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合集下载

浅析力学对航空航天发展的作用

浅析力学对航空航天发展的作用

浅析力学对航空航天发展的作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航空航天领域,力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析力学对航空航天发展的作用。

力学是航空航天发展的基础。

航空航天器的运动和受力是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力学的研究,可以分析航空航天器在空气和太空中的运动规律,推导出相关的方程和公式。

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牛顿定律、运动学方程等,是航空航天工程设计和建模的基础,为工程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力学研究对于改进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航空航天器设计过程中,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并优化航空航天器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力学模拟和计算,可以预测航空航天器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而优化航空航天器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力学研究还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实现航空航天器的精确操控和稳定运行。

力学研究还可以辅助航空航天器的轨道规划和导航。

航空航天器的轨道规划和导航需要考虑到力学因素,如引力、空气阻力等。

通过力学模型和算法,可以预测航空航天器在大气层内和太空中的受力情况,帮助航空航天器实现准确的轨道控制和导航,确保航空航天器能够按照既定轨道和目标飞行。

力学研究还可以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力学研究不仅仅限于对现有航空航天器的分析和优化,还可以探索新型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力学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航空航天器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机制,为设计和制造更加高效和先进的航空航天器提供理论依据。

力学研究还可以发现和研究新的物理现象和力学规律,为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力学对航空航天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力学研究为航空航天工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为改进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支持。

力学研究还可以辅助轨道规划和导航,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随着力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将继续受益于力学的应用和进步。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传力特性)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传力特性)

(1)因钢轨垂向抗弯梁的分压作用,正常 枕上压力0.4-0.6P,邻枕0.1-0.2P (2)轨下胶垫压应力2-3MPa, 木枕铁垫板压应力1-1.5MPa
4.枕上压力及垫板应力 枕上压力及垫板应力
(3)石碴名义应力计算图示
(4)5-25mm,40度 25-40mm,42度 25-50mm,45度 25-60mm,47度 25-70mm,50度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
第二章 轨道承力与传力特性
第一节 轨道垂向承力与传力特性
作用在轨道上的垂向力: 作用在轨道上的垂向力: 轮载、 轮载、 轮轨垂向动附加力
(1)静轮载(机车、货车、客车、动车) (3)最大轮载限值40kN, 60kN
(2)动轮载P = (1.5 − 2.0) P0 , (2.5 − 4.0) P0
3.轮轨横向力在轨枕上的分配与传递
H 1设计取值
P
螺栓抗拨力 80 − 100 kN (1.5−2.0)H1
一般为50kN 扣件横向刚度 10 5 − 10 6 kN / mm (0.8−0.9)H1 (0.1−0.2)H1
胶垫剪切刚度 10 3 kN / mm
轨枕挡肩横向力 承载能力25-30kN
H1
l1、µ、W
轮轨横向力的量值: 曲线地段一般30-40kN, 小半径曲线70-80kN。 直线地段一般10-20kN, 特殊情况70-80kN
0.1 − 0.2 H1 0.8 − 0.9 H1 ≤ γ s
EJ H (EJ / 6)
H1
k pH (10 − 100k p )
k sH (k s / 10)
肩部阻力
肩宽cm
46cm
6.道床横向有荷阻力及横向力安全限值

航天器动力学基本轨道

航天器动力学基本轨道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机械能守恒 角动量守恒
是否存在其它 积分?为什么 要求积分?
Page 10
1、能量积分
d 2r r 3 2 dt r
方程两边点乘 v r
v v
vv

r
3
r r
rr 利用 r r
v2 积分后为 E 2 r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Page 6
算例
为解决这 些问题, 需要对轨 道进行深 入研究
问题: (1)如果参数不适当,航天器可能会撞上地球! (2)如何得到希望的轨道?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Page 7
一些尝试
假设引力公式为
G ms m r F r r
其中η 不一定为2;Gη为相应的引力常数。 你估计会出现什么现象?
a k 2 T
3
a
T
是轨道半长轴 是航天器的运行周期
k
是与轨道无关的常数
a
a
Page 3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轨道的几何描述
O为地球的质心, 也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S为航天器的质心.
S
b A
p
r
O
P
P 是近地点 (perigee) A 是远地点 (apogee) a 是半长轴 (semi-major axis) b 是半短轴 (semi-minor axis) p 是半通径 (semi-parameter) e 是偏心率 (eccentricity) c 是半焦距 (semi-focus)
航天器的开普勒三大定律
椭圆定律:航天器绕地球运 动的轨道为一椭圆,地球位 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PPT课件】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PPT课件】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G
n j 1
mj rj3i
(
ji )
ji
(2.13)
不失一般性,假定m2为一个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m1为地
球,而余下的 m3, m4,L mn 可以是月球、太阳和其他行 星。于是对i=1的情况,写出方程式(2.13)的具体形式,
得到
&rr& rr 1

G
n j2
mj rj31
(
j1 )
第二运动定律 动量变化速率与作用力成正比,且与作 用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运动定律 对每一个作用,总存在一个大小相等的 反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间均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
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用矢量形式把这一定律表示为
r Fg


GMm r2
rr
r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2.1航天器轨道的基本定律 2.2二体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3航天器轨道的几何特性 2.4航天器的轨道描述 2.5航天器的轨道摄动
第二章 航天器的轨道与轨道力学
“1642年圣诞节,在柯斯特沃斯河畔的沃尔索普庄 园,诞生了一个非常瘦小的男孩。如同孩子的母亲后来 告诉他的那样,出生时他小得几乎可以放进一只一夸脱 的杯子里,瘦弱得必须用一个软垫围着脖子来支起他的 头。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教区记事录上登记的名字是 ‘伊 萨克和汉纳·牛顿之子伊萨克 ’。虽然没有什么贤人哲 士盛赞这一天的记录,然而这个孩子却将要改变全世界 的思想和习惯。”
d dt
(mivri
)

r F总
(2.9) (2.10)
把对时间的导数展开,得到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扣件)课件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扣件)课件

