉平面的定义、基于肌节并使用关键肌描述的运动平面的定义和运动 评分。2000年更进一步明确了运动不完全性损伤的定义。运动 不完全性损伤必须要有自主的肛门括约肌收缩,或者有骶段的感觉保留与运动平面 以下存在三个节段以上的运动功能残留。
Nurick评分
0级:有根性的症状和体征但没有脊髓病的证据 1级:有脊髓病的体征但没有行走困难 2级:轻度的行走困难但不妨碍全职的工作 3级:行走困难以至妨碍全职的工作或做所有的家务,但还不至于严重到需
要别人助行 4级:在别人或手杖助行下才能行走 5级:卧床不起或轮椅
Nurick评分是最古老的评分之一,被很多文献使用。但是较 其他评分系统,Nurick评分方法对术后的疗效评估欠准确。 由于Nuick评分关注步态较多,而很难反应出对上肢功能变 化. 在临床症状的评估方面,对于根性症状的评估多于对神 经束症状的评估。同时,该评分可以反应部分患者的经济状 况(和步态相关)。

颈椎病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颈椎病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关节活动度(ROM简式疼痛问卷表(MPQ(一)疼痛分级指数(PRI )无痛轻痛中痛极痛1. 跳痛 0 12 32. 射穿样痛 0 1 2 33. 戳穿样痛 01 2 34. 锐痛 0 12 35. 箍紧样痛 012 36. 咬痛 0 1 2 37. 烧灼痛 0 1 238. 酸痛 0 1 2 39. 沉重痛 0 1 2 310. 触痛 012311.劈开样痛0 1 23以上11项相加,得疼痛感觉方面总分(S)12. 耗竭样 0 1 2313. 受病困样 0 1214. 害怕样 0 1 2 315受惩罚样0 12以上4项相加,得疼痛情感方面总分(A ) 从上两项相加(S+A )的疼痛总分(T )(1〜11为疼痛的感觉方面;12〜15为疼痛的情感方面)选词数NWC:(二)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 (VAS )长100cm,定某一点得1〜100中的某一分无痛 + ----- + ---- + ---- +----- + ----- + ---- + ---- + ---- + ---- + ----- + 极痛(三) 现在疼痛状况(PPI )0 无痛 1 轻痛 2 难受 3 苦难 4 可怕 5极痛从(一)(二)(三)三项总计分为:肌张力• PROM评定量表注明:前、中、后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次评定的时间第一次评定时间:月日;第二次评定时间:月日;第三次评定时:月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注:<50: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96—99 分:轻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DL)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A D L能力缺陷程度: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0 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自理ADL自理程度:0~35分:基本完全辅助;35~80分:轮椅生活部分辅助;80分:轮椅自理水平;80~100分:ADL大部分自理;100分:ADL完全自理肌力评定量表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全范围运动);4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全范围运动)能抗重力,抗中等阻力运动;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或抗重力作部分范围运动);1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级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

