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设计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概念及单位;
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力的概念及单位;
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三、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
2.力的单位;
3.力的合成;
4.力的分解。

四、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1)教师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从中发现力的存在;(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弹性力等。

2、讲解(20分钟)
(1)讲解力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力的基本特征;
(2)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分别以图示和公式的方式进行说明;
(3)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练习(30分钟)
(1)利用多个簿记平台(如科百、百问、百度知道)上的力的合成分解题目,让学生拓展思维;
(2)根据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使用相关公式,提高解题效率。

4、归纳(10分钟)
(1)通过操纵力的合成和分解,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力的具体作用;
(2)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巩固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整理出力的概念、单位、合成和分解规律。

五、课后作业
(1)自己寻找力的实例,并用相关知识分析它的合成和分解;
(2)完成口头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
(1)考试:随机出力的合成和分解例题,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上课积极性、参与度、表现等情况,评定成绩。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引入力的概念,解释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介绍力的矢量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2 力的计量单位学习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了解其他常用单位如千克力、克力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力的图示表示学习用矢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练习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包括单力、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释两个力的合力如何通过它们的几何关系来确定。

通过图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2.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学习利用数学方法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练习使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3 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介绍力的合成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力的合成效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力的分解3.1 力的分解概念引入力的分解概念,解释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方法。

强调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

3.2 力的分解方法学习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函数来分解一个力为两个分力。

练习解决不同角度和大小下的力的分解问题。

3.3 力的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力的分解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力的分解效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摩擦力与弹力4.1 摩擦力的概念与分类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解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弹力的概念与计算学习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学习胡克定律,了解弹簧弹力的计算方法。

4.3 摩擦力和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摩擦力和弹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摩擦力和弹力的计算和分析。

第五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探究5.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是描述力的三要素。

1.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力的国际单位制。

1.3 力的图示表示用矢量表示力,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由这两个力的夹角决定。

2.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过程,分解力的合力等于原力。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如拉力、张力、重力等。

第三章:力的平衡3.1 平衡状态的定义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2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为零。

3.3 力的平衡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平衡,如杠杆原理、浮力等。

第四章:摩擦力4.1 摩擦力的定义与分类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4.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3 摩擦力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摩擦力,如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等。

第五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题步骤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

画出力的图示,标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计算合力或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5.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绳索拉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第六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6.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变化,消失。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课件、实验设备。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求和仪、直尺、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力和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的概念,并向学生提问:“当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是如何合成的?”2.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向学生解释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并通过实例和动画形式展示合力和分力的求解方法。

教师强调力的合成和分解应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3.实验(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根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根绳子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环扣。

b.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绕过一根求和仪引力指示板的牵引轮,并将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求和仪的固定点上。

c.将测力计的指示板移到求和仪的示意图上,测力计示数为F1d.通过调整求和仪的固定点和牵引轮,使绳子通过牵引轮上的刻度尺,同时将指示板上的测力计示数调整到F2e.测量绳子与牵引轮的夹角θ。

f.计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4.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6.实践应用(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水平面上的合力、物体的平衡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4.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2. 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3. 教学器材:三角板、尺子、绳子等,用于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含义。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在规律。

4.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操作技巧。

5. 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兴趣。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案标题: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的合成和分解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的合成和分解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模型或示意图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

3. 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什么是力的合成和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2. 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强调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三、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1. 介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

2. 解释向量的表示方法和向量相加减的规则。

四、示例演示(15分钟)1. 使用具体的示例演示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过程。

2. 强调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力的合成和分解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对他们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答案,给予反馈和指导。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模型或示意图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第4节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认识共点力:几个力若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他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我们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思考与讨论: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某平面上受到5个力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即“用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替代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而效果不变”,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觉得这个力和被替代的两个力会有怎样的关系呢?一、合力和分力思考与讨论:观察下面的情景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两位小孩对水桶施加的两个力与一个大人对水桶施加的一个力,就“提起水桶”这一作用效果而言,相同吗?他们可以相互代替吗?(一)合力和分力1.合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二)合力和分力的关系1.等效性: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它们在效果上可以相互替代。

“等效替代”2.同体性:各个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分力与合力为同一物体,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求合力。

3.瞬时性:各个分力与合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某个分力变化了,合力也同时发生变化。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力的合成和分解定义1.力的合成: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力的分解:我们把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二)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法则1.两个力同向合成:2.两个力反向合成:【小结】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法则:直接加减的代数运算法则,同向相加和反向相减。

思考与实验:(1)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否还遵循直接加减的代数运算法则?(2)动手小实验:利用两只弹簧测力计、一个重物。