扣件的疲劳性能分析
扣件的疲劳极限
研究扣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 劳极限,以及达到疲劳极限时扣 件的表现。
扣件的疲劳损伤
探讨扣件在疲劳过程中产生的各 种损伤,如裂纹、断裂等现象, 以及这些损伤对扣件性能的影响 。
扣件的寿命预测
根据疲劳试验的结果,预测扣件 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寿命,为轨 道结构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依据。
扣件的创新研究与展望
新型扣件系统的研发
针对不同轨道结构和运营条件,研发新型扣件系统,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轨道交通需求。
绿色环保设计
加强扣件系统的环保设计,如采用可回收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推 动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扣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
高性能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如超高强度钢 材和合成橡胶等,扣件系统的性能得到 了显著提升,能够提供更高的预紧力和 扣压力,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VS
智能化监测技术
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化监测技术,实现 对扣件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轨道工程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轨道结构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轨道结构的发展经历了木枕、混凝土枕和钢枕等阶段,材料 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趋势
未来轨道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 方向发展,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线路维护和管理水 平等。
CHAPTER
02
轨道力学基础
轨道力学的基本概念
轨道力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路基、桥梁
03
和气候等。
轨道力学的应用领域
01
轨道力学的应用领域包 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高速公路和桥梁等。

航天概论-第三讲 航天器运行轨道

航天概论-第三讲 航天器运行轨道

2
回顾:太阳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
对航天器温控系统的影响:主要外热源。 对航天器姿控系统的影响:
太阳辐射(光压)和地气辐射压是航天器姿态控制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太阳辐射引起大气密度的变化,使航天器所受阻力增加
对航天器结构系统的影响:热机械应力 对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影响:太阳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辐照度
8

★ ★ ★ ★ ☆ ☆ ★
★ ★ ★


地 电 磁 流 空 太 球 离 层 星 间 阳 辐 层 等 体 碎 电 射 离 片 磁 带 子 辐 体 射
(注:★表示有严重影响;☆表示有一般影响)
清华大学 • 宇航技术研究中心,2013
回顾:空间环境对不同轨道的影响
轨道
环境因素 低轨道 100~1400km 中轨道 1400~30000km 地球同步轨道 行星际飞 行轨道 36000km
开普勒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基础上于1609/1619年先 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609年,出版《新天文学》, 提出第一及第二定律。1619年, 出版《宇宙谐和论 》, 提出第三定律.
“开普勒”超新星
清华大学 • 宇航技术研究中心,2013
“开普勒”探测器
15
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和航天器服从与行星绕太阳飞行的运动规律 !
2
常数
单位质量航天器的势能
单位质量的动能
结论:能量守恒-当卫星沿着轨道运行时,卫星的比
机械能(即单位质量的动能和单位质量的势能之和)既不增 加,也不减少,而是保持常值。
清华大学 • 宇航技术研究中心,2013 24
2.4 运动方程理解-角动量守恒
用矢径量 并且: 因此: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深空探测任务中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的关键要素和实际应用。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加快,深空探测已成为空间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作为深空探测任务的核心技术,对于实现高效、精确的探测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The article "Orbital Design and Orbital Mechanics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ims to delve into the key elemen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orbital design and mechanics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deep space explo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space science. Orbital design and mechanics, as the core technologies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efficient and accurate exploration tasks.本文首先将对深空探测任务进行简要介绍,阐述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在深空探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随后,文章将重点讨论轨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轨道选择、轨道优化、轨道转移等方面的内容。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深空探 测相对于地球卫星而言 ,指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范 围,进入 行星际空间甚至距 离地 球更 远 的空间对太 阳系 内或者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进行探测 . 从 2 0世纪末 尤其是 2 1世纪以来,随着航天领域科技 的进步和提高,对月球和太 阳系其他大行星 的探测,越来越多地得 到世界各 国的关注.近几年 ,我 国也加快 了对 月球 的探 测步 伐. 2 0 0 7年 1 O月 2 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 1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精确变轨、成功绕 月的预 定 目标,获取到大量科学数据和全月影像图,并成功 实施受控撞 月任务 . 2 0 1 0年 1 0月 1日,我国又 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 ,获取 了分辨率更 高的全月影像 图和 虹湾 区域高清 晰影像 ,并成功开展 环绕拉格朗 日 L 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 ,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 了基础 . 针对我 国探月工程制定的绕、落、回 3步计划 ,嫦娥 一号和二号探测器 的成功发射和探测任务 的 圆满完成使得地 月转 移轨道和 环月轨道 的设计得到很好 的应用.而针对返 回型探 测器所涉及到 的包含 地月转移、环 月和 月地转 移 3段轨道 的完整轨道 ,并无涉及.文 中结合 嫦娥 工程探月 3期任务和载人 探 月任务,对返 回型月球探 测器 的完整轨道进行设计 ,对轨道的动力学 特征进行分析 ,结合 任务 的设 定 要求对发射 轨道 窗 口进行 计算.研 究结 果具有一定 的普遍性 ,为返 回型 月球 探测器的轨道设计提供 相 应 的依据. 与此同时,我国的 自主火星探测计划也在进行 当中.文 中以此为背景,对地 火转 移轨道的轨道设 计 、轨道计算 、发射窗 口选 择和 中途轨道修正等进行 了全方位的研究.对精确力模型下大推力转移轨道 进 行了相应的计算和动力学特征 的分析 ,并给 出了轨 道中途修正的策略 ,为我 国的火 星探 测任务转移 轨道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 .