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

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分级评分运动功能上肢正常0 4 用筷子吃饭有些困难 1 3 用筷子吃饭很困难 2 2 能用汤匙吃饭,但不能用筷子 3 1 自己不能吃饭 4 0下肢正常0 4 不用任何辅助,可以行走但是有轻度的肌肉挛缩 1 3 上下台阶需要扶栏杆 2 2 在平地上行走需要辅助器具 3 1 不能行走 4 0感觉上肢正常0 2 轻微感觉缺失 1 1 明显感觉缺失 2 0下肢正常0 2 轻微感觉缺失 1 1 明显感觉缺失 2 0躯体正常0 2 轻微感觉缺失 1 1 明显感觉缺失 2 0膀胱功能正常0 3 轻度功能障碍 1 2 严重功能障碍 2 1 完全尿潴留 3 0总分17 恢复率(百分率)=(术前分-术后分)÷17×100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评分自觉症状(9分满分)腰痛腰痛全部消失 3有时轻疼痛 2经常腰疼痛 1经常激烈腰痛0下肢疼痛及麻木下肢腿痛、麻木全部消失 3有时轻下肢痛、不麻木 2有时下肢痛、麻木,有时下肢痛、麻木较重 1有时下肢激烈疼痛、麻木0步行能力能完成正常步行 3500m以上可能出现疼痛、麻木无力 2步行界限100~500m以内 1100m以内0客观检查(6分满分)直腿抬高试验(包括腘绳肌)正常 230°~70° 1小于30°0感觉正常 2轻微感觉障碍 1明显感觉障碍0肌力下降(MRC分级)正常(5) 2轻度肌力低下(4) 1明显肌力低下(3~0) 0总计15分截瘫Frankel分级。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脊髓肌力评定标准是用来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肌力恢复程度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力恢复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并预测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以下是脊髓肌力评定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1. 肌力分级标准脊髓肌力评定标准采用以下的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 0级:无肌收缩- 1级:有肌收缩,但无功能性肌力- 2级:能够在重力消失情况下完成肩关节的特定动作- 3级: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完成特定动作- 4级:能够以对立重力的阻力完成特定动作- 5级:正常肌力恢复2. 肌力评定方法肌力评定通常分为上肢和下肢两部分。

评定上肢肌力时,常考察手指伸展、握力、上臂伸展等动作。

评定下肢肌力时,常考察膝关节伸展、胫骨踢踏等动作。

根据肌力分级标准,评定者通过观察患者是否能完成特定动作,并用手进行适量外加重力,以判断患者的肌力水平。

3. 肌力评定常见误差在进行脊髓肌力评定时,评定者需要注意以下常见误差:- 人为干预:评定者在施加外加重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干预患者的动作,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

因此,评定者需要尽量避免干预患者的动作。

- 肌肉疼痛:患者可能会因为肌肉疼痛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完成特定动作,这时评定者需要注意,避免给予过多的外加重力。

- 患者协助:在评定肌力时,患者可能会利用其他肌群的力量来协助完成动作,这样会导致评定结果的误差。

因此,评定者需要观察患者的动作是否纯粹是由被评定肌群来完成。

4. 康复治疗指导脊髓肌力评定标准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评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根据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可以重点针对肌力不足的部位进行锻炼,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

5. 功能恢复预测脊髓肌力评定标准可以帮助预测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评定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而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康复建议。

总结:脊髓肌力评定标准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肌力恢复情况的重要方法。

通过肌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可以科学客观地评定患者的肌力水平,指导康复治疗并预测功能恢复情况。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估 JOA 17分法

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估 JOA 17分法

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估JOA 17分法
Ⅰ.上肢运动功能
0分:不能用筷子或勺子吃饭
1分:能用勺子但不能用筷子吃饭
2分:能不完全地用筷子吃饭
3分:能用筷子吃饭,但笨拙
4分:正常
Ⅱ. 下肢运动功能
0分:不能行走
1分:走平地需用拐杖或搀扶
2分:仅上下楼梯时需要拐杖或搀扶
3分:能不扶拐杖行走,但缓慢
4分:正常
Ⅲ. 感觉
A、上肢
0分:明显感觉丧失
1分:轻微感觉丧失
2分:正常
B、下肢
0分:明显感觉丧失
1分:轻微感觉丧失
2分:正常
C、躯干
0分:明显感觉丧失
1分:轻微感觉丧失
2分:正常
Ⅳ.膀胱功能
0分:完全性尿潴留
1分:严重排尿障碍
(1)膀胱排空不充分
(2)排尿费力
(3)排尿淋漓不尽
2分:轻度排尿障碍
(1)尿频
(2)排尿踌躇
3分:正常。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标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病的特定类型,主要特征是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
根及脊髓受压症状。

要确诊脊髓型颈椎病,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病史和症状报告: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椎病的发展过程和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或刺痛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颈部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以评估颈椎的活动度和
神经功能。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减退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常常建议进行颈椎X线片、CT扫描或MRI检查,以显示
颈椎骨骼的结构和神经压迫情况。

