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一般步骤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步骤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ac612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5.png)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步骤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差。
下面是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步骤:
1. 确定闭合水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确定测量的途径点。
起点和终点通常选择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途径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闭合线路上。
2.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杆等。
3. 在起点设置基准点,使用测量杆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基准点,并确定其高程为零点。
4. 使用水准仪在基准点上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时应注意水准仪的水平仪是否准确,避免误差。
5. 移动至下一个测量点,设置测量杆或其他固定物体,并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记录测量结果。
6. 按照闭合路线的顺序逐个测量,直到达到终点。
7. 返回起点,重新测量基准点的高程,检查闭合差。
闭合差应尽可能小,一般要求闭合差在一定范围内。
8. 如果闭合差超出范围,需要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或者通过调整途径点的高程来使闭合差减小。
9. 重新测量调整后的基准点,检查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
如满足要求,则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完成。
10. 对于较长的闭合水准路线,可以设置中间的检查点,以便检查闭合差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步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但以上步骤是一般的测量流程。
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简述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简述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d65d4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2.png)
简述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一、水准仪简介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测绘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水平线与地面的夹角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的特点。
二、水准仪的组成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平仪、支架和测量尺等部分组成。
望远镜用于观测目标点,水平仪用于判断水平状态,支架用于固定水准仪,测量尺用于测量高差。
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前,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通常选择地面上的一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可以是一个钉子或标志物。
确保基准点的高程已知或已测量。
2. 安装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附近的平稳地面上,使用支架将其固定。
确保水准仪的望远镜与基准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 校准水平仪:通过调整水平仪,使其气泡位于中央位置。
这样可以确保水准仪的水平度达到最佳状态。
4. 观测目标点: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点,目标点可以是地面上的标志物或其他测量点。
确保望远镜准确对准目标点。
5. 读取测量结果:在观测目标点后,通过水准仪上的测量尺读取高差数值。
高差是指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差异。
6. 移动水准仪:根据需要,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目标点的位置。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完成所有目标点的测量。
7. 计算高程差:将每个目标点的高差数值与基准点的高程相加或相减,即可得到各目标点的高程差。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8. 检查和记录:在完成测量后,应仔细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包括目标点的编号和对应的高程差数值。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水准仪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观测目标点时,要保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震动和干扰。
3. 在移动水准仪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4.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力、温度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清晰、准确地标注每个目标点的编号和高程差数值。
总结: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重要工具,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https://img.taocdn.com/s3/m/2e998ac959eef8c75ebfb3d5.png)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水准测量步骤及水准仪校核