航天器轨道力学

航天器轨道力学

航天器轨道力学航天器轨道力学是探索宇宙、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及控制和利用它们的方法。

航天器轨道力学是过去和现在航天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未来航天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航天器流动场和轨道安全匀强重力场下轨道分析是航天轨道力学中的基本问题。

航天器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主要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在轨道分析过程中,重力场要被认真考虑。

航天器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轨道高度高达几百公里,大气稀薄,因此流动场的研究也很重要。

流动场分析包括气流、大气、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推进气态和固态发动机以及设计适应性更强的外部贴附式设备等。

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重力与轨道速度相平衡,所以航天器在略微偏离这些轨道平衡点的地方需要连续地修正航向和速度。

这种修正包括小姿态调整和大姿态调整。

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它会带来另一重要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地球的自转会导致航天器失去必要的姿态控制,从而可能会发生失控错误,因此轨道分析在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样的解决方案包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完善的姿态控制系统,制定受限制的轨道,或者在地面控制中更为密切地监控和调整姿态控制系统。

如何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安全行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需要进行彻底的轨道分析,了解航天器与其他天体以及空间中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安全规则,如规定航天器轨道高度,预测轨道交叉日期和交汇点,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轨道安全。

二、调整航天器的轨道调整航天器轨道的常见方法包括:1.点火交会。

这是指通过点火交会对航天器和飞行器进行调整的方法。

该方法对轨道的调整非常灵活,可以迅速调整航天器的姿态,是常用的轨道调整方式。

2.ETA(航飞交换点)。

这是一种用于要求不严格的轨道精度的轨道调整方法,通常用于地球轨道。

3.残余推力调整方法。

残余推力调整方法在轨道调整速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适用,可通过调整推进器的活动和姿态控制系统来完成调整。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_分类及控制