这些图像检查可以确定颈椎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病变。

4. 神经电生理测试: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神经电图(EMG)和诱发电位(EP)测试,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和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根损伤或脊髓功能障碍。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脊髓型颈椎病的确诊。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或手术干预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因此,及早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完整版)颈椎评分表(KSS)

完整版)颈椎评分表(KSS)

完整版)颈椎评分表(KSS)颈椎评分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颈椎病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的工具。

该评分表将症状和功能分为不同的项目,并通过评分来衡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受限程度。

评分项目1.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分数。

0分:无疼痛。

1分: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2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活动但可忍受。

3分:严重疼痛,且影响日常活动。

4分:无法忍受的极度疼痛,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2.活动受限:根据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程度选择适当的分数。

0分:无任何活动受限。

1分:轻度活动受限,仅影响某些特定动作。

2分:中度活动受限,影响日常活动但可应对。

3分:严重活动受限,无法进行常规活动。

4分:完全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3.日常生活: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程度选择适当的分数。

0分:无任何活动受限。

1分:轻度活动受限,仅影响某些特定动作。

2分:中度活动受限,影响日常活动但可应对。

3分:严重活动受限,无法进行常规活动。

4分:完全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4.工作状态:根据患者的工作状态选择适当的分数。

0分: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1分:轻微工作障碍,但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2分:中度工作障碍,无法完成某些工作任务。

3分:严重工作障碍,无法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

4分:完全工作障碍,无法从事任何工作。

总分计算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0-16分。

分数越高表示症状和功能越严重。

使用注意事项在评估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和功能时,严格按照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

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受限、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确保准确性。

评估结果仅供医生和患者参考,不可单凭评分来判断治疗方案。

通过颈椎评分表可以客观评估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脊髓外科评分标准

脊髓外科评分标准

脊髓损伤分级:根据修订后的ASIA分级(1997年)
A级: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D级: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OA分类标准
上肢运动功能:
不能用筷或匙自行进食 0分;
用匙进食 1分;
用筷进食,较困难 2分;
用匙进食稍困难 3分;
正常进食 4分。

下肢运动功能:
不能行走 0分;
扶持在平地行走 1分;
扶持上下楼 2分;
行走稍困难 3分;
行走正常 4分。

感觉功能:
上肢严重感觉障碍或疼痛 0分;
轻度感觉障碍 1分;
感觉正常 2分。

躯干和下肢评分同上肢各0-2分。

膀胱功能:
尿失禁 0分;
排尿严重困难 1分;
排尿轻度困难 2分;
正常 3分。

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脊柱外科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表优点、要点总结及评估流程

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脊柱外科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表优点、要点总结及评估流程

临床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脊柱外科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表优点、要点总结及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流程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是脊柱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影响了经由损伤区域的运动、感觉以及植物神经信号传递,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会出现不同变化。

神经功能一旦受限,恢复过程将非常缓慢,甚至难以恢复,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其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因此,对脊柱术后神经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拟订、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脊髓神经功能监测方法,有助于临床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神经损害(如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快速、客观、准确判断脊髓神经功能,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特点,自制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卡。

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方法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特点,结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及临床工作特点,制定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项目。

评估项目包括上肢神经功能(上臂外展、屈肘对抗、友好握手)及下肢神经功能(足趾活动、用力对抗、主动屈伸、直腿抬高)评估。

颈椎疾患术后需同时评估上肢和下肢神经功能,脊柱及腰椎疾患应重点评估下肢神经功能(脊柱后路矫形术节段高于胸2水平以上时需评估上肢神经功能),直腿抬高动作重点评估下腰椎手术患者。

评估流程及应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手术部位、方式及术中情况,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术前神经功能情况;根据患者手术部位于床边采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评估脊髓神经功能,若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实施步骤为:①上臂外展(主要神经根为C6,涉及伸腕肌、腕背伸)。