![水准测量步骤及水准仪校核](https://img.taocdn.com/s3/m/44aa9f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e.png)
水准测量基础知识一、仪器介绍1、DSZ2表示,D-大地,SZ-水准,2-每公里往返中误差2mm。
2、水准仪按精度分为DSZ03、05、1、2、3。
其中2、3属于普通水准仪,05、1属于精密水准仪,03属于高精密水准仪。
3、介绍水准仪各部位名称及用途主要:目镜下方小圆按钮是可以直接触动补偿器,防止补偿器贴靠周围的部件,保证其处于自动悬挂状态.读数前可轻按此按钮,以检查补偿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可以消除补偿器有轻微的贴靠现象.如果每次触动按钮后,水准尺读数变动后又能恢复原有读数,则表示工作正常!目镜十字丝里面横丝有上、中、下三丝,其中中间的用来测量读数。
上丝和下丝用来测距(上丝减下丝*100就是仪器到水准尺距离,也就是水准尺上1cm就是1米)二、解释下水准测量中常出现的名词1、水准面: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称为水准面。
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
2、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3、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4、高程测量: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5、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6、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三、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
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https://img.taocdn.com/s3/m/2e998ac959eef8c75ebfb3d5.png)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水准测量流程
![水准测量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94ae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3.png)
水准测量流程
水准测量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基准点:在测量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基准点。
通常,这个点可以是附近的测量站点或者已知高程的建筑物。
确定基准点后,需要进行标记和记录。
2. 设置测量线:在基准点附近,需要设置一条测量线。
这条线可以是直线或者曲线,通常使用测量杆或者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3. 安置水准仪: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
4. 观测和读数:通过水准仪观测水准标尺,并读取标尺上的读数。
5. 推算高差:根据读取的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6. 整理成果:在整理测量成果时,需要按照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进行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以上就是水准测量的基本流程,实际操作中可能因具体环境和条件而略有不同。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f957f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a.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https://img.taocdn.com/s3/m/2e8cc7cbfad6195f302ba657.png)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0f25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3.png)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一、水准测量的概念水准测量:又叫几何水准测量。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本文以四等水准为例进行讲解。
二、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把水准尺上获取读数,来求得该两尺之间的高差,然后推算出高程。
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般用H A表示;高差—地面上两点的相对高程或绝对高程之差叫做高差,一般用h表示。
(高差用正负之分,而高程没有)h AB=a-b;H b=H A h AB视线高测量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须测算出较多点的高程,可先求出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然后再分别计算各点高程,从下图中可以看视线高H i=H A aB/C点高程H B=H i-b ;H C=H i-C三、水准仪的构造(微倾式水准仪)1、物镜2、目镜3、调焦螺旋4、管水准器5、圆水准器6、脚螺旋7、制动螺旋8、微动螺旋9、微倾螺旋10、基座四、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2)观测步骤引入K值的概念: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3)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簿中。
(4)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5)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流程
![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4367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e.png)
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流程1. 确定测量基准点•首先要确定测量基准点,这是水准仪进行测量的起点。
基准点应该是一个稳定的、不易被移动的地点,例如建筑物的台阶或固定在地面上的标志物。