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_分类及控制

第35卷 第4期2009年8月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Aer os pace Contr ol and App licati on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3孙承启1,2(11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2.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 要:给出了航天器开普勒轨道(K O)和非开普勒轨道(NK O)的来源、定义、分类和特点,阐明了K O和NK O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相关的轨道控制与轨道确定、制导与导航的涵义.关键词:开普勒轨道;非开普勒轨道;轨道分类;轨道控制;轨道确定中图分类号:V41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579(2009)0420001205Spacecraft Kepler i a n O rb its and Non2Kepler i a n O rb its:D ef i n iti on,C l a ssi f i ca ti on and Con trolS UN Chengqi1,2(1.B 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B eijing100190,China;2.N ationa l L aboratory of 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B eijing10019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s pacecraft’s Kep lerian orbits(K O)and non2Kep lerian orbits(NK O) including their origins,definiti ons,classificati ons and characteristics,exp lains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K O and the NK O,and intr oduces briefly s ome issues related t o orbit contr ol and orbit deter m inati on, guidance and navigati on.Keywords:Kep lerian orbits;non2Kep lerian orbits;classificati on of orbits;orbit contr ol;orbit deter m inati on 3本文是作者在2008年8月30—31日国家863计划“空间非开普勒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专题讨论会”上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收稿日期:2009203216作者简介:孙承启(1943—),男,浙江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交会对接(e2mail: sunchengqi@s ). 人类科学认识天体运动是从哥白尼(1473—1543)开始的,开普勒(1571—1630)根据前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大定律,被后人称为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和伽利略(1564—1642)之后,牛顿(1642—1727)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后人称之为牛顿三定律),以此为基础的牛顿力学是天体力学的基础,也是航天动力学的基础.开普勒定律给出了行星(也适用于航天器)轨道运动规律的运动学描述,牛顿力学则是对这种轨道运动规律给出了动力学意义下的解释.开普勒定律可以用牛顿力学得到严格证明.从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的提出到牛顿力学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一次飞跃[1].二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1・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35卷指可视为质点的两个天体在相互间唯一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二体问题可以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并得到完全解决.开普勒三定律是二体问题的解.在二体问题的假设条件下,进一步假设主天体的质量远远大于次天体(或航天器)的质量,且认为主天体是惯性固定的,就成了限制性二体问题[2].航天器轨道是指航天器在天体引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其质心运动的轨迹.由于受到天体中心引力以外的其它外力的作用,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实际上并不严格遵循二体问题的解,这发生在航天器受到地球非球形及质量分布不均匀、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其它天体的引力等自然环境摄动力作用的情况,也发生在航天器受到其主动产生的控制力作用的情况.这些情况下航天器的轨道不再是严格的有时甚至根本不是理想的开普勒轨道了,于是提出了非开普勒轨道问题.本文打算从轨道动力学和轨道控制的角度给出航天器开普勒轨道(K O)和非开普勒轨道(NK O)的定义和分类,把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分为理想K O和视同K O两大类,把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这两类NK O中又有自然(被动)的和人为(主动)的两种情况,重点介绍本质NK O的分类及典型例子.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与航天器轨道密切相关的轨道控制和轨道确定问题,给出了航天器制导和导航的含义.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说的航天器轨道是指航天器相对于天体的运行轨道,而不是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轨道.1 开普勒轨道1.1 开普勒轨道的名词来源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开普勒轨道来自开普勒三定律,起源于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规律———行星轨道问题的研究.“开普勒轨道”这个名词是开普勒以后的人提出来的,并把开普勒轨道扩展到二体问题的解.开普勒轨道的英文名词是Kep lerian orbits,本文把它缩写为K O.由于航天器的轨道运动也符合开普勒三定律,因此名词“开普勒轨道”同样适用于航天器.本文所说开普勒轨道大多数情况是指航天器开普勒轨道.1.2 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开普勒轨道定义1:符合开普勒三定律的天体或航天器的运行轨道.开普勒轨道定义2:由二体问题的解得到的天体或航天器的运行轨道.所以,开普勒轨道也称为二体问题轨道.符合上述定义的开普勒轨道也称为理想的开普勒轨道. 1.3 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和特点开普勒轨道的分类见图1.图1中的“视同”是“可以把它看作”的意思.视同K O的特点如图1所示.图1 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图航天器的开普勒轨道可由如下二体问题基本方程解得:¨r+μrr3=0(1) 上述方程描述在惯性坐标系中航天器相对于天体的轨道运动.式(1)中的r是从天体(质量记为m1)到航天器(m2)的位置矢量,μ=G(m1+m2)是二体系统的引力常数,G是万有引力常数.由于m1µm2,可以只考虑m1对m2的引力,这种情况可把航天器开普勒轨道看成是限制性二体问题的解,即看成是在惯性固定天体中心引力场中的运动(有心力运动)轨迹.由式(1)可以解得航天器的轨道方程r=p1+e cosθ(2) 开普勒轨道可以用开普勒轨道六要素(简称轨道要素,也称轨道根数)来表示.必须指出,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在一定假设下的理想轨道.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以后,仅仅按照开普勒三定律和利用二体问题不可能准确预报卫星的位置,于是提出了航天器轨道摄动问题和摄动轨道这个名词,后来出现了非开普勒轨道这个名词.2 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2.1 非开普勒轨道的名词来源通过初步检索,non2Kep lerian orbits这个名词1980年出现在Baxter的文章中[3].本文把非开普勒轨道缩写为NK O.本文所说的NK O主要指航天器的NK O.・2・第4期孙承启: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2.2 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非开普勒轨道定义1:不符合开普勒三定律的航天器的运行轨道.非开普勒轨道定义2:不符合二体问题解的航天器的运行轨道.2.3 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和特点在引起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变化(摄动或偏离或根本不符)的原因中,有些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较小,可当作摄动来处理,有些影响较大而必须另作处理.从影响程度上可以把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从影响源上可分为自然(或被动)NK O和人为(或主动)NK O两种.本文采用以第一种分类为主的分类法.2.3.1 非本质NK O非本质NK O多半是由于空间环境干扰和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空间环境摄动力虽小,但长期作用会形成NK O.航天器发动机的漏气(产生的推力很小)及姿态控制推力器的非力偶方式工作也会引起轨道摄动.还有一些发生在航天器遭到流星或空间碎片的撞击和发动机的脉冲工作情况.当这种瞬时干扰结束后,航天器将以干扰消失时刻的轨道继续运行下去.因此非本质NK O也可以说是由于干扰力或干扰力的影响远小于主天体对航天器的引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有些非本质NK O是很有用的.比如利用地球形状摄动可以获得太阳同步轨道、临界倾角(i= 6314°)轨道等.2.3.2 本质NK O对于作用在航天器上的自然环境力或控制力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已不能当成摄动来处理的情况,航天器就运行在本质NK O上了.由自然环境引起的本质NK O的典型例子是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后的飞行轨道和三体问题轨道.深空探测需要研究三体问题或多体问题.按照上述定义,深空探测器在三体问题中的轨道属于本质NK O,尽管它可以用干扰二体问题来处理.所谓三体问题是指研究3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可以用牛顿力学来处理.一般的三体问题没有解析解.但是对深空探测器而言,可以简化为限制性三体问题来研究.以日地系统为例,限制性三体问题有5个特解,称之为平动点或拉格朗日点(简记为L点).在这5个点处航天器相对于原点在日地公共质心上的旋转坐标系的相对加速度等于0,即引力加速度和离心力加速度相平衡.处于某些平动点附近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比如我国计划中的夸父卫星A在日2地之间的L1点(距离地球115×106km)的晕轨道(过L1点垂直于日地连线的平面附近绕L1点的运行轨道)上运行,对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进行探测和研究[4].2.3.3 航天器的人为本质NK O航天器的人为本质NK O是指航天器在经常性的或连续的控制力作用下的运行轨道.可以分为受控本质NK O和乱控本质NK O.乱控本质NK O是指在航天器控制系统或推进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航天器在不符合要求的持续推力作用下的飞行轨道.下面列举一些航天器的受控本质NK O:1)进入或返回再入行星大气层后的受控飞行轨道,特别是有升力控制的再入段轨道;2)空间拦截或空间交会的末制导段轨道;3)行星软着陆制动段轨道;4)沿V(目标航天器飞行速度)方向或沿R(目标航天器地心矢量)方向直线靠拢时的轨道;5)对目标航天器作任意方位绕飞时的轨道;6)在目标航天器轨道平面外作相对位置保持时的轨道;7)保持在目标航天器R方向某个位置上的轨道;8)各种连续推力作用下的转移轨道;9)复杂形状编队飞行时的轨道;10)复杂形状星座保持时的轨道;11)太阳帆的飞行轨道;12)气动辅助变轨段轨道.综上所述,可以用图2来描述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3 开普勒轨道与非开普勒轨道的关系1)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航天器非开普勒轨道的近似,近似程度依具体情况而异.2)航天器开普勒轨道是对非开普勒轨道理想化的结果.3)在某些简化条件或允许条件下,非开普勒轨道可以用开普勒轨道要素来表示.a.对于长期受到小摄动作用的航天器轨道可以用密切轨道(瞬时开普勒轨道)来描述,或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可以用开普勒轨道来描述.