如图做实验,比较F和F1+F2的关系,你有何发现?(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实验器材及方案: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案标题: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掌握合成力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介绍;2.合成力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3.实例分析和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Step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指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Step 3:合成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合成力的大小: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合成力的向量和的大小。

2.合成力的方向:合成力方向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利用几何方法或三角法(如正弦定理)来确定。

Step 4:分解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分解力的大小:根据给定的分解方向,使用三角函数(如正弦、余弦)来计算各分解力的大小。

2.分解力的方向:利用给定的分解方向和三角函数(如正弦、余弦)来确定不同分解力的方向。

Step 5:实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和实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力的合成求解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通过力的分解求解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支持力等。

Step 6: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合成力与分解力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7:巩固与拓展(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8: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学习要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Step 9:结课(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资源:1.教材2.电脑或投影仪3.绘图工具4.小组讨论题目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

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理解并应用力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直尺、传力杆、绳子、挂钩、重物。

实验原理:1. 力的分解:根据力的分解原理,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为多个沿着不同方向的力的合力。

对于一个作用力F,它可以分解为沿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个力F1和F2。

2.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合力的概念。

如果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一个合力,合力是这些作用力效果的总和。

实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分解a.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边,使其垂直放置。

b. 绕测力计的下方绳子固定一个挂钩,挂钩下方再挂上一段绳子。

c. 在绳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d.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和长度,使重物悬挂在水平方向上。

e. 读取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F,记录下来。

f. 沿着水平方向用直尺测量重物的位置,记录下来。

2. 实验二:力的合成a. 将实验一中的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边,使其垂直放置。

b. 在测力计上方的绳子上固定一个挂钩,并在挂钩上挂上一段绳子。

c. 在绳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使其悬挂在垂直方向上。

d.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和长度,使重物悬挂在水平方向上。

e. 读取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F,记录下来。

f. 沿着水平方向用直尺测量重物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1. 实验一:力的分解- 实验数据:- 重物质量:m = _____ kg- 测力计示数:F = _____ N- 重物水平位置:d = _____ m- 数据处理:- 计算分解力F1的大小:F1 = _____ N- 计算分解力F2的大小:F2 = _____ N- 比较实验测得的力的分量与计算得到的力的分量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讨论。

2. 实验二:力的合成- 实验数据:- 重物质量:m = _____ kg- 测力计示数:F = _____ N- 重物水平位置:d = _____ m- 数据处理:- 计算合力的大小:F合 = _____ N- 比较实验测得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讨论。

初中物理解析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初中物理解析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初中物理解析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力的合成和分解概念;(2)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3)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能够合理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与原理;(2)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显示一张张力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力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给学生看下面这个问题:“小明在操场上用力向前拉绳子,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2.引入新知(10分钟)提示学生:总有些情况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不只是一个,而是多个力的合成。

要分清各个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理解和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3.动手实验(20分钟)将一根绳子垂直悬挂,取两个不同方向的力F1和F2,分别施加在其上。

通过测量绳子的拉力和角度,引导学生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再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分解,根据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反推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4.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分析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动重物,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力F通过一个杆,杆分成两段,求分力1和分力2的大小和方向等。

6.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如:两个人同时划船,船的速度是多少;用两根绳子拉同一个物体,分别用力F1和F2,物体的运动方向是什么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教案1. 引言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本教案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2. 力的合成2.1 向量的概念在力的研究中,我们使用向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向量有大小(模)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通常用箭头来表示。

箭头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2.2 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那么这些力的合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其中的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3 合力的合成合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常见的合力合成方法有:- 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待合成的两个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画在一个平面内,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矩形法则:将待合成的两个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画在一个平面内,然后通过矩形法则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力的分解3.1 分力的概念分力是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力是根据某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其分解为与其垂直或平行的两个力的和。

3.2 分力的分解分力的分解有水平分解和垂直分解两种情况。

- 水平分解:将一个力按照某个角度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力。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分别用力的大小和夹角来计算水平力和竖直力的大小。

- 垂直分解:将一个力按照某个角度分解为与该角度垂直的两个力。

同样地,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4. 应用实例4.1 合力与分力的应用(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构思实例)5. 实践练习5.1 合力与分力练习题(请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合力的合成和分力的分解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合力与分力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了如何用向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如何进行合力的合成和分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力的定义与描述引入力的概念,解释力的含义讲解力的基本性质,如相互性、矢量性等1.2 力的计量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解释牛顿与克力、dyn的关系第二章:力的合成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2.2 力的合成计算讲解力的合成计算方法,如向量加法练习力的合成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三章:力的分解3.1 力的分解概念引入力的分解概念,解释其意义讲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3.2 力的分解计算讲解力的分解计算方法,如向量减法练习力的分解计算,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四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4.1 共点力的合成引入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2 共点力的分解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五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5.1 非共点力的合成引入非共点力的概念,解释其特点讲解非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如力的向量加法5.2 非共点力的分解讲解非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如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练习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例题与解答第六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图形方法6.1 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图形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6.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引入三角图解法,解释其原理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图解法应用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1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学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7.2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第八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物理意义8.1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传递之间的关系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传递过程中的作用8.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验证9.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讲解实验设备与实验步骤9.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如何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提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例题10.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复习题提供复习题的答案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力的基本性质力的相互性:理解力是相互作用的,即每个力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反作用力。