2. 设置水准仪•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需要将其设置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将水准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
确保其稳定,避免因不稳定而影响测量结果。
•调整水准仪的水平状态,通常可以通过调节水准仪的脚底来完成。
使用螺丝或旋钮将水准仪调整到水平状态。
•检查水准仪的水平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水准仪上的气泡是否位于中央来判断水准仪是否水平。
3. 安装测量杆•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需要安装一个测量杆。
这个测量杆可以用于测量距离,并作为参考点进行测量。
•将测量杆插入地面或固定在建筑物上。
确保测量杆稳固并与测量基准点保持水平。
•使用水准仪对测量杆进行校准。
通过观察水准仪上的刻度盘,调整测量杆的高度,使其与水准仪的水平线相平行。
4. 进行测量•在水准仪设置完毕并测量杆安装好之后,可以开始进行测量。
•拿起水准仪,将其对准测量杆。
使用水准仪上的准星或刻度盘来准确地对准测量杆。
•观察水准仪上的刻度盘或指示器。
记录下测量结果。
刻度盘上的刻度表示地面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若需要进行连续的测量,移动水准仪并重复上述步骤。
5. 结束测量•测量完毕后,需要将水准仪归位并进行相关的存储和处理工作。
•将水准仪小心地放置到存储位置中,避免其遭到损坏。
•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将测量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后续使用和分析。
•如果需要,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以获得更详细的测量结果。
6. 注意事项•在使用水准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水准仪和测量杆的稳定性,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注意保护水准仪的精密部件,避免撞击或摔落。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水准仪与其他物体接触,以免造成误差。
–在测量时,注意观察水准仪上的刻度或指示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14d7b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8.png)
简述水准测量的一般步骤水准测量是一种基础的测量技术,用于测定各种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高程。
水准测量一般分为两种,即精度水准和普通水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般的水准测量步骤。
第一步:确定基准点水准测量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是一根固定不变的控制标志物,通常是一个永久性的金属标志柱。
基准点应该位于测区的中心,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第二步:设置距离确定基准点后,水准仪需要被放置在一定距离内,而这个距离应该考虑到地形的地势高差和所需精度。
距离越远,误差可能会产生更大影响。
距离的设置一般使用三角形的方法进行。
第三步:校准水准仪在执行测量之前,在水准仪上进行必要的校准。
这个步骤确保仪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准确度,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第四步:安装测量棒当水准仪安装好后,需要在被测点上做一些标记,以确定所需的高差,并安装测量棒。
测量棒可以精确地测量一次高度差,这是水准测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第五步:记录读数记录所安装的测量棒的读数。
水准仪需要移动到下一个点,并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测量区域内的所有点被测量。
第六步:计算和调整当所有数值被记录后,需要进行计算和调整。
这一步骤涉及到仪器的误差和温度等因素,导致读数出现偏移。
调整可以大大提高记录的精度。
总结水准测量需要精确地测量垂直高度差,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高度和结构得到准确的确定。
一般步骤包括建立基准点,设置距离,校准水准仪,安装测量棒,记录读数和计算调整。
这些步骤的执行可以确保精度高、稳定性强的测量结果。
通过准确的水准测量,建筑工程师可以制定更好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使建筑工程更加稳定、安全和经济。
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水准测量施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f18584e2bd960590c677c2.png)
•建筑工程中对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规定为:
fh容 40 L (mm) 平地 fh容 12 n (mm) 山地
•式中fh容为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 n为水准路线测站数。 •当地形起伏较大,每1km水准路线超过16个测站时 按山地计算容许闭合差。
二.水准仪使用
操作程序与方法
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安置时考虑前、后视等距; 粗平时掌握“左手大拇指法”; 瞄准时包括消除视差; 在精平状态下(符合气泡符合时)读数; 读数估读至毫米。
符合气泡符合, 水准管轴与视 线水平。
尚未符合
符合气泡符合
“左手大拇指法”整平:气泡移动的方向 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
粗平的操作
a
b
c
水准测量的瞄准与读数
a
b 0.725 c
b
6.252
c
a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77
视差:当眼睛在目镜上下微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
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水准尺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 重合。 视差消除的方法: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调焦,直到眼 睛上下移动时读数不变为止。