・3・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35卷图2 非开普勒轨道的分类图 b.在短时强干扰或脉冲干扰作用前和结束后,可以用开普勒轨道来描述.c.在航天器轨道设计时,把开普勒轨道作为标称轨道或参考轨道来使用.当主要摄动模型已知时,把考虑摄动后的理论计算轨道(视同开普勒轨道)作为标称轨道或参考轨道来使用.4)牛顿力学是研究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共同基础.4 航天器的轨道控制航天器轨道控制就是通过利用或主动对航天器施加外力改变航天器质心运动的轨迹,使其沿要求的轨道到达预定目标(目标轨道或目标位置),一般包括轨道机动和轨道保持两种情况.有时把未施加控制力的轨道称为自由轨道.在不同参考坐标系中,航天器轨道的形态是不同的.以改变在惯性坐标系中的轨道形态为目的的轨道控制称为绝对轨道控制,以改变在航天器相对(动)坐标系中的轨道形态为目的的轨道控制称为相对轨道控制.轨道控制过程中的绝对轨道都是非开普勒轨道.对航天器主动施加外力(通常是在给定方向施加一定时间的有限推力,有些情况施加变推力)的结果是航天器飞行速度(轨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变轨前后速度矢量改变量的模即速度增量的大小是轨道控制所付出的能量代价的间接度量.短时间施加的推力可视为脉冲推力,n次脉冲推力控制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由n+1段自由轨道相连的非本质NK O.但是如果施加推力的时间很长,则控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段本质NK O.轨道控制通常是先针对给定的航天任务选择或设计一条标称轨道(也称参考轨道或目标轨道).这条参考轨道通常是按简化模型用标称参数值计算出来的理论轨道,它可以是K O,也可以是NK O.轨道控制系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控制规律在一个或几个时刻开启轨控发动机进行变轨,使航天器到达目标轨道或保持在标称轨道上.为到达空间预定位置或区域所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为制导.例如轨道拦截和交会对接任务中的末制导,航天器返回地面过程中的再入制导,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入预定入轨点的制导等.现代航天器的制导系统通常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闭路制导系统把实测轨道与参考轨道进行比较,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制导规律,控制航天器的飞行轨迹,消除误差,使其沿参考轨道飞行,最终到达目标点.这种情况下的参考轨道可以事先设计好并装订在星载计算机中,也可以由星载计算机按给定模型实时计算.轨道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精度、时间和所消耗的能量或推进剂量.轨道控制或制导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轨道确定或导航的精度和控制或制导的方法误差.轨道控制过程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标准轨道的选择、轨道控制规律和执行机构的性能.轨道控制所消耗的推进剂量(正比于各次变轨速度增量绝对值之和,也称特征速度)主要取决于轨道控制规律和发动机的比冲.如果设计参考轨道时所用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际轨道相差大,那么为迫使航天器沿・4・第4期孙承启: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及控制参考轨道飞行所消耗的推进剂就多.设计者要对上述性能指标进行权衡与折衷,并希望实现自然作用与人为控制作用的最佳结合———和谐控制.下面举3个轨道控制的例子.(1)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跳跃式再入控制[5]低升阻比探月飞行器返回地球时,飞行器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如果要求返回起始于绕月轨道上的任意点和任意时刻,并保证最终能安全地着陆到地面指定区域,就要求飞行器有很长的纵向航程控制能力.由于飞行器的升阻比较小,所以必须采取跳跃式再入方式,即飞行器先再入大气层,然后跃升到大气层外,最后再一次进入大气层并着陆.再入制导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可供跳跃的再入轨迹(即参考轨道)并进行精确制导.轨迹规划即制定参考轨道的任务是由星载计算机在轨(实时)计算出一条由当前点至第二次再入段终点(着陆器降落伞的开伞点)的可行的跳跃式再入轨迹和合适的倾侧角(称指令倾侧角).参考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从当前点到开伞点的航程要求,并保证过载不超过限定值.制导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跟踪指令倾侧角,保证飞行器沿该参考轨道飞行并有足够的鲁棒性.该探月飞行器的返回再入制导系统是一个闭路制导系统.从首次再入点开始到最终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除了中间有一小段是在大气层外的K O外,其余部分都是本质NK O.(2)交会对接最后停靠段的相对轨道控制如果在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后停靠段要求航天飞机自下而上地靠拢空间站,则可以沿R(空间站的地心矢量)方向和V(空间站的轨道速度矢量)方向连续地对航天飞机施加推力,其中V方向的推力用于减小航天飞机与空间站沿V 方向的相对速度,R方向的推力用于减小二者之间的高度差,采用这种相对制导策略可以实现航天飞机沿R方向向空间站匀速直线靠拢,在停靠过程中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绝对轨道)是一个本质NK O.(3)星际航行的轨道控制如前所述,星际航行轨道涉及到三体问题.三体问题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其运动具有混沌现象.星际航行中的轨道转移可以应用混沌运动理论中的不变流形(有稳定流形和不稳定流形两种)的概念.利用不变流形可以大大减小轨道转移的推进剂消耗量.太阳系中的许多条不变流形组成了一个轨道网络.由于沿此网络中的管道表面飞行所消耗的能量极小,所以常称之为星际高速公路(I PS, inter p lanetary superhigh way).航天器可沿稳定流形接近天体,沿不稳定流形飞离天体.如果要使宇宙飞船从行星A飞向行星B,可以先让宇宙飞船沿稳定流形管道转移到行星A的一个晕轨道上,然后沿行星A晕轨道的一个不稳定流形管道上飞行,再在适当的时候让宇宙飞船切换到行星B的一个稳定流形管道上,宇宙飞船接着沿此管道到达行星B的一个晕轨道上,最后再转移到绕行星B的近星轨道上.由于宇宙飞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沿不变流形管道飞行的,所以只需消耗非常少的推进剂.需要指出,航天器轨道控制通常需要姿态控制相配合.这种情况下,姿态控制系统的任务是将航天器的姿态或推力发生器(比如发动机、太阳帆等)的指向调整到并稳定在轨道控制所要求的数值上;或者在轨道控制力作用期间,使航天器的姿态或推力发生器的指向按轨道控制或制导给出的规律变化.有时需要考虑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作用的相互耦合对航天器轨道运动和姿态运动的影响.5 航天器的轨道确定航天器的轨道确定就是对轨道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给出航天器在给定时刻的位置和速度或者轨道要素.测量数据可以由地面站对航天器运动轨迹进行测量得到,也可以由装载在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提供.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获得航天器的轨道参数.轨道控制需要知道航天器现时的轨道参数,闭路制导需要航天器实时确定它自己的位置和速度,有时姿态确定也需要知道航天器的轨道参数.我们把为轨道控制或制导所进行的轨道确定称为导航.完全利用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和计算装置而不依赖于地面设备支持的导航称为自主导航.轨道动力学模型对轨道确定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星上轨道计算或导航任务中,应在星载计算机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精度较高的轨道动力学模型———NK O模型,例如采用包含地球非球形摄动的J2项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在相对导航滤波器设计中考虑航天器发动机工作时推力的影响.航天任务常常需要地面站给出航天器轨道参数的(下转第47页)・5・第4期党 蓉等:基于BANK编译模式在扩大单片机程序存储空间中的应用研究1.4 修改编译选项编译选项的修改与使用的编译器有关.本用例使用了Keil C51编译器,结合硬件的具体设计情况,在L51_BANK.A5l文件中修改如下两处配置代码,其他不变.1)设置?B_NBANKS为2;2)设置BANK S W I TCH采用单片机P1.4口操作.另外,还需要在编译选项中设置BANK区的起始和终止地址.2 设计验证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拷机试验验证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结构规划的正确性以及采用BANK编译模式编译后跨BANK区切换的可行性.由于在进行BANK区间切换操作时,会占用4个字节的堆栈空间,并且公用变量、常量必须放在COMMON区等缘故,所以本文采用仿真器对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压栈情况、公用变量及常量进行了单步跟踪及分析,结果表明堆栈空间满足要求,公用变量及常量不存在冲突,数据传递正确.对软硬件进行了3h的连续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程序运行正常.3 结 论本文利用Keil C51的BANK编译模式进行软硬件联合设计,解决了MCS251系列单片机对最大64K B程序空间的限制问题,可供类似应用参考.参 考 文 献[1] 徐爱钧,彭秀华.Keil Cx51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μV isi on2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472605[2] 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oft w are I nc.A51macr o assembler and utilities f or8051and variants[M].[S.l.]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oft w areI nc,2001:2932304[3] Keil Elektr onik G mbH and Keil S oft w are I nc.GS51gettingstarted withμV isi on2[M].[S.l.]Keil Elektr onik G mbHand Keil S oft w are I nc,2001:67268[4] 孙涵芳,徐爱卿.MCS2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4:1482158[5] 周敬利,卓越.MCS251程序空间扩展原理及编译器优化[J].计算机工程,2003,29(8):1832185[6] 任克强,胡中栋.一种扩展MCS2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的方法[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23(9):38240[7] 黄晴.基于C51的BANK编译器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5,34(8):79280(上接第5页)预报值,这种情况应尽量选用高精度的NK O模型,采用喷气姿态控制的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预报需要考虑小推力姿态控制发动机工作累积冲量引起的轨道摄动.6 结束语本文从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力学出发,阐述了航天器的轨道问题,给出了航天器开普勒轨道和非开普勒轨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本文将开普勒轨道分为理想K O和视同K O两大类,将非开普勒轨道分为非本质NK O和本质NK O两大类,它们都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情况,列举了许多受控本质NK O 的典型例子,还介绍了相关的轨道控制与轨道确定、制导与导航问题.参 考 文 献[1] 张钰哲,戴文赛,李珩,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127[2] Bong W.Space vehicle dyna m ics and contr ol[M].Rest on:A I A A I nc,1998[3] Baxter B E.Kep lerian rep resentati on of a non2Kep lerianorbit[J].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ntr ol,1980,3(2):1512153[4] 胡少春,刘一武,孙承启.星际高速公路技术及其在夸父计划中的应用[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34(6):12217[5] 陆平,朱亮,敬忠良,等.探月返回跳跃式再入制导[C].全国第十三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湖北宜昌,2008年7月・74・。