【精】《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

【精】《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已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得以完善。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物理观念: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

掌握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科学思维: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1.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2.教学难点(1)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尤其是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分力之间夹角变化的关系(2)按效果分解时如何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下面同学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请同学们一起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学生活动:观看两位同学的操作,同时考虑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列举实际例子: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搬沙袋、打夯等。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

2.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含答案)第3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纲下载: 1.矢量和标量(Ⅰ)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相互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4.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效果分解法;②正交分解法。

5.矢量和标量(1)矢量①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②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①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②运算法则:算术法则。

巩固小练1.判断正误(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BD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图均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图错;D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图正确。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析考点讲透练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1)作图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和F2的图示,再以F1和F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教学重点】1.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3.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及应用【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合力与分力概念——给出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合力与分力关系——设计探究求合力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与拓展(例题、合力大小与角度关系、多力合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1.出示卡通画,介绍共点力概念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引入共点力和非共点力概念,分别给出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图片示例。

在研究中如果使用质点模型,则受力均可以作为共点力处理。

本节课研究物体受共点力的情况。

出示卡通画:小车均匀速向前运动,一头牛拉车的效果与三位同学拉车的效果相同。

2.学生小实验一个力气大的男生在讲台上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提起这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

分析在两种情况下这桶水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示意图。

提问:可以发现各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到:F单独作用和F1、F2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相同。

3.引出等效替代关系,提出合力、分力概念从前面两个情境出发,抓住共同点:一个力单独作用时可以和多个力一起作用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自然地引出等效替代的关系,并从力的角度分析,得到合力、分力的概念。

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力、分力的概念:谈合力、分力的出发点在于什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用一个合力去替代几个分力的作用)合力与几个分力同时存在吗?(不是,合力只是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并不是物体又多受到了一个力)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情境讨论,激发认知冲突提问:前面三位同学拉车的情境中,如果三位同学水平向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方向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合力F=F1+F2+F3,方向与三个拉力方向相同)提问:把所有的分力相加就得到合力的大小,这个方法就是求合力的方法吗?请学生讨论。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以下几点: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方法;3. 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 两个吊瓶;2. 垂直于桌面的木板;3. 拉力计;4. 实验用物块。

三、实验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会相互影响产生合力。

而合力的结果可以等效为一个作用于物体的单个力,这个力具有与合力相同的效果。

合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图来直观表示。

同样,一个力也可以通过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这些力称为分力。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且方向和大小与原力相同。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固定垂直于桌面的木板,并确保其稳定;b. 将两个吊瓶挂在木板上,并标记好其位置;c. 准备拉力计,并将其固定在木板上。

2. 力的合成实验:a. 将实验用物块放在第一个吊瓶中;b. 将拉力计的表头连接到实验用物块上,并记录下示数;c. 移动第二个吊瓶,使其与第一个吊瓶的连线与拉力计示数方向成锐角,记录下示数;d. 移动第二个吊瓶,使其与第一个吊瓶的连线与拉力计示数方向成直角,记录下示数。

3. 力的分解实验:a. 将拉力计的表头连接到第一个吊瓶上,并记录下示数;b. 移动第二个吊瓶,使其与拉力计示数方向成直角,记录下示数。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1. 力的合成实验数据:| 吊瓶编号 | 吊瓶示数(N) ||----------|-------------|| 1 | ____ || 2 | ____ || 3 | ____ |2. 力的分解实验数据:| 吊瓶编号 | 吊瓶示数(N) ||----------|-------------|| 1 | ____ || 2 | ____ |3. 数据处理:a. 计算力的合成实验中的合力大小和方向;b. 计算力的分解实验中的分力大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纲下载:1.矢量和标量(Ⅰ) 2.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相互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4.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效果分解法;②正交分解法。

5.矢量和标量(1)矢量①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②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①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②运算法则:算术法则。

巩固小练1.判断正误(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合力与分力]2.[多选]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解析:选AD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是相同的,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也不涉及力的性质的问题,故A 、D 正确,B 、C 错误。