指导患者上臂向外向上举起,腕背伸用手指触摸枕骨。

②屈肘对抗(主要神经根为C5,涉及肱二头肌、屈肘)。

嘱患者握拳,肘关节屈曲,护士勾住患者前臂,嘱患者用力对抗。

③友好握手(主要神经根为C7、C8,涉及肱三头肌、伸肘及指深屈肌、中指远端关节屈曲,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

颈椎脊髓损伤鉴定标准

颈椎脊髓损伤鉴定标准

颈髓损伤即颈脊髓损伤,颈脊髓损伤通常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鉴定。

当患者出现此情况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明确诊断。

1、临床表现:颈脊髓损伤通常是指外部暴力等各种原因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颈椎,造成颈椎骨骨折或者累及颈部脊髓神经节的损害,患者损伤水平以下躯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般情况下,根据症状还可以判断颈脊髓损伤的部位,如患者颈脊髓损伤发生于第四颈椎以上,可出现膈肌、肋间肌、腹肌全部瘫痪,可伴随窒息。

但如果颈脊髓损伤发生于第四颈椎以下,膈肌运动还可存在;
2、辅助检查:患者如出现颈脊髓损伤,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完善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鉴定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部位。

当患者在进行CT扫描时,可见椎管腔变形。

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可见脊椎受到压迫,椎管内存在血肿等情况,但具体鉴定标准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建议患者出现颈脊髓损伤后,应注意立即制动,避免盲目移动,以免导致二次损伤。

同时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

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
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 分法)
评分指标
分 范围

无使用功能
0
勉强握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 2

ⅠA.左上肢(8 分)
能持勺子进餐,勉强系扣、写字 4
能持筷、系扣,但不灵活,不能 6
做精细动作
Ⅰ.上肢运动功能(左右分查,共
正常
8
16 分)
无使用功能
0
勉强握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 2

ⅠB.右上肢(8 分)
术后总分-术前总分 改善率=100%×
40-术前总分 根据改善率将疗效等级分为五级: 优:改善率≥80%; 良:50%≤改善率<80%; 有效:5%≤改善率<50%; 无效:改善率<5%; 加重:改善率在 0%以下。
正常
2
分)
ⅢB.下肢(2
有麻痛感或痛觉障碍
0
分)
正常
2
有束带感
0
Ⅵ.束带感觉(躯干部,共 2 分)
正常
2
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0
Ⅴ.括约肌功能(共 6 分)
大小便困难或其它障碍
3
总分:
正常
6
术前总分 术后总分
计算
计算结果: 根据总分将残疾等级分为四级: 1 级:0~10 分,完全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2 级:11~20 分,基本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3 级:21~30 分,部分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4 级:31~40 分,基本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能持勺子进餐,勉强系扣、写字 4
能持筷、系扣,但不灵活,不能 6
做精细动作
正常
8
不能坐
0
Ⅱ.下肢运动功能(左右不分,共 12 分)
能坐不能立