第二章_轨道力学分解

第二章_轨道力学分解

d 2U d 2 U 2 , U 2 0 2 2 h h d0 d0
A cos0 0 U A cos0 0

h2 h2
r0
1 1 p h2 U A cos 1 e cos(0 0 ) 1 A cos0 0 0 0 h2
ab
开普勒三定律(4)
参照物是惯性空间而不是被环绕的中心体! 实际上地球与卫星同样进行椭圆运动,两个椭圆的焦 点为地球——卫星双体的质心,只是由于地球与卫星 相比质量较大,因而地球自身的椭圆运动近似为不动, 双体质心≈地球质心 卫星轨道保持完全静止的条件(GEO轨道) 圆形轨道(偏心率为0) 位于正确的高度上(周期T) 轨道必须位于赤道平面上 GEO卫星的环绕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1秒) 恒星日以惯性空间为参考空间 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恒星日
p r0 1 e cos(0 0 )
椭圆半焦弦
p (h 2 ) /
公式推导
d 20 dr0 d0 d 2 d 0 2 d0 r0 2 2 r0 0 r0 0 h dt dt dt dt dt dt d 0 1 U hU 2 r0 dt dr0 dr0 d0 dr0 dr0 d 1 1 dU 2 hU , 2 dt d0 dt d0 d0 d0 U U d0 dr0 dU h dt d0
地球中心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系
z
卫星
r c
赤道平面
y x
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方程
卫星受到的地球引力F:万有引力

轨道力学公式

轨道力学公式

轨道力学公式轨道力学可是个相当有趣又复杂的领域呢!咱们先来聊聊啥是轨道力学。

简单说,轨道力学就是研究天体在引力作用下如何运动的学问。

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这里面都有轨道力学的规律在起作用。

那轨道力学公式是啥呢?比如说开普勒定律,这可是轨道力学中的重要公式。

开普勒第一定律说,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就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想象一下,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太阳就在其中一个焦点那儿稳稳地坐着,而行星就沿着这个椭圆轨道不停地转呀转。

开普勒第二定律呢,说的是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时,连接行星和太阳的线段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操场上跑步,有时候跑得快,离圆心远;有时候跑得慢,离圆心近,但总的来说,在相同时间里,他跑过的区域面积是一样的。

还有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这就像是不同的行星,离太阳有远有近,它们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而且这时间和距离之间有着很奇妙的数学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轨道力学公式,有个小家伙特别调皮,一直嚷嚷着:“这有啥用啊,我又不去太空!”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啊,虽然你现在可能觉得用不上,但这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学会了平衡的技巧,以后不管骑什么样的车,都能心里有底。

轨道力学公式也是这样,它能让我们明白宇宙的运行规律,说不定哪天你就能用上呢!”这小家伙眨巴着眼睛,好像似懂非懂。

再来说说万有引力定律,这也是轨道力学中非常关键的公式。

它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咱们的人造卫星能够在太空中稳定地运行,靠的就是对这些公式的精确计算和运用。

科学家们通过这些公式,计算出卫星应该在什么样的轨道上,以什么样的速度运行,才能完成各种任务。

轨道力学公式可不只是在太空中有用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

比如说,我们用手机导航的时候,卫星定位系统就是依靠这些公式来确定我们的位置的。

轨道力学分析与卫星运动预测

轨道力学分析与卫星运动预测

轨道力学分析与卫星运动预测引言:卫星运动预测是轨道力学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卫星轨道的分析和预测,可以为卫星定位、通信、导航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

本文将对轨道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卫星运动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一、轨道力学基础轨道力学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力学学科,主要涉及物体在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轨道力学中,我们常用开普勒定律来描述天体运动。

开普勒定律包括三个基本规律:椭圆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卫星运动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卫星运动预测方法卫星运动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值积分法、解析法和混合法等。

数值积分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预测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卫星在引力场中的运动,得到卫星的轨道参数和位置信息。

解析法则是基于解析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数学推导得到卫星轨道的解析解。

混合法则是将数值积分法和解析法相结合,综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卫星运动预测技术卫星运动预测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轨道参数估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轨道参数估计是通过观测数据对卫星轨道参数进行估计,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数据处理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消除噪声和误差。