[力的合成]3.[多选]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5 N 和4 N ,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 .0B .5 NC .3 ND .10 N解析:选BC 根据|F 1-F 2|≤F ≤F 1+F 2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1 N ≤F ≤9 N ,B 、C 正确。

[力的分解]4.[多选]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BD A 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 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 2;B 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 1和G 2,A 、B 图均正确;C 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 1和G 2,故C 图错;D 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 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 2,故D图正确。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析考点 讲透练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1)作图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图示,再以F 1和F 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计算法: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①互相垂直F =F +Ftan θ=F 1F 2②两力等大,夹角为θF =2F 1cosθ2F 与F 1夹角为θ2③两力等大且夹角为120°合力与分力等大(3)力的三角形定则:将表示两个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保持原来的方向依次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作用点到第二个力的箭头的有向线段为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2.合力的大小范围(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 1-F 2|≤F 合≤F 1+F 2(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1+F 2+F 3;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力。

3.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的3个重要结论(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1.(2016·湛江模拟)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 ,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为120°时,F =G 2B .不管θ为何值,F =G2C .当θ=0°时,F =G 2D .θ越大时F 越小解析:选C 设小娟、小明的手臂对水桶的拉力大小为F ,由题意知小娟、小明的手臂夹角成θ角,根据对称性可知,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则根据平衡条件得:2F cos θ2=G ,解得F =,当θ=0°时,cos 值最大,此时F =G ,即为最小,当θ为60°G 2cos θ2θ212时,F =G ,当θ为120°时,F =G ,即θ越大,F 越大,故C 正确,A 、B 、D 错误。

332.[多选](2015·广东高考)如图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 .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 .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 .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BC 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杆受到重力、三条绳子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根据平衡条件,则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故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

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杆的重力与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之和,选项B 、C 正确。

由于三条绳长度不同,即三条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同,所以三条绳上的张力不相等,选项A 错误。

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方向相同,因此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 错误。

 [尝试解答]考点二力的分解类型一 按力的效果分解(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2)根据两个实际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由三角形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典题1] (2016·洛阳模拟)如图所示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 N ,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B .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 NC .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减小D .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解析] 锁壳碰锁舌的弹力分解如图所示,其中F1=F N sin 37°,且F1大小等于弹簧的弹力24 N,解得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选项A正确,B错误;关门时,弹簧的压缩量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故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增大,选项C、D错误。

[答案] A1.[多选]生活中拉链在很多衣服上得到应用,图中是衣服上拉链的一部分,当我们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拉头与拉链接触处呈三角形,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拉拉链的拉力B.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将拉力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C.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将拉力分解为方向不同的两个分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选BC 拉头与拉链的接触处呈三角形,拉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分力的大小大于拉力,且力的方向为横向,所以选项B、C正确,A、D错误。

2.[多选](2016·宣城模拟)如图所示,在夜光风筝比赛现场,某段时间内某小赛手和风筝均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风筝的质量为m=1 kg,轻质细线中的张力为F T=10 N,该同学的质量为M=29 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风对风筝的作用力认为与风筝垂直,g取10 m/s2)( )3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为10NB.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C.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和风筝整体的重力,即300 N解析:选AB 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所有的力沿风筝和垂直于风筝进行正3交分解,则F T cosθ=mg cos 60°,F T sinθ+mg sin 60°=F,解得θ=60°,F=10N,绳与风筝成60°,也就是与水平成30°角,A、B正确;将风筝和人视为一个整体,由于受风力向右上方,因此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错误;由于绳子对人向上拉,因此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人的重量290 N,D错误。

类型二 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在坐标轴上有尽量多的力);在动力学中,习惯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

x 轴上的合力:F x =F x1+F x2+F x3+…y 轴上的合力:F y =F y1+F y2+F y3+…合力大小:F =F +F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设为θ,则tan θ=。

F yFx [典题2] [多选](2016·衢州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推力F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 .μmgB .μ(mg +F sin θ)C .μ(mg -F sin θ)D .F cos θ[解析] 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 进行正交分解,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 轴和y 轴均受力平衡,即F cos θ =F f ,F N =mg +F sin θ,又由于F f =μF N ,故F f =μ(mg +F sin θ),B 、D 正确。

[答案] BD3.如图所示,两轻弹簧a 、b 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 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 弹簧水平,a 、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则a 、b 两弹簧的伸长量x 1与x 2之比为( )A .B .C .D .2k 2k 1k 2k 1k 1k 2k 22k1解析:选A 如图所示,将弹簧a 的弹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F T a cos 30°=mg ,F T a sin 30°=F T b ,结合胡克定律可求得a 、b 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A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