脊髓型颈椎病评价

脊髓型颈椎病评价

脊髓型颈椎病评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就诊日期:年月日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病程:日月年主诉:头痛/头晕颈、肩、背部疼痛/颈僵不适上、下肢疼痛/麻木外伤1. 运动功能(8分)轻度障碍轻微麻木(知觉正常) 1.5分(1)上肢:手指运动不能不能自理(拿筷子、汤匙、叉子,系扣子均不能) 0分正常感觉正常(2)躯干高度障碍感觉消失(痛觉、触觉)2分0分高度障碍不能拿筷子、写字,勉强用汤匙、叉子1分5/10以下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不能忍受的疼痛、麻木0.5分中度障碍能用筷子夹大东西, 勉强可写字,可系大扣子2分中度障碍 6/10以上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绞痛感、麻木、痛觉过敏1分轻度障碍能用筷子,写字不灵活,可系衬衣、袖口扣子3分轻度障碍轻微麻木(知觉正常)正常感觉正常1.5分2分正常(2)下肢4分(3)下肢高度障碍感觉消失(痛觉、触觉) 0分运动不能不能独立站立,不能独自行走能站立高度障碍平地行走需要支持平地行走不需要支持, 但不稳定中度障碍平地行走不需要支持, 上下楼梯需把扶手0分0.5分1分1.5分2分5/10以下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不能忍受的疼痛、麻木中度障碍 6/10以上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绞痛感、麻木、痛觉过敏轻度障碍轻微麻木(知觉正常)正常感觉正常0.5分1分1.5分2分平地行走不需要支持,下楼梯需把扶手轻度障碍可快步走,但不灵活2.5分3分3. 膀胱功能(3分)高度障碍尿潴留、尿失禁中度障碍尿不尽,排尿时间长,尿漏0分1分正常功能正常2. 感觉功能(6分)4分轻度障碍开始延迟、尿频正常2分3分(1)上肢高度障碍感觉消失(痛觉、触觉)5/10以下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 不能忍受的疼痛、麻木中度障碍 6/10以上的钝性麻木(痛觉、触觉), 绞痛感、麻木、痛觉过敏0分0.5分1分4. 肩肘功能高度障碍三角肌和功二头肌肌力≤2级中度障碍三角肌和功二头肌肌力=3级轻度障碍三角肌和功二头肌肌力=4级正常三角肌和功二头肌肌力=5级-2分(0分)-1分(0.5分)-0.5分(1分)0分(2分)引自:平林冽はか.日本整形外科脊髓症治疗成绩判定基础.日整会志,1994,68:490~503。

脊髓神经功能评估

脊髓神经功能评估
4
ppt课件
脊髓的感觉和运动传导
感觉:浅感觉(躯干和四肢的痛、温度觉、 粗触觉)
深感觉(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小脑本体感觉(调节肌肉运动,维持
身体平衡) 运动:支配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维持正
常 肌力、活动、保持动作精准
5
ppt课件
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
6
ppt课件
脊神经运动功能及区域
C4——肩外展(三角肌) C5——屈肘(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伸腕长肌及短肌) C7——伸肘(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指伸屈肌) T1 ——小指外展(小指展肌)
终于L1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
有颈膨大和腰膨大
终丝——自脊髓圆锥以下形成细长条索,称 终丝,止于第二尾椎
脊髓功能:是脑部与四肢间的信号传达线路
,也称[中枢神经]
3
ppt课件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共31对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走向:C1、C2向上,其余均向下 马尾——起自腰膨大(T11-L1)的 神经根纵行向下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L2水平的马尾神经数最多
7
ppt课件
脊神经运动功能及区域
L2——屈髋(髂腰肌) L3——伸膝(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胫前肌) L5——伸趾(趾长伸肌) S1——踝趾屈(腓肠肌、比目鱼肌)
8
ppt课件
脊神经感觉功能及区域
C2 ——枕骨粗隆 C3 ——颈前、后(锁骨上窝) C4 ——颈肩前后(肩锁关节) C5 ——上臂外侧(肘前窝外侧) C6 ——拇指 髓神经功能评估
骨一区 1
ppt课件
脊柱的结构
共有33节椎骨连结而成 颈椎(7节) 胸椎(12节) 腰椎(5节) 骶椎(5节) 尾椎(4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
I. 上肢功能(左右分查,共16分)
无使用功能(0分)
勉强握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字(2分)
能持勺子进餐,勉强系扣,写字扭曲(4分)能持筷子进餐,能系扣,但不灵活(6分)
基本正常(8分)
II.下肢功能(左右不分,共12分)
不能端坐,站立(0分)
能端坐,但不能站立(2分)
能站立,但不能行走(4分)
扶双拐或需人费力搀扶勉强行走(6分)
扶单拐或扶梯上下楼行走(8分)
能独立行走,跛行步态(10分)
基本正常(12分)
III.括约肌功能(共6分)
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0分)
大小便困难或其它障碍(3分)
基本正常(6分)
VI.四肢感觉(上下肢分查,共4分)
麻、痛、紧、沉或痛觉减退(0分)
基本正常(2分)
V.束带感觉(躯干部,共2分)
有紧束感觉(0分)
基本正常(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