误差分析是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评估,确定预测的可靠性和精度。

四、卫星运动预测的挑战与应用卫星运动预测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引力场的复杂性、天体力学的不确定性和测量误差等。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不断改进预测模型和算法,引入新的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卫星运动预测在卫星定位、通信、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对卫星运动的预测,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为车辆导航、航空导航等提供重要支持。

结论:轨道力学分析与卫星运动预测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对于卫星定位、通信、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卫星轨道的分析和预测,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力学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有哪些

力学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有哪些

力学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航天航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力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航天器的设计到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力学原理贯穿始终。

首先,在航天器的结构设计方面,力学知识不可或缺。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的加速度和冲击力,因此其结构必须足够坚固以抵抗这些力量。

力学中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确定最优的结构形式。

比如,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来减轻航天器的重量,同时确保其在极端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飞行力学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当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时,其运动轨迹和姿态受到多种力的影响,包括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以及其他天体的引力。

飞行力学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力的作用,从而预测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变化。

这对于航天器的导航、轨道调整和交会对接等任务至关重要。

例如,在卫星的发射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火箭的推力、飞行轨迹和分离时间,以确保卫星能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空气动力学在航空领域更是具有关键地位。

飞机的外形设计就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

飞机的机翼形状、机身流线型设计都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当飞机在飞行时,空气在机翼上下表面的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升力。

通过对空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工程师们能够不断优化飞机的外形,提高其飞行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中,力学原理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涉及到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

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喷管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力学理论帮助设计人员计算燃烧室内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优化喷管的形状和尺寸,以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

力学还在航天器的热防护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当航天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热防护措施,航天器可能会被烧毁。

热传递学和热力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设计出合适的热防护材料和结构,将热量有效地分散和散发出去,保证航天器和宇航员的安全。

航天航空初三物理知识点

航天航空初三物理知识点

航天航空初三物理知识点航天航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有趣领域,它结合了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分支的知识。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基础的航天航空相关的物理知识点: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是航天航空中最基本的原理。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说明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第二定律(动力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这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定律,公式为 \( F = G \frac{m_1 m_2}{r^2} \),其中 \( F \) 是引力,\( G \) 是万有引力常数,\( m_1 \) 和 \( m_2 \)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r \)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3. 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是使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不落回地面所需的最小速度,大约是7.9千米/秒。

4. 第二宇宙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是使一个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大约是11.2千米/秒。

5. 第三宇宙速度:是使一个物体脱离太阳系所需的最小速度,大约是16.7千米/秒。

6. 火箭原理:火箭飞行的基础是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火箭通过向后喷射高速气体产生向前的推力。

7. 轨道动力学:航天器在轨道上的运动遵循开普勒定律,包括轨道形状(椭圆)、扫过面积的恒定速度和周期定律。

8. 空气动力学:研究空气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升力、阻力、稳定性等概念。

9. 热力学:在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极高的温度,需要考虑热力学原理,如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容量。

10. 电磁学:航天器的通信、导航和一些仪器设备都依赖于电磁学原理。

11. 相对论:在高速运动或强引力场中,相对论效应变得显著,如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这些知识点为初三学生提供了航天航空领域的物理基础,有助于理解航天器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航空航天 力学

航空航天 力学

航空航天力学
航空航天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包括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航天器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航空航天领域,力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需要研究机翼和机身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航天器设计中,需要研究航天器的轨道力学、姿态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航天器能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稳定运行。

此外,航空航天力学还需要研究各种飞行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力学行为,例如超高速飞行、微重力环境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总之,航空航天力学是航空航天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飞行器的设计、开发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间均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 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用矢量形式把这一定律表示为
G M m r F g 2 r r
式中, Fg为由于质量引起的作用在质量m上的力矢量; r为从到m的距离矢量。万有引力常数G的值为
G =6.670×10-13 N·cm2/g2。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式中, dA/dt表示单位时间内矢径扫过的面积,叫 做面积速度。 为了保持面积速度相等,行星在近日点附近运行的 路程 S1S2较长,速度相应地要快些;在远日点附近运行 的路程S5S6较短,因而速度相应地要慢些。这种变化规 律,叫做面积速度守恒。
3.第三定律——周期律
矢量 rv 必定为一运动常数,简记为 h ,称作比角动 量。至此已经证明了航天器的比角动量 h 沿着其轨道为 一常数, h 的表达式为
hr v
因为
(2.24)
和 的平面正交。但 h 为一恒定矢量,所以 r 和 必定 总在同一平面内。由此可以证明航天器的运动必定限制 于一个在空间固定的平面内,称为轨道平面。轨道平面 具有定向性。
至此,可以把航天器的轨道运动总结如下: (1) 圆锥曲线族 ( 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 为二体问 题中的航天器惟一可能的运动轨道。 (2)中心引力体中心必定为圆锥曲线轨道的一个焦点。 (3)当航天器沿着圆锥曲线轨道运动时,其比机械能(单 位质量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 航天器绕中心引力体运动,当 r 和 v 沿轨道变化时, 比角动量h保持不变。 (5)轨道运动总是处在一个固定于惯性空间的平面内。
为了方便和具有一般性,称M为中心引力体,定义引力参 M 。 于是式(2.20)变为 数 G
r 3 r 0
r

(2.21)
此即为二体运动方程。对不同的中心引力体, 的值不 3 3 2 ; 对于太阳, 同。对于地球, 3 . 9 8 6 0 1 2 1 0 k m / s
1 . 3 2 7 1 5 4 1 0 k m / s
FF g F 总 其 他
(2.8)
F F F F F (2.9) 其 他 阻 力 推 力 太 阳 压 力 干 扰
现在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d (m iv i )F 总 d t
(2.10)
把对时间的导数展开,得到
d v d m i i m v F i i 总 (2.11) d t d t 如前所述,物体可能不断排出某些质量以产生推力。在 这种情况下,式 (2.11)中的第二项就不等于零。某些与 相对论有关的效应也会导致质量 m i 随时间变化。式 m i m i ,就得出第 i 个物体的一般运动方 (2.11) 各项除以 程为 F m (2.12) 总 i r r i i m m i i
得到
G M mr m r m r2 r