改正数 (mm) -0.008
-0.008 -0.008 -0.006
该正后高 差(m)
0.114
-0.333 1.420 2.505
高程(m) 备注
421.326 421.470 421.137 422.557 425.062
Σ
20
3.766
-0.030 3.736
• (2)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
TBM2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73f02c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e.png)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是一种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测量工程和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四等水准的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将水准仪放在基准点上,通过和下一设站点之间利用塔尺等仪器所测得视距差,反算出下一站点高程,并通过多次测量来逐层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二、四等水准的设站基本要求1. 所选设站点的地形地貌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
2. 设站点的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用水平仪来进行检测。
3. 设站点要易于找到,方便后续的定位和测量。
4. 设站点的周围地形开阔,可以保证测量到了完整的水准线视线。
1. 选定起始基准点和终止基准点首先要选定一个起始基准点,以这个基准点为起点,逐步往后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同样地,要选定一个终止基准点,确定测量的结束点。
通常而言,起始点和终止点要相对稳定和固定,便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等高线的高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
具体而言,从起始点开始,逐个测量每个点的高程,并继续向前推导出其他站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常会按照前进方向来选定每个测量点的位置。
3. 记录测量结果完成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后,要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通常而言,使用记录簿来记录每个观测点的编号、高程值、观测时间、测量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均值平差法等方法,对每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总结四等水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中低精度的测量工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设站、观测、记录和调整等过程,注意技巧和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水准仪测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1270b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0.png)
水准仪测量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水准仪测量这档子事儿!水准仪啊,就像是咱测量界的一把好手,能帮咱精准地搞清楚地面的高低起伏呢!首先呢,你得把那水准仪给架好咯!就跟搭积木似的,得稳稳当当的,可别摇摇晃晃的,不然测出来的数据那可就没准啦!然后呢,调节那些个脚螺旋,让水准仪平得像一面镜子似的。
接下来,就是瞄准啦!你得把那个望远镜对准目标,就好像你在瞄准一只调皮的小鸟,得又快又准!看到那个十字丝没?就得让它稳稳地套住目标,可不能有一点儿偏差。
瞄准之后呢,就该读数啦!这读数可大有讲究,就像看时钟一样,得仔细盯着那刻度,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你想想,要是读错了,那不就前功尽弃啦?在测量的过程中啊,你还得注意好多细节呢!比如说,要保持仪器的清洁,别让灰尘啥的弄脏了它,不然它可不乐意好好工作啦!还有啊,测量的路线也得规划好,不能东一下西一下的,得有条有理。
你说这水准仪测量像不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又充满了新奇。
就好像你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每一个数据都是你发现的宝藏。
而且啊,这水准仪测量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才行。
就像拔河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要是有人捣乱或者不认真,那可就麻烦咯!你再想想,要是没有水准仪,那些高楼大厦怎么能建得那么笔直?那些道路怎么能修得那么平坦?它可真是功不可没啊!总之呢,水准仪测量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钻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我们的工程建设、地形测绘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水准仪测量,它可是有着大用处的呢!让我们一起好好掌握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在测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4b56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1.png)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确定地面高程差异的测量方法,它在工程测量和土地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不同地点的高度,以便在建造和规划项目中进行合理的水平参考。
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测量基准点: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点作为起点。
基准点应该是知名的固定物体,如基石或石塔,并且应该能够长期保持其位置和高度稳定。
2.测量高程点:在确定基准点之后,需要选择一系列的测试点来确定地面的高度。
这些点通常是固定的地物,如桩子、测站或标志物。
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准仪来测量每个测试点的高度。
