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_王毅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9月第9卷 第3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Xi'an Fo reig n Lang uag es U niv er sity

Sep.2001

V o l.9N o.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王毅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3-0055-02

一、中西两种礼貌原则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1.Leech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顾曰国教授对礼貌原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了五项与汉语文化相关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即“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台”、“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

4)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5)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先礼后兵”,“先褒后贬”。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的问题,“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没给他留脸面”。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

由此可见,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出。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

·

55

·

性,又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二、礼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

中国人“上下有义,长幼有序”的观念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老师不允许学生对他直呼其名,以维护其尊严。英美人倒恰恰相反,希望学生称呼他们的名字,以示亲切。

再如,汉语中可用“老师”、“医生”、“经理”等表示职业名称和头衔的词做称呼语,如“李老师”、“张医生”、“王经理”。英语中却不能这样称呼,只能称作“M r./M s/M iss Li/Zha ng”,或直呼其名。

2.谦逊与客套语的差异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会说一些自我贬低的谦虚话,对他人的赞扬客套一番。如果按汉语思维习惯与英美人交流,则会造成交际失败。因为英美人会把中国人的“否认”看作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或者把表示谦虚的自贬看作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伪。反过来,中国人也会把英美人的应答方式看作他们不够谦虚。

另外,在敬语和谦词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区别。英语中表示尊重和礼貌的方式远不如汉语中那么多,如汉语中的“请教”、“高见”、“贵姓”、“拜读”、“鄙人”、“拙作”、“愚见”、“寒舍”、“薄酒”等敬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3.隐私语言的差异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突出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强调集体作用,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而西方人强调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竭力摆脱社会的束缚,不希望自己的事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4.交际语言的差异

中西在打招呼、感谢、道歉、告别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异。打招呼时,中国人除了说“你好!”还说“干啥去?”“去哪儿?”“吃了没?”等。若用同样的话与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在打听别人的隐私,而非打招呼。

“Thank yo u”和“Sor ry”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的“谢谢”和“对不起”。汉语中,熟人、亲朋好友、夫妻以及兄弟姐妹之间较少说谢谢,因为那样被认为生分、见外。英语中则不然,它应用于任何人之间,夫妻间也不例外。另外,中西方对谢谢的回答也不一样。中国人会说:“不用谢,这是我该做的。”译成英语是“Tha t's a ll righ t.It's my duty。”这样的回答让英美人不快,因为“Tha t's my duty”是值班人员用语,含义是“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通常他们用“Y ou ar e w elco me”、“Don't mentio n it”等来回答。

分手道别时英语中常说“Bye-by e”“See yo u”“Driv e ca refully”等,汉语中则常说“请留步”“请慢走”等。如果用汉语方式与英美人道别,他们会疑惑不解,为什么要慢走呢?我老了吗?快走不行吗?

在接受邀请方面,中国人出于礼貌,一般不会当面爽快地答应,而是半推半就地应承:我尽量来。这种回答让英美人很费琢磨:I'll tr y to co me到底来还是不来,该不该算他一份。这种情况下,英美人则非常干脆,或T hank y ou.I'll come.”或“I'd lov e to, but I'm afraid I can't.Because I'll hav e to at tend a lectur e th en.”等。

三、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比较说明:礼貌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和判断标准均有较大差异,也充分说明了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和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一定要了解文化的差异性,以避免语用失误,交际中断或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Brow n,Penelope and Steph en Levins on.Politenes s:

Some Univer s als in Langua ge Usage[M].Cambridg e:

Cambridg 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eech,Geoffrey N.Principles of Pra gmatics[M].

London:Longman,1983.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4).

收稿日期 2000-11-16

责任编校 禾 木

·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