G M mr M r M r2 r
GM rm 3 r

r
rM Gm r 3
r
G ( M m ) r r r r m M 3 r
(2.20)
方程式(2.20)为二体问题相对运动的矢量微分方程。 考虑到实际情况有
G ( Mm ) G M
方程式(2.12)是一个二阶非线性矢量微分方程,这种 形式的微分方程是很难求解的。假定第i个物体的质量保 持不变(即无动力飞行,m i =0),同时还假定阻力和其 他外力也不存在。这样,惟一存在的力为引力,于是方 程式(2.12)简化成
ri G
j1 ji
n
mj r
3 ji
(rji )
(2.13)
同时还列出了地球的非球形 ( 偏状)造成的影响,以供比
较。
分析表2.1中的数据容易 看出,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 受到地球的引力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进一步简化运动方程式 (2.19),简化N体问题是可能 和合理的。
表2.1
2.2.2 二体问题和运动方程 首先,作两个简化假设: (1)物体为球对称的,这样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量集 中在其中心。 (2)除了沿两物体中心连线作用的引力外,没有其他 外力和内力作用。 其次,确定一个惯性坐标系(无加速度的和无转动的 坐标系)以便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描述惯性坐标系 时说:此坐标系固定在绝对空间内,“按其本质来说, 它与外界无任何关系,永远保持那样并且不动”。
考虑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如图 2.5所示。设 OXYZ ' ' ' ' 为惯性坐标系,OXYZ为原点在 ' ' ' ' 平行 质量为M的物体质心上的不转动的,且与OXYZ 的坐标系。物体M和m在坐标系内的位置矢量分别为 r M 和 r m ,并定义
rr r m M
现在,在惯性坐标系 OXYZ 内可以应用牛顿定律, ' ' ' '
m 1 为地 不失一般性,假定 m 2 为一个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 球,而余下的 mm 可以是月球、太阳和其他行 , 4 , m 3 n 星。于是对 i=1 的情况,写出方程式 (2.13) 的具体形式, 得到
r G 3 (r 1 j1)
j 2
n
m j rj1
(2.14)
对i=2的情况,方程式(2.13)变成
V 1
航天器的轨道
V 1 第一宇宙速度 V 2 第二宇宙速度
2.3.2 轨道的几何性质 1.圆锥曲线轨道的几何参数 圆锥曲线轨道包括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4种类型 的轨道。图2.8给出了各种圆锥曲线轨道共同的一些几 何参数和关系。
牛顿
2.1
航天器轨道的基本定律
如果说1642年的圣诞节迎来了理性的时代, 那么完 全是由于有两个人为大约50年后牛顿最伟大的发现奠定 了基础。一个是第谷·布拉赫, 他几十年如一日,极为细 致地收集和记录了行星精确位置的大量数据;另一个是 约翰·开普勒,他以其极具的耐心和天赋的数学才能, 揭示了隐藏在第谷的观测数据背后的秘密。这两人就是 用肩膀托起牛顿的“巨人”。
nm
j 1r j 2
j 2r j 1
(2.18)
因为
r 12 r 21 ,所以
n r G ( m m ) j 2r j 1 1 2 r ( r ) G m ( ) (2.19) 2 1 2 1 j 3 3 3 r r j 3 2 1 j 2 r j 1
为了进一步简化这一方程,需要确定摄动影响与航 天器和地球间的引力相比有多大。表2.1 列出了一个高 度为370 km的航天器的各相对加速度(不是摄动加速度),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的平方与椭圆轨道的长半径a 的立方成正比。即
a3/T2=K
它说明,行星椭圆轨道的长半径越大,周期就越长,而 且周期仅取决于长半径。
图2.3表示3种不同椭圆度的轨道,它们的长半径都 相等,周期也就相同。
图2.3 开普勒第三定律
2.1.2
牛顿定律
第一运动定律 任一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是匀速直线运 动的状态,除非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强迫其改变这种状 态。 第二运动定律 动量变化速率与作用力成正比,且与作 用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运动定律 反作用。 对每一个作用,总存在一个大小相等的
(2.5) (2.6)
g
式中
r r r n i i n

作用在第i个物体上的所有引力的矢量和 F
F G m g i
j 1 j i
n
m j r j i
( r j i)
(2.7)
图2.4中所示的其他外力 F 其 他 ,包括阻力、推力、太阳辐 射压力、由于非球形造成的摄动力等。作用在第i个物体 上的合力称为 F 总 ,其表达式为
v
h

r

v
的矢量叉积,因此,它必定与包含 r
v
2.3 航天器轨道的几何特性
2.3.1 轨道的几何方程 将方程式(2.21)两边同时与h叉乘,有
r h rh hr
3 r 3 r
(2.26)
a b ) c b ()() a c a b c 考虑到h守恒和矢量运算规则 ( 及r r r r , 所以
第谷.布拉赫
约翰.开普勒
2.1.1 开普勒定律 1.第一定律——椭圆律
每个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 一个焦点上。
因此,行星在运行过程中,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离 太阳最近的一点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一点为远日点, 如图2.1所示。
2.第二定律——面积律 由太阳到行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 面积。 在图所示中,S1,S2,S3,S4,S5,S6,分别表示行星运行到 t1,t2,t3,t4,t5,t6, 时刻的位置。如果从S1到S2的时间间 隔和S3到S4 , S5到S6的时间间隔相等,则矢径扫过的面 积S1OS2, S3OS4, S5OS6也都相等,可表示为 dA/dt=常量
2.2
二体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2.1 N体问题
为不失一般性,假定存在某个合适的惯性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内,n个质量的位置分别为 r .此系 ,r ,r 1 2, n 统如图2.4所示。
m n 作用在 m 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得出,

i
上的力 F g n
G m im n F ( r g n n i) 3 r n i
v 2 r
2
(2.23)
2.角动量守恒 用 叉乘式(2.21),得到
r
r r r 3 r 0
r

因为 a 总是成立,故上式左边第二项为零,得 a 0
注意到
d ( r r ) r r rr d t
r r 0
所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