3.记录测量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个测试点的高程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测量时间、测量员、测点编号以及测点的高程值。
这些数据是进行后续计算的基础。
4.进行高程差计算:一旦所有测试点的测量数据都被记录下来,就可以开始计算高程差。
高程差是指两个测试点之间的高度差异。
计算高程差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减法来计算,即高程差=后测点高程-前测点高程。
5.进行高程平差: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和人员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进行高程平差。
高程平差的目标是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使得整个测量网络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常见的高程平差方法包括:闭合水准网平差法、闭合水准线平差法和开放水准线平差法。
6.生成高程等值线图:水准测量的最终结果通常以高程等值线图的形式呈现。
高程等值线图用等高线表示不同高程区域,并显示地形的起伏。
生成高程等值线图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规划人员更好地了解地形的特征,并作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参考。
在实际的水准测量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大气压力的变化和潮汐影响等。
这些因素需要通过相应的校正和调整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设定测量基准点、测量高程点、记录测量数据、进行高程差计算、进行高程平差和生成高程等值线图等步骤。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方法(铁路工程测量)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方法(铁路工程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4e8d6a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1.png)
3
辅助
计算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
/m
/mm 高差/m
5
6
高程
/m
点号
备
注
7
8
9
65.376
BM. A
1
2
3
68.623
BM. B
f h h测 ( H B H A )
3.315m (68.623m 65.376m) 0.068m 68 mm
二、附合水准路线计算实例
支水准测量
目录
CONTENTS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
测量方法
支水准测量实例
本次课内容及学习目标
支水准测量
学 习 重 点
1、一般要求:掌握支测量的一般要求及相关限差要求。
2、测量方法:掌握支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相关计算检核过程。
3、支水准测量实例:能够进行支水准测量表格记录及计算。
一、一般要求
如下图所示, 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
fh容 30 L
30 5.8km 72mm
f h < f h容
1
2
3
BM. B
三、闭合水准路线计算实例
01
02
03
闭合差的计算fh = ∑h测检查fh≤ f容
闭合差的调整 按距离或测站成比例反符号将闭合差分配的原则,
高差改正数为:
fh
vi
Li
L
vi
fh
n
ni
高程的计算:
1.866
ZD3
2.287
0.740
1.215
ZD4
0.533
0.771
水准测量工作的实施步骤
![水准测量工作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c9aa9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a.png)
水准测量工作的实施步骤1. 确定测区范围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区域范围。
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或测量任务,确定测量范围可以帮助确保测量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确定测区范围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测量目标和实际工程条件。
2. 确定基准点基准点是水准测量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
在测区范围内,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基准点,并确保它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准点可以是已知高程的标志物,例如固定建筑物、测量塔或已知高程的地理标志物。
3. 布设测点测点的布设是为了在测区内建立一系列测量点,以便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确定布设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通常,测点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测量精度要求来确定。
在布设测点时,需要使用测站仪或全站仪进行精确的测绘。
4. 进行观测观测是水准测量工作的核心步骤。
在每个测点上,需要使用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
观测的主要目标是测量每个测点的高程,并与已知高程的基准点进行比较。
观测时,应该注意仪器的校准、水平调整和记录准确的读数。
5. 数据处理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的步骤包括校正、精度评定和高程计算。
校正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消除误差和不确定性。
精度评定是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高程计算是根据观测数据和校正结果,计算每个测点的高程。
6. 绘制等高线图绘制等高线图是水准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将测得的高程数据绘制成等高线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测区内的地形起伏情况。
绘制等高线图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如AutoCAD或ArcGIS等,也可以手工绘制。
等高线图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参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规划者了解地形地貌特征,以便进行后续工程设计和规划。
7. 编制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对水准测量工作的总结和归纳。
在编制测量报告时,需要包括测区范围、基准点的选取、测点的布设、观测数据的处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水准测量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要素之一,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不同,主要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与成果整理以及仪器的检验与校正等内容。
2-1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不是直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而是测出两点间的高差。
即在两个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利用水准测量的仪器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瞄准并在水准尺上读数,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如图2-1所示,设已知A 点高程为A H ,用水准测量方法求未知点B 的高程B H 。
在A 、B 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并在A 、B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A 点水准尺上读数为a ,在B 点的水准尺上读数为b ,则A 、B 两点间的高差为: b a h AB -= (2-1) 图2-1 水准测量原理设水准测量是由A 点向B 点进行,如图2-1中箭头所示,则规定A 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a 为后视读数;B 点为前视点,其水准尺读数b 为前视读数。
由此可见,两点之间的高差一定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
如果a >b ,则高差AB h 为正,表示B 点比A 点高;如果a <b ,则高差AB h 为负,表示B 点比A 点低。
在计算高差AB h 时,一定要注意AB h 的下标A B 的写法:AB h 表示A 点至B 点的高差,BA h 则表示B 点至A 点的高差,两个高差应该是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即BA AB h h =- (2-2) 测得A 、B 两点间高差AB h 后,则未知点B的高程B H 为:)(b a H h H H A AB A B -+=+= (2-3) 由图2-1可以看出,B 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i H (也称为仪器高程)来计算,视线高程i H 等于A 点的高程加A 点水准尺上的后视读数a ,即a H H A i += (2-4) 则b H b a H H i A B -=-+=)( (2-5) 一般情况下,用(2-3)式计算未知点B 的高程B H ,称为高差法。
当安置一次水准仪需要同时求出若干个未知点的高程时,则用(2-5)式计算较为方便,这种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即每一个测站上测定一个视线高程作为该测站的常数,分别减去各待测点上的前视读数,即可求得各待测点的高程。
这在建筑工程中经常用到。
在实际水准测量中,A 、B 两点间高差可能较大或相距较远,不可能安置一次(一测站)水准仪即能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此时可在沿A 点至B 点的水准路线上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称为转点,根据水准测量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点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最后取各个测站高差的代数和,即求得两点间的高差值,这种方法称为连续水准测量。
如图2-2所示,欲求AB h ,在A 点至B 点水准路线上增设1-n 个临时立尺点(转点)11~-n TP TP ,安置n 次水准仪,依次连续地测定相邻两点间高差1h ~n h ,即 111b a h -=222b a h -=… … …n n n b a h -=则 n AB h h h h +⋅⋅⋅++=21=h ∑=a ∑-b ∑ (2-6) 式中,a ∑为后视读数之和,b ∑为前视读数之和,则未知点B的高程为+=+=A AB A B H h H H -∑a ()b ∑ (2-7)图2-2 连续水准测量A 、B 两点间水准路线上增设的转点起着传递高程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程传递的正确性,在连续水准测量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土质稳固的地方作为转点位置(宜安放尺垫),而且在相邻测站的观测过程中,要保持转点(尺垫)稳定不动;同时要尽可能保持各测站的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还要尽可能通过调节前、后视距离保持整条水准路线中的前视视距之和与后视视距之和相等,这样有利于消除(或减弱)地球曲率和仪器某些误差对高差的影响。
2-2 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水准仪是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
按水准仪所能达到的精度,它分为DS05、DS1、DS3及等几种等级(型号)。
“D”和“S”表示中文“大地”和“水准仪”中的“大”字和“水”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通常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下标“05”、“1”、“3”及“10”等数字表示该类仪器的精度,见表2-1。
我国目前常用的S05型(如威特N3,蔡司Ni004)和S1型(如国产S1,蔡司Ni007)水准仪属于精密水准仪,配有相应的精密水准尺。
水准仪上配置光学测微器,可以在水准尺上估读至0.01mm,水准器有较高的灵敏度,望远镜也有较高的放大倍数,仪器的结构稳定,受外界影响小。
精密水准尺是在木质或金属尺身槽内,张一因瓦合金带,在带上标有分划线,数字注在周边木尺或金属上,尺上两排分划彼此错开,分划宽度有10mm和5mm两种。
精密水准仪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大型工程建筑物施工及变形测量以及地下建筑测量、城镇与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等。
S3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及普通水准测量。
本节主要介绍S3型水准仪及其使用。
表2-1常用水准仪系列及精度表水准仪系列型号S05S1S3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0.5mm ≤1mm ≤3mm一、 S3型水准仪的构造图2-3为S3型微倾式水准仪,它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仪器的上部有望远镜、水准管、水准管气泡观察窗、圆水准器、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制动扳手、微动及微倾螺旋等,通过仪器竖轴与仪器基座相连。
望远镜和水准管连成一个整体,转动微倾螺旋可以调节水准管连同望远镜一起相对于支架作上下微小转动,使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使望远镜视线精确水平。
由于用微倾螺旋使望远镜上、下倾斜有一定限度,可先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粗略定平仪器。
图2-3 S3型水准仪整个仪器的上部可以绕仪器竖轴在水平方向旋转。
水平制动扳手和微动螺旋用于控制望远镜在水平方向转动。
松开制动扳手,望远镜可在水平方向任意转动;只有当扳紧制动扳手后,微动螺旋才能使望远镜在水平方向上作微小转动,以精确瞄准水准尺。
基座的作用是支承仪器的上部,并通过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角架相连。
它包括轴套、脚螺旋、三角形底板等,仪器竖轴插入轴套内。
1.望远镜望远镜是用来精确瞄准远处水准尺和提供视线进行读数的设备。
如图2-4所示,它主要由物镜1、目镜2、调焦透镜3及十字丝分划板4等组成。
5是物镜对光螺旋,6是目镜对光螺旋,7是从目镜中看到的经过放大后的十字丝分划板上的像。
十字丝分划板是用来准确瞄准目标用的,中间一根长横丝称为中丝,与之垂直的一根丝称为竖丝,在中丝上下对称的两根与中丝平行的短横丝称为上、下丝(又称视距丝)。
在水准测量时,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进行前、后视读数,用以计算高差;用上、下丝在水准尺上读数,用以计算水准仪至水准尺的距离(视距)。
图2-4 测量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采用多块透镜组合而成,调焦透镜由单块透镜或多块透镜组合而成。
望远镜成像原理如图2-5所示,望远镜所瞄准的目标AB 经过物镜的作用形成一个倒立而缩小的实像ab 。
调节物镜对光螺旋即可带动调焦透镜在望远镜筒内前后移动,从而将不同距离的目标清晰地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
调节目镜对光螺旋可使十字丝像清晰,再通过目镜,便可看到同时放大了的十字丝和目标影像''b a 。
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CC 称为望远镜视准轴,视准轴的延长线即为视线,它是瞄准目标的依据。
从望远镜内所看到目标影像的视角与观测者直接用眼睛观察该目标的视角之比称为望远镜的放大率(放大倍数)。
如图2-5所示,从望远镜内所看到的远处物体A B 的影像''b a 的视角为β,肉眼直接观测原目标AB 的视角可近似地认为是α,故放大率αβ/=v 。
S 3型水准仪望远镜放大率一般不小于28倍。
图2-5 望远镜成像原理 由于物镜调焦螺旋调焦不完善,可能使目标形成的实像ab 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完全重合,此时当观测者眼睛在目镜端略作上、下少量移动时,就会发现目标的实像ab 与十字丝平面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测量作业中不允许存在视差,因为它不利于精确地瞄准目标与读数,所以在观测中必须消除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首先应按操作程序依次调焦,先进行目镜调焦,使十字丝十分清晰;再瞄准目标进行物镜调焦,使目标十分清晰,当观测者眼睛在目镜端作上下少量移动时,发现目标与十字丝平面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则表示视差不存在;否则应重新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无相对移动为止。
在检查视差是否存在时,观测者眼睛应处于松弛状态,不宜紧张,且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量不宜大,仅作很少量移动,否则会引起错觉而误认为视差存在。
2.水准器水准器是水准仪上重要部件。
它是利用液体受重力作用后使气泡居为最高处的特性,指示水准器的水准轴位于水平或竖直位置,从而使水准仪获得一条水平视线的一种装置。
水准器分圆水准器和水准管两种。
(1)水准管水准管由玻璃管制成,其纵向内壁研磨成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圆弧半径一般为7~20m ),内装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加热密封冷却后形成一小长气泡,因气泡较轻,故处于管内最高处。
水准管圆弧中点O 称为水准管零点,通过零点O 的圆弧切线LL ,称为水准管轴,如图2-6(a)所示。
水准管表面刻有2mm 间隔的分划线,并与零点O 相对称。
当气泡的中点与水准管的零点重合时,称为气泡居中,表示水准管轴水平。
若保持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则当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也应位于水平位置。
通常根据水准气泡两端距水准管两端刻划的格数相等的方法来判断水准气泡精确居中,如图2-6(b)所示。
图2-6 水准管水准管上两相邻分划线间的圆弧(弧长为2mm )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τ(或灵敏度)。
用公式表示为 "2"ρτR= (2-8) 式中 "ρ=206265″;R ——水准管圆弧半径,单位为mm 。
上式说明分划值τ''与水准管圆弧半径R 成反比。
R 愈大,τ''愈小,水准管灵敏度愈高,则定平仪器的精度也愈高;反之定平精度就低。
S 3型水准仪水准管的分划值一般为20″/2mm ,说明气泡移动一格(2mm ),水准管轴倾斜20″。
为了提高水准管气泡居中精度,S 3型水准仪的水准管上方安装有一组符合棱镜,如图2-7所示。
通过符合棱镜的反射作用,把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影像反映在望远镜旁的水准管气泡观图2-7 水准管与符合棱镜 图2-8 圆水准器察窗内。
当气泡两端的两个半像符合成一个圆弧时,就表示水准管气泡居中,如图2-7(a)所示;若两个半像错开,则表示水准管气泡不居中,如图